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器

Sharp Objects,利器之痕

主演:艾米·亚当斯,派翠西娅·克拉克森,克里斯·梅西纳,伊莱扎·斯坎伦,马特·克拉文,亨利·科泽尼,米盖尔·桑多瓦尔,西德尼·斯维尼,芭芭拉·伊芙·哈里斯,伊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利器》剧照

利器 剧照 NO.1利器 剧照 NO.2利器 剧照 NO.3利器 剧照 NO.4利器 剧照 NO.5利器 剧照 NO.6利器 剧照 NO.13利器 剧照 NO.14利器 剧照 NO.15利器 剧照 NO.16利器 剧照 NO.17利器 剧照 NO.18利器 剧照 NO.19利器 剧照 NO.20

《利器》剧情介绍

利器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改编自《消失的爱人》作者吉莉安·弗琳的同名小说处女作,讲述记者Camile Preaker,刚刚从精神病院出来就面临了不少麻烦:她必须回到她的家乡小镇去报道两名未成年少女的谋杀事件。Camile一直和她的母亲还有同母异父的古怪妹妹很疏远,但却被逼和她们住在一起。此外随着调查的深入,她发现自己和被害者有很多共同点,在战胜自己心魔的同时她还要慢慢挖掘故事的真相。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杀手夜狂热爬坡人生设计爱情换命天堂爱是一场温柔幻觉神探伽利略禁断的魔术古战场传奇第一季宝莱坞鸡尾酒救世军鹿鼎记太阳月亮一条河宝莱坞之不可能的任务英雄不死三生有幸兽娘动物园2等爱的女人我是拳手好搭档布朗夫人的儿子们第一季报告班长7:勇往直前打破无限天空与海洋的交界线谁邀请了查理?勇士们选中之人非婚之婚游戏规则临时保姆2牵手向明天此房是我造

《利器》长篇影评

 1 ) 拼凑记忆碎片——可能是一篇过度解读的随剧笔记

都在说这剧像《IT》&《真探》,我没看过这俩,但从OP开始,这剧给我满满的感觉就都是《双峰》。

同样舒缓却诡异的BGM展示着故事关键,《双峰》是锯木厂、酒店前的瀑布,还有两座山峰前的Welcome To Twin Peaks. 本剧则复杂得多。

故事也都以少女的意外死亡作为开端,引得一个外人来探寻一座与世隔绝的诡异小镇。

这里的差别是女主并非完全的外人,她也是这个小镇的一份子,所以她受其荼毒,自身就有很大的精神问题。

我认为本剧和《双峰》一样是处处隐喻遍地细节的剧,所以不得不对OP及正剧中的很多镜头都做一番猜测联想。

首先是唱片机的启动。

音乐在本剧中是很重要的元素,它几乎无时不在,而除了一些音效之外所有观众听到的乐曲都是剧中角色所播放的,目前这个播放来源主要有两人,女主与继父,他们的播放设备也恰好是古典与现代的对立。

开篇女主梦中带着妹妹悄悄回家上楼时小心翼翼躲过偏厅的继父,人正戴着耳机钻研乐章才注意不到你们呢

唱片机开启了OP后画面转换为女主驱车在回家的路上,再下个镜头是枯草中的昆虫特写,接着马上透过光晕看到一个荡秋千的女孩,女主的异父妹妹Amma。

OP的倒数第二个镜头是高中时期的疯颓女主在同一个地方荡秋千。

这个妹妹是个潜伏期的疯子,从小生活在两个未知姐姐的阴影下,在家是乖巧的甜美女孩,出门就是火辣的不良少女。

她在家里和女主说最后几句话时的神态,冷酷高傲又面带微笑,近似一种彬彬有礼的警告:千万千万不要小看我哦。

她正处于重蹈女主疯狂之路的酝酿期。

接下来一组镜头都是养猪场,完了镜头再次回到唱片机,之后的转场是搓手的苍蝇和滴血的钩子,然后在钩子还未完全隐去的时候苍蝇那边又是一块新的画面——旋舞的妈妈。

后面还有两个妈妈与继父共舞的画面,全都与滴血的钩子重叠。

后来女主睡在自己的房间受不了又逃离,出了家门往里一看又是旋转的妈妈一闪而过,与OP是同一条裙子。

所以不知这些画面是否暗示,看似神仙眷侣的父母,其实有着血腥的隐秘?

所以舞蹈中的妈妈是令女主挥之不去的阴影之一。

回到OP,在那张跳舞的妈妈与钩子之后是裂开的木材与未知地点以及一个木雕,一张黄图在木雕边一闪而过,看背景是贴在林中木屋里的淫图之一。

木屋前也有一个木雕。

木屋里贴满了淫图挂满了带血的肉,大概有点崇尚原始的意味?

木雕后就是共舞的父母与滴血的钩子了。

接着是一处绿地边缘的铁丝栅栏上一只蜘蛛在吞噬一只猎物?

or是一对昆虫在交配……?

反正此处大概依然暗含父母的某些隐秘。

接下来的画面,大概是OP里最单纯的几个镜头了。

铁丝网尚在的开车女主、车上的报纸、电线网。

大概表示女主困在网中?

因工作所迫不得不回到这张网里。

调亮了图片,图中的女人和高中期女主很像,高颧骨尖鼻子翘下巴电线网之后,又是父母共舞,然后一个SM的画面马上叠加在共舞父母之上。

这里做个大胆的猜测,画面中的女人是女主。

我觉得女主有很明显的受虐/自虐倾向,最后一身疤大家都看到了,而且她要想着当年看到的那些淫图才自慰。

自慰时闪回到青春期盯着天花板,然后现在时眼前就出现了木屋SM图闯入木屋看到那些淫图大概是她人生中第一次那么直观的接触性这回事,那些画面给了她很大的冲击,一直在心中挥之不去。

而且木屋里很多图片是NP,几个男人玩弄一个女人,所以……就在最该正确引导的时期偏偏接触到了错误的反面教材,于是在她心里撒下了M的种子……

后面女主去森林里找搜寻队,看着林子又想到了以前,几个同龄男生追着她跑,她还面带笑容,很显然是妹妹死后高中期她堕落了……

好了OP最后一组!

SM女人、锁链、开车的女主,画面全部重叠到一起,然后两个黑暗中摇摆身姿的女孩,要么是高中期女主要么是Amma,最后是破碎镜面透映着高中期女主在家门前荡秋千,最后的最后,暮色中开车的女主(这里真的美醉了!

)——————————————以下是正片内容·E1——————————————

第一个镜头就是闪回,看到后面我们都知道了开篇即梦中。

这个镜头在女主醒来挂了电话后看向梦中刺痛的手背时又出现了。

个人猜测是高中期的女主,不知处于何地盯着电扇。

电扇这个元素也在剧中多次出现,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多了,我总觉得那些画面中的电扇都很刻意。

女主圣路易斯家中书房桌上的电扇

卧室的电扇

警长办公室窗台的电扇

女主老家卧室的电扇以及OP里那一排养猪场的电扇……这个安排是把他们和待宰的猪联系起来了吗?

我觉得开篇这个梦,意思是女主过去的自己带着妹妹把现在的自己唤醒了,而梦中曾经的自己用来刺痛现在自己的这个东西,可能正是她多年来用在身体上刻字的铁丝。

起床,上班,一切正常。

然后不得不收拾东西滚回老家,此处拿起iPod看到裂开的屏幕出现闪回,却并非遥远的过去,而是当下的现在。

女主离开一个躺在床上的女人,她不高兴,所以背对着女主,但女主只是拍了拍她就走了。

所以是否在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导致了屏幕破裂?

之前在报社去见主编前女主在自己的格子间削笔,桌上相框里是她和一个女人的合影,看起来很像闪回里不高兴的女人,猜测女主成年来到都市后成了bisexual,目前正与一个女人保持着情侣关系。

好啦这些不是重点!

重点是iPod屏幕!

本剧关键证物!

这是开篇女主醒后误把iPod当iPhone,放在耳边没反应拿过来一看才知道搞错了。

这里的屏幕似乎没破裂?

不过由于iPod离镜头太远专辑封面又是黑白所以看不出屏幕到底裂没裂。

这是女主收拾好东西最后拿起iPod,屏幕右边碎了一块,之后她就出门了。

这是女主拎着东西上车后喝完酒给iPod插上插头,屏幕破裂的形状是一样的。

这是插好插头的下一个镜头,屏幕已经裂得更厉害裂纹延伸到了屏幕顶端。

但是!

这里的衣着却和在家最后看一眼iPod的衣着一致!

插插头却是另一套衣服,看袖子。

这是还开在回家的路上,屏幕虽然也碎了一大块但形状又和出发前碎的不一样。

把这四张破裂的屏幕镜头调整为一致的方向拼在一起看一看,只有前两张的裂纹一致,但第二张女主穿的衣服又不同,而且女主似乎有不止一个iPod……前三插位都在左下角,第四张图又成了右下角。

反正看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这剧不仅闪回扑朔迷离,它还玩陷阱啊!

女主记忆错乱,以我们现在所看的情节发展的时间线并不是女主从头到尾经历的,她的每一个举动做的每一件事都鬼知道是她的第几遍了……其他证据:

上车前放东西,打开前车后盖上没字,一关就有了。

上图是晚上回老宅前在车里擦口红,又闪回了一下,DIRT后多了一个Y。

这集看完我的想法是有点懵的,就是它表面看起来好像演了一集很普通的故事,浑浑噩噩的女主因为工作需要回到有着黑暗过去的家乡,触发了她很多旧日创伤。

小镇看起来很简单,地方小得可怜人也少得可怜,在夏日明媚的阳光下其实一派枯寂。

于是少女的尸体就这样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发现,情节的重大推进让女主的工作终于有了可书的内容,却也令她的精神愈加脆弱。

这剧的重点是女主,看她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黑历史,如今又能否战胜那些往日阴霾。

可这些重点却摆明了不会轻易让我们看透,所以我完全不想去猜这剧接下来会怎样,能把剧中给出的信息整合好就够了。

女主还在城里时看到一座建筑然后闪回到家乡一个地标,火车尾的白衣女人看到青春期女主走近后就往里退了,难道女主在那时已经发生了什么让别人看到她就回避的事?

归乡次日在街上晃悠经过这里,不知道这个小火车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晚上入住旅馆后,在卫生间给浴缸放水,盯着马桶上的污渍想到了之前在门外看到员工推着清洁车,心里大概在吐槽这破旅馆的卫生吧。

但是后面喝酒时更快的闪现了一个滴血的画面,从色调看应该就发生在这个环境里,但画面太模糊看不清到底怎么回事。

难道是她又在身体上刻下一个新词?

接着女主往镜子里看了一眼,突现从前的自己。

(题外话:我觉得就E1高中期女主出现的每一次看长得好像都不一样……这里是第一次出现被丑一跳……)这一段就是展示女主混乱的心理活动,各种画面的闪现可能是她当前这个状态之前的事也可能是之后的事,反正我们所看到的事情发展的时间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很多扭曲断点拼合出来的。

(啊想到AA那部最文艺的科幻片《降临》)

泡澡时思绪再次回到过去。

一个人在森林的水潭里漂着,突然听到枪声吓一跳,眼见几个男生经过这里于是赶紧沉下去一点,好的两个男孩跑过去了,可最后那个男孩却发现了她,竟然还对她举枪!

女主害怕的几乎要全部没入水中,还好男孩只是吓唬她,摇了摇头笑着跑了。

这里男孩摇头笑的意思很大可能是觉得猎物真胆小没意思,但我总觉得这里不太简单……

女主上岸后看到那几个男孩靠在一辆车上喝酒,后来女主在森林里闪回高中期被人追着跑后面那些男生也是人手一瓶酒,镇子就那么点人,又是差不多的地方,估计两个时期是同一伙人。

发现小屋,沉溺其中。

我认为这个小屋是那些男生崇尚某种原始文明的秘密基地,后来女主落入他们手里然后咳咳。

但我又觉得如果有着如此黄暴的过去,女主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回来的吧……

这一夜过去后,次日女主开始工作,在车里音乐响起,女主拿起iPod调整了一下。

这是在森林找到搜寻队女主和牧师打完招呼画面就切在车里,播放了这首歌,与C线专辑封面一致,但裂纹和衣服又与之前出现的完全不同。

上图那组镜头之后乐曲不变但画面变为夜晚,女主经过之前入住的旅馆,一脸端详的样子似乎初次见到。

然后就是在老家门外倒酒、喝酒、擦口红、吃清嘴糖,输密码,这组看似连贯的镜头其实都不一样……

图1似乎与这一天的衣服一致,都是灰色长袖,但是却多了戒指,左手拇指和右手无名指戴戒指上次出现是在圣路易斯上车出发前给iPod插插头,也就是图2,戒指与服装都与iPod第二次出现破裂一致。

图3-4应该是连起来的,但最后输密码似乎又是图2的衣服与戒指。

在这组镜头中女主吃完糖后又闪回了一下iPod。

终于女主开进了自家大门,在优美的乐曲下踏上门廊,看了眼玄关没人,然后直接坐到了屋外,无缝衔接过去女主很爱自己乖巧听话的妹妹,听到妹妹说那些有关死亡的话题后生气了是在用强悍掩饰自己惟恐失去妹妹的害怕。

她现在坐在这里思绪飘回这一幕,可能是在懊悔自己当时让妹妹感到不安了,也可能是她现在就像妹妹说的这种状态。

综合这一整集给出的信息看,妹妹的死可能与女主有关,所以她沉浸在深深的自责中,认为自己是个罪人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

妹妹的死因到底是什么目前尚不明朗,已知信息只有女主回到卧室后躺床上闪回那场戏,似乎她们吸了点致幻物,女主神清气爽,妹妹却快虚脱了,然后开始抽搐。

但她并不是死在这里,因为后面女主打开妹妹的卧室回想关于妹妹最痛苦的记忆,之后关门离开前最后的镜头是床边一根输液架。

所以可能是吸毒不良反应害了妹妹,抢救后调养了一段时间无效死亡。

但也有可能和吸毒无关是妹妹本身有病。

从回忆中脱身后妈妈也发现了女主,此处玄关的样子又与女主之前经过往里看的不一样。

不说灯光,而是花的摆设位置不一样表面看妈妈是一个精致贵妇,即使一把年纪皮肉松弛了也保养得好好的,夏日的夜晚穿着粉嫩嫩的丝缎睡袍与老公一起听着小曲喝着小酒,感受微风拂过的惬意这样一个从头到脚都散发着优雅二字的女人,对自己女儿的突然出现感到十分意外,言谈举止都有些尴尬,却也没有太过疏离。

只是随后一提到女主的工作内容,妈妈就绷不住了,直言不讳的表示自己对这类事情的反感,更不希望女主掺和进去。

这里她扯了好几次睫毛,是一个情绪波动时的习惯性动作。

妈妈送女主进房后离开,这个镜头实在令我理解不能。

因为所有闪回都是出自女主的视角,她在不停的回忆过去,在她的脑海中过去与现在交织,这个过去是很多年的过去也有她近期的生活,不按顺序的不停闪回,她也会把过去的人或事放到当下的环境中闪现。

比如玄关这组,以花的位置为参照看图2和3应该是当下同一条时间线,但她却在图3闪现过去妈妈跳舞的画面,图1就鬼知道是哪个时期的画面了。

所以在女主进房关门后,观众已经脱离了女主的视角,是在旁观妈妈的行为,这里突然冒出个幽灵妹妹来到底啥意思啊?

不是妈妈也有病就是彻底的单纯鬼片吓人手段了。

在故事中主人公无知的情况下有鬼出没……可这剧并不是恐怖片啊,虽然看到这一幕我也有点被吓到,但不是惊吓而是意外。

怎么会有一个小女孩出现在那里?

应该不是实体否则妈妈不会视若无睹,那就完全不合理了啊!

╮(╯_╰)╭之后是女主躺在床上梦魇再起,待不下去跑出家门去了酒吧,本来只是单纯买醉结果碰上个处处碍事的烦人警察,喝完酒回车里,点播音乐。

这组镜头太快了所以都有点糊就不放全画面了不然会缩图

醉后在车里睡了一夜发现打不着火了

这一集的iPod破裂镜头全在这里了接下来是走出车子寻求帮助,然后开车回家,停在家门外喝了口酒才进去。

女主来到镇上的第二天一直是穿这件灰色纯棉上衣,晚上进卧室后没换衣服就躺床上,然后受不了出来喝酒,在车里睡了一夜,回到家里,衣服都没变,只有早上在门外车里喝酒穿的是第一天从圣路易斯出发的那套。

进屋后本想偷偷回房,没想到还是被妈妈发现,好好教训了一顿。

这段妈妈几近暴怒,似乎情绪非常不稳定,之前都是在尽力压制,但是女儿夜不归宿惹怒了她,她不想再装作女儿怎么样和自己无关了。

而本来也很生硬的女主看到妈妈那么激动不得不服软,主动道歉并解释自己啥都没干。

妈妈选择相信,情绪快速平复。

这场争吵中我觉得反倒是一边默默无语的继父比较耐人寻味……两人吵架时他的姿态都比较畏缩,手里捏着切好的西柚到底是吃呢还是不吃劝两句?

要劝的话劝谁呢?

他不知道啊,他希望自己是透明的任她们去吵。

女主回来住的前一夜他也是老老实实坐在一边看着母女俩聊,谁说话脸转向谁。

感觉他应该是凤凰男,女主妈妈是old money,房子啊各种资产都是女主妈妈的。

否则是个有钱男人的话,妻子和继女会这样当他不存在似的自顾自吵吗?

他也肯定会帮着妻子教训继女,甚至对于一个前科累累的继女,他的态度也会很恶劣。

要么他就是个从小无忧无虑的小金童,只活在自己精致优雅的情趣世界里,世俗的一切他都很无奈,就当不存在。

沉迷乐曲的继父是个好人吗争吵结束女主回房,回想了妈妈扯睫毛的动作。

这次扯得特别激烈,所以她会劝止妈妈。

这也算是一种轻微自虐的方式吧?

第一集扯睫毛的几处,图1是女主回家那晚,好好的说着说着话就不自觉的扯一下,表示她对女主的突然出现非常无所适从;图2是女主夜不归宿在发火,拼命的扯得脸都狰狞了;图3-4是女主回想图2又闪回到了葬礼上妈妈的这一幕;图5是女主发现尸体后在警局做笔录,最后闷了两杯酒下个镜头就转回家里妈妈也呡了口酒接着马上扯睫毛,她非常的心神不宁。

明知母亲是这种情况,女主还要回家住,这不是自找罪受么?

不过重看女主回家前那场开车戏经过了一次旅馆,回家后和妈妈交谈的内容,我感觉这次是她以为的来到小镇就直接回家住,回乡当然就要回家住,至于旅馆住了一夜大概是别条时间线。

回到之前女主结束争吵回房,闪回了一些以上画面然后就整理库存,发现酒都被喝光了,于是去便利店买酒。

这里老板看了一下表,不到五点。

时间有点早,那么这个买酒的情节可能出现在回家之前?

要不就是她爹妈有早起的习惯……这段戏的前后也没有钟表镜头,不晓得是属于哪个情节前后了。

买完酒去采访已遇害女孩的家人,爹是个控制狂,这种怪人在这座小镇并不稀奇。

然后女主又晃到那个纪念碑那里了,再接着就发现失踪女孩尸体,最后回家。

神秘的Amma终于露面,原来竟是早已见过的滑轮女孩!

女主很意外,问你为啥不认我?

虽然有黑历史,但女主从前到现在应该都只是作自己,加上现在又精神脆弱,可以说为人十分单纯了。

但是这个妹妹就不同了,一看就是两面三刀的惹祸精,女主绝对被她玩得团团转。

想知道为啥女主和已故妹妹的房间都那么小,一打开就看到床,这个继妹住的却是个大房间……虽然,人家现在是家里唯一的小公主,可是当年家里只有女主和妹妹的时候她俩没人住这个房间?

【我知道我很无聊了……】

银灰浴袍侧梳麻花辫的AA太美了!!!

既贵妇又少女!

>333<最后一身刻痕,很多乱七八糟的线条,应该没啥意义就是自己随便划了自虐,还有些三角啊和其他的符号,难道是堕落期别人在她身上的杰作?

最后就是一堆字母了。

除了最后定格的单集片名外,我只认得出左臂上这个“DARK”,其他角度都很难认。

然而这个单词实在不算什么……这剧黑暗、女主深藏黑历史,不用你提醒我们也已经知道了→_→断断续续写了几天,E1的细节终于整理完毕……我这篇笔记也和剧里各种闪回和细节一样是非直线叙述的,因为要把相似点聚集在一起。

所以可能看起来很乱,大家见谅E2已经出来了,不晓得我又要磨多久……————————————————————E2————————————————————OP结束后女主戴着耳机躺在床上自慰,一会儿看到在旅馆住的那晚盯着风扇时闪现的木屋黄图,一会儿回想到发现女孩尸体的情景,包括地上一滩水映出的蓝天,群鸟飞过的窄巷上空,还有尸体与淫图的交叉等等……直到一扭头看到高中期的自己站在床边才被惊醒。

一串镜头中只有这些与过往相关图1和2是一个连贯镜头,大概又女主将现在的自己放入了曾经的自己那个阶段的困境中;图3应该是个单纯回忆画面,从发型看右边是女主,她和当时的一个朋友在学校?

还是啥地方溜达,看着前面的人争执;图4不明;图5是E1女主在圣路易斯开车回乡时闪现家乡小火车看到的女人,这次终于知道原来是她自己,那时又把假小子期的自己和高中期的自己放一起了。

这里她当时受伤了,难道是堕落初期被那些男生搞的?

最后惊醒眼前的年少自己也是镜中反映伤痕,似乎这次受伤引导了颇为重要的事情?

又是风扇当下:旋转的风扇透映在镜头焦点罗斯福总统夫人的画框上曾经:女主模仿着风扇的转动也许这个时期的女主并非是作假小子装扮,而是因为崇敬埃莉诺·罗斯福所以造型上向她靠近?

从前两个时期,以后我就称短发为初中期,长发高中期以区别。

一个臭美的妈妈

一个阴冷的妹妹

一个埋头吃的继父本集短短一个出场,已经彻底暴露了女主妈妈的惺惺作态本质……你体现母爱的方式就是给三十多少的女儿切苹果吗……上集还觉得她有点真情实意,只是不善表达,现在看她彻头彻尾都是自私冷漠。

这里说很关心社区,这里小女儿要去参加葬礼她就不让,因为要确保她的行踪。

真的替别人感到难过就会全家出席,你女儿跟着你一起去不会比这样更安全了吧?

指责女主把这事当做工作任务,可没别人比你更把这当做一场社交秀了吧……不过后面女主直接在别人致辞时肆无忌惮的观察记录确实冷漠了点,更加在该悼念时还离场,正常的话谁后面还让她进别人家门啊……去了又是各种打探。

那位Jackie阿姨很奇怪,为啥每次见女主都激动得像久别重逢,一个劲的夸她漂亮,她对她有什么不可告人的迷恋吗……

乐师继父

因为死亡女孩母亲致辞而眼含泪光的女主望着扯睫毛的妈妈,两人都触景生情了……然后女主又想到了更伤她的一幕。

主动与母亲亲昵,却遭到无情拒绝。

妈妈宁愿守着妹妹的尸体也不施舍她一个拥抱。

不知道女主离开是已经打定主意还是因为衣服裂开……刻痕瞩目。

去便利店买针线遇见了妹妹,这个角色真是虚伪到爆啊,在家里假装伤心,等家长出门马上溜出去玩,生出这样的女儿大概是给妈妈的教训吧……

中间的小姑娘好可爱!

本集第一个iPod镜头,屏幕似乎是完好的?

在死亡少女家门外,大概是为了给自己一点进去的勇气,所以女主拿起尖针自烹了一道餐前菜。

尖针插进指甲缝(我打这几个字都觉得疼)候闪现

画外群众音,看来女主的风评很差,可以盖章黑历史是淫乱了

证据2巧的是,为首长舌妇的老公,正是过往与女主非比寻常的男人。

给了好多女主看他的镜头女主向长舌妇们套问死亡女孩的家人,大家都说哥哥不对劲,但是他有一个拉拉队长女朋友,把他保护得很好。

关于这个哥哥确实很奇怪。

首先演员就一点不像高中生好吗……说他是大学毕业都绰绰有余。

这个哥哥在E1出场时女主对他的形容就是基佬天菜,说明生活在大城市的女主一眼就看穿了他的本质?

那他的女朋友就是用来掩饰的?

但以哥哥那内向木讷的性格看,他完全不会去找胡子自己粘上,怎么看都是拉拉队长主动当他女友。

最奇怪的就在这里了,哪个高中的拉拉队长会和这样的愣头青在一起?

拉拉队长的标配是校霸啊!

难道拉拉队长也是弯的所以两人互相掩饰?

这里要吹一波我的小墙头。

看到她出场惊喜极了!

还是那么美也比FDTD里瘦了!

Jackie阿姨将女主从长舌妇手中救下,然后对其又是一番惊叹赞美。

女主从前有很大的问题,这个应该是熟悉她or她家的人都知道的事,但只有Jackie没有以指责或嘲弄的态度看待那些事,反而是很真挚的表达对她遭遇的同情。

所以女主后面会对警探说,Jackie是唯一真心对她的人。

这个阿姨的表现虽然有些怪或疯癫,但目前看来人不坏。

应该是自己讨厌自身及环境,但无法挣脱所以得过且过,可是她对一切看得很透彻。

不像女主妈妈,一直在自欺欺人。

又不是十恶不赦的大坏人,谁不曾美好过。

所以Jackie真的没有说谎,只是这份好母亲全都毫无保留的给了妹妹,女主从不曾感受过,所以女主只能认为这是一个谎言。

撇开角色问题不谈,我很喜欢这一段。

结婚三十年,彼此都已步入暮年,但除了外表上的衰老外,他们的优雅和爱意都未减分毫。

皮肉松弛也可以穿着小黑裙踩着恨天高,白发苍苍也可以给你一个宽厚的胸膛,在你忧伤时邀你共舞一曲。

这种生活状态真的太神仙眷侣了……当然在这剧中,美好的表象下一定暗流涌动。

这次他的柔情蜜意也化不开她心中的悲痛,而习惯了默默承受的他只能再次缩回音乐的安乐窝。

女主心魔化为白衣女子这剧的剪辑太跳跃了,本来还是女主站在别人家门外望着重症妇人回房,镜头一切就是女主回家开门,然后闪回到从前自己追逐妹妹的情景。

这一段完全揭晓了为何女主会和母亲那么生分(不止黑历史问题),母亲又为何如此悲痛。

原来,已故的妹妹是妈妈心中唯一的宝,她可爱乖巧的小女儿啊,除了她妈妈眼里再没有别的孩子了,现在那个Amma也不过是一个失败的替代品,再没有谁能像Marian那样招人疼爱了。

女主和妹妹的年龄差应该在五岁以内,所以应该是从她记事起,妈妈的眼中就只有妹妹。

她会把一切疼爱和关怀都给妹妹,自己则随意得仿佛不是亲生一样。

就上图那种情况,哪个正常的妈妈不是先抱住跑在前面那个再对后面那个招手一起揽入怀里?

怎么能让人家就那么急刹车僵在原地尴尬得笑容渐渐逝去?

成长在如此环境中,女主还能那么爱妹妹,一是她本性善良,二是妹妹真的很乖很可爱所以大家都爱她。

更会让她妈二十年几年了还无法释怀。

妹妹的死应该和女主没有关系,否则妈妈会放过她?

女主后来堕落了,大概是因为妹妹死后妈妈对她更冷漠挑剔,时不时就提到妹妹刺伤她,所以她才会破罐破摔。

如果妈妈在妹妹死后把爱转移到了女主身上,这家人应该会很幸福了吧。

从小妈妈给女主造成的阴影真是如影随形

然后看到房间地板风扇转动投射的光线,闪现一个诡异的妹妹,这太TM奇怪了。

这就是E1开篇第一个镜头。

妹妹疯了被困在什么地方吗?

回房换衣服出门,上车后音乐开始,本集第一个iPod破裂镜头出现。

听着小曲心情不错,闪回曾经高中期和一个女孩一起听歌。

所以女主其实一直是拉拉吧???

可是车子一经过小火车,又闪现高中期自己穿白衣一脸血和早上醒来看到床边高中期自己一脸血的画面。

到处晃悠之后走进了酒吧,被几个同龄男子打趣。

wicked也含有放荡的意思

女主以前不会和他们群交过吧……

听到同伴说了那句话后,白衬衫男就走了。

我们知道了他叫Kurt,是否他曾经真心对待过女主,但是并没有得到回应?

所以态度会和其他人不一样?

女主对他显然也是有点特别的。

 2 ) 杀人不杀酷女孩

先贴一段个人的书评,后面是剧评。

<书评>太震撼了吧也。

论处女作,我就服Gillian Flynn.反正我是没见过哪位作家能把自残这种事儿写得这么迷幻的,给人造成一种“自残和吸毒一样舒服”的错觉。

书里的大反转其实挺多的,在我看来。。。

好些看同名剧的人表示看了几集就猜出了凶手之类,可能是剧表现得太明显了,要不就是被读过原著的人剧透了。。。

反正仅仅看书的话猜到结局是挺难的。

尤其是女主和John Kenne上床这事儿。。。

我看到的时候眼珠都要吓掉了。。。

怎么会这样子?!

最关键的是,女主三十上下了,Kenne家小伙子才十八啊喂。。。

而且按作者的引导,女主难道不应该是和堪萨斯警探在一起吗……还有最后Adora的罪行被揭露和Emma的犯罪事实。。。

要不是被豆瓣某个家伙剧透了,我是死也想不到这种结局。。。

书里对Adora和Emma的描写还不错,若隐若现的,剧中则表现得颇为明显。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看剧说能猜出凶手是妈妈或三妹吧。

说句实在话,我觉得Sharp Objects比白夜行更令我感到惊讶和震撼。

现在看来,读白夜行时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还是因为年龄太小。

它够波澜壮阔,但如果放到现在来阅读,它达不到Sharp Objects带给我的那种毛骨悚然之感。

真的,毕竟我读完Sharp Objects的那一刻真有种想吐的感觉。。。

你非要说这类罪案故事都不真实,那我只能说,是啊,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经典,也不妨碍它令人震撼。

难道情节一定要符合现实才能打动人吗?

照这么说,柯南、福尔摩斯里的故事还更显荒谬呢,然而不还是有无数人为他们陶醉吗?

我们身边没有MBP患者,并不代表它不能给我们带来别样的感觉;我们身边没有向同学施暴的女童,并不代表它不能让我们感到恶心;我们身边没有酗酒成性的自残者,并不代表它不能令我们感受到那片阴影的存在。

<剧评>对照原著,吐槽一下某几个角色的选角。。。

不过先说在前面,除了以下吐槽的几位,剩下的角色我认为简直完美,没有任何不合适的地方。

尤其两位女主AA和Patricia!

无论颜值气质还是感觉还是演技都很对啊!

以下说问题。

最不合适的是Eileen.人家原著里明明是个红发的和蔼妇人(应该是白皮肤吧,毕竟红发白肤才比较正常。。。

),你剧里硬生生搞成黑头发的黑人?

好吧,黑人就算了,和蔼一点也没问题。

然而剧里这位活像隔壁Supernatural的冤魂演员走错了片场。。。

这位阿姨出现时永远一副诡异的表情,在剧中看来好像身后有什么惊天大秘密等着我们去挖掘一样,完全没有书里描写的那种和蔼可亲。。。

每次看她往Curry旁边一站/坐,那个眼神啊,我看着就觉得毛骨悚然。。。

还有堪萨斯警探Richard.剧中这个角色给人的感觉到还不错,只是和原著不大一样。。。

书里他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堪萨斯来的阳光大男孩,有漂亮的棕色头发和蓝眼睛,很温暖的美国小伙,同时在风谷镇也很“大牌”。

然而剧里的Richard活像个受气包,处处被Vickery欺负似的。。。

拜托他才是堪萨斯来的大牌好不好,虽说原著里两个人也是水火不容,但也应该是旗鼓相当的那种水火不容啊,而不是剧里这种Richard处处被排挤的不容。。。

而且剧里的他给人一种阴暗的感觉,一点都不阳光啊。。。

然后原著里最抓我心的蓝眼棕发也被换成了黑眼黑发。。。

不过这位“男主角”演技还可以,也确实带给了我们一个不同于原著但依旧吸引人的警探。

这点(与原著不同但依旧吸引人)很不容易,值得表扬。

三妹Emma和John Kenne颜值不够书里描写得那么高有点不开心。。。

不过幸好大家演技都在线,所以也就不太care这点啦。

最后,剧中Alice这个人物加得非常好。

第一次看到书改编影视剧中多了原著里没有的人物多得如此顺眼的。

这个人物的添加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Camille的某些行为。

补:上周算是真正追完了这部剧。

可能是提前看了原著的缘故,感觉结局反转设计得算惊艳了,但还是没有达到书里描写的那种震撼吧。。。

原著里发现牙齿的那个场面是混乱的,疯狂的,带着一丝绝望。

尤其是写到Emma“带漂白水味的杯子”,小铺垫做的很好。

相比之下剧中结局给人的感觉就略显平静了。

不过这样处理倒也另有一番韵味。

也许这就是传说中以表面上的平静反衬内心深处的疯狂?

哈哈一己之见啦,大家随便看看就好。

不过还是觉得把Emma入狱的情节拍出来效果会更好。

—为什么杀人不杀酷女孩?

—因为酷女孩才杀人。

2018.8.1.补:2018.9.7.

 3 ) 一块受捧的裹脚布

我想说这部剧的观感很糟!

悬疑惊悚作品看了不少,没看过那么拖拉的剧,节奏慢也罢了,那么多回忆碎片,那么多故弄玄虚的情节,毫无意义地混淆视线,加在一起拼凑出了8集,其实也就3集可以厘清的事儿!

偏僻的养猪场、风扇、毒药、拔牙、自残的疤痕等元素,以及拍摄手法上大量的闪回镜头运用,本剧更多偏向于惊悚恐怖,而非悬疑刑侦,这里的警察就是个摆设。

看到最后,凶手呼之欲出,而我已无兴致,以致结局的反转也带来不了惊喜。

恕我愚钝,开始还误以为女主有严重精神病,随处可见的闪回,过去和现在的交错,凭借丢失的记忆可以寻找出当年的真相。

然而,她只是个有心理疾病的自残者,沉浸于回忆,不代表她分不清现实与回忆,把两者混淆的,是我们观众罢了。

女主人设是年轻貌美的女性,Amy Adams近看却可以演她妈,皮肤、身材处处泄露着她的实际年龄,大部分时候鼓嘴生闷气,时不时再来几次泄欲高潮的表情,真的,让本就阴郁的色调更加苦涩。

不是我要看一个心理病患者的笑脸,也不是我要看美女:前一阵很火的《东城梦魇》,女主也是终日苦闷的中年女性,没有笑容,不修边幅,但没人说肥温老得不适合演,相反好评如潮。

本剧女主一来演员年龄和人设有所出入,二来演技被夸大,自残者的设定不代表全程就应该苦大仇深,她的苦逼演绎,没有感染力;男主的人设也一般,演员满脸写着欲望。

可能为了衬托大女主吧,探案无功,不信任女主,最后解救女主的也是别人,感觉就是为了有个男友而凑数。

和女主发生关系后居然没发现她满身的伤疤,如此直线思维的男人,怎么做警察?

John这个小鲜肉居然靠谱多了,颜值也不输男主。

他震憾女主的疤痕,共情她的伤痛,怜惜她的遭遇。

正因为他那么细腻,才能同情女性在这个小镇的地位,才会为了妹妹伤心欲绝。

他有个小女友,却亲密关系无能,究其心理缘由,也是因为和她没有精神上的共鸣,毕竟那个漂亮女孩只想出名。

女主治愈了他,是因为她是唯一信任他、了解他的人吧!

只是这样的良善男孩、妇女之友,和镇上的男人却格格不入,反而被人们欺凌与猜疑;Amma的选角是成功的,很好地诠释了少女的灵动、反叛,以及少女的罪恶,这就是人的本性吧。

小镇的大环境和家庭的小环境,浇灌出这样一朵恶之花。

演员年近三十,却能形神兼备地演活十几岁的少女,不得不说优秀!

小镇的警察浑浑度日,知情不查,居民冷眼旁观、知情不报,罪恶的种子无声无息地在这个地方肆意滋长,令人诧异的是女主的继父看着妻子对自己女儿所犯的罪行也是默许,实在匪夷所思。

可能是畏惧拥有权贵的妻子,软饭男贪恋财富吧。

本剧揭露了家长变态的控制欲对孩子造成的巨大伤害,闭塞环境下人们的冷漠自私、欺善怕恶,以及呼唤社会对心理疾病患者的帮助关怀。

剧本立意深刻,却过于追求拍摄效果,反而营造出拖沓冗长的老太婆裹脚布观感,非常可惜。

 4 ) 权力是家庭关系里的利器

这部剧千万不能在我国公开播出,那是动了社会稳定的大盘——家庭关系。

豆上曾有一个父母皆祸害的小组,后来被叫停了,这部剧的外壳就是这个主题。

我朝的剧集也曾经有触碰家庭关系领域的问题的,但播出后没什么水花,除了《隐秘的角落》,大多数不太行。

不太行的原因,家庭关系很难写,更深入的文化原因是,我们不太爱分析家庭问题,我们有问题都是表面的,忍忍就过去了,家庭关系等于凑合、容忍、坚持,没有对亲密关系的反思和剖析的习惯,仿佛一旦变成了家人,所有矛盾都在一条锦缎被子之下,原地消失。

这部剧的创作者手术刀偏偏要面向一个完美的家庭,一个大房子为场景空间、包含了高级瓷砖、彩色壁纸、阳光、鲜花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

看这部剧时,不能自控地emo,太能共情卡米尔,当她被妈妈硬控,当着别人的面被否定价值,被违背意愿,被强制执行之后,她在汽车里愤怒地吼叫,她割伤自己以求平静,都让我太能共情了。

遇到一个控制狂的威权型父亲或者母亲,活着本身就是很困难的事:大女儿玛丽安没能活下来,二女儿卡米尔因为逃离小镇活勉强下来了,但是极度压抑很痛苦;另一个女儿爱玛不仅活下来了,还能时常感受到快乐,那么她只可能是反社会杀人狂。

本剧犯罪和刑侦的部分很弱,更多着力点在写一个密苏里州小镇的生态,从忠于职守,但是却熟捻小镇人情世故的老警察——对不起,他的名字都很难被记住,因为他每次出场大家都叫他警长(chief),仿佛他天生代表正确和正义;一群无所事事,传播他人八卦,互相攀比的全职家庭主妇,她们最大的贡献就是在小镇流言蜚语,冷嘲热讽所有外来的人和事,制造恐慌和新的流言;另一个群像是酒吧里的油腻中年男,他们有家庭却在酒吧里开黄腔,语言侵犯目光所及的女性,最大的乐趣就是嘴上fuck anybody。

Allen和杰奎琳在这个环境里已经被内在化,失去了反抗能力,Allen用音乐声遮盖不和谐,杰奎琳大妈一出场就带着醉醺醺的酒气,她知道女主妈妈在下毒,却只能放任,她似乎乐见卡米尔和奥多拉能母女反目大战的一天;还有阿什利,热衷于沽名钓誉的小镇女孩儿;爱玛周围的两个女生,和阿什利是一样的人。

小镇的人物群像生动丰满,没有重复,就是这样一群人,维护了一个表面看上去和谐完美的老钱家族——奥多拉家的荣誉。

为什么都会自动维护这个家庭和一个变态老妈奥多拉?

剧中有一个很多人会忽略的重要前提——这个家庭是有老钱的世家。

奥多拉掌控着小镇最大的经济支柱——养猪场,她能够组织全镇来家里开纪念活动,相当于宴请全镇的老百姓来白吃白喝,自然也包括警长,她甚至对警长说,如果不同意我开这个聚会,我可以申请罢免你。

她家太有钱了,她家掌握了很多人的就业岗位,奥多拉的人设太完美,建立起一种小镇的审美标准,就凭这些,所有人的行为都可以解释的通。

奥多拉这个角色不是依靠变态的心理成为全场主控者,她凭实力主控了所有人。

这是这个故事之所以发生的前提条件。

如果年轻作者写这个故事,会很容易脱离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的合理性,设计妈妈变态就足够了,但是这样会减少故事的说服力。

把一个妈妈写得很变态容易写,但是把变态妈妈写成一个所有人都不觉得变态的妈妈,就是优秀的创作者。

奥多拉就是一个富三代,靠拥有的财富成为一个更高的阶层,因而具有掌控别人的权力,从原生家庭的老妈那里继承了财富的同时也继承了变态控制欲。

故事最为巧妙的核心梗:象牙的瓷砖,这个细节设计极妙。

奥多拉控制欲的具象化的呈现。

后面她化学家勾兑药水那部分,反而很土很没想象力,她对象牙瓷砖的执迷遗传给了三女儿,成为对妈妈的爱和关注执迷的具像化,这一点真是神来之笔。

因为奥多拉的阶级优越身份和权力上位者身份,她才可以操控一切,但这部剧里对她如何运作经营养猪场、在经济上掌控家庭,,没有很具体展开写,只写了这个设定,所以后半部分,到她勾兑药水那里,就很像《精神病患者》里变态老妈的继承人,却少了社会性的部分,就很纯cult,人物少了很多社会真实的质感,一下子很悬浮美国小镇犯罪这个赛道,写的最好的是一直都是斯蒂芬·金,小镇作为一种典型的美国文化的隐喻场景,小镇秩序的崩塌和重建成为一种叙事格式,用来表达对美国秩序的反思和质疑;女作家吉莲安闯入赛道,带来不一样的摧毁美国价值的故事,《消失的爱人》反思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利器》反思美国核心的家庭至上价值,那种封闭的熟人文化,忽略和包容所有的变态、罪恶,挑战完美主妇和完美富人的类型叙事。

她是一个太会写故事的女作家,精准拿捏了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边界,在类型叙事(犯罪悬疑)和人性故事的中间地带发挥才华。

本剧的编剧过于出色,在原著基础上创作出了节奏感和氛围感,能视觉化人物的破碎感,剪辑师和混音师、配乐师都是行业的神!

太优秀了!

另一个感受是,这部剧的氛围拍的太好,节奏太好,人物台词太好,它只适合在大屏看,不能在电脑、平板、手机的小屏幕看,这是一部正经的影视艺术作品,只能用大屏幕看,不能刷进度条,它不是快速消费品,也不爽。

中国影视行业为什么这些年出不来好东西的原因?

是因为电视不行,受众放弃了大屏,资本贪图盈利的快消品,都在手机上看,手机上看不出来氛围,手机上无法容忍节奏慢的部分,因此毁掉了故事完整性,损失人物塑造。

时间久了大家不再看大屏,也不会拍在大屏上看的故事。

 5 ) 随便

看这剧的时候 算是我人生中很黑暗的一段时间 当时看到后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我打死不想看第二遍 听说amy演完后 也拒绝参加第二季 amy因为报社要求 回到了那个她逃避的镇子 在拨开真相的同时 也在拨开自己的伤口 血肉模糊的深刻记忆 以为只要不聊 不提 不想起 就可以假装它不存在的回忆 结果要治疗自己唯一的方法就是撕开自己的伤口 面对它 直视它 仔仔细细的把所有细节都描述一遍 把所有痛苦撕碎了 再重新洗牌 打乱顺利 重新开局 希望有天我会回来看第二遍

 6 ) 饱和度极高的绿色小镇与窒息空气

这部剧真的很需要加trigger warning:post trauma,self harm,emotional manipulation,toxic relationship(甚至可以待补充-adora对女儿的控制,来源于小镇中大家对她的圣洁威望,小镇中只有生育后才成为女人的观念,自己母亲爱的缺失。

可想而知这样病态的情感是世代的延续,Camille虽然逃出生天但是被创伤折磨一生,amma在mama‘s good girl和babykiller中不断游走,和adora一样已经没有了人性的情感,可能最幸福的真的是Marian,may her rest in peace。

缓了很久缓不过来,aa演的很好,极致的脆弱感,但是已经不喜欢此类的弱女叙事,就算在外横行的Amma也在母亲的手下被情感操控得毫无抵抗力,本剧的情感刻画真的很细致也很窒息,更喜欢《消失的爱人》,由于被triggered过多所以细思极恐就不细思了,偶尔补充点别的想法。

 7 ) 一部晦涩的关于母爱畸形虐待凶杀剧

前面剧集的进展真的太拖沓了,各种面部特写各种闪回,真的是看得一头雾水,曾经猜测过卡密尔的养父是真凶,猜测过艾玛的某几个男同学们是真凶,总之挺云里雾照的。

埋藏的各种细节稍不留意到结尾就傻掉,等到最后一集简直就突然来个飞速进展,十几分钟内包含整个内幕又发展新的命案,我的天,要不要那么神转折那么飞速推进啊!

给人一种故弄玄虚的感觉,很不爽!!

1、真凶是谁?

杀死小镇两个姑娘的是Amma(艾玛),动机:因为Adora照顾她们,觉得分散了妈妈对自己的爱,分别在树林和John女朋友家杀了她们俩,用她妈妈整理花园的钳子拔掉她们的牙齿嵌入玩具屋的地板。

(在第8集最后有凶杀回顾)前面剧情里埋藏的各种细节真是太隐秘了,都是一闪而过的镜头。

整个镇子都人心惶惶,孩子们都不允许外出,唯独艾玛和其他两个女孩到处逛,这种情景其实早就暗示这三个人要不是知道谁是凶手要不就是她们自己就是凶手。

艾玛最开始见到卡密尔那种带有恨意的表现方式本就挺让人觉得奇怪的,即时两人未有真正的姐妹之情,那么也不应该如此捉弄对方及各种小计谋,那种嫉恨之意太明显了。

那场引卡密尔去猪场的情节其实一直没明白为何有此种情节,现在反推真是觉得影片没一个废话片段啊。

那么艾玛在猪场练习拔掉牙齿是非常可能的,而且自行车也是在猪场湖里发现的,当时我还猜测如此的情节有没有可能是卡密尔养父艾伦是真凶。

艾玛被患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的母亲控制并下毒,但反过来形成反虐待虐杀的畸形心理,所以当看到黑人女孩在手上模仿卡密尔自虐在手侧刻字时担心姐姐会关注对方而把她杀掉,真的是太可怕了,畸形到极致,那冷血的模样、反转的剧情让人一身冷汗。

2、母亲Adora被冤枉?

虽然小镇两个姑娘都不是她直接杀死的,但是她的女儿玛丽安是真的被她毒死的,这种代理型孟乔森病症真是可怕,用小剂量毒药长期毒害亲生女儿直至被毒死掉。

卡密尔因为性格叛逆不愿被控制而逃掉一劫,但母亲的冷暴力及妹妹的死亡导致了她的长期自虐(酗酒、自残)行为,幸而碰到上司两夫妻如父母般正常的关爱才勉强活下来。

而最强大的就是艾玛,虽被母亲畸形的爱控制长期服用毒药,但罪恶之花也同时生长,不仅对母亲产生强烈的依恋心理,反而对靠近母亲分散母亲关注力的人直接虐杀!

畸形的母爱从Adora母亲开始三代人受害,被虐待却依旧深爱对方顺从对方,这种叫斯德哥摩综合征的心理疾病,其实我们很多人身上都有。

新闻报道很多自己虽然小时候不被父母喜爱甚至虐待,但是却比其他人更深爱他们!!

3、艾伦是什么角色?

这个养父其实是知道自己的妻子在干下毒的事的,甚至下毒的对象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艾玛,可见这个男人是多么愚蠢而荒唐。

为何如此放纵对方?

或者是因为对妻子的感情又或者他也是妻子控制下的一个傀儡又或者屈从于妻子的权力。

每天用大音量的音乐掩盖屋里的罪恶逃脱自己的责任,他其实是帮凶。

4、一些疑问及猜测。

卡密尔是如何对自己的后背自残的?

和Jhon为何要打一炮?

因为自己被人理解,从未在异性注视下展示伤痕而失控?

Jhon的妹妹为何要咬别人这些攻击行为?

哥哥为何如此强烈的反应?

仅仅是因为兄妹感情?

可能是,就如卡密尔一直未能从失去妹妹的痛苦中走出来一样,这或许是他们俩能共情到上床的原因。

Jhon对艾玛的关注也是挺让人纳闷的?

他是否怀疑过艾玛?

艾玛喜欢得到别人的关注,那么Jhon对妹妹的关注是否也是导致艾玛下手杀死娜塔莉的原因之一?

镇上的警长是否对Adora的精神病症及下毒行为知情?

感觉这个警长其实是知道一点的,但对Adora的爱慕及对对方权力地位的惧怕有可能是他一直隐藏及把案件往错的方向引导和不让小镇凶杀案见报的原因。

前面的剧集里小镇居民说卡密尔在当地非常有知名度是因为什么?

因为她的漂亮及从妹妹死亡后被母亲一直关进精神病院?

卡密尔在精神病院的室友自杀这条埋伏线其实暗示着家庭成员的虐待才是这部剧的主题!

剧情全都终结,会有第二季吗?

不可能了吧,谜团都已经解开,再来第二季也应该不是围绕这个家庭了。

母爱一直是我们歌颂的主题,当这份母爱混杂畸形的心理,终将导致一场蔓延三代的悲剧。

 8 ) 一场自虐的致幻旅程

《利器》是一部很致幻的美剧。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人们需要幻觉,这是肯定的。

通常大家会诉诸于酒精、药物、性来达到致幻的状态,速度快,效果好,但往往代价也高。

退而求其次,音乐和电影有时候也可以帮助达到致幻。

电影(影像)就是造梦,但是能致幻,或者让人产生迷离的微醺感的电影少之又少。

追求快炮的朋友可以直接pass掉这部看上去很猎奇的美剧,因为《利器》更像是调了8个星期的情,高潮特别短的诡异经历。

它不会让你大呼过瘾,而是让你迷迷瞪瞪,一点点陷进去,结束的时候,大汗淋漓,仿佛做了一场春梦。

致幻是需要时间的,电影2个小时有点短,8-10集的剧也许刚刚好。

这个长度既不会像国产电视剧一样又臭又长让人骂娘,也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创作者们玩出足够的花样。

高手们早就不满足单纯的讲故事了,前因后果谁是凶手这种基本玩法早就过时,他们要的是细节,要的是气氛,要的是种种元素叠加出来的致幻。

所以导演不知道切了多少AA的回忆片段,老男人Alan一遍又一遍鼓捣他的音响,少女们的轮滑,永远放不下的酒精……这些看似对“主线叙事”几乎不产生太多影响的素材。

《利器》根本就不是什么破案推理剧,虽然主角是个调查记者,她还有个警察炮友。

这部剧妥妥地是个心理治疗剧。

当初豆瓣评论有个天杀的直接把小说结局剧透,让结尾放的大招对我丝毫无用。

不过看完整部剧,谁是凶手一点都不重要,致幻一旦达成,高潮只不过是个锦上添花的事情。

我记得还上小学时看名著《悲惨世界》,这部至今我仍未看完的大部头里充斥了我认为“冗长”、“无意义”的景色描写与心理描写。

后来慢慢才知道,人们口中优秀的小说都是这样完成的,这样才有纯“文学性”。

如今在优秀的美剧中,我同样发现了大量的这种文学性。

《绝命毒师》S03E10里,老白和小粉打了一集的苍蝇,整整一集。

那或许是“文学性”的巅峰。

而《真探》则把美剧的致幻威力开到最大,而今天很多人认为《利器》只配给《真探》提鞋。

文学性是拉开优秀作品与神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标杆,而且这东西特别奢侈。

 9 ) 牙的隐喻

艾玛的娃娃屋,和她们家住的房子是一比一相似嵌套的,大房子里嵌套着的小房子,大子宫蕴含着小子宫,一个双重的孕相与子宫的隐喻。

自始至终,影片没有解释艾玛为什么要把娜塔莉的牙齿全都拔掉。

但娜塔莉是一个不太听话的野孩子,她咬烂了艾什利的耳朵,哥哥的胳膊肘,野性未驯,她就是不太走运的卡蜜儿,卡蜜儿保留着自己的牙,付出的代价是满身的割痕。

想想,另一处出现齿痕的地方,是Alan为了堵住自己的叫喊而在自己拳头上留下的。

他被囚禁在这个房屋(子宫)里,是一个早就被阉割和去势的男人,也就是说,另一个女人。

千百年来权力结构性驯化的结果,早已不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那么简单,而是密密麻麻的分化和反噬。

女性之恶的参照系,不是也不可能是男性,仅就“母性”这一个纬度,就背对男性凉森森地展开无数藤蔓。

艾玛是一个受害者,承欢者,也是一个施害者。

确实,这部剧里男性沦为了彻底的背景存在,即便是“轮奸”这样惨痛的经历,对于女主来说也谈不上什么重大的身心创伤,稍显正面的男性角色,一个是过于伤感而显得女里女气就被怀疑为杀人凶手的娜塔莉哥哥,一个是卡蜜儿远在圣路易斯白胡子上司。

顺便说一句,卡蜜儿的上司夫妇,一黑一白,正是外在理性,完美的代偿父母。

卡蜜儿成为一个作家恐怕也并非偶然。

凯恩和她在汽车旅馆做爱前,脱掉她衣服看到她满身刻痕,她说 U r reading me 的时刻之所以动人,是我们清晰地体会到,痛苦不被人看到,大概是比痛苦本身更让人痛苦的事。

一个慈母在暗地里犯下的罪恶,女儿只能用衣服塞住嘴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嚎,无能为力。

直至故事结尾,卡蜜儿写的文章被阅读而得到倾听,世界的理性才得以归位。

艾玛,则正相反,她讨好的对象,是在小镇一手遮天的上位者,她的母亲。

Wind Gap 虽则阳光明媚,绿草如茵,家家都住着豪华庄园房。

然而日复一日,都是杂货店,理发店,酒吧,几条街,那几个人,溽热的暑假,男人们腋下洇着两大坨汗渍,女人们则拼命往喉咙里灌伏特加,人人都在乏味到发疯的日常生活之泥潭里浸泡着,是一种令人窒息的女性家长氛围,让我来照顾你,毒杀你。

艾玛无非是变本加厉版的玛丽安,一种扭曲的权力结构,必然导致的内心杀戮欲望的外化。

然而卡蜜儿之母的恶,又不过是漫长历史里女性结构化痛苦与扭曲的冰山一角。

(女人不仅被捆在柱子上强奸,还被一次又一次公众展示),无爪无牙的女人,以毒杀的方式缓慢地释放着自己黑暗坚硬内核的残酷。

高晓松说,女性主义,就是顺着历史把所有男性主体的故事再用女性主体写一遍,要我说,他未免想得太天真了。

再另外,瓦雷的歌单好听,但作为导演实在平庸得可以。

 10 ) 反向贝克德尔

电影中必须出现两个男人,这两个男人要进行交谈,谈论除了女人之外的话题。

我要为这部剧鼓掌,因为它根本没有通过反向贝克德尔测试。

两个警察Vickery和Richard谈论案情时,话题总也离不开Camille;Vickery和Crellin出现在同一场景时,他们总在讨论Adora。

其他的“两个男人交谈情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我的印象中,能让人认为贝克德尔测试毫无意义(即明显没有性别偏向)的影视已经罕见,而能让我联想到反向测试行不行的几乎没有。

懦弱保守的影视工业,在主流区能跨出的最大步子仅限于把男角色全员性转,或是弄出一部大女主电影(漫画式的人格塑造只为了娱乐性和那个人人都想贴的女权标签),而这是最懒惰最讨巧也最无诚意的路数。

《利器》是关于女性但面向全性别的电影。

它讲述女性内在的仇恨、愤怒、抑郁、挣扎和黑暗面,它写病态的母爱、占有欲和控制欲、酗酒、自残、对性的随意和谋杀。

它敢表现少女对着破烂小屋里的性虐黄图自慰,敢写女主和两个男人发生性关系仿佛始乱终弃的渣女(这当然不成立,但这个设定一定让包括Richard在内的很多人无法接受);它敢把三代女人的关系当做主线,让“母亲”这个形象崩塌,“母性”突然变得前所未有得可怕;最终真相揭晓,一个看似无害的小姑娘,完全可以在身为受害者被虐待的同时也担当操纵者和加害者。

你大概从未见过如此多的复杂女性出现在一块屏幕上。

传统影视工业认为观众handle不了这种情况,观众只能习惯于母亲/情人/职场强人/蛇蝎/亦正亦邪的潜在性对象/打女,或者习惯于在一部剧里看到一个复杂女角色。

而当一部作品里所有的女性都有自己的性格、动机、黑暗面,人人皆怀一个hidden agenda且它们和男性毫无关系——这就是《利器》最出色的地方,因为它把女性当人类塑造,心中有天使和恶魔。

AA在提到这部剧时强调了女性的“inner rage”。

这种愤怒藏在女人们的内心,它们平常不会被发泄出来,因为女性被要求光鲜并面带微笑,所以女性藏起了利器。

但它在此剧中一集集渗透出的方式就像Camille拿漱口水也无法掩盖的酒味,根深蒂固,挥散不去。

惊喜的是,从头到尾这些负面情绪都和男性毫不相关。

女性不是因为受到了情伤或是被男性虐待而变成了黑暗生物(当然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看它总能和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角色扯上关系)。

不管你信不信,女性可以在不受男性干扰的情况下衍生出自己的爱恨和挣扎。

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有两处,一是Camille对男同学的忏悔毫不在意。

从“正常视角”来看,拉拉队长Camille遭到了轮奸,但是在Camille看来,meh那根本不是事儿,无论是因为有更痛苦的回忆打底,或是Camille厌弃“男人上了很多女人就值得一尊雕像,女人和很多男人性交就是荡妇”这个命题,或是她认为这恶行与她的其他遭遇相比太过渺小,这种冷淡的态度大概都让不少观众吃了一惊——一个女人竟然没有因为被轮奸而PTSD?

对她来说,这不过是另一段闪回。

另外一处是Amma提到了控制男性的简单和控制女性的复杂。

男人们以为自己占到了便宜,殊不知自己在被操纵,“而且他们喜欢我”;同样的手段无法用于女人。

于是在Amma无法掌控女人时,她杀了她们。

我还喜欢Camille在本剧里和两个男人上床这件事。

《利器》没有避讳女主的欲望,女主自己也没对此掩饰。

如果是个传统走向,酗酒女主在遇到正义警察男主时,应该会被他拯救,和他发展出正常的关系。

但这里不是。

Camille遇到了真正能理解她的Keene,两人在坦白之后的赤裸相见水到渠成。

而男主在看到她满身的自残伤痕时,愧疚同情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永远无法和她脑波共鸣,于是选择走人。

剧本打破了“专情”、“被拯救”两个女性幻象,可能让人不适,但是让我舒适。

至于AA这个女记者形象,不可避免被一些媒体归类到了“贪婪又有野心”、“为了报道不惜代价和相关人物上床”的影视女记者刻板印象里。

那又如何呢?

你们喜欢的硬汉侦探动作担当和相关人发生性行为还少了?

同样的评判标准为什么不用于judge大男主?

况且,避开剧集的上下文和人物塑造不谈,光分析“她和警察上床她和嫌疑人也上床”这个缩句从而衍生出“抹黑女记者”的结论,真是教科书式的避重就轻,最终目的也仅仅是想批判一番显得自己关爱女性职场人士罢了。

《利器》有很多地方让我印象深刻,比如巧妙的剪接,比如对闪回的处理——它还原了真正的“闪回”,现实里人们的“触景生情”时刻往往都是无意中注意到某个细节后瞬间激发的2-3秒回忆,一个破碎的场景立刻闪现在脑中,又立马被现实画面取代。

母女戏内敛表象下的核爆级真相,配以南方保守小镇的碎嘴吃瓜日常,穿插进女主的自毁和被动式自救,构成了不逊于真探的《True Reporter》。

回归标题。

我最爱的是它对男性的“漠视”。

几乎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这个故事看起来和男人的欲望、霸权没什么关系,女人的“复杂”也不是因男人而生。

虽然和女性(被绑定的)特质(“母亲”、“无辜少女”、“受虐女孩”等)息息相关,但她们终究面对的是自己心里的黑暗。

感谢这部剧,它多层次深挖了不止一个女人的故事(有些还很邪恶)。

我知道这是吉莉安·弗琳的一向作风。

在今时今日,它们绝对不算矫枉过正。

2021.10.25抱歉,因为一直被豆瓣禁言或删广播,我不得不放一下公众号:墨带(ink_ribbon)

《利器》短评

伏笔太多叙事啰嗦。

8分钟前
  • 守never
  • 还行

不喜欢不是观众的原因,是这个原著本身就挺boring

13分钟前
  • 七姐Clau☁dia
  • 还行

美剧的床戏向来像儿戏,但这部可以与《锈与骨》一决高下,畸形残缺的身体迸发出无比健康的生命力,两颗孤独的灵魂慢慢靠拢,雪花落地,海浪无声,黑暗中最动人。

1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看完第一集我就隐约感觉,它可能不是我的菜,剧情的铺陈比较缓慢,让我受不了。本以为只要有足够的前戏,就可以达到高潮,但是直到最后一刻才知道谁是凶手,这样的高潮我宁可不要。

22分钟前
  • LeighPeng
  • 较差

被人诟病的大量闪回并不是闪回,而是女主大脑储存记忆的区域里泛滥着的痛苦。若观众厌恶这样的闪回表达,这正可类比说明女主这样的病人受到那些记忆的折磨而产生的痛苦是多么不堪。

23分钟前
  • ergo sum
  • 推荐

一家精神病,一镇神经病

25分钟前
  • ohmycello
  • 推荐

看得相当抑郁,AA的演技让人忽视多条线索的杂乱及前后节奏不均等问题,另一版本的《遗传厄运》——同样是无爱家庭中令人窒息的母爱,同样是具有“遗传性质”的憎恨基因链,且同样出现娃娃屋的关键设置,一切都令人不寒而栗。和世界上任何一个无聊、封闭、单调、嚼舌、排外的小镇一样,这里有数不尽的阴暗秘密,电风扇镜头与少女之死太像《双峰》;无数碎片闪回折射的痛苦过往,像藏在我们身体里一颗黑暗、巨大、坚硬的核,无法释然,永无解救,只有被慢慢销蚀。

3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听了高晓松的忽悠

32分钟前
  • 圆圆圆
  • 还行

卧槽这个finale太尼玛叼了。整个series的视觉听觉都特别美特别有感觉,但是最后一集真的让人一秒都挪不开眼睛。我觉得已经很久没有看剧的时候一秒都不想快进不想错过的饿感觉了。天啊。当一个环境允许女性做主角时,就可以写出这种深刻探索人性+性别的作品了。欧美这几年真的是平权进步飞速。感恩。

34分钟前
  • やま
  • 推荐

觉得有点浪费时间,除了最后一集其他基本没有进展,诡异小镇的氛围也没有渲染得那么足,闪回和线索也显得不够力

35分钟前
  • 一小片
  • 还行

这样的节奏,太可怕了。这是电视剧,不是电影。

40分钟前
  • m
  • 还行

全季八集只让你在最后一集,结尾高潮十秒的剧!

44分钟前
  • TONY東
  • 还行

so-so

48分钟前
  • Lynchman
  • 还行

故弄玄虚

52分钟前
  • 好好
  • 还行

故弄玄虚,一直不觉得AA演技有多牛逼

57分钟前
  • 管好你的臀部
  • 较差

只有最后一集是好看的…前七集真的太闷了

60分钟前
  • 晨微光
  • 还行

时间有点拉的太长了,其他非常好。细节丰富,导演控制力极强,AA也真演出了那个意思。

1小时前
  • 啊酷呐,吗嗒嗒
  • 推荐

无病呻吟的有点让人讨厌,虽然很难坚持但还是看完了,最后一分钟高潮也是可以啊

1小时前
  • 回音
  • 较差

难看,就这?

1小时前
  • ●(ㅅ)●
  • 较差

这么无聊的书拍出来,依然很无聊。这个分数着实吓人……

1小时前
  • hakki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