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可曾有过这种感觉,当一部动作电影的反派被塑造的极有魅力,或是他作为反派的背后故事有充分说服力并且能打动观众时,我们并不希望反派被主角击败,甚至想要看到反派反杀主角。
能让我们产生这类情绪的电影,对反派的塑造我认为是极为成功的,因为他们脱离了假大空的反派标签,变得有血有肉,甚至能让我们与反派产生共鸣。
反叛之月第二部,也让我产生了这种情绪,但谈到原因却恰恰和我上面提到的相反。
也就是反派被塑造的过于无能,主角团光环过于闪亮。
主角团以及一群只会种地的淳朴农民对一支科技与人数都能够碾压他们的专业军队的爆杀把我看得目瞪口呆,以至于对在第一部里面被塑造的很可恶的反派军官形象到了第二部里面成为了我可怜和同情的对象。
一个个武装到牙齿,并且持有能够将人体轰杀至渣的激光武器的军队,被一群半吊子农民和几个智商不在线的所谓英雄角色连片杀爆。
多次出现同屏短短两三秒的镜头数个帝国士兵被农民们“精湛”的枪法齐齐爆头的视觉奇观。
仿佛士兵们手上端的不是枪而是被绑上了三四十斤的石头,抬不起来手,就算抬起来了也完全打不中任何一个人。
在这样的弱鸡军队面前,星战里面的风暴兵看起来也都血量厚实、枪法精湛起来了呢。
在这些帝国士兵被连片爆头,机甲与战机仿佛玩游戏一样被炸毁与击落的镜头面前,我流泪了,我流下了质疑这个世界真实性的泪水。
明明是扎导的电影,在第一部里面(导剪版)我还能勉强抱着因为对扎导媚化形成的还不错的印象,心想第一部作为ip引入之作,更多的是代入世界观,后面的作品肯定会比第一部更好。
但是我实际看到的是什么?
如果电影里面没有特效加持,没有一群外国演员,我还以为我看的手撕鬼子和裤裆藏雷。
待我擦掉泪水,我开始对我看到的每一幕画面产生想象。
什么?
黑人将军和印第安人觉得敌方士兵太多救不了光头叛军女了?
不存在的,印第安人只需要说一句话,下一个决心便又可以拿着斧子佛挡杀佛,硬是把光头叛军女救回来了。
这时候我真的很希望某一个士兵把这些不会战术只会靠决心和光环往前冲的傻佬一一爆头,尤其是那个只会狠眼看人的黑人将军,目光中仿佛自己脑子里面藏有一万个战术的睿智眼神,实际上从头到尾没有行使过哪怕一丁点将军的职能,只会自己拿枪冲锋。
此人我更希望被帝国士兵爆头。
还有仅凭两个人(男的还是没有战斗力的农民)就敢直接闯入敌军母舰搞破坏的男女主(而且还真成功了)。
居然能在母舰里面如入无人之境,女主刚开始还知道躲躲藏藏,看了后面她对母舰工作人员毫无人性的屠杀之后,我在想凭这个宇宙英雄级别的战斗力你开始躲啥躲啊,直接开干不是更快。
真心为母舰的士兵捏了把汗,也希望他们赶紧把女主给灭了。
虽然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
看完这部我为反派感到万分遗憾又恨铁不成钢的电影之后,又看了看豆瓣已有的影评。
我陷入了短暂的思考。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部电影成为了一部超级烂片?
是大的剧情方向吗?
推翻帝国的故事大背景,观众一向喜闻乐见,只要处理得当,一部七十分以上的太空歌剧是没有问题。
是镜头语言吗?
很多人会觉得过多的慢镜头是这部片子的一大短板,但其实满足了上面的要求,导演的镜头处理还是很有高级感的。
这一部分主观来讲确实可能会有问题,但不会直接导致一部烂片的产生。
是那些不符合高科技设定的道具吗?
粗浅来看这些东西确实影响电影观感,但如果你预设了这是一部太空歌剧,而不是高科技科幻片,所有的视觉设定都可能以一种风格化的方向来处理的话,很多评论所说的手动收麦子、服装中世纪的情况也能被理解。
因为要知道,星战系列也有大量的不符合高科技科幻片的设定,但是不能质疑它本身是一个优秀的电影系列。
是人物的处理吗?
是的,这部电影对人物的处理极为糟糕。
这里可以归纳为我下面想要阐述的涉及正反派实力处理、剧情处理的描述的一部分。
这里是我真正想要提到的部分,也就是涉及到有正反两派对决的电影里面,如何去处理悬殊的实力,调和剧情,并解决剧本上的逻辑硬伤。
其实像这部电影一样,两方实力悬殊以弱胜强的真实案例和影视案例都是很多的。
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就会让观众完全无法沉浸在观影里面,甚至开启吐槽大会。
以弱胜强,不是靠以一敌百的单方面硬刚爆杀来体现,因为现实当中几乎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便会导致剧情没有说服力。
而是应该依靠一些聪明的直捣黄龙戏码和周全的战术。
单个的英雄角色以一敌多的场景可以有,但是这种场景无法影响整体的战事走向,而这部电影却把个人英雄主义的形象完全做成了没有逻辑的自我高潮。
这方面,星战侠盗一号的处理明显就更胜一筹。
我认为,这类电影最好的导演能做到的就是,反派能让观众共情,但是主角击败反派更让观众振奋。
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些画面上和场景层面的风格化,会让电影质感更好,更具艺术化。
这,原本是叛军之月应该做到的样子,可惜已经不可能了。
我们能做的,只是期望后面的续集不会比这一部更烂,这样我应该还能勉强把这个系列追完。
直到看完整部续集,我第一个反应是,我们不应该批评扎导滥用的慢动作,因为有比扎导钟爱的慢动作更为致命的,是空洞的剧情和无效的狂轰乱炸。
无意间发现月球叛军竟然悄悄上线续集,当然也明知本就作为只提供流媒体平台放映的电影,即使第一部有那么多槽点,回想曾经扎导的光辉业绩,还是盼点好的看看续集质量,可惜整体剧情与第一部基本无异:刚刚凯旋归来的主角团得知五天后反派大军又要杀到,没来得及收拾心情又要再次投入战斗。
以至于我对第二部的观感是,它更属于与第一部合为整体一集,长达四小时的两轮对战故事,如果第二部没有更丰富的叙事内容,只会徒增无趣和无味,因此扎导在此就犯下了第一个问题。
按照第一部的世界观,整个庞大的帝国是掌控多个星系和星球的,作为其中一个母舰所管辖的星系,影片中的星球成为了母舰收集粮食的源地,但是这里就产生一个疑问,虽然片中没有明确整个村庄人口,但是就故事中展示的人数,对应能产生的粮食真的值得反派们花费如此多精力来捣乱吗?
况且整个星球应该不止这一个粮食生产地,既然如此反抗也许可以索性灭口然后让其他村庄加大种植。
作为后未来的世界观,人们本应拥有极高的科技水平,却很难看到一个重要的粮食生产地所持有的农作用具没有一丝高科技水平(就一个会悬浮的拉车),配以扎导一贯的慢动作展现收割、收集、搬运、研磨,积存的原始手段,不仅无法体会自然与人的美,还疑惑这星球是夹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吗?
三天就完成的收成确定能满足反派要求的粮食数量?
其中有一段是主角团各自分享个人过去的人生经历,说实话这种自我坦白的方式很难引发观众共鸣,一味的叙说悲痛的过去并因此对帝国产生仇恨的情绪,即使编剧再怎么编不一样的故事,依旧大同小异,说到底就是帝国导致他们失去了家人至亲、牺牲了生死之交、以至于国破家亡才坚定与帝国抗争到底。
这里扎导再次犯了一个错误,人物过去的展现更多应该通过对话和行为的方式,并用大量的情感互动来加深人物情感,否则过于苍白的回忆只会让人物显得过于自怜和单薄。
其实剧情的空洞,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故事中没有明确的人物作为主心骨来穿引故事走向和代表群体立场,唯一的主角柯拉就是一个反面教材,原本要说人物背景的厚度,柯拉是最为丰富的一个,两部电影扎导都没吝啬讲述主角的悲痛过往,但是这种讲述是单方面的,只有观众知道而片中除了枕边的伪男主没有一个人清晰的理解柯拉的处境和心境,甚至唯一有机会让主角团了解柯拉的情节,本人也选择回避和隐瞒,因此柯拉即使作为整个群体的领导者,却始终游走在群体之外,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眼中含泪又爱让旁人摸不着头脑,连激发村民们反抗斗志的演讲都是黑人将军说的,柯拉基本没有展现出一个领导者所持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甚至当一切准备就绪,却被反派上将的甜蜜承诺瞬间反水投降,靠伪男主的夺枪才打枪反抗口号,让人十分费解。
最后想提的,是狂轰乱炸的滥用与主角团打斗效果产生的反差,主角团在战前越讲述如何与帝国不共戴天,越认为他们一定武力超群,直到开打的时刻,交杂着冷兵器与热武器的场景:冷兵器的独打毫无美感和力量感,特别是女武士和女主的打戏一塌糊涂;热武器的轰炸让人观影疲劳,最后两头不讨好,留不下记忆点,才发觉两小时的故事竟就一场高潮戏,而前面铺垫那么久的文戏部分则起不到任何提升剧情质量的作用。
基本第三部的的质量最多是持平不太可能上升,就看到时自己还有没有兴趣再花两小时三番目体验扎导的慢动作和女主饱含泪水的眼睛了。
遥想当年扎克施奈德导演的《300》横空出世,光溜溜的猛男在全世界掀起斯巴达旋风,《守望者》烈火烹油,被称作有史以来最好的超英电影,《美少女特工队》居然能在内地影院上映,看完后感觉非常震撼,呈现在大银幕上的奇思妙想叹为观止。
扎导随即一头扎进华纳超英片的拍摄中不可自拔,先后执导的超人、正义联盟系列褒贬不一,还带还有导演剪辑版《正义联盟》挽回声誉(据说扎导化名在网上带头向华纳请愿,真是够拼的),在资本大局进入流媒体平台后,扎导不不失时机拉到了奈飞投资,接着又拍了《活死人军团》电影和电视剧版,电影已上映质量不咋地,电视剧也不敢奢望有多好。
不过扎导还是用比较大的投资拍出了《月球叛军》的前两部《火之女》《烙印之人》,网上差评不少,前段时间忙,也就没有看,等第二部出来一并看,没想到扎到还要拍第三部,不过看一、二部票房和口碑可能有点悬,不过故事确实没讲完,遥遥无期系列又添一员大将的架势。
《火之女》讲述农业星球上的农民不甘被政府军压榨盘剥,光邀各路银河大侠奋起反抗的故事。
《烙印之人》解释了上一部帝国统治者被杀的真相,女主角期间的心路历程,重头戏放在与政府军对抗,场面盛大。
两部片子没有讲完月球叛军的故事,幕后黑手摄政王出场,但没有下场,反抗的星星之火显得苗头不旺,观众的情绪被调动起来部分,其余的还要靠第三部继续继续递进,不过到时候前面的剧情可能也忘差不多了,难道再搞个三部连看,时间太长,非睡着不可。
《月球叛军》是扎导的原创故事,不过看下来几乎就是星际版《七武士》翻版,甚至决战前出场的人物算来算去也差不多是七个,黑泽明导演当年可是告赢过好莱坞抄袭的,老人家不在了,版权是不是也到期了。
如果没到期,后人应该逮住奈飞薅一把羊毛,打赢官司应该问题不大。
黑泽明《七武士》开创了日本乃至世界电影一个新时代,不同人物,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为了同一个目标流血牺牲,这种故事常拍常新,个人就很喜欢港版的《忠义群英》同样的故事,母语讲出来更容易接受。
扎导也是不怕背负骂名,直接把《七武士》搬到了未来世界,进行星际远征的人类依旧需要操作老旧的机械按键和阀门,武器看起来也是傻大笨粗,威力到是不差,战斗也是冷热兵器齐飞,炮弹与标枪同色。
不过科幻片里也可有这个分支,毕竟《星球大战》也差不多。
问题是,在拍出同类型电影五六十年后,花大价钱请演员和做后期资金捉襟见肘,难免会对故事完整性造成影响。
故事内容非常简单,看过《七武士》就不需要看字幕,猜也猜得八九不离十。
农民为了抵抗政府军,到处请人助拳,面对人力、火力压倒性优势,农民游击队计谋百出,处处狼烟,烽火不息,搞得政府军非常头痛,政府军带队的上将嗜杀成性,所过之处血流成河,十周之后必然农民会惨遭屠戮。
农民这边也组了一支英雄小队,第一部的精髓就是到处拉人入伙,再讲一下人生经历,最后的大决战,除了黑人小哥力排众议留下来战斗,故事一度要编不下去了,等结尾时双方打作一团,黑小哥英勇就义,剩下的众人回到家乡,希望过上和平生活。
经典桥段来了,上将没有死,带领无畏级战舰杀奔而来,众人的应对策略居然是先抢收小麦,然后才是军事训练,反正导演说时间够就行。
接下来的大战完全是《阿凡达》等以弱胜强影视作品分大合集,反正想起哪个经典桥段就用一下,猎户与反派搏斗掉下飞机那一段,几乎完全致敬(复刻)卡梅隆。
如同《七武士》《月球叛军》中的角色也有伤亡,战后也有集体悼念勇士的环节,如此复古的剧情还需要这么多编剧,还宣称是原创,实在有点费解,大概换猫叫个咪,就变成另一种生物了。
扎导收收心好好去拍《活死人系列》至少看起来猎奇,观众不会烦,实在不行也能当演员,不要浪费不错的演技,千万别搞万众期待的大制作,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败人缘。
PS:挺喜欢的导演,近年来有点走火入魔拍片质素直线下降,作品和以前对比判若两人,必须要看《守望者》安抚一下心灵。
比第一集打的精彩一点,但感觉这根本不是科幻片啊。
一方是可以星际飞行的帝国,一方是用镰刀收割粮食的农民,这完全不对等的实力,农民居然还打赢了。
还有全片满满的二战味,这么大的星际飞船居然是烧煤的?
小型的飞机坦克行驶时都冒着滚滚黑烟,简直是生态灾难啊。
还有君视号上的大炮轰炸村庄,瞄准居然完全靠手摇,跟二战时战列舰上的炮有什么区别。
怪不得连粮食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要去抢农民的收成。
这就好比,美国陷入粮食危机,然后开着战舰去太平洋某个小岛上的原始部落里抢粮食,威胁不给粮食就杀光部落,结果部落原始人用美军遗落的一些现代武器把美军整艘战舰消灭了。
你就说离谱不离谱吧。
还有涅墨西斯这个角色,双刀流那么飒那么帅气,居然第一个领盒饭了,完全不能接受啊。
我是效忠宇宙帝国的远征亲王,我的科技可以帮我起死回生,我的战舰可以轨道轰炸,还有数百计的士兵和运输艇/战斗机/自走炮编队而我的敌人是普通农民,用的是改装农具和从我这里捡去的武器说真的,没想过会输没办法,他们把粮食放在村子里,我不能毁了粮食所以不能炸结局当然是女主靠一把小手枪无双了我的指挥舰,超级战斗机器人屠了我的地面部队,天降的反叛军屠了我的空中力量对了,女主又噶了我一次本以为割小麦已经是最难蚌的桥段,看完才发现自己远远低估了我扎耶稣人物塑造稀烂。
上一部就很讨厌花一个小时多时间集结队伍。
集结的还是一群可有可无莫名其妙的奇葩。
这一部还要讲他们的起源故事,讲他们(好像)和村民们产生了连接。
我真笑了,你们都是谁啊😅与其走马灯不如减少主角团核心成员人数,丰富一下飞舞男主的形象,把固定的几个人(比如女主/男主/提图斯将军)变得立体,观感上还能更好。
打戏是什么逆天。
看过的都明白,懒得吐槽。
bvs,mos那样的打戏真的是你扎克施耐德拍的?
想吐槽的太多。
就这还要碰瓷星战吗。。。
开始不知道编剧是谁,觉得不能全怪我扎神。
现在知道了,可以放心骂啦😋
这部电影总的来讲就是讲述了古典共和帝制的宇宙帝国,开着由一艘蒸汽宇宙巨舰组成的庞大舰队,在第三帝国军官的带领下,带上多达上百人的由中世纪至一战士兵组成的混合匪帮,去殖民地星球的中世纪小村落抢……几袋小麦的💩诗故事。
用来包装这部💩诗的,是从奇幻时代的狮鹫,到未来的宇宙巨舰,从中世纪的田园村落和他们第一次工业革命风的村民,到未来的激光武器激光剑和使用它们的中世纪风的军队,从古典共和帝制政体到一战风的大炮巨舰,从维多利亚风的王室,到西装革履外披罗马元老院白袍的暴徒……以及宛若生长着肿瘤脓疱般臃肿不堪的各种飞行器各种biubiubiu组成的怪异画面。
既违和又滑稽啊不对是华丽。
配合上沉闷的爆炸声视听效果上确实还是不错的。
但是,包装再滑稽啊不对是华丽的一坨💩,终究只是一坨💩。
第2150部2024年,剧情动作科幻奇幻冒险《月球叛军2:烙印之人 Rebel Moon: The Scargiver》没想到第二部出的挺快啊看完虽然槽点不少吧,但是也没有网上说的那么不堪,大家都在吐槽扎导。
我觉得没什么,人家导演的浪漫嘛。。
理解不了正常。。。
的吧。。
剧本确实是,挺拉的,不否认,故事逻辑上看的挺难受,(不少伏笔过于明显,要这样也就别伏了,还能节约时间)而且是上来女主就滚床单了,我是一脸问号的(啊?
)不过,起码主题上,反抗侵略,反殖民,应该给个好评的。
其实要说老国王吧,也不算正义吧,养这么多军舰,不会告诉我是搞慈善的吧。。
科技树的违和感,还是忍不住吐槽,导演就想表现那种挥汗如雨的人工收麦子呗,收一个星球的麦子,马车都是浮空车了,那个马是不是也没有必要了。。
这种割裂的美感,我是欣赏不来的。
双刀女很酷,喜欢,演员也讨喜,就是欲练此功,先自断双臂。。
我可谢谢你啊,编剧。
机器人全场最帅,登场有种一拳超人琦玉老师的既视感,确实有点BUG了,(反正这个世界全是BUG)
说好的来看星球大战的,结果是村庄保卫战,
(对了,星舰的大炮居然是手摇的。。
还有, 是不是还有锅炉房?
是在烧煤吗?
)
---我是错乱的分界线推荐指数:三颗星,没有说的那么难看,就是有些割裂感。
趁着热乎品鉴了坨大的,说0分是不至于,但是10分20分撑死了,甚至远不如第一部我看扎导在采访里说这个系列要拍4到6部电影,看烙印之人前我不理解,看完就懂了。
这XX四十分钟就能拍清楚的故事,生拉硬拽成一小时五十分钟,赚钱还是扎导会赚啊(以后再来个三小时导演剪辑版,美滋滋)第一部我给的评价是50分,作为系列第一部有一些天然豁免权,比如埋伏笔可以不填、人物背景要花时间介绍等等,即便如此第一部还是充斥着大量逻辑不通甚至搞笑的地方,带给我不少乐子。
第二部在保留原有糟粕的基础上,去掉了一些精华的东西。
比如宏大的场景和异星的设计,整个故事都是讲小村庄发生的村庄保卫战,你要不是有个飞船支棱着,跟西部牛仔保卫村子有啥区别?
还有这一部的剧情,如果拍成40分钟,我觉得是非常紧凑并且吸引人的,拉成快两个小时,我看不到一半就精神涣散了,下面我看我还记得多少,一点一点吐槽吧首先先吐槽一下扎导的慢动作(例行惯例了属于是),啥啥都慢动作,从高处跳一下慢动作、开个枪慢动作、挥个剑慢动作、爆炸了慢动作、XX收个粮食还是慢动作!
我就想问问村民收粮食那段,黑人将军收粮食那里,动作也谈不上多优美,镜头意义也不明确,放慢动作是个啥意思?!
扎导不会做减法吗?
全是慢动作等于没有慢动作啊,还显着贼拖沓(不过回到本文第二段,没有慢动作怎么拖时长拍六部曲呢哈)剧情上按顺序梳理,首先让我觉得看不下去的是刺杀国王和公主那里,国王一行去参加摄政王那艘(也是最后一艘)无畏号飞船的典礼,护卫也没带两个,死的真的不冤枉,但是说刺杀真就“刺杀”啊,一堆面具人拿着匕首就给捅了,除了女主角没有带枪的,导致女主角被摄政王卖了以后一把小手枪能从军戒森严的战舰中杀出一条血路逃跑(硬要说主角光环我也忍了),但是摄政王是咋想的呢?
已经决定把女主角作为刺杀公主的罪犯卖了,为什么一点准备不做放任女主角逃跑呢?
整个一二部我也没感觉养父养女有啥感情羁绊啊?
对了,刺杀的时候还有乐队搁那儿配乐,烘托紧张的气氛(自带BGM的讲究人),真是给我看笑了。
农场保卫战那里是大无语集合地,一堆农民,拿着镰刀匕首什么的,把帝国装备精良的部队压制了好久,不是说这样不可以,你得让我看看你以弱胜强的计策啊??
挖地道算一个,还有呢??
(说到挖地道,头一个从地道冒出来的那位大哥,你的火箭筒要是准星瞄一下那个帝国将军,是不是就能提前剧终了?
那帝国将军应对突发状况啥也不是啊)黑人将军也好,裴斗娜也好,印第安风格的小哥也好,全是直愣愣上去硬拼,凭什么不被帝国军队往死里收拾啊?
黑人将军好歹是开枪的我暂且不管,裴斗娜拿两把大刀在仓库里打几个又有刀又有枪的帝国军我也不管,能挡子弹就挡子弹吧,就当你有原力算了,但是!!
XX的印第安小哥带着一队农民,都拿着原始近战武器,从仓库冲出来至少二三十米的路程,帝国军队就跟韭菜一样让他们割来割去,枪也不会开了,看着不别扭吗??
扎导好歹让这支帝国军只配近战武器,我看着都不至于这么别扭,一个个手里的枪有千斤重,死活抬不起来,看着不难受吗??
这么拍我感觉不到反抗军的生死相搏,只能感受到过家家一样的气氛。
忘了说了,开战前女主角和帝国将军一顿嘴炮,然后被说服了??
决定牺牲自己求将军放过村子??
要是没第一部剧情我也就当你是个傻白甜了,关键第一部里那个将军怎么对村民的你也看到了,你上一部还把他杀了,你俩这不叫死仇吗??
用屁股想也知道你投降了村民也得全灭啊??
你还让人家不抵抗??
那一块儿看得我血压飙升,能不能不搞这种主角强行降智的桥段啊??
还有一些吐槽,但是想想决定不写了,这部电影真的不值得去浪费两个小时,也不值得我打这么多字。
我个人觉得,如果这部电影并到第一部里,把第一部精简去四十分钟,结尾大战放这场村庄保卫战,那应该是一部不错的爆米花电影,说什么史诗的就别扯淡了。
最后,祝愿扎导在恰流量,蹭老东家,导剪版大神这几条道路上都能越走越远,我这种乐子人在一旁默默为你鼓掌
讲个黑色笑话。
能星际穿越的无畏战舰的动力是烧煤的蒸汽机,战舰上还专门养着一伙烧火师傅一铲一铲地往炉子里烧煤。
看来反派如此执着于粮食可能是因为师傅们干体力活饭量太大。
嗯。
说正文。
如果第一部是shit,那第二部就是shining shit。
我们不要只看shit,而忽略了shining的那一部分。
现代艺术都是讲究形式的。
扎导拼命压缩第一部的预算,将省下的预算留给第二部的大场景特效,可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
巨型无畏战舰爆炸,地面部队大扫荡,战机云集的空战,作为太空歌剧,没有这些大场面可不行。
这里需要澄清下,其实扎导内心深处可能看不上“太空歌剧”,觉得这是腐朽的牢笼,禁锢了扎导后现代的才思。
他以传统叛逆者的姿态开启《月球叛军》这个项目,这本身就很cool,很艺术,符合扎导一贯的形象:行业的开拓者。
但是,在观影过程中,我们能时时刻刻感受到《星战》的“囚禁”,不得不说,传统的阻力还是太大,深深污染了观众脑子,遮蔽了《月球叛军》雄健的努力。
要我说,不是华纳、网飞迫害了扎导,而是传统腐朽了扎导。
这也充分说明,扎导的敌人不仅是物质的,更是形而上(精神)的。
果然艺术的尽头是哲学。
照扎导的说法,《月球叛军》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文化内涵上,这也是第二部的由来——这个故事过于丰富庞大,一部讲不完。
如果条件允许,网飞资金到位,拍个6部完全可能。
网飞你听到了吗?
快打钱!
回到《月球叛军 2》。
如果说第一部是扎导对偶像黑泽明的致敬(图片中的访谈仿佛在强调,你看,乔治卢卡斯当年也抄了黑泽明,乔可抄,我亦可抄),那么第二部则是对自己过往作品的反复提炼。
第二部中,有浓厚的《斯巴达300勇士》《超人:钢铁之躯》的味道,尤其是人形机器人最后的拯救世界,就差给他穿上刻着S的裤衩了。
总体来说,第二部好于第一部,可能这也从侧面表现了,扎导的故事模板强于《七武士》,进而扎导也便比肩黑泽明了。
这是电影史学家们需要仔细看电影,好好咂摸的。
被这两部曲看的实在是莫名其妙!
由于被此人如此起伏的表现所困惑,我刚才在IMDB上大概看了一下他的一些好和坏的作品,好像找到了规律。
后面附了一个小表格,大家注意看编剧。
编剧这几个人的顺序是有学问的,第一个名字是“story by 故事作者”,后面通常是"screenplay writer - 脚本/台本 作者"。
大家看出其中规律了吧!
出品年份 - 片名 - IMDB评分 - 编剧2009 - Watchmen - 7.6 - Dave Gibbons, David Hayter, Alex Tse2013 - Man of Stell - 7.1 - David S. Goyer, Christopher Nolan, Jerry Siegel2021 - Zach Snyder's Justice League - 7.9 - Jerry Siegel, Joe Shuster, Zack Snyder2021 - Army of the dead - 5.8 - Zack Snyder, Shay Hatten, Joby Harold2023 - Rebel Moon Part I - 5.6 - Zack Snyder, Kurt Johnstad, Shay Hatten2024 - Rebel Moon Part II - 5.2 - Zack Snyder, Kurt Johnstad, Shay Hatten
最后决斗那段还行,前面就很难评了
比第一部强多了,虽然同一个boss,又打了一遍,星际版七武士。
在音乐、画面、镜头上使劲装逼,试图营造出那种史诗感的传奇故事,问题是帝国军团对抗一个务农小村庄实在是让人没有那种感觉。拼凑的人物背景刻画也过于刻意无趣。
剧情只能说相当合理。宇宙穿梭,全星系的旅行掠夺,各种激光武器biubiu的打,还要跑到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口的小村庄里,抢粮食。还有这些农民,可真是实打实的农民,抡起各种的镰刀来一点点的收麦子,打麦子,,别的,好像没啥好记的啊。但是不得不说,这电影开头的,关于上一篇的纯语言的前情回顾,挺不赖啊,立马让我回想起上一部来了。好吧,也是因为上一部是23年出的,估计看了没多久。这次又杀死了这个上将,这次上将的战舰也被毁,他应该是没办法再活了。(都没战舰把他的尸体带回去抢救了)用双刀的亚洲美女,和敌人打时,跳了好一会华丽的舞蹈,然而有屁用啊,一个也没杀死就跳舞了,最后把自己搭进去了。哦,她是韩国的。这个机器人真是个大杀器。第三部的故事也定好了,去寻找公主。
扎导也要有自己的魔戒三部曲!
农家地道地雷战,装甲大虫逐个来,坠落战舰滑落斗剑;动作场面依然过得去,至于文戏……大家齐坐一堂轮流交代各自前史,这种情节都能出现,感觉剧本是完全放弃了
没有第一部有趣,但仅凭特效和战斗就足够,剧情也很真实,至少比雷神4这种垃圾好看多了,依然爱扎导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扎克施耐德觉得人类宇宙飞行是靠烧煤的,我怀疑他就是为了拍飞船后面冒浓烟,但是不可否认那确实挺帅的,但也仅此而已了。
稳定发挥
173分钟导演剪辑版,第二部更差,秋收起义+地道战,光收麦子就演了一个小时,唱歌跳舞半个小时,最后大战光看农民送人头,反抗队员都在后面藏着,然后还没演完……我想象不到一部为何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去拍,只能是任性吧。毕竟拍成这逼样子还有人捧、还有人给投钱呢,是导演本人的胜利,会忽悠的人不但能卖拐,还把改副担架再卖一次。
三个难以置信:一、弱势的一方不依托地形的优势防守,而选择近身肉搏难以置信。二、都能星际航行了,在军舰上发射大炮还需人工较准难以置信。三、有如此先进的机器人,还需要人类亲自去打战难以置信。
怎么有种鬼子进村的既视感,还有点像《地道战》《地雷战》之类的感觉,真是每一帧漂亮的像壁纸,但是整个故事无聊到让人抠脚趾
战斗场面太棒了!
屎尸级科幻大作,抛开这垃圾剧情不说,这部片主打的就是一个战斗爽!
干了一天农活的村民晚上还没事人一样又唱又跳,不清楚扎克上过月球没,反正没自己割过麦子
我觉得扎目前这个状态做DP还行,剧本和导演还是交给别人吧。裴斗娜好惨,认认真真在一群三流演员里演了半天,最后阵亡了也没人提。还有让霍普金斯给机器人配音到底是谁的糟糕主意,太不搭了,一开口脑子里就跳出他本人的脸。
慢镜头用得不错,不然不到一个小时很难上映
【0】对扎导没有什么好说的。他企图在网大平台拍史诗科幻片上已经走火入魔了。也不知道他拍出了的这两部1+2上下部加起来跟我国下三流的网大有啥区别。扎导辛苦耕耘了几年,隔壁牛蛙也拍了两部《沙丘》,人家成史诗了,他倒成屎诗了。希望《星球大战》版权方告死他。哈人的情节,拙劣的光剑大战,废土风的飞船,低劣的剧情缝合怪,扎导还能有电影拍我简直Unbelievable~
抱着看第一部的预期去看会发现这部其实棒了许多,熬过前一个小时的文戏,后面的打戏还是很有视觉冲突的,当然假是假了点,主角光环有点过于重了。虽然都在骂慢镜头的问题,但我觉得扎导的审美还是可以的,慢镜头的画面拍的挺艺术的,所以我不烦这一点。另外配乐也不错,就算这电影去院线上当大片看我觉得也可以,当然跟正规好莱坞大片比还是差点意思。如果第三部能拍出来的话还会去看,毕竟网飞天天砸钱不缺这一点,看这种视效大片比网飞出的流水线作品强多了。
依旧是典型的扎克斯奈德的直男暴力美学,剧情直来直去,动作场面大开大合!最后说一句,评分太低了,月球叛军的两部导演剪辑版绝非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