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浸淫在日本文化里,偶尔总是想看部有市井味道的香港电影,不是换换口味,而是透透气。
本来对《每当变幻时》并没报什么期待,纯粹是觉得电影名字好听。
2007年的影片,比《志明与春娇》才早了三年,不知为何,里面的陈奕迅和杨千嬅却看起来非常青涩和干净。
我是从余春娇的一头亮丽紫发开始,才从心里把杨千嬅从一个歌手转型成一个演员的,以前总觉得她长得并不出挑,只演过些疯疯癫癫的港产贺岁片和国产剧,仿佛没什么特色似的,只是很红,就像我从前不懂容祖儿为何很红一样。
影片里两人都在一个叫“富贵墟”的街市卖鱼,女的叫阿妙,男的叫鱼佬,不打不相识,成就了之后十年默默的记挂。
杨千嬅仍旧是演那种“低质素高要求的港女”,大大咧咧,但是心里有很坚定的目标和打算,三十岁之前还清欠债离开街市,找一个值得嫁的人,为此甘愿天天挑灯卖鱼粥。
后来因为嗜赌成性的老豆在死之前的一次赢钱,让阿妙从欠债中解脱,一走了之去学化妆还有了自己的化妆学校,鱼佬仍旧如此,最后和外来妹结婚有了女儿。
没有什么特别的情节设计和桥段,两个超级大歌星出演街市佬也不让人觉得有违和感,电影看得越来越多,某种程度上就像交男朋友,不同类型的男人阅无数了之后,对各种调情和制造浪漫方式都了然于心,也就越来越无法被打动和满足了。
但是人心呢,却又有它独特的G点,有些地方碰不得,一碰就全然崩塌。
在这个电影里,就触到了两个我最承受不了的点,一个是“街市”,另一个是“时间没有改变的东西”。
住在广州的时候,几乎每天上下班要逛两次市场,南方的市场一年四季都有种朝气蓬勃的感觉,尽管大多数菜超市都能买到,放到篮筐里,结账处哔一下条形码,像工厂的流水作业,不用说一句话就可以完成。
但街市却是需要语言的,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加了寒暄有了感情。
年轻人总是心比天高,靠卖鸡攒钱移居美国的鸡佬在结婚那夜对街市的年轻人说,你们不要总说要离开街市,看不起街市,你们之中哪一个不是靠街市养大的!
这才有了富贵墟关闭6年后,大家为了让鸡佬看看它仍旧繁盛的样子,做的一场假戏。
每次去香港的时候,总要逛几回街市,像中环的摆花街,还特意找去《胭脂扣》里的石塘咀,如今也成了街市。
但对电影里的阿妙来讲,“街市”是一个苦中作乐的青春象征,贫乏、劳累,却快乐,是长发飞扬、躺在天台喝啤酒,用西瓜当保龄球打白萝卜的日子。
就跟《七十年代》里的作者们集体回忆的那个年代时,反而都觉得那是人生中难得的快乐时光一样。
对着超市新鲜食品部经历,鱼佬很吊地讲了一句,“街市是不会死的”。
对,我就喜欢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在憧憬外面的海阔天空的同时,还会懂得捍卫过去。
说起“没有被时间改变的东西”,里面有很多私人记忆。
鱼佬花五千蚊买下阿妙一晚所有的鱼粥,只希望她能够休息一下,不那么辛苦。
阿妙很开心地说,好耶,天日食饭,可以加两蚊饮冻饮咯!
这是青春才享有的苦中作乐。
老爸给她介绍了个饼佬相亲,讲说,这个饼佬虽然干巴巴,但是稳正,饱肚子,意思是多么靠谱啊,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顺手把桌子上那条代表鱼佬的鱼干扔进了垃圾桶。
她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一个不愿将就,一个总觉得跟自己的人生道路不同,只好一声不吭地一走了事。
6年以后,阿妙事业小成,遇到一场车祸,翻开手机只想打电话给一个人。
鱼佬即刻赶来,什么都没有多问,没有生分没有责备,只关心她有没有受伤,仿佛昨天还在天台一起喝酒谈笑。
突然又走开,原来是跑到车子底下给她拾掉了的那只鞋,帮她穿上,好像一切都不曾改变。
其实,除了挂念,全都变了不是么。
所以我一直好喜欢粤语里“我想你”这个词,读作“我念住你”,这种念,可能小到只是看到保龄球馆里的西瓜花纹保龄球时眼神里闪过的一丝怀念和笑意。
看电影的时候,想起陈奕迅的好多首歌,比如《十年》、《非你不可》、《最佳损友》、《每一个明天》、《与我常在》,曾经倾通宵都嫌不够,很多东西今生只可给你,别人如何明白透。
直至你变节至觉没够。
多想一天彼此都不追究,相邀再次喝酒。
可是情人已经沦为朋友了,谁又能一直与你常在呢,错过就是错过了。
那个钱包用了那么多年,却在最应该发挥作用的时候失了效。
而每当变幻时,想到有一些东西没有变过,所以才能一笑泯恩仇继续向新生活奔去么?
阿妙的妆容越来越精致,成了知名化妆师,三年后成了丝芙兰的售货小姐余春娇,和比自己小4岁的男仔拍起拖。
戏里戏外,想到有一种感情叫陈奕迅和杨千嬅,还是觉得感慨万千。
现在也可以明白她的红,是因为她太像每一个我们自己了。
写下这段文字时我还没有完整看过整部电影但是我觉得我是有绝对发言权的从六月初的预告片,六月底的上映,昨天的网上下载一夜之间出现,可以说等的不能再等了。
先来说说和此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老港正传,也是一有dl就下来看了,我的观后感是:故事还不错,就是太过主旋律。
看过老港只会对变幻的期待更加大,迫不及待的收集影评来看,居然迅吧昨天又出现了一个截图贴,这下完全剧透了。
我不知道内地上映时删掉了多少情节,但从hk yahoo看过此片的人口中得知这套剧本身就有点交待不清,比如Eason究竟是假结婚还是正常恋爱结婚始终有争议,大家最大的意见就是片子嫌短。
但是可以认定这是一部诚意之作,尤其各大小主角配角的演绎甚是让人期待,作为EF对于Eason的演技我是从来不存在任何怀疑的,他在这方面确实有天分,更何况这个角色真fit他,又有这样一个默契的拍档。
忍不住要和老港拿来做比较,很多人说变幻的回归主题太过蜻蜓点水,我却不这么认为,去看看老港就知道会是多么做作和恶心的一件事情了,彻底破坏整体气氛。
我曾经将我的msn签名改成:老港和变幻注定成为不了甜蜜蜜。
虽然对黎明和曼玉始终没有特别感觉,但是甜蜜蜜的那种大气那种自然流露是前两者都不能比拟的。
再回到变幻,这本来就是一部地地道道的港片,岂能随便翻成国语还是如此糟糕的配音,看完事先下完的sample我对自己说,完全找不到当时看原版预告片时的感觉。
香港的市井味,并没有随着城市的变迁而消失,这也是我喜欢她的理由之一,那些布满大街小巷的茶餐厅,多么美的一道风景!
正如变幻中随处可见的粗口,都是最最真实的写照。
喜欢变幻的另一大原因,我是个上海女仔,MISS的四个定义在这里值得细细体味。
上海女孩子,尤其是从小受HK文化熏陶的女孩子,无疑在气质上和HK同龄女子是有些神似的,我们热爱生活我们满怀理想憧憬,我们相信爱情但又容易退却,我们一定能从这部片子中找到不少共鸣。
导演刻画的很细致,影片前后的呼应和时间变迁的处理都很有深意,恰到好处的搞笑同时又给到观众笑中带泪的好几次感动,比如妙父去世,比如鱼佬千禧年痛失最爱,比如多年重逢抢银包。。。。
我看电影一不小心就会哭,所以这次看来要多备些纸巾在旁边了,一个人看电影的好处就是可以任眼泪尽情流淌不被笑话,上一次如此的放肆应该是在看《常在我心》。
综上,一直忍着没有去电影院看太监加换汤版的变幻。
emule下的好慢,还有一半在空气中,我已经写完长篇大论。
前些天逛街看到老港已经出了DVD,暗想等变幻出碟时一定要去买张正版来收藏而且必须是粤语原版。
所以,你如果已经看过国语版的,那就再欣赏一下原版吧;如果还没有看过变幻,那我更加要建议你也去看看了,这真是今年难得一见的港片(虽然我当它港产片来看尽管它是合拍的)。
(完)by easyride07.07.10
如果阿妙不走出富贵墟,她不会知道自己其实很喜欢鱼佬。
如果阿妙在30岁的第一天早晨决定要心甘情愿地躺在鱼佬的胸口,那么十年后她同样会为这安于现状感到后悔;如同她再次与鱼佬邂逅时看到了他身边的妻子和怀里的女儿。
这似乎是《天堂电影院》的另一种演绎:出走或者留下都不是万全之策。
不同只在于多多的决定是由老艾佛特帮他做的,而阿妙,没有人帮她。
人生要面对很多选择,遗憾的是每一次我们都只能选择走其中一条路;于是必然会因此错过另一个方向上沿途的美丽景色。
不过如阿妙所说,“一切都只是一个过程”。
或者说任何选择都将迎来一种独一无二的生活,我们需要做的是行走其间、享受个中滋味;至于结果,你无法奢望完美,甚至它们不过都是殊途同归。
所以,既然做出了选择,那就尊重自己的选择。
人生就是用心体验过程,坦然面对结果。
其实这是很老套的故事和很浅显的道理。
只是面对这样的故事和道理,我们很难感到厌烦;因为在不同的时空里,我们都在亲历、都在感慨。
或许你会记住那些将梦想刻进年龄的日记本,会记住那个象征爱情一旦错过就不再的钱包;也或许你会因鱼佬俯身爬到车下去帮阿妙捡鞋的镜头而生出反感,觉得那煽情有点俗气,但你也会禁不住鼻子一酸,然后想到自己的经历。
和同学去KTV,也早已习惯了总有人要争着点唱《小镇姑娘》。
大家不过是借歌曲来YY一遍逝去的人和事。
我们因选择而拥有,也因拥有它而失去其它。
然后Miss(失去)并Miss(怀念)着。
不太懂哲学,但一直猜想着推崇存在主义的人应该很能看透并坦然接受这样的两难选择吧。
而对于更多人,不是明白一个道理之后就不再感到痛苦了;因为生活很具体,没有这么抽象。
于是我们的感叹就化成了“失去过才能真正懂得去珍惜和拥有”、“但凡得不到或是失去的,总是最登对”。
我们也会奢望,假如可以重新选择一次,结果会不会变得更好呢。
《一一》里阿瑞对NJ说:“以前我怕你养不活我,现在我不怕了。
我们重新开始好不好?
”《春光乍泄》里何宝荣对黎耀辉说:“不如让我们重新开始。
” 《香草的天空》,故事的最后,她对汤姆·克鲁斯说:“Hi,睁开眼睛吧。
让我们重新开始!
”是的,我们偶尔也曾想过会听到某人对自己说:“让我们重新开始吧。
”直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哼唱“韶华去,四季暗中追随,逝去了的都已逝去”;了解了为什么很多事情过去之后,人们不再去解释;也懂得了深埋于心的秘密,不一定需要让对方知晓。
怀念过去常陶醉一半乐事 一半令人流泪梦如人生 快乐永记取悲苦深刻藏骨髓韶华去 四季暗中追随逝去了的都已逝去常见明月挂天边每当变幻时 便知时光去怀念过去常陶醉想到旧事 欢笑面上流泪梦如人生 试问谁能料石头他朝成翡翠如情侣 你我有心追随遇到半点风雨便思退常见红日照东方每当变夕阳 便知时光去P.S.鱼佬卖鱼多年悟出的一个比喻很有趣:恋人就像鱼,要得到鱼就该去买而不是去钓。
买鱼,明码标价、实实在在,有付出就有回报;钓鱼,运气好能赚,运气不好颗粒无收再加赔本。
我們庸俗而深情地活着。
{有錢吃斑,無錢吃泥鰻}一個以街市為起點的故事。
一個賣魚佬屋子裏放了許多書籍,有着各種的漫畫。
一個賣魚嫂有着一個堅定不移的計劃,30嵗前離開街市。
從97年講到07年,我覺得這部片子這麽快能在大陸上映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爲他有慶祝香港回歸10周年的意味。
上面講到的兩個人表面上,一個安於現狀`執著不變,一個不滿現狀`執著求變。
但不管你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當變幻的時候,也無法躲避。
最記得的就是賣魚嫂最後說的一句話:這幾年來我要的東西並不是全都擁有,以前我會覺得是失敗,但現在我覺得任何事情都是一個過程。
這句話令我想起很多做過的決定和將要做的決定。
将第一次在豆瓣写评论的机会贡献给阿fa十年出头的娱乐圈生涯,终于有一部属于你,属于你确确实实在“演”的戏。
(百分百和新扎那些就甭提了)说起百分百,我还记得阿fa同阿臣当年这套白痴的作品:阿臣当年穿着一套超人装(?
)冲去阿fa新书签售会,有情人终成眷属···果本书叫《别在西藏和秃鹰初吻》可能人大了,不想承认自己在看平凡的皆大欢喜的电影,所以总是期待自己在看的电影有个神奇的结局,例如《十分爱》,然后大赞编剧和导演一番。
然而,在看到《每当变幻时》快结局的时候,还是十分期待希冀这是一套happy ending,希望鱼佬会去看那个实在是俗的钱包,希望一个能够回首的女人有一个好结局···当然,开头阿fa独白说“miss是一个英语不合格的人教会她的道理”时,我就很清楚,这是一部最后又会让人唏嘘一番的电影。
电影角度,当然还有刺可以挑,猪肉佬从天台爬下跟阿妙说一定要出人头地,但是之后这个角色的铺垫却很无语,很浅。
把回归十年的BG融入去串起所有情节是一个特色,很喜欢那个充满了广播声音然后镜头旋转360度表现一年过去的一幕,但是之后千年虫和911的几幕就显得很突兀了。
感慨角度,30岁,或许真会是一个很恐怖的界线,尤其是for singles···但是若我是阿妙,我也不会要饼佬跟了鱼佬一晚,我也是会逃的纵使逃出去后才发现那个曾经傻傻的用写着“浪漫,可以苦心经营xxxxxx”的杂志包装纸包着一份俗气的礼物,然后又自己猛地拆掉了包装纸的男人,的确是“一个值得嫁的人”这就是“失败”与“成功发现”的哲理···总是很喜欢发掘电影中的警句~其他豆友都写了很多,买鱼钓鱼、失败成功、像prada的gucci···讲真,全电影我最欣赏的一段对话,亦觉得这就是一直以来我很喜欢阿fa的的感觉:郑融客串的角色出现第二次说她已经嫁了,听说阿妙还没嫁,又再次揶揄她“哇,你真喺好大锅了”阿妙微笑着,向这种人回敬了一句“大xxx”有些事情 ,有些moments,该执着就应该执着“吹咩”的大无畏精神,是一种气质。
当然,最好运的事情莫过于上天能够把那些搞化妆、打保龄、发E猫等不值得嫁的男人,放在饼佬和鱼佬中间。
她成功了他没有···这个故事原本想讲天生一对仿似童话可爱他得到发妻的爱他的女友偏却得到理想失去爱
年终岁尾,总是要在酒精的麻醉下才能极不情愿地提起笔来,草草码几行字,算是新桃换旧符以迎接变幻之时。
醉眼朦胧中竟然浮现出阿妙打开铁匣的情景:一个小小的笔记本被取出,上面写着“阿妙n岁,离开鱼市”;另一个小小的本子被放入,上面写着“阿妙n+1岁,离开鱼市”……人生来就不平等,有人生在富贵人家,万事不愁;有人只有一个潦倒老爸,还背着一身赌债。
然而无论王子与乞丐,至少每个人的心中都可以有不受现实羁绊的梦想。
哥伦布梦想到达东方,阿妙梦想离开鱼市。
我们常说知足常乐,然而一个相反的事实却是,我们又都相信手边的东西总不是最好的。
鱼佬、饼佬、猪肉佬,与其说比较哪一个更好,毋宁说哪一个离得更远。
当Prada与Gucci都摆在眼前,阿妙只好回答:像Prada的Gucci。
像Prada的Gucci,它的存在与否并不重要,因为一旦出现,它也就会被新的梦想所代替。
而miss,正是为了考验梦想而存在,所以每个人都在不停地错过一些东西,直到放弃梦想。
很难说梦想带给人更多的究竟是幸福还是痛苦,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追求梦想本身应该是生命的意义的一部分。
Vladimir与Estragon在等待戈多时曾这样说:- He should be here.- He didn't say for sure he 'd come.- And if he doesn't come?- We'll come back tomorrow.- And then the day after tomorrow.- Possibly.- And so on.- The Point is ——- Until he comes....- It's not certain.- No, nothing is certain....- Shall we go?- Yes, Let's go.They don't move.戈多会来吗?
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愿意等待吗?
“30岁的第一天早晨,我在一个男人的家里,在一个街市佬的家里。
我看到了一个我不想要的未来。
”当阿妙说这句独白的时候,她看到床上,还没睡醒的他面露幸福笑容。
而我却看到了,一个心高气傲的女人是何等决绝。
有人说,阿妙错了,错在不懂珍惜,到头来错过了一个值得嫁的男人。
但我觉得,人类其实是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的。
就像水里面的鱼,都会拼命游向光明的世界,而奋力撇开身后污秽黑暗的一切。
人往高处走,山鸡变凤凰,绝不是过分的奢求。
出身卑微,父亲欠债,让阿妙30岁之前的时光都要在一个名叫“富贵墟”的菜市场中卖鱼度日。
每天清早她比别人更早去取货,取最新鲜的货;每天深夜她一个人在街头用卖剩的鱼肉做鱼粥,15元一碗,一个个硬币放进罐中。
她的理想,很清晰,就是要在30岁之前,还清欠债,离开菜市场,找到一个值得嫁的人。
还有,买一个理想中的钱包,款式像PRADA,牌子是GUCCI。
然而,世上并没有“像PRADA的GUCCI”,正如人生总有遗憾无法圆满。
富贵墟实际上是个穷街市,富贵墟里又藏着富贵梦。
阿妙脱离了这个“墟”,却失去了一个“岸”;得到了理想,失去了爱。
但这,怎能说是她的错?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而选择的对与错,外人无权评说。
若然当初的她满足于留在鱼佬身边,谁能保证多年之后她不会后悔?
如果影片仅仅停留于此,那未免流于肤浅。
1997-2007,一个女人的十年,也是一座城市从殖民地转为特别行政区的最初十年。
阿妙对猪肉佬说:“我是不会嫁给街市佬的。
”于是那个男人背上行囊北漂闯世界。
阿妙问鱼佬(Eason):“目标啊,计划啊,你有吗?
”于是鱼佬就真的开始计划买一个钱包给她。
超市兴起,她和鱼佬一起捍卫菜市场的生意,以变应变。
香港回归的那天晚上,他们在天台大叫“50年不变”。
传销之风骤起,她把钱一古脑儿投进去,以为可以一本万利。
千禧年的除夕夜,他在天台等了一个晚上,她在时尚界大展拳脚。
街市清拆,他被人拖出去,回头不舍地看了一眼,最后的富贵墟。
非典肆虐那年,她戴着口罩开车去机场,差点撞倒了一名要去相亲的女子,于是送她到餐厅。
那时她还不知道,这名女子将成为他的妻子。
That's life.你以为50年不变,其实变得天翻地覆。
你以为他还在等你,却发现只有你在等他。
你终于找到自己喜欢的钱包,却发现钱包不再是最初的钱包。
在时代的巨变浪潮中,我们的爱与理想,有谁在乎?
故事从1997年开始讲起,那时候阿妙还只有27岁,日记本上写着希望30岁之前还清债,离开富贵墟,找一个值得嫁的人。
喜欢她的男人有三个,猪肉佬,饼佬,鱼佬。
猪肉佬为了阿妙,离开富贵墟,出去闯荡,小有成就,当然不可能再重新看上阿妙。
饼佬送给阿妙一串手链,彼时,阿妙还可以挑三拣四,她选择再等等。
鱼佬没什么大理想,他只想一辈子开开心心呆在富贵墟卖他的鱼。
他是喜欢阿妙的,或许他永远无法达到阿妙的标准,但是他不会让阿妙饿着肚子。
阿妙拒绝鱼佬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他是个鱼佬。
“有些人 我不会去想有些事 明知不会发生 就不应该计划”阿妙的计划里,没有鱼佬,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30岁的第一天早晨,她在一个鱼佬家里醒来,看到一个不光明的未来。
于是,她选择离开。
几年里,富贵墟发生变化,被封,鱼佬无从找到阿妙。
巧合机缘,年纪最长的鸡佬回国治病,所有人联合起来编了一出戏。
戏虽被识破,心意却真诚可贵。
此时已是著名化妆师的阿妙,以为终于可以和鱼佬重新开始,不想,对方早已是孩子的爸爸。
整部戏里,阿妙不同时期都有过后悔,寻时却发现那船已经驶出去太远了。
想与饼佬重修旧好,对方已经有未婚妻。
一直想买的皮夹,下定决心冲过去买时,已经被买走。
想要安心、安定下来时,等待的人,已不在。
老实说,这种情况,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谁没做过错过又后悔的事呢?
没有吧。
杨千嬅说阿妙是一个悲剧角色,的确如此,虽然最后总结性的话:十年里面 我想做的事没有全部做到以前 我会觉得是失败现在我觉得 我不是失败而是成功发现 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个过程纵使减轻了悲剧色彩,却无可避免牵扯上无奈。
整部电影围绕一个词在讲,影片开头和结尾也都有相互照应,Miss。
四种解释,真正品尝,酸甜苦涩尽在其中。
或许也是巧合,刚巧看到这样一句话:I always miss you, so I miss you, so I miss you, so I miss you very much.每个人心中都有其自己的翻译。
正确答案当然不止:我一直逃避你,所以我错过你,所以我失去你,所以我非常地想念你。
用在这里,倒是再合适不过。
同是香港回归十周年的应景之作,《老港正传》让我小小的失望了一下,《每当变幻时》却又给了我意外的惊喜。
和《老港正传》相比,《每当变幻时》高明的地方在于把大时代变迁的标志性事件揉碎了低调的隐藏在女人怕老恨嫁的个人情感后面,阿妙在菜市一天天搏命揾钱,翻过一页页月历,写着一本本日记,错过一个个男人,而似乎不经意间穿插其中的禽流感肆虐,超市兴起,传销误人,旧城拆迁,楼凤待客,北上淘金,悄悄的影响着人物命运,让我们看到了香港这个地位特殊的城市和她的子民们,在转换身份后为适应新形势作出的调整与努力,让人感觉不知是要为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而惆怅,还是更应该为人事变幻白云苍狗而叹惋。
在永不停止前进的时代洪流里,富贵墟千载不变,只是个美好的幻想而已,曾经在一起打闹欢聚的一群人终究要各奔前程,即便如鱼佬那样坚持到最后的人,还是不得不放手。
杨千嬅的演技大有进步,全片几乎找不出什么缺点,终于能够摆脱郑秀文的影子,走出属于自己的戏路了。
而且第一次发现大笑姑婆同学原来长得也很可爱,气质有向张曼玉升华的趋势。
不过一个围着鱼摊日夜操劳的女人每天只睡三个钟头,真是只能用艰辛来形容了,哪里还能如此雪白粉嫩巧笑倩兮。
阿妙这个角色鲜明刻画了三十岁前后女子的心态变化,相信广大女性观众会有深切共鸣,单她两次买钱包的场景就绝妙非常。
那个饼佬的角色也设定得挺好的,演员选得很合适,白净俊朗,待人有礼且知进退,工作稳定,但对颇有野心的阿妙来说却感觉平淡乏味,似乎少了些什么。
恐怕对现实中的很多女孩子来说,都会遇到这样在她们当时看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追求者。
其实就象妙老爸说的那样:虽然有点干,但是保险,饱肚子。
等到两年后她精心打扮去赴饼佬的约才发现对方已经有未婚妻了。
对鱼佬也是一样,在一起时感觉很舒服,有麻烦了最先想到求助的人是他,伤心醉酒的时候会找他哭诉痴缠,却总认为对方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人。
不知道有多少女人曾经象阿妙一样,想买一个象prada的gucci,最后呢,“你买到没有啊?
”“哪有这种东西啊!
”作为陈奕迅的歌迷要重点说一下他。
不敢说eason的演技好,只能说这个角色很适合他。
卖鱼佬的三分狂放不羁,三分用情良苦,三分疲倦无奈,与一分不易觉察的骄傲,简直与eason本人气质浑然一体,无需太多演技帮助,在香港如今的男演员中还真想不出来第二个人比他更胜任这个角色。
看他煞有介事的踱着方步学妥叔的样子把阿妙逗得哈哈笑,抱着个垃圾筒在商场里跟服务员发飙,被阿妙当面拒绝时的黯然神伤,多年后重逢还是那样熟悉自然的问长问短毫无距离,我要是文隽,就送他一个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来鼓励一下。
鱼佬与阿妙春风一度之后兴冲冲的拎着早餐的样子,与船头尺卖了车买表链一路飞奔回来的欢跃如出一辙,之后他离开富贵墟在海边开的那个鱼粥摊,感觉很像发哥与红姑重逢时的那家餐馆,看来导演从《秋天的童话》和《天堂电影院》里成功偷桥不少。
而当鱼佬对着手机里“请查清楚再拨”的系统提示音喃喃低语“明晚千禧年,我在天台等你”时,我觉得实在是一段绝佳的MTV画面。
千禧夜卖鱼佬孤独的躺在富贵墟的天台上,真应该配一首eason的歌来煽情,导演也许是怕冲淡阿妙的主戏而只是匆匆带过,迅速转到有些无厘头的和警员对峙的场面。
影片中点缀了不少小幽默,让观众虽然感到生活无奈却并不过分沉重,而是辛酸伴着甜蜜,伤感中蕴含希望。
林家栋演的女人气的化妆师,许绍雄还是那个胆小怕事的警司,黄渤当众拆陈奕迅的台,都让人忍俊不禁。
还有些细节也颇有意思,看得出是精心安排的结果。
譬如开场一个mm对猪肉佬说来两斤牛肉,猪肉佬对着自己摊子上挂着的那个大猪头看了一眼,真的是挂羊头卖狗肉般让人哭笑不得。
开始菜市里那个母亲打骂的那个孩子,到十年后重开富贵墟时就换了个大孩子继续打骂。
鱼佬开始对阿妙说钓鱼不如买鱼女人泡不得云云,阿妙消失富贵墟被拆后,鱼佬却天天孤独的坐在海边钓鱼。
最赞的是开头那个miss词条的安排,错过,挂念,遗失,未婚女子,四种含义,五味杂陈,让人百感交集。
对熟悉港产老片的人来说,最亲切有趣的还是冯粹帆。
他演的妙老爸简直就是他当年最擅长的那类混混随时光前进到现在老了的样子,泡妞整蛊,无所事事,只是由于有了女儿,比起年轻时稍稍多了一点责任感。
看他被陈奕迅背着一边龇牙咧嘴还一边煞有介事的说“真是谢谢你了好兄弟,仗义每多屠狗辈,下次办事叫你一起”,完全就是二十年前那个让人又好气又好笑的犀牛皮。
只是港片看多了,很多时候都能猜的出下一步剧情,比如冯粹帆边走边擦鼻血边反复说“我忍住了”,我就知道他不行了,那个戴口罩的mm被杨千嬅扶起来时说我要赶时间,我就有预感她是去见陈奕迅,她戴着口罩感觉平平,露出脸来还是挺pp的,她和陈奕迅被黄渤扯下口罩对视的那一霎那,我就猜两人可能弄假成真了。
虽然能捕捉到导演心思让我很得意,但还是希望能看到别出心裁更有新意的情节设计。
影片的缺点是不够流畅,一些场景的衔接转换稍显生硬,不知是不是国语版被删剪了的原因。
除了女主角外,其他人物刻画也似乎不够深入,只停留在类似漫画白描的浅层,也许是因为影片长度的限制。
譬如猪肉佬开始追阿秒被拒,然后决心出去闯荡的过程没能让人感受到他的心理转变,出人头地之后的言行也和之前没有任何呼应,让人感觉形象模糊。
黄渤很有潜力,演技还有需要提高的地方,不然只会始终限于插科打诨的小幽默。
菜市改革,传销等几场戏也处理的接近于荒诞剧的风格。
至于最后为了鸡佬手术而演一出富贵墟重开张的温情戏,让我感觉有点矫情了,也许能换个更好点的重聚方式来满足一下我这样的恶俗胃口,比如象托托走进天堂电影院一样抚摸着断瓦残垣,从前记忆又上心头,于是情人还是老的好巫山云雨旧欢如梦#@¥%&×?!
……众人在富贵墟前告别仪式般的合影时,我真担心电影就此结束,实在意犹未尽,幸好导演没有玩我,又安排了一场戏让阿妙与鱼佬划上句号。
当阿妙看着鱼佬张着滑稽的大嘴和儿子通电话而将钱包偷偷藏在身后,当鱼佬争执不过而知趣放手转而煞有介事的评价起店面时,这样欲说还休的场景真让人无语凝噎。
阿妙目送鱼佬一家的背影渐行渐远,主题曲缓缓唱响,仿佛时光的钟摆点点敲打在人心头。
这样悠悠的旋律一听就知道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找了一下果然是老歌。
随光阴逝去的东西永远让人怀念。
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喜欢mini cooper,我觉得比甲壳虫差远了,虽然出于宝马门下。
1997-2007还是一个十年的故事。
我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喜欢,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嘘唏。
依然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依然在等待最后圆满的结局。
她是这样坚持的女子,所以一开始没有选择他不奇怪。
要离开菜市是她唯一目标。
即使心里已经有了他,还是坚持的选择梦想。
她要的是像PRADA的GUCCI。
即使有过一夜的回忆,她还是选择离开。
她在路上遇见他,想叫住他。
但是错过了。
他在车子看到她,却告诉自己看错了。
她为了梦想在奋斗,他守着最初的理想在坚持。
重逢也在意料之中。
我在等她告诉他:我心里的人其实一直就是你。
我在等他告诉她:我从来也没有忘记你,在等你。
可是只差一点时间。
她背着手握着他曾经送她的钱包。
无可奈何纠结着眉头:我求求你,别看了。
只要一切还没有说破。
一切还有说破,我们还可以继续嘘唏。
她遇上送他出去,看到他的发妻,和可爱的儿子。
她只能微笑。
这样的结局反而在意料之外。
却在情理之中。
能有多少人。
能在重逢的时候,还有着当初别离的心绪?
当时的转身,已经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守着一些,冲动之下才会说出的话,这个世界能有几个?
真正会相信的那个才是傻瓜。
时光在任何人的身上,都会有作用。
带走了一些,也带来了一些。
为她嘘唏。
她的十年。
这个男人从来都是她的,他的心从来都是向着她的。
这个男人又从来不是她的,她从来没有打开心扉接受过他。
背景音乐响起来。
心也跟着难过起来。
只不过是一出戏,为什么依然不能圆满。
重逢。
只是为了让一些故事完结么。
如此的十年。
银河映像出品,杨千嬅、陈奕迅演出的反映香港街市的爱情片,还不错,喜欢并非大团圆的结局。
MISS这个主题很好..
得得失失
重温你们的温暖过去,miriam&eason
小众,小温情 一个将近中年女人的危机,惶恐。 结局反转?
春娇该给跪了
杨千嬅真是个烂片之王。。。
尽管生硬了,但是可以看出导演的努力。Eason的表演很有点味道。这部片子不看粤语,很多意味都无法体会。但是剧本情节,太主旋律,太不街市。
“抓不住缘分的我,总是眼睁睁看它溜走”
杨千嬅 你就只唱歌吧~!
黄渤很囧,粤语配音囧,国语配音也囧。陈奕迅还是没演技。
西瓜保龄 囧
在泥泞中挣扎的人,要么就选择和同样沾满泥巴的人相濡以沫,要么就爬出泥沼洗洗干净再也别回头。又想要岸上的干净又想要泥潭子里的温情,那是贪心不足蛇吞象,——人又不是两栖动物。
好无聊啊。。
卖鱼的陈奕迅,卖猪的黄渤。
每当变幻时,都没有像Prada的Gucci。
啥玩意?
看到结尾,还是不胜唏嘘
虽然很喜欢Eason,但每当电影中有他就觉得恶心
时间是单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