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优酷的主页上看到这部11年前的老剧,豆瓣评分不高,评论里各种吐槽,但对于红迷的我来说,却是如获至宝。
这部剧把原著的精髓传递得特别好,以至于可以让我忽略剧中一切的不足。
每段经典段落,都能引发强烈的感受和心灵共鸣。
编剧非常用心,整部剧去繁从简,却又在核心人物和关键节点上增补了细节,使得故事通顺完整,比87版更流畅。
尤其是结尾处,彰显了创作者们对《红楼梦》深刻的理解。
很多环节丝丝入扣,既让人为“万艳同悲,千红一哭”唏嘘不已,又顿悟因缘际会、世事无常,万般皆空。
演员们则完全从性格入手塑造人物,即便很多人吐槽黛玉过于圆润,宝玉太娘,宝钗太瘦,都无法让我出戏。
几位主要演员,都很好地把握了人物的核心,让你身不由己就进入了剧中人的精神世界。
宝黛的爱情,大约是最能让我动容的爱情,关乎宿命和灵魂共鸣。
红楼梦描述的是滚滚红尘中的情爱,但传递的是看破红尘、了然世事的通透。
今年是2022年,我竟然晚了11年才发现这部好剧,向创作团队致敬。
专门用了几天的闲暇时间,我看完了这部由名著《红楼梦》改编的连续剧《黛玉传》。
黛玉传的低调播出是在网上开始的,我想这与前段时间热播的新版《红楼梦》的曲高和寡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新版《红楼梦》的失败,连上帝也看见了。
快进,画外音旁白,鬼魅般吓人的音乐。
演员有形无神,有的连形也不具备,不在现场的表演,仿佛是一场例行走秀,华丽的道具,唯美的服饰,一场煞有介事的重拍。
《红楼梦》就这样被重拍了一回。
神韵皆失,徒留一场喧闹。
——摘自【新版《红楼梦》:集体下的蛋】虽然是小成本制作,但是初看《黛玉传》,我就被该剧清新的风格所吸引了,随着剧情的深入,各种人物在自己眼中也逐个对号入座,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林妹妹,这一点是众口难调的,但是《黛玉传》中的每一个人物我觉得还是最接近于原著的。
闵春晓所扮演的林黛玉,略圆的脸上有一对酒窝儿,笑起来的时候,显得林黛玉清纯可爱,减少了她的那些小性子和刻薄,增添了她的聪敏伶俐之气。
马天宇所扮演的贾宝玉,身上自有一种富贵之气,懵懂和痴傻的性情自然天成,邓莎饰演的宝钗,聪慧端庄也是与生俱来的。
王子瑜版的王凤姐比87版邓婕的演绎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丫头袭人更是清新脱俗,端庄秀丽。
紫鹃水灵灵的眼睛里透出她的聪颖伶俐,纯情善良。
贾母,王夫人,邢夫人,尤氏,李纨等每一个都演的非常到位,《黛玉传》结构紧凑,脉络清晰,语言通俗易懂,是一部让观众很容易接受的片子。
不能不提的就是剧中的音乐,如果相比新版《红楼梦》背景音乐的刁钻古怪,阴森恐怖的话,那么《黛玉传》的配乐就成了天籁之音了。
我在网上搜索得知《黛玉传》的作曲人是著名作曲家林海, 这首名为《琵琶吟》的纯音乐,贯穿始终,绵远悠长,让你的心情总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而起起落落,让人觉得好像就在剧中,又好像身处梦境,亦真亦幻,既不是伤感失落,也不是欢畅淋漓。
《黛玉传》还大量融入了脂砚斋的批语和红学家的说法,将残缺的情节重新织补。
黛玉初进贾府,老太太提到了黛玉之母贾敏时,镜头给了王夫人一个特写,王夫人显得坐立不安。
爱好红学的观众会明白,这是出自近年来红学界一个盛行的说法———“王夫人与未出阁时的贾敏有嫌隙”。
另外,《黛玉传》还将脂批里一些暗示和原著中一些隐晦的内容都翻了出来,比如秦氏和贾珍的私情、秦氏的身世等;还有刘心武曾经分析过的赵姨娘、王夫人和贾政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宝钗温顺大度的表面下复杂的内心以及与黛玉暗地里较真的细节,也在剧中得以体现。
——【转】《黛玉传》的结局摒弃了高鹗续书的情节。
林妹妹香消玉殒,贾母寿终正寝,王熙凤被休投河,贾府被抄,贾赦,贾政,贾珍,贾琏发配边疆,妙玉舍身搭救宝玉,刘姥姥变卖家产赎巧姐,李纨被赦后冷漠无情只顾自保,袭人嫁给蒋玉菡。
这样的结局恐怕是最接近曹雪芹本意的,我想也是大家最为认可的。
虽然去年无意间了解了《黛玉传》,但是我已经看了好几遍,可以说是百看不厌。
我希望《黛玉传》能上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部剧,喜爱这部剧,诚意之作,可惜没红。
演职人员为这部剧付出了许多心血,虽然不能说是完美之作,但小成本制作,也很不错了。
编剧对红楼有独特的研究,他没有照搬原著,而是博采红学家的研究成果,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最后5集上。
最后5集,我看着看着就直掉眼泪,演员们的表演是如此真实,不做作。
能认识才女闵春晓也是很高兴的一件事,特别是她对黛玉梦的付出真的让人敬佩,同时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我相信我以后会常看《黛玉传》的,支持《黛玉传》!
其实,在很多关于红楼梦的影视剧里,我最中意的就是黛玉传了。
大家怀念的经典87版,在现在看来,服装不好,清晰度不高,看着很是费力,陈晓旭翻个白眼吓死人,而且宝黛两人明显年龄太大,在一起打情骂俏很是让人难受。
新版红楼背景音乐盖过人物对话,林黛玉说话跟猫叫似的,声音小,太小家子气,根本不符合林黛玉大家闺秀,名门贵族的气度。
而且台词明显照抄原著,旁白无处不在,演员没有表现力,王夫人太老,贾母一脸阴邪,看到宝玉承欢膝下,顿觉恶寒。
袭人太丑,其实就是漂亮的没几个。
就是服装精致,场景如画。
根本看不下去。
黛玉传里,人物关系清晰,人物台词易懂却不失咬文嚼字,一看就是用了心的。
看完红楼,只觉一团乱,但看过黛玉传,人物喜恶关系就很清楚了。
最重要的是,在黛玉传里,贾母是很喜欢黛玉的,即使到最后,因为家族利益以及各种考究,所有人都觉得宝玉和宝钗是金玉良缘,但是贾母从来没有同意过,而宝玉和宝钗的婚事是在贾母缠绵病榻时匆匆办了,贾母并没有出场。
在黛玉传里,王夫人是不喜欢黛玉的,剧中表现得很明显。
而剧里王熙凤的一生更是令人唏嘘不已。
王熙凤千方百计的收敛钱财,其中大半都是为了保全贾府的空壳子,最后事发抄家,所有人都把错误归结在王熙凤身上,最终哭返金陵,死于途中。
真可谓兔死狐悲人心凉薄。
贾府最终被抄了个彻底,男丁入狱流放,女仆发卖。
而黛玉在之前宝玉大婚时魂逝人间,最后紫鹃护其棺椁回江南。
宝玉入狱时,巧姐落难,最后是刘姥姥倾其家产赎巧姐出来,偌大贾府剩下的人竟无人愿救,真是荣极一时,哀极一时。
黛玉传里,服装精致,我挺喜欢这种服装的,发型别致,黛玉的发型真心好看。
场景也还好。
宝玉黛玉的戏挺好看的,其他场景,比如,刘姥姥游大观园,妙玉请宝黛钗去喝茶,秦可卿命丧天香楼,等等都可圈可点。
里面女的一般都挺漂亮,没见到丑的,男的也是能看得过眼的。
贾母的这个人选的极好,慈祥健壮,一看就是有福有寿,见过大世面的人。
(新红楼的贾母一看就是土埋半截的人,看得人心惊胆战啊。
)王夫人有大家闺秀的气派,行坐端庄,属于大家闺秀的心机也不算少。
王熙凤气度,胸襟,说话,确实像原著里“按照男孩子养的”的说法。
英莲的装扮极好,第一眼确实惊艳到了,袭人鸳鸯会说话,紫鹃心思细腻。
宝黛钗自是不用说,一起搭戏很和谐,四春选的极为正点,元春大家闺秀,剧里隐约露过两面,反正就是华贵富丽,隐约带点薄命。
迎春懦弱,但大家闺秀的举止依旧隐约可见,探春犀利厉害,会说话也敢说话,惜春淡薄,对待谁都不冷不热。
妙玉清秀大度,名门贵篑之风立现,妙玉的装扮很赞。
关于台词,台词听着让人舒服,背景的古典音乐拿捏的极为到位,在秦可卿出殡,宝玉替黛玉斟酒,黛玉与湘云对诗,黛玉魂逝,王熙凤哭返金陵等等,背景音乐凄婉哀绝,叫人闻之落泪。
而聚会,游玩时,背景音乐热闹开心,大家一起笑呵呵,毫不冷场。
结局简明轻快,意料之中,不显拖沓。
在黛玉魂逝,贾母病逝之后,贾府被抄了家,后宝玉出狱出家,一切白茫茫真干净。
很喜欢这是一部以黛玉为主电视剧,黛玉魂逝,棺柩运回南方之后贾府被抄家,黛玉一身清白而去,不受半点屈辱。
还有关于贾母喜欢黛玉的事儿,贾母很喜欢黛玉,大家族里孩子很多,但不一定每个都是自己的,但是贾敏是贾母亲生,亲自带大。
况且贾敏自然讨人喜欢。
贾母肯定会先喜欢自己亲生的,在某一方面,贾母看待黛玉如同自己亲生女儿一般,自然非常心疼。
在这部剧里,贾母最喜欢宝玉,其次就是黛玉,虽然偶尔可能会有些芥蒂(宝玉太喜欢黛玉了,有些时候会有些出格。
)。
但是她还是放不下黛玉,贾母病逝前,时时刻刻关注黛玉的病,疼爱之心可见一斑。
当时看的人又温暖又想掉泪。
下来是我觉得黛玉传里最让人有感觉的一个情节了。
在21集里,大家在聚会吃饭喝酒,黛玉身子弱坐在一旁,后来贾母让宝玉给大家斟酒,黛玉看着,然后走到宝玉身边拿起杯子说,怎么我的酒你就不倒了。
宝玉说,害怕你吃酒不好。
然后给黛玉倒了一杯,黛玉拿起酒要喝,宝玉说,你少喝点酒。
黛玉说,那你替我喝了吧。
然后宝玉就着黛玉的手喝了酒。
黛玉说,多谢,微微一笑,眼睛弯弯。
看到这一幕真心想哭啊,感觉太好了。
最后说一个不太开心的消息,我所看到的所有的关于红楼梦的剧里,没有一个能写出当黛玉听到宝玉大婚的消息,然后去找宝玉,黛玉一见宝玉,本想落泪,后来两人相对像傻子一样嘻嘻笑的感觉。
记得以前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婴宁和林黛玉的对比,一个天生爱笑,一个天生喜欢哭,后来婴宁像平常女孩开始哭了,也就再也没有当初的婴宁了。
当黛玉面对宝玉大婚的时候还能与宝玉嘻嘻的笑,也就意味着,再也没有黛玉了,她已经把毕生的泪还给了他,他们要各自离去了。
当时看到这个情节很是心酸,但是遗憾的是,还没有哪个剧可以拍出这个情节的感觉,很遗憾。
这部剧还是超赞的,不要太以原著来论事,你永远活在原著的理想画面中,你只适合在一次元和二次元里生活。
所有的作品你都看不上,都觉得不好。
我觉得这部剧里表现了我想要的东西,这就足够了。
好剧就是好剧,就是你看了一边还想在看第二遍第三遍,两年后还想再看,在你的笔记本永远删不了的文件。
众人云若是曹公笔下红楼的结局,必会是中国名著中最为悲情的作品。
现仅以电视剧《黛玉传》之结局,谈谈粗人心中的感触。
如有哪些内容有伤原著大雅,还请大家见谅,有何意见也欢迎大家佐证。
《黛玉传》大胆的结众家之言,观后倒觉得高鹗笔下皇上大赦宝玉中举之云云尤为可笑。
真道是一切事皆有因果,引刘心武老师妙玉罪家之女之言,成窑五彩小盖钟为线,呼啦啦地大厦倾。
后五集却确过于紧凑,自然也有许多纰漏,但也算差强人意了。
晴雯因诽谤含冤而终,虽兄嫂一段有悖原著,但宝玉杜撰芙蓉诔一段也算情真意切。
美香菱屈受贪夫棒,染病而终,虽不似高鹗所写,但想香菱也算是书中从始的一条线,结局未免有些轻描淡写,总觉得有所欠缺。
探春一段写的倒是尤为感人。
前写赵姨娘辱亲女,探春满怀委屈,后写探春远嫁海疆,姨娘本欢心为亲女儿梳妆,却未见的最后一面,探春窗下痛哭,一声娘叫断看官肝肠。
父母之命不可违,仅此一句,写尽了封建家庭无尽的悲凉。
王夫人为了保住家业,亲上加亲,调包一计,只害的香消玉损。
但片中此处却写得近似矛盾。
贾母既对黛玉的疼爱丝毫不减,知道黛玉香魂散去,一声黛玉,寿终而去。
这就不解,为何明明最疼的是这两个孩子,却在这两个孩子的终身大事上不再用心,冷眼旁观。
哪怕含愤而终也对的起这木石前盟啊。
谁又不会对黛玉的死心有不甘呢,昨日仍会交心感慨世事无常,知心不语,幸福犹存,今日却一天人两隔,愿还归天,欲哭无泪。
但想想既然是写书,又怎会不有个来去皆因缘注定呢,黛玉一去,贾府被抄,又有哪个女子有的好结局呢,呜呼悲哉。
片中宝玉甚至连黛玉的灵柩都没能看到,好似把“宝玉,你好……”的潜台词硬搬了出来,好狠,好无情……未免过于悲切,船夫竹竿一敲,黛玉从此再与贾府无任何瓜葛,挚爱一生,生死却不能相送。
宝钗一节权当篇幅有限,演的未免过于简陋,此处不表。
妙玉一处演的却真是大彻大爱。
云空未必空,妙玉对宝玉之情不尽言表。
宝玉落狱,后从蒋玉菡口中得知,卿竟已不惜以洁净之身陷那淖泥之中,换得有情人自由之身,那双幽怨的眼神又再次浮在了宝玉眼前,痛心不已。
袭人倒也是善有善终,本同被贩卖掳走,却得优伶相救,相许一生。
片中最后刻画最可怜的莫过于凤丫头。
贾母寿终,权归邢夫人,染病在身,家里又一无所有。
机关算尽了,反算了卿卿性命。
无权无势,所有人又都冷眼旁观。
一面带病料理着老太太丧事,一面却求着下人做事。
昔日光景全然不在,只留得回金陵娘家木船上的一丝悔恨。
有人道是恶有恶报,可谁能无过,三春湘云又做错了什么,为何也如此悲惨。
哎……只道是十二钗生的飞琼尤羡,世也难容。
玩笑,玩笑而矣……其实片中无处不在彰显因果报应。
凤姐过寿,唯独大嫂子那份十二两银子凤姐漏过不给尤氏(此处未见有人深究,不知在下这样理解是否妥当),再加上李纨一心只为兰儿,守寡过日,却怎想得为救巧姐竟一毛不拔,守寡之人,槁木死灰,枉与他人作笑谈。
而前只因收留小红,帮了贾芸,待姥姥不薄,终使巧姐脱离苦海。
而事发缘由又何尝不是刘姥姥把哥儿赏他的杯子卖掉而起呢。
世事皆有因果,孰能预料,焉知祸福。
宝玉从狱中出来,从温柔富贵乡到尝尽世态炎凉。
失魂落魄,人已空空,只可怜那金簪深埋残雪,纵然是举案齐眉,他却忘不了世外仙妹寂寞林。
片中结局唯一那句欣慰处无不是绛珠草那:“我已用一生泪水还了你灌溉之恩,如今在警幻仙姑处等你,日后一同逍遥同归仙境。
”何不像西方人所说的我们都是罪人,人来一世是为受苦,受尽了,还是要去天堂的。
佛语亦云,人世间一切事物不能久住,都处于生灭成败之中,所谓无常。
而我只信得那一切皆要善始善终,红楼终归一梦,不要只顾着悲金悼玉,人生再是无常,我们仍要笑以对之。
无意中看到这部电视剧,本人算一个门槛上的红迷,红楼梦书看了个二三十遍,各种解析红楼梦的书籍,老版红楼梦和李少红版都是比较精细的看过,本来对这部电视剧无感的,但是发现有不少影评赞扬这部电视剧,我就有点忍不住了。
首先风格,几乎没有古装剧应有的画风,强行加入古装元素,看得我尴尬症都治不好了。
布景场景简直廉价到看不下去,那大观园里杂树杂草就不提了,充满现代感的路灯闪瞎狗眼,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场景,连各人的衣服装饰落俗的不行,不见林黛玉怯弱不胜,独有一段风流态度的衣装风格,也没有王熙凤的盛装富贵装扮,连那李纨的朴素守节也没显,各人影响都破坏的不行,连各种热闹情形也都基本不见荣华至极,精彩不绝,就不觉得玷污了书中那么多精彩绝伦的描述么?
其次人物,主人物林黛玉,为了强行把黛玉拉为主线,加了那么多奇怪的情节,对话,不仅没让我觉得黛玉是主线人物,反而让人觉得平庸。
原著黛玉应是一位天上少有 地下无双的仙女似的大小姐,心思缜密,敏感多疑,冰雪聪明,天真浪漫的佳人,父母双亡,背井离乡的她才思学敏,让人又爱又恨,这样的品性人物均没有凸显,更哪有她让人恋恋不忘的爱恨情思,真的是把黛玉演的如此便宜,叫我哪只眼睛看得上。
像宝玉仅有呆傻之容,毫无大家公子哥的气质,更何谈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这个宝玉也更不见那一种古怪少有的脾气性。
还有那探春的顾盼神飞,文采精华也未见一二。
其他人跟原著中形象也都是相距较大。
人物年纪也很是奇怪,王熙凤哪里是年轻主子,贾环那个老气劲,茗烟这么一把年纪了都,猴精猴精的性格全无,老爷们也个个年轻,真是看不懂,一边打着改版的名头,一边活生生葬送一部好书。
我看到二十几集实在是看不下去,就算不看画面,可剧中对话的语气方式真的难以容忍,半文半白的台词,毁了黛玉,宝玉,王熙凤,毁了大观园,毁了红楼。
这是黛玉传?
黛玉没有这么粗糙这是红楼梦?
红楼没有这么平庸
看过黛玉传,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这剧在拍摄时全部采用了实景,虽然制作不大 ,但也算是一部良心剧了。
黛玉传以黛玉的视觉来拍摄,这就决定了这部剧在黛玉死后的戏份着墨不多,好像只有1-2集这样。
而且部分人物的结局与原著《红楼梦》有较大出处,当然是高鹗续写的那部分。
1.祖母对黛玉的感情在剧里体现到了极致,即使是濒死之际,贾母也是心心念念这最疼爱的孙女,续写的红楼贾母对黛玉前后态度转变地太过生硬! 2.平儿的结局,贾府败落,平儿被富商买走,不知所踪。
她临走时不是对自己的前途惴惴不安,反是跪求小红希望她有办法去搭救巧姐儿。
凤姐在剧里好像是心灰意冷跳河了?3.小红和贾仁最后反倒是为了巧姐而奔走,狱中探望宝玉,寻李纨商量办法,确保拒绝了! 对,就是拒绝,这是我非常不满意的地方! 虽然李纨守寡半生,受了不少冷落,她自知贾府无再盛的可能,自私地为自己的孩子谋划,虽然情有可原,但总归是太过冷漠无情。
4.探春对姨娘的感情。
说实话看小说的时候探春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厉害但又很势力。
她曾说过,她只要识得老爷太太就够了!
她对自己的母亲兄弟都太冷漠,甚至是骨子里的嫌弃。
剧里探春出嫁前夜,特地去探望生母,得知母亲睡下,吩咐贾环不要打扰,嘱托幼弟好好上进孝顺母亲,临走时窗前跪拜.....这一系列的举动都只是出自于一个女儿姐姐的本能,很催泪。
当然剧里的姨娘和贾环没有书上那么不堪。
4.剧里宝玉对宝钗没有肌肤之亲,真真正正做到了对黛玉的钟情。
剧里宝钗最后在城外等着自己的夫君,却不知道他不会再回来了.......她没有孩子,更等不到像书里描写的那样“兰桂齐芳”,她很悲剧,但也是幸运的。
喜欢实景 ! ! !
《黛玉传》给我的感觉就是俩字:游离。
就是拍了,拍的还比87版全,但是拍得没有感情,就纯粹是走流程。
黛玉刻薄宝钗那段,我看不出黛玉的表情是刻薄人的表情,她永远都一个表情:微笑。
宝钗那个表演倒是能反映出她被刻薄了,但那个表情是带有“被情敌刻薄”的恨意的,邓莎对原著根本没读懂,宝钗那是被她真心喜欢的人伤了,她是受伤、满心委屈,而不是怨恨。
然后这个《黛玉传》的黛玉,这真是我见过的最差的黛玉,她那个脸就是万年不变的微笑,从没哭过,演技极差无比。
我觉得她演技比2010版红楼的蒋梦婕差多了。
蒋梦婕虽然胖乎乎的不像黛玉,但演技还说得过去,就《金兰契互剖金兰语》这段她演得比《黛玉传》的黛玉好十倍,就真的能感觉到她爱宝钗(虽然李沁的宝钗演技极其拉垮,全程扑克脸没有共情,配不上这样的爱),一看她就是对宝钗动了真情。
而且她有创新,没有按陈晓旭那样去演,而是演出了另一种逻辑:她爱宝钗,完全在她面前卸下了防御,因而在她面前变成了一个委委屈屈的“小女孩”。
我觉得这真的很出彩,有创新。
2022.12.11
觉得这是一部很有诚意的电视剧,在翻拍剧中是很优秀的。
之前稍微了解了下拍摄花絮背景之类,是低成本低调作品。
刚开始是黛玉先出场的,也是,以黛玉为名嘛。
可是看下去不就是活脱脱一出红楼梦嘛,不过是借个传记之名低调些,也不至于引来太多苛责。
继续说黛玉,第一眼我是不喜欢她的,那个婴儿肥,跟我心中的黛玉有出去,黛玉身子弱,应该是消瘦的,怎么还会有那么肥嘟嘟的肉呢。
再者,妆容浓了些,感觉用的化妆品不好还是在怎么的,妆显得有点拙。
林如海的扮相倒是很贴切这个人物的,演得也算到位。
我一向对贾雨村没什么印象,虽然哪位红学大师说贾府就是败在贾雨村和王熙凤手上,但我实在还是看不出贾雨村对贾府的厉害关系来。。
他向来不是我关注的对象。
贾母是《上错花轿嫁对郎》里面的老太君,这位演员我是很喜欢的,《上》这部戏我也是很喜欢的,但总不能因为有几个相同的演员以及同一个导演,就把这剧称做什么《上》的续集嘛,真是太令人不爽了有没有,明明是一部独立的有意思的剧。
红楼梦初高中的时候看了2、3遍,喜欢得紧。
当然是偏爱林妹妹啦。
这个林妹妹,我也越看越喜欢,不过在这部电视剧的前半部分,对宝黛感情的处理不是很好,演他们两个吵吵闹闹,黛玉小家子气的戏份太多了,没多显出他们的情谊来,倒让我不大爽这个黛玉了,怎么就这么小心眼。
可是后面,导演对这二人的眼神交接的特写啊,两个演员的眼神表演,实在是精彩极了,有时候就只是一个眼神的交接,就明白对方在想什么,也不愧是交心之人了。
我之前不认识马天宇的,觉得他胜任不了这角色,呆头呆脑的,只是把宝玉的呆演了十足,动不动就歪头愣脑,傻子一般。
宝玉的痴呢,宝玉的情呢。
可是看到现在第30集了,我还真不得不说这个演员找的好。
当然也不是说别的演员就演得差了,我就说马天宇是很不错的,他的哭也带着些傻味,富家子弟的纨绔味也隐隐约约显出来了。
是在哪里看到的评论说欧阳奋强的宝玉带着书生气,而马天宇的宝玉带着富家气。
确实如此。
我对老版红楼印象也就几个片段,都没完完整整地看过,小时候随着大人看一些,后面电视里又看过一些,对陈晓旭演的黛玉赞叹不已。
而且那一版,从主角到丫头,个个是美人。
但是呢,我初中语文老师对这一版却嗤之以鼻,对我们说,你们去看看这部红楼梦,拍得跟现代电视剧一样。
导演也说,老版红楼梦上映时也是骂声一片的。
果然经得住磨炼的才有可能成为经典啊。
了解不够,所以无法拿这两部来比较,导演给片子取了这个名想必也是为了避免被过度比较吧。
至于李少红版的红楼,我是还没看,对那些造型很和基调不满意,不过这部完了会接着看那部试试看的,这样才能看得出优劣来。
可惜啊,这部里面的宝钗实在让我讨厌不起来,这个演员找得太讨喜了好不好,我也是在豆瓣线上活动里看到邓莎的剧照才知道这部剧的。
原本想着随便看看,就是在跳操的时候顺便看,打发时间。
可是这么多集看下来,倒是被吸引住了,觉得这么随便,倒有点对不起这部剧了。
看电视剧的时候会想着这个演得贴切,这个眼神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处理书上是怎么表现的,这个龙套跑得太烂了等等。
因为是知道故事发展的,便对高潮什么的没有期待,倒是看得平心静气。
就是忍不住想说说这些个演员。
王熙凤这个角色也是找对人演了,那一哭二闹的,演心眼尖,嘴牙子利的样,被王子瑜给演活了。
也觉得王熙凤就应该长那样。
大太太一脸富态,懦弱的性格就那相貌也可以看出来了。
二太太一脸苦瓜脸,后面问了下原来是情深深雨蒙蒙里面可云的妈。
从头到尾的苦瓜脸啊,看着真不爽啊,而且她对黛玉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喜欢,于是我也不喜欢她了。
李纨还行,一般般吧。
珍大奶奶就搞笑了好嘛,元春省亲那场戏,她就是一个大大的笑点好嘛,我到现在记忆犹新。
一屋子人一脸伤感相,她倒也是哀戚的样,就是看起来很滑稽啊。
这演员有些喜感。
我忘记书中珍大奶奶是什么样的人物了,反正这部剧里的珍大奶奶有点傻傻的感觉呢,蛮喜欢她的啦。
赵姨娘和环儿没什么可挑剔的啦。
贾琏长得好看,是个俊公子爷样。
说到这个,就想起秦钟了,书中秦钟可是个美公子,不过这部里面就差强人意了,蒋玉菡也不合格,柳湘莲倒是不错。
说到柳湘莲,当然要提尤三姐,这演员脸太方了,要知道这二尤可都是尤物,这三姐没二姐漂亮多啦。
虽然那股直爽劲出来了,但是容貌。。
今天看到晴雯被赶出来那里,晴雯可是个有点像林妹妹,丫头里面最漂亮的人物,可这演员找得也太难看了吧,总不能为了照顾性格就忽视了外相啊。
我倒觉得紫鹃很不错。
这部的晴雯,性格的缺陷被表现得太多了,本来我是喜欢她的,心比天高,可这部倒让人觉得这丫头好讨厌的。
又想到史湘云了,导演你不能因为人家性格活泼就给人家头上安了两个丸子啊,好sb的好不好。
找个这么老的演员来装嫩好不应景好不好,我倒觉得宝钗的丫头可以来演,宝玉房里一个大丫头叫什么的也可以来演这个角色。
还有宝琴,那可是比黛钗二人更角色的女子啊,哎,只能说为了突出主角吧。。
说说四春,元春让李佳璘来演实在让我惊艳了一把。
我本来就喜欢李,她那场省亲戏我都看得哭了,欲说还休的,生离之无奈的,亲人在旁却亲近不得的,让人十分动容。
迎春的戏份不多,第27集给了一场奶妈犯事以及金凤钗事件,倒是把迎春的性格给刻画出来了。
探春这个演员是不如老版里面的了。
第一次看到宝钗那个剧照时,我还以为那是探春,那表情有股干练劲。
这一步里面的探春是四春里面最难看的,好老啊。
惜春,昨天刚好看了查大观园那场戏,她的丫环入画被查到私传东西,没想到这惜春竟是这么薄情的人,看着真心酸。
不过这演员挑得好,看起来小姐样,无害样,哎哎哎。
平儿也是很不错的,长得好看不说,站在王熙凤身边刚刚好。
哦,还有鸳鸯,我一直想不通,这部剧里大丫头们的发型都比较高级的,唯独鸳鸯,倒像是低各位一级的小丫头的发型了。
这个真心想不通。
她可是贾母身边最大的丫头哇,连王熙凤都要让三分的啊。
这部电视剧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它把很多原本模棱两可的东西明朗化了,有给了很多模糊的地方。
比如二太太对黛玉的不喜就明显表现出来了。
里面有很多眼神值得讨论,比如第21集(第五十四回)宝玉给黛玉倒酒后,黛玉直接拿到宝玉嘴边让她饮了,这时贾母、凤姐、太太等的眼神我就看不明白。
还有第22集(第五十七回)薛姨妈劝贾母不要伤心的话讲完后,贾母看了薛姨妈一眼,那眼神又是什么意思,还有第28集搜惜春的屋子那场,惜春说了些话不要入画,凤姐那眼神,我都意会不了啊导演!!
到底那时的人物心理活动是什么我好想知道啊!!
书里都没有的啊!!
还有配乐,老版音乐就是一大经典了,非常非常动听,可是这一版的配乐呢??
林海你怎么了?
你是不是就给了几个段子让它们在剧中循环使用啊?!
你不要喜庆也是那个配乐哀伤也是那个配乐好不??
不要在剧情冲突不是很强烈的时候启用那个biangbiang的配乐好不??
还没看完,暂时就说这么多。
---昨晚终于看完了,后面3集赚足了我的眼泪。
虽然黛玉死那段演得太作,贾母死前唤的是黛玉的名字有点意外,虚幻场景太假,不过宝玉没跟宝钗生孩子我倒是欣慰了。
王熙凤太可怜,妙玉太可惜。
探春远嫁那段也是在让人伤心。
长叹一声。
其实在这个狂躁的年代,对任何试图演绎红楼梦的贪浊妄念本已是视若惘然。
以为守住一部书,再加上87年那庄周梦蝶般的诠释,此生再无奢妄乞得更多。
对《黛玉传》的知晓实在是偶然。
记得06年新红楼极尽繁华之能事,想必最初多少红楼痴人祈愿为之赴汤蹈火。
在那时,只记住了两个人:闽与丹。
林妹妹毕竟不只是美人而已,岂会芸芸之中常可得?!
然而我们需要的只是大众传媒上的普及性又不失神韵的表现,其二人远可胜任。
在刚得知《黛》找到了闵春晓,心中顿觉豁然开朗。
我们不可能把世界上的每个女孩子都量化评估一番,找到那个隐在人间的林妹妹;闽的出现,是其与林最完满的善缘。
她没有惊人的美貌,却让人在看到她时禁不住把她与林联系在一起。
对,她有着那种通身的气质,无论是外现的还是内里的熏修。
她绝不是完美的,甚至不是很美的。
但她在因缘齐备的和合之中,让我认定她即是此时的林妹妹,完美的林妹妹。
马天宇我之前从未听说,但在看到他的外形后,我即认定他有着宝玉的情怀。
如果说欧阳宝玉演绎了一个痴字,那么这个宝玉即可概之为一个真字。
也许马在之前并没有过对红楼的长久眷念,以致他的表现不仅在技术上生硬而拘谨,在韵味上也实嫌木纳单调。
但他有着天生的宝玉思韵--天真烂漫,博爱怜悯,脂粉软弱,超然沉静--这已足够。
牵起绢帕的一霎那,宝黛圆满矣。
这次演绎即使有着再多的缺陷,个中的新雅已经使其未枉此行了。
这种诠释相信大家都会心中一颤,然后心领神会地嫣然一笑。
执子之手,即使有着绢帕的距离,释然了几百年来多少人的哀怨痛惜。
这是宝黛的涅槃。
相濡以沫,不如相望于江湖。
绛珠愿已满,神瑛心已受,自此此劫圆满矣。
感谢《黛玉传》带给我的美与完满感的享受。
我竟然。。。看完了。。。结尾茶杯的因果报应还挺奇妙的 总之以同人作品的角度来看还可以吧
超出自己心理预期的一部电视剧,可以感受到导演、编剧和演员的用心与诚意。脉络把握得还是很准的,几处细节也处理得不错,让人不禁落泪。虽说曹公的红楼巨著是难以全部还原呈现的,但如果是真爱红楼梦者不应错过这一版本。
这个剧太奇怪了,导演就像不会剪辑似的,节奏就是平铺直叙;演员都还挺好看的,但是服装一点都不精致,虽说没有铜钱头那么雷人了,但都没有老版精致;宝玉和凤姐这两个选角都不行,马天宇没演技,摇头晃脑,王熙凤有邓婕在前,其他确实不好超过。太可惜了。
这个黛玉有点。。。而且妆容也不太行,特别是眼妆,妈呀黛玉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拜别父亲。。。这些人的演技怎么这么尴尬,感觉这个老祖宗一点不喜欢黛玉,三春随时都要斗起来看不下去了,一集弃
太屎了 可能跟李少红版比的 觉得土的不行 美术剧本摄影都差太远了啊
穷困潦倒的草台班子,主要选角倒是比同时期的鬼楼梦符合多了,马天宇是目前为止外形最合我心的贾宝玉,可惜演技一塌糊涂
唉。。快进着看完了。一直很不忍心看。白期待了。有些丫鬟还行。可是剧拍的太烂。
经典是永远无法超越的。但是比起雷人的新红它又强过百倍。虽然无法超超87片红楼,但是他在模仿中也有自己的小亮点。新诠释。
虽然服化道完全不行,却还是有一种很良心真诚的感觉
马天宇的宝玉演得不错 形象也挺好的 比新红楼里的要好百倍 服装造型也挺好的 就是有些场景太简单了
这名起的,哪里传到黛玉了?演员选的…也就忍了,当代演员确实很难选出书中那等人物。但服化道主观臆造和对白一概简陋白话,俗语俚语歇后语诗词一概全无,真不能忍。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绣橘表演尚可。
居然看过 完全是为了闵春晓
宝玉没有灵气,不够顽劣风流!黛玉没有诗人气质!其他的就更不说了!人物演的不够大气!还是有几处做的挺好,这一版的更容易理解吧!
从此,马天宇在我心目中即使是图片也自动配了宝玉的音,宝玉真的不是娘娘腔= =
就我的欣赏角度来看,这个比新版红楼梦好看!虽然明显道具简陋一些,场面不够宏大,但人物看着很舒服。这个黛玉比蒋梦婕更适合,宝钗也特别美,十二钗都很好看,王熙凤演技上差了一些。但是,黛玉死的时候,从床上惊起喊着宝玉的时候,我真的哭了,单看这个经典的桥段的演绎,我就认为他比新版红楼强!
什么乱七八糟的有违伦理的乱伦片,和自己家亲戚的女儿都能搞不清楚真不要脸,动不动还做春梦,和家里丫鬟还能行夫妻之事,台词功底极差,念私塾叫上学,爹娘叫爸妈,导演和编剧都是脑残吗?这是古装片不知道吗?shabi
从编剧到导演到演员,对红楼完全不熟悉,都不做功课的吗。元妃(两颗星给我爱的小李琳)1.黛玉刚进贾府没多久,大家就把她和宝玉在一起挂在嘴上,真的醉2.凤姐那么手段狠辣的人,事情都做了还一脸担心自己倒霉的表情…太多了,吐槽不完就这样吧
宝黛看久了还挺顺眼,就是其它选角真的太差了,特别是男性选角真的没一个好的,剧情还挺还原的,比10版的强,要是背景音乐小点就好了,太出戏
还可以
说这版比新红好的到底什么心态?认真看了这剧吗?新红缺点再多也不至于拿这烂剧来踩。很多人说这剧至少不叫红楼梦,这就是给好评的理由了?那也至少别碰瓷林黛玉好不好?只要你叫了黛玉传那就和红楼脱不了干系好吧。我就随便挑几段看看,不管哪一段,一看都是槽点满满,实在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