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园
Eden,巴黎电幻世代(台)
导演:米娅·汉森-洛夫
主演:菲利克斯·德·吉夫里,波林·艾蒂安,樊尚·马凯涅,胡戈·康策尔曼,琪塔·昂罗,罗曼·科兰卡,文森特·拉科斯特,洛朗·卡扎纳夫,阿欣妮·哈尼安,格蕾塔·葛韦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14
简介:这部电影记录了20世纪90年代的法国电子舞曲热潮。电子舞曲曾经是那个时代的摇滚、爵士以及朋克。无论你怎么看待电子舞曲,它都会让我们想起创造性天才或是惊人的名声,但也会是失去生命及被遗弃的夜晚。电影很难捕捉电子舞曲的这种气质,但是编剧兼导演Mia Hansen-Løve找到了一个将电子舞曲和电影融合的理想方法。 影..详细 >
If there’s anything more than pure melancholic nostalgia, there’s hope for life.
原来不是真的Daft Punk,想听原声碟吖
看片的前几个月正好去了旧金山的夜店,接触了电子音乐。影片本身并没有拍出什么情怀来,对于主角的生活完全是流水账叙述。可能间断穿插的配乐就是最好的表达了吧。男主很迷人。
看时感动得不行,但回味起来淡如水
明明是音乐类型电影,用起音乐来却一点不克制;最糟糕的是背景音没有层次,把不同的场景混淆在一起,即便有意想表现平淡的日常,生活的空间也早就被无节制出现的“声音”入侵并且破坏了,音乐几乎没在参与叙事。所以我到底看了啥?只记得托马斯和盖两次刷脸失败,不戴头套谁知你是机器人。
看了一半走了。sorry no patience for this 小众文艺剪辑乱七八糟不知所云的bullshit。BTW, DJs are not real musicians to me
这片,对club culture没感情,就不会懂吧。看哭好几次。
几位先锋少年在酒精,烟雾,磕药,性瘾和电音等摇滚行为中的成长历程,也伴随着音乐史的兴衰,还有一对旧情难忘的男女感慨着往昔青春岁月。
美女导演好喜欢自传体,拍完自己的来拍弟弟的,其实DJ兴衰这题材蛮无聊,但是拍摄方式太好,utter realism的镜头里寻找pure poetry,好吧我看她的片子就是有bias
电子音乐人的生活 可惜啃的生肉 整部电影只听懂了ça va…… 音乐很好
4.5。对法国dance-club scene有了解的想必会给满分。之前看过再见初恋和将来的事,米娅·汉森-洛夫已成为我期待的作者之一,虽然确实小众。对人物既私密又超脱的观察,时间流逝中人的情感、关系、习惯、生活重心的变与不变,这些微妙的感觉,在导演精准的细节中被不费力气地表达出来。
[4.0/5.0] https://www.facebook.com/shelookslikeayoungmonicavitti/photos/a.839006209550079.1073741859.186895204761186/855150534602313/?type=3&theater
Tabu的兩段式結構,情節上的對稱。抓住時間對角色細微影響的部分比《再見初戀》還迷人
纯粹为了练听力去看的 法国好多这样的电影 说不上好坏 但也真的让人提不起劲来 没有多少亮点 寡淡过了头
除了Daft Punk外,还有格雷塔·葛韦格惊喜客串hhh,饰演与男主角Paul有过一段感情的纽约作家。这不是一部讲电音文化的音乐片,电音是这部电影的背景、根基、媒介,而人才是核心,正如台译[巴黎电幻世代]。Paul和他的朋友们在电音世界里沉浮的这二十年,很多人中途离去,有人是与世界告别,有人是转向另外一个生活轨道,当然也有人自始至终在那儿。人到中年的Paul没有成为走红的幸运儿,多年累积下来的债台高筑让他最终选择找了份工作糊口,下班后他来到舞厅,倚靠在柱子上看着年轻的DJ打碟,“个人思绪反复浮现脑海,想象终点并非终结,时间回返,一代新人换旧人”。跟汉森-洛夫其他片子一样,人的状态、人的变迁才是她最想讨论的话题。
过于清汤寡水,摄影太糟糕,一点也不charming,能把迪厅拍得平庸也不容易。Der Film spricht mich nicht an.
叙事舒缓到和少年时代差不多了 一年一年推进 却好似没有什么剧情一般 从头到尾就是用电音和夜店的场景构成整个故事 还有就是男主的爱情史 不过这条线完全没啥意义 除去格蕾塔·葛韦格的客串部分 剩下就是男主不断卖颜 不过本片还是很法式小清新的 充斥着好看的男孩子们
还不错吧
22 NOV 2014 (4-)moins bien que ses vieux films......
The beginning of all falls./Cyril the angel. 即使面对电子音乐和弟弟的故事,Mia Hansen-Love也照旧克制地退在片场一角,现实与自己之间永远一层玻璃,温柔冷静到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