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不理解甚至有时嘲笑那些和我说看日剧哭到废寝忘食的女生。
说我是eq太低过于理性只会看好莱坞大片的社会现代化牺牲品好了。
看这部被推荐日剧也是为了二外等级考试的听力练习了,另外那个叫山田孝之的家伙在电影天咒中的演技我很钦佩 所以决定看他几集一开始我就判定该剧为俗套剧种——相爱的人被死神分离。
随着情节推进突然感觉该剧多次在细节处攻击我的死穴,我开始警戒自己不要‘失态’(尤其有时是在女生面前)可怕的是渐渐发现我自己完蛋了 多个场景有让我溃堤的趋势 记忆中好像上了初中就没哭过了 而因为个破爱情电视剧落泪也太不man了 简直不是我的风格啊到第六七集时败下阵来 泪水已经不能停在眼眶了 我开始惊讶自己怎么还有这样感性的一面 尤其看到年迈老师安慰朔那段(我哭穴可能和一般人不同)泪静静的就出来了。
我GF的朋友问我她推荐的剧时我真想说你把我害惨了呵呵,后来得知不少男生也被‘害过’算是对我的安慰和理解吧。
我从心里感谢这部剧(当然不是因为提高听力了)不夸张的说此剧可以完善一个人的性格。
他使我学会更加珍惜拥有的,加倍去爱所爱的。
在理性得无情的混凝土森林中探求已经被遗忘在心里某个角落的小小的温暖。
在上天面前人们无法选择何时降临人世何时相遇相爱当然也包括何时离开,先走的人其实是相对幸福的,因为逃避了忍受思念的悲恸。
被遗弃的也不应该放弃重拾幸福的勇气,就把这段爱看做一只萤火虫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如此的美好和灿烂,这也不枉她来到世上一次。
现在终于了解了没看过日剧的人,人生是不完整的。
没被日剧感动过的人,人生都是可悲的。
还好我刚刚趁着暑假逃离了这个不完整的、可悲的群体。
最近倒是看了不少日剧,脑子里面都是日语,O(∩_∩)O哈哈说重点,这部电视剧盛名在外,也赚了我好多眼泪,虽然第十集的时候觉得很狗血,有种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感觉,但是却也不否认这是一部好片子。
演员演技到位,不论是女主的开朗率真,还是男主的憨厚可爱;不得不提的是,超喜欢这部日剧的拍摄,真的好美爱情是用来期待的,显示说电影和电视都是虚假的,但不妨碍它给我们一个做梦的空间,至少可以让我想哭的时候哭出来,似乎某种悲伤的情绪能够宣泄出来总归是好的,人也舒畅不少。
个人看完感动的不行,或是17岁朔纯真的爱,亦或是17岁亚纪的坚强勇敢。
“小朔,我喜欢你”,普通有多么美好的话啊,朔从未说过喜欢亚纪的话,但他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爱。
17岁后又是17年,足够了,真的足够了,那个勇敢,单纯的朔永远属于亚纪,永远,而中年朔将带着亚纪的足迹努力地向前奔跑,直到跑完人生的旅途,笑着去见亚纪,失去的爱永不消逝,它成为了朔的一部分,永远陪伴着他。
就当我自私吧,我不喜欢朔和女二和小孩在一起,我不喜欢小孩强行认爸爸。
前面几集真的是让我代入感很强,我喜欢亚纪,我遇到这样得女生我会爱一辈子,用一辈子怀念。
还好中年的朔不是熊猫演,不然我真的要被他气死了。
你用17年怀念亚纪,剩下的那辈子让我来怀念吧。
我可以更好。
后面其实有点看不下去了,不喜欢懦弱的男主,不喜欢逞强的女主。
我放不下,我就是放不下。
片尾曲很好听。
我希望,这辈子遇到那个人。
看完《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是在一个深夜,万籁俱寂的时刻很容易滋生出脆弱和敏感。
长大成人的朔太郎与亚纪衰老的父亲相遇,十七年后的朔太郎在面对昔日恋人父亲的时候不改当年的慌乱,依然像个在女友父亲面前不知所措的少年。
两人的对话与场景重现,但是间隔了十七年绵长的光阴。
不知为何,突然我的心弦就被打动,眼泪和鼻涕开始肆意滂沱,这部剧之前的生离死别因为过于理想化而显得刻意,相反,这样平淡的日常对白却因一种氤氲着感伤的气氛而更容易触动人的心弦,那是一种在多年后对逝者哀而不伤的怀念。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主演绫濑遥和山田孝之是我非常喜欢的日本演员,之前在《白夜行》中已被两人的精湛演技所折服,但没料到在《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中又被深深虐了一次。
两者是完全不同风格的电视剧,《白夜行》展现了两人行走在黑夜中无法摆脱的绝望人生,而《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则回顾了一段隐藏在白日里不可言说的疼痛青春。
《白夜行》的故事开始于一次谋杀,男孩亮司目睹了父亲对女孩雪穗的兽行而失手弑父,雪穗又为了保护亮司免于牢狱而杀死母亲,两个十余岁的孩子从此便在谎言和背叛中携手同行,并在之后因为嫉妒和欲望的唆使而一步步滑向深渊,在两人所犯重罪即将暴露之际,亮司选择用自杀的方式去保护雪穗和他们共有的黑色秘密,雪穗也将在没有亮司的白夜中继续她已然无望的人生。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则缘起于一个雨天,男孩朔太郎出于见义勇为的初衷去为雨中诵读悼词的女孩亚纪撑伞,从而开启了一段懵懂而青涩的纯爱,就在两人准备正式交往之时亚纪却不幸罹患白血病并逝世,深陷于这段无果却刻骨爱情的朔太郎始终难以忘却早逝的女孩,在经过十七年的内心折磨后朔太郎终于选择回到家乡去以追本溯源的方式解开心结,以理性而柔软的方式与记忆中的亚纪告别。
然而贯穿这两部剧情迥异的电视剧的核心都是“爱”,只不过一种是蓬勃向上的纯真爱情,宛如樱花般绚烂而短暂,而另一种则是根植于罪恶泥沼的恶之花,相依为命的畸形爱恋。
在同时观看这两部剧的时候,不仅容易产生精神分裂的错觉,更是处处都能感受到鲜明的对比,就像白天和黑夜般昭然,但在结构方面又是如此相似,甚至有一种浑然天成的衔接之妙,如一对男女的前世今生般令人唏嘘喟叹。
在细细回想这两部剧的时候会发现很玄妙也很有意思的事情,我的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人物设置;未来和现在;信物和经典台词。
先说第一点。
首先我关注的是这两部剧的男女主人公的名字,不知道是不是我脑补过度,总觉得他们的名字暗藏玄机,是命运的哑谜。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中朔太郎的名字在剧中被揭示说是其祖父根据日本文学史上的文学大家而起的,我搜了一下,私以为应该就是日本的早期象征主义诗人荻原朔太郎,于是我忍不住臆断朔太郎对早逝的亚纪近乎痴迷的守望和十余年的怀念如同诗歌般美妙而迷幻,这也算是一种解读吧。
而亚纪的名字更令人回味,亚纪在剧中透露说自己的名字就是“白垩纪”的意思,是父母希望她像小恐龙般健壮的美好祝愿,所以也不难解释为何亚纪在剧中是一名短跑健将,在未发病前身体素质很好,但是我不禁又想到恐龙那种地球的霸主最后也消亡了啊,所以亚纪的病逝也是冥冥之中的劫数吗?
这两部剧分别都有一个留下来的人,《白夜行》里是绫濑遥扮演的雪穗,《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则是山田孝之扮演的朔太郎。
但不同的是,他们一个心系未来,渴望用金钱去构建她所匮乏的安全感;一个沉湎过去,通过回忆早夭的恋人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这两部剧也分别都有一个离开的人,《白夜行》里是山田孝之扮演的亮司,《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是绫濑遥扮演的亚纪。
亮司为了替父亲赎罪,也为了守护雪穗的幸福而以死亡作为对她最后的疼爱,亚纪则是被上天薄待的可怜少女,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饮恨而亡。
这种人物的设置非常有意思,我们会看到这对男女天真纯洁的初恋,也会看到被黑暗腐蚀的邪恶。
朔太郎和亚纪若是不谙世事的天使,他们是在太阳的庇护下自由玩耍的孩子,那么亮司和雪穗就是满手血腥的恶鬼,将彼此作为太阳般信赖却不得不永世在黑夜中沉沦。
无论是亮司的自刎还是亚纪的病逝,对于他们自己来说都是苦难的结束:亮司不再为了满足雪穗的私欲而做违法乱纪的勾当,饱受良心的谴责和灵魂的拷问;亚纪也不用一直接受痛到彻骨的白血病治疗,羸弱得像一片风中的枯叶,在随时被死神带走的惴惴不安中虚度时光。
但是对于留下来的人,痛苦才刚刚开始,雪穗虽然不用再担心自己的罪行曝光,但她失去了唯一依靠的人,注定今生今世都要在噩梦中辗转反侧;朔太郎失去亚纪仅是悲惨的序曲,之后的十七年中他无法融入一切情爱之中,用漠然的面孔懒散的脚步踟躇于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街头。
(未完待续)
第一次刚看这部剧的时候觉得还挺好的,也是第一次接触日剧,都不知道还有电影版的存在。
但是自从看完了电影版的就觉得TV版的有点太磨叽了,这种感情其实用电影的形式表现出来效果会更好,短暂不拖沓而且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其二就是男主女主长得都太丑了,并且山田前些年还拍了几部大尺度电影,真的辣眼睛,总之是真的没有电影版的耐看。
16岁之前的我,看的港剧,虽说有一种说不上厌倦感,但是那个时代的我们,除了守在电视剧,看着那些争家产,三角恋,伦理家庭的TVB戏,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在那个车祸横飞,白血病满地的韩剧盛行的时代,与我而言,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我还是选择做一个热血的中国人吧。
但是,升上高中的时候,我已经放弃了看电视剧,课业繁重是一回事,另外,只能说厌倦了吧。
某个盛夏的夜晚,肾上腺素分泌旺盛的少年总会寻找一些官能刺激的电影,我们那个时代,总会不其然在一个电视台找到一些新大陆,初中的时代,我们那些男生周一回到学校,除了讨论一些我们周六在TVB放映的电影,自然,它的属下的子电视台明珠台放映的欧美电影,也是我们这班好奇心旺盛的少年讨论的主题,我想我们少年的性启蒙,不多不少都是与明珠台有关吧,当时我记得《本能》《拆弹专家》,都成为我们当年四大淫棍东淫,西贱,南咸,北湿的资谈。
当年打开明珠台,是日本的电视剧,在我们那个时代,连女优都不知道的时代的男生,看到居然是日本片,一定是一些限制级的东西,日本人最好色了,这部片子一定是那些官能刺激的电视剧,当时我是怀着这个念头就看了下去,镜头上看到绫濑遥楚楚动人出现在银幕上,对着山田孝之说:“为什么不来看我。
”我脑海闪过无数个念头,当然最后并没有发生我大脑出现的事,奇怪的是,我居然看完,然后我记住了那部片子。
那个时候上高中要自修,电视剧的前半截我是看不到的,刚好是我自修的时间,我骑着单车赶回家,只能看后半截的,才知道这部日剧的名字是《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后来才知道我看的时候,已经放了将近一半,我就这样不知头,不知尾,漏一半,看一半,把那部日剧追完了,最后那里看到我哭了,或许往后我再也找不到这么一部让我哭的如此动容的作品了吧。
我重遇这部日剧的时候,已经是2年后的事。
往后,我总会想起这部当年没看完的的日剧,当然在那个日剧没有普及的时代,还是很难找的,后来,我在某个朋友帮助下,终于在网络找到了这部日剧,而且买下了原装的DVD,2年后,我终于重温了这部日剧,其实放到现在,可以说是很普通的故事,一对高中男女,相爱,然后女孩不幸患上绝症,在这个过程,男主局不离不弃的陪伴在她身边,最后由于女孩时日无多,想在临死的时候,去到澳大利亚,最接近世界中心的地方看一眼蓝天,只可惜在去机场的路途,女孩不幸身亡,而男孩在女孩死后17年,都痛苦地在怀念女孩,而瓶子保留的一小樽骨灰,是为了提醒自己,女孩已经离开他的事实,17年回到故乡,在他们即将拆迁的夕阳旧跑道上随着他奔跑的脚步,终于把女孩的骨灰晒飞,也把这17年的思念,放下。
这部日剧是我最喜欢的,里面的景色,缓缓流过静瑟的小河流,会随着季节变换的向阳花,河堤的海边,破旧下的车站,校舍,跑道,骑着单车的少年以及坐在后面的少年,配上温柔缓慢的音乐,一切显得那么纯净,自然,无垢,在我们少不更事的少年时代,或许这就是爱情的原生态,因为长大后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加上人们在大都市所经历的冲击打磨后,我们的爱情可能无法再单纯到只是因为喜欢会在一起,婚姻,总会考虑到很多问题,经济,家庭,出身,这些看不见但是萦绕在我们社会的因素,左右着我们的择偶,小时候,我们被大人说:“小孩子,懂什么叫爱情么?
”其实,我又想问:“你们大人又懂得什么是爱情么?
”我觉得,往往孩童或者青少年时期的人或许比我们更懂得什么叫爱情。
我看完这部日剧,并没有为我的高中留痕,那时候的我,喜欢一个人只会默默放在心上,属于完全不表白那种废材男,那时候,送过礼物给别人,也追过师妹,然后就没有然后,我的高中的恋爱史大多数是无疾而终,以至于大学,一个女生递给我一颗糖,我都脸红,成为我大学被人耻笑的往事。
只是,往后无论我恋爱了,告别被拒,失恋,我总会找回这部日剧的原声音乐来听,以及主题曲柴崎幸那首《存在》,它们也是我在那些失意日子的安慰,我在最好的时间遇见了它,也总会在最坏的时间找回它,回忆那段16岁时,因为爱情流泪的日剧,回忆那些曾经爱过的人终成回忆,她们终究成为我生命中的过客,只是这部日剧永远是我久别重逢的暖暖记忆的再次相遇,然后告诉自己有些事流过眼泪就把这段回忆跨越过去。
那段钢琴旋律一想起就揪动着我的心,旋转了所有的故事和难过不舍。
他和她是幸福的吧,因为爱简单,但相爱好难。
有多大的机率可以“遇到一个我很爱的人,他也很爱我”上天是最容易嫉妒的吧,所以带走了她,就像广濑说的“怎么办,我好幸福,幸福得不知道怎么办,好像马上要发生不好的事。。。
”他伫立在最美的最痛的回忆里无法抽身,所以肆意地沉陷,去追逐,去寻找,那份美越令人窒息就越另他觉得无望,因为回忆太美太简单,现实就越孤单和空白。
他体会了最甜的幸福,也无法终结最痛。
写影评专栏的人,比如我,对电影的理解应该要独特一点吧。
为了给我的读者——虽然我从不确定她们是否认真地读我写的东西——认真负责的电影文字,我对电影的评价应该要严肃一点吧,应该深刻一点,理性一点,抽离一点,理论一点吧,应该不要被电影糊弄吧,就是说我应该板起脸来一点吧。
那么先让我板起脸来跟你说这部电影,《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故事来自日本2003年畅销人气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舞台剧,在以上各个领域都大获成功。
影片讲述了临近新婚的朔发现未婚妻律子“失踪”,他寻找至自己老家,然而却追随入自己的回忆之中,影片回顾了他曾经和美丽的少女亚纪的动人初恋,亚纪因为白血病而死去,遗愿就是能够去澳大利亚土著部落的一块巨岩旅游,传说那里是世界的中心。
影片的结尾,朔和律子带着亚纪的骨灰去到那里,在“世界的中心”,将亚纪的骨灰撒向空中。
如何解读这部影片?
作为一个决意要板起脸的写影评的傻老爷们儿,我可以冷笑着告诉你,这部剧情长片故事俗套,风格朴实,手法无甚高明之处;说实话,在影片进行之中你不会获得任何新鲜感,也鲜有酷辣之处,剧情似曾相识,看了上段就能知道下段;同时,如果要深入分析的话,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这部电影再一次传达了不折不扣的男权中心意识:男主人公朔是两个女性爱慕的对象,第一个知趣地死了,成就了他凄美的爱情幻象;第二个女人更绝,新婚妻子对他心里深藏着另一个女人这一行为没有任何不满,反而充满敬意和愧疚;而那个凸起的巨石,分明是男性崇拜的象征,而在那里,这“世界的中心”,完成了女性向男性皈依的仪式。
好,至此,这部电影已经被我连头带尾扒到一丝不挂还带剥皮抽筋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无聊情节剧——这就是一个板起脸来写电影的人为你送上的电影评论。
扯淡,都是扯淡,去他的理性,去他的深刻,去他的这个主义那个理论,……所有的条分缕析都是扯淡,因为即使我对自己以上所写的东西一概深信不疑,却也无法解释:为什么我会在热得心烦意乱的夜里独自为了这部电影无法入睡,为什么我明知道这是骗人的故事还两泪涟涟,明知道这只是光影的效果却不能自拔。
日本(包括韩国)的电影已经无数次向我们证明他们对于人世间至真至纯的情感表达有着多么娴熟的技巧和多么虔诚的执着。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从名字看就知道是描写男女爱情的故事,虽然我们已经看过很多类似的影片,但还是被故事中男女主人公青涩却清醇的爱情所感动。
他们把心里的话都录在录音机里,让对方可以在夜里坐在窗台边独自聆听;亚纪身患白血病,却始终乐观地告诉朔“我没问题”;但是终点越来越近,总有一天要人鬼殊途,为了留住记忆,他们居然去拍了婚纱照,穿上婚纱的亚纪,美得不可方物;为了在临别前留下最永久的纪念,朔竟然去开了结婚登记的申请,而此时的亚纪已经快要走向尽头,两个人的初吻,也只能隔着玻璃……无数细小的细节,让你佩服日本人怎么能想出这么多让痴男怨女们感动得死去活来的方法。
而最让我心头一颤的对白,是亚纪躺在朔的怀里,对他说:“我的生日是10月28号,朔的生日是11月3号,这意味着,从朔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天起,没有一天是没有我陪伴着的,可是我要离去了,你还要好好地过下去”……任我再努力地想把脸绷住,听到这句话时,也无法阻挡。
我知道很多人对日韩的类似“催泪弹”影视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认为是滥情的俗套。
但是,谎言被重复一千遍,可能听上去就象真理;但这不代表真理被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谎言——所谓真情与滥情之间的区别,大致如此。
或许是我的修为不够,道行不深,还是很容易就被这样的电影所感动。
可是,任何理性的分析,都是建立在感性的体验与认知基础之上。
我尝试着板起脸来描述一部电影,却不意味着必须放弃所有的个人情感。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饱满深沉地描述了一对少男少女的真挚感情,在这个编织精美的悲情故事面前,我所有的抵抗都土崩瓦解,而如果连这样的故事都无法感动的人,又该是多么的冷漠和无趣。
“当我跑完我的人生旅程时 大概就可以笑着见到你吧”不知多少次反复地问自己:16岁就背负失去恋人的痛苦,在17年后还是无法将她忘怀,这不会太残酷了么?
直到朔手捧亚纪的骨灰奔跑时,看到他微微扬起的脸,那些迷惘都不复存在了。
他不过是不想亚纪被遗忘,想要记忆有关她的一切,否则那些曾经存在的都失仿佛去了意义。
这是一种自说自话的坚持。
也是一种刺骨凛冽的温柔。
对于遗忘一个往生者来说,17年真的太过长了。
长到即使听上去都觉得漫长难熬。
17年里,从梦中苏醒,都是一种煎熬。
从梦境到现实,从她真实的笑容,熟悉的温度到冰冷的灰烬,都是刺痛,俱是伤。
为了跨越这些,只能用无声的泪水释放。
那一刻,现实残酷的切割皮肤,时间毫不犹豫的的跨过那些它所不屑的悲伤。
只是,朔已经不再是那个风华正茂的少年了,那年他33岁。
而在记忆中,亚纪依旧活在17岁,依旧鲜活的存在于87年的那个炎热夏天。
那年山坡上的的粉色的紫阳花,连同亚纪有温度的笑颜一同消失了,就像从来都没有存在过。
漫山遍野的蓝色花朵,依旧灿烂绽放,在血色夕阳的晕染下,没心没肺,如火如荼,不损冷艳。
景,也已经叛离;朔,你又何苦一直痴痴的驻足停留呢?
曾经困惑,爱到癫疯痴狂,还不能被周遭谅解的,那真的就是爱么?那是真正的为对方好么?
想要被需要,被重视,那算是自私任性么?
连回忆都变成一种痛,那样的回忆又有什么意义呢?
想要真正的放下,忘却一个人,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沉重了?
可是,人却不是开关,想要打开就打开,想要关掉就能轻易的的关掉了。
世界中心也好,天堂也罢,不都是你温存的肩膀,坚定的双臂么?
即使被宣判了死期,也不想就此忘记你。
即使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想放开手,离你而去。
“有时候,失去,也代表某种意义的获得。
”到那时,便可以笑着流泪了。
虽然没有被很感动到,但是单纯可怜的爱恋依旧会让人怜惜。坚强的人儿在最美好的时候败落怎能舍得?可是我们依旧要”がんばで”
天呐雷的我真的起鸡皮疙瘩起的好辛苦...一颗星给仲代达矢,一颗星给善良的小和尚吧。仲代好可爱好可爱,唯一眼角滑过热翔的时刻是第三集的爷爷闪回。【论这个逼互联网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我看到“把骨灰扬了”这个行为只觉得是在骂人= =
好看,一部温情的电视剧,剧情普通但很感人。
在乌鲁鲁 被稱為神圣之地的地方 是她眼中世界的中心 而他們就是這樣貼近彼此^^..。最後的最後 他還是要堅定地一人活下去。
日剧什么时候拍地跟韩剧一样墨迹阿~
最爱的日剧
补分。男女主角让人出戏。
虽然不喜欢凄美爱情故事,但是这部真的特别感人。喜欢绫濑遥是从莹之光开始,翻回头看19岁的她更可爱了
难得映画TV都是高水平的剧。超爱。
面无表情
看不下去
媚俗之最,无人能及,后无来者
超級經典的.......
导演的取景取得实在太美了~~~故事么……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朔与亚纪的恋爱年轻唯美,以至于亚纪生病的时候看得我很是难过,亚纪是独特的,然而人终会被遗忘,不管当时的你多么了令人难忘。
比电影差劲
啊啊啊已经被绫濑遥抓死心停不下来了 清纯的霓虹少女嘤嘤嘤 男主那是什么啊太不合胃口把好好的一清新电视剧搞成大叔的那个样子没法说 比书里多了不少情节有的还是蛮不合时宜的
慢得连心跳都似乎停止了。。。情节也太俗了。。。哎
真的也就还行吧。诚然演员们都不错,但是,这种演员哭得淅沥哗啦,观众也被带得哭的淅沥哗啦的模式我真的早就免疫了。电视剧里加了不少其他的感情元素我也觉得不错,但是,也就这样吧,没什么太多特内涵的东西。当然,电视剧嘛,我不指望多么深刻,拍成这样的确可以了,虽然我实在没法感到太多的震撼。
日本的电影很擅长的温情脉脉,纯爱,青春,怎么狗血怎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