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野良犬》营造的情感氛围过火了些,那《挎斗摩托车里的狗》就是始终维持浅淡的清凉感。
喜欢这部片子的原因很简单,除了易换角色形象的竹内结子之外(也不是特别出格,但已经远离了先前作品的单一形象),就是对片子一直是夏天的气息所着迷,如同记不大清楚的长大故事。
单是今年新片中,关于成长的片子都有太多,比如《屋顶上的童年时光》,那里头也有个离家出走的私奔老妈,小孩子却不能因此将成长停滞。
反过来,正是父亲/母亲的缺席,促使他们迎来了成长更为迅速的机会。
30岁的薫陷入人生低潮,必然地想起这段童年往事。
开始回忆,洋子的出现到消失,占去了片子大部分内容。
之后始终没有再出现被岁月蚕食的洋子,那也不大重要。
所以,熏在那个夏天遇见了会抽烟的洋子,她似乎还和老爸维持着某种关系。
只要不是幕后常见的狠毒妇人,谁是父亲背后的女人,一点都不重要。
故事的进展很平缓,洋子教她骑自行车,洋子带她去找百惠,洋子带她去伊豆海边,一直到最后,洋子离开了熏,就此远离不再出现。
她留给熏的似乎都是微不足道的东西,那年夏天那些事还有那个人。
熏对于洋子的欢喜悲伤失落也无法尽懂,这种称之为“心灵碰撞”的东西其实再寻常不过,一段相处的时光,夏天的太阳,鸟叫蝉鸣。
走出心情的低潮,结尾的乐观、希望和感动是可以预判的,因为《挎斗摩托车里的狗》有一个追忆的开头,它必然要首尾呼应。
不知该说编剧导演到位,还是原著小说厉害,这个成长故事简直是个标准的人生范本。
跟根岸吉太郎的《向雪祈愿》那种感悟生活、体验收获其实近乎一致,只不过讲述者成了一名女子和她10岁时的童年。
最后,回到狗的话题。
片名“挎斗摩托车里的狗”,在小女孩眼里,狗与人的相通,养跟被养,就是片中父亲骑车来接她们回家段落传达的含义。
套用个说法,或许这个片名让清淡的影片有了些调皮色彩,因为,片中确实有很多小幽默待你去留心意会。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841690/
还记得你是多大的时候学会骑自行车的吗?
说到自行车,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不只是交通工具,也不只是游戏神器,它仿佛代表着迈向勇敢、成长、独立的阶梯,即使胆小的女孩子也抵抗不了它散发的诱人的挑战气息。
正如《挎斗摩托车里的狗》洋子对小熏说“学会了骑车,你的世界会改变”。
《挎斗摩托车里的狗》讲的大概是一个成长与经历的故事。
对于小熏来说,“长大”经历了“家”这座避风港湾的开裂。
母亲的离家出走,父亲旧车生意的纠纷,给小熏带来不安。
然而这一切其实并不显得过于悲惨、沉痛,小熏的“长大”还赶上人生经验的重建,而这是随一个“七月阳光”般热情明媚的洋子到来而开始的。
美丽的洋子带给小熏的不仅仅是沉闷、按部就班生活中的新鲜、活力以及平等的相处。
洋子帮助小熏学会了骑自行车,让小熏体验到勇敢尝试后的快乐;洋子鼓励小熏品尝了可口可乐的滋味,告诉小熏有些惶惶不可终日的谈论没必要那么小心;在洋子身边,小熏发现原来用咖喱盘子装零食也没什么关系,即使偶尔不那么规矩、做点小恶作剧也无关痛痒;在洋子的陪伴下小熏脱掉了第一一颗乳牙,也分享了她认为“如果可以坐在挎斗摩托车里,即使做一只狗也很开心”的秘密;洋子用“自己小时候为了父母面子而吃害怕的东西”的故事告诉小熏,成长中都需要忍耐着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而小熏也终于学会了这种忍耐,她在向父亲一通捶打表示不满,汪汪叫了几声表达不舍之后,便随母亲离开了父亲。
可见,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朋友,也许只是与你萍水相逢,也许只是与你短暂相处,甚至是个不速之客……但她理解你并教会你很多,她在你最需要陪伴时给你安全感,她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就好像洋子对于小熏来说是朋友一样;而“父亲的情人”,只是洋子恰巧罢了。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一方面是剧情残酷又温暖,另一方面是导演用电影场景还原了一个有年代感又亲切的时光胶卷。
天空很蓝也很遥远,日子很闲也很耀眼。
小巧的风铃摇摆着午后的静谧与懒散,街角杂货店贩卖着橘子汽水也贩卖着冰镇西瓜的清甜,炙热的路边趴着树木的影子也趴着黄狗睡不醒的困倦;折几根狗尾草,掏一掏游戏机里遗忘的零钱,捧着一本书就可以打发父母和消磨时间;沙滩上晒着五彩斑斓的贝壳也晒着海浪来来去去的悠闲,开着向日葵的夏天,回不去的童年。
美好又遗憾,正如成长一般。
悶片我並不討嫌。
但是這個我就覺得看到中間看不下去了。。。。。
或者是之前看一個悶片,注意力不夠吧。。。。。
不如。。。。
安安靜靜地聽歌。
原本只是为了看结子姐姐,顺便打发时间才看的这部电影。
没有什么期待,影片也是给人一种淡淡的感觉。
但是在影片的末尾,忽然间的一些想法让我觉得还是写个影评得好。
让我有感触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和时间、和是否有血缘没有必然联系。
在影片中,就是小薰和洋子的关系。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小薰虽然拘谨但是确表现出了对洋子的喜欢。
相反,对于母亲则是"等到妈妈再一次回家才意识到她曾经离开过”。
对于母亲为何会没有感情影片没有描述原因,然而在和洋子的相处过程中倒是可以看出她们关系好的缘由。
首先,洋子对于小薰表现的很积极,十分照顾小薰的感受,能够看出小薰的心思并能做出自然而体贴的反应。
片中洋子多次提到“我小时候也是这样”,不知道是不是出于体贴的随口一说。
但是我觉得这也是他们能够成为朋友的原因,因为相似的人们总是能够相互吸引。
(虽然我也在想开朗大方的洋子是否真的小时候不爱说话)洋子和小薰认识的时间其实很短,然而她们却能够成为朋友。
即使在母亲还倒在地上,小薰任然冲出去看洋子。
即使是洋子和父亲分手了,她任然愿意陪洋子一个暑假。
对比小薰对父母的态度,就会发现其实她和洋子之间又更多的温情。
所以我在想血缘是否就真的那么重要,时间是否真的可以让曾经的好友变成陌路,青梅竹马是否就一定比新认识的朋友要重要。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靠什么,时间的累积还是灵魂的共鸣,我更倾向于后者。
我有时候会担心友谊会不会随着人生的一步步向前而被慢慢丢掉,因为我是那种从来不主动跟别人联系的人。
然而,现在我发现那些真正稳定的关系从来没有因为时间的变淡。
曾经的朋友,现在任然有联系的并不是之前相处的最多的,反而是那些现在回想起来以前几乎没怎么接触几次的,但是每次和他们聊天总是很舒服。
虽然现在也是常常一年也聊不了几次天,但每次总能很自然,就像昨天才见过一样。
所以我现在不再担心时间会带走什么了,因为我相信这些联系和时间无关。
这是一个很独特的故事,它有违常规,但是却又合理的让你觉得本该如此。
它故事独特,但是却又是典型的日本文艺片,处处蕴含着温馨的气息。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概括这部片子的话,我想只能用,这是一段跨越年龄身份的友谊。
竹内结子饰演的洋子,是一个很直爽的年轻女孩,而另一个主角阿薰则是一个刚刚父母离异的小女孩,(确切的讲是母亲离家出走),两个人本来没有什么交集,但是洋子成为了阿薰父亲的女朋友,于是本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却因为这样的原因而产生了交集。
按照常理,这样的第三者一定会被小孩讨厌,其本性也一定会是邪恶的,不好的人。
但是不得不说,这样的常理太理想化了,感情这种东西很奇妙,说喜欢那就是喜欢,说不喜欢那就是不喜欢,如果不涉及责任,这种事情本身是没有谁对谁错的,难道一个人追求幸福就是错误的么?
我觉得这是每个人的自由,也是他的权利。
同样的,片子里的洋子就像夏天一样阳光直爽,她本人加入这个家庭,是因为她真的喜欢阿薰的父亲,也同样愿意和阿薰她们交朋友,好好相处,而阿薰呢,也并不是常理中的孩子,对于洋子,她一开始仅仅只是疏远和犹豫,当真的接触以后,她深深地被那种直爽和阳光所影响,并慢慢的敬仰起这个姐姐,于是两个人相处的故事就上演了,没什么大的转折,就是平平淡淡的相处,但是感情就是这种平平淡淡中产生的,如果说非要有什么转折的话,这个起始于夏天的故事最终却在夏天结束了,洋子被迫离开,来的突然,去的也突然,两人之间的友谊也就此结束。
那个爽朗的骑单车的身影也一直留在了阿薰心中。
喜欢这样的片子,喜欢这样的故事,喜欢那淡淡的味道但是却充满着温情,喜欢两个演员的真切交流,喜欢这样的竹内结子。
就像一阵夏天的清风,充满着清新的味道。
真是好电影!
清浅却让人念念不忘!
心血来潮想着写写它,也因为我觉得这电影实在不错。
故事其实及其简单,蝉鸣的夏天、懵懂的童年、破裂的家庭、突然而来的友情、当然还有海边……夏天感觉呼之欲出,影片也把这充满回忆的夏天拍得温暖而安静。
我想说的是片中一大一小女主角。
小女孩出场的造型可爱极了,那发型大概可算是童年的经典标志之一。
女主角洋子出场踏着一辆绿色自行车缓缓而来也给人青春的咄咄逼人之感。
尔后,她们成了朋友。
小女孩也许也和我一样一开始一直在疑问这个莫名其妙来家做饭的姐姐到底是谁。
她是如此随性,在小女孩家中翘着腿、抽着烟、看着小说。
同时,她又轻而易举的应付着小女孩家中的一切。
她的表情总是真诚而明亮,有着天然的亲和力,让小女孩虽好奇也不自觉成了朋友。
小女孩呢,想做摩托车上的那只狗。
呵,纯真如此,这也大概是她们彼此成为朋友的前提吧。
后来,洋子被伤害了。
当然,这样的女子,这样的感情,受伤是迟早的。
她轻描淡写的问着小女孩“可不可以陪我过暑假?
”。
她们一起去了海边,在海边她终究还是会发自肺腑的说道:“比起喜欢讨厌的东西,讨厌喜欢的东西会更难”。
再后来,分手后的洋子没了来小女孩家的理由,于是在她家的最后一天,她和小女孩对坐在桌子两边,看着桌上的柠檬她还是忍不住哭了出来。
到底还是留了眼泪,再潇洒、明亮的女子在感情上也有着脆弱的一面。
影片拍出来却不显煽情,反而冲淡且温暖。
影片的好在于角色勾画的细致,与性格塑造的共鸣。
用评论《忽而今夏》里的话来说就是“一大一小两个女孩子,凭着性情里的天真,硬是把原本颇有点尴尬的关系处理得天清气朗,风和日丽。
以至于小薰在二十年后回想起来,心中也全无怨怼,只余温柔牵动。
”真是入木三分!
夏天过去,友情也结束了。
可二十年后的小女孩再看到绿色自行车时还是忍不住驻足观望……这样的夏天美好且短暂,这样的夏天注定终身难忘。
隔壁奥运开幕式正热烈的播放着。
我给朋友发了几条短信,无意中点了这部很干净片子。
偶尔会会意的笑笑,随手点着了一根烟,在八月的夜晚。
其实一个人静静的看就好了,不需去揣测结局,很舒服。
这样的小女陔,她易受到惊吓,她敏感、沉默、羞怯,她有一点儿倔强,她内心有小小的自己的世界,希望被爱,亦不知怎样表达。
或许每个人都有过这样一段时光吧,看到小熏,怜惜的,心疼的,像捕捉到了自己幼年的影子。
可好的是她遇到了洋子。
突然地来到,突然地离开。
不过总是来了。
像一束光,率性、鲜艳、明亮,充满鲜灵灵生活的气息,盛放在熏拘谨的生活里。
小的时候我们不懂得怎样靠自己的力量找到爱。
-拘谨、内向,自己只和自己分享。
突然之间我厌倦了这样的晦暗和隐忍,我喜欢洋子的性格,无拘无束,似闪亮晴天。
看了一些日本电影.也看过一点日本的小说. 感觉日本真的是有自己独特的东西. 日本文化对季节一向的敏感,象俳句. 他们对季节的敏感又和西方人见面寒暄那种不一样.总感觉是有一种绵长的愁绪,但想找个因由又找不到.日本的电影,很多都是讲一个平淡的近乎乏味的故事. 但他是关注人生,关注心灵的. 日本人的幽默感也很奇怪,他们好象总会有一些外星人一样的想象.日本的文艺作品好象多是关于生活,关于日常.反观我们国家,好象都是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 他们总想说点大问题,讲点大道理. 其实我自己在思考的时候往往也会不知不觉就往这上走. 大问题当然要有人提,大道理也有很多人在讲. 不过,我想现在我更需要的可能是这种接近人间烟火的,可以让我回忆过去,可以引起共鸣的东西. 这更是符合人性的人文关怀吧.简简单单讲个故事,简简单单的被触动. 就象夏天的风轻抚过风铃.
在土豆上看的,(三轮车的狗?
恩确实有3个轮...)翻译水平实在有限,与其说语言水平有限,不如说理解力有限更加确切一点,所以结果基本还是得靠自己听,多少有点累。
长岛有的处女作,根岸这个导演完全没听说过,拍过的作品一部也没看过,不过怎么说长岛这个作品并没有什么特别难的地方,所以拍摄起来也算游刃有余,演员的选择什么都变得不太重要。
ma习作的感觉。
故事的内容方面,如果弄成动画片,大概又有人要说是宫崎骏作品了(笑)。
恩,所以内容什么无所谓。
正如大江在他的奖里提到的,这个情报技术支配的世界里(在我的印象里这个时代还没彻底到来),最被削弱的且更应该被推广的“文学的语言”部分,到确实可以在影片中被感受到(最容易被乱翻的部分或者回归情报技术似的翻译,呵呵,所以土豆这个版本彻底没有价值,如果你不懂日语的话)。
世界上很多事情很怪,对小女孩来说是这样,对很多人来说也是这样,但是又觉的多少可以理解一点,但是依然理解不了,然后放弃理解,和小女孩一样。
“真是铁石心肠呢,薰。
”老实说多少让我想起菊次郎的夏天,对于迷惘,比起男人的强硬来说,女人更多出一些漫不经心,那个或许是对于情绪的压抑,对于未知的胆怯,是一种娇纵,和男人不同,他们懂一点,但是却不想继续懂下去。
所以,对于饲养的主人也好,对于被养的狗也好,互相并不需要知道太多,喜欢自行车,那就一直骑就好了。
ps:那份闲散而又有点忧伤却不争的心情,看来我们座的人打底都有点sentimental的浅质。
为片尾一闪而过绿色自行车的设定多给一星半。
比起喜欢讨厌的东西,讨厌喜欢的东西会更难。整部电影都好淡...
好喜欢这两个人。洋子、小熏。想骑自行车🚲了……还有海边,听海浪🌊……惊喜:树木希林,哈哈哈。还有:喜欢片尾曲。观后语:像挎斗摩托车里的狗一样,被好好认真对待,被郑重尊重。
老家夏天的气息 可惜字幕的翻译让人看不明白了
散文一样的故事。在弟弟口中,洋子只是父亲的情人,但是对于熏来说,洋子就像是一个童年的闯入者,补足了父亲和母亲都无法给予的一些东西。那个短暂的夏天,她不仅仅收获了快乐和友情,也找到了忠于自我的契机。
又是一部不知道为什么要拍成电影的电影。剧情基本为0,全靠主演演技。看making里导演说看小说的时候觉得很有画面感,也和自己一直想拍的东西契合。大概他就是想让我们看看80年代的日本,海,和小孩眼中的大人模样吧。
意味深长或许是因为字幕暧昧的关系。。。怎么觉得是朦胧的初恋
竹内结子真好看!日影真的是很治愈。日常的故事,典型的日本,夏日,自行车,海边度假,不是盛大的烟花。
没有字幕的从头看到尾。。。人物关系理清了的。。。剧情大致明白。。。好悲催啊我 一定要再看一遍有字幕的!竹内结子好帅气好真实美啊!
树木希林真牛逼,竹内结子太标致了
是初恋吧 是初恋啊!!!(一部部这么看下来 逐渐收回关于结子演技不够好的评价 她的问题是演什么都太迷人了 哭)
她永远那么美好。
07年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佳。清新宜人,充斥着烟火、海滩、冰棍、可乐的夏日之旅,多少有点像《菊次郎的夏天》。
補標。交換記憶的鑰匙,貼近過往懸掛的巢。有風時搖搖晃晃,無風時像穀子一般穩定。
竹内结子的复出之作,洒脱温馨又特别撩人真的是好美~那年夏天代替缺席的母亲两个迷茫的人骑着单车逛遍了世界,也驱散了孤独,而后又潇洒的留下背影犹如清流流过,只剩下淡淡的回忆。
好淡的温情
挎斗摩托车啊,小时候经常坐……这片子里的LOLI好像小木头一样,她肯定对竹内没有爱!
和结子过夏天……
竹内確實打動我了,但我還是覺得藉著夏天、離棄什麽的堆砌起來的故事有那麼點廉價跟生硬
女人和女孩的友情挺有意思。。。竹内结子还真适合这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