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看的,不错的电影。
看完以后,我只知道,这个片子很适合做教育片——教育孩子要努力学习啊,知识永远是不够的。
电影里的叔叔阿姨那么聪明能干,都是特工级别的,长得也很美,可是就是化学差了一点,看不懂分子结构啊,苦啊!!!
最主要这两位小时候光顾着练习骗人啊,没有扎实的学习化学知识啊,结果最后被瑞士人一通鄙视啊。
呵呵,不过看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在公司里使用复印机,我都有点神神叨叨的。。。
在法航的飞机上看的。
剧情实在太过颠覆,不是峰回路转,而是到了后来江郎才尽。
越看下去,越没有意思,到最后万事皆空,更是显得突兀。
本来看到Stenwick被留下单独看守配方就知道是圈套,却还傻傻以为他们会有妙计回天。
原来水平只限于此。
只有两段出彩,一是Tully和Garsik在雨中的打斗,看得我哈哈大笑。
一段是Garsik的演讲,实在很精彩。
不明白导演最后为什么会让完全没有一点出彩之处的TULLY赢。
2021.10.14
倒叙,烧脑,看的很累人,结局是“逗你玩”,更无聊,如果是为了掩护真产品上市还罢,否则就是一场闹剧。
两个前国家特工都被一个化妆品公司的老板给耍了,好讽刺,唯一的解释就是爱情让人的智商变低,特工也不例外。
同样是双料间谍,老太婆潘姆果然了得,姜还是老的辣,更何况对阵被爱情冲昏头脑的“雏”,智商基本为零。
应该说,世界上没有比两个对方的间谍相恋相爱更累人的了,对方哪句话是真?
哪句话是假?
亦真亦假,真真假假,真假难辨。
因此最值得回味的就是两人最后的真情对白,克莱尔深情的对雷说“我爱你,我真的爱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相信我,我已经不知道我们相信任何事,我不断地幻想,我们可以突然摆脱这一切,离开这一切,当一对正常的恋人,互相信任,彼此坦诚,我知道你是唯一一个可能理解我的男人,你知道这种感觉有多沮丧吗?
我知道你的为人,但我还是爱你!
”雷被打动,已经不耐烦彼此的猜疑和不信任了,没有数到三就拿出了配方。
雷的真情告白同样让人感动“我爱你,我无时无刻不想你,就连你在我身边,我也在想你,看着你,我就不能停止看你,看到你的时候我会想这个女人,知道我的本性却依然爱我。
”
两个真心相爱的人除了爱情,一无所获,这就足够了。
如果没有被骗,每人如愿以偿分得一千七百五十万,大概率就互相拜拜了,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爱情哪能禁得住金钱的诱惑和考验。
描写商业竞争有点太过头,描写男女情长有点太俗套;不过托尼·吉尔罗伊 Tony Gilroy的编导功力还是不减,没有冗述的情节,剪辑、画面、音乐一贯的高水准,虽然是常见的双线叙事,也还有独到之处;当然还有克里夫·欧文 Clive Owen与朱莉娅·罗伯茨 Julia Roberts自《偷心》后有增无减的化学效应,虽然后半部分显出审美疲劳,但看着两人较劲中透着暧昧还是过瘾。
在所有我看过的电影里,这部一点也不算是好看的,虽然我很喜欢Julia,但是这样的角色已经没什么味道了。
但是却由此开始思考一些有关我的专业的问题。
我的专业是“药学”,这是一个比较边缘也比较宽泛的题目。
什么算药呢?
其实防脱发洗发水的确算是,还有就是那些玉兰油欧莱雅研究怎么美白怎么防晒怎么补水怎么保湿也是药学里的事儿,甚至精油是该怎么从玫瑰花里提炼出来又该用什么溶解做成香水的也是。
只是通常我们都只关心癌症糖尿病白血病霍乱疟疾甲肝乙肝,以为这些才是正经事儿,而化妆品护肤品以及dietary supplement都是不入流的擦边球。
而同时药学又是一个逼得人很现实的事情,不像生科院的人可以花任何他们乐意数目的钱研究一只九孔鲍,only if others pay for their interest. 没有一家医药公司会白白养着一群researchers,去培养去满足他们无止境的好奇心,药品的研发周期很长,如果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有任何一个环节缺乏前景,这项研究都会胎死腹中。
在金融危机中,R&D更是最先遭受毒手的部门。
如此残忍得来的“药品”,当然要以专利为名小心翼翼地保护起来,免得旁人分享胜利果实。
因此申请专利的过程也可能是你死我活充满杀机。
已经获得专利权的上市药品更是能够以天价横行。
作为一个整天泡在实验室里从事药物基础研究的高等教育下的学生,腻到几乎绝望的时候看到这么一部电影,意识到自己从事的原来也是如此刺激有趣的行业,多少是一点点安慰。
这个世界已经任经济学洗脑了,任何人,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都不得不受到经济学的牵制,而我,即使是十分想要turn a blind eye to economics,都免不了假装参与到这场与金钱有关的社会竞争中。
呵呵~~~
这是一部典型的爱情片,也写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让人的智商变低。
导演眼花缭乱的叙事风格看晕了很多人,尤其是一大段完全相同的对白云山雾罩,进一步淹没真相。
其实,远没有那么复杂,在此,我也第一次剧透一把:1、欧文、罗伯茨7年前在迪拜一个酒会相遇,性感而又油嘴滑舌的欧文把罗伯茨搞上床,欧文还未来得及自鸣得意就被蒙汗药麻翻在床。
作为间谍,关键的密码被轻而易举窃取。
2、5年前的罗马,两人重逢,一番唇枪舌战之后,酒店之内极尽鱼水之欢,三天的缠绵改变不了间谍骨子里的怀疑,两人斗智斗勇不亦乐乎。
3、2年前的某地,两人决定各自辞职,共同利用自己的浑身本领,谋取钱途。
4、1年半前某地,虽然辞职了,但对于商业方向却产生了偏差,欧文倾向于比萨,罗伯茨却找了个化妆品领域双面间谍的肥缺。
5、2个月前,罗伯茨利用机会为欧文创造了一个进入自己公司的机会,正式准备开始大干一番。
6、10天前,欧文和罗伯茨开始排练两个人的偶遇,并且设下埋伏和圈套。
7、然后进入10天的正剧,双方公司你来我往,斗智斗勇,罗伯茨的公司为了盗取罗伯茨担当双面间谍公司的秘方——治疗头秃的化学配方而使劲浑身解数,可谓相当紧张刺激。
8、欧文和罗伯茨两个人大功告成,如愿以偿脱身,准备把偷取的配方赚取3500万美金,谁知,配方竟是普通的护肤霜。
还好,虽然被耍,但两个人的爱情却更上层楼,如胶似漆。
如何被耍的呢。
1、罗伯茨双面间谍的双方是两家产品雷同的公司,两家公司CEO如同水火。
2、罗伯茨担当双面间谍公司的CEO计划设计罗伯茨工作公司的CEO。
3、罗伯茨担当双面间谍公司的安全部门发现了罗伯茨间谍的身份,便以此将计就计,设计一个家产品的圈套引诱罗伯茨工作的公司上钩。
4、罗伯茨暴漏的原因很简单,她工作公司的一个精干的老女特工竟然也是个双面间谍,只不过是为对方工作的,看来姜还是老的辣。
整体剧情还是紧张有趣的,千万别被个别评价误导。
一部间谍的电影,我承认是因为茱莉亚罗伯茨我才会点进去看的。
作为编剧出身的导演Tony Gilroy,整部片子都是偏重结构性的产物。
我成为我之前迷上了《告白》的结构模式,一层一层的推进,回顾,而后再在不断的重复轮回主题以后,最终得出了一个致命性的故事结尾。
《Duplicity》很有这种韵味,但是却没有它的精髓。
整部片子只有一处慢镜头,像《告白》里面常用的慢镜一般。
它表现在电影的开头,堆满了冲突跟幽默性,慢镜头,从来都是表现矛盾发生或者过程发展演变的最好手法。
故事的开头,我们就已经知道两个巨头的竞争敌对关系。
其实不难看出这一部片子的爱情成分。
爱情的位置点到即止,刚开始的感觉是用间谍跟反间谍的猜疑,试探跟配合,协调来作为这部电影的主线。
直到后来才慢慢发现,原来原先自己猜想的主线只是大氛围的衬托而已,电影里面深刻缔造的,是一份共患难以后构建起来的感情与信任感。
其实即使到最后,我依然不会觉得他们会坦然的相信对方。
也许是故事的剧情性太强,很多个本来属于画龙点睛的位置都描绘过了头。
其实整部电影的架构我很欣赏的,两个大轮回,而里面小轮回使用的是一种插叙的方式。
一般悬疑剧的手法,如果可以配合插叙的方式来用,在不经意的位置加建几个真相大白或者致命逆转的镜头,整个故事出来的效果就会意想不到很多。
只是在《Duplicity》我只觉得这个手法用得太频密了,一开始还可以为他们之间的相互测试到再次建立信任而感到略有新意,但是慢慢到后来,会觉得出现的频率过于密集,而导致缺乏了原有故事的紧凑性。
草莓蛋糕上面可以有草莓,但是一定不可以多,否则只会抢走了蛋糕原有的视觉效果。
故事里面的高潮还是有的,就在临近结尾女主角盗取重要文件的那一部分。
那是整部电影里面可以让我心跳加速的一幕。
而到后来的的假装拆穿,离开,等待,文件转让。
好像,也只是回到第一幕插叙片段的感觉。
固有的手法,只是施展的场地不一样了而已。
其实他们相遇时候的台词,是不断重复的,从一开始,到中间,到结尾,但是他们对话时候的语气,表情神态跟最终跟随的结局,已经大不相同。
我不知道是不是故事的穿插过于频繁而导致自己思想的凌乱。
到了最后发现大循环里面那个局外有局的结果时,我不觉得意外。
如果最后要说明他们两个只是被蒙在鼓里的商业棋子,而最有脑的一方其实是处于被动的那一方,因为他一直在暗中操控全局。
那么,矛盾性的爆发效果还是不够激烈。
因为之前的铺垫还不够力度,到后来的着重点好像都偏重了在他们两个的互诉钟情上。
局中有局的设置确实是一个亮点,但是让人惊讶的感觉还是不够。
也许是这个结局所带来的破坏性或者影响性不够强烈,才会让我觉得它不够深刻。
不过整体而言,我很喜欢里面的两位主角,所以,我也很欣赏他们的演技,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可以恰好到位。
如果想训练一下自己的故事拼凑或者连贯思维的,这部电影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故事讲的是A公司借用两个内鬼之手将假配方送到竞争对手B公司处。
说白了就一好莱坞版《群英会蒋干中计》。
所以为了鼓励老外多读读我们中国的名著,我给了2颗星。
之所以没有给更高的星是因为这个群英会拍得非常之差,首先就是我最为反感的时空错乱的叙事手法又在此片中出现,是不是要拍的一部分观众看不懂就算你编剧智商高了?
其次就是一些细节问题问题1. 男主角的配方被搜出来了,后来怎么又拿出一份?
问题2. 假设男主角有足够的时间再复印一份然后藏起来,老朱为什么要把男主角咬出来?
他们不是一伙的吗?
有必要弄得这么复杂吗?
直接闪人不就完了吗?
编剧在这个时候还要掩饰他俩是一伙的吗?
问题3. 将一张纸传出来,有必要动用复印机吗?
手机拍张照片不就完了吗?
事实上老朱是拍了,当我看到老朱把手机放在桌子上的时候,我想这是编剧的讽刺吗?
当大家想到的时候,编剧说我没想到,当大家以为编剧没想到的时候,编剧说其实我早就想到了。
很难想象这样的情节会出自于《谍影重重》,《世界末日》的编剧之手,看来是黔驴技穷,江郎才尽了。
喜欢看大嘴茱演浪漫爱情戏,可惜合作对象又是克里夫欧文,这家伙看上去就是肌肉脏男不出戏整个情节从头到尾理顺后其实是个挺简单的故事,导演不知道出于什么考量拍的极其纠结,简单说就是把一正常故事剪成五六七八块,再重新排列组合一下,造成时间顺序上的混乱,以写作来说,就是插叙。
我常常在想这种结构到底是导演功力的体现呢,还是为了掩饰故事情节不足还是可以看看,结尾尤其不错
Duplicity,看起来最呆的老头实际上才是最后的boss。
他是整场口是心非的表演里最大的赢家。
男女主角机关算尽却还是丢了金子,不过好在确认了爱情。
不讨厌这个结局。
就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有侧重的故事,抗拒面面俱到。
就这部而言,事件是商业谍战,串联的线是二人感情。
线的作用是贯穿事件、叙述事件、丰富事件。
整部重心放在duplicity的紧张感上,就不能在结尾搞一个两人卷款私奔终成正果来宣扬爱情的伟大感人,不然画蛇添足。
导演还算聪明。
一些题外话:喜欢片尾曲。
Roberts老了但是魅力依旧,Owen一向性感。
(Roberts用内裤考验Owen那一段让我对这个角色的好感消逝了几分。。。
狡猾的女人和受骗的男人)还有一个疑问——这片子真的那么难懂么?
比巴别塔,穆赫兰道难懂么?
我不觉得导演在故弄玄虚,这种entertaining piece不在叙事结构上来点乾坤大挪移,在细节上耍花招的话,出来的效果会极其无聊。
至少我本人就是在无意中先看了在罗马的相遇,然后倒回开头发现有段相同的对话,才提起兴趣的。。。
aging is a bitch
伤脑筋的···
和偷心一样好看
无聊的精英式夸张,怎么有种看杜拉拉升职记的感觉。
导演有问题!都是好演员,故事按说也是个有趣故事,但是怎么就拍的这么没劲呢,我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completely confused, team to do big job is such cool.they have future brains.
感觉有点太注重细节了,显得杂。。。。开头很难跟上节奏
聪明,风趣
所谓姜还是老的辣啊!~
作为高智商片,它差一点就成功了,可惜就差一点。那么巧那么容易就在那合适的时间就搞到了配方,那一对儿高智商男女都没有任何怀疑么?跟上剧情的发展还真不容易,像玩一把困难模式的游戏,过程虽然有些难过,不过坚持下来了还挺爽。其它也不错,龙套大老板演的也很棒。
不好看。
嗯 那个 这个半看过的片子 莫不是我变笨了 怎么看了N久依旧是没看出讲个什么
果然很复杂,看得脑痛。。。
Duplicity.DVDRip.XviD-JUMANJi
唯一的亮点就是出人意料的结局。 如此剪辑又为哪般?
装
输的好惨啊
Trust!
就连你在我身边的时候,我也在想你。结局很意外。
Close之后两人的又一次合作,大嘴姐姐生仔之后的复出作品。可能剧情比较2吧,一直无法吸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