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单方面宣布德国人才是最会拍男人的!
同样是追寻一个谜团,男主是那么的易碎,那么的脆弱,那么的奄奄一息,苍白无力。
他穿着整齐的灰暗而又价格不菲颇具质感的衣服,眼睛的颜色很浅而又总会透露出疑惑的,惊恐的眼神。
他背靠错综复杂而又高高在上的权力,被隐晦地命令去寻找并销毁这个权力下的秘辛,但是他又是如此的被动,如此的错愕,好像第一次从纯洁的伊甸园来到杂乱不堪下流无比的人间。
他被黑布蒙住双眼,他依靠药物让自己停止发抖,但有时候他来不及服药,他躲在厕所的隔间,仰面躺在马桶旁瑟瑟发抖。
他不停地给自己的爱人写信又不停被这种背德的愧疚鞭笞,他在昏暗的忏悔室像神的代言人祷告,他爱上了自己哥哥的妻子,他拿着枪指着所有人,却像一个脆弱的破碎的布偶娃娃,发出乞求被他人支配甚至凌虐的邀请。
女主呢,在破旧杂乱的老屋子里,面对着以言语猥亵自己的姐夫泰然自若穿上丝袜,面对硬拉着自己的小乞丐得意反击,面无表情整理所有的凶杀图片,到点下班轻松自得。
她的小低跟永远那么坚定的踏在她前进的路上,无论是在酒馆下面的皮肉交易所,还是宽阔敞亮的警局。
她的眼神坚毅,再深的黑眼圈也挡不住锋芒,她永远不卑不亢,游刃有余地利用自己的身体,外貌和天赐的智慧与野心去挑战不可能,无论是作为未被登记在册的妓女,还是一个被人看轻的怀揣警察梦的文员。
她永远机敏,充满活力,甚至有些孩子气的狡猾和顽劣。
她跳舞,和男孩约会,逃避冗杂的文书工作,却也会拿起木棍暴打羞辱自己的姐夫。
很高兴奶飞肯拍真正的“事业型女生”,女性的坚韧,聪颖,自尊,不甘卑弱在女主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也很惊喜奶飞竟然知道如何最大化发挥男主身上的脆弱感,以至于我几乎是完全按照色情片的角度在欣赏男主(还是上好的色情片那种。
)就剧集本身来说,画面的质感没得说,配乐更是加分项,尤其是几场“靡靡之音”下的乐舞和杀人场景来回穿插的画面,比昆汀要优雅多了,收放自如,克制但有万钧之力。
那种糜烂的奢华和可以预见的隐秘的衰败丝丝相融,包裹住剧中人物,带动着观众的心也不由得向深渊里沉去。
故事以多线展开,最后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结束,但是能够清楚地交代出每条线的走向与彼此之间的关系——女主以惊人的智慧和胆识在这些线之间游走,穿起整个故事,而男主(仅角色)是个非常非常非常不容错过的花瓶。
这个电影的制作充分展现了柏林作为艺术之都的一面。
电视剧的开篇是非常黑恐的花絮,配上非常严肃极端的主题歌。
“ To Ashes, to dust." “致敬灰烬,致敬尘埃"。
真是瞬间把这个侦探剧提升到了具有很高社会成熟度的层次。
故事以德国一战结束,二战开始前的真实社会状况为背景。
整体色彩非常灰暗,故事的情节始终保持一种严肃的氛围。
但是这种严肃并没有让人觉得窒息。
每一集都有很具有冲击力的情节,使你对这个剧始终保持着热情。
用一种更大的苦楚来唤醒处于苦楚境地的人。
用一个更惊悚的事件刺醒对惊悚剧情习以为常的观众。
整个剧情对黑暗的剧情进行了非常细腻的演绎。
很久没有看过这么好的影片。
非常值得推荐!
必有剧透 按季更新 第一季共三篇弥补一下豆瓣的影评空白,梳理一下格里安和夏洛特的感情线,毕竟历史背景剧情分析和影评大家写的很多了,我们还是来愉快的磕CP吧!
话说第一季第二季剧情层次太丰富了感情线根本算不上主线,就我首刷还错过了两人第一次见面(刚开始几集一直在刷手机),著名的出电梯撞一起的场面还是看网友动图才get的(喜欢剧中的电梯场景,虽然看起来很有安全隐患),男厕所这段正式入坑,跳舞这段坚定不移磕上这一对CP。
两人发展的第一阶段,一个是要替老父亲完成任务,一个是想成为凶杀科女警,一个空降兵一个地头蛇,在资源能力上比较互补,加上两人都有天生警察特质(对犯罪的敏锐,对真相的追求)因此结成了非正式工作合作关系。
男主从外地来柏林,人生地不熟,布鲁诺还时刻防着他,女主虽然地位卑微,但作为长期混迹娱乐场所的老司机,利用自己的优势,给了他很多实实在在的帮助,比如带他去他进不去的夜总会;而格里安的出身和背景,也很容易就获得向上爬的机会和资源,比如成为议员的心腹、进入火车案现场和加入大型凶杀案调查组等。
成为凶杀科女警什么时候开始成了夏洛特的目标呢?
二刷仔细看了这个部分。
电梯一幕男主就以为女主是在凶杀科工作(其实是临时工),后来火车司机尸检时,夏洛特又很巧的被拉去做现场记录员,现场还语出惊人,更让男主对她的身份深信不疑。
广场上买烟这场戏,男主问你也买烟啊?
女主马上机智的说,给头儿买的,那口吻仿佛自己就是警队正式成员之一。
因此男主提出来我想查查这个案子,你来帮我吧(因为凶杀组那哥儿们根本不想查),结果女主还装腔作势的说这被我们头儿知道恐怕不好交代啊,那我们保密啊,聪明机智体现的淋漓尽致了。
只能说夏洛特代入感太强戏太好啊!
骗骗小白兔分分钟,就她这能力何止警察,完全可以胜任演员、私家侦探、特工、审计等多项专业工种。
在查火车案这件事上,女主这个外包明显比男主上心太多,火车案基本上是女主找到的大线索,过程中因为假冒警察私闯索罗金娜住所被抓,打电话让格里安捞她,谎言一秒破功。
格里安说你骗我,夏洛特回嘴说都是你自己以为的我没骗你,哈哈哈这里很好笑她顺口说到那些警察同事的时候,格里安还纠正她意思什么同事你看你同事同事都说顺口了。
夏洛特很怕因此错失了一起合作的机会,马上抛出一连串有价值的信息,尤其是荷兰人夜总会这个信息,她提出来你都不知道怎么进去我夜店老司机可以带带你。
格里安果然无法拒绝。
城市套路深系列啊,逃不出女主的魔爪了这是。
——《魏玛文化》摘录(我或许也会将此评论的内容同样放在这本书的书评里)
魏玛文化7.7(美)彼得・盖伊 / 2005 / 安徽教育出版社“...,难怪有许多“好的德国人”,比如像海德格尔,会把柏林看成是现代的巴比伦而不愿去住在那里。
”1.关于柏林1)作者说:哈斯出生在布拉格,最后却完全认同柏林,他在那里以写电影评论成名,同时编辑《文学世界》(Die literarische Welt)杂志,然后“我发现我所认识的柏林人很少是真正在柏林出生的”。
不过,“只要好好用力呼吸柏林的空气,很快就可以成为柏林人”。
哈斯深爱柏林,这个城市让他变得多愁善感:“我特别喜爱柏林女人机灵快速的说话样子,也喜欢剧场、酒馆、街上以及咖啡馆里人们那种敏捷反应的样子——那种凡事无所谓却又认真专注的姿态,整个气氛是那么可爱迷人,冷静却不冷淡,一种说不出的机动性感觉,他们热爱工作,随时准备接受重大打击——然后再继续生活”2)茨威格记载了通货膨胀时期的柏林:“柏林,”他写道,“已经转变成为全世界混乱离谱的中心,酒馆和许多游乐场全都在一夕之间关门大吉,我们在奥地利所见和这里相较,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这说明德国人是如何爱搞怪和多么变态,许多弄成柳腰细身的男孩子,乔装成女人在大街上招摇过市。
每一位高中学生都想在外面赚外快,在阴暗的酒吧里,我们可以看见高级公务员及高级财务官员和一些喝醉酒的税收肆无忌惮地打情骂俏。
及时古罗马时代秀多尼奥斯(Suetonius)时期的众酒徒狂欢清洁,都比不上这里化妆舞台的嚣张淫乱,许多男人穿着女人的衣服,女人穿着男人的衣服,在警察的仁慈目光下,若无其事般滑着舞步。
这真是价值崩溃的时代,连许多想来号称秩序最稳固的中产阶级亦难幸免,一样跟着一起疯狂。
许多年轻女子都骄傲选成自己是性倒错,在柏林的学校里,一个16岁的姑娘如果被怀疑仍保有童贞,会觉得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2.关于青年及传媒青年(右翼青年),......,结果都会是他们牺牲自己的青春并把自己束缚在政治冒险和狂乱的意识形态上面,或是伪装成新形势的老式工业和军事官僚机器上面。
“年轻人导出乱闯,追随错误的神和领导者,但还是坚持像追寻清明和精神的律则。
”“然而,这些年轻人身处杂音、冲突的诉求方针、纳粹的血腥集会以及共和的病态环境当中,他们如何寻找到清明和精神的律则呢?
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电影,只是徒然引发混乱。
”作者接着举出《大都会》的例子,并认为其只能算是一部“缺乏想象力的狂想影片”,“只讲究画面构图,内容却十分贫乏空洞”。
“父亲的复仇和全能的母亲,可以说是魏玛共和时代最常见的两大重要主题,而此两者对年轻人而言都是深具破坏性的”作者提到著名的宣传家和出版家苏尔坎普(Peter Suhrkamp)描绘并指出了父亲复仇的必然结果:“这些年轻人的思想都是一些经过伪装的本能冲动,在他们的讨论之中,把个人的观念引申成为世界观”。
然后,他们努力攀附于英雄崇拜,“没有英雄他们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无所适从,但是他们从来不了解什么是困难,什么是危险,以及什么是现实的冷酷法则”。
总之,他们根本还未真正长大,现在,由于精神和经济的需要,他们就投向反知性的行列,把思想看成是无能的象征,所以对自由主义的党派不屑一顾,然后聚集在平凡而可靠的保护伞地下,他们喜欢“被训练、然后随时准备为命令他们的人效命”。
他们欠缺的是一种“真正的革命观念”。
然后作者写道:“这是1932年魏玛共和的真实处境:清明的视野和政治的无能、恐惧、怀疑以及非理性希望的时刻。
表面看来中产阶级的政治人物仍在运作他们的政治,但对其他人而言,危机实在已经迫在眉睫”3.最后一章的最后一段章最后一段几个月之后,希特勒成为德国的总理,魏玛人开始四处逃窜,身上带着魏玛精神,逃向伊索寓言式的放逐,逃向死亡的终结阵地,有的自杀——在柏林的公寓里听到敲门声后的自我了结,或是在西班牙的边境上,或是在巴黎租来的公寓里,或是在瑞典小村庄里,或是在巴西的某个镇上,或是在纽约的旅馆房间里。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人带着魏玛精神继续活着,活出一番伟大的事业,有的在实验室,有的在医院,有的投向新闻事业,有的在剧场上,有的走入大学的学术园地,在各自放逐的他乡异国,让魏玛精神真正开花结果。
本书遗憾的是:目录对应章节处有一段文字那段没在正文中找到。
那是:创伤需要时间去治愈,并不是摇旗呐喊就能治疗创伤。
真正的进步依赖“木匠按部就班地工作,铁匠拿着铁锤不停敲打,还有商人仔细算计等等”。
这一段写的亲切朴实,又谦卑。
书后附录有魏玛共和的政治简史。
如果想了解相关时期一些内容,此书可略作浏览用。
从没有一部剧像有那么多角色让我喜欢的,卡洛特、布鲁诺、夜总会老板。
卡洛特有梦想又担当,还不怕死;布鲁诺整个持权欺人的坏警察,顺手牵羊、打疑犯、动私刑,但后面听见枪声立刻动手去就拍档,最后居然陪格里安烧了录像带,还以为他怎么着也借机揽个大利呢;夜总会老板喝止手下好Man,虽然我觉得他是怕大家误伤自己哈哈哈。
无奈对相关历史背景完全空白,所以好多地方都没看明白,夜总会老板和医生一群人唱歌那段是不是表示他们是反战的?
得找些书补下课了。
各位演员的演技都好棒啊,由最没料到的主角开场,枪丢了还差点被疑犯毙了;瘾君子可悲又可怜,不过他也忒厉害,连保险箱钥匙在哪都知道……所有人的样貌都非常有特色,大爱选角导演。
实景,群众聚集的场面不糊弄,还有每段舞蹈的场景也超有感,只可惜女伯爵男性装扮压不住场(能让我惊呼的只有男装梅艳芳)。
必有剧透 按季更新 第一季共三篇第一季夜总会这场戏算是两人发展的重点。
胖警察在广场上看到两人买烟的场景就看出来两人之间互生好感,那么夜总会这样一次借工作之名的非正式约会则是关系的发展,尤其男方明显被夜店里充满活力的夏洛特深深吸引了。
荷兰人夜总会这个异装癖Club的场景也选择的好,有几个方面都表现了对格里安来说打开了新世界了,一是夏洛特笑他约9点那地方要半夜1-2点才去呢,二是摄影师小哥的出现格里安其实很震惊吧但是大家都安之若素,不能显得自己像个科隆来的土包子吧,几方面都让人感觉柏林是很自由的地方(所以他给嫂子打电话就开始有了想让她来柏林的想法,因为这里自由啊没人会说我们啊,看得出来他已经向往柏林了)。
从演技爆棚的异装癖歌手这里获得重要情报后两人放肆跳舞的场面也太欢乐了,之前格里安去那个小酒吧跳舞就看的出来他很喜欢跳舞舞技出众还能翻跟斗(想说那时候跳个舞真不容易啊运动量太大技巧要求太高比郑多燕要累多了吧)。
这个铺垫就是想说两人兴趣爱好很一致啊,先是相互有好感现在发现两人还能玩得到一块去多好啊。
(夏洛特那么喜欢玩如果发现格里安去了酒吧是个很无聊的人该多无趣)之后就有点俗套的互问有没有结婚啊有没有对象啊这类问题,没事问这干嘛呢,说明互相好感都增进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是发展的前提。
这里格里安说的是我的事情没那么容易(想起来就沉重啊),但那晚的夏洛特应该给了他一种很轻松的感觉。
离开俱乐部后的戏是个要仔细推敲的地方,尤其是对话部分。
男主提出要送她回家,家,对女主来说是个沉重的话题,那个贫民窟的家,那个一地鸡毛的家,她可不想露怯,于是就委婉的拒绝了,说自己还不回家还要去别的地方。
格里安应该很难get她是因为这个原因回绝了他,所以有点困惑,那么晚了你还要去干嘛?
因此好像还问了一嘴。
刚要走她突然好像想起来什么,问做你的助理谁会给我钱吗?
格里安不知怎么回答说了句我们(的工作关系)不是才刚开始吗?
为什么突然问了这样一个略显突兀的问题?
试着理解下。
女主生命中大致三类男人:第一类是男客户,这里就别说什么道德问题了,饭都吃不饱家人都养不活,马斯洛需求理论了解一下,当然后期胖警察因为关键时刻帮她出钱葬妈,对他产生了一些依靠感,超越了客户和相互利用的关系,这另说;第二类是朋友,比如那个学解剖的逗比,可爱但早亡的小警察,他们都是朋友,都属于有好感床单可以滚一滚,但也别太认真的类型,(郊游游泳时格莱塔问夏洛特,你喜欢他(指逗比)吗?
夏洛特说你怎么会这么想?
可见夏洛特心里是很清楚的)这姑娘后期晚上不愿意回家去,都去这些朋友家留宿,也是个寄托,但注意只是朋友,不是男朋友,她当时回答男主的是我可连男朋友都没有呢。
第三类就是认真的对象了,当这样的理想型出现的时候,她是想要争取的,但是她考虑的不是我如何千方百计接近你,而是我需要先把自己变得更好,不能是现在这个样子;这也解释了她为什么这时候问报酬的问题呢?
有人付薪水给我=我可以慢慢放掉之前那份皮肉生意了=我可以考虑一场认真的爱情了?
而为什么是男主?
我觉得可能是在女主掩藏在机智敏锐表面下,那些她在小心掩饰的苦大仇深、千疮百孔,她在男主身上也找到了类似的东西吧。
这就要回到男厕所那次偶遇了,男主最狼狈最不堪的样子,不过如此了。
她无意中救了他,他表示有件事要拜托她的时候,她毫不犹豫的抢答,我知道我懂的,做了一个保密的手势。
男主想要掩饰自己的脆弱,她太感同身受了,这是一种从心底里的共鸣与理解。
经历过此事的两人,再相见必然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夏洛特,她看到了格里安身上别人都看不到的一层底色,并不是表面那样风光的官二代。
两者之间彼此都产生了一种更深的联结。
这每一次的交汇,都是庞大剧情中的一小点,但是每一点都如此连贯与合理,随着剧情徐徐展开,不紧不慢,简直是深谙点到为止的马老师。
看见本剧的标题很难不想到另一个城市的巴比伦(正好也是男男相爱相杀XD)。
如果我借用另一作品对巴比伦的解读,这里的标题应该是暗指本剧讲述的柏林,一个如同古巴比伦般耀眼的城市,从金碧辉煌逐渐跌落至混乱深渊的故事吧。
可能是因为本剧讲德语,也可能因为不熟悉德国导演整体风格,我感觉本剧的节奏稍稍与众不同。
大概三集以后本片到底在讲什么才渐渐浮出水面。
———————————————————严重剧透分割线——————————————————————整个故事围绕着一个从科隆去柏林的探员Gereon Rath发展。
作为侦探剧一共有三件案子在同时进行。
第一件是Gereon替他当政客的老爸去销毁他爸玩SM的时候不小心留下的录影带。
这些录影带被柏林本地的一个黑帮控制用来日后敲诈勒索政客。
Gereon拿到片子后在销毁之前自己当然也看了看。
然后他非常震惊地发现自己老爸原来还玩这么重口味的东西。
第二件第三件案子都是围绕着同一列火车。
一战后一群德国军官不满魏玛共和国对内对外的软弱手段,暗中利用钢铁大亨Nyssen家的运货火车从苏联走私军火,准备叛乱推翻民主政府。
这一次他们从苏联运来了一火车的化学武器,结果在Gereon和女主Charlotte Ritter一帮人的搅和下被柏林警察局扣押了。
而另一伙在德国的俄国革命组织, Red Fortress 恰好在那辆火车上暗中加了一个车厢,用以运输黄金去伊斯坦布尔来推翻斯大林的布尔什维克政权。
不要问我为什么是伊斯坦布尔,我和剧中人物一样没搞懂这一点。
结果革命党人被一个歌女 Svetlana Sorokina出卖,惨遭灭门,只有首领Alexej Kardakov逃出。
他跑去本地黑帮那里说这辆火车有黄金,帮忙者有份。
导致黑帮,军队还有Svetlana大姐都在抢火车。
场面一度混乱。
大家都摸不着头脑为什么对方在这里。
三线共进的形式的确挺有野心,能吊起悬疑剧爱好者的胃口。
不过本剧还在三线进行的描写了众多剧中人物的小故事,所以在开场的时候一度让我不知道打的发生了什么,感觉导演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同时,这样的结构导致分到每一条线上的精力也相对较少。
所以对侦探剧观众来讲,本剧侦探水平其实不怎么高。
Gereon扫黄片那条线基本靠殴打小混混解决。
至于俄国黄金的谜团,Gereon去找Svetlana,自己还没有开口,Svetlana什么都全招了。
相比之下,还是德军叛变的故事着墨较多。
毕竟前两条线更是关于个人的命运而军队叛变关乎到时代和国家的走向,更有空间阐述剧作者的看法。
中间穿插的各种人物的小故事,除了男女主以外其他个人都是短小精干的描写。
故事虽然精彩,但总令我觉得有些散乱。
不过倘若我对巴比伦的解读正确的话,这应该是个描写城市兴衰,而不只是一个描写孤胆英雄的剧集。
由此来讲,对芸芸众生稍有着墨又点到为止的做法也无可厚非。
对于剧情主线的印象也就到此,若说起剧中人物,让我印象深刻的反而不是铁面男主或者他亦敌亦友的搭档,而是小女生Charlotte。
当今在国产剧中,各种苦命贫贱女性发现人生最终的救赎就是嫁个好男人,人生最终的失败也不外乎嫁错了个男人。
相比之下Charlotte确实非常不同。
她过得苦不苦逼?
看着她脏兮兮,衣不遮体的全家和没日没夜工作的生活状态,不需要女主流自怨自艾的眼泪我也知道她活的挺苦逼。
然而,她有哭天抢地吗?
她有觉得自己低贱这也不配那也不配嘛?
人家照样潇洒的夜夜跳着舞,人家照样同时可以和三个男生来电,人家照样抽时间学着怎么去做法医,人家照样为了自己要当柏林第一个女警察不弃不舍地奋斗。
当看到她拿到警察徽章的时候我真的很开心。
若说一个社会的平等是机会的平等的话,她真的就是这样思想的体现。
贫穷小妓女依旧可以在满是男人和家庭主妇的世界里面,理所以当挺胸抬头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和职业。
换成国产剧,估计有个娘娘或者嬷嬷一巴掌就甩过来,附带一句:“贱人,你不配。
” 巴比伦的阴暗处的确是丑恶不堪,但起码这个城市依旧给下水道的老鼠机会做那里的一束光。
标题太难想了,凑合一下吧……PS:感谢楼下诸位指教,原来运黄金去伊斯坦布尔的原因是帮助流亡土耳其的苏俄党内反对派托洛茨基打倒斯大林。
我个人是很喜欢看质感的历史剧的,然而这部剧的优缺点几乎同样明显。
其实在看到导演的时候我大概就有预感了,就像《云图》一样,这位导演痴迷于多线叙事,容易让人看得摸不着头脑。
所幸这次是电视剧,给了导演足够空间铺线。
饶是如此,我也差不多在第一季的结尾部分才基本搞清楚整个布局。
所以这次就不搞直抒胸臆那套了,写一篇指南向的推荐,顺便自己也理理思路,准备开始追第二季。
1.魏玛共和国首先,这部剧的历史背景对我来说挺陌生的,讲述的是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故事。
魏玛共和国是指1918年至1933年期间采用共和宪政政体的德国,也就是一战与二战之间的德国。
而《巴比伦柏林》的故事开始于1929年,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时间,毕竟差不多两年以后元首就上台了。
1929年柏林的局势其实已经岌岌可危,阶级分化严重、各色政党林立。
失业问题的空前严重,动摇了当时的社会根基,数量巨大的失业人群极易被操纵从而颠覆当前格局。
此时,各方势力暗地里的制衡勉强维系住了柏林表面的平静,然而任何一个微小的举动都会牵动各方的神经。
男主格里安因为调查一卷胶卷,从科隆来到柏林警局,但却最终深陷其中,与各方势力纠缠在一起,难以抽身。
2.社会民主党、第四国际、黑色国防军与地头蛇黑帮其次,整理一下第一季里围绕在男主身边的各方势力,大致有四个。
一是以犹太裔警局长官本达与男主父亲为代表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也就是当前执政的那个党派。
男主来到柏林,正是受父亲委托处理掉那份对他们不利的胶卷,而他此行的目的也得到了长官本达的支持。
目前来看,男主应该是社民党那一派的。
二是由男主住处的前房客卡达可夫领导的,潜伏在在柏林的第四国际势力,旨在推翻苏联斯大林政权。
虽然第四国际的人在前几集就被灭的只剩下一个人,但他凭借一车厢黄金的诱饵,成功地搅乱了柏林的局势。
而男主因为追查误入他房间那个苏联司机的死因,陷入这个由第四国际制造的漩涡。
三是男主在警局的搭档沃尔特背后的势力——主要由军队成员组成的“黑色国防军”。
其实这方势力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似乎只是利用钢铁商人Nyssen偷运了毒气,然而这群人在最后几集的出场却让人细思极恐。
他们多数是一战的老兵,打着怀念战友的名号聚会,却试图再次发动战争收复失地。
而且在喜爱给小男孩灌输战争思想这方面,与元首真是极其相似。
这派势力也向男主抛出了橄榄枝,而男主因为录像带的冲击似乎也有些动摇。
四是拥有胶卷试图勒索政客的本地黑帮,这群人还因为黄金的诱惑加入了火车的争夺。
还有那个研究PTSD的医生,似乎试图利用男主心理创伤控制他,不知道是不是和他们一伙的,这里我看的不是很清楚。
3.胶卷和火车再次,整理一下第一季的案件,主要都是围绕胶卷和火车这两样事物展开的。
胶卷是男主格里安来到柏林的最初原因,而在最后一集男主也成功将胶卷从黑帮手里夺走并销毁。
这条线看似很简单,但是不排除后续影响深远。
比如,胶卷内容对男主冲击巨大,可能会对他的立场有所动摇;而黑帮也不可能就此放过,很有可能继续追究。
火车则卷入了更多的势力,军队方面是为了争夺偷运来的毒气,而第四国际及黑帮则觊觎其中一车厢的黄金。
因为第四国际的关系,这辆火车还吸引了苏联使馆方面势力。
最终却因为女主的调查,成功被警局控制。
可以说这趟列车牵动着军队与社民党当局之间的矛盾,也因为苏联使馆的卷入可能引发外交问题。
4. Charlotte Ritter最后还是要私心说一下女主。
虽然近几年不乏优秀的大女主电视剧,但是这部剧里的夏洛特是我近期最喜欢的女性角色。
外表苍白纤弱,内心却是超乎常人的坚定。
她的身体里似乎蕴含着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以致浓重的黑眼圈都掩盖不住她眼睛里的光芒。
我特别喜欢看她走路的样子,低跟敲在地上的声音给人一种不容置疑的感觉,似乎她一直坚定有力地在朝一个明确的目的地行进。
私心非常希望夏洛特能如愿以偿进入警察局,不单单因为她在第一季表现出的(个人觉得远胜于男主的)查案天分,还有她身上带着的那股劲儿,是这部压抑阴暗的电视剧唯一充满生机和美好的部分。
个人非常喜欢女主与朋友在周日游泳那段剧情,几个阳光灿烂的镜头一扫之前剧情带来的压抑,对于调和整部电视剧的基调非常有益。
以上都是个人观点,随便总结一下就可以开始舒服地追第二季了。
文章内容来自豆友分享的国外影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342083/,根据个人需求进行了增删。
顺便把原文中的一些英文单词也标注了出来,可能会影响阅读,介意可以直接从链接前往原文,原影评写得真的很好(除了太长hhh)。
Henrik Handloegten, co-writer and co-director of the TV series put it most succinctly in a recent interview,“One of the main reasons to make Babylon Berlin was to show how all these Nazis did not just fall from the sky. They were human beings who reacted to German society’s changes and made their decisions accordingly.这部电视连续剧的联合编剧兼联合导演Henrik Handloegten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最简明扼要地说:“制作巴比伦柏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要展示这些纳粹分子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们是对德国社会变化作出反应并被时代推着走的人。
”剧中人物✳Rath被父亲调往柏林的亚历山广场警察总部(Alexanderplatz police HQ)【这里因其红墙而被称为Rote Burg(红色城堡)】,以秘密(a clandestine mission)追捕(hunt down)政客们的色情录像尤其是科隆市长(the Lord Mayor of Cologne/Köln)阿登纳的(the victims of the extortionists),然后销毁(destroy the incriminating film)以防被人勒索(the underworld pornographers who are blackmailing politicians with surreptitiously shot film of them engaged in sadomasochistic acts)。
服用的药物可能是当时由德国化学制药(pharmaceutical)公司拜耳(Bayer)生产的含海洛因的止咳糖浆( the cough syrup containing heroin)。
当时完全合法,海洛因类药物(heroine based medicinals)被广泛用作止痛药(painkiller)在全国各地。
✳Konrad Adenauer作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devout Catholic),他不仅在魏玛共和国时期(during the Weimar years)担任科隆市长,而且在二战结束时(at the close of WWII)还是中右翼政党(the center-right party)——基督教民主联盟(the Christian Democratic Union,CDU,即联盟党)的联合创始人和领导人。
阿登纳还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BRD)的第一任(1949-1963)总理(Chancellor)。
节目播出之前,制片人就向《图片报》(Bild Zeitung)解释了这一情节。
但是小报(tabloid)还是发表了一篇耸人听闻的文章(sensationalist piece),围绕着这样一个问题:让联邦共和国之父成为虐待狂真的有必要吗?
不用说,真正的阿登纳从来没有因为是虐待狂而被勒索过。
Mayor Konrad Adenauer in 1929 with a map of Cologne.✳Ritter 她和家人住在柏林东南部的工人阶级自治区新克尔恩区(五月事件的部分会提到)。
Charlotte Ritter生活悲惨,但性格乐观(irrepressible optimism)。
晚上,她在Moka Efti俱乐部做一名暗妓。
夏洛特受雇于红堡警察总部,为刑事调查部门整理谋杀案受害者的照片,该部门的负责人是根纳特。
历史记载新克尔恩区是KPD的重要据点(stronghold)。
1926年,戈培尔作为纳粹党的地区指挥官,策划(stage)了一场进军新克尔恩区的游行,最终与共产主义激进分子(militants)发生了流血冲突(skirmish)。
1926年,柏林只有几百名纳粹分子,戈培尔称之为“除莫斯科外欧洲最红的城市”。
莫卡·埃夫蒂夜总会(Moka Efti nightclub),柏林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一个咖啡馆。
名字来自其乔万尼·埃夫蒂米亚德斯(Giovanni Eftimiades,(Greek-Italian))。
它以浓烈的咖啡和“埃及音乐沙龙”吸引(entice)着柏林人。
真正的莫卡·埃夫蒂的地下室里并没有妓院(brothel),但它确实拥有一种当时的新技术——电梯(Paternoster),夏洛特和拉塔第一次见面就是从这种电梯出来(disembark)撞到了一起。
This historic photo is an interior shot of the real Moka Efti, showing the nightclub's Egyptian Music Salon in 1930. 电视剧里莫卡·埃夫蒂的取景是在柏林一家名叫德尔菲的老无声电影院进行的。
大厅于1929年开放,有一个舞台、一个乐队席(orchestra pit)和900个座位。
它于1959年关闭,作为一个储藏室,直到巴比伦柏林的制作人员在其内部重建了莫卡埃夫蒂舞厅。
从那时起,大厅进行了翻修(renovate),今天的德尔菲是一个演艺馆。
Bryan Ferry makes a guest appearance as a jazz singer performing Reason or Rhyme at the Moka Efti.✳Edgar亚美尼亚人埃德加拥有并经营(owns and runs)着莫卡·埃夫蒂俱乐部,他沉默寡言又风流倜傥(debonair)。
埃德加在莫卡埃夫蒂夜的办公室里有些引人注目的(compelling)东西,墙上挂着亚美尼亚亲戚或朋友的照片,而在1915-1917年土耳其境内发生了针对亚美尼亚基督徒的大屠杀(the ArmenianGenocide)。
每年4月24日,亚美尼亚人都会在洛杉矶街头举行大规模游行,纪念(commemorate/mark)1915年4月开始的种族灭绝。
✳Schmidt非传统心理学家,通过催眠(hypnosis)和药物治疗一战后患上战斗疲劳症(shell shocked )的老兵(vets)。
施密特的角色贯穿了(woventhrough)整个剧,在第二集灾难性的(calamitous)结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Helga20世纪20年代的女性形象似乎是剪着齐短发(bob)的随意女郎(flappers),但是正如剧中嫂子怀孕后显示的那样,魏玛宪法第218段规定了堕胎禁令(an abortion ban was enshrined)。
Acrylic spray-painting. 1931. "A blasphemous condemnation of the abortion prohibition that treated abortion as a punishable offense."画家兼摄影蒙太奇创作者爱丽丝·莱克斯·内林格(Alice Lex-Nerlinger)作为当时的柏林左翼成员,在1931年创作了“paragraph 218”来反对第218段法令。
1928年,她加入了KPD和革命视觉艺术家协会。
1933年,纳粹禁止莱克斯·内林格制作或展示她的艺术作品。
她销毁了自己的作品,以避免被捕和迫害。
✳Bruno Wolter刑警队(vice squad)头头,剧中曾去探望被关押的同伙们(conspirators/cohort)齐格斯少将(Major General)等人并和其密谋“圣血日行动”(Prangertag Putsch,pranger“耻辱柱”putsch“政变”)。
在这之后,他哼着歌回家。
他吹的是贝托尔特·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的《三便士歌剧》(Die Dreigroschenoper)中的一首曲子,它指出了当时柏林左翼文化的影响。
三便士歌剧 (1931)8.01931 / 德国 / 歌舞 / G·W·帕布斯特 / 鲁道夫·弗尔斯特 卡萝拉·内尔布鲁诺等人潜入(infiltrate)了柏林米特区的Schiffbauerdamm (schiff船,schiffbau造船 damm地区)剧院举行的庆祝活动(gala),市长Gustav Böß、法国外长白里安和德国外长施特雷泽曼将在剧院观看《三便士歌剧》。
布鲁诺·沃尔特拿着一支狙击步枪(sniperrifle),藏在剧院巨大的水晶吊灯(chandelier)里等待着,但任务失败(go awry),政变流产(the coupis aborted)。
柏林市长Gustav Böß在历史上曾卷入(embroil)了“斯卡莱克丑闻”(Sklarek scandal),即犹太人斯卡莱克兄弟对柏林市银行的诈骗(defraud)案。
✳Greta夏洛特帮助她穷困潦倒(destitute)的朋友格雷塔在本达家找到了一份全职女佣的工作(land a job)。
格雷塔不关心政治(apolitical),而且非常天真。
她和夏洛特一起在柏林的万湖(Lake Wannsee)游泳,遇到了弗里茨和奥托,这两个年轻人喜欢侮辱有钱人(fat cats)和银行家。
这场万湖边的聚会显然是仿效(model after)了《星期天的人们》(Menschen am Sonntag)里的画面,这是1930年由柯特(Curt)和罗伯特·西德马克(Robert Siodmak)创作的黑白无声电影(a black and white silent film)。
星期天的人们 (1930)7.51930 / 德国 / 剧情 喜剧 爱情 / 罗伯特·西奥德梅克 埃德加·G·乌默 罗切斯·格利泽 科特· 西奥德梅克 弗雷德·金尼曼 / 埃尔文·施普勒特施特塞尔 布里吉特·博尔夏特格蕾塔在看到安装的炸弹爆炸(detonate)后去往火车站,打算就此离开。
但在带着万字符臂章(armband)的暴徒(thug)中(就是抗议柏林市长的丑闻)她看到了弗里茨,发现自己被利用了。
✳Gennat在历史上,恩斯特·根纳特(Ernst Gennat)是柏林刑事调查局的局长。
他是一位杰出的犯罪学专家,创造(coin)了serienmorder(连环杀手)这个词,引入了资料搜查(profiling)的方法,并且是第一个坚持犯罪现场不能被篡改(be tampered with)的人之一。
他还提出对谋杀受害者的照片进行编目,以建立一个暴力死亡国家登记册。
因为他体重300磅,同事们称他为“亚历山大广场的佛陀”。
✳Benda本达是魏玛政府的热心(ardent)支持者。
既仁慈善良(charitable and kind-hearted),又有着无情的一面,怀疑某些人企图(be out to)推翻共和国。
本达的饰演者马蒂亚斯·布兰特(Matthias Brandt)是冷战时期政治家威利·布兰特(Willy Brandt)的小儿子。
威利·布兰特于1964年至1987年任社会民主党领袖,1969年至1974年任西德总理。
威利·布兰特也是越南战争的支持者,他和奥古斯特·本达的虚构角色一样反共。
✳Katelbach一位蓬头垢面的(disheveled)奥地利独立记者,对时局洞若观火(konw the score)。
剧中卡特尔巴赫曾递给拉塔一份左倾杂志——《世界舞台》(Die Weltbühne) 。
Cover of "Die Weltbühne" (The World Stage), March 12, 1929.德国讽刺作家库尔特·图乔斯基(Kurt Tucholsky)是魏玛共和国最具影响力的(consequential)记者之一,他曾写道:“什么都不要指望。
今天:这就是你的生活。
” 图乔斯基是社会民主党的犹太党员,1926年他暂时担任《世界舞台》的发行人。
1927年,在《世界舞台》上发表了“空中的秘密交易”一文,揭露了德国国防军在苏联利佩茨克( Lipetsk)经营一个巨大的秘密空军基地,违反了《凡尔赛条约》。
德国与苏联签订了合同,德国飞行员以及苏联飞行员将在该基地共同接受战斗训练。
德国国防军想要重建德国空军(Luftwaffe),而苏联想要德国的技术诀窍。
1931年,魏玛政府以揭露利佩茨克空军基地的罪名,指控《世界报》的出版商卡尔·冯·奥西茨基( Carl von Ossietzky)犯有叛国罪和间谍(espionage)罪。
他在监狱服刑18个月后,于1932年获得大赦(amnesty)。
1933年纳粹掌权后,奥西茨基再次被逮捕,并被送到埃斯特韦根(Esterwegen)集中营,在那里他遭到了残酷的折磨。
他于1935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纳粹禁止德国报纸刊登他获奖的消息。
1936年柏林奥运会前夕,他在盖世太保(Gestapo)的监视下被转移到医院。
卡尔·冯·奥西茨基于1938年死于酷刑。
Carl von Ossietzky, political prisoner #562,. Photo taken in 1934 at Esterwegen concentration camp. ✳Nyssen尼森的原型(stand-in)是历史人物弗里茨·蒂森(Fritz Thyssen),他和其他实业家弗里德里希·弗利克(Friedrich Flick)、Günther Quandt、古斯塔夫(Gustav)和阿尔弗雷德·克虏伯(Alfried Krupp)等人一起密谋反对魏玛共和国,他们后来成为希特勒政权的财政支柱(backbone)。
This 1933 John Heartfield photomontage for Arbeiter-Illustriete Zeitung (AIZ, or "Worker's Illustrated Paper") attacks Fritz ThyssenFriedrich Flick:主要经营钢铁企业,弗利克财团创始人。
大战期间,下属军火工厂使用集中营内4.8万名犹太人从事奴隶劳动,其中80%劳累致死。
1947年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7年徒刑。
1951年获释后重整其企业,逐渐成为联邦德国头号巨富,但一直拒为战争期间使用的劳动力支付赔款。
Günther Quandt:前妻玛格达·戈培尔,两人育有一子。
玛格达后来嫁给戈培尔,她宣称虽然爱自己的丈夫,但愿意为Hitler献出生命,所以她将六个孩子都以H打头取名。
德国战败后她拒绝了很多人的请求而执意全家为Hitler殉葬。
1945年5月,她亲手杀死自己的六个孩子后和戈培尔一起自杀,仅写了封诀别信留给与前夫所生的儿子。
Gunther Quandt后来还是德国巨富,她的儿子Harald是家族继承人之一。
拥有包括BMW在内众多产业的Quandt家族今天的总资产超过150亿欧。
Gustav(Gustav Krupp von Bohlen und Halbach,1870年8月7日荷兰海牙—1950年1月16日奥地利萨尔斯堡):克虏伯家族继承人贝尔塔·克虏伯(Bertha Krupp)的丈夫。
贝尔塔是阿尔弗雷德·克虏伯(1812—1886年)的孙女,由于缺乏男性继承人,由贝尔塔在1902年继承了克虏伯。
威廉二世为了不使克虏伯家族企业掌握在敌对者的手中,在1906年安排“火炮王后”贝尔塔与外交官古斯塔夫结婚,威廉二世甚至准许古斯塔夫在他的姓名中加上克虏伯这个尊贵的姓。
古斯塔夫没有克虏伯血脉却管理克虏伯长达三十多年。
一战后他积极鼓吹德国重整军备,曾对纳粹党持保留态度。
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成为纳粹政权的狂热拥护者。
曾任德国经济界捐助希特勒基金委员会主席,通过纳粹德国的扩军备战和发动战争,攫取暴利。
1943 年将产业权转交其子掌管。
二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上被控为主要战犯之一,但以“中风和年老昏聩”始终未出庭受审。
阿尔弗雷德·克虏伯(Alfried Krupp,1906-1967):古斯塔夫和贝尔塔的儿子。
1948年被纽伦堡法庭判处12年徒刑,后因冷战抗衡苏联恢复德国地位需要,1951年他和另外60来名犯人一起被提前释放。
克虏伯公司复兴迅速,但1967年将公司变为股份公司成为几年后克虏伯帝国彻底垮台的序曲。
只是阿尔弗雷德没有看到这一结局,他1967年7月30日死于埃森。
Fritz Thyssen:蒂森财团的第二代。
其父奥古斯特·蒂森(1842—1926)十九世纪末经营钢铁业发家,被称为“鲁尔之王”。
他仇恨共产主义,自二十年代初即资助纳粹党,1931 年正式加入该党。
纳粹党掌权后,曾为希姆莱之友会成员和普鲁士邦政府顾问。
三十年代后期,同希特勒发生分歧。
1939 年逃往瑞士,翌年移居法国。
1941 年被法国维希政府逮捕,引渡到德国,投入达豪集中营。
战后被德国非纳粹化法匠审讯,判其交出百分之十五的财产,作为纳粹受害者的赔偿基金。
1950 年移居阿根廷,著有《我资助了希特勒》。
20世纪末,克虏伯股份公司和蒂森钢铁公司合并,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现为世界500强之一。
克虏伯家族:一个德意志家族 (2009)7.92009 / 德国 / 剧情 传记 / Carlo Rola / Iris Berben Barbara Auer✳SorokinaSorokina是Nikoros的倒拼,是女伯爵(countess)的化名(alias),甚至不知道神秘的Sorokina是否真的是伯爵夫人。
剧中Sorokina穿着中性的(androgynous)黑色皮衣,在舞台上由一群穿着香蕉裙的异国舞者陪伴,唱了一首《Zu Asche,zu Staub》。
人群一起唱着(sing along)这首歌,在醉醺醺的狂欢(revelry)中摇摇晃晃(sway and gyrate),显示出一幅滑稽可笑的局面(pantomime)。
在现实生活中,美国舞蹈家约瑟芬·贝克(Josephine Baker)1925年从美国来到法国巴黎。
19岁时,当她在美国黑人音乐剧(revue)《La revue Nègre》中首次亮相时,她的异域舞蹈引起了轰动。
同年的另一场舞蹈中,她只穿了“16根香蕉串成裙子的服装” 。
1926年,贝克在柏林表演了她的节目,虽然(nonetheless)巴比伦柏林没有提到她,但在莫卡埃夫蒂的舞者是对她致敬(tribute)。
当纳粹掌权时,贝克被禁止在德国舞台上表演,她搬回巴黎。
当纳粹入侵巴黎时,她加入了法国地下组织。
约瑟芬·贝克于1975年4月12日在巴黎逝世,享年68岁。
The American dancer Josephine Baker in her Banana Skirt at the Folies Bergère in Paris, 1927. Photo by Lucien Waléry.✳Trochin事实上,1923年至1930年的苏联驻德国大使是尼古拉·克雷斯汀斯基(Nikolay Krestinsky),他因崇拜托洛茨基而与约瑟夫·斯大林发生冲突。
斯大林为将他从权力中心排挤出去,而派他去柏林担任大使。
后来,克里斯蒂斯基回到莫斯科被捕,在斯大林大清洗期间(the Stalinist Great Purge)接受了虚假的(sham)审判,并于1938年被处决。
✳Trotsky十月革命后不久,托洛茨基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兼陆海军人民委员(即苏俄军队总司令),负责创建红军,故而又被称为“红军之父”。
1929年苏联政府决定将其驱逐出境,1932年2月又剥夺了其苏联公民权。
被驱逐出国后,先后流亡土耳其的普林基波岛(Prinkipoin)、法国和挪威等地。
1937年和妻子前往墨西哥,结识了迭戈·里维拉(墨西哥著名画家)和弗里达·卡洛(墨西哥女画家)。
1940年6月7日,一名斯大林主义者手持冰镐袭击了在墨西哥的家中托洛茨基;第二天,托洛茨基因伤势过重死亡。
anachronisms(年代错误)“Art is a lie that makes us realize truth—at least the truth that is given us to understand.”Pablo Picasso1.《三便士歌剧》:实际于1928年8月31日在Schiffbauerdamm 剧院首演。
由布莱希特和伊丽莎白·霍普特曼(Elisabeth Hauptmann)创作,库尔特·威尔(Kurt Weill)负责音乐。
这是一个带有马克思主义色彩的戏剧,标题表达了布莱希特的梦想,即戏剧只需要一个工人花三便士就可以参加。
布莱希特1923年的戏剧《城市丛林》( Im Dickichtder Städte)被纳粹分子在舞台上向演员投掷臭气弹(stink bomb)打乱了,1930年他的歌剧《马哈贡尼城的兴衰》(Rise and Fall of the City of Mahagonny )首映(premiere)时也遭到了同样的攻击。
1933年纳粹上台后剧院衰落并于1944年关闭。
二战后重新开放,1949年布莱希特和妻子海琳·威格尔(Helene Weigel)在那里成立了柏林剧团(Berliner Ensembletheatre company)。
"Portrait of Bertolt Brecht" Rudolf Schlichter. Oil on canvas, 1926-27. 2.Alexanderplatz:场景中有两座建筑尚未建成。
亚历山大大厦(Alexanderhaus)将于1930年建成,乔纳斯公司(Jonass & CO)将于1934年建成。
The digital recreation of Berlin's Alexanderplatz from Babylon Berlin.3.拉塔和摄影师前往拍摄利佩茨克德国空军秘密基地,但他们乘坐的Junkers JU52运输机直到1931年才生产。
4.1938年,托洛茨基才成立第四国际。
5.“忧郁的星期天”:在第二季的最后一集中,Sorokina在巴黎一家夜总会以俄罗斯表演者的身份重新露面(resurface)。
当老情人(paramour)走进俱乐部时,她用俄语唱了一首悲伤的(mournful)歌。
在这首歌的结尾,为了配合悲痛欲绝的(grief-stricken,stricken“受...之困的”)歌词,她用道具刀(proptheatrical knife)割喉。
Sorokina唱的歌名为“忧郁的星期天”(俄文名Vaskresenje)。
最初由匈牙利钢琴家和作曲家Rezso在1933年创作和表演,在匈牙利名为Szomorú vasárnap。
1936年,保罗·罗伯森录制了这首歌;1941年,比莉·霍利德也进行录制。
从那以后,无数的表演者唱起了“忧郁的星期天”。
6.被劫持的火车(The hijackedtrain):德国DRB Class 52蒸汽机车,直到1942年才出现。
7.人工呼吸(mouth-to-mouth resusciation)是1950年代引入的救生技术。
魏玛历史魏玛联合政府(The Weimar coalition government)成立于1919年2月6日。
1919年6月23日签署《凡尔赛条约》,正式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条约禁止德国国防军(Reichswehr)拥有装甲车(armored vehicles)、重炮(heavyartillery)、潜艇和任何类型的军用飞机。
国防军被限制在10万人以内,禁止制造和大量储存(stockpile)化学武器。
社民党政府为了镇压KPD起义,纵容极右翼分子笼络一战退伍德军,收集重武器组织“钢盔队”、“自由军团”,并投放于德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芬兰和波兰。
正是自由军团(Freikorps )虐杀了罗莎·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到1919年,共有103个自由军团;到1923年,估计有150万人参加了这些编队。
1921年,OC(Die Organisation Consul)暗杀了魏玛政府财政部长Matthias Erzberger,1922年6月暗杀了外长拉特瑙(4月参加热那亚会议并同苏联签订《拉巴洛条约》)。
在公开违反凡尔赛条约的情况下,到1930年,仅钢盔队(Der Stahlhelm)就有50万人被武装起来。
这些准军事部队(paramilitaries)最终加入纳粹党的新生(fledgling)战斗组织SA(Sturmabteilung,即冲锋队 “sturm”storm,“teil”“份”,abteilung“部分;分队”)。
Freikorps paramilitary unit on the streets of Berlin, 1919.
Official logo of the Der Stahlhelm (Steel Helmet).剧中拉塔和沃尔特上门搜查收缴(confiscate)枪支(firearms)的背景是1928年魏玛政府通过的枪支管理法,要求公民登记或将枪支上交,否则将面临牢狱之灾(jail time)。
希特勒1933年掌权时,德国人民已经基本解除了武装。
血腥五月(Blutmai)事件爆发的背景是1928年魏玛政府解除希特勒公开演讲的禁令,随后希特勒在柏林发表演讲并引发暴乱。
政府因此禁止所有公开的政治演讲和集会,包括KPD计划好的国际劳动节(May Day)示威。
这次暴乱导致33名平民被魏玛政府多达13000名武装警察的安全部队开枪打死,另有200人受伤,1200多人被捕。
新克尔恩区(Neukölln)和威丁区(Wedding)的工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社民党和极左翼(the hardleft)之间隔阂(chasm)加深。
KPD决心(resolve)打击社会民主党的“社会法西斯”,左翼的分裂最终给了法西斯右翼在1933年掌权(marchinto power)的机会。
May 1, 1929. Bloody May. Historic photo of Berlin police with bolt-action Mauser 98 rifles patrolling the streets.
John Heartfield,this photomontage showing himscissoring off the head of Berlin Police Commissioner Karl Zörgiebel. Published in AIZ in 1929.剧中警察局长、市长和本达议员召开紧急会议时,局长把《晚报》(Der Abend)扔到桌子上,声称:“我们党自己的机关说有200人死了!
”使用的正是1929年《晚报》的复制品。
1929年4月29日,社会民主党党报《Der Abend》(曾用名为《Vorwärts/Forward》)刊登了一条标题为(featureda headline thatread, )“5月1日200人死亡?
共产党人准备犯罪。
”这既是为了阻止人们参加五一示威,也是诽谤(slander)KPD的一种方式。
"200 dead on May 1?" Front cover propaganda headline of Der Abend, April 29, 1929.1930年时,社民党(SPD)仍然是国会(Reichstag)中拥有143个席位的最大政党,但共产党赢得77个席位,纳粹赢得107个席位。
"Clear the Way for List 1 Social Democrats." Anonymous artist. 1930. Propaganda poster for the German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SPD).
"Die antifaschistische Jugend" (The antifascist Youth). Carl Lauterbach. Oil painting, 1932. 1932年卡尔·劳特巴赫( Carl Lauterbach)的油画《反法西斯青年》(Die antifaschistische Jugend)描绘了当时德国的分裂状况。
这很可能是一幅描绘德国红色阵线战士同盟(Roter Frontkämpferbund)的年轻成员的画像(portrait),红色阵线是KPD为打击敌对政治对手而成立的民兵组织(militia)。
大约在这个时候,劳特巴赫开始专门(exclusively)用黑白颜料作画,因为用他的话来说,纳粹夺走了欢乐的色彩。
劳特巴赫是KPD革命视觉艺术家协会( Assoziation revolutionärer bildender Künstler Deutschlands)的成员,战后他声称纳粹禁止他的艺术,并宣布他为“堕落的艺术家”。
劳特巴赫在他的家乡杜塞尔多夫市享有盛名,杜塞尔多夫市博物馆每年颁发一次卡尔·劳特巴赫社会图象奖(Carl Lauterbach Prize for Social Graphics)。
然而,历史并不善待骗子。
2012年,杜塞尔多夫市博物馆发布了以下信息: “与他后来自诩为持不同政见者(dissident)和抵抗艺术家相反,劳特巴赫在德国和1933年至1943年期间被德国占领的领土参加了大约40个展览,包括德国国防军(Wehrmacht)在巴黎为德国士兵举办的艺术展。
劳特巴赫没有职业禁令,他的画也不被认为是“堕落的”。
自1934年以来,他是帝国艺术协会(RKK,Reichskulturkammer,由纳粹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创建。
它的使命是控制德国的文化生活。
无论你的创作领域,电影、戏剧、绘画、文学等,你必须加入RKK才能工作。
但加入RKK首先必须有一个官方的证明(Ariernachweis),证明你是“雅利安种族”。
)的成员。
魏玛文化1.动画电影每集的片尾(closing credits)实际上是20世纪20年代初鲁特曼(Walter Ruttmann)创作的无声动画电影(silent animated films)的摘录(excerpts)。
Animated films made by Walter Ruttmann in the early 1920s were used in the credits of Babylon Berlin.
作品2号 (1921)7.91921 / 德国 / 动画 短片 / 沃尔特·鲁特曼
作品4号 (1925)8.21925 / 德国 / 动画 短片 / 沃尔特·鲁特曼鲁特曼在创作时,用画笔(brush)直接在一个设置在动画相机下的玻璃面板上涂上油画。
画、拍摄、修改、再次拍摄,一帧一帧(frame by frame)地重复整个过程,直到作品(opus)完成。
鲁特曼显然是第一个用这种方式创作动画的人。
他还拍摄了纪录片《柏林:城市交响曲》(1927)。
Walter Ruttmann circa 1927
柏林:城市交响曲 (1927)8.31927 / 德国 / 纪录片 / 沃尔特·鲁特曼 / 保罗·冯·兴登堡与许多艺术界同胞(compatriots)不同,鲁特曼在纳粹掌权时并没有离开德国,尽管他工作的电影制片厂(film studios)已经被纳粹接管。
他作为蕾妮·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的助手,参与拍摄了《意志的胜利》(1935 ,The Triumph of the Will)。
意志的胜利 (1935)8.51935 / 德国 / 纪录片 战争 / 莱妮·里芬施塔尔 / 马克斯·阿曼 马丁·鲍曼1944年,当他在俄德交战前线制作一部类似的电影时受了重伤,死于柏林一家医院。
他的职业生涯引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begs an question):一个前卫的(avant-garde)艺术家怎么会和残暴的极权主义者(totalitarians)共事?
2.德国绘画1926年鲁道夫·施利希特创作的水彩《Hausvogteiplatz》是德国表现主义的代表【Hausvogteiplatz(没找到中译名,不过vogtei是总督府的意思)是柏林米特市中心(in the central localityof Mitte)的一个地下火车站】。
施利希特在他的画中放置了一个绞架(gallows),这是对这座注定要毁灭的城市的先见之明(prescient)。
1937年纳粹宣布施利希特为“堕落”(“degenerate” )艺术家,1939年禁止他绘画。
"Hausvogteiplatz" Rudolf Schlichter, watercolor 1926.1928年珍妮·玛蒙创作的《Sie Repräsentiert》(she represents)描绘了女同夜总会(lesbian night spot)的女性,发表在名为《Simplicismus》(德语的“帝国主义”是“imperialismus”,-smus应该是xx主义的后缀吧)的讽刺(satirical)杂志上,实际上是编辑们给这幅画起了标题。
他们附上(attach)以下文字:“爸爸是州检察官(state prosecutor),妈妈是州议会议员,我是家里唯一一个有私生活的人!
”玛蒙以铅笔、钢笔、墨水和水彩画描绘女性闻名于世,回想起来(inretrospect),她在柏林咖啡馆包括女同夜总会描绘的放荡不羁的女性似乎最为人们所铭记。
"Sie Repräsentiert" (She represents) Jeanne Mammen. Watercolor & pencil, 1928.珍妮·玛蒙参与了“新客观”运动(Neue Sachlichkeit /New Objectivity movement) ,当时很多德国艺术家都是其中一员。
这是对表现主义理想化(Expressionist idealism)的拒绝,是对社会和政治参与的转向。
1933年她最后一次公开展览后,玛蒙读到了纳粹关于她的严厉谴责(scathing denunciations),做出了一个选择——她把自己孤立起来,德国人称之为“internal exile”。
她退到自己的工作室(studio),在那里绝对保密地工作,从不展示、出版或谈论她的艺术。
不可思议的是(miraculously),纳粹没有迫害玛蒙。
她在战争中幸存下来,1976年去世,享年86岁。
1928-1929年霍斯特·诺曼(Horst Naumann,1908-1990)创作《魏玛嘉年华》(Weimarer Fasching),这幅画反映了魏玛时代的纷繁万象(kaleidoscopic)。
头戴高帽的卡巴莱(Kabarett/cabaret)舞者们、即将成为世界重量级拳王的马克斯·施梅林(Max Schmeling,迄今为止德国惟一一位世界重量级拳王)、1925年当选总统的兴登堡(Paul von Hindenburg)、兴登堡周围的墓地、齐柏林飞艇(Zeppelin airship)和无底深渊般的银行金库(gaping mawof a bank vault);左上角一队法国双翼飞机(a fleet of French biplanes),画底部戴着防毒面具的士兵在布满( strewn)坦克的战场上艰难行进(slogs across),中心最引人注目(commands one's attention)的一个身穿红色夹克、戴着单片眼镜(monocle)和万字符(swastika)装饰(embellish)钢盔的士兵。
"Weimarer Fasching" (Weimar Carnival). Horst Naumann, 1928-29. Oil on canvas.诺曼是一名画家和平面设计师(graphicdesigner),1927年以前在德累斯顿美术学院学习,奥托·迪克斯(Otto Dix)是他的教授之一。
1927年,诺曼加入了KPD;1929年,他加入了KPD的革命视觉艺术家协会。
1931年,他在一家商业印刷公司工作,设计广告牌(billboards)、明信片(postcards)、宣传册(brochures)和海报(posters)。
1934年,纳粹逮捕了他,并把他送到一个左翼政治犯拘留中心(detentioncenter)。
1939年,他被强迫(press-gang)加入纳粹军队,在一个劳工营(labor battalion)工作。
战后,霍斯特·诺曼以其众多的邮票和海报设计而闻名,他为德国动物园设计的海报最为人们所铭记。
3.爵士乐美国爵士乐在20世纪20年代横扫德国并在那里扎根。
人们通过广播收听艾灵顿公爵(Duke Ellington)和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的音乐,查尔斯顿舞(Charleston)风靡一时。
艺术家们也注意到了爵士乐。
奥托·迪克斯创作了两幅展示爵士音乐家的画作,一幅1922年的自画像,名为《美》(die Schonheit);一幅1928年的三联画(triptych),名为《大都会》(Metropolis),该画中心位置的精英们陶醉于爵士乐组合(jazz combo)演奏的音乐。
Central panel of the triptych "Metropolis" by Otto Dix. Oil and tempera painting on wood. 1928.尽管现在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爵士乐已经过时(out of vogue)了,但我们中的一些人仍然认为它是一种不可或缺(indispensable)的音乐形式。
但是爵士乐是如何产生政治和社会影响(implications)的呢?
部分答案可以在德国历史上找到。
1933年,爵士乐因为与非裔美国人的联系被纳粹攻击。
1935年,为了制止“种族污染”,他们禁止在德国电台播放爵士乐。
1938年,他们组织了“堕落音乐”(Entartete Musik)展览,诋毁(denigrate)爵士乐以及古斯塔夫·马勒(Gustave Mahler)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等犹太古典音乐作曲家。
许多德国年轻人把在地下俱乐部演奏爵士乐作为对纳粹禁止爵士乐的挑衅,从1941年开始,纳粹开始大规模逮捕摇摆青年(Swingjugend),把他们送到集中营(concentration camps)。
Angles:1. Retrieval of the erotic film, from Anno’s perspective;2. The movement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3. The movements of the Reichswehr;4. The local gang;5. The movements of Gereon and Lotte; Contents: i. Background ii. Plotline from five perspectivesiii. Review I. Background: 1. Gereon went to war, abandoned his brother, had PTSD;2. Gereon’s PTSD was treated by a psycho-analyst who turned out to be no other than his brother Anno, and he was doing narcotics; 3. Gereon went to Berlin because his father needed him to track down a certain film;4. Gereon has a long-standing relationship with Helga, who abandoned him for his brother before the war, only to be with Gereon again after she was widowed;5. Lotte worked part-time at the police station;6. Lotte worked illegally at a nightclub;II. Plotline from four perspectivesi. Retrieval of the erotic filmEdgar the Armenian was the local gang leader, whose business included a high-end restaurant, a night club MOKA EFTI, escort services (which was under protection of Wolter), pornography production, narcotics and so on. Anno was his drug supplier and private doctor; the Father was his enforcer. Anno lured Gereon to Berlin by having Kornig make a film of Gereon’s father. Father would definitely want the film destroyed, but he wouldn’t be able to do so himself, so he would send Gereon to Berlin, which was exactly what Anno was betting on.Gereon came to Berlin, and was receiving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from Anno. It is presumed that he got to know Anno through Edgar. And Gereon’s dealings with Edgar was still not clear.After Gereon came to Berlin Anno told Kornig to destroy the film, for its mission was completed. After that Anno would only have to let Gereon chase his own tail to keep him in Berlin. But Kornig did not destroy the film, and in a police raid, Kornig was taken into custody, and Franz was threatened into cooperating. If Gereon got the film, he might return to Koln immediately. So Anno asked Edgar to send the Father to take care of Kornig, and asked Franz to take the film from the production factory, and keep it in Edgar’s private room. During the raid, Franz tried to escape and fired a shot at Gereon from a Lignose. Wolter took the Lignose and pried out the spent bullet for Gereon.From the spoils of the raid, Gereon learned from the one piece of negative where the film was made from the resident photographer Graf; he tracked down the film factory, and knew that Franz was the one picking up the negative. Gereon and Wolter took Franz into custody. In turned out Franz suffered from PTSD as well, and was also under care of Anno. In custody, Franz suffered from withdrawal, and finally gave away the location of the film.Franz lured Edgar out; Gereon sneaked in the private room and took all the films and Edgar as hostage; in the chaos, Gereon shot Edgar in the hand, but let him go after they reached safety.Gereon and Wolter destroyed all the films and went to celebrate in a night club. Edgar had his hand treated at Anno’s, and sent the Father to pick up Gereon and take him to Anno’s. During session, Gereon escaped and killed the Father in pursuit. ii. The movement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in Berlin was led by Kadakow, he was determined to support Torosky in Istanbul. His day job was a violinist, and sometimes he played at MOKA EFTI. His lover Svetlana let out that her family had a train full of gold and she was willing to devote the gold to Fourth International. Fourth International ambushed a train outside Berlin, and added the train of gold to it. Fourth International personnel personated as train staff and drove the train into Berlin. Meanwhile, Fourth International in Berlin forged necessary papers for the train of gold to be diverted to Istanbul, only that Svetlana filled in Paris as final destination. On the other side, Svetlana ratted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to the Soviet embassy in Berlin, and their base was raided and all but Kadakow were butchered. When the train arrived at Berlin, Svetlana tried to take control of the gold, but the driver Boris would not cede control. In struggle, Svetlana was arrested and Boris escaped. After one night in a cell, Svetlana was released. She went to the train yard and switched the number tag on the train with gold. Kadakow escaped the slaughter and went to Svetlana’s. He was persuaded of Svetlana’s innocence, only to be double-crossed again.Boris went to Kadakow’s apartment, but Kadakow no longer lived there, it was Gereon’s room by then. During struggle, Boris dropped the cargo papers under Gereon’s bed. By the time, the Russians were waiting for Kadakow outside the apartment. When Boris emerged, they took him instead. After torture, Boris told the Russians about the gold. But he only told them about a train with gold in it, without telling them the number of the train. BUG: Boris was there when the ambush took place, and therefore he should know the number of the train with gold. And the Russians did not get it out of him. After escaping from death for the second time, Kadakow went to Edgar for help. He told Edgar about the gold, and the gang members raided the train yard at night. Only that Kadakow open the wrong train and was poisoned by phosgene. BUG: the train with gold was added at last, and therefore it should be the last train car of the whole train. Even without the number tag he should know which train to open.iii. The movements of the Reichswehr;Key members of the Reichwerhr: Major-general Seegers, WolterThe Reichswehr had been smuggling phosgene and weaponry into Germany through Nyssen’s company; they had been training armies against the Versailles treaty with the help of the Russians. Note that Premier Hindenburg the State Secretary Wendt acquiesced the Reichswehr’s activities. When the Reichswehr was smuggling a train of phosgene into Berlin, at a check point General Seegers signed on a paper in order for the train to pass. The Reichswehr would want the train be released and moved to another location as fast as possible. But the Russians detained the train claiming there was a train car of smuggled goods and should be found out and returned to Russia. But before the Russians could find out which car, the gang raid happened, and the fact that the train was full of poisonous gas was known to the police. Benda, a social democrat, was determined to bring down the Reichswehr. This gas event provided the best opportunity to investigate into the Reichswehr. But since the police did wrong during the May 1 riot, the Russian ambassador used it as leverage, and asked Wendt as intermediary to make the police let the whole train be returned to Russia.It turned out that Svetlana and Nyssen was in bed first. She knew his company was smuggling through freight trains, and that was when she came up with the idea of smuggling the train with gold into Berlin. But she could not do so alone, so she hooked up with Kadakow and used him to smuggle the train with gold into Berlin. In this phosgene matter, Nyssen became the scapegoat and was forced out of the board of his company and he desperately needed a feat to regain Reichswehr’s good graces; Svetlana was desperate not to let the train back to Russia, where it would be out of her reach forever. So Svetlana told Nyssen about the gold, and Nyssen told Wendt; and the three of them together with Wolter, they came up with a plan to intercept the gold outside Berlin. In the meantime, the Reichswehr was conniving to initiate a military coup and force Hindenburg to step down. They planned to assassinate both German and French Foreign Minister. Their plan was thwarted by Gereon, and the coup was a failure.iv. The movements of the gangThe gang had to do with the porn film, but basically it was Anno’s doing. Besides that, Edgar meddled with the gold business. After Kadakow opened the wrong train, Edgar still did not give up hope on the gold. A guy from the train yard told him that Lotte knew the whereabouts of the gold, so he abducted Lotte the pressed her for information. BUG: how could Edgar be sure that Lotte knew the whereabouts of the gold? v. The movements of Gereon and Lottea. Gereon went to Berlin to find that film, which was accomplished;b. During the May 1 riot, Gereon and Wolter knew the police wrongly shot civilians. Wolter wrote the report in the police department’s favor with a straight face. At first Gereon did not think this was right, but he would not want to help the communists either. At the end Wendt offered him a position in a secret internal affairs department, and he made up his mind to protect the police department. Therefore he perjured at the court. But this brought grudge from the communists. When they were about to lynch him, Edgar appeared to took Gereon to Anno. That was when Gereon remembered that he abandoned Anno in the battlefield, and that the doctor was none other than Anno himself. c. Boris was taken by the Russians after he broke into Gereon’s room. The next day Boris’s body was in the morgue. Gereon decided to investigate the murder. Lotte was at the morgue with Bolm, and Gereon mistook her for an official member of the police force. He decided to use Lotte to get inside info on the case; and Lotte thought if she could help solve the case, she might be able to join the force as a criminal assistant. Gereon and Lotte got Svetlana’s address from Kadakow’s belongings, but it led nowhere; after another check of Kadakow’s belongings, they found the band Kadakow played violin for. From the band leader, they knew the base of operation of Fourth International. Lotte and Janicke went to the place, where the slaughter took place, but it was already scrubbed clean; all they could find was a fake document stating that a train car was bound for Istanbul, which was also a dead end. Lotte asked an assistant criminal pathologist Rudi to dissect Boris’s body, and learned that he was a railway worker. Lotte went to the train yard, just in time to see Benda seized control of the train after the poisonous gas situation. Lotte called Gereon to the scene, and from then on, Gereon worked with Benda to bring down Reichswehr. Later, the slaughtered bodie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members were discovered. Wendt used the May 1 deaths to make Zorgiebel let go of the train as well as turn a blind eye to Reichswehr’s activities; but Gereon and Benda used the slaughter to press the Russian ambassador to give away files of Reichswehr menbers. d. As a Reichswehr member, Wolter wanted to know what Gereon was doing in Berlin, so he threatened Lotte to spy on Gereon. Wolter knew that someone close was spying on him, but it turned out the spy was Janicke, an assistant, who was spying on behalf of social democrat Benda. Janicke knew Wolter was conniving to intercept the gold, but his cover was blown, and was silenced by Wolter. But unluckily, Wolter used the Lignose to kill Janicke; and Gereon switched the bullet he used to kill the Father with the one fired from the Lignose. Therefore, Wolter knew Gereon killed the Father, and Gereon knew Wolter killed Janicke. e. Gereon learned that Janicke was spying for Benda, and that he had a notebook that could hold important info. Gereon stole the notebook from Wolter’s home study (nice long take) and gave it to Lotte to decipher. But Lotte was abducted by the gang and pressed for info. Lotte deciphered Janicke’s notes, and told Edgar about Reichswehr’s plan to intercept the gold. f. While Lotte was absent, Gereon and Benda were busy compiling evidence to bring down the Reichswehr. But the premier only gave them little time to interrogate the suspects, and then they were released. The first thing they did after the release, they undertook to overthrow the government by a military coup, which was stopped by Gereon. After that, Benda wanted to hold a press conference to expose the Reichswehr’s criminal deeds, but was ordered down by the premier. g. After Lotte was released, she and Gereon went to pursue the gold even without back up from Benda. Wolter and Reichswehr were waiting, but were mostly taken out by the gang; then the gang were knocked out by Gereon’s colleges. Gereon and Wolter found the gold was indeed coal, and Wolter was killed during escape. QUESTION: if Gereon really did find the gold, who would he give it to? Because among all the people who wanted the gold, Svetlana, Reichswehr, the Russians, the gang, none of them was the rightful owner of the gold. h. Benda was killed by an IED planted by the Nazis with the help of his maid Greta who thought her lover, an alleged communist Fritz was ‘killed’ by the police for stirring up disturbances. And Wendt too Benda’s place and made Gereon secret internal affairs officer. Lotte was officially enlisted as a criminal assistant. vi. Sub-plotsa. Lotte found a job at Benda’s house as a maid for Greta.b. Fritz was a Nazi, but he blended himself in the protesters of the May 1 riot, trying to find an angle, which was none other than Greta.c. Gereon slept with his former landlady Elisabeth.d. Helga had something to do with Nyssen.e. Moritz had the potential to become a Nazi.vii. Conclusions: their missions and endsGereon: a. to retrieve the film and destroy it: accomplished;b. to investigate the murder of Boris and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members: not accomplished; c. to bring down the Reichswehr: not accomplished;d. to thwart Reichswehr’s assassination: accomplished;e. to bring the killer of Janicke to justice: accomplished, in a manner of speaking;Lotte:a. To become a formal member of the police force: accomplished;III. Review i. About the May 1 riot, of course the communists couldn’t win, because whatever the police did, they have the law on their side. ii. Honestly, there was no surprise that Gereon perjured before the grand jury. His loyalty was indeed frail, but helping the communists would do him no good either. If he helped the communists, he would become a traitor of the police department; besides, the communists would not thank him for helping. iii Gereon and Helga kind of remind me of Jack and Marilyn. But they are distinctively different. Yes both women were not loyal, for they both left the man of their heart for the brother and or money and status. But Jack would not have Marilyn back even if his brother was dead; Gereon and Helga? They couldn’t wait to be together again once Anno was declared MIA, not to mention that Gereon left Anno for dead in the battle ground. So it makes Jack a man of responsibility, of high morality, with a line in his mind that he would not cross; and it makes Gereon a weak-minded, morally disoriented and depraved man. It might look like that Gereon is loyal to the police department, in that he wouldn’t turn on his fellow officers, wouldn’t let Wolter get away with killing Janicke or conspiring to kill high ranking dignitaries; but what if the police department is led by other political forces? Such as the Nazis? I suppose as a Jew he would actually take part in persecuting the Jewish.
剧情乏善可陈,最起码第一集没什么吸引人的,其中有段配乐好像致敬了《m是凶手》
看了两集以后,竟然在柏林街头遇到了男主,于是继续看了下去。
歌舞升平 殊不知是欧洲陷入危机的前夕 各方势力暗中涌动 国家的道路即将转向
絮絮叨叨,抓不住重点。
豆瓣能不能改一下评分制度和IMDB一样用十颗星来标,这剧想要给十星。想知道这个预算内是怎么拍出来的,拿到国内,这个预算还不够给明星片酬吧(滑稽)
前后伏笔线索铺陈对应的很好,但是最后一集结的太仓促。男主演和女主演在各自独立的故事线演得还都不错,凑到一块儿时却毫无化学反应。高官们被录像的旅馆墙上画中那匹和男主哥哥坐骑长得一模一样的马让人禁不住怀疑男主的哥哥也是幕后黑手之一。
冲着好评来看的,发现真的超级一般啊,坊间传闻的“逼格高”“精致”真没感觉出来,制作投资巨大可能单纯因为德国人工贵吧。。。黑暗前夕的柏林生活倒是可以看一看
制作优良,多重故事线交叉,很容易看懵
太牛了,第一集看了四次,每次都能睡着,妥妥的催眠神剧
这就是柏林,so sexy, so amazing. 用心去复原街道、建筑、对白、人情风貌,没有丝毫造作的痕迹,“平凡的”生活记录把政治、性、战争、历史都串联起来,每一次Club的舞蹈都让人心醉,每一张城市写真都叫我感慨万千——warum sieht man das überall anders, nur nicht in Berlin?
无趣 不知道吸引的点在哪:1.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巴黎生活?那个年代创作的电影已经看过很多了,还有文字记录,不论是表面还是深层都比该片更真实 2.政治元素?大环境是苏联和德国的社会历史变革,也很熟悉了,而且剧里也没什么干货 3.音乐?布鲁斯 特雷门琴 表现主义音乐等。只是刻意堆叠展示那个年代的特色音乐,和影片剧情和整体氛围耦合度不高4.女主好看,些许镜头摄影好 5.色情,暴力元素?这种程度哄哄小孩子还可以 6.悬疑制造水平?可能是因为太普通,差点忘了提,也差点忘了这是一部探案片如果以为把这些元素堆叠起来就是一部佳作了,那导演的想法也太幼稚了算了,定位本身就是一部商业电视剧,这个出发点已经决定了影片的上限。自己的观影目的也是为了复习德语。就不用太认真了。
interesting
其实当时看没看下去,全员演技都很好,制作也很精良只能说不是我喜欢的那一类故事吧,以及男女主我都get不到,这个大概才是我最后弃剧的原因
看这剧的历史铺垫,你所需要准备的背景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遗留的德国右翼老兵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战后社民党人建立起来的魏玛共和国民主制度不断受到各种势力的蚕食,1929年德国社会风雨飘摇,左翼红色势力在第四国际和苏联支持下不断挑战腐化堕落的资本主义,右翼势力在老兵组织的感召下进入国防军系统密谋篡夺争取迎回流亡的德皇威廉恢复军国制度,中间派的社会民主党努力捍卫着魏玛的共和...终于在这一年爆发的大萧条,使表面浮华但是危如累卵的德国社会受到重大打击,纳粹在这大厦将倾之势中夺取了德国政权。而这部剧就主要讲的是魏玛共和终结的前夜发生的故事。各路人马纷纷登场,巴比伦的罪恶掩藏柏林的暗角之中进行,小人物,大历史,脉络清晰,精彩纷呈,好不过瘾!建议配合理查德埃文斯《第三帝国的到来》食用!
对德剧失去信心,不对个人口味。历史剧,但是叙事风格非常云图,多线穿插,没有真正的主人公,没有悬念,再加上对德国政治历史背景的不了解,我真的看了个寂寞。
帮爹销毁porn录像带的过程中被卷入了各方势力的争斗,故事线稀巴烂,质感是不错其它一无是处,女性角色只有被虐的份
看了一集。看不下去,节奏太慢,服装道具精美倒是真的
据说这剧很牛逼,除了看出来是几条线交叉并行之外,以及夹杂了一些真实事件,好像也就这样了。另外男主有点弱。不只是外形弱。
女主是真的坚韧乐观的人 关键是还能干
希特勒上台前的德国。犯罪+悬疑+时代。多线叙事,精致场景,迷幻配乐。一切还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