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电影院,我无语了,和同去的伙伴对视了一下,竟然没有什么说的。
从前看完一个烂电影总是要骂几句,如今,竟然无语了。
太烂了,真的太烂了。
从那俩孙子在房顶决战开始我就知道,这是个烂片。
等到贪吃蛇出现的时候我崩溃了!
当时上映的时候并没有看,现在补看之后感觉,豆瓣装高雅货真的太多了,电影各方面确实有些欠火候,不过也不至于这么低的分。
什么世道。。。。。。。。。。。。。。。。。。。。。。。。。。。。。。。。。。。。。。。。。。。。。。。。。。。。。。。。。。。。。。。。。。。。。。。。。。。。。。。。。。。。。。。。。。。。。。。。。。。。。。。。。。。。。。。。。。。
这片儿还真不值当写个什么东西,所以随便写点观后感,想哪儿说哪儿吧。
1、奔着“三枪+刺陵”的预期去的,所以,有点意外,居然还行……(所谓还行就是我看完了,没起身走掉。
) 2、朱延平可能是个好商人,但他肯定不是个好导演,甚至,连个合格的导演都不是。
3、编剧宁财神的这个故事被朱延平浪费了。
很多细节完全是糊弄过去的。
朱延平可能是过去被狼追惯了,现在让他撒开了跑,反而有点不习惯了。
4、这个故事吧,很多地方都在玩儿擦边球……稍微不小心,或者别人跟你较个真,这故事就玩球儿了……你懂的,不解释…… 5、林熙蕾是真漂亮……捎带着小沈阳也不那么讨厌了…… 6、海子的父母都还在,年岁已高,付点版税给人家,不算什么过分要求吧?
谁愿意喜欢这片儿我都不拦着,可你们丫也不能拦着我不喜欢这片儿,这个道理够简单的了吧?
可有些人就是不明白,这算脑残吗?
深深地疲惫:中国不是骗子多,而是傻子不够用…… 能拍出来能剪出来能放出来的东西都可以叫电影,但有些电影是”film“,有些是”movie“,有些就只能叫”Pictures“…… 有人一直在很执着地追问,我就简单回答一下。
大笑是不是烂片,和个人的标准有关。
这个答案其实是很个人的,你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这是属于个人的自由。
而你的权利就是用钱包去投票,并尊重其他人的选择。
我不喜欢这片儿,但我从来没拦着别人去喜欢它。
但即使排除掉个人喜好之后,我仍然认为大笑不能算是一部正常的电影。
中国电影应该百花齐放,但大笑不像百花,更像毒草,它给中国电影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它所可能带来的益处。
因为这种毒草会抢夺其他花朵的养分,让本应该百花齐放的花园变得杂草丛生,最后必然导致荒芜。
对于这种电影,如果我们的观众仍然抱着欣赏甚至鼓励的态度,最后你就会发现,你除了这种东西之外什么都看不到了。
我想即使对于某些喜爱这种类型的观众来说,这都不会是一种乐于见到的景象。
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电影。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对吃屎这事儿宽容,最后就会除了吃屎就没别的选择。
我从来没说过要对大笑这样的电影斩尽杀绝,但我们不能鼓励大笑这样的电影。
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
任何类型的影片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当吃屎变成主流之后,这事儿就值得大家反思一下了。
冲着赵本山去的,发现杯具了。
乱七八糟的片子,什么元素都有,中文,英文,古装,现代语言,方言。
花里胡哨的武打动作,以为是给小孩看的;对白中时刻出现各种现代词汇,充满隐喻,比如越狱,2046等等,又似乎是小孩不懂的。
不知道这片子想给谁看。
杯具的林熙蕾,充满现代知性女性美感。
可是穿着古装,撒着娇,怎么看怎么别扭。
要是饰演王熙凤,宫斗片也许会合适。
今天去看大笑江湖,只晚进场了五分钟,到的时候银幕上林熙蕾已经和小沈阳一见钟情上了,后面的情节发展也大致和这开头的风格是一致的:无铺垫,无渲染,无逻辑,一切情节发展不管多扯都是“我说这样就是这样,结果如此原因不计”的强盗逻辑。
既然情节败了,笑点方面自然也不会是戏剧冲突引起的,而是靠密集地抖包袱:文字游戏,各地方言,夸张表情,扭曲猥琐肢体语言,以及镜头的切换。
于是在我看来,笑点也败了,不仅因为我一直觉得靠段子逗乐的应该是相声小品而不是电影,还因为片子里的南方口音实在是听着费劲儿,整得我看个中文片还得瞅字幕,而且,那镜头剪得实在是太不连贯了。
所以我一度以为又要看一部像唐吉可德一样的烂片了,正在绝望之际,剧情就进展到了林熙蕾向小沈阳展示剑法的那场,她的剑劈了若干次烛火都没灭,就着她又一次下剑的时机,小沈阳暗地里嘴一歪把火吹灭了,于是林熙蕾乐颠颠儿的说她那叫剑气,后来还说了一堆她觉得自己就是那没有脚的鸟什么的话,说的小沈阳云里雾里,看到这儿我突然就乐了,这分明是一个文艺女和水平男的爱情故事嘛!
月露(林熙蕾)暗喻的就是现在很流行的那一拨女同志,她生于官宦家庭却爱好习武,不满于父母对自己的安排(嫁给皇上当皇后)而离家出走,要去参加武林大会。
而月露的父母八成是看出女儿不是学武那块料,才给她安排个好人家嫁去的。
事实证明这选择是没错的,皇上家境教养更要好于月露,这才得以在月露出走后,让他有能力和耐性派高人暗中帮助她,还弄出一个虚假的武林大会陪这个傻姑娘玩,事实上,要是没有了皇上的保护,凭月露那三脚猫功夫早该挂了。
我们可以给这个故事套到现实中:某文艺女家境很好(其实大部分文艺女家境都不会差到哪去),父母有能力也有责任感,于是不仅让女儿丰衣足食还为她人生的美满做出了周详的计划,而女儿自己则是因为生活无忧所以整日闲得胃疼,就开始读些小书做点小梦,但她智力努力都有限,于是读书读成一个半吊子,难学的真本事没学到多少,好学的那种文化人的得瑟劲儿全都学上身了,从而被植入(inception这个概念用在这儿绝了)了一堆与自己的能力和悟性不搭调的古怪梦想,也开始看自己的父母不顺眼,什么漂泊啊,追逐啊,自由啊这些文艺的小词儿全用自己身上了,还把自己糊弄的挺美,其实什么自由啊的,不过就是个盲流罢了。
《大笑江湖》中的故事,假设最后月露和皇上走到了一起,那么她会比当姑娘时过得更加富足,她会渐渐忘了自己的江湖梦,若干年后抱着孩子对父母说:其实我的天赋根本当不了细雨那样的女侠,谢谢你们,没有你们我现在不知会在哪里。
父母相视一笑说:你终于明白了,我们比你多走了多少路,当然会帮你过得更幸福。
而情节其实不是这么发展的,那是因为,月露在不靠谱的追寻中幸运地遇见了一个水平男。
水平男,这是我自己编的,其实就是那种真的有天赋有本事的人。
吴迪(小沈阳)虽然走的也是小虾米误打误撞成了大英雄的路数,但这只虾是真有天赋,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牛鬼蛇神急于把内力秘籍传给他了。
他家境不好,所以梦想也很土,但泥土实在埋不住真金所以他亮闪闪了,他靠着天赋,运气,和日月经天的人格魅力(形容小沈阳好猥琐)成了一代宗师。
文艺女和水平男走到一起了,这是最好的结果。
因为文艺女当然会喜欢本身就有魅力的男人而不是只靠家境好的官二代。
所以看到最后,我竟然像看到一个童话的完美结局,几欲热泪盈眶。
大笑江湖不是很好看,但我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还真看出了点味道。
PS: 即使对文艺女无感,但月露在文艺女中是最好样的一类,因为她不仅有梦想(不管是不是inception),还敢于真的放弃一切去追寻,即使遇到了挫折依然微笑前行。
不管结果怎样,我尊重行动派;遇到文艺女的水平男,请你珍惜她,不管她傻不傻,至少心地是纯净美好的,不然,你看月露的眼神不会那么澄澈而美丽。
最后,我觉得本山大叔那句话实在是点睛之笔,对水平男,它是"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社会的进步需要你去推动,人类的精神需要你去指引;对文艺女,它是“别太放肆,没什么用”,适当装装×让自己得劲一下就行了,别过分,不然等你老了再想起当年的自己会脸红的。
朱延平,近三年来的大陆电影贺岁市场总是少不了他,从《大灌篮》到《刺陵》,再到今年的《大笑江湖》。
有趣的是,他的名字总让我莫名其妙地联想起《老夫子》,虽然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为避免下文叙述中出现错误信息,特意百度了一下“朱延平”,这一搜索才发现,对他的了解真是太少太少,没想到他入行已经这么多年,作品数量竟如此之多,而且多数还是喜剧。
百度百科上说,过去15年的台湾贺岁片全出自朱延平之手,鲜有票房不佳的,他本人也人送外号“台湾东方不败”。
我没有特别关注过票房数字,也限于对导演的作品了解不多,不能妄下判断,仅就近三年来三部在内地贺岁档期上映的三部片子谈一下粗浅的个人看法。
贺岁档期的电影,打明星牌是保底的一种做法,朱延平连续三年的影片都是如此。
而且,这三部影片都很聪明地加入了观众喜闻乐见、易于感同身受的元素,《大灌篮》有励志,《刺陵》有爱情和冒险,《大笑江湖》更是从片名就传达出一种喜感。
至于效果如何,那就另当别论了。
《大灌篮》里周杰伦的撑场和本色演出,对影片加分不少,延续到《刺陵》,猝然变成了一种无聊耍酷,与情节完全两张皮,当然要说《刺陵》有什么情节,也实在是过誉。
《大笑江湖》的主演面孔换成了就算跑偏也红得不可开交的小沈阳,依旧操着东北腔,眯着小眼睛,虽然比《三枪》的时候收敛了不少,不过依旧是那个小品演员。
加上《大笑江湖》全片从头至尾一直在不知疲倦、自我感觉良好的恶搞着各种经典片段,使得影片的情节支离破碎,毫无重点。
比之《三枪》,更加强烈的认为这是一部加长版的小品。
《大笑江湖》的票房应该少不了,这里面必定有小沈阳的原因,有贺岁档期的原因,甚至观众的盲目也足以推高票房。
只是我很无奈的觉得,中国贺岁电影除了玩投资玩明星,似乎已经无所追求,对比好莱坞的圣诞档,多少有获奖野心的影片在上映;而中国喜剧电影除了玩方言玩恶搞,也基本没什么花样了。
好的喜剧电影是要刺激到观众的神经,制造笑料要做到信手拈来、顺理成章,引发的是观众发自内心的笑。
如果是创作者捕捉到观众的笑点后,就不停的在这一个痒处抓挠,我想,这笑迟早会变得麻木。
这些约略可以归结为,中国电影太缺乏风格,自以为是的迎合市场或者远离市场,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
就像《大笑江湖》的英文片名“Just call me nobody”一样,一部所谓的作品出来,换换导演换换演员,也感觉不到什么不同。
表面上看挺繁荣的,但每一个产品拎起来都轻飘飘的,过目就忘,追求一个虚高的票房数字有什么用呢?
再说,现在刷新票房早就不是新鲜事了。
回到《大笑江湖》本身,因为看导演的作品很少,所以不知道哪些片段属于他的个人风格展现。
不过,这些不痛不痒的手法在别的影片中已经看过N多次了,而且,我也不记得是哪些电影,更不记得导演是谁。
Ps:拿一部贺岁电影出来当靶子,很过意不去。
声明一下,这是参加活动必交的作业,观点与影片无关。
贺岁第一猛片《大笑江湖》已于本周五在全国正式公映,能在第一时间看片是件很给力的事情,赶上周末,人儿多,气氛也相当好。
大部分观众都是冲着《大笑江湖》来滴,毕竟掏钱买乐子这档事,也只有本山大叔最靠谱。
近期对《大笑江湖》的宣传报道关注较多,几款片花和MV都很调胃口。
故事嘛,也是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那种。
小人物误入江湖,稀里糊涂学到绝世武功,为心爱之人打败大坏蛋,最终抱得美人归,成为神仙眷侣。
听起来满普通啦,但这相同的菜品,菜色不一样,自然口味有别。
就像是年年都有本山大叔的小品,大家依然乐此不疲。
因为卖点和卖相不同吗!
贺岁片就应有贺岁的气质 贺岁片应该有什么气质?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说法,不过,让人开心、让人笑、让咱劳累的心、忧心的事,都有个暂时的了断。
关于这一点,应该不会有人反驳我吧。
那么《大笑江湖》是不是有如它的宣传词那样“一笑解千愁”呢?
估计你看完影片开场那段对三部贺岁大片的调侃,就会心中有数了。
其实《大笑》能想到这一点,我觉着满惊喜,扯些着边的事才好玩!
当然,这样的段子也只此一家有,在神马《赵孤》、《弹飞》、《非2》里还真没地儿找去,毕竟时间太紧,都没回嘴的空了。
本山一出手 就知有没有 关于搞笑这件事,很多人都研究过,国内比较知名的有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因“疯狂系列”而走红大银幕的黄渤,还有活跃在这两个道上的、两岸三地的一票人。
其实,掰指头算算,这一票人当中能搞的还真不少,可惜他们总以为搞的越大越不靠谱就越容易搏取笑点,而且到现在都死不悔改,结果一出出好好的洗具都整成杯具了,让我们这些观众情何以堪。
所以说,能把十几亿人“搞笑”的,还年年都能搞的笑的,还真就本山大叔一人。
就《大笑江湖》整部戏而言,本山大叔虽是配角,但依然是最搞笑的点,光是那身“河盗”行头,就已颇具喜感。
和两位徒弟的默契也不用多说,看着程野、小沈阳使劲折腾,楞就是抢不了戏,也难怪他在《快乐大本营》的外景采访中就放话说,徒弟压根就没法跟他抢。
尤其是那句操着东北口音的外语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简直笑爆了。
本山大叔魅力无边呀!
阳仔搭熙蕾 感情很给力 作为武侠片的头号男主角,我们好像习惯了帅气、潇洒的类型,但在一部以笑为卖点的片子中,小沈阳这样的已经绰绰有余了,而且片中的扮相也不赖,江湖气十足。
(也没有人规定武侠片男猪脚一定要很帅,对女人来说,这样的不是更有安全感,对吧?
)。
一直以冷艳示人的林熙蕾这次温暖了不少,贵为公主,愿意私访民间,为自由,为真爱,立马就变的亲民了。
片中两人都演的相当纯情,牵个手、搭个肩已经是最大尺度。
尤其是那场怦然心动的戏码,两人的表情,还真有那么点意思,羞涩到不行呀。
这样也挺好的,也不能要求片片都有激情戏,再说现在公映的,就是玩个激情也就那么几个动作,几个亮相,也就宣传的时候多个噱头而已,还不如直接看毛片呢。
另外,这段感情的结局也是我喜欢的,管你什么贵妃头衔,荣华富贵,我就是要和我爱的人在一起,天天想着跨入豪门,不知道人家后宫佳丽三千呀,哪天不宠你了,你就是个屁。
方言如雨下 特技一般般 近两年,由地方方言制造喜剧效果的片子,已经屡见不鲜。
《大笑江湖》在以东北腔为基调的同时,也扩大了对方言的利用范围,加入了河南、四川等多地方言,让原本平淡的桥段因为表达方式的不同而频生异趣,不能不说做的很讨巧。
而在诸如擂台决斗、终极决战中加入的功夫特效,并没有什么新颖的设计,只是为推动剧情需要,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节奏有点拖 只会放不会收 通观整部影片,笑点的安排并没有什么漏洞,但节奏的控制却稍显不足,很多地方,笑点过了以后,剧情还在一直挠痒痒,并没有什么变化,情绪也随之变得软弱无力。
几个为阳仔习得绝世武功的段落也安排的有些生硬,没有什么必然的衔接,不过这原就是胡搅蛮缠的故事,重在笑,不在意,苛责太多,有失公允,好在宁财神自圆其说的能力还是可以的,又有谁能想到这是“独孤求败”和“神雕侠侣”的故事呢!
我不敢说《大笑江湖》是今年贺岁档最好的一部片子,毕竟它只是一个开始,而对于“搞笑”这件事,我也有些欲求不满,但这个尽力欢笑的开场曲已然承载了有关贺岁的多种意义,你会不期待去看上一眼吗?
看《大笑江湖》的时候,能很清晰地感受到里面哪些东西是来自编剧宁财神的,因为那种《武林外传》式的穿越性台词和道具用得很普遍,包袱的密度也很大,观众一旦进入那个语境之后,对很多东西都会觉得很会意了。
宁财神成名于《武林外传》,在《大笑江湖》里他延续了他编段子抖机灵的特长,但这些都是表面功夫,这里要讲述的是一个真正的武林江湖的故事。
江湖,那是前辈们经过多年经营所臆造出来的拥有自己完整而独立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方式的世界,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自在人心,但它却处在寻常人看不到摸不着的另一维度的世界中。
与《武林外传》中同福客栈的现实存在不同,《大笑江湖》中的市井是一个武功秘籍满天飞、人人心怀武侠梦的尚武世界,这里宁财神直接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用《武林外传》式的嬉笑怒骂将金庸式的仗剑江湖进行一番解构式的重新演绎。
小沈阳扮演的小鞋匠的诸多经历,充满了金庸武侠小说中初涉江湖的善良少年盲打误撞式的懵懂奇遇,但无论是好人的成全还是坏人的暗算,最终都共同成就了其不世武功,这个套路对于常看武侠小说的人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不过了,贯彻的是善恶有报的最淳朴的价值观。
《大笑江湖》对这一经典叙事模式的遵守基本上可以用亦步亦趋来形容,于是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东西没有什么是我们不熟悉的,《武林外传》式的语言和笑料,《笑傲江湖》式的人物和情节,虽然不新鲜,但接受起来毫无压力,我们只需要在其中去享受发现与传统认知系统相对应的元素的乐趣就可以了,其实影片中的很多亮点都源于这种翻新或做旧。
这还不同于港式无厘头电影中的恶搞,我觉得没那么嚣张和随意,现实逻辑更强一些,而且由于出自内地编剧之手,也更接地气。
我觉得接受这部电影首先要有两个先决条件,首先是不要因为主创的前作《刺陵》和《三枪拍案惊奇》所赢得的“恶名”而带有偏见地去看。
至少从朱延平这里,这部影片更接近其《神经刀与飞天猫》、《新乌龙院》等早期喜剧电影的风格,片中对陈昇的《把悲伤留给自己》的运用,不由得让人想起《新乌龙院》中吴孟达唱《吻别》的情景。
而小沈阳也不再是一走路就摔跟头的二人转表演风格,尽管还有些生涩,但他是在努力地以电影表演的方式来塑造这个怀有大梦想的小人物的。
此外是最好有一点的相关方面的积累,否则可能不会知道这里杂糅了海子的诗、《星球大战》中Yoda大师的形象、以及王家卫电影和《终结者》的经典台词等等,也许这不影响对影片的接受,但毕竟乐趣会少一些。
心情放轻松些,看喜剧嘛,就别苦大仇深的,而且赵本山和程野扮演的两个笨贼还是非常出彩的,每次出场都是碰头好,不知道“别太放肆,没什么用”会不会成为新的流行语汇。
在今年的贺岁主打影片中,《大笑江湖》是相对低调的一部,但也许是最有群众基础的一部。
这里我觉得主创的心态很好,姿态很低,最搞笑的是在影片开场出现的书摊叫卖,还影射了今年的几部重头电影,包括几部贺岁档的竞争对手,听起来真的很开心。
《大笑江湖》的缺陷在于情节,关于小鞋匠这一人物后来在事件进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有点难以自圆其说,另外最让我不满意的是小鞋匠与月露的感情线,总体来看是没什么营养的,而且每次都拖节奏,觉得宁财神还是不太会写爱情,《爱出色》中的爱情也比较勉强。
不过这里面的林熙蕾倒是近两年我看到的最漂亮的林熙蕾,在经历了《气喘吁吁》、《窈窕绅士》和《剑雨》之后,我熟悉的那个知性美女又回来了。
今天赶首场,和朋友一起去看的,去之前已久仰朱延平大名,也不幸被CCTV6的《刺陵》深深伤害(估计比在影院里的烈士们伤度略轻)也是抱着必须被恶心,必须被刺激的必死心态,奔着支持家乡产业的目的壮烈奔赴影院的,结果全片看完说心里话经典好片算不上,和《人在囧途》比也差点,但还真没怎么觉得拧巴,整体感觉都很轻松,该笑的地方大家也都笑了,尤其前半段可以说笑声不断的,下半段虽然包袱少了,但也算清新流畅,结尾的打斗很新颖,最后小沈阳的悲喜转换让人心里热乎,也就行了,就像你花200元请人吃顿饭,吃饱吃好也就行了,谁也都不至于期待一生难忘的回忆吧?
如果子弹,和非诚是大菜,正餐,那大笑这道清新爽口的小凉菜应该还算过得去了,至少绝不会恶心到你,都是外边常吃饭的,这点事儿不至于想不开吧?
不算《未来警察》这样的类型,只是说说商业喜剧电影。
年初看了《财神到》和《灵灵狗》,感觉恶心得要吐,从此对今年的国产喜剧怀有恐惧心理;看过了《花田喜事》后彻底丧失信心,之后周立波的《唐伯虎点秋香2》又让我精神几近崩溃。
如果说《人在囧途》带来一丝安慰的话,那么前段时间的《堂吉诃德》又让心情跌入谷底,就在这时候《大笑江湖》来了。
不是冲着小沈阳老赵的东北班子,不是冲着吴宗宪曾志伟的名头,这些都是浮云,只是为了宁财神才对这片子有了些许期待——期待,对于国产喜剧电影我已经许久不用这个词了。
看了一些网友的影评和预告片后不免又有些失落,怕宁财神也要载了,于是抱着“再烂还能烂过《唐伯虎点秋香2》吗”的心态看了电影。
但是“大笑”确实让我惊喜,就算是恶搞电影桥段这一点也能超过《越光宝盒》,你可以说这是部不折不扣的烂片,但因为宁财神我觉得它远没烂到家,相比于《大胃王》之流我都想给它五星。
我认为现在我们在评价国产大片影片时不能把标准定的太高,《大笑江湖》要是一星的话很多电影我看只能是零点零几星了,评价需要有参照,就像我们给球队打分,你说巴萨是9分曼联是7分,那你怎么评价国足,1分2分?
那柬埔寨球队你要评积分?
零点几?
马尔代夫呢,零点零几?
福希海姆日耳曼尼亚呢?
对比今年的国产喜剧,我给大笑4星,为表惊喜加一星。
哎
没那么差吧
这不挺乐的吗,我身边的小伙子傻乐到不行。虽然后面有点拖沓,我也是从头笑到尾的。小沈阳很可爱呀。我老姐的评价是:中国真人版功夫熊猫+宁财神式的台词=棒!
为什么分数那么低?我觉得很好看也很好笑啊。果然我是个俗人。
这个电影让中国电影倒退了30年!能不能给半星····
小沈阳还是蛮喜感的嘛
比一些山寨片要好一点,宁财神的本子还是有点作用吧,装神弄鬼唱的是《北京一夜》,武功的口诀是“面对大海,春暖花开”,《宇宙剑法》画的尤达大师使光剑,这几个部分还是笑了的,但是还是感觉难以称得上是一部电影。
挺中意林熙蕾的扮相和插曲,虽然很多笑点让我笑不出来,但不少细节还是看得出编剧的努力,起码还是让作为武侠迷特别是金庸迷的我回忆了不少故事。其实讲的是文艺女和经济适用男的故事,教你怎么挑老公和怎么做自己。当我边切菜准备晚饭边看林熙蕾切菜两人一起吃喝的时候,还是有那种会心一笑的默契。
剧情空洞,节奏缓慢,搞笑生硬,烂片当之无愧
喜剧片。绝对喜剧片。
是很一般,不过没有想象中那么的差劲,本山大叔是唯一的亮点。
林熙蕾好漂亮= =还是有点笑点的
我是恶趣味
歌还不错,不评论电影
因为没有期待,反而有惊喜。
一颗星给小品演员们,一颗星给即将老去的林熙蕾,最后一颗星给陈升
多一颗星给赵本山
- -
如果有周杰伦,这部片就完美了! .
我觉得情节挺逗的呀,剧情就不提了,林熙蕾好老……小小彬好可爱,小沈阳演技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