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煮观本主公众号:抛开书本
2021年的最后一天,《反贪风暴》系列最终章上映了。
从2014年《反贪风暴》第一部电影上映,到今年的《反贪风暴5》,古天乐已经勤勤恳恳地干了7年的反贪工作。
同样,古仔“供职”的ICAC,作为该系列的故事主场,对于观众来说肯定不会陌生。
杂乱的办公桌、满墙贴着的事件线索便签、身着制服不苟言笑的工作人员,这就是近年的香港电影中,廉政公署留给我们的样子。
就像影片里古天乐那句经典的:“ICAC查案,不方便透露”。
新年前夜,”廉政公署“依然是那个神秘的黑衣组织,等着在跨年时分的你来喝一杯咖啡。
新年快乐,请配合调查。
廉政公署∶ “神秘组织”,生于混沌70年代之前,因为殖民地的特殊属性,香港成了罪恶的天堂,黄赌毒的沃土,尤其是警界,由于华警势力的壮大,四大总华探长与黑社会的权钱勾结,跟政府高层沆瀣一气,贪污受贿之风遍及全香港,甚至当时连救火都要拿钱才好办事。
就是在这样一个贪污犹如吃饭睡觉的时代,1973年,香港总警司、英国人彼得·菲茨罗伊·葛柏被查出有巨额赃款,然而他却像没事人一样回了英国老家,等着过一段时间后息事宁人。
可这次事件在香港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学生牵头举着“反贪污,抓葛柏”的标语上街游行,得到了数千市民的支持。
港英政府目睹这一现状后,当即组建了一个专门针对贪污腐败的调查委员会。
1974年2月15日,当时的港督麦理浩爵士在立法会上宣布“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简称ICAC)成立,可直接向港督汇报工作,全权独立处理一切反贪污的工作。
廉政公署的第一击,就是将已逃回英国的总警司葛柏引渡回港定罪,并接连对六百多名各阶层警察展开铁腕查办,仅以贪污罪被判入狱的警官就多达260名,史称“廉政风暴”。
随着廉政公署的不断壮大,包括港英政府高层在内的贪官污吏也未能幸免,四大探长不得不星夜逃离香港,终生没能再踏入香港一步。
甚至有人戏言:香港能作为警匪片最负盛名的地方,多亏了ICAC。
纵观香港历史,在短短十几年间,从一个消防员救火都要收钱的社会跻身全球最清廉地区之列,这一成果离不开廉政公署的努力。
但对于外界来说,廉政公署仍是一个神秘的存在,他们办公独立、不接受访问、不主张暴力,甚至“连外面的朋友都没有”。
2017年起,廉政公署开始披露一些已解决的案件的真实素材给影视圈,帮助导演、演员们拍出更加真实的作品,既起到警世作用,也希望借助银幕的力量使这个“神秘组织”被更多市民所认知。
反贪系列∶高潮回落,主动求变纵观港片的发展历程,反贪题材可以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分支。
1975年,也就是廉政公署成立的第二年,导演吴思远就用纪实手法拍摄了《廉政风暴》,片中运用了大量实景拍摄和电视新闻资料镜头,开创了香港警匪写实片的先河。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港片正式步入了黄金年代,《廉政追缉令》、《廉政行动组》、《廉政行动》系列电视剧等一批影视剧更是将各类反贪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
经过一段“港片没落”的沉寂后,2012岁末,《寒战》的上映似乎带来了转机。
从最开始的想法到剧本定稿,导演梁乐民与陆剑青花了四、五年的时间,并且搜罗了大量鲜为人知的一手资料,9项香港金像奖也印证了皇天不负有心人。
有意思的是,片中饰演廉署执行处处长的徐家杰,多年前真的任职廉政公署。
因为他的加盟,《寒战》成为首部有前廉署官员参演的电影,徐家杰开玩笑说,电影让他实现了“转正”。
电影让徐家杰“转正”的同时,也让廉政公署这张老面孔在新时代换了新颜。
作为演员界公认的“劳模”,古天乐近年来出演的类型各异的电影中,《反贪风暴》不仅成为他的代表作,也开启了新时代港片的“反贪”序幕。
2014年上映的《反贪风暴》根据港岛真实贪腐案件改编,以廉政公署打击贪污为主题,触及了“八秒钟用环游世界洗白黑钱”、“如何绑死政府高官”、性贿赂等社会现实。
曾有廉政公署工作经历的导演林德禄称,这部影片“想表现社会黑暗面,呼唤一个公正公平的社会”。
与大多数的国产系列片不同,《反贪风暴》的票房可谓节节攀升。
从第一部的不过亿到第四部的8个亿,《反贪风暴》系列不仅开创了“反贪”类型电影的新时代,甚至被看作香港爆发的一个良好开端。
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中央持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反腐反贪成为持续受到关注的热点话题,于是乎,市场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围绕反贪、廉政公署成立前后的港片,其中王晶的《追龙》以5.8亿的票房将该类型推至高潮,不禁让众多影迷为之振奋——香港电影回来了?
高潮之后,便是回落。
虽有《追龙》这样的爆款,但种种迹象表明,作为从犯罪题材延伸出的亚类型电影,反贪类型片可以借用成功的套路迅速达到流水线生产,同样的,故事陷入套路化后又极易迅速失宠于市场。
哪怕是比任何人都钟情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的王晶,在集齐了梁家辉、古天乐、吴镇宇、林家栋四位影帝的《追虎擒龙》上,还是不可避免地遭遇票房口碑的双重滑铁卢。
说白了,这个题材已经差不多快被榨干了。
王晶身为老一辈电影人拍的跛豪和雷洛那点事早在2009年的《金钱帝国》中就有过呈现,正所谓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十二年同一碗冷饭炒三遍,扑街是再正常不过的。
反观新时代反贪题材中的代表《反贪风暴》系列,我们在认可其商业成功之外也必需看到潜藏于数亿票房下的“内患”。
其实从第一部开始,《反贪风暴》就有着格局小、故事线单薄等弊病,此外单一化的场景、众多功能性角色的设置都让影片变得像是缩水的TVB连续剧。
说到TVB,那儿有一套专门拍廉政公署的电视剧《廉政行动》,每年都会拍一部。
但不管是众星云集的年货《廉政行动》还是古仔一人扛旗的《反贪风暴》,似乎都越来越难以打动观众了。
于是,《反贪风暴》系列主动求变。
《反贪风暴3》非常适时地引进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的演员,港陆联手,360度无死角反腐。
《反贪风暴4》则强调了追车、枪战等动作戏来弥补文戏的羸弱,加之监狱戏本就极具噱头,才使得影片在票房上大大超越了前三部。
随着类型的不断堆叠,该系列逐渐偏离了本该严肃、智斗的反贪轨道,最直接的体现在了大众口碑上。
第一部在豆瓣上获得了6.1的及格分,此后三部评分为5.9、5.7、5.9。
近年的香港电影都不约而同的把精力放在了“反毒、反贪、反黑”层面,但不得不说,反贪题材确实是非常严肃、主旋律的,因此面对此等题材,素来以娱乐触觉力强而闻名的香港导演们便不敢太过天马行空,生怕亵渎廉政公署,反而有些束手束脚,结果就是将一个成功案例短期内无限复制后的迅速过期。
短期来看,不论是最新上映的《反贪风暴5》还是即将迎来的《风再起时》、《廉政风云:内幕》等一系列新片,反贪题材仍然是港片的重要分支,而如何打破类型桎梏,从过去模式化、单一化的困局中跳脱出来,在“反贪”之外为观众呈现更多创新性元素,则是该类型电影能否长久发展的关键。
金钱帝国:四大探长,大佬跛豪既然要聊到了廉政公署,那么香港的“反贪史”上有几个名字是绕不过去的。
熟悉香港电影的观众,对“跛豪”这个名号一定不陌生。
“跛豪”的真实原型是六七十年代香港的大毒枭吴锡豪。
他在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经手贩卖的毒品超过30吨,价值逾四亿元,被称为香港毒贩“四大家族”之一,其集团更与港警高层勾结,同时亦牵涉杀人等严重案件。
1973年香港廉政公署成立后开始大力度打击犯罪,1974年底,吴锡豪从台湾返回香港后被捕,整个集团被判刑124年,其中吴自己被判刑30年。
1991年因肝癌晚期,获香港港督特赦出狱。
出狱25天后,因病情恶化去世。
描写“跛豪”的电影可谓层出不穷,王晶执导的电影《追龙》中就由甄子丹饰演“跛豪”,同样是王晶执导的续集《追虎擒龙》中的中老年“跛豪”的饰演者是梁家辉。
尽管上述两位演的都不错,但最深入人心的当属吕良伟主演的电影《跛豪》。
1991年上映,曾被誉为“香港最成功的传记电影”的《跛豪》真实再现了70年代香港”警察受贿成性,大佬一手遮天“的社会,假若没有廉政公署整顿风气,警界几乎堕落到“比黑帮还黑”。
《跛豪》获得第1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 聊完“跛豪”,就不能不提在警队中为其充当保护伞的总探长吕乐。
吕乐于1920年5月16号出生于广东省潮循道海丰县,后来偷渡去到香港,1940年开始任职警员,60年代与颜雄、韩森和蓝刚合称香港“四大探长”,在任时期建立了一套与黑社会勾结甚密的贪污机制。
1968年,由于其贪污案遭殖民地政府揭发,48岁的吕乐干脆提前退休,老谋深算的他更是赶在廉政公署成立前一年就偕八名子女及妻子移居加拿大,逃避追捕,2010年5月13日于加拿大病亡。
吕乐的故事同样被数次改编成影视剧。
1991年,由刘德华担任主角,邱淑贞、张敏和吴孟达等明星助阵的《五亿探长雷洛传1:雷老虎》亦是港片黄金年代的印记之一,片名中的“五亿探长”就是指其贪污数目的巨大。
有意思的是,在2009年王晶导演的《金钱帝国》中,梁家辉演得是以吕乐为原型的徐乐功,到了续集《追虎擒龙》里,梁家辉的角色就变成了以吴锡豪为原型的“跛豪”,至于刘德华嘛,在阔别雷洛24年后,又在《追龙》里演了一回雷洛。
虽然被反复演绎了几十年,但那个时代的香港故事的魅力仍未褪色,未来关于廉政公署,关于“跛豪”和“四大探长”的电影还会一拍再拍,王晶、古天乐、梁家辉这些老熟脸们只会越来越熟。
所谓“旧瓶装新酒”,但愿在不同的时代能赋予同样的故事不同的底色吧。
添加微信号pksbpksb加入全国影迷群
电影从开始到结尾几乎是枪战不断,各种biubiubiu贯穿全片。
要说剧情也简单,好人抓坏人,也没啥斗智斗勇的情节,看完也就完事了。
本片不管是人物,还是故事情节都太单一,甚至没有任何让人能留意的地方。
感觉就是为了将这个系列凑个结局,而随随便便就拍了这部电影。
所以,当看完这部电影时明显感觉到,不管是主创还是幕后制作都想早拍完早了事,别说是拍出电影精髓了,就连为整个电影系列的总结也没有。
除了最后简单回忆了一下前几部影片的花絮合辑,便再无任何表述。
而我们想看的以前那种具有浓郁香港风味的电影,早就不知道怎么一点一点的消失了。
曾经想过素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香港电影,为什么会沦落到如今的窘境。
当年叱咤整个亚洲,乃至风靡全球的港片早已不复存在,我记得以前很多电影报告都提过,香港电影终结于《无间道》。
是啊,《无间道》之后再无港片的玩笑话如今几乎也成真了。
港片曾是华语文化最有力的输出,可是后来却一点一点的消失不见了。
所以,我们华人曾经引以为豪的文化并不是被外来的事物给占据了,而是我们自己选择去放手,不在乎,等到想起来时早已经找不到了。
古天乐的系列作品,这一部为了结束而结束,造成了领盒饭人数过多,编剧前言不答后语,槽点实在太多,不是刚看好,连点评都不想点评;1,开局带着炸弹找萱萱的是女杀手还是被胁迫的女路人,如果是杀手,怎么可能因为古天乐几句话就不按炸弹,如果是胁迫的,根本没有交待;且东南亚这种级别的会议没安检没警卫,和逛菜场一样;2,郑嘉颖上来就和黄宗泽说你去自首吧,结果一不需要他再去刺探情报,二也没送他跑路;自己找了个小屋子让他躲,然后又让他跑出去被杀手追杀,前面说的话就烟消云散了?
最后黄宗泽坐着两分多钟要引爆的炸弹,就瞬间出现了拆弹专家,然后这两人一个轻判,一个包庇的官复原职?
3,前一阵亲如兄弟的张继聪为了古天乐解压,约他去心理医生处,被古天乐一顿开喷,说你就是个普通线人,算我的谁;然后莫名跑出来一个带着炸弹的女人,张继聪就这么光荣了;兄弟情非要这么诠释?
炸弹这么好做?
满大街背着玩?
4,张智霖代表保安局请萱萱离开别添麻烦了,最后又是不了了之,继续公开演讲,一定要南亚人出来屠杀一把才算完;5,全片是缺经费吗?
开枪的警察加上Icac就这么十来分人,不管对手是Ak还是狙击步枪还是最后宛若杀神一般屠杀了十来分钟;还以为身处南非或是巴西贫民窟;什么飞虎队,什么EU,都人间蒸发啦;最离谱的最后阶段,演讲现场停了EU,布置了N多警察;结果呢,枪战开始,全下班了?
一个都看不到?
害得古天乐和张智霖带着萱萱一路狂奔到一个人都没有的香港天文台,当中出现过三四个军装打了几枪,然后又不知所云;最后为了古天乐的牺牲。
真的是费尽苦心真的,粗制滥造可以,稍微走点心;现在的港片不是找几个老戏骨,挂一个名字,就能买个情怀了
陪小姐妹去剪头发,两个人说要不看个电影吧。
常去的影院没了爱情神话的排片,纠结半天,还是决定冲着古天乐和张智霖贡献两张电影票,甚至为了避免理发店人多时间不可控,我们还选择了先去看电影,结果电影只回报了我们穿西装的张智霖和无语至极的95min。
大结局的回忆杀mv结束,演职员表开始滚动,影院的灯逐渐亮起来,我和小姐妹面面相觑黄豆流汗,同时崩溃哀嚎:什!
么!
玩!
意!
啊!
怪不得电影票比平常便宜了一块钱啊!
是生怕贵这一块票就卖不出去了吗?!!
我替自己的68(2张)肉疼QAQ说回影片本身,我们的崩溃似乎有迹可循,郑嘉颖和张智霖一张嘴我们就寻思,完了,这配音也太悬浮太不贴脸了,闭着眼我还以为在听霸总广播剧呢,尤其郑嘉颖饰演的程sir……不过他和黄宗泽演异母兄弟倒是有点说服力,能看出来一点相似的影子。
有些镜头有水时常之嫌,拖拖拉拉看不到意义所在。
而且转场也稀碎,感觉一个场景里的戏份还没说完,情绪也还没到,“刷”的一下又切走了。
我们几乎是靠着一众熟脸和穿西装的张智霖才勉强撑下来。
后半段,大概从庞法官演讲那里开始,就透着一丝纯粹破罐子破摔的意味。
我真的想说,导演不乐意拍可以不拍!
浪费演员也浪费观众感情。
女警个个踩着恨天高,是生怕自己在枪战里跑得太快躲开子弹了吗?
最离谱的莫过于一群人护送庞法官进了空无一人却仍未闭馆的天文馆,生生把自己逼进死胡同不说,后援呢?!
激战这么久就来了几个类似于派出所民警的角色,还只是打了个照面人就消失了,也不知道是牺牲了还是如何。
最终反派的结局也透着浓重的敷衍气息,怎么,编剧是第二天就要被开除但是剧本完不成就没钱所以才匆匆赶了这么一个双死结局吗?
全程除了“离谱啊”说不出什么别的话来,5.0分真的不亏【青蛙摇头.gif】ps.折叠式防弹衣倒是很有意思pps.初沐的心好硬,捅刀的手真是稳准狠,我喜欢!
很多系列电影都免不了虎头蛇尾的情况,往往前几部很好看,越往后质量越差。
《反贪风暴》系列未能免俗,前三部节奏比较快,后两部节奏有些拉胯,本部是最终章,标志着这一系列正式结束。
主角陆志廉(古天乐饰)挂掉了,因公牺牲,死得其所。
第四部里我喜欢的配角王蓝禄(张继聪饰)也在恐袭中丧生。
讲述涉及人口贩卖的海关贪腐大案,节奏有些温吞,枪战场面也不觉得激烈。
此案与恐袭集团首脑King及其幕后指使人肖卓亚(谢天华 饰)有关,并牵涉多名香港海关高层领导,且似乎与受邀到香港、被JFIU廖保强(张智霖 饰)秘密保护的亚洲首席大法官庞爱玛(宣萱 饰)也有联系。
最后King与陆志廉同归于尽,被炸死。
爱玛做了污点证人,肖卓亚被人口贩卖案的受害者亲属捅死。
7.5 7.5 前中段節奏控制不錯 劇情 塑造悲壯的氣氛也不錯 動作戲和文戲都算正常發揮 “ICAC文職來 何必要搞到好似007甘“成為陸志廉既心頭石 甚至陷入自我懷疑 因為反貪 身邊人全部幾乎全部為佢而死 到底是什麼還能讓他繼續搏命反貪 佢終於真情流露 但是劇情所涉及既人物 故事實在太多 完全可以拍兩個鐘的時長 但偏偏一個半鐘的時長限制讓電影後半段節奏明顯加快 匆匆收尾 為收尾而匆匆讓陸志廉領盒飯 開始鋪墊的人和事一樣在結尾畫面中用一兩段文字概括收尾 如果電影可以延長至兩個半鐘 估計劇情會更加完整 人物會更加豐滿 真正成就反貪系列既一個圓滿收尾 不管有無完整看過反貪系列前四部 齋从預告片中反貪反了七年的閃回畫面作為噱頭 也是情懷滿滿 結果迎來的是ICAC陸志廉匆匆死亡作為收尾 非常遺憾。
陸志廉在本片中出現的反貪多年耳鳴 精神恍惚的問題 本可以再深入的探討
大场面没大场面 故事线没故事线 四个编剧怕不是一人写个三十分钟然后拼在一起搞了一把💰 演员演技一个比一个浮夸 视听就更不想说了 天文馆的镜头色差还能再大一点的吗 怕不是开了auto然后自由发挥 我是真的没想到 古天乐那么累 你连让古天乐吃完三明治的时间也不愿意给。
我怎么还没到140个字!!
我真的不想写了啊喂!!
我从没在电影院看过这么烂的一部电影,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还是在2021年的最后一天。
让这段时间的开心在最后一天倒计时的几个小时里毁于一旦。
从开始的十分钟里,令人尴尬的打斗戏就让人觉得有点难受,不知道是剪辑还是镜头还是配音,总感觉有些僵硬。
本以为后面会好起来,但是没想到会让人绝望。
香港作为亚洲最安全城市,没有警察是吧。
前期和犯罪分子后期和恐怖分子枪战的永远都是那么几个人。
开场的枪战特警来迟一步,我就觉得很让人尴尬,但毕竟是在东南亚的城市。
谁能想到了香港,全篇没有特警,没有重案组,只有廉政公署。
在会展中心这种地方,枪战二十分钟没有增援,没有特警。
一路打到另一个展馆,从一楼打到二楼,二楼打到里面,又挟持了半天,就是没有警察过来。
行,难怪廉政公署比重案组比特种部队还能打,原来是没有其他的警察了。
最让我接受不了的是,炸弹爆炸,救护车上的人刷新闻都刷到了,都没有警察过去增援是吧,呼叫了半天,还没有记者来得快。
行,咱就不说在国内发生这种情况会怎么样了。
有狙击枪、冲锋枪、烈性炸弹这样重武器的一群恐怖分子入境,高层还知道的情况下,就没有任何行动?
没有驻港部队、没有飞虎队,只有从头打到尾的廉政公署。
拍了五部,让主角的妻子,兄弟一个一个的死,死到最后再让弹尽粮绝的主角和恐怖分子同归于尽。
然后最终的大boss幕后黑手死于内斗,在法院门口俩人互捅倒地是吧。
正义最后得不到施展,反派就必须得互捅才能收场。
拍了这么多部,从没见过最后终局幕后黑手就那么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被古天乐上门试探一下之后就开始内斗把所有的证据都拿出来给警察的场面。
男主没了老婆,没有情感戏就别硬加行吧。
给下属的兄弟情、主角的兄弟情硬生生搬上来,弄到最后是把洗心革面的人都得草率惨死才对得起主角必须家破人亡的设定是吧。
行,剧情无力吐槽。
国语配音女主像是青春偶像剧的声音,让人听到就出戏。
镜头,你抖什么啊。
动作戏镜头抖来抖去晃来晃去,在房间里说个话镜头也抖?
不想拍就别拍,圈钱也不用这么恶心观众吧。
一定要在大过年的亲手把自己的招牌砸的稀巴烂然后再吐上一口吗?
反贪七年,成了一场笑话。
行,英雄就不能有个好结尾,必须得死,哪怕是死的如此潦草让人发笑。
什么恶仗硬仗找死仗打完最后和恐怖分子同归于尽,合着也不用这么费力查案是吧,反正最后没了主角,黑手也得互捅索命。
全程让人尴尬,最后让人绝望。
这不是2021年看过的最烂的一部电影,而是有史以来在电影院看过最烂的一部,没有之一。
这部片在跨年夜上映,并且有前面几部还可以的影片加持,还有各路老牌tvb明星,我以为会还不错的,结果挺失望的。
影片制作很粗糙,很多逻辑和细节点没有交代。
1.货车集装箱枪战后,陆sir明显精神恍惚,后面并未交代原因。
我还以为大boss跟他过去的经历有关。
这条线就引出了他的好友与暗恋他的女下属,也成为了好友死亡的导火索。
2.宣萱饰演的法官pang形象单一,在女助理倒翻咖啡那里,我以为会是反派人物。
结果证实确实是黑转白,还在演讲会场自曝,一点都不顾及其他人的生命安全。
3.陆sir的死。
就是为了掩护同事和宣萱,来不及逃离现场而死。
4.反派角色最后居然在法院外被人刺杀,安保工作实在是差,女下属遭刺后,反手刺了大boss三刀,然后两人都命丧黄泉。
这个结局,呃……总而言之,差评,差评,差评!
让我对在跨年之夜去看了这部片的行为十分后悔。
这个系列可算是终结了,拍到最后一部已经分不清和扫毒拆弹使徒行者有何区别了,总之就是一群大湾区的哥哥们结伙披荆斩棘,最后从香港文化中心一直打到天文馆,以古天乐的拯救牺牲为结局,全程看下来毫无剧情可言,总之就是阴谋-凶杀-追车-枪战-胜利的老套路,希望这个系列以后不要再拍前传或者番外了
大型反贪连续剧终于落下帷幕,越到后面越get到了幕后工作人员想要收工回家的心态,就看看后面枪战戏都拍的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镜头更是一丁点电影感都没有了,结尾更核突,硬生生造出一高大全英雄。已经懒得吐槽了,就说古宣一见面还是挺有CP感,尤其宣萱keep得真好。
草草结束,敷衍了事。这系列整整做了5部,最后如此烂尾,搞它干什么呢?最后居然还打了个情怀,好似人生传记一般……不过陆志廉这名字,好像的确是有点耳熟了,生于21世纪10年代,死于21世纪20年代。也算行了……
就一定要画一个句号吗?
为系列完结加一星。故事太简单到无聊。好多角色感觉是为了下线而死。最后坏人居然不是被审判入狱而是自己作死,这结局也太随意了吧!
终于最后一章了,慷慨地给四星!卡司们还是一样的棒,希望有一日能再看到续集。
一如既往的好,只觉得太短没看过瘾。看完后有些许伤感,“反贪风暴”系列结束后港片是否会就此止步?还是获辉煌?古天乐 下部电影是否会开着坦克车出场?
难看是一方面,关键是显得特别过时,就像电影里的iphone6一样。古仔一如既往的拼,但到最后的处理却这般糊弄,作为一个系列的最终章,很难让人不想骂娘。
完全没有逻辑可言,感觉已经编不下去了,所以只能草草结束。片子自己都在吐槽了,ICAC原本一个文职,但事事都冲在最前面,比警察都牛掰。我都怀疑作为五部曲男主角最后落得这个结果是自己都受不了了强烈要求的。。。╮(╯▽╰)╭
陆志廉从一个人变成了一种精神 真的致敬007 连结局都如出一辙 看完心情难以平复 真的一个时代又要结束了 一段青春也要结束了
五段工整的类型场景拼盘:查获,追逃,反间,复仇,对决;许多工具人未派上用场:智霖和宣萱的暧昧,嘉颖和宗泽的骨科猜谜;犯罪集团黑吃黑,竟以法院门前互杀草草收场……片尾无缝衔接的回忆杀MV,消解了主角光环真正的英雄时刻,整个系列的收束毫无戏剧张力,弱化成温情收官的过气综艺;反贪之路,以死告终,反贪系列,都成往事……
胜在没有废话。
能拍到第5部,简直就是奇迹,估计导演也觉得再拍下去没意思了,草草收工了事。
这个系列一直就很一般
没看前四部,直接看终章,才发现,原本是文职的陆sir终于把自己作死了…
总体还可以,商业片的模式。古天乐的演技中规中矩,没有什么情节起伏,一路开挂,结局却……那个音乐非常经典,紧张气氛音乐厥功至伟。
可能本意是想创造一个可以立得起来的英雄人物,可是单看这一部感觉拍得潦草匆忙,仿佛都急着下班一样,赶场拍完了,故事还是可以,大场面也是可以的,但是就是很潦草,白瞎了这么多的熟面孔,可惜每个人都露着一点疲态。其实老真的不可怕,老也可以很从容,老又疲惫才可怕。
终于完了
1、反贪风暴的ICAC不但查贪污,还兼职飞虎队,随时拔枪开战。2、陆sir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不知道在本片里起到什么作用,可能是想表达陆sir七年五部案子查下来实在太辛苦了。3、秀恩爱,死得快,铁律啊。王蓝禄就不该从第四部的监狱里出来,果然,坐牢才是香港年轻人唯一的出路。4、陆sir兴冲冲跑去诈大魔王,这哪里是诈,只是去装逼,然后打草惊蛇,最终炸死自己。5、匪徒火力总是很猛,警方支援总是很慢。五部曲大男主在爆炸声中草草收场。6、审判宣读大魔王无罪,似乎在暗示法律的局限性。走出法院,二魔王被人蛇捅死,大魔王又被二魔王捅死,强行天降正义。7、片尾MV情怀走一波。曲终,人散。
7分。尽管情节处理粗暴到这种程度,我也还是挂着厚如城墙的滤镜的,古天乐张智霖宣萱,差一个陈松伶就凑出当年《天地男儿》的大四角了,而且为什么过了二十多年他们还是帅哥美女!而且动作戏也蛮爽的,调度什么的我也不计较了,反正现在国产片其他电影也不太能看到这种程度爽利的动作戏,综合下来决定给7分。
没想到因为ICAC首席调查主任陆志廉在香港天文馆内被恐袭份子炸死而结尾,真是《说不出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