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时,还是中学时代,当时只是下意识将这部片和拯救大兵比,质感平庸。
现在再次回看时,评价是3.5分的烂俗作品,已经不能用平庸比喻。
滥用升格、滥用黑场叠化。
泛滥而毫无作用的BGM,此起彼伏,仿佛不能让画面太安静(香港电影早期的舞台剧粤剧影响背景下,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这么做电影)。
摄影简直和现在用单手稳定器拍抖音的一样,拉风箱现象太多,位置关系跳跃。。。。
大段大段的内心价值观,都靠台词之间说出来。
片中每一次慢动作镜头,都是种折磨,仿佛导演跳出来:“看,多酷”。
这不符合人类的视听观感。
只有极少情况下应该用升格。
暴露导演low B,缺少系统的电影制作工艺知识体系的几大法宝:升格、黑场叠化、不符合情节的音乐、爆炸、没有价值观铺垫的撕逼。
这部片子里几乎到处都是,有一种现代俄罗斯主旋律二战反法西斯电影的既视感,动不动就来个慢动作。
另外,作为一部军事题材,道具的细节有一定的亮点。
难得一见的带刺刀的96轻机枪、掷弹筒。
可是呈现出来的爆炸却太浮夸,一颗掷弹筒的榴弹最多40-80mm左右,顶天一枚迫击炮弹的爆炸力。
而且由于没有瞄具,命中精度不稳定。
在片中,一枚掷弹筒的爆炸,火光冲天,简直和150mm重炮的爆炸范围一样。
说这么多,就是因为,这些都是国产电视剧中才用的低端表现。
为了“舞台效果”而爆炸。
《拯救大兵》《兄弟连》《硫磺岛家书》,可以作为参考。
战争题材电影,如果想表达历史观,都应该以现实主义为前提。
剧作方面的漏洞就太多了,随地都是,就不想分析了。
糟心糟心的摄影,大量的zoom,流淌这浓郁的80年代港产片的质感,粗糙,粗粝,缺少基础的电影知识和文化修养太难受了,感觉简直看了一部网大
看这部电影是意外之中,因为在学校放映室里借错了碟,感受也是意外的感动.没想到一个满是男人的战争片里,有那么温柔的一瞥,那刚毅的抉择.感动的我和密友,在众目睽睽之下泪如雨下.喜欢这些原主人的眼神,永远质朴,理想也很单一.但是意志格外坚强.喜欢妻子的守侯,孩子的微笑,是那么充满动力.喜欢语言的怪异,不知道就是最有趣的.我觉得很值得看.所以我推荐.
二十年前凯奇和吴宇森大导携手的好莱坞大作,剧组包下整个山头来还原的战争场面效果拉满,各种大号烟花爆竹肆意飞溅,多位特技演员全身着火的镜头也是极具感染力,吴导标签化的暴力美学在战争片中完美体现。
不过局限于镜头调度和剪辑理念的时代性差异,相较于现在的战争片,作为观众少了身临战场中的真实感和紧张感,战争效果因此也显得逊色一些。
不知道彼时的凯奇会不会料想到,在本片中呈现自如的颓废气度,将在自己后期的演艺生涯中轮番展示,人到中年的落魄感在此片中就已初见端倪。
个人观感,战争片并不适合这个男人。
凯奇邪魅、忧郁的气质还真吃不了部队的大锅饭。
It manifests the great efforts made by the US marines,which is comprised of the minority group—the Navajos who performed an important role as codetalkers,along with the White Caucasian soldiers,altogether from the US,going to great lengths against the Japanese in Saipan island during world war II.
选择理由:第一,尼古拉斯凯奇。
实在太爱这位影帝,用他人一段评论来表达“微秃的头顶,醉意蒙蒙的双眼不时透出灼人光芒;一面是生活中沉沦,颓废,迷茫,精神异类;另外一面是技高一筹,智勇卓尔,无往不胜。
无论是骗子还是军人形象,他代表了男人的一种倾向:颓废之美”,O,MY GOD.这样沉默深沉的男人怎不让女人着迷?
遗憾的随后这几年来他实在没啥佳作,几乎要沦为烂片王了。
第二,吴宇森。
这位导演是拍男人的高手,他的作品几乎可以没有女人的存在,男人可以撑起整部电影,《纵横四海》《英雄本色》《断剑》《变脸》《风语者》《碟中谍》系列等等。
只有吴宇森与李安这两位,作为导演,在好莱坞立足。
这是极不容易的,毕竟文化差异太大。
而《风语者》,却是吴宇森导演的滑铁卢之作。
据说预算超过1.2亿美金,还不包括5千万美金的宣传费。
但是全球票房(包括北美)才区区七千万,几乎血本无归。
米高梅开始走向破产。
为什么这部片子这么不受青睐?
以二战中的太平洋战争为背景题材,选择印第安人作为传递密码电波的风语者,而白人军官奉命保护。
同时为防止泄密,一旦风语者有被捕可能,立即枪杀。
在塞班岛战役中,海军陆战队员乔·恩德斯做成了他的选择。
有人说,主题不受美国人待见,写的是二战期间印第安人一面被歧视,一面积极为美国作战,主题思考的是种族歧视问题。
而这个问题,在美国公众心中是微妙而敏感的。
一般导演不会去驾驭,或者说触碰这个导火线。
我不太同意,毕竟《绿皮书》受到的待遇可不是一般两般的。
说实话,有关种族歧视主题的电影拍得成功的,或者说被观众接受称道的,确实很少。
但这部电影的种族歧视可以称得上是主题吗?
主角是海军陆战队员乔·恩德斯。
他为了服从命令,牺牲了他全部队员;如今他又为了服从命令,将要枪杀“自己人”。
这是关于战争中人性的思考。
但至此,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主题在电影中平等出现,冲击了电影情节的凝聚聚焦。
也许导演都想要,可惜都没做好。
说实话,这部片子能让人看完,也算不容易了。
全片依靠几个场景组成,而场景之间缺乏一以贯之的主题相关联,即情节之间联系不够,不紧凑,战争的紧张感没有出得来,人物的情感张力没有聚焦爆发。
看完,你都不晓得主人公JO从死人堆里被救出来,不顾左耳失聪地跑回战场,到底为什么?
在与风语者本之间的认可递进也没能展现出来。
战争场面的虚假与重复,更是败笔,徒增观影烦躁感,快进就可以。
整部电影,并非一无可取。
除了尼古拉斯凯奇赞赞的演技之外,还是有看点的:例如本假扮日本兵,与JO一起突袭日本军营,抢夺电报机那段,比较精彩。
至于结尾JO背着本返回,太阿甘了。
例如那个无故殴打本的美国大兵说了一句话:“今天我们和他们打得你死我活,也许五十年后我们的后代会和这些日本人面对面喝着小清酒,打把玩乐。
“有趣而真实的预言。
例如开篇与结尾中美国西部一望无际的荒漠,广袤粗犷的岩石风貌,壮观野性的西部风情,增添整部电影的悲壮感。
我只能说整部电影辜负了开头与结尾的西部浪漫。
可惜了,吴宇森后来拍的《赤壁》也不属于我喜欢的。
但尼古拉斯凯奇,他拍烂片,我也喜欢,没办法,眼睛太迷人。
尼古拉斯-凯奇饰演海军军官乔·安德森,与他以往一段时间的演绎角色相同,都是略带些灰色的。
在平常,他是一个我行我素的酒鬼,战场上,他是英勇的男人。
他总是藏着自己的感情,不投露自己的恐惧,爱,和关心。
最后他说:不会再有人死了。
他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这个承诺,他最终也没有下得了手。
本-亚齐(亚当-比奇饰)其实是一个让我出乎意料的角色。
没想到他演得那么好,黑黑的牙齿,健康的肤色。
还有即使美国对待他们并不公平,仍旧为了国家的尊严奋勇前行。
爱妻子,爱孩子,对人谦和友好。
标准的好男人。
接近两亿美元的投资,搞得公司都倒闭了,这不是美版《阿飞正传》吗?
讲真,可能对吴宇森有了刻板印象,没有觉得这部电影很好,尤其看过了《辛德勒名单》,《钢琴家》这类战争电影后,顶多算合格吧!
可能我不太理解吴导的野心吧!
而且刻意对战场上的个人英雄美化,有点……很少看战争片想打瞌睡的。
但不可错过的精彩当然有,假扮日本人深入敌营找无线电那段就热血嘛!
虽然更像枪战片。
这时插曲放个《英雄本色》就完美了。
枪战=战争片,这个概念不太好,可能这是我不太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吧!
更印象深刻的是火焰兵给日本小女孩俘虏送巧克力的那幕,不是每个人都是禽兽,不算最好的战争片,但绝对值得一看。
这是被日本特务严刑拷打的日本人试着逼问我们的密码,幸运的是,他即便想说也无能为力,因为他们虽然是纳瓦霍人,但不是编译员,尽管是基于他们的语言,密码终究是密码。
东条英机恨不得活捉每一个编译员,我跟你说的这些,绝不能对外泄漏,不论发生什么情况,你绝不能让编译员落入敌手,你的任务是保护密码,不惜任何代价,你懂吗?
是,长官!
我明白。
很好,恭喜,你升为中士了。
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
拿我的制服。
亚齐,你知道你和日本人有什么分别吗?
制服上的分别,就这样。
我了解你们,我知道你们这种人有多野蛮,你自己单独在这里可要当心,没有人会保护你的,我还以为你是日本人。
契克,你先让我把衣服穿上好吗?
还是你要继续展示自己的无知?
无知就没法打你了吗?
你看到昨晚的仪式了吗?
它叫做保护仪式。
纳瓦霍人相信,在人快死前,恶灵会围绕在身边,恶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魔鬼,恶魔,我从前并没有想那么多,直到我看到那些尸体。
你想跟我说你看到鬼了?
不,中士,我想说的是我看到尸体不会再愣住。
因为你的伙伴在你的前额涂上灰烬?
没错,因为我的伙伴在我的前额涂上灰烬。
我妈说有人肯花功夫写信给你,你就应该读读这封信。
你妈让你喝酒吗?
不让,但她现在不在这里。
你第一个勋章是怎么得来的?
是因为我没有死。
和我同行的十五人也该拿到勋章,但他们已经死了。
中尉在出发前晚被杀了,又没有其他的中士愿意接手,所以才让我留下来负责,那是我第一次指挥,任务是坚守住某个鬼沼泽,可又没有任何后援,我接受了任务,所有的人都听命于我,他们都信任我,他们请求我,尽快撤退,结果没人活着出来,只有我这个笨蛋活了下来,就因为这样,他们给了我银星勋章。
我记得我爷爷坐在门廊谈论猎杀印第安人,他们像老鼠一样被捕杀,割下一个印第安人的耳朵,就能领3元。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可是天晓得我们五十年后会不会也和日本人坐在一起,喝他们的米酒,跟他们鬼扯。
然后找下一个对手。
吴宇森导演的这部二战大片,无疑再次充满他的暴力美学--到处是爆炸,血肉横飞,虽然我相信真实的塞班岛战役更加残酷,但让我心动的却是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海军军官乔·安德森。
战场上一往无前地冲杀,平时却是冷漠,我行我素,一意孤行,酒精几乎陪伴着他业余生活的全部--活在真实的虚幻世界,落寞,乖张,像一片随时凋零的树叶,生命沉沦在已往的残酷战事,不堪回首却又挥之不去,以至于在坟墓小径产生幻觉。
严格地说,此片并不太出色,但凯奇的角色把我打动了。
总有这么一种男人,沉默寡言地身负使命,想放逐自己摆脱生命的虚无和痛苦,却最终以生命践行诺言,这也许是他们的最好结局。
凯奇似乎永远是好莱坞男人中的一种类型:微秃的头顶,醉意蒙蒙的双眼不时透出灼人光芒;一面是生活中沉沦,颓废,迷茫,精神异类;另外一面是技高一筹,智勇卓尔,无往不胜。
无论是骗子还是军人形象,他代表了男人的一种倾向:颓废之美。
想想我们男人,又有几个不是这样晃荡晃荡地一路走来呢。
《风语者》反映了美日班赛岛大战的残酷场面,讲述了印第安人用自己独特的民族语言作为密码,帮助美军掌握战场先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在美国西部的旷野中,落日的余辉把大地和山峦都涂上了金色,缭绕的云雾中传来一声声苍凉悠远的吟唱,是在用风的语言与神灵对话!
飘扬的星条旗下是印第安人男人微笑的面庞,那个曾经被驱逐被杀戮的民族现在已然融入了这个国家,过往的血海深仇都在时光的轮回里化作了飘散的云烟,昔日的仇敌变作了今天的兄弟,为了保卫这片土地,保护这里的人民,他们在孩子的啼哭与亲友的不舍中毅然决然的奔赴千里之外的战场。
千里之外的战场是什么样呢?
当美丽的黄蝴蝶划过幽暗的水面,人们还未来得及感叹大自然的美好,便被刺目的猩红血液,残破腐败的尸体拉回到残酷的真实人间,连天的炮火中,血肉横飞,惨叫连连,这是一片被死神笼罩的炼狱!
因为要服从命令,就必须坚守沼泽,不能撤退!
眼睁睁的看着同伴们一个个的死去,乔.安德斯在队友临死的咒骂声里崩溃着号叫。
死去的人痛苦的死去了,痛苦只在死亡的一瞬间,活着的人痛苦的活着,痛苦却在每一分每一秒如万蚁噬心浸骨入髓!
这痛苦占据了乔的一切,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悔恨之中。
一方面作为领队他必须要执行命令,另一方面这个愚蠢的命令让十四名兄弟都死在了沼泽。
他无法接受自己独活的现实,更不能接受自己成为英雄的设定,所以,才会把银星勋章扔进大海,才会宁可作弊也要再次回到战场!
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要为兄弟们复仇!
是不堪忍受安逸活着的煎熬必须要在炮火里释放自己的生命!
临行前夜,狂欢的人们跳着欢快的舞步,笛子与口琴在嘈杂的背景里孤独的吟唱,海浪拍打着岸边,夜风轻抚着树梢,美丽的丽塔勇敢的表达出自己得爱意,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要出发了,当所有的新兵都在开心的照相,只有乔冷着脸离去,因为他知道今日笑得多灿烂,未来回忆起来就会多痛苦!
乔此次的任务是要保护新的印第安通讯兵,他们将用自己独有的纳瓦霍语言作为密码在战场上传递信息,只是这保护二字略有些讽刺,因为如果一旦敌军将通讯兵抓获,乔不能将其救出的情况下必须把通讯兵杀死,绝不能让日本人破译这种新的密码。
所以与其说乔的任务是保护通讯兵,不如说是在保护密码。
通讯兵亚齐聪明勇敢善良又可爱,经历了一次次的同生共死的并肩作战,乔慢慢向他打开了自己的心扉,讲述那场惨烈的战斗。
亚齐安慰乔:那不是你的错,你只是奉命行事。
乔释然了吗?
并没有,他只能喃喃的自我麻痹,是的我是一名优秀的陆战队员,可是当他拿着酒瓶踉踉跄跄的走在暗黑夜色下新起的坟茔之中,霎那间心魔再起,耳畔是同伴们一声声急切的呼喊,咒骂,乔痛苦的无以复加,只有跪地哭泣以求的他们的原谅,只能呼喊他们的灵魂来与之会面。
随时可能死去的一群人,却在无比憧憬的畅想着战后的生活。
有人要赚大钱,有人却只想放羊。
当问及亚齐时,他说他想要当教师,想报答这个世界,想教美国历史,想探究曾经的纳瓦霍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他微笑着诉说,丝毫没有仇恨,并不是亚齐遗忘了历史,而是历史已经是过去,过去错了就正视这错误,不要让错误再犯,而不是把错误导致的仇恨无限延申,生生世世,那样错误只会越来远大。
正如他们在经历的这场战争,希特勒错了,东条英机错了,他们为了自己所谓的荣耀发动战争,而渴望和平的人们又不得不通过这该死的战争来让他们邪恶的计划失败。
当他们进入日本人的营地,士兵都逃跑了只留下一群惊慌失措的妇孺,笛声和口琴声吹奏出悠扬完美的和声,整个营地安静又平和,若不是他们身着军服背着枪,几乎要让人忘了这是在战场。
当乔把止痛药给那个日本小男孩,男孩由衷的说出:谢谢!
叔叔。
这温情的一幕比无数战场惨烈的画面更能打动人心,所有热爱生活的人都不会希望发生战争,所有发动战争的人无论他又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都应该被诅咒唾弃!
普通的日本民众不过是想过平淡又温馨的小日子,但他们却被所谓大东亚共荣粹蒙骗裹挟,不得不卷入其中!
正如五十年轻曾经的仇敌印第安人和白人现在却握手言和并肩作战一样,当战争结束,当纳粹下台,日本人和美国人一样可以做回朋友,而这正是这场战争的意义,以战争的形势来阻止一切战争的发生!
亚齐拥有一颗纯粹炙热的心灵,无论曾遭受过多少不公,眼眸里始终是温情与希望,脸庞上始终是微笑的阳光,不明真相的他无比真诚的邀请乔战争结束后去他的家乡骑马狩猎,无比真诚的谢谢乔对他的保护。
而这些只会让乔的内心更加纠结痛苦,愧对亚齐的信任与感激!
所以他才会一拳捶向画面,去向长官说撂挑子不干,因为他无法想象自己有一天可能会亲手杀死亚齐。
而长官的话再次点明了主题:每一个妈妈的宝贝都不想干,但只要东条英机和希特勒还活着,我们就必须战斗。
因为不是我们不战斗这战争就会停止!
所以,看啊!
哭泣的小女孩刚刚品尝到甜蜜的巧克力,嬉戏的孩童正在顽皮的敲击士兵的钢盔,画面美好的仿佛像是梦境。
然后,毫无预警的炮火袭来,哭泣,尖叫,慌乱、死亡……..那些战争疯子们为了他们的大业与野心丝毫不顾这里有他们的女人和孩子!
是视为敌人的美国军人抱起了小女孩,哪怕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保护她的安全,这是什么精神?
是跨越国界的人道主义精神,是所有热爱生命热爱和平的人都会选择的结果!
这一刻,所有的观者都会无比憎恨纳粹的邪恶与残暴,无比渴望战争的结束,看到他们的倒台!
乔一定也是这样,所以当看到日本兵抓到怀陶斯的时候,他只有强忍内心的痛苦与折磨扔出手雷,如果不这样,如果让日本人破译了密码,战争将更晚结束,将有更多无辜的人死去!
为此他甘愿亚齐向他开枪,因为这样痛苦的活着并不比死去好受多少。
被怀陶斯的死刺激到的亚齐,在战场上疯了一样的杀敌。
乔制止他:你这样做也不能让你的朋友复活。
亚齐眼含热泪的反问:你知道什么是朋友吗?
乔用实际的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一把推开亚齐,让敌人的刺刀扎进了自己的身体。
是的,这就是朋友,为了你,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
身体上的剧痛没能阻止乔微笑的看向亚齐,那笑容仿佛是在说:这样我可以做你的朋友了吗?
当生途渺茫,亚齐勇敢的把枪口转向了自己,他坚定的让乔开枪,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日本人获取密码。
乔会怎么做?
乔要怎么做?
他望着亚齐坚定的说:不会再有人死去。
死或不死是他能决定的吗?
他不能。
但他知道亚齐不会死在自己的枪下,他要为保护亚齐战斗到最后一刻,他并不是逞匹夫之勇,也不是耍什么个人英雄主义。
当亚齐把枪口转向自己的那一刻,他们两人就已经生死相依了,如果我不能保护你的周全,那么我就先你死去!
终于在临死前,乔向亚齐诉说出他对怀陶斯的愧疚,他向神灵祷告,他们救了更多的人,他的灵魂到了救赎,他安详无悔的死去。
此刻的亚齐泪流满面紧握住乔的双手,相信他已经替怀陶斯原谅了乔,相信怀陶斯那坚毅的眼神仿佛在诉说自己亦会向亚齐一样选择保护密码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最后给丽塔的回信乔是什么时候写的呢?
是藏在贴身的地方好好的保存着吗?
是亚齐把它找出来寄给丽塔了吗?
还是把它燃烧在熊熊的火焰里?
他说他永远记得海边的那个晚上,丽塔说有关世界的美丽,说要带他从新认识这个世界的美好,他说他一定会回去……乔的灵魂被亚齐在西部无垠的旷野里祷告祝愿:乔.安德斯一位勇敢的战士,一名优秀的陆战队员,印第安人亚齐的朋友,请你安息!
请你听这风的吟唱!
请你看这云的飘荡!
你可知道战争结束了,世界和平了!
愿你的灵魂保佑这世上再也没有战争!
祝愿这世界永远和平安宁!
战争中那种兄弟情令人感动,还有随处可见的伟大的人性。那个为救小女孩的战士令人感动。只希望不要再发生战争了,太残酷了。
美国的抗日战争片,临结尾时感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朋友情谊。PS:镜头上两次溅上血点,这算BUG吗
哈里森好作孽,虽然知道这个又是美国的英雄主义包装,但是还是想说小日本真不是东西!
还好了,就是战争环节制作的成问题。
战争场面描绘得不错
第三遍这是战争片中比较有少的通讯兵题材,充斥着吴宇森风格的悲情浪漫色彩,比如开头芦苇如雪花般漂漾在枪林弹雨中,被染成一朵朵樱花……被长焦镜头拉近的山峦田野间开出一朵朵黑色的爆炸云…… 可惜…… 尼古拉斯凯奇在这部影片中的表现可说很一般,也许是导演调教不到位,也许是自己不够卖力发挥一般,更是从此开始演绎下坡路的一个标志吧。多处如抗日神剧男主一般的神态…… 实景战争场面虽有看点,但在细节的演绎和处理上,还是有着很多三流战争片的影子,渲染过度的爆炸场面,过多的无用特写和慢镜头……而且整体戏份安排,在尼古拉斯凯奇这个人物上安排有些过度,而把“风语者”这个通讯人物和情节上弱化了很多!而剧情和道具上也存在着很多BUG…… 比较可惜的一部战争题材影片!
尼古拉斯凯奇摩羯座,我现在很怀疑摩羯座人的品位以及摩羯座演员接片的思路
虽然我非常喜欢老吴 但是不得不说 吴宇森的大场面掌控能力有待商榷 于是老吴的下半辈子就一直在和大场面较上劲了 风语者 -赤壁-飞虎群英
吴宇森电影的好坏,取决于你的看片顺序
分了三天才看完这部,只能说吴宇森不太适合执导战争电影,影片里的战斗场面除了火药猛一点外跟平时看的抗日影视剧没什么区别,头次在电影里见到踩着地雷下肢还能完好的,但凡多花点钱在道具上都不至于如此。还有把那套暴力美学用在真实事件改编的战争片里让我多少有些反感,一群日本鬼子占据地形和人数优势都搞不定两个大头兵,就他们子弹没长眼睛呗。当然影片并不是以战争为卖点,跟《红色机尾》一样都是宣扬少数族裔在二战中所做贡献的美式主旋律。63#
这些美国白痴有长相识别障碍么,印第安和日本人长相差多了,还有日军还不是美国一手养出来的,等日本攻击美国就开始站出来嫉恶如仇了。全程看尼古拉斯演技,编剧一坨屎。
清箱底系列,153分钟导剪版。凯奇简直兰博附体,端起枪就是无双,分分钟让人出戏,好在战争场面还不错。
把战争片当动作片来拍,怪不得差点把米高梅亏破产!背景音乐与影片疏离;很多场景看着太假,与影片写实的基调疏离,这不是史泰龙的动作片;好几次激烈对抗过程中的情绪描写也显得非常违和。导演对战争片的把握能力较差,是票房失利的根本原因,和文化差异、上映时间、土著人角色等因素没有多大关系!
哇哇,03年北电剧作专业研究生考试影片,谁想得到?
对于「爱国主义」充满东方式的诠释——外国移民和原住民认同「美利坚」,两个主角的互动也是「隔阂」→「同生共死」→「血脉与共」,似乎也暗含了美国移民式的国家构成与价值观认同,作为主旋律作品也是马马虎虎,重要的还是看吴宇森在其中起到的东西方文化认同的构建——战争片作为另一种「动作片」的衍生,似乎吴宇森也失去了自己的风格。
WINDTALKERS这名起的好。
看不懂... ...感觉十分混乱,加上配乐更显得杂乱无章... ...老吴驾驭战争场面有点勉强哦。而且,看开头有点穿越到碟中谍2的错觉... ...那可是系列最烂。
典型美国片,把日本人写得好笨;主角光环太牛逼了;女主太可怜了,到了也没收到回信;迫击炮和大口径打出的火差不多大……;yazi前面大半部真是天然乐观
吴宇森就因为这片从好莱坞灰溜溜地回来了……但John Woo是伟大的,他是第一个把中国特产---抗日神剧带进好莱坞的国人,这部堪称美国大兵版抗日奇侠传的电影我相信绝对亮瞎了美国人的狗眼。白鸽、慢镜头暴力美学依旧,却只沦为噱头而已,和当年的英雄本色差远了。
恩,里面的那个什么地方的人啊,其实他对密码这么行的可以当个数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