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

生生,Sen Sen

主演:鲍起静,吴至璿,严艺文,蔡亘晏,孙可芳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生生》剧照

生生 剧照 NO.1生生 剧照 NO.2生生 剧照 NO.3生生 剧照 NO.4生生 剧照 NO.5生生 剧照 NO.6生生 剧照 NO.13生生 剧照 NO.14生生 剧照 NO.15生生 剧照 NO.16生生 剧照 NO.17生生 剧照 NO.18生生 剧照 NO.19生生 剧照 NO.20

《生生》剧情介绍

生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什么是死亡?”这个问题对于刚失去哥哥的小孩子生生(吴至璿 饰)来说可能太难回答了。他拿到了哥哥的手机,发现他一直在关注一个网络直播,名叫“活过一百天”。这个直播间的明星一位叫莉莉(鲍起静 饰)的老奶奶。老奶奶被诊断出肺癌晚期,但是在很努力地生活,且已经超出了医生的预期。这两人将一起去探索到底什么是死亡这个问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解语花戴拿奥特曼归来的哈乃次郎禁入直播恐惧的代价不是孤单一人温柔杀人者的记录如梦花开白夜医生狂暴隔离区为爱狂乱摇滚藏獒:蓝色光芒青岛君是坏心眼断卡风暴灭证大追杀半个喜剧麻辣女孩只要你愿意决胜21点夏日感悟假日达阵:酋长队爱情故事地缚香港婚后事男文案撰稿人,要休育儿假夺钻狙击功夫宗师霍元甲捕鲸男孩佐格公羊卡推女王鬼瞳警探

《生生》长篇影评

 1 ) 很感人的一部戏

面对死亡,最伤心的人就是身边的亲人。

看着身边的人离去,总是会有磨灭不掉的人伤痛。

如何面对伤口,或者说如何能 让自己伤得轻一点?

爱之深,痛之切。

鲍起静演得太好了,这位老奶奶让人心疼,让人落泪,让人唏嘘,让人感动。

在平凡的世界中,做一个平凡的人,总是在面对死亡时,才能给人带来什么发人深省的意义。

也许我们不能预计未来,但是可以珍惜当下,好好陪家人,精彩地过好每一天!

 2 ) 我老了,也要做最酷的老太太。

来看,只是因为它是一部电影。

节奏慢,又太显得平淡,甚至看莉莉奶奶安安静静的吃完一碗面。

但又是很真实的生活。

当看到了荧幕上的那个老太太,让我想到了已经离开了的亲人们。

面对生死,内心豁达,过好每一天,就是最酷的老太太。

让我最感动的是,莉莉奶奶不让女儿照顾自己的理由。

都说母爱伟大,但又有几个能做到这么无私,甚至大多数人的思维还都是“养儿防老”。

其实家人之间不必说我爱你,但这句“我爱你”着实催泪。

一个失去了亲人的少年,参与了一段癌症晚期奶奶的人生。

一个应该会更懂得人生,更懂得珍惜,一个走得少了些许遗憾。

 3 ) 被鲍起静老师圈粉的一天

有评论说,《生生》是继《送你一朵小红花》后的又一部探讨生命和离别的影片,没看过《小红花》无从比较,但这种以平实的角度来展现离别态度的题材,我真的很喜欢,哭了全场,头疼缺氧,连带第二天双眼皮离家出走。

曾经读过一本书叫《最好的告别》,书里的很多内容已经不记得了,只是对临终关怀印象深刻,那时候边看书边想,如果自己到了人生的末尾,不得不跟世界告别的时候,希望以什么样的姿态过完最后的时光呢,是选择医院治疗,与病魔抗争下去,还是选择尽量减少痛苦地快活一段时间,然后离开呢?

至今我也想不明白,因为这个选择很难,只要世界上还有让自己眷恋的人或者事,就一定会想能不能继续活下去,是不是还有机会好起来……所以我很佩服莉莉奶奶的选择,很佩服她放弃治疗在生命的最后活的精彩的勇气。

作为独生子女,尤其是离家在外,看到这种故事的时候总会特别难过,我会想应该如何处理父母老去与自己生活的纠结问题,但从来都是无解,或许真的到了需要面对这个难题的时候,必定会做出当下最恰当的选择。

说回电影,最喜欢的情节的是奶奶在书店里等待会不会有人借走她放在书架上的漫画,她说店员早就知道了,这个世界上会有人一起帮你维系一些可爱的小心思和小愿望,这样的感觉真好。

面对生死,很多人都是歇斯底里的,是情感剧烈的,但在《生生》这部电影中,一切都显得平和而温情,仿佛离开人世只是一次普通的远行,离开的人交代好了一切准备好了放下,留下的人也不要让自己困在痛苦中,要珍惜眼前人,要继续发现幸福。

 4 ) 生活如此绚丽,生命何其精彩。

生活富裕了我们色彩,让我们领略着美好瞬间,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们如能正确地运用它,一次足矣。

看过这部影片给我感受挺深,亲情,友情,爱情,都得以体现。

情感的主线我认为有三条,母亲对于儿子的无私付出,这即使爱情又是亲情,儿子对于哥哥的情感,体现了亲情,手足情,而老人和孩子,更多的是忘年交的友情。

故事的元素朴实,人物刻画生动形象,会让人稍有潸然泪下,为人物角色而感动。

鲍起静作为老戏骨,实力担当,她的作品塑造了众多印象派角色,此次角色身患癌症,面对病魔,她笑然应对,可见对于这个角色的拿捏很到位!都说人生何其短暂,如流星之于夜空;生命何其卑微,如尘埃之于苍穹。

而我们又何其短视,如盲人之黑天摸象。

总以为今天很长,明天就是永远,对时间要珍爱,对生命要敬畏,我们才能找回本真的自己。

生生这个男孩和老人莉莉的感情线,会像是一场漂泊的漫旅,遇见了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

彼此间珍惜着每一个可以称做朋友的人,因为那是可以让漂泊的心驻足的地方。

整部影片,感情丰富,人物情感流露的表达很到位,不防去影院看看,最后愿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不一样的精彩。

 5 ) 生生不息

得了肺癌还剩下3、4个月名的的士司机鲍起静,虽然超龄仍然偷偷继续载客,还乐观地玩起了直播,把日常点滴带给粉丝。

而单亲家庭的小男孩成了她的粉丝之一。

鲍起静演台湾电影,居然不违和。

毕竟其父亲鲍方是内地过去的,鲍起静也有点普通话底子吧?

虽然现代带着白话腔,演一从香港到台湾的人也说通。

“忠孝”小学。

想起动力火车的《忠孝东路走九遍》。

好大间书店。

貌似台湾的书店文化保持得不错,《汪洋中的一条船》就常见书店。

腰上帮贴膏药这个,忽然想到《花儿与少年》里面刘涛与郑佩佩的一段情,郑佩佩给刘涛按摩。

狗狗。

孤独的狗,孤独的人。

便利店店员。

母子情。

母女情。

“奶孙情”。

隐藏的兄弟情。

最后的煽情略过火。

过犹不及。

“再来!

 6 ) 生死都是自然

生死都是自然: 很多事我们不能选择,也不能控制,比如诞生,死亡,万物都存在生长衰亡,除非你是修仙可以长生不老。

如果轮回真的存在,那死亡就没什么可怕的,因为你现在的死,也是你明天的新生,除非你伤天害理,失去了再次为人的机会。

人活着,一辈子总要经历悲欢离合,有很多是非纠缠,有很多恩怨瓜葛,也有很多荡气回肠的爱恨,会得到一些东西,会失去一些东西,有初见,有遗憾,有无奈,也有温馨。

人的勇气不是直面被野兽吞噬的生活,而是灵魂救赎的死亡。

台湾电影《生生》有个老人家大妈,被诊断出了肺癌第四期,医生说她最多只能活三个月,她却很自信的告诉医生自己可以活过一百天。

已经超过六十八岁的她,法定年龄是不可以开出租车的,她却坚持着开出租车充实自己的生命。

有一次乘客还把一只狗丢失在她车上,老人家把狗抱回家精心照顾,就担心自己去世了,狗不知道怎么办,好在狗的主人找到了她。

女儿建议去化疗,她拒绝了,女儿要辞职回来一块住照顾她,又拒绝了,她只想用自己的坚强活完剩余的时间。

如果说她对自己的女儿有没有什么愧疚,如果有,那就是没有让女儿去读美术,选择了女儿不喜欢的专业。

老人家很懂娱乐,医院不愿去,却跑去学跳舞,甚至还每天把自己的视频传上网,她的直播竟然是个突破,有很多粉丝,甚至还有记者登门采访。

在粉丝中有一个叫生生的小男孩,他去世的哥哥也经常看老人家的视频,生生妈妈晚上在超市上班,白天下班回家准备好儿子的早餐就睡觉了。

似乎一个大房间就剩下生生一个人,小时候的成长如果孤独是很委屈的,会害怕,也会胡思乱想,还会偏激抱怨,他需要有人说话,有人关心。

生生的妈妈不是不关心他,而是生活所迫,她没有时间,有一次还以为儿子丢了,紧张的要去报警,又不忍对儿子发火,只能躺在床上哭泣。

生生经常骑车到妈妈的超市附近去偷偷的看他母亲,有次还不小心被车撞倒,立刻有许多热心群众围上来帮忙。

在与老人家的一段相处后,生生也成熟了很多,懂得亲人的可贵,当他最后一次去老人家家里,老人家已经去世了。

生生觉得有什么东西失去似的,他害怕发生在自己身边,哥哥已经走了,最后一个不能再失去,他飞奔到妈妈的超市,二话不说就一头扑到妈妈的怀中。

我们觉得花朵的生命很短,其实我们也很短,就像天上的高级生物看人类一样。

一些人活一辈子是浑浑噩噩的,糊里糊涂的,一些人是轰轰烈烈,一些人是卑鄙无耻,一些人一辈子都在乐善好施,做好人做好事,一些人却是伤天害理,做坏人做坏事。

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属于什么阶级,问心无愧就好,如果非得要和别人比,那就比德行吧,远离那些可能让自己堕落的人。

古人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活着总容易陷入当局者迷的迷失与困惑,只有将死的时候,许多人才有旁观者清的超然觉悟。

活着的一切到了死前的思考是否还是难舍,或者是微不足道,当然有的人会更多愁善感,有许多事放不下。

我们无法决定命运,也不能时间倒流,或者改变以后,一些人,一些事注定是遗憾的,一切只能是过去,这些记忆会在孟婆汤的效应下变得一无所有,就好像自己根本没有在地球活过。

那么人一旦知道自己要死了,那么想说什么,想做什么,如果是我,我会说不后悔接触过一些让自己缠绵悱恻的文艺朋友,不后悔自己选择的兴趣爱好。

与其用尽一切办法去苟且偷生,还不如顺其自然,迎接死亡,人都是过客,谁都有这一天,最后也都成为往事被遗忘。

 7 ) 探讨生命的小品电影,只是有些过于平淡了。

#时不时的戏#生生#sensen

sensen是生生两个字的广东话发音,查了下导演名气不大,似乎是个台湾人,影片的标题立意让人想到“coco”,但作品厚度全然不及后者,看之前扫了两下豆瓣的评论,中规中矩的比较多,尽管我一直对豆瓣的留言多有三分信,七分鄙视的意味,也没太多放在心上,但看完回忆起来,感觉这也是我对于本片最想给出的评价了。

请了影后出演,想必也是影后为此片的剧本所打动,那一口港味的普通话在我听来好熟悉,在看片前上厕所里,这家影院也是一直在放广东歌,勾引了好多广东的回忆。

剧情是讲一个知道自己肺癌晚期的老年后的各种心情与活动,导演为了让这个作品更符合当下的时代,引用了直播这个概念,但也只是让人感觉共情了时代而已,我始终认为演员只是导演呈现的作品中的陪衬,再好的演员也会受限于各种,这部是最好的证明,导演想尽了很多小清新式的桥段来丰富整个剧情,比如提前录好视频之后上传,比如老人用漫画记录抗争的每一天,老人与小孩打羽毛球的片断,老人留恋自立更生的生活而留的眼泪,其实挺用心的,但又非常让我很难抓住泪点,整个剧情的节奏还是台湾电影的通病,文艺的形式过于大于剧情,如果这个电影浓缩成个15分钟的数码产品的亲情宣传片,可能效果会更好。

本来今天其实因为有事不太想来,但因为剧情讲肺癌,而外公最近也是因为这个事情住院,还是选择来感受下,尾段的时候,看到老人各种回忆岁月与时光,我心里闪过很多的换位的念头,当我的年岁走到那个时候,我的心里活动会是怎么样的呢?

我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当下的每一秒吧。

 8 ) 平民影后殿堂级的表演,永远值得一篇好影评

前言:我写的影评不算好影评,我只是觉得每一个认真演戏、全力以赴的好演员都值得一篇好影评。

正文:《生生》吸引我的并非情节,它情节简单、低调简朴,看起来也很难拥有像商业电影那样的高票房,但《生生》却铺就了一方小型的专属舞台,令一名影后再一次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精湛绝伦的演技——也让我们有幸再一次,欣赏到金像奖影后鲍起静那炉火纯青、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表演。

我最初认识鲍起静,是通过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这部电影令人赞叹,堪称俗世安魂曲。

每次我看过它,内心总感到平静又温暖。

《日与夜》成功之处,在于它没有任何的说教和煽情,而是把很多人生起落与五味杂陈,跟那些细碎真挚的生活日常细细密密缝合在了一起,整部电影自然、坦诚又满溢着生之热爱。

鲍起静在其中饰演在超市打零工的贵姐,她幼年失学,早早出来打工,用自己菲薄的工资供养了三个弟弟读书成人。

后来她失去了丈夫,只身抚养了儿子。

在贵姐身上,丝毫看不出对生活的抱怨和愤懑,她日日勤俭持家、烹饪着简单可口的饭菜,忙里忙外,以轻松无谓的心态,抵御了命运的无常起伏。

爱出爱返,贵姐帮助过的亲人和邻里,也在以不同的方式回馈着她的温情和照看。

在香港这个繁华大都市,有清贫家庭偏安一隅,中式传统深厚的人情交往在其中流转。

鲍起静的表演朴素真实,跟这个简单平凡却心志淡泊善良的女性完美贴合,这种充满生活气息和生活阅历的气质,令电影拥有了平凡而久远的滋味。

鲍起静可以演绎平凡女工,也可以演绎《月满轩尼诗》中泼辣艳丽、斤斤计较的老板娘,身为一个演员,她的演技和阅历随着时光的推移而日渐醇熟。

时间对于一个有悟性有觉察心的演员来说,真的是好事,让她真正能了解生活,观察到各种各样的人生,觉察人生本质上的滋味和道理,进而把握住和演绎好每一个角色。

她震撼到我的第二部电影,就是恐怖片《僵尸》。

鲍起静在其中饰演的梅姨,与自己的丈夫冬叔在廉租房相依为命。

但冬叔被坏人设计,失足跌落楼梯惨死。

梅姨无法接受丈夫死去,听从了术士阿九的蛊惑,将丈夫制成僵尸,以期待丈夫能起死回生。

在他们清贫孤独的老年生活中,彼此的爱成为了梅姨生活的支撑和慰藉。

丈夫猝逝,对于梅姨的打击可想而知。

在丈夫跌落楼梯、扭断脖子的那一刻,梅姨从沉睡中惊醒,她惊栗着直望向前方,预感大事不妙。

在制作丈夫成为僵尸的过程中,梅姨备受痛苦和煎熬,脸上的老年斑凸显,她对着僵死的丈夫哭诉自己的孤独和恐惧。

但丈夫没有复活,而是变成了坏人借尸还魂的工具,她含着热泪走向丈夫,与他同归于尽。

贫苦老人的孤寂和无助,底层生活的无望,痛苦和恐惧穿透了银幕。

梅姨是个善良的人,却连遭不幸。

在廉租房那栋贫苦而空寂的生活空间里,人和鬼都在拼命挣扎、强撑度日。

他们都是社会的弃子,亲情成为了他们活下去的唯一支撑。

《僵尸》在讲述一个僵尸复活、危害人间的恐怖故事的同时,直击人心深处,那黑色的脆弱和孤绝。

《生生》里的鲍起静,饰演了一个倔强的母亲莉莉奶奶。

她独立生活,虽然年逾花甲,但依然开着自己的出租车过活,直到癌症击倒了她。

在病倒进入病房抢救的那一刻,鲍起静奉献了炸裂级的表演:她拼命要自己坐起来,女儿忍不住发脾气,说她太自私。

她才说她不想让女儿受累,她好怕死。

鲍起静真实而生动地演绎了一个热爱生活独立女性,逐渐被衰老和绝症征服的残酷过程,她在面对死亡时复杂悲怆的状态。

就在疾病拉着她往末路上走时,她依然爱着自己的女儿、依然热爱着生活。

纵观鲍起静饰演过的角色,出彩的大都是市井里的平民女性。

有些故事甚至没有激烈的矛盾,仅仅只是平凡如水的生活,即便这样,鲍起静也能演绎出角色的魅力、诠释生活平淡中的真味,堪称平民影后。

有时我想,最精彩的戏剧,大概就是生活本身吧,最精彩的角色大概就是真我本色(原创影评,首发豆瓣,署名党阿飞)

 9 ) 老年版《送你一朵小红花》,属于鲍起静

这几天是清明节假期,我出去走了走,当然也看了电影,发现这三天时间里就有九部新片上映,清明节,俨然成了一个电影的小档期。

(文末有福利哦)比起一个需要缅怀死亡的日子,它已经有了假期轻松愉快的一面,这种共存的反差让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算是现代人生活多义化的一面吧。

所以也就想来讲讲《生生》,在这个档期里它不是那么受关注,排片率不到0.1%,但还是觉得它值得一说,一个比较私心的原因是,它的主角是拍戏时近70岁的鲍起静。

我们总在说要给国产电影的女性角色提供更多机会,可是当这种老年女性挑大梁的时候,怎么市场和观众都不给反馈了呢?

不过今天这篇文章要说的并不是国产电影里“中老年女性”这个问题,而是《生生》里更重要的部分——它关于“死亡”的态度和多义性。

从片名里的“生生”你也能看到这种多义性,用“生”,来让人看到“死亡”。

更具体一点,《生生》说的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怕死”的情绪。

影片是那种非典型的绝症故事。

鲍起静主演的莉莉奶奶是个出租车司机,得了癌症,医生说她只能活三个月,但她不服气,非要活过这个时间,就开了一个名为“活过一百天”的直播,在上面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

她,是一个在死亡边缘徘徊的人。

男孩生生刚刚经历了哥哥壮壮的去世,他在哥哥的手机里看到了莉莉奶奶的直播,也开始好奇起她的生活,还有哥哥为什么会成她的粉丝。

在跟莉莉奶奶成为朋友的过程里,他会帮她录下死后要上传的影片,也开始慢慢明白哥哥离世的意义。

他,是一个正在学习死亡是什么的人。

谈《生生》就不得不提到之前的“绝症电影”,像是《送你一朵小红花》、《滚蛋吧!

肿瘤君》,某种程度上,你可以说《生生》是老年版的《小红花》。

从质感上来说,《生生》的松弛就和它们的类型化不太一样。

不过《生生》更不同的一点在于,它很直接、残酷、白描地把衰老这件事,和绝症摆在了一起。

当创作者要拍绝症故事的时候,青年人会成为一种很好的主角选择,因为他们本身的年轻、鲜活、美丽、生命力就会和绝症产生冲撞。

可当放到一个衰老的角色身上时,这种冲撞就会很容易变得“顺拐”。

但《生生》把这变成了另一种力量。

你甚至能很直接地在鲍起静的呼吸中,感受到那种临近死亡的气息。

片中那个有一场戏是莉莉奶奶的女儿担心她的安危,给家里装了监控,她在工作的时候通过监控看到妈妈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你也会跟着有点担心。

随即镜头转到房间内,我们也“看到”了莉莉奶奶的静止,但更具有冲击力的,是我们“听到”的,莉莉奶奶那潮汐一般的、缓慢的、特属于老年人的那种熟睡后的呼吸声。

在那个时刻,关乎死亡的恐惧也就从屏幕和人物中溢出,来到了作为观众的我们面前。

我们,也很怕影像中的那个老人停止呼吸。

就是这一幕我觉得这一幕拍得很大胆,但又显得那么的波澜不惊。

它在那一瞬间让我们意识到,原来绝症与死亡,并不完全是包裹着年轻的惋惜,而也同样可以是散发着衰老、腐朽气息的必然。

死,是个很宏大的话题。

由此《生生》也触及了这个话题面前最基本、最原始的一种情绪。

那就是害怕。

影片并没有直接讲死亡,却让我们看到了每个人的“怕死”。

男孩生生和莉莉奶奶是年轻与衰老的对照体。

生生的妈妈和莉莉奶奶的女儿,是失去了儿子和即将失去母亲的对照体。

这对母子和母女,同样也构成了对照关系。

在这三组关系里,我们也看到了不同人群对于死亡,对于怕死的不同态度。

作为一个男孩,生生的“怕死”是懵懂的。

你会觉得这个孩子好童真,因为他还不太理解哥哥的去世,隐隐觉得哥哥的灵魂会回来,还会去漫画屋帮哥哥租漫画。

但你同时也会发现这个孩子很清醒,他不愿意搬家,甚至因此和妈妈吵架,因为他明白,这个房子并不仅仅是个普通的房子,而是承载了哥哥记忆的空间。

搬走,就等于要承认死亡,要放下过去了。

他很怕这种承认和放下,因为承认了、放下了,哥哥也就真的死了。

旁观莉莉奶奶“活过一百天”的直播,才让他真正明白了死亡的意义。

一方面,他是在观看莉莉奶奶的“活着”,一方面,他又是在哥哥的离世之后,再度全程体验一个人“离去”的过程。

当生生最终和妈妈一起搬家,也就是真正接受了哥哥的死亡和莉莉奶奶的离去。

比起生生的“懵懂”,莉莉奶奶的“怕死”则是隐藏起来的。

影片的绝大部分时间,她都有超于常人的积极乐观,她做饭,上直播,坚持出车,帮客人养小狗,甚至会为了上舞蹈班不去医院做复诊。

你也渐渐被这个人物骗了,好像她真的不怕死。

但在影片的最后时刻,我们也看到了她的情绪崩溃,因为她抱着女儿说“我好怕”。

这么积极地活过医生预言存活期的她,也是会怕死的。

她还同样害怕伴随着死亡的尊严丧失,因为曾经照顾过去世丈夫的她很明白,没有人愿意把屎把尿。

她也怕女儿因为自己身处这样的局面。

这种害怕也同样在生生妈妈和莉莉奶奶的女儿身上体现。

生生妈妈想搬家,是要赶快走出这段记忆,带着剩下的儿子进入新的生活。

莉莉奶奶的女儿则寄希望于现代医学手段,一直催促妈妈去医院接受化疗。

这都算某种程度上的用“逃避”去试图抵抗自己对死亡的害怕。

影片也就由此把家庭内部、亲人之间要经历的那种死亡阵痛,放到了更加广阔的社会语境下。

莉莉奶奶——女儿——去世丈夫,生生——妈妈——去世的哥哥这两组关系,都是家庭结构和亲情关系中的死亡。

因为亲密关系、成长记忆,这样的死亡带来的伤痛是更直接、更绵长的,也更容易让人有共鸣。

而生生和莉莉奶奶这组关系,还有那些观看莉莉奶奶直播的粉丝,上门采访的记者,则说的是陌生人之间也会经历、见证的死亡。

死亡不再仅仅是亲密关系中害怕面对的课题,而也是放大到整个社会语境下,人人都会经历的必然。

在看《生生》的时候,我总是回想起那些关于死亡的电影。

怎么说呢,“死”这件事,我们都是听说、观看、见证,先于自己体验的。

它好像是一件没有办法用过来人立场,来进行经验之谈,从而贴近、复刻真实的事。

但有的部分是不用体验死也能感知到的,比如亲人离世后,还活着的人经历的痛苦。

比如看到病人临死前,为了活下来努力抗争遭受的痛苦。

比如看到一些死亡时刻所传达出来的黑暗、破裂,冰冷。

死亡,始终在恐吓着我们。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不少讲“死亡”的电影都会用积极的、乐观的甚至喜剧的态度去解构死亡,去消解死亡背后的恐慌。

这是一种优秀的创作手法,但并不是我们面对死亡的唯一态度。

《生生》也不提供唯一答案,它要说的,就是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死亡,都是可以的、被允许的,能够走向未来的。

像莉莉奶奶那样积极,简直是种超人般的能量。

但我们也可以像生生妈妈那样用逃避来保护自己,用远离过去来接受和面对事实。

我们当然也可以害怕,可以恐慌。

因为这,就是人面对死亡,最正常、最原始的情绪。

+++++本文首发于我的公众号,关注我呀。

传送门:https://mp.weixin.qq.com/s/2qd9sEJN98VLFSLb6-B1sw

 10 ) 如果我患了绝症 我也要从容面对

我觉得这类电影评分应该更高一点,电影用很平淡的故事和镜头去讲一生的意义。

失去哥哥的弟弟没有妈妈的陪伴,不知道人生的意义,不知道什么是死亡;跟女儿不是很亲密的癌症妈妈,没想到结尾才表明并非亲母女。

两个年龄差那么大的人,相互陪伴,一起寻找人生的意义,通过生生的关心帮助,阿姨更加了解到活着的意义。

《生生》短评

20180910 3.5 莉莉奶奶的每一套衣服都好可愛/雖劇本不夠成熟紮實,探討不深,但都該把我們所愛的人的份一起活下去吧。/雷光夏音樂好溫暖

6分钟前
  • LiBeRte
  • 推荐

老爸一直说要和我一起再看这部电影,直到临行前才看。生生,不息。

7分钟前
  • 夏灵灵
  • 还行

喜欢漫画店里背靠背坐在红沙发的那一幕

9分钟前
  • 李芍药
  • 还行

我现在哭着打五星

10分钟前
  • kidling
  • 力荐

第一次在大银幕观看台湾的家庭片,一如既往的节奏舒缓、一如既往的催人泪下。不屈服于死亡恐惧的母亲用直播的方式获得快乐、传播乐观,内心深处只是不想成为女儿的负累;寻找哥哥离开原因的少年被那母亲的坚毅和温情所打动,最终也自这份面对死亡的超脱感中获得了对生命的理解;少年的妈妈看似懒散度日实则也被小儿子的温暖举止打破心中寒冷的坚冰,从痛失大儿子的悲伤中找回了对亲情的最初信念;女儿在痛斥母亲所谓的自私中发现了母亲如此对待生活的真正目的后同样获得了在亲情中的和解力量,最后一句郑重其事的“我爱你”便水到渠成钻进观众的心里,打湿一片眼眸。

13分钟前
  • 小金
  • 推荐

叙事节奏缓慢 感觉少了一些情绪的高潮

14分钟前
  • 得闲饮茶
  • 较差

同样是要学会告别,然而女儿和生生的失语让一切不再成立。前半段的的表达还算克制,后面就一路煽情加鸡汤了,很可惜。鲍起静的表演加分太多。210330,广州天环百丽宫影城,不散观影团。

15分钟前
  • 酷斯汪
  • 还行

叙述顺序太乱了。

18分钟前
  • lil.devil
  • 较差

生和死的讨论总是相辅相成。湾湾电影的细腻、生活化。郊区的鸟应该向这一部学学如何低调又不容忽视地体现地域特征。鲍起静衣服颜色饱和度好高,像童话里的仙女一样安祥。

20分钟前
  • 我呼吸的空气
  • 推荐

一般般

24分钟前
  • Lolly
  • 较差

个人角度说,我还是喜欢这样的文艺片,关于死亡,关于生命,关于人和人之间关系以及在死后关于这个人的印迹与记忆的呈现,都从不同的角度让我陷入思考,有深深的渗透力。

27分钟前
  • 格子光年
  • 推荐

生生不息,必有回响。噢,记错了,似乎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唉,不管怎样,有回响就可以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呢。

29分钟前
  • 张翔森
  • 还行

如何面对亲人的死亡,尽量在不滥情,鲍起静演得还是好。只不过她拒绝化疗拒绝女儿的原因,还是很中国式的“我是为你着想”才做的这些,让我天然带有不适感。“生生”是里面小男孩的名字也挺拉胯的。有很多地方声音做得不太好,就算开那么多电器,也没必要有这么多杂音。

33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一个是刚失去哥哥,一个是面临死亡倒计时,叫“生生”的小男孩串联起了这两个家庭,故事很平淡,是有种还没有完成的感觉,还可以打磨得更好,“生生”这个小孩男坐在椅子上,忧郁的样子,看上去很有电影质感。

35分钟前
  • .
  • 还行

华语电影还能不能拍好了。。我差不多三四年才看一部华语电影怎么就遇到这么boring的片子,节奏还能不能再拖沓一点!!! 让好多观众都忍不住玩起了手机。。。本以为是讲祖孙忘年交的故事,怎么就变成了母女情母子情,哎,可惜煽情失败,没有一点被触动。

39分钟前
  • 北欧海盗
  • 很差

近几年凡是带直播弹幕的,就没见过把网友回复设计得足够自然真实的;而这也是整部作品的缩影,即无论再怎么用讨巧的情感、写实的镜头和缓慢的节奏来掩饰,也盖不住本质上的无聊与刻意

40分钟前
  • 某种女人
  • 较差

太好哭了。

45分钟前
  • 沈昆默
  • 力荐

挺催眠

48分钟前
  • 怡宝有点甜
  • 还行

略有電視電影的感覺,但覺得安邦編劇能力不錯。細節寫的生活化又細膩。催淚題材但算是克制表達了。鮑起靜演出極佳,我也想看莉莉奶奶自製的漫畫了...

49分钟前
  • 裘笛
  • 还行

2.5

52分钟前
  • NO.227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