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应该想告诉观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大致在于这灵魂的重量,但是失去了它生命又将变成无所适从的轻浮。
另外,影片在一些台词中有意识地抛出了“肉体和自我意识是否统一”这个令人思考的问题。
总体来说,情节波澜不惊,叙事节奏沉着冗缓,对于镜头的处理比较随意,几乎没有刻意的特效处理。
整体给人一种只是在默默讲述一个荒唐故事的感觉。
这样的风格估计也是仁者见仁的类型。
片子里在暖色木质结构的motel中主人公产生的带点暖意的臆想,与圣彼得堡暗天灰地的冷冽形成的视觉对比倒令我印象深刻。
最后,不得不再夸一下保罗吉亚玛提的演技。
之前在其他影片中已经见识过这个法国人的演技,可能是他平凡的外表让他的名字直到如今才印刻在我脑中。
而他再次用在冷冻灵魂中的表现提醒了我的幼稚。
按照时间顺序来说,近期看的第一部就是
When the elephant is young and relatively weak, it's tied to an immoveable stick.So later, no matter how large and strong he becomes, he continues to believe that he cannot free himself.They never question their self-imposed limitations.关于电影,印象深刻的就是这一个理论,虽然电影里那个stick是指代灵魂,Paul也是被这个理论打动,继而冷冻了自己的灵魂。
不过私以为那个stick应该是潜意识,不管是外在世界加诸给我们的,还是我们自我限制,在很小的时候形成的潜意识,都会映射到我们的亲密关系,与世界的互动中去。
就像我们明明已经长大,可以为自己的快乐负责,我们还是逃不出潜意识的影响,最常见的就是小时候遇到家庭虐待,长大后很可能结婚或谈恋爱会不断遇到烂人,不断重复被虐的暴力行为。
不知道灵魂到底是不是永生的,但是我觉得灵魂是不断成长的,选择进入这一世的灵魂都是勇敢的,他们在出生前就选择好了,这一世要经历的挫折和苦难。
所以灵魂到底可不可以换呢,灵魂的重要品质的大概就是这一世各种经历所糅合在一起的形成的,如果只是为了要换取才能,那只要换脑就好,因为灵魂更像是心,虽说它好像存在于脑的果壳体中·····
第2005部,《冷冻灵魂》……影片比较有意思的是,把虚无缥缈的灵魂实质化,人们可以通过手术对其任意处置。
而在这个大背景下,保罗•吉亚玛提本色出演自己,一个被焦虑压的喘不过来气的演员,通过移除、更换和寻回自己灵魂的过程,领悟人生真谛……创意不错,保罗的演技也无可挑剔,但编导苏菲·巴瑟斯对自己剧本的执行能力却差强人意,片子的主基调又闷又拖沓,充斥其中的说教意味基本磨平了所有对观众的冲击感……个人认为,横向对比,可看性要较题材类似的记忆大师略逊一筹,当然,就冲保罗片中神经质一般的演技,本片还是很值得一看的……人的肉身只是一副皮囊,是灵魂定义了我们的身份和价值20171215
灵魂究竟是什么东西,是否真实存在,没有绝对定论,只是它经常被人们提起。
它像是心灵支柱,像黑夜中唯一可以指明方向,燃起希望的灯火。
【COLD SOULS】【冷冻灵魂】这部影片中,抽象的灵魂被具体化,实物化了。
作为真实存在于头脑中的一种实物,灵魂就像身体内其他器官一样,可以被抽离保存,甚至进而有了灵魂交易的黑市。
导演用这样独具匠心的创意把人领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从而开始探寻"灵魂“这个十分神秘,深重,而敏感的词。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普通的话剧演员,过着普通的生活,由于出演杯具人物,陷入轻微的无端的抑郁,自怨自艾之时尝试了抽离灵魂,只保留了5%在脑内。
此后的他变得格外呆滞,说话,做事似乎丧失了思考能力,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连妻子的要求都无法满足,事业上的表现也让人失望。
这样行尸走肉的形象,刻画在了一个失去实物灵魂的人体身上,把导演对灵魂的理解诠释了出来。
也许灵魂是人类精神的控制源,是内在无可替代的独立意识。
故事的第二主角,自己携带他人灵魂进行国际间倒卖的灵魂运输者。
她的表情一直呆板麻木的像个机器,应该说她本身简直就是个运输灵魂的机器。
由于多次携带他人灵魂,脑内遗留了很多灵魂碎片不断成长,以至于她有可能彻底失去自我,无法取回自己的灵魂。
而这样一位机器却帮助男主人找回了自己的灵魂,也许因为她自己说的那样,她看到男主的灵魂,感觉很美好,所以才去帮助他,凭她所剩的灵魂碎片中的那些善良的人性。
起初男主不敢直面自己的灵魂,那时他生活的迷茫混沌,而在他意识到自己的灵魂对自己有多么重要并想办法争取它回到自己身体里的时候,他被迫去面对了自己的灵魂,他看到了纯洁的白,怀孕的母亲和刚出生婴儿,婴儿躺在母亲怀里,母亲轻轻抚摸着婴儿......多么简单 而神圣的画面。
他流泪了,他发现他的灵魂并非自己所想的那样悲伤忧郁,反而是那样的纯净而美好......现实生活中,没有像电影里那样实体化的可另存储的灵魂,然而却有不少人,如同失去灵魂的男主,什么也不去思考,行尸走肉般的活着。
我想失去灵魂 就是失去自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无所适从。
面对这样的迷茫,有人放纵,有人逃避,有人独自痛苦,有人毅然坚持,若是希望找回自己的灵魂,若是希望看清自己的前进方向,若是希望理解人生的存在意义,那就不要再自怨自艾。
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就去做吧。
即使每个“新的一天”都只是“日复一日”,只要在你的灵魂深处,保留最美丽的风景,未来就足够了。
摄影和配乐一流,但故事不太成功,模仿《兰花贼》和《暖暖内涵光》而失败的例子。
看的时候希望不要是《纽约提喻法》那种形式大于内容的片子,没想到……还真是比那个差,很闷但又没内涵或者架构。
除了查理考夫曼,其他好莱坞编剧企图驾驭哲学和幻想跨界的题材,好像目前还没有比较牛的片子。
不过这片配乐真的超好听~
没看这电影之前 我倔强的认为是你们不懂得这部电影 让我来证明我比你们更懂 结局我悲剧了 这部剧是我看过最烂的 就像某位大大说的 剧情完全没展开 发展巨慢 无高潮 呜呜 没看完我就删掉了 求结局!!!
THE POOR ACTOR CANT BUY HIS SOUL BACK BECAUSE THE RUSSIAN ACTURESS IS RICH BUT DOESNT HAVE A GIFT BUT HE WAS ALMOST GOT FIRED🤣🤣🤣EMMMMMMMMMMMMMMMMMN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
。。。。。。。。。。。。。。。。。。。。。。。。。。。。。。。。。。。。。。。。。。。。。。。。。。。。。。。。。。。。。。。。。。。。。。。。。。。。。。。。。。。。。。。。。。。。。。。。。。。。。。。。。。。。。。。。。。。。。。。。。。。。。。。。。。。。。。。。。。。。。。。。。。。。。。。。。。。。。。。。。。。。。。。。。。。。。。。。。。。。。。。。。。。。。。。。。。。。。。。。。。。。。。。。。。。。。。。。。。。。。。。。。。。。。。。。。。。。。。。。。。。。。。
YSS NOT RECOMMEND把机械装放到心脏里,把手机安在手掌里,把软件装进大脑里…… implant 技术可以把所有这些都变成现实,不过把灵魂移植到一个人体,这还的确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冷冻灵魂》最精彩的想象力,就是把灵魂压缩萃取,而每个人的灵魂都呈现不同的物理性质。
话说白了,就是有的灵魂很大很重很黑,有的则美美的像件艺术品,有的就可怜兮兮的如同一颗黄豆。
如果人类真的可以存活到这么一天,搞清楚灵魂是怎么一回事儿,还能对其完全控制,我想人类离进化的终点就真的不远了。
哲学的终极问题“我是谁”可以被解答了,科学的终极目标永生可以实现了。
与此同时,罪犯可以毁灭和变异的不再是人的肉体,而是人的灵体。
想想都可怕。
这部电影抛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但是却回答了其他的类似于 “今天晚餐吃什么”的不搭界的问题。
可视性不强,倒是能够引发文艺青年的思考。
保罗•吉亚马提是纽约一个剧团的演员,他正在排演契诃夫的戏剧《万尼亚舅舅》,但是这戏让他身心疲惫,几近崩溃。
偶然的机会,保罗找到一家名为“灵魂仓库”的机构,利用先进的技术,保罗成功地将自己95%的灵魂提取出来。
在此之后,他的演技没有任何进展,反而常常感到莫名的空虚,并且性格也在发生变化。
为了回归正常生活,他想装回灵魂,但他的灵魂竟被别人拿走,逼得他只好展开千里追魂行动来讨回自己的灵魂,就在这段寻找的期间,在医生的建议下“安装”了一个俄罗斯女诗人的灵魂……我常常在想装着我们喜怒哀乐的,我们的自我意识的是我们的肉体还是精神,是精神在主导肉体还是肉体在主导精神?
看到保罗灵魂被抽取出来后,没有了自主意识,没有了疼痛感和欲望,没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和自己的情感,他说“我像是一个行尸走肉,脑袋空空的,虽然不会有什么阴暗面和压力,但是这样我的生活和事业就全都完了。
”由此可见,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是多么的可怕。
但是如果能像影片一样,在觉得负担过大,灵魂太沉重的时候能像卸下盔甲一样的卸下几天,让自我休息一样,等到精力充沛再装回灵魂的话,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因为情绪过于低沉而产生种种极端行为?
而我又很好奇的是,如果我的灵魂可以被取出来,它会是什么形状?
是花朵是土豆,是长方形还是像保罗一样是个鹰嘴豆?
如果我的灵魂被取出来,暂时想要租用别人的灵魂,我会选择哪种人的灵魂呢?
是跟自己完全相反的还是又跟自己一样的?
是把自己的特长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的还是取长补短的?
还是跟保罗一样最终觉得自己的灵魂好?
如果我的灵魂可以出租,会有人想要吗?
如果被装在别人的灵魂里,他会像别人喜欢保罗灵魂一样喜欢我的灵魂吗?
还是会叫医生赶紧换个别的灵魂?
我记得电影里有一幕是一个将近古稀的老奶奶去卖她的灵魂时,交易商跟她说她的灵魂大得不值钱,所以灵魂是越小越好吗?
虽然在现实中我们无法存灵魂、换灵魂,但我们也可以像电影一样用想象的方式:自己审视自己灵魂的优缺点,如果是一件贩卖的商品,改如何改进?
你想要的灵魂是什么样的?
是不是可以自我精进更新自己的灵魂,让它成为一个美丽的灵魂。
居中保罗一直不敢面对自己的灵魂,不敢深层的去观察它,也排斥去看它的深处,直到最后没有办法需要和自己的灵魂重新建立联系的时候才戴上科学眼镜去观察。
一开始看到空空如也的一片,他说我就知道空空如也。
说明他之前对自己的灵魂是不满意的,后来他打开了灵魂的一扇门,电影胶片似地播放出自己小时候,妻子和生命的过程,他才有所顿悟,知道自己的灵魂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阴暗和沉重,也明白了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学中暂时让自己的灵魂休息一下,或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想象一下如果是蔡康永的灵魂装在我身上,他会怎么做,或者是谁谁谁的灵魂装在我身上,他又会怎么做?
有时候抽离自己一下,用别人的灵魂去面对一些自己棘手的问题,说不准你就能得到更多解决的方式和产生出更多的意义。
抽取灵魂这个设定很有意思,这个片子很boring!
离奇的构思,抽取灵魂,有点成为马尔科维奇跟暖暖内含光的综合体的意思.影片更深层次想表达的意思我有点看不明白,分析出那么多形而上的东西总会叫我觉得有点过度解析,也许编剧也没想到那么多呢.......同情那个灵魂运送者?
整个过程昏昏欲睡,临近结尾男主看到自己的灵魂似乎开始有趣了一点,然后迅速结束了。。。
我看不懂
Paul Giamatti一如sideway里的破落作家,排的舞台剧有点意思。可惜最后的灵魂深处有点失望,虽说孩童、生命、爱人是万年不变的主题,但毕竟小成本的制约,拍不出《角斗士》里期盼勇士归家的妻儿,以及普罗旺斯那一片唯美的故乡。
自己演自己神马的……
饶恕我啊,我没看懂。
有点无聊
还成..
呵呵
想法比较科幻然而很无聊
如我所想....结尾是一篇模糊...
浅。如果电影可以这样拍,那人人都可以当哲学家了
3星半,这里的灵魂,其实只是种信念。怀疑自己,寻找自己。
体外物质化与灵魂比例对调的新意不错 但故事好闷 有话剧风格
谁能告诉我这部电影要表达什么吗?除了电影台词表面上告诉我们的……
又一个值得人类深深深深深深思考的问题
1-16
boring
如若灵魂真的能抽离出躯体,那么它是什么颜色呢?亮的、白的、灰的还是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