沙漠之花

Desert Flower,Wüstenblume

主演:莉亚·科贝德,莎莉·霍金斯,梅拉·沙尔,克雷格·帕金森,马特·考夫曼,蒂莫西·斯波,普尚特·普拉巴卡尔,安东尼·麦凯,提姆·塞菲,特蕾莎·邱吉尔,Idriss Abdi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德国,奥地利,法国语言:英语,法语年份:2009

《沙漠之花》剧照

沙漠之花 剧照 NO.1沙漠之花 剧照 NO.2沙漠之花 剧照 NO.3沙漠之花 剧照 NO.4沙漠之花 剧照 NO.5沙漠之花 剧照 NO.6沙漠之花 剧照 NO.13沙漠之花 剧照 NO.14沙漠之花 剧照 NO.15沙漠之花 剧照 NO.16沙漠之花 剧照 NO.17沙漠之花 剧照 NO.18沙漠之花 剧照 NO.19沙漠之花 剧照 NO.20

《沙漠之花》剧情介绍

沙漠之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华莉丝(莉亚•科贝德 Liya Kebede 饰)出生在索马里的沙漠和母亲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在三岁时,华莉丝按照索马里习俗就被施以女性割礼。十二岁时父亲为了得到五头骆驼,要将华莉丝嫁给六十岁的老叟。就在出嫁前夜,华莉丝在母亲的默许下,在沙漠中徒步很久投奔摩加迪沙的外祖母,也在外祖母那里获得了去给当时索马里驻英国大使夫人的姨妈作女佣的机会。到英国后不久,索马里爆发战争,旧政府被推翻,华莉丝趁乱再次出逃大使馆而流浪英国街头。 华莉丝在街头邂逅了收留自己的玛丽莲(莎莉•霍金斯 Sally Hawkins 饰),跟着又在打工的餐厅里遇到伯乐,最终被发掘成为世界名模,并投身于妇女解放事业。 电影《沙漠之花》是根据出生于索马里的黑人模特华莉丝•迪里的自传畅销书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发财联盟诡异游戏角头外传:浪流连孩子毒蝶亚特兰蒂斯之心能帮就帮捉妖记婚后事瞬息全宇宙读取记忆碎片的男人狄仁杰之蚩尤血藤真爱禁区范·德·沃克第四季缩小人生死的赞美孤雁千面特务银仙江湖俏佳人白猩猩历险记情挑四十警察“夏一笑”的快乐生活没有好英雄心中的家园嘿,蠢贼牧野诡事之寻龙伊甸园机甲少女FrameArmsGirl这个女配有点甜

《沙漠之花》长篇影评

 1 ) 。

就如中国过去的裹小脚一般。

不过割礼更为残忍和可笑。

裹小脚是为了满足男人的变态审美以及虚荣心。

而割礼却是一种男性霸权的直观体现。

对雄性动物来说女性根本上只是下身有个可以插入的洞的生育牲口而已。

其实在雄性眼中女人应该怎么样这件事本身就是错误的。

正如片中所提男人认为女人不洁应该行割礼。

中国男人认为女人要保持优雅应该小脚。

以及到了现代所谓的直男癌认为女人就应该在家做家务带孩子。

 2 ) 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

提到索马里,大多数人第一反应都是海盗。

并不像加勒比海盗里演的那么酷,海盗是个超高风险的行业。

为什么索马里那么多海盗?

因为穷。

穷和愚昧,往往是互为因果的。

我是在将近十年前看《沙漠之花》这部电影时才知道,这世上还有一种残忍的陋习,叫做割礼,简单来说就相当于在不做任何麻醉的情况下对女性生殖器的阉割,盛行于索马里等非洲国家,亚洲某些国家也有。

全球共有1.3亿女性受此影响,无数女性死于这种陋习。

但是在那些落后的地方,大家早就习以为常。

至今每天仍有六千余名少女在被执行割礼。

如果按照全球60亿人、女性占一半计算,那么全球有4.3%的女性遭受过割礼。

4.3%不是个小数目。

忍不住会想,假如我不幸降生在那片土地,成为那4.3%呢?

顿时觉得现在的天空都蓝了很多,全世界都无比美丽。

《沙漠之花》改编自名模沃莉丝·迪里(Waris Dirie)的自传体小说。

她生于索马里,偶然间被摄影师特伦斯多诺万发掘,从此成为模特。

1996年,她发起了抵制女性生殖器切割的活动,被誉为“非洲女权斗士”。

电影是由女导演雪瑞·霍尔曼拍摄的,采用插叙的方式,讲述了沃莉丝走出非洲、成为世界名模并号召废除割礼的故事。

演绎沃莉丝的也是世界名模:来自埃塞俄比亚的莉亚·科贝德。

沃莉丝生于索马里的沙漠,是牧羊人的女儿,三岁那年遭受割礼。

还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前一天被分得比平时多的米饭,后一天却被打下地狱。

她哭着尖叫挣扎却挣不开母亲的按压。

遭受割礼后的她一个人躺在茫茫无际的荒漠里流血,生病高烧,差点死去——她的母亲回去照顾她的兄弟姐妹了。

十二三岁的时候,一个老头子给她家下了几头骆驼作为聘礼,她将要被嫁给他作为他的第四个老婆。

说不清是哪里来的勇气,她在夜色中出逃,一个人赤脚在荒漠里走了几天几夜,再一次差点死去。

这一段的镜头非常美丽,浩瀚的沙漠,渺小的女孩,无助却坚定的奔逃,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来欣赏会觉得如此之美,可是如果窥探到镜头背后的故事,只会觉得同情而惶恐。

记得那时在宁夏中卫的沙漠中走过,中午时候的沙子像火一样能把脚烫伤。

看电影中的画面,索马里的沙漠还不是那种柔软的细沙,而是粗糙干硬的地面,不但烫,还硌脚。

她就这样在沙漠中奔逃,饿了的时候吃树叶。

庆幸她活了下来。

脚上留下的伤痕,在成为模特后依然十分可怕。

庆幸她作为索马里驻伦敦大使的女佣来到英国,并坚持留在了英国,从此见识了不一样的世界,从此改变了命运。

而这份幸运,来自于她本人的努力争取。

在她的故乡非洲,更多人蒙昧无知地承受着陋习的荼毒,像她的母亲一样,自己遭受着残忍的酷刑,还要加之于女儿身上,因为她坚信这是为了女儿好。

有点像中国古代的缠足,但是比缠足还要可怕。

缠足可能是幼年一时的痛苦,双脚成形后便不再感受到痛苦,可是割礼,却会让女性终其一生都痛苦无比,尤其是性行为和生育的时候。

长久以来的压迫与约束,使沃莉丝羞于表达、甚至羞于接受对异性的好感,最终错过了那个或许打动过她的男人。

她本人也曾无知地认为,性是可耻的,所有的女人都要接受割礼。

直到她遇到善良的英国女孩玛丽莲。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无法想象仍然生活在“旧社会”有多么悲惨,就像那些生活在“旧社会”的女人们无法想象生活在现代社会有多么幸福一样。

见到了新世界的美好,沃莉丝更加惧怕被遣回到非洲。

庆幸她有着最原始的资本——美丽,美丽到被著名摄影师挖掘,从此走上模特之路。

镜头下的她光彩照人,你根本想象不到她曾经生长于何等恶劣的地方。

这个世界当然是不公平的,女性本来就由于自身体质和社会习俗等各方面要承受更多,而在某些更加落后的地方,她们面临的处境更加可怕。

可是,生为女人是不能选择的。

沃莉丝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因为她的苦痛与挣扎,最终都获得了幸运女神的回馈,但,相信在被陋习笼罩的那些国家,还有更多的女性,也苦痛过、挣扎过,最终依旧只能不幸地度过默默无闻的此生。

 3 ) 沙漠之花

《沙漠之花》 desert flower电影根据出生在索马里的黑人模特华莉丝·迪里的自传畅销书改编,影片一如其自传中讲述了一个索马里女孩从丑小鸭变天鹅,再从星光灿烂的世界名模变成一名全球瞩目的女性斗士联合国大使的故事女主角华莉丝的经历不是一般的悲惨,四岁时就被父亲的朋友奸淫,五岁时被迫接受了数年前已经夺去她亲姐姐生命的女性割礼。

十二岁时为了五头骆驼被父亲嫁给六十岁的老叟,赤脚逃婚在沙漠中差点丢掉了生命……当然,她也是幸运的,偶然机会从干涸落后的国度到了英国伦敦,偶然机会遇到了英国女孩玛丽莲并成为了好姐妹同样幸运的是她的魅力被大摄影师发现并推举到名模云集的时尚界,当护照过期险些被驱逐出境时一个深爱她的英国小伙子主动提出假婚并帮助她取得了英国绿卡,当事业如日中天时她放弃了自己的模特生涯,全身投入反割礼运动,成为联合国大使,写自传讲割礼的锥心之痛,成立多个慈善团体,唤起世界关注并制止这个延续千年至今仍在执行的惨绝人寰的传统……一切的一切似乎应了她外婆的一句话:你能从独自跋涉从大沙漠里活着走出来,是真主阿拉的旨意一些坚持,也许总是值得的……记得早年在大学期间偶然一次阅读时了解了这部电影作为励志和文化主义尤其是反女性割礼的先驱电影,后来查阅了相关资料才了解原来世界上还存在这如此恐怖的风俗光看文字介绍就已经毛骨悚然,想想仅仅用简陋的刀片和荆棘在不用麻醉的简陋条件下将女性最敏感的部位全部切除,不能不说是骇人听闻的残忍、恐怖和愚昧非洲,这个被西方发达文明戏称被上帝遗忘和抛弃的大陆发生着跟这个文明世界无法想象和比拟的神秘、落后、愚昧和贫穷……女性割礼的原因和细节在此不再赘述不过中国古代妇女裹小脚的传统也被分析得是有异曲同工之处,虽然相对缓和的多(毕竟是文明古国)但相同的无不都是极端男权主义下女性不平等的待遇和悲惨的命运……相对来说中国和许多亚洲国家已经幸运多了因为虽然还是落后与西方发达文明,但在国力和思想上已经慢慢觉醒网上很多这部片子的影评都是以女性割礼为中心并为此痛惜的,不错,这是这部片最直接也是矛盾最激烈的冲突点但深究其原因,其实这个残忍愚昧的风俗传统仅仅是一张大网下的一个点而已,解决了废除了这个,还有无数其他的……这张大网就是体制……在那些欠发达的国家,他们的人民过着千百年都延续的贫穷和愚昧的传统但他们部分自己却还不知道,以为世界大同,以为这就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传统是不能打破的只能继承体制不能改变,因为所有人生活在这张网下的人都这样承受的,不能背叛就像片中的母亲虽然很爱她的女儿,但仍然会把她送去阉割,仍然会说服她既成事实嫁给那个花了大价钱的老男人……虽然她的外婆很爱她疼惜她,但却不能收留她,因为她逃婚、擅自逃离的父母部落,是家族的罪人!

……虽然身处伦敦由于割礼和痛经痛的无法忍受,在医院接受大夫治疗时却被索马里籍的男护士以文化传统卫道士的身份用恶毒的语言攻击……而这个女孩天真得以为所有的女性都应该受如此的苦才能成为干净的女人,才能结婚……割礼不仅仅是可悲之处真正可悲之处在于生活在这张大网下的人虽然自己本来也是受害者但反过来其中大部分的他们又正是这个国家体制或者更大的文化传统体制的捍卫者,少数叛逆者和思想启蒙的人往往选择沉默、忍受或者逃离文化,传统,体制……体制,与其说是国家制度体现,不如说是一种渗透影响到百姓生活,文化和工作以及整个国家的一种无形的网封闭的体制只能导致愚昧和落后,而开放式民主的体制才能不断创新和生存中国早在近代百年就已经尝到了封闭的体制所带来的屈辱和痛苦以及对文化上的创伤乃至建国短短数十年的历史中,封闭或者半封闭的体制也影响了数代人,以至于至今仍然延续着……记得曾经跟朋友激烈得讨论过美军联合国军攻打阿富汗以及伊拉克在中国主流媒体的宣传肯定是定位美国一种霸权主义强权主义世界警察的姿态,感觉险些要把我们小学时候历史课本政治课本思想品德课本中的美帝国主义重新强调出来一遍,当然更多的精明的中国政治家经济学家会从阿富汗伊拉克战略地位和石油资源上分析美国如何如何,强调美国干涉别国内政,好像生怕美国以后就要号召联合国攻打中国了一样……当然那个时候的我们都很单纯,总是党说啥就是啥,美国不是好东西,总打别人,管别人家的事情……但后来换一个角度想想,也许对于阿富汗伊拉克的无数的百姓和人民来说也许美国和联合国部队的介入对他们是一种解脱甚至说是渴望,虽然说千百年或者数十年没有这场战争,他们的人民也能这么过下去,也许他们自己知道自己的贫苦和愚昧,也许并不知道,他们已经在那个深深的体制下封闭得生活了那么多年,外面真正是什么样,他们并不知道(就像咱邻居朝鲜人民一样,就像我们一样……)但是这场战争,这场号称正义反恐的战争,就像一扇窗,厚厚的体制被西方的文明用火炮撕开了一个口无论是否在西方支持下建立的民主政府是如何性质的,这都是进步的,前进的至少他们知道了原来不能那样,原来可以这样……从这点看,专制统治下的他们部分的人民或者大部分生活在底层的人民是渴望或者希望这场战争的……记得前段时间上了time周刊的那个被割鼻的阿富汗少女在那个体制下被丈夫残忍得割去了鼻子,但幸运得是逃去了美国,并希望通过自己让全世界人关注阿富汗女性所遭遇的命运这也让很多美国人民相信他们的战争是正义的、值得的也许战争的初始目的并没有那么不单纯,仅仅是体制下的政治玩得太复杂了而已……如果不巧生活在这个可怜的国度或者《沙漠之花》中平凡的一个女性,也许当她们有思想意识形态觉醒时她们会发现自己也可以自由去选择爱,可以拥有自己的思想,可以快乐的长大而不是经历那些非人残忍的传统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保护,可以大方的展示自己的美丽而不是蒙起脸和全身可以有自己的梦想,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她们或者会希望有一天这个体制或者这个传统能够改变也许也仅仅只能像片中华莉斯的母亲一样流一些眼泪,然后默默的忍受着一切……也许她们对待美国的态度不是美帝国主义至少如果选择,能去美国生活,那绝对是真主阿拉的天堂……打开一扇窗做出自己的选择就算是沙漠也许也能开出沙漠之花然后明白,有些坚持,也许终将会是值得……

 4 ) 轻易被情感战胜,这对电影不公平。

从人文和地理的角度来说,我们绝对应该为华莉丝·迪里和影片喝彩。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改变自己一生的那一天,或者恍如昨日,或者深埋心底,不管怎样,直视它吧,也许未来会因此而大不相同。

不过从纯粹电影的角度来说,很遗憾本片并不能算是上乘之作。

导演对于人物心理的探究还有些流于表面,编剧对于人生际遇的安排还少了点传奇之感;叙事和节奏已算是有模有样却还不那么游刃有余,情感渲染的想法很好但技术上却略显生涩,这就像是一道半成品的佳肴,欠缺的就是最后的一道收汁入味的深加工。

显然对于投资方国家地理来说这符合他们一贯的风格与想法,已经是一份满意的答卷。

但作为影迷,我们是不是应该在电影手法上再要求得更高一些?

 5 ) 男女平等从来都是说说而已

前几日看到一微博,世界上最脏的有两样东西,女性生殖器和政治,而男人最喜欢的偏就是这两样东西。

转发者甚,纷纷表示附和。

我看后不禁粗口咆哮,放NMP!

政治固然肮脏,无异议,而生殖系统作为非常重要的人体众多器官之一,何脏之有,脏在何处!

非洲的割礼,是将男权发展之至的仪式,给女性带来的心理痛苦远远大于生理痛苦,可很多没有割礼的民族,对女性的歧视和控制丝毫不少。

性器官被认为不洁,分泌的液体被称为秽物,碰触经血更被认为是触霉头要倒大霉,一些地方男子不能进坐月子的产妇房间甚至更奇怪的习俗也大抵因为此。

须知,有哪一位不是自女性生殖器中产出,即使现今技术发达可以人工取出,又有哪一位不是自女性生殖器播种孕育。

既然从不洁之处产出,道貌岸然的君子们是不是应该每日以双氧水高锰酸钾洗身数次,以正身心。

而所谓秽物,不过是人体众多腺体的分泌物中的一种,既然你不歧视眼泪不歧视胃酸,那你就没理由冠其以秽物,况且生殖分泌液因其弱酸性的抗菌性能要比暴露在外的汗液,耳酊聍,甚至唾液洁净许多。

经血就更加简单了,只是夹带了些许子宫内膜的普通血液,真有扰乱天罡地常改变一个男人命运的神奇功效?

无知的人让人笑都快笑死了。

女性自古以来承担着最伟大的孕育生命的责任,却从来没有得到应得的尊敬和重视。

时至今日那些旧观念依然深入人心,不光男人的心,还有被礼教克制的女人,就像片子里说的,一代一代女人也认为自己双腿间的东西是不洁净的,并以此教育儿女,这才是用谎言用舆论用权力用传统对女人彻头彻尾的控制。

只有从心理上平等了,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我可以大方的承认,我喜欢口技高超的床伴,因为他会对你身体的每一部分同样珍视。

谁不喜欢?

好吧,您是君子,以上口味略重,如果坚持看完那难为您了请回去洗眼睛

 6 ) 不能阻挡的美丽

你们说,要微微笑,要听轻音乐,要睁大无知的眼睛,目光要羞涩而崇拜。

要有洋娃娃一样的头发,要穿到膝盖的裙子,要精致妆容,要会发出惊叹和娇呼。

然后你们发现,得到的,是一个无懈可击的躯壳,里面装着擅长表演的灵魂。

你们说,一个躯壳就够了,灵魂这种东西,雌性生物有没有都无所谓。

但是当沙漠之花向你走来,她的光芒将会刺瞎你的狗眼。

那是你所不曾拥有的生命力。

你将会哭泣,因为你发现,因为你自己的软弱,你只配得到那些虚伪的女人,而真正的美丽,你将心生畏惧,遥不可及。

 7 ) 这么万恶、愚昧、龌龊的事情被冠以文化习俗之名,真是去tmd

1、震惊、心疼、愤怒。

地球上竟然还有这么惨无人道的习俗,而且还正在发生。

第一次知道割礼的详细过程,割掉阴蒂,割掉大小阴唇,然后缝起来,只留一个火柴头大小的孔,以便尿尿和月经。

这么变态的做法竟然是为了证明女子的贞洁!

更变态的是,结婚后性交时再拿刀片割开,然后长上后再割开。

对女性来说,能活下来就是奇迹,更别说每次同房、生孩子,都是实打实的玩命。

光打下这些字手指头都在颤抖,这他妈就是拿女人当牲口。

2、这么万恶、野蛮、愚昧、龌龊的事情被冠以文化、传统、习俗之名,真是去他妈的。

而且不光是身体上的伤害,精神上的摧残更要命。

那些受迫害的女性以为天下所有女性都是这样的,都要经历这样的酷刑,就像华莉丝。

所以才有每个深爱孩子的妈妈,自己受尽一生痛苦,却仍然要让自己的女儿再去割礼,厄运一代代轮回,没有过去,没有未来。

习俗两个字圈住了人类多少年,而所有习俗无非都是人类虚构出来的故事。

割礼、裹脚,任何反人性的习俗都是一种邪教。

3、华莉丝3岁被割礼的那段,不止残忍,是恐怖。

那个牵着妈妈天真无邪一扭一扭的可爱身影,那个撕心裂肺的哭声,以及那滩血,那个荆棘条,还有天空盘旋的鹰。

然而盘旋在不只是那只鹰。

对实行割礼地区的女性来说,那个男护士说的话,每一个字,都是盘旋在她们命运上、随时会将她们吃掉的恶魔。

4、不要麻木和忍耐。

不要觉得事不关己。

发生在少数人身上的事情,对所有人都有影响。

we are part of it.

 8 ) 光荣的电影产业流水线产品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在某个杂志上看到过华莉丝.迪里耶的经历。

当时的感受是下辈子当个女人但是绝对不要出生在索马里。

前几天刚刚发现,发生在她身上的这种悲剧不仅存在于索马里的沙漠,亚洲也有,甚至至今存在。

这也是我想起来小时候看的故事和去找出这部电影来看的原因。

据说华莉丝本人的经历其实比故事电影都还苛刻得多。

但其实我觉得她也有幸运的时候。

电影只是一个媒介来传达,只要是不平凡的故事都有资格成为一个剧本,至于看的人收获了什么就见仁见智了。

欣赏就是误解的过程,在不断接近导演的过程中走入加了自己思维方向的胡同,到达自以为的终点。

只有导演自己知道自己想表达的是什么,遇到正确“误解”了含义的观影者,导演才算觅得知音了。

影片整体上给人的感觉,颇有女性篇《血钻》的气势,讲诉人类文明史的某种硬伤。

影片开场革命一般壮美的音乐点缀了荒漠的苍凉,提示了这不是一部柔美华丽的纯女性电影,而是带着一点悲剧色彩的文明史诗(尽管中场部分有些沉闷流俗)。

姐弟的对话同各类传记片一样例行地在开篇暗示了女主角的叛逆精神和灵性。

这些都无需置疑。

开场算是一个凤头了。

接下来基本上就是交代了华莉丝和玛丽莲友情的开始。

大大咧咧的玛丽莲正好衬托出华莉丝的温柔细腻。

我觉得我可能比较像玛丽莲,要是在我受挫了一天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有人帮我把房间整理得有条不紊仅仅是因为我不情不愿地收留了她一晚,我也会把我的大衣外套给她,再帮她找个干活儿的地儿。

华莉丝的可爱之处在于在自己大致安顿之后还记着那个曾经帮她的女孩。

于是,华莉丝对玛丽莲的坦白,玛丽莲的眼泪和疼惜的眼神。

我一直觉得两个人在一起,不管是情侣还是闺蜜朋友,都是因为彼此互补的契合。

我相信肋骨的失去和找寻。

华莉丝和玛丽莲是,我和她也是。

在医院的那一段,我第一反应是那个白人医生真好后来想想又觉得还带有一点常见的欧美人自我感觉良好和定位甚高的渲染,总是标榜自己是好的。

尤其是后来又来了个确实很卑鄙的索马里男护士在边上的搅和。

对比之下,也许不是地缘,而是想法。

即使生活在伦敦,索马里男护士跟在沙漠里的索马里地主还是一样的。

人性有好有坏,教育、环境大多只是一种掩饰,有的时候并不会将它改变。

小客栈工人对华莉丝美的欣赏,其实与她出逃时遇到的司机无异,只不过在文明的外衣下,有了“爱”的错觉;至于那个模特经纪人眼里只有金钱,如果在沙漠里,她无非也就是个为礼金出卖女儿的母亲,还不如华莉丝的妈妈,至少在华莉丝出逃的时候她没有阻扰只有眼泪盈眶。

橱窗中蒙面的伊斯兰女人,引出了华莉丝对人生中关键人物——外婆的回忆。

也许她的叛逆是一种遗传,在众人反对声中外婆诉说起母亲穿越沙漠许身于父亲的往事,以及外婆最终的理解:“受这些苦,一定是为了值得的东西。

”这句话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华莉丝的一生。

表现华莉丝弱小的身体和广阔沙漠的远景镜头也很有感。

在当上模特之后,不得不承认画面有着肤浅的好看,华服艳彩,估计不是导演的强项。

只有一点比较出彩,华莉丝在T台上走秀的配乐和她出逃时在沙漠中奔跑的配乐是一样的,有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和成就之美。

接下来说说那个摄影师,Timothy Spall饰演。

我对他的印象是《理发师陶德》里面那个法官的仆人,是个一看就很讨厌的坏银可是他演的摄影师在《沙漠之花》里却是第一个发现并把华莉丝的美当做纯粹艺术的人(对比一下那个小客栈工人)。

直白的说,这要是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女孩子,会有多少人面兽心的“艺术家”利用她的单纯和孱弱?

没办法,这就是存在的现实。

当代社会的“艺术家”们,很多早就不玩艺术了。

他是华莉丝精神和生涯上的父亲。

他不但将华莉丝的美丽定格,而且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唤醒华莉丝沉睡在自卑和紧张之后的魅力和自信。

顺便再说说他给华莉丝拍照的那段,个人认为和《泰坦尼克号》中Jack为Rose画画的那一段裸露戏可以媲美,是非常感人的裸露时刻。

唯美,在胶卷上留下坚强和自信的美丽印记,是专属生命跃动的浪漫。

伴随自信的回归,重新燃起对幸福的渴望和希冀。

导演在黑白的想象中圆了华莉丝一个幸福梦境(因为后面华莉丝会因为这段情愫受伤),Jackson和华莉丝在幸福得不真实的眩晕中相拥。

配乐和《泰坦尼克号》一样采用了钢琴,非常到位。

钢琴配乐出现在华莉丝最忧伤和最幸福的时候。

都流露出一种难以磨灭与之伴生的楚楚可怜,如玻璃一样易碎的人生,而她在不容易地坚持着......女记者问华莉丝改变人生的那一天的时候,我就知道华莉丝一定会说是她承受伤害的那天。

当一个三岁小女孩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我就用枕头捂住了我的耳朵,转向一边去。

虽然我知道那么血腥的镜头应该不会直白地出现在画面中,但是就那撕心裂肺的哭喊我也受不了。

这和看恐怖片惊悚片可不是一个概念。

对于女记者转而落泪的镜头我倒是很安慰。

至此,这个猪肚,我们给个中评吧结尾和《血钻》一样。

倒没有了大气恢弘的音乐,增加了双眼含泪的分量。

只能说是一方面串起了隐藏的亲情线索,另一方面七平八稳地烘托出主题。

说实话,这样一部电影,即使技术和艺术都无法达到要求,也少有人敢说不好(主题的缘故),幸而导演也不至于一事无成,还算是一部标准的电影产业流水线产品(主题-言之有物;表演-基本到位;镜头-不甚丰富却也差强人意)。

记得有一人叫我不要太深刻,不要电影看着看着就扯到人性上去,好吧那人性就留在自己心中讨论吧,哈哈

 9 ) 女性的悲哀

原先知道非洲是个落后的国家,却没有了解过割礼的糟粕习俗,在孩童三岁之时切除阴蒂,切除小阴唇,刮净肉层,然后在伤口上将大阴唇缝合在一起。

伤口愈合后,阴唇融合在一起,只留下一个小开口,按当地习俗,如果这个小口比火柴杆的直径还细,那就会得到极高的赞誉。

伴随割礼所带来的伤害是出血、长期疼痛引起的休克、感染、破伤风以及由于堵塞引起的尿潴留。

阴道扣锁术造成的长期并发症包括排尿困难和疼痛、月经血潴留、包含物囊肿、瘘管和术后由于尿液和月经沉淀物的堆积而导致的肾和生殖系统的感染。

但更多的女性是活不到长大的,割礼后伤口感染以及大量出血,落后的医疗技术甚至不允许她们治疗,经过割礼的女性才是上天的礼物。

而这一切,只是为了女性的贞洁。

当地人们坚信,只有割除女孩的生殖器官,才能证明她是干净的。

于是会在女孩3至8岁的时候,将她们的生殖器缝合起来,等到新婚之夜再撕开。

这种怪诞而封建的习俗实际上是源自于公元前16世纪,在索马里的摩加迪沙地区,人们为了保证女奴隶的忠诚,就在她们还未成年的时候对其进行割礼。

后来由于早期社会的男性需要外出打猎,为了确保妻子对自己忠贞,他们会在打猎期间把妻子的下体进行缝合,等到回来的时候再打开。

这种近乎病态似的封建习俗,全球几乎有1.4亿的女性遭受过,尽管越来越多的旗帜人发出废除割礼的嘶吼,却还是每年仍然有二百万人左右在接受割礼的仪式,躲在角落里的割礼仪式早已成为根深蒂固般的存在。

而这一切的意义只在于男性对于女性的贞洁信任,割礼的本质上就是一场奴役女性的游戏,在迎合男性的视角下,她们被迫沦为牺牲品,在身心游走间不断地挣扎,就像狡猾的饿狼只会撕咬丧失行动能力的猎物,懦弱的男性也只会糟蹋饱受封建摧残的女性。

实际上类似这类习俗的还有很多,例如我们最常想象的缠足,用布将女性双脚紧紧缠裹,使之畸形变小。

三寸金莲的畸形审美使得女性的骨骼逆向生长,成为一生的烙印。

欧洲的束腰,为了追求细腰而过分束腰,严重者身体畸形,更有甚者因此丧命。

女性依然受苦于木板条、鲸骨和皮革束腰的压迫,如果胆敢脱掉束腰,姿态松散,就被认为在道德上是可悲的。

这是一种时代的悲哀,更是一种女性的悲哀。

我们被教导要作乖,本质上是学会驯服,作为家庭的附属品,于是我们崛起而成为独立女性,独立被叫做坚强,不许依赖和服软,却依旧是贴上了时代的标签。

我们可以选择坚强和柔软,这都是一个人所拥有的品质。

就像影片里的华莉丝可以选择摒弃糟粕和热爱家庭,尽管是封建礼教所裹挟的产物,但我们也活出自己的人生,因为自己曾经在暴雨中挣扎过,所以遇到在雨中的人也会尽量做那个撑伞的人。

 10 ) 看完了整夜没有睡着

昨晚我看完这部影片的时候,脑子里始终萦绕着3岁的Waris被实施割礼时候痛苦的哭叫。

可爱的女童的脸上,都是恐惧。

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我忍不住跑去看看已经熟睡的儿子。

作为母亲,我是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受这样的折磨的。

一直无法入眠,脑海中从割礼的远镜头,盘旋的鸟儿,荒凉的石地,跳到2012,到麦田怪圈...非常乱。

“我叫Waris”“什么意思呢?

”“沙漠之花的意思”纯粹从电影的角度讲,这部影片的时间顺序有点乱,现实和回忆交错。

但那些零零碎碎的回忆,穿插得恰到好处。

她的母亲难道不爱她吗?

不,她觉得,实施割礼才是真正的爱她。

我一直觉得宗教被误解和利用,愚昧的人们在错误的宗教观教唆中,牺牲,战斗,残害,自残,无视生命,无视人性。

从我记事以来,看新闻联播,萨拉热族萨拉孟族一直在自己人打仗;伊朗伊拉克...这些地方的人包个头巾,拿着机关枪的形象;还有911,人肉炸弹...这些愚蠢的宗教狂热分子,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

认为所谓的信仰比人的生命,人性更重要。

疯狂的宗教信仰下,常常做最极端的事情。

耶稣思想的中心,在于“尽心尽意尽力爱上帝”及“爱人如己”两点。

耶稣出来传道,宣讲天国的福音,劝人悔改,转离恶行。

中世纪的天主教,却以灭巫为由,杀害了500万女性。

伊斯兰[1](a1一Islam)系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顺从”、“和平”,又称伊斯俩目,指顺从和信仰宇宙独一无二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

穆斯林们残害女童,自相残杀,恐怖主义,战火连年。

这些宗教的初衷,都是劝解人们爱人爱己,和平安宁。

而现在信徒们所做的,都是违背良知的杀戮。

宗教,统治者的工具。

中国古代女性裹小脚,也是残忍之极的,将女孩子的脚用瓷片致残,目的居然是为了三寸金莲。

据说,2012不是人类灭亡,而是进入新的文明。

这新的文明,是不是更好的文明,能够消除所有的愚昧,战争?

扪心自问,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恶魔举着小叉子,在某些时候邪恶的狞笑。

倪匡,卫斯理的小说《头发》里面说,耶稣基督,佛祖,穆罕默德,老子,都是外星志愿者,来拯救地球的。

但是都失败的回去了,人的罪太重,人类可以曲解宗教的原意。

穆斯林们早晚朝拜,基督徒们周周礼拜,这些都是绢制的假花,没有香味和生命,没有感情的。

《沙漠之花》短评

情节与情节的连接很突兀、不连贯,这么好的题材,这么好的主角,被拍成这样,好失望。

5分钟前
  • 士多啤梨苹果橙
  • 较差

这个模特真的到联合国演讲了?

6分钟前
  • Lucifer
  • 较差

对没有才华还要改编五星题材的电影要额外扣一星。非常平庸。

7分钟前
  • 手冲咖啡是骗局
  • 较差

确实不像英国电影,Thank God I wasn't born in Africa

9分钟前
  • 贝克
  • 力荐

前段苦逼难民人生,中段亮丽蜕变成真,穿插不堪回首童年,都是铺垫话题烟幕,亮点压阵就为最后一幕:那一刻改变了我。

13分钟前
  • 榜上有名猫
  • 推荐

画面和音乐很美,人物刻画还可以更饱满

16分钟前
  • T.S.W
  • 较差

“她在索马里沙漠里出生。五岁时被迫接受了女性割礼。十二岁时被父亲嫁给六十岁的老叟,赤脚逃婚穿越沙漠。她逃亡到了伦敦做了佣人,接着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发掘,成为世界名模。为了更多的非洲妇女不再受这种酷刑,38岁时她成为联合国反对割礼的代言人活跃在各地”--Waris Dirie

17分钟前
  • frecklefreckle
  • 还行

三星半。故事本身要比电影更撼动人心,明显的一些画面是为了影片的娱乐性而添加的,这就削弱了题材本身的力度。多给一颗星是为了故事的意义,传达的一种非凡的勇气。在严酷环境下,寸草不生的荒漠,她不仅生存下来还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这背后的东西更值得去铭记

19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其实作为地球人我还算幸运的。

23分钟前
  • 小雨
  • 力荐

还是要废除封建礼教的好

25分钟前
  • 冬雪雪花儿
  • 力荐

4.5!一个非洲女孩的传奇故事,从索马里的牧羊女到世界大T台的超级模特,多么让人印象深刻的励志故事,当然作为人物传记电影,除了讲述主人公的牛逼与传奇之外,还有对非洲女性割礼这一残酷行为的控诉。

30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整部片子不仅拍的乱,还透露出浓浓的西方中心主义的优越感,看的反胃,走了个过场拍了个电影,顺便女性主义了一把。

31分钟前
  • sad sack
  • 较差

没看下去 一开始莫名其妙

36分钟前
  • El
  • 较差

震撼人心

40分钟前
  • 莫等闲
  • 力荐

选题相当棒,尤其是看割礼相关的文章和纪录片更加触目惊心。但,整个电影都充斥着白人满脸悲悯的拯救者心理,居高临下的视角实在太不适了

44分钟前
  • momo
  • 较差

电影拍的一般。故事还是可以。

48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wtf搞出两个喜剧性的人物,室友和老公?故事本身可以更震撼的!但是这是不是也是索马里的一个剪影,到底是有钱有权有关系的人才逃得出来?尽管她不过是时尚界的又一次盲目追捧,但毕竟她站到世界顶端去帮助更多索马里女人改变命运。但是好电影跟tm好故事不完全是一回事行吗

51分钟前
  • 饭夫斯基
  • 还行

★★★

54分钟前
  • 石板
  • 还行

电影的成功要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题材的选择上,关于对女性割礼的批判和谴责上有太多的文章可讲。无论是索马里的割礼和先前中国的裹脚等种种陋习,都是对女性最大的摧残。不过题材的成功外,女主的个人气质与影片的角色也浑然一体,还有英国莫文蔚这次的角色也太可爱了些~

57分钟前
  • HarperYug
  • 推荐

说实话,不是很喜欢女主

60分钟前
  • 阿圆的好吃好玩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