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这是一部连寡姐都救不了的电影。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我近几年在大荧幕上看到的最让人如坐针毡的电影。
全片松散的结构,尴尬的台词,夸张的表演,还有丝毫不经大脑的剧情,都足以让它在明年的金酸梅上全榜提名。
首先要声明的是,我是斯佳丽·约翰逊的粉丝,虽不能说狂热,但只要是她的电影,就一定会去大荧幕支持。
如果你像我一样,是为了寡姐而选择这部电影,那请你一定要放低期待,特别是在你看过预告片的情况下(预告片把所有笑点已经都囊括在内了),因为这部电影绝对是斯佳丽·约翰逊从影以来的一大污点。
寡姐这次玩票玩得有点砸影片的故事已经在预告片里全盘托出了(也如前面所说,笑点也基本在预告片里全面覆盖),无非就是几个曾经大学里的女闺蜜,多年后重聚并组织了一次Girls’ Trip,而此时的每个人又都在各自的事业生活遇到了不同的问题,在这次旅行中,她们因为一个脱衣舞男的意外身亡,不得不去面对接下来一系列的乌龙。
如果硬要说预告片里没有的,也许只是最后跟坏人们对抗的几场戏吧。
可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导演依然把它拍成了一场灾难。
剧情上诸多生硬的衔接和做作的前后呼应,让人觉得这部电影是在被强迫着完成,自己在前半部分铺的烂梗,在后面就像小学生写作文一样,一定要来一个对应。
其实说实话,如果导演不这么瞻前顾后,不去管什么呼应,干脆一路屎屁尿到底,反倒不会让人觉得这么不舒服。
这位姐姐不遗余力的奉献着尬点这部电影的剧本在好莱坞曾被搁置了很多年没有人敢拍,现在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整部电影的台词真的是尴尬至极,所谓的笑点,几乎全部沦为了尬点;真正能让人笑出来的地方可以用手指头数清楚。
有些桥段甚至让人替编剧紧张,如果说拿《女子监狱》的梗来做台词勉强可以让人接受,因为毕竟出现这句台词时的情景相对合适。
可到后来居然出现了《撞车》里马特·狄龙某场戏作为这部电影的台词出现,本来是想作为笑点出现的一处情节,却让整个影院鸦雀无声,估计编剧要是在场,会恨不得手撕自己的剧本,可能这部片的编剧真的太不理解选择R级喜剧的观众的口味和笑点了。
电影后半段几人的撕逼情节,更加看出了编剧的黔驴技穷。
本来几个人就没有什么化学反应,硬加的撕逼戏码只会让人觉得无比刻意;如果说闺蜜撕逼,我宁愿看《小时代》,最起码我可以名正言顺的骂时代姐妹花的做作和脑残,但这部电影不同,它是让你想骂又骂不出口,让人一口闷气闷在心里,这种感觉真的很不爽。
好莱坞的闺蜜撕起逼来,也不过如此至于这部电影的表演,那真的又是另一场灾难。
把五个主人公分开,每一个都勉强能看;但只要放在一起,就怎么看都不舒服。
性格迥异不代表各演各的,可是这五个人同框的时候,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跟其她几位完全没有默契可言。
且不论寡姐饰演的女一号在颜值和戏份上有多突兀。
单看那个胖胖的女二,就足够让人发指了,她应该是贡献了全片最多尬点的人,从嗑粉到吃比萨,她的每一次开口都让人表情僵在脸上。
SNL出身的凯特·麦克金农,延续着自己一向一傻到底的路线,用力的挤眉弄眼,夸张的摆弄肢体,虽然偶尔能让你挤出一点笑,但这完全不足以掩盖她与其她几位主演零化学反应的事实。
作为R级喜剧,首先你要明确你是喜剧。
如果连观众都逗不乐,那你又怎么能以喜剧自居?
一味强加限制级元素,也顶多只能占个R级的幌子罢了。
如果你非说这部R级喜剧的买点是女性角色为主导,那前几年的《女间谍》和《生活残骸》显然更成功,这两部电影只用一个女性角色为主导,单挑这部电影里的五个不在话下;非要找团战的话,《伴娘》显然赢这部赢得妥妥的。
所以,请不要以任何类型的标签来标榜自己,也不要试图用“女性”来强调自己立场。
电影就是电影,无论你出发点是什么,先把电影拍好你才有资格跟观众强调自己的卖点,才能跟观众讨价还价。
这是什么喜剧,从头让我难受到尾了。
里面的主角都只会把事情搞的更糟吗?
哇,一点都不好笑,笑点不是用这么无聊的东西堆砌出来的。
这个爱丽丝,我真的,哇,这个角色太讨人厌了吧🤢。
Jess就不能有其他朋友了,自己心里就不能有点b数。
现在看到46分,我看不下去了,还不如看直播。
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笑出来的。
尴尬的姐妹关系。
吸毒,叫鸭子,呵呵,这种情节又low又没意思。
导演: 露西亚·安尼洛主演: 斯嘉丽·约翰逊 / 吉莉恩·贝尔 / 佐伊·克罗维兹 / 伊拉纳·格雷泽 看这部电影的观众绝大部分也就是为了看寡姐的,可这却是一部连寡姐也拯救不了的电影。
还有一部分观众是被电影顶着的女版《宿醉》的名头给骗了,本来想看看女神怎么变成女神经,斯嘉丽·约翰逊究竟能疯成什么样,可惜这电影根本不是《宿醉》,这电影什么都不是,就是一部喜剧还是一部不尴不尬的喜剧,乐也乐不出来。
也是很久没看好莱坞的喜剧片了,正好看到本片就随便看看,即便没有什么期待还是挺失望,就是因为这片子真是足够无聊,整部电影基本上没有任何新意可言,尤其是在剧情毫无亮点的基础上,导演也不思进取的在叙事上做手脚,平庸的线性叙事没有给这个故事丝毫的魅力。
就拿《宿醉》相比,本片没有灵巧的剪辑,整部电影都平淡无奇,人物设置和剧情发展都在观众的预料之内,那些所谓的笑料显然无法逗笑观众,甚至可悲的脸黄段子都只是叫人觉得恶心而不怎么好玩,太过于程式化的发展几乎让本片沉闷,原本是一部恶搞夸张的喜剧,最后都能叫观众坐不住了。
或许看到一半,大部分观众就已经希望本片能快点儿结束了,这样的观影体验显然不怎么愉快,《仓皇一夜》的翻译倒是让观众想要仓皇离去,唯有看看斯嘉丽·约翰逊能让观众聊以自慰,毕竟看本片也就是为了看女神的,只是有女神也无法挽救这部失败的电影。
【观感】 直到电影看完,我都不能相信,这是一部R级片。
也是,这年都,一部不漏点的电影也好意思叫R级片,估计定级出差错了。
【剧情】 乏善可陈。
不如《嗨翻姐妹行》,更不如《宿醉》和《老板度假去》 【演员】 毫无疑问,这是演技都救不了的片子。
这电影应该到小剧场去打磨打磨剧本,好好磨一磨剧本,或许还能出点彩。
没错,这影评凑140字都很费劲呐。
情节、演技都乏善可称,标准的爆米花电影。
中间Pippa被狗咬,后来又摔到脖子也没事,还以为要演成什么黑色幽默僵尸片。
很多桥段有点像《律政俏佳人》的设计,又一个大大咧咧的美国甜心而已。
仓皇一夜中间再穿插一点sex(好莱坞标配),全程不用带脑。
剩下的时间一直在听Pippa的发音而已。
另外,斯嘉丽·约翰逊的短发更加突出精致的五官。
吃太胖易坐死伴侣;拉拉前任也能再调情再复合;谁说女人不能找舞男……文/整理:Dongdong 部分配图:深秋小屋独家 今天小屋推荐一部荒诞喜剧片——《仓皇一夜》( Rough Night)
推荐她的理由有四1她是寡姐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
2她是女导演露西亚·安尼洛,执导和编剧的女性视角的荒诞片;
3她是一部有姬情题材的荒诞电影;
4里面的一位主演是真正出柜的lesbian:凯特·麦克金农(Kate McKinnon) 这部片子是2017年6月16日刚在美国上映的,Dongdong此前一直在等资源,终于等到了迫不及待看了。
怎么说呢?
整体还算没有让人失望,因为从荒诞感来说,它的确够荒诞(够弱智)并且把美国警察和治安上的问题,讽刺了个遍。
著名的《周六夜现场》喜剧类最佳女配角凯特·麦克金农在剧中饰演一名澳洲女性,作为生活中一名可攻可受型资深姬,
凯特·麦克金农在剧中以寡姐的澳籍好友出现,令另一个闺蜜妒忌她和寡姐的亲密,性格大大咧咧又时常以异国者身份,对美国现象字字珠玑。
来说说本剧最主要的女主寡姐。
据说这也是寡姐首次挑战R级喜剧,
可能是寡姐这些年,在荧幕前塑造太多性感、帅酷角色,演起琐碎的喜剧,似乎并没有令她在剧中特别出色。
她的角色里虽然有讽刺希拉里的成分,但是用力不够到位,有一种不痛不痒的感觉。
我不知道假如没有她周围几个闺蜜角色,浮夸演技的衬托。
寡姐一人能否挑起这片的核心荒诞部分。
一部外国电影引进后,就需要一个译名。
而陆港台三地的电影译名,画风各不相同。
大陆「总动员」泛滥:玩具,海底,超人,赛车……什么都来个总动
台湾译名,不仅对「神鬼」情有独钟;
还对「接地气」有着蜜汁执着。
《香肠派对》,译为《肠肠搞轰趴》。
《诸神之战》,成了《超世纪封神榜》。
最让派爷服气的还是香港的翻译。
《神奇动物在哪里》,港译《怪兽与它们的产地》。
《史密斯夫妇》,港译《史密夫与史密妻》。
啰嗦到令人发指,差点没把爷笑抽。
不久前在美国上映的一部R级喜剧,港台两地在翻译时再次各出奇招。
港版片名《姊妹欲蒲团》,很好,这很R级。
台版片名《女狼嗨到趴》,既生动,又生猛。
相比之下,大陆版就文雅多了——《仓皇一夜》(2017)Rough Night
这部「寡姐」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R级喜剧片,6月份刚在美国正式上映。
对重视家庭的美国人来说;喜剧本来是一家老小走进电影院的最佳选择。
而《仓皇一夜》R级的分级,显然不是一部适合「合家欢」的电影。
这类R级喜剧片,尺度倒未必有多大。
但脏话三俗无下限,确实少儿不宜。
故事围绕着五个闺蜜展开。
女一寡姐,步入政坛的新鲜人。
造型似乎在模仿希拉里在她大婚前夕,闺蜜为她安排了一场单身派对。
其他四位闺蜜,分别是胖妹,丧妹,性感黑妹和澳洲小姐姐。
五闺蜜走在大街上的慢镜头,和魔幻现实主义大作《小时代》中的「时代姐妹花」有些异曲同工。
为了这场派对,五人来到热情似火的迈阿密,租下一栋别墅。
港台译名《姊妹欲蒲团》,《女狼嗨到趴》很好地诠释了影片的核心。
五闺蜜身上有两大关键词:一个是「欲」,一个是嗨。
还在机场,就迫不及待地开香槟。
吓得全机场的人就地卧倒,还以为遭遇到了枪击案。
嗑药,蹦迪,尬舞。
尬着尬着,突然猛虎扑地式出丑。
回到别墅的五人意犹未尽。
不仅准备了一堆「屌」型玩具,还喊来脱衣舞男助兴。
高能来了——舞男一边秀肌肉,一边让寡姐配合他的表演。
放开女神让我来!
寡姐感觉被占了便宜,摸了舞男的肌肉没两下,一脸嫌弃地推开了他。
胖妹不肯错过机会,一个泰山压顶扑向舞男。
一声巨响。
舞男的头磕在桌角上,鲜血直流。
他,死,了。
还没尽兴,居然就把脱衣舞男「玩死了」。
这时候寡姐才得知,这不仅是个正经的脱衣舞男;还是个不正经的性工作者。
五个闺蜜在惊恐之中,好像还有点遗憾。
为了脱罪,五人决定处理尸体。
其间发生了各种爆笑小插曲。
在海上弃尸,一回头才发现,邻居屋子上的监控正对着这片沙滩。
众人派出性感黑妹出卖色相,跟这对色眯眯的邻居玩起了3P。
结束后才从邻居口中套出了话:这个监控只是个摆设。
然而最滑稽的人物并不是五个闺蜜,而是寡姐的未婚夫。
在电话里,未婚夫误以为寡姐要解除婚约。
决定千里迢迢赶往迈阿密,挽回寡姐。
他的第一反应简直清新脱俗——去超市买纸尿裤。
一想到寡姐要离开自己,小哥实打实地「吓尿了」,一路上需要囤积纸尿裤备用。
纸尿裤扔了一车,连外裤都不敢穿。
这是一个有味道的画面路上被警察下超速罚单没钱加油,就在加油站打零工。
单穿一条纸尿裤,招摇过市,为客人擦车。
由于让人误会的下半身,他接连遇到两位客人,都提出了一些「郭敬明式」的要
尽在不言中小哥先是断然拒绝,突然灵机一动,给两位客人拉皮条。
皆大欢喜。
除了喜剧,影片还有意外的反转。
一个警察上门,五位闺蜜吓成了没头苍蝇。
丧妹开门应付,被「警察」上下其手,她一气之下打倒了男人。
却惊讶地发现,这位仁兄才是她叫来的脱衣舞男。
而她不知道舞男的姓名,只知道脱衣舞男下半身上有纹身。
丧妹大喝一声,决定验明正「屌」,果不其然。
如果这位才是舞男本尊,那她们意外打死的男人又是谁?
这部R级喜剧片名副其实,标准的低俗爆笑电影。
笑点密集,笑不笑随你。
不过派爷对这部够欢乐的电影,不太满意。
女导演执导,主角又是五位女闺蜜,给《仓皇一夜》背上了女权主义的色彩。
但所谓的「女权」,竟然以牺牲男性的形象为代价。
影片里的女人,忙着嗑药蹦迪,打架撕逼。
而「男人帮」只知道开滑稽的红酒品鉴会,说话都缺乏底气。
寡姐的未婚夫优柔寡断,胆小怂包。
怕分手就买纸尿裤的情节,真是让人难以直视。
一真一假两位脱衣舞男,以及最后浮出水面的男性罪犯,全都不堪一击,一击就倒。
男人被黑成了翔,还不足以概括影片的「偏见」。
胖妹,总是吨位巨大,头脑简单,所有破事都是她的锅。
澳洲人,都是口音乡土的,吃素的。
女权主义,本身反对的是对女性的「偏见」。
这部打着女权旗号的喜剧片,却对「女性」以外的其他标签都充满偏见。
派爷表示无力吐槽。
性别,国籍,身材,世界上充满了歧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赵本山小品,在国外演出时也被指责为歧视残疾人。
以不尊重别人为出发点,永远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女人的光辉形象,不应该靠侮辱和践踏男人来衬托。
这才叫真正的自信。
很佩服导演能把一部原本是误杀人掩盖罪行心理惶恐片拍的如此轻松搞笑,虽然一步步情节都是在我预想之后发生,没有任何新奇感,但是不得不说,还是有点看头滴,人性,爱情 ,友情,这些看起来多么禁不起考验的东西却有时候又那么坚不可摧。
没什么比你懂我,我念你还来的珍贵了。
好好守护你的那些珍珠吧。
为斯嘉丽而来看的。
但即使有她的存在也没为这部电影加多少分,因为在这部戏里她演得也并不出彩。
整个剧情其实还是可以的,还具有悬疑反转的桥段在喜剧片中已经算是还不错的了。
中间也有一些地方笑点是还不错的。
但是整体看下来却并不觉得多出彩。
觉得主要有以下原因:1、部分环节拖沓,导致整体笑点密度变低。
2、太多无意义台词,虽然看得出这些无意义台词显示出了女生们的交往方式(像为一件小事一起大呼小叫好像也是女生交往特有的),但这也会导致对男性观众吸引力不足。
感觉角色们时刻在说话,但是笑点密度又不够导致的就是看完之后感觉很平淡。
如果减少一些拖沓的话可以更优秀。
可能四星高了,为何给了四星,就是因为这是部男女平权的充满喜剧和讽刺的片子。
婚前单身夜,常常是新郎如何疯狂,这部反转了,是新娘如何疯,导致新郎疯了,太难得了,哈哈哈……毕竟一般是男人制造问题,这部是新娘居然参与杀了个人,还是在叫了个鸭的时候发生的,新郎的男性单身夜竟然是正襟危坐地品酒,品个葡萄酒已经犯戒了似的……讽刺意味十足看不下去的女性真的蛮可怜的,接受不了人生来是平等的,男女该平权的观念;看不下去的男性也蛮可怜的,因为过于苛求女性而自大男性会害了自己。
看了半天才搞明白,被胖闺蜜一屁股下去脑袋碰到桌角挂了的,是劫匪,昏的是个鸭,劫匪的同伙也被女主、闺蜜们和半疯魔状态的新郎一起制服了,这些都只是笑料而已,核心是友情和爱情吧。
不用动脑哈哈哈哈一笑,适合无法出门的十一假期前夜。
偶尔看下美国尴尬喜剧还是不错的
女性喜剧电影,剧本俗套,单看娱乐性没啥问题。
切,美国女人
还不错呀。典型party drama群疯系列。唯一有点不喜欢的是恶意中伤aussie girl 很多梗很hardcore
非常感谢同场的笑点低观众朋友们,让气氛不至于太尴尬。
都是套路
可能喜剧不能谈智商......
I Love it
好神经啊………好朋友就是要一起kill a man
不算特别精彩,但是绝对值得一看
虽然笑点很俗但看得还挺开心的,寡姐的金色短发女政客人设总觉得是在cos她崇敬的希拉里…结局没什么惊喜,姐妹撕逼了一通到最后还是以“最理解你的只能是我”这种美式mean闺密he结尾,美国人就好这一口强行he真是反胃。
6/10.女性版《宿醉》,R级重口喜剧。尽管有一些笑点,但整体偏浮夸,弱逻辑。感觉斯嘉丽约翰逊不是一块喜剧的料,其他三位专业喜剧演员可能是因为经常在现场表演,所以演技比较夸张。
还是不错的,本来就是个没心没肺的低速性喜剧而已,看点笑点也都有,最大的问题就是故事还是很俗套,看个乐子还是挺不错的。
是开心一笑的电影,买尿布那里竟然听到一个很耳熟的短视频配乐“The next episode”
盼了半年的片儿,终于昨晚看到啦~ 反转,黑色幽默,恶趣味,小情色,节奏控制得蛮好,虽然有点无厘头但还是一路从头笑到尾,并且有惊喜。蛮好!女神的身材,向她看齐!
女人的友谊呀,bg和gl的爱情呀,捆绑制服play呀~
标准美式姐妹情and a big surprise! 好了 其实没什么可看的 以上
没想到居然笑了好几次
剧中闺蜜真的很烦啊。。披着友谊的外衣就可以这么烦了么。。。女人都玩得好开。。。
寡姐颜值也救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