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并没有看过《蝴蝶效应》的剧场版结局,请不要轻易的否定它,它绝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不是像一句简单的剧情简介透露出的信息那样媚俗。
不可否认,《蝴蝶效应》是按照导演版的思路拍的,剧场版结局作为一个临时修改的妥协产物,尽管删除了男主角无生命线和男主角母亲两次胎死腹中的设定,仍然不可避免地与片中某些片段产生了自相矛盾。
但剧场版并不俗套,相反的,它映照着每一个普通的人生,它具有自己独特的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蝴蝶效应》是一部很特别的片子,一方面,其略显粗糙的情节设置和无处不在的细节硬伤使本片离完美尚有很大距离,另一方面,其巧妙的故事创意和真挚的情感诉求却使影片在情感上显得真实感人。
所以在我心目中,蝴蝶效应一直是一部非典型性经典作品,它不够完美,却引人入胜。
“如果可以回到过去,你希望改变什么?
”这是几乎每个人都考虑过的事情,在现实中,这一切只是空想,但“造梦”的电影创作让这个设想在银幕中成为了现实。
为了拯救青梅竹马的Kayleigh,Evan一次又一次穿梭回过去,试图去修复从前的疤痕。
时空穿梭是该片成功的重要因素,虽然当时时空穿梭的电影已经不再新鲜,但该片将时空穿梭的噱头作为辅料嵌入这样一部以爱情为主线的影片中,则赋予片中爱情一种强烈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影片的第一个大转折,出现在第47分钟,当Evan意识到他可以制造伤疤,也就可以使伤疤愈合时,他开始了自己的穿梭之旅,去修复曾经给Kayleigh造成的伤痕。
在Kayleigh的坟墓上,他轻轻地放上一束鲜花,还有那张写着“I’ll Come Back For You”的纸片,这个八年前写下的承诺,从此开始了另一层涵义。
时间在每个人的记忆中留下无法痊愈的伤痕,但若可以回到过去,能否抚平这一切?
在Evan看来,这应该是轻而易举的,第一次穿梭的结果,看上去的确很完美,新的现实中,他和她在学校过着幸福的生活,他对她许下共度余生的承诺,阳光透过树叶的罅隙铺洒大地,阳光下他们互相亲吻。
这是全片中最美好的一段,也是全片中色调最鲜明的一段。
阳光明媚温暖,阳光下的他们笑靥如花,氤氲光线中,画面完美得不真实,仿佛身在梦境一般。
画面暗示出这一切完美都是肥皂泡,破灭只需一瞬之间。
果然,Tommy的出现毁掉了Evan“创造”的世界,而这一切并不在他的控制当中。
不出意料,紧接着便是一次又一次地穿梭,可是现实却一次又一次对他泼出冷水。
每次他希望让一切变得更好,没想到却越弄越糟。
没有人相信他的故事,Kayleigh也不相信,每个人都觉得,如果过去真能改变,现实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糟糕。
一次次地穿梭,Evan经历了种种故事,坐牢,残废,朋友杀人,爱人堕落,母亲病危......终于明白自己一直是Kayleigh的羁绊,明白Kayleigh在没有他的世界里也能过得快乐,明白自己终究不是万能的神,可以改变过去不代表可以控制现实,终于明白生命之旅永远都无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而遗憾则是每个人都无法自控的宿命。
有一次,Evan在穿梭中误杀了Kayleigh,新的现实中,日记不复存在,穿梭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这个至关重要的设定导演却只是用一句话糊弄过去,有些失之偏颇。
如果没有这个设定的存在,主人公不会认识到穿梭的局限性和危险性,那么只要他精神不崩溃,就可以无止境的穿梭回去,这个故事也就没法停止。
而此时日记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一盒儿时的录像带,那些中途的故事无法再行改变。
唯一的选择,是离开。
于是,最后的穿梭,最初的相逢,他吓她,她跑远,一切过往,从此化为云烟。
这个镜头,让我想起《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最后的雪中吻别,短暂时光中,心绪万千却无语凝噎,一声简简单单的Goodbye,道尽心中无限事,令人难掩唏嘘。
他终于修复了这道疤,代价是自己的离开,这或许已是最好的结局,如果已经放下,就无需再去改变,也无需再去忘记,从此之后,他将带着这些故事,去过没有她的生活,他将帮她记得,他们曾有过无比美好的一次。
Oasis的《Stop Crying Your Heart Out》唱起,动人心弦。
歌声中,八年后,黄昏里,街道上,人流熙攘。
她和他相逢,却不曾相识。
夕阳西下,两个人擦肩而过,渐行渐远。
落日余晖映照尘世,黯淡,却真实,凄凉,却美丽。
这正是《蝴蝶效应》剧场版的魅力,也是我无法拒绝这份美丽的原因。
因为看导演版,我看到的是Evan的宿命,看剧场版,看到的却是自己的人生。
很多时候,我们悔恨于自己曾做过的决定,让生命随着蝴蝶效应奔向了无可挽回; 很多时候,我们幻想过回到过去,以为那样就能抹平记忆中无法忘怀的伤痕; 很多时候,我们在落日下离散,只来得及说声再见,就从此天各一方; 很多时候,我们放下,然后重生,终于发现那些遗憾与无奈在人生中,也是一种固有的美丽; 那时,才突然明白了相忘于江湖的美好。
夕阳笼罩下,这个故事,这个结局,残缺,却美丽无比。
因为,即使是落日的余光,也能带来,残存的温暖。
这部电影的剧情设置锁定在现在,而所能改变的是过去的某些对于人生来说很重要的一些集结点上。
改变的方式通过埃文记忆里对于那些点上已经丧失了的记忆;读着自己童年时代所写的那些日记,然后再回过头来回忆,以自己所希望的方式组建起那些点上的记忆,之后的记忆会因为这个点上的改变而全部重建。
从集结点上到现在的发展历程被省略,直接从那个点上跳回到现在。
于是我们在电影里所看到的,就有如佛家所说的因果,只是佛家必须经过轮回几世的因果却在埃文的这一世里全部发生了。
假设人的一生发展的过程是一条连贯的直线的话,此因则彼果,环环相扣。
得到的结论就是我们现在的人生。
可是如果我们去改变之前的某个点上已经发生的事情,那么因为这个点而改变了的人生会因为连锁反应而改变后面的许多点,更多的被改变的点,点点相扣将被改写的将是一整段的人生。
也因此,整个人生将变得彻底不同。
这也是混沌理论在这部电影里最基础的根本。
连锁性的蝴蝶效应和现实与过去不停地跳跃轮回。
环环相扣又不可逆转的征途,就这样在这部电影里展开了。
在电影里可以有无限多的可能性。
可是把所有这些可能性都映射到现实和人生里去,电影依旧必须遵循现实发展应有的规律来发展剧情,这样才能让电影的剧情那无数的可能性变得让人信服。
这部电影所略过的种种是所有那些可能性被更改了之后其漫长的发展历程。
于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埃文改变了那种种的可能性之后最直接的结果。
因果循环,此因则彼果,彼因则此果。
面对一个有着无限可能性的人生,如何去选择呢。
之后的人生以及之前已经变成历史的人生。
抱着无限美好的愿望去修正自己的人生以及身边所有的人跟着也将变得更美好的人生。
我们的所有过错都将被修正过来,可是这样的结果到底是更好呢,或者并不那么美好呢。
这也许将是所有的科幻题材关于穿梭过去未来的电影所有探讨的终极命题。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给我们提供了到未来去旅行的科学依据。
可是在狭义相对论的时代里,去到未来这样的旅程是不可逆转的,我们可以去到未来,可是我们永远也回不到现在。
而十年后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又把到过去和未来穿梭的可能性提供了可能,之后他提出“虫洞”的概念又提供了可穿梭的道路。
可以说,是爱因斯坦给我们构建了整个幻想平台的可能性。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部电影也遵循霍金对于回到之后,物理原则下无法干预历史的法则。
如何去避免“外祖母悖论”就成了这部电影的首要任务。
其实这部电影也没有能够完全地避免“外祖母悖论”,埃文小时候的间隔性失忆虽说多少避开了这个让人难堪的局面,可是,埃文的人生历程依旧因为之前的改变而改变了。
在他填充他的空白的记忆的时候,他后来的记忆也就跟着不停地被重建,于是他的整个人生也都因此而改变,包括他周围所有的人也都跟着改变。
可是,这就依旧落进了“外祖母悖论”的盲点里。
也许,对于科幻电影的要求更多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去要求它完全遵循在现有的所有科学根据里。
否则,科幻电影也许全部都将变得不堪一击了。
而且不管怎么说,这部电影也许离科幻电影还要更远一些,更多的接近幻想。
科幻是必须遵循某些科学原则的。
而幻想性质的电影则完全没有这样的必要。
这也将是这部电影可以在电影里成为现实的原因。
或者说,本来就不应该对这样的电影过份地苛求。
完全可以抛开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以及“外祖母悖论”来看待这部电影。
然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惊叹这部电影的编剧那个极其精美的设想以及导演对于镜头语言的娴熟功底了。
基于一个完美主义者的疯狂,埃文所要做的是,在他记忆模糊的那些集结点上建起他应有的记忆。
而这些记忆建起了之后,他之后的记忆将因为蝴蝶效应而全部被改写。
于是他的人生也就跟着不停被改写。
这也是电影里的那个脑科医生对于埃文病情的诊断:人的记忆储存在大脑皮层里,而埃文的病是因为大脑皮层被压迫损坏之后,从那里开始重建他的记忆,而他的整个大脑皮层总在不停地被重建。
这也许也是这部电影对于埃文所遭遇的一切最科学合理的解释吧。
在埃文本身看来,他的人生可以用他的方式去不停地修正改变,而在其他人看来,他仅仅只是不停地重建自己大脑皮层里的记忆。
只是,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并不如同埃文所设想的那样,他的每一次修正总是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于是,为了不至于因为自己的修正而让身边的人们也跟着遭罪,他所能做的是一次又一次地无法自拔地回去之前所有的可能修正的地方修改他和他的朋友们的人生。
上帝在旁边冷笑吗?
没有人知道。
只是人生似乎有着其无法被更改的规则前行。
也许可以说,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这一切。
知足,不想着去更改已经发生的一切而想着如何去改变以后的人生,这才是这部电影所以告诉我们的真正道理。
已经发生过的一切,也许,人生里每做的每一个重要的决定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而之前所有的已经决定了的一切,铸造了我们现在的人生,也许,上帝在替我们选择的时候,已经给了我们一条最好的道路,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珍惜现在所有的一切。
埃文所做的一切是有悖于上帝给他指引的那条道路的。
上帝在微笑,或者在冷笑。
永远不会有人知道。
每一次努力的构建最终只是把事情变得更糟,只是,没有人会在埃文开始努力去改变这一切之前就告诉了他。
也许,就算告诉了他的时候,他也一样会去做。
人性贪婪。
第一次改变的确把事情变理比原来更美好一些了。
当然,有人会为此而付出代价。
可是,为了修正自己的人生之外朋友的人生不至于那么悲惨,埃文最终把自己的所有机会都用完了之后,事情糟得不能再糟了。
没有人的人生是完全美好而无缺憾的。
所以,也许,只有当我们认同了现有的缺憾之后,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而不至于不停地祈盼更美好更虚妄的一切。
埃文最终在看着他降生的时候父亲给他录的影像的时候,在他的记忆里,他把自己杀死在了母亲的胎腹中。
电影给我们展现了很多美好的景像。
在埃文死于母亲胎中之后,他的朋友们都健康地成长,都有一个美满的人生。
也许,这也是电影最终所能给我们的美好的虚妄愿望了。
只是,这也引起了我的一个反思。
如果,我们都不曾来到这世界,是不是,原来在我们身边的所有人们将过着更美好的生活。
降生,意味着改为周边其它一切固有的规律。
于是,因为点上的改变而产生了更多的改变。
这也许也是混沌理论所能带给我们最阴暗而可怕的逻辑了。
只是,换一个角度,其实,这个世间本来就处于一种平衡以及和谐的状态里。
抛开这部电影不说,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来说,都是那种固有的平衡以及和谐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为混沌理论里的蝴蝶效应本身,也是这个世界平衡以及和谐和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正如电影开始的字幕里写打出来的:据说,一些微如蝴蝶振翅之类的小事,能引起横扫半个地球的风暴。
因为存在,所以合理。
这本身,也是这和谐的世界的一个组成。
我们应该如何去选择我们的人生呢。
之前的种种已经成就了现有的这一切,而我们所能选择的,也许只有以后。
一个微如蝴蝶振翅之类的小事,其实,也能改变我们以后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会幻想能够改变过去使目前的状态更好些,或者希望过另一种生活成为另一个人,这部电影反映的就是这种想法以及假如我们真这样做的结果。
埃文不停的改变过去的选择,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完美的未来。
可事与愿违,往往导致更加悲剧化的结尾。
人类对自己的认识一度忘乎所以,以为自己就是上帝,而最终仍将认识到自然的种种限制,但正是这种限制,体现了生命的意义、抉择和努力的意义。
当我们回首往事,自然会对以往的错误感到懊悔,然而也正是这些错误、这些道路,成就了我们的个性;正是这些痛苦使我们感受到生命中的刻骨铭心。
一直以来都有听说过《蝴蝶效应》这部电影,但一直都以为是讲科学的,没有看。
差点就错过了这部那么好的片子。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很棒,看完后,一个人,好久都没能从片中做出来。
主人公有着一种家族遗传性的“疾病”,可以说是一种不幸吧,但这种看似无休无止的不幸终因时代的进步,可以用影像记录下婴儿降生的过程而宣告结束,纵然这个生命没有胎死腹中,料想在他长大成人之后,在得知自己的这种能力后,也只有被关进疯人院或者自我了断两条路可走。
或许不在这个尘世露面,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结局,但,即便这样,仍要有一个母亲为他的早早离去而痛苦不堪。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得到了可以扭转历史的能力,等待他的要么是历史的灾难,要么是自己的悲剧。
这让我想起了《返老还童》这部电影。
人没有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必将会不幸。
小学的一年寒假,很冷。
期末考。
家里依旧只有我一个人,洗澡时发现肩上冒出发痒的痘。
妈妈回来后给她看,她说喝点水吧。
第二天她仍是出差了,而我发烧在家,给三四个同学打电话要他们帮忙请假。
于是五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上老师写,未考。
送到医院时老医生不满地说,怎么这么严重?
像妈妈一样的护士长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严重的水痘,一边把针扎进左手皮下。
现在它变成了一颗咖啡色的小痣,底下是盘旋交错的青色静脉。
扎的针现在还记得,叫做莪术油。
从此在眉心留下一块疤。
当初我不以为意,直到初中后,有那么一段时间里我天天都用VE胶丸涂在那一小块皮肤上,渴望它长回来。
然后我放弃了。
才明白有许多事情,就像那空缺的失去的时光,永远无法弥补。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是不是一切都会好转起来?
仔细地检验自己的生命与心路历程,就如同抚摩身上的每一寸伤痕。
是它们构成了完整的人生。
又有谁能说,未来的未知不是一种凶险和恶意?
我们只是不愿那样想罢了。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平行宇宙理论——每当你作出一个选择时,世界就在这个点分化了。
然后选择A跟选择B的世界,就如同伸长的枝桠,各自葱茏向不同的方向。
于是就忍不住猜测,如果当初我们选择了苹果而不是梨,选择了北大而不是清华,选择了工作而不是考研,选择了分手而不是继续……世界又会如何?
我们永远无从得知,你的“影子”在哪里,过着如何的不同的生活。
然而又有谁能够保证,那交错盘旋的路,不会通往同一个终点?
Evan在逃,逃他的宿命,命里的故事悲喜交加。
在每一个世界里,她都不同。
她从自杀的女服务生,到失望的女朋友,到颓靡愤世的妓女,到Lanny的女朋友,再到陌生人。
每一个世界里他们的宿命都交错,直到他放弃了最后的那根稻草,它压在他承载不动的结局。
当他们在喧闹的城市擦肩而过,她回头,他再回头。
彼此都没有看见碰撞的目光,就在命运的河流中刻意地选择了不相遇。
是的,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每一个深陷其中的人都曾愤而感叹,如果我不曾遇见你多好。
然而不是你又如何呢——总有那么一个人纠缠在你的生命里不见尽头。
人生若只如初见,也许我们可以把故事的结局编得更完美一些。
写在前面:正在写着《12猴子》的影评的时候想到了《蝴蝶效应》,于是又找出来看了一遍,依然被感动地无以复加。
我想,大多数的感知都因为故事精巧的构思和强有力的表现力而掩盖了埃文对凯莉的深情。
而最打动我的部分恰恰是这一部分。
像大多数时间旅行电影一样,《蝴蝶效应》也是带着强烈的目的性试图回到过去并且改变历史。
但是唯一不同的是埃文不是为了自己,都是为了别人,凯莉,母亲,或者是兰尼。
这点在影片的开头也揭示的很清楚:”If anyone find this, if means that my plan didn’t work, and I’m already dead. but if I can some how go back, to beginning of all of this, I might be able to save her.” 影片着重拍摄了”to save her”几个字,很显然埃文对凯莉爱的太情深。
这深情可以甚至让他放弃与她相识的机会,让他们成为茫茫人海里两颗永不相见的水滴。
回到正题。
不可否认《蝴蝶效应》是一部耐看的电影,男主角很希腊很man,演员不多但演技都很到位,构思很奇特,悬念很充足,关于时间旅行的铺陈也很流畅。
单纯从一部时间旅行电影来说已经很不错。
尤其是结尾,颇有能回味的余地。
童年一个小小的举动会对今后的人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不难想象大人们为什么常说“三岁看到老”了。
以下是对剧情的一些解读。
对发生在埃文身上他能通过时间旅行改变历史的现象可以有两种解释:一,埃文患有和他父亲一样的心理疾病。
把时间穿越的前后两个部分串联起来看,他爸爸在听说埃文试图改变过去并且把一切变的完美的时候,他爸爸说了这样一句话:“他必须死,这是唯一的方法。
”埃文的爸爸是一个罹患精神病的人,并且他相信可以通过某些途径回到过去,这点在影片的最后也坐了交待,同时也是埃文的爸爸的医生对埃文说:“你对我大喊的样子,像极了你父亲。
他也总是大喊着要那些影集,尽管那些影集从来都没有出现过。
”埃文的父亲罹患的何种心理疾病影片并未对此作出详细的交待,一方面指出,埃文的大脑是正常的,但另一方面又说埃文的父亲也大喊着要影集。
太显然了,这是种遗传病,埃文和他父亲一样曾试图通过一些记忆(如影集、日记、录像带)回到过去。
埃文是不是精神病?
我们当然可以说时空穿越并且改变历史的事情会发生,因为这是在电影里,但是别忘了,我们正在观看的这部电影是出自埃文的视角来叙述的,所有的一切都可能只是埃文脑海里的杜撰,真正的事实只是他是个精神病,患上这种病的原因就是他点燃了雷管杀了他最爱的人,凯莉。
整部电影都只是虚幻而已。
这点和《致命ID》极其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致》所有的人物都是主人公的人格构成,而埃文患的是一种“试图穿越时空”的幻想症。
整个电影都是一个绝美动人的想象。
这样的想象出自疯癫的头脑,让我们叹惋。
二,确实发生了时间旅行而且历史在不断被改写。
这样很多人会疑惑埃文为何有这样的力量可以改变时间。
改变时间意味着改变了整个世界,这样就太庞大了。
如果他真的能够改写历史,那埃文回到过去杀死某位历史人物,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历史。
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导演将穿越时间的点仅控制埃文记忆缺失的几个部分,并且穿越的时间也有限,这样若改变历史也仅仅改变埃文身边的生活。
电影设计的最精巧的一部分也是“记忆缺失”部分,这点又很完美的同后来的回到过去提供了一个契合性,同时又验证了时间旅行悖论。
以下为他成长过程中记忆缺失的几个场景。
场景一:为何埃文会在小时候的课堂上画奇怪的画,画的内容为他拿着刀,杀了两个人,其中一个是金色头发,一个是光头,手臂上有法西斯图案的刺青。
这是后来埃文在监狱里被两个犯人侮辱后感觉愤怒,恰好回到小时候时,继而就画了这样的画。
然后埃文回到这个时间点像信教的狱友展现他是“如何被耶稣托梦”的。
场景二:为何埃文会拿着刀:他从过去回来并且试图想出办法改变母亲得了肺癌的事实。
但是回到这个时间点显然没有任何作用,于是事实并未改变。
场景三:埃文和凯莉在地下室里,埃文的爸爸让他们拍电影,他忽然失忆。
当凯莉死去的时候,凯文通过时间旅行回到这个时间点改变了凯莉爸爸猥亵凯莉的过去,却使这个灾难降临在汤米身上。
这个场景埃文回忆了两次,第二次的时候他用雷管失手杀死了凯莉。
场景四:埃文在监狱里为何突然失忆,然后他爸爸试图杀死他。
埃文通过时间旅行告诉父亲他试图改变一切时,他父亲意识到儿子可能和他一样罹患某种疾病,想杀死他。
场景五:埃文和朋友们在躲在树丛中等待雷管爆炸,埃文失忆直到雷管爆炸完了他才醒来。
后来埃文通过这个时间点时间旅行,救了那对母女而自己却失去了双手。
而凯莉和兰尼很幸福,汤米也变的很善良。
原本埃文并没有打算重新穿越,因为凯莉说他这样做是值得的,但是看到自己的母亲因为自己失去双手而患上了肺癌,埃文又试图重新改变这一切。
场景六:汤米想烧死埃文的狗,埃文试图去救够的过程中失忆一段时间,等他醒来,狗已经被烧死而汤米的人格变得更加扭曲。
最后埃文通过时间旅行回去,兰尼却将汤米杀死,这改变了兰尼的一生。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观影人都认为埃文是通过他的日记进行时间旅行的,但是每次他都只会回到记忆缺失的瞬间。
日记记载的事情若没有发生记忆缺失,他是回不去的。
其实总的来看,每一次埃文的穿梭都使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
他一共时间旅行了8次。
其中场景三埃文旅行了2次。
但是事实是,不论他做何种努力,凯莉都没有一个完满幸福的生活,每一次的时间旅行改变改变了一件事情,却使另一件变的更糟糕。
所以这样就有了最后一次时间旅行,埃文通过录像带回忆起当初他和凯莉刚刚认识的那一刻,他吓跑了她。
这样她就不会因为他而留在父亲那里,也不会被她父亲猥亵,汤米也不会杀死那对母女。
他们回到母亲身边快乐的长大。
一切悲剧都不会发生。
可是,这又是我最不忍看到的结局。
两个错肩的人,仿佛似曾相识,在相遇的瞬间有千军万马的震撼又如何,回忆起百转千回的曾经又如何, 拥有最深刻最难忘的过往又如何,一切也都只是错肩而过。
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我们永远抵不过仓皇而去的时间。
最伟大的爱情,也终有死亡的那天。
若我来看,即使受过深深伤害,我也要遇见,这样才会不悔拥有短暂的人生,缺失了所爱的人,仿佛白白来了这世界一遭,经历的一切也都是最盛大最美好的假象。
无论怎样,与所爱之人有交集,也算是不辜负自己的深情。
像埃文如此的豁达与忍让放弃,我实在无法做到。
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直接的冲击和享受都是来自于时间旅行,所以作为这样一部电影它是极其到位的。
但是从深沉来看,《蝴蝶效应》带给我们思考的空间太少,太紧的衔接和转变让我们无暇顾及导演所要表现的更深刻的主题,有些结局也略显牵强和极端,但是这也是为了电影效果的表现。
蝴蝶效应这个取名也极其形象与真实,扑面而来的是对自身生活的审视。
我是喜欢这部电影的,从大抵来说。
有人说,不就看部电影嘛,这么较真干嘛。
此言差矣。
正是因为它是部悬疑片所以才必须较真,悬疑片逻辑不过关,还有什么可看的。
首先,先说说流鼻血的问题。
看到有人说主角回到过去有几次没流鼻血,这是个BUG。
导演,我真挺为您叫屈的。
主角通过日记回到过去有两种行为:一种单纯地目睹了当时的事件,填补了记忆的空缺,却没有做任何实质性的行为来改变历史;另一种就是改变了历史,所谓蝴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
于是,后者情况,主角流鼻血,并且伴随着所改变的历史在大脑中瞬间闪回,同时也正如医生所说,大脑有部分重建了。
而前者并不引起这些变化。
主角前两次发现自己能通过日记回到过去时(即目睹小狗被杀,目睹母女被炸死),都没有改变任何事实(烟伤只是一件对当时其他同步事件无任何影响的改变)。
因此没有流鼻血。
请不要再说这是个BUG了。
接着,开始探讨一下BUG。
先来回顾剧情。
主角第一次改变过去是由于女主自杀了,他希望通过阻止童年时期的“录像事件”从而抚平女主对童年的阴影及创伤。
他回到了那间漆黑的小屋对女主的老爸吼了一通,警告他不要再碰他女儿,把精力放到儿子身上。
于是女主和主角过上了幸福生活,而女主的弟弟却悲惨地过着噩梦般的童年。
然后弟弟和男主冲突,男主进了监狱,再次决定改变过去。
注意,BUG就在此处出现了。
伴随着男主读着日记“我们穿过树林来到垃圾堆放场,以免遇到汤米,我们还没有看到烟……”,这次他回到了汤米杀死他的小狗的那段历史,即“录像事件”的六年后。
然而由于之前一次的蝴蝶效应,按理来说“录像事件”后的历史应该已被完全颠覆了,那么之后的母女被炸、小狗被烧,这些事件都应该由于蝴蝶效应而不存在了。
而主角却可以在监狱里读着和第一次改变历史前一模一样的日记来穿越时空回到过去。
并且后面的几次通过日记回到过去都是通过和第一次一模一样的日记,也就是说男主角改了几次历史日记却没改,还和最初一样。
当然你可以用诸如历史并没有完全改变啦只改变了女主的生活让她幸福了啦小狗被烧事件还是出现了啦之类的话来批驳我的论点,那么我只能说,编剧你真衰。
再说下一个BUG。
看到讨论区里瞿上好嘉的质疑,很是激动。
此处真是个BUG,怎么能没看出来呢。
狱友的惊讶完全没有道理。
OK,先来回顾剧情。
主角为了向狱友证明,伸出双手,回到过去在手心戳了个伤,狱友看到突然出现的伤疤大为惊讶,于是相信了他。
我们来分析一下。
倘若说之前手上没有伤疤,我们定义狱友此时所处的是人生A,而主角回到童年改变了它,此处对主角整个人生没有重大改变(除了多了两个伤疤),而对狱友而言就处于改变后的人生B了。
那么在此时的人生B中,狱友第一次见到主角时主角就应该是带有伤疤的,狱友在看到主角第一次对他摊开双手时就应该已经看到伤疤了,那有哪来的突然出现了伤疤的惊讶呢。
或许“正确”的剧情就该是主角自以为改变了历史证明给狱友看了,而狱友抬起头一脸迷茫的说:“Shit,你小子耍我啊,手上还不是跟刚才一样,两个伤疤,有什么改变啊。
”然后拳头就挥过来了了,然后主角就惨死狱中了,然后电影就The End了,然后导演就哭了……(陷入个人YY中)悬疑片就是讲究逻辑严谨,一眼就能看出漏洞着实让人很是伤心。
更伤心的是看到豆瓣这么高的星评,这么多的好评。
最后,看得不仔细,我总感觉BUG不止这些。
于是本人的国民劣根性蠢蠢欲动,万分期待同志们给我指出其他BUG。
kissdemon于2009.4.4@豆瓣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这是一种混沌现象。
某地上空一只小小的蝴蝶扇动翅膀而扰动了空气,长时间后可能导致遥远的彼地发生一场暴风雨,以此比喻长时期大范围天气预报往往因一点点微小的因素造成难以预测的严重后果。
在电影《蝴蝶效应》中,主演埃文和他的“神经病”父亲一样,患有间歇性失忆症。
他经常做出一些奇异的举动,比如无缘无故地拿起刀,吓坏她的母亲,自己又不记得。
从小到大,埃文受到这种病症的折磨,他经受重大刺激的几次经历,都被他忘记了。
看心理医生的时候,医生提供了一种方法给埃文的母亲来帮助埃文的治疗,就是让他写日记。
从此,埃文从一个几岁的孩子,一直写到长大。
每个生存于这个世界的人,都有着许许多多的回忆。
在其中,有着许多你想要将它遗忘的不好的片段,正如埃文所说的“大脑拒绝接受”的片段,而我们的大脑没有埃文大脑的“超能力”,毕竟间断性失忆患者并不普遍。
“你不能扮演上帝”,每个人都无法完全掌握未来,能够做的,是活在当下,将已经发生的作为教训或让他们永远停留于回忆阶段,毕竟,生活最最重要的是活下去,既然决定活下去,又何必让过去的那些改变不了的事情来影响自己?
蝴蝶效应突然让我意识到,现在的林林总总,上天自有它的安排。
也许我们本不应该改变过去,过去的永远过去了,未来还不明了。
我们每个人,都会幻想能够改变过去,使目前的生活状态更好些。
这部电影反映的就是这种想法以及假如我们真这样做的结果。
埃文不停的改变过去的选择,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完美的未来。
可事与愿违,往往导致更加悲剧化的结局。
人类对自己的认识一度忘乎所以,以为自己就是上帝,而最终仍将认识到自然的不可抗拒因素。
但正是这种限制,体现了生命的意义、抉择和努力的意义。
当我们回首往事,自然会对以往的错误感到懊悔,然而也正是这些错误、这些成长经历,成就了我们丰富的人生;正是这些痛苦使我们感受到生命中的刻骨铭心。
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要面对现实中的点点滴滴,不管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
“蝴蝶效应”这个概念,我个人大概是在1990年左右听到的。
印象中那时候我还是学龄前,老爸带着去植物园玩,在我追着几只菜粉蝶跑的时候,他告诉我的。
回想起来不得不惊讶身为工人的老爸知识面之诡异,会在那个年代掌握这种死宅的知识。
不过当时的我只有五六岁,头脑里根本没有任何关于混沌理论的想法,蝴蝶效应中所描述的“南美蝴蝶的振翅可能引起北美的台风”却与我大脑中刚刚萌芽的杠杆原理共鸣了……蝴蝶振翅,大陆尺度的距离,杠杆换算,台风,好神奇。
于是,这个理论以及当时那几只菜粉蝶的飞舞的样子都印在了脑海里。
刚刚wiki了一下,这个理论提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刚开始是气象学的理论,由于影响天气的因素太多又相互关联,所以细小的影响可以造成巨大的变数。
当然,这个理论用于时间旅行的时候,就再棒不过了,可以视作外祖父悖论的升级版。
不过,心目中的硬科幻之魂一直认为,时间旅行的蝴蝶效应对于人类来说是没有办法理解的。
并不是说,一个人回到过去改变了历史,然后回到未来发现未来因此出现了剧变这么简单;硬科幻之魂认为哪怕把一个基本粒子送到了另一个时间点,整个宇宙也会发生彻底的改变,所谓的彻底就是指改变到人类无法理解的地步,物理学没有办法理解在某个时间点突然出现的基本粒子。
大概《2001太空奥德赛》里面有不少镜头可以用来诠释那种宇宙。
因此,心里一直比较好奇《蝴蝶效应》应该怎么拍成什么样子。
电影非常聪明地用了意识穿越的设定,非常好地避开了无聊的硬科幻问题,这一手非常的漂亮,也能让剧本专心地谈人文关怀,这些处理让我很满意。
我看的是导演加长版,就是主角跳回了胎儿状态,用脐带勒死自己的那个结局。
唯一不满的就是,主角最终解决问题的灵感来自那个看手相的,因为没有生命线,所以跳回胎儿状态勒死自己。
好好地心理剧,非要加点神秘主义的东西- -【完】
花七年的时间创作一部科幻题材电影,可见导演是个偏执狂,在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里,多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我喜欢,而七年磨一剑,估计也不会太烂,再说我从小就爱看科幻电影,至今贼心不死,尽管值得一提的科幻电影是越来越少。
据说这部电影有许多版本,区别主要在于结局,看见别人讨论得热烈,于是我心蠢蠢而向往之,而且急功近利,选了最震撼的版本准备一亲芳泽。
前半小时不知所云,一会儿地下录像,一会儿炸邻居信箱,一会儿杀狗,简直云里雾里,我怀疑版本是否完整,但我“一直在努力”,因为这两年看了不少摸不着头脑的电影,连十面埋伏,七剑这类垃圾都能坚持看完,还有什么电影能让我半途而废呢?
有时候,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老话还是对的。
当男猪脚面对日记时空倒错时,好戏开场了,可tnnd就是前戏太长。
看完后,我发现自己上当了,这根本不是科幻片,科幻只不过是借口,爱情才是本质,这就好像这些年神州大地处处都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本以为毕加索版画展是文化,可最终发现四十大元才是实质所在,很不爽。
没准这位导演从中汲取灵感,搞出个“科幻搭台爱情唱戏”。
不过,虽然我很鄙视贴着文化的标签招摇撞骗,但一点儿也不厌恶这部电影,相反,我发现,这当上得很值得,已经很久没看到这么有深度的爱情电影。
男猪一直很爱女猪,虽然从不曾表白,但在女猪自杀后,男猪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发誓要改变这一切,挽回她的生命还有他们的爱情。
他以为凭借自己的时空旅行,回到过去,就能阻止悲剧的发生,改变命运,希望生活能变得美好一些。
可他运气太差,也许是导演太残酷,非得把美好的事情毁坏给我们看。
命运虽能被改变,但悲剧从不曾消亡,要么他杀人坐牢或者四肢不全母亲癌症,要么就是女猪被炸死或者变为妓女,于是他不得不一遍遍的回去,一遍遍的改变命运,最终又一遍遍的绝望。
追求过爱情的人们一定会叹息,可怜的男猪。
所谓片名蝴蝶效应,最通俗的解释是,看上去改变很小的一件事情,却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一连串的事件,最终面目全非,反过来也一样,想要获得某种结果,并不能靠简单的改变其中一个原因。
也许是男猪突然明白了蝴蝶效应的复杂性想一了百了,也许是某次时空错乱后女猪对他说的话,本来可以选择和母亲一起生活,但还是选择和变态的禽兽父亲一起住,因为能每天见到你,这句话更坚定了男猪拯救她的决心,甚至不惜用生命的代价。
于是他用了让你绝对意想不到的匪夷所思的方法,消灭自己,从而让爱人包括自己的母亲和朋友们全过上了幸福生活。
另外版本的结局没看过,也不会再去看,我想我看到的这个结局是最棒的,最酷的,同时也是最悲剧的,一贯认为,惟有悲剧,爱情才显得如此魅力。
当然深究起来,逻辑漏洞比比皆是,可我说过,事实上这是一部爱情电影,而在爱情世界里,什么都需要,唯独不需要逻辑。
五星。
科幻设定与日本动画《穿越时空的少女》相似。主角有能力“回到过去”,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影响人物的命运。可是总是事与愿违。导演剪辑版索性让主角回到最初,早命运一步,自己先扼死自己。非常反智的一种选择。如果是想表达活在当下,这故事说得烂透了。超能有风险,运用需谨慎。
人生就是不论怎么修改 都是个杯具 PS 女猪特难看了 有点像katemoss年轻时
超雄4️⃣全家
生命之所以宝贵正在于其不可重来。请认真而努力的生活,请重视你人生中的每一个决定,因为你不知道是否有什么人仅仅因为你的小决定而受到大影响。
没看完。看不下去了。
你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如果一切可以回到最开始的地方......
其实大话西游里就看过这个效果了
“蝴蝶效应”是一个很难去诠释,需要足够强大逻辑能去与之填充的命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细节引发的全局巨变,在《蝴蝶效应》穿梭于过往与今时之间有以完美的演绎,多重线索与结局的交错,电影确并未有辜负这个高深的命题,释然过去,直面未来,远比去改变一个你根本无法控制的遗憾更为美好。
我看的版本是导演剪辑,他让自己死在个子宫里,其他人幸福生活。这里有2个错误,如果他死在子宫里,后面别人幸福生活的影像该剪掉,因为我们的视角人物死了,怎么知道后面的,如果他死了,和他好好活着残疾了,另外人幸福生活是一样的。更偏向于第二个结局,或者第三个。第二个让人难过,第三个美满。
一定要用时代的局限性来解释它的豆瓣高分么?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是恐怖片为什么这是科幻片,不明白为什么影志会把他放到意外结局的豆列里。在我看来就是讲平行世界的电影。看下来还没无姓之人好看。我最不明白的是有人竟然刚开始看不明白!!
借着混沌理论""蝴蝶效应""之名,编剧兼导演先使影片笼罩在童年阴影的恐怖之下,然后又由主角试图改变过去反而引起更可怕事件,来加重本片的恐怖效果和惊悚气氛。这种夸张而巧妙的处理,使本片有别于以往的关于失忆的电影。它带来的恐怖效果不是《失忆》那种寻找过程的折磨,也不是《四人餐桌》那种找到结果的痛苦,反而借助人们试图改变过去的心理,使恐怖惊悚一次次走得更深。"
鬼扯,扯不清楚,胎死腹中
每次回到過去均只能展現事情的偶然性,似乎主角能加以修正,事情仍有無限的可能性,而不是如何努力也不能挽救的生命中的無奈,無法做到〈雷雨〉的必然性的宿命,自然談不不上存在主義式的空虛荒謬
从进了牢房才完全明白。。硬伤还是多 穿越时空什么的我还是费我脑筋。男主beard造型不行 只有穿白T才好看点
千百次地往返过去与现在,只是为了大家都获得幸福。可···代价是要牺牲我们的爱情,或者我的生命····无可挑剔的剧情,极其精彩的想象力。四个版本的结局更耐人寻味···(来自2021年的我:我当年会给五星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它是我的悬疑烧脑片入门之作,因为这个入门的太强了,所以后面我看得上的烧脑片真的是屈指可数)
叹为观止!跟想象得完全不一样。剪辑干净利落脆,经常是我刚要感伤,啪一个镜头把人吓死。理论基础上,跟我理解的“平行宇宙”一样,能量守恒、动态平衡。(2小时导演版)
1、初中的时候看科幻世界上红警苏红不懂爱说这个不好看。2、这些年来好几个人跟我说这个特好看。3、于是我今天看了。。我觉得也就那么回事儿吧。。
剧情又一次的出乎意料,初看感觉有点像记忆碎片【短期记忆丧失】后来感觉很像罗拉快跑,最后结局出乎意料,故事采用倒叙的手法,很引人入胜,喜欢导演剪辑版结局;你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改变进程,但你改善不了结果,一切只能越弄越糟,或许,你的出生就是个极大的错误,只有死亡才能改变一切,5星
命中注定的事情,释然去面对吧,放下过去,才有未来…即便你握着人生遥控器,也未必能遥出一个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