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豆瓣对这电影的简介,我以为这将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片儿,后来看到女主华丽丽的登场,我又以为这是一部女性主义思潮宣传片,再后来看到男主为虏获女主芳心而撒下的每一个致死谎话竟都绝处逢生峰回路转,我最终醒悟:原来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喜剧丫其实这部片没有逻辑可言,卡萨诺瓦只因弗朗西丝卡在片头的一句维权宣言而爱她爱到不可救药从而不惜奋斗了一部电影之久只为得到她;那暗恋对窗女生多年的小正太和心上人相遇后三句话内就爱上了,哪怕这女孩前一秒还满心愤恨要报复男主的抛弃不惜冒着毁坏名声的风险;当然,最有趣的莫过于女主母亲和女主未婚夫那一场惊天动地的一见钟情不过我还是喜欢,因为男主在第一秒就以相貌完胜在我心中,且女主符合我女权主义的思想,同时电影里的威尼斯又是那么的美到令人窒息,人物场景和服装设计都是那么的闪亮耀眼所以即使不合逻辑,但我终究逃不过浪漫的谋杀,就像女主即使知道对方代表她所反对的一切,还是不顾一切爱上了。
这便是世人认为的爱情,可以让一个花心男人心甘情愿从此吊死在一棵树上并且从此流亡不再拥有闪耀的光环,死也是甘愿的。
它也可以让一个拥有极度自尊与独立的女人不再坚守固有的价值观在法庭以死力保男主的性命。
所以,年龄自然也不是问题,身份界限也是可以逾越的,只要有爱。
哦多么理想,这就是爱情顺带一提,当我看见那看似纯洁得一塌糊涂的“威尼斯唯一的处女”竟是那么饥渴难耐,内心阴暗;当我看见那同样看似纯洁的恐怕也曾是威尼斯唯一的处男刚送走心中的女神就和妓女玩3P,他们新婚燕尔,一个对着船夫媚笑,一个对着少女放电,我不禁感慨:好一对淫娃荡妇啊喜欢,也只是看一次的前提下,这部片,我认为没有反复回味的必要性。
鉴定完毕
2007-05-06 卡萨诺瓦。
据说世上并没有浪荡子的,他们只是一生都在追寻自己的真爱,其实每个人都一样,我们之所以见异思迁,只是因为我们碰到更好的人而已。
所以我们永远都不能肯定,这一份爱,是最后的爱。
定情时的海誓山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但一旦得到真爱,此生——……徐志摩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追寻我今生唯一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Casanova一词,早已不是单纯一个名字可以概括,它已经超越历史进入现代英语语言,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形容词、副词——它代表的是一种“花花公子”式的人生。
在中文语境中,似乎并没有对应的形象;通俗一点或许可以讲,卡萨诺瓦的人生喜剧是西门庆式样的,可它并没有背负西门庆那么多的道德意象。
(即使相比通俗的、流传更广的绣像本《金瓶梅》,更能反映《金瓶梅》原貌的词话本《金瓶梅》中透露出无限的悲悯之心,西门庆仍旧不可能成为中国的卡萨诺瓦。
传统中国的道德判断是如此强大,无人可以逃脱逍遥宣淫之后的严厉戒淫批判。
)卡萨诺瓦的偷情也更加浪荡不羁。
西门庆乐于将喜欢的女子锁入大宅,纳入麾下,在自家的葡萄架下雕花床上任自胡天胡地,卡萨诺瓦却把精液大部分贡献在了别人的床上。
西门庆更多体现出一种中国式的闭和思维与男性威权,盛大的妻妾体系与不间断的偷吃谱系相互补充,男人成为一切的主宰,西门庆的生活是典型的中国式庭院文化的代表。
而卡萨诺瓦却是自由身份,他同时是良家妇女的噩梦与绮梦,他出入不同的门户,俘虏不同的女人,他的爱在当时封建的欧洲更显得现代化,于是很多女人都会梦想有一天遭遇卡萨诺瓦——被他调戏,被他勾引,和他一起掉进浪漫陷坑,然后抽身回到正常家庭,在记忆里不时重温那一抹粉红色的当时月色。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卡萨诺瓦是寂寞的,没有哪个女人能真正满足他;卡萨诺瓦也是被利用的,所以女权分子大可不必把卡萨诺瓦树为女人天敌,他并无玩弄狎亵之心,他并不对女人负起家庭的责任,女人也不必。
男女不过各取所需。
德国社会学家、卡萨诺瓦的研究者桑巴尔特就总结道,“他是一个女性喜爱的男人,并不仅因为其性欲过人,更因为他能体贴入微。
与其说是他引诱妇女,以得到欢心,还不如说是女人引诱了他,他自愿受到引诱。
男欢女爱于他而言,绝不是权力斗争的战场。
”我们重新用中国传统来寻找卡萨诺瓦的精确定位,他其实代表的是相对于庭院文化的江湖文化。
所以我们可以从同时兼备西化倾向和传统浪漫的古龙那里找到卡萨诺瓦式人生的更通俗的求解——“浪子”。
是的,浪子,没有根,他们的心浮在水面,漂流四方。
他们不时寄寓在一个个灵窍女子身上,可惜所有的女子,不过都是一所临时租借来的公寓房子。
卡萨诺瓦是欧洲的专门偷盗芳心的盗帅楚留香。
也只能是楚留香,类似陆小凤那一类的人物,总少了卡萨诺瓦身上那股优雅的贵族气。
早年间大师费里尼为他这位同乡拍过电影,我没看过,听说走的是红粉骷髅的路子,人生凋敝后独坐暖炉旁,陪伴他的只有寂寞,基本倒符合卡萨诺瓦的真实生平。
这部新电影则虚构了一位18世纪的女权主义者让卡萨诺瓦来降伏——看来是妄想要讨好所有人。
电影并不特别,好看的地方有三处。
一是威尼斯。
没错,让人神魂颠倒的欧洲古城,圣马可广场,圣马可大教堂,钟楼, 德克皇宫,还有叹息桥。
二是Heath Ledger,因出演《断背山》而大红的澳洲帅哥,演技老道。
虽然,我一直很介意他的头发少了点。
三是那些可爱的、倾慕卡萨诺瓦的女人:威尼斯最圣洁的处女听说卡萨诺瓦来提亲,指骨攥白,生生握断了枝条!
不要以为她在厌恶,她激动得快要哭出来了!
她简直迫不及待要吞吃了卡萨诺瓦!
还有满身道袍的修女们,她们期待卡萨诺瓦来敲她们的门——在卡萨诺瓦那里她们得到了女人的幸福,比在上帝那里获得的还要多。
我很爱看这些花痴的女人,远比女主角吸引我的多。
要知道,卡萨诺瓦一生与几百个女人有染,德国作家赫尔曼·凯斯顿就统计出116个有名有姓的,所以,电影中浪子与女权战士结合的幸福结尾不过是一贯的童话,早糊弄不了我这样见过风月的人啦!
真实的卡萨诺瓦,在他晚年的回忆录《我的一生》中表白:“培植官能的享受构成了我一生主要的事业,没有什么比这对我更重要了。
”——浪子的另一个名字,叫过客。
对了,卡萨诺瓦花了13年时间用法文写成的4000页自传回忆录《我的一生》精华节选版最近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引进出版。
相比此前国内出版的该书节选本,精华版增译了十万字。
卡萨诺瓦的人生远比上面谈到的要丰富许多——他与情敌决斗,并顺利的干掉了对方;他成功地从壁垒森严的威尼斯市政监狱越狱成功;他发行彩票,他好赌出千,他曾被德国弗里德里希大帝、俄国卡塔琳娜女沙皇接见过,还与法国文化泰斗伏尔泰进行过四日争辩……当然,最少不了,则是他与女人间的缱绻情事。
据说德国大诗人海涅曾表示过:“我不愿意向我的爱人推荐这部回忆录,但愿意向我的朋友们推荐。
”
已故澳洲影星Heath ledger飾演的情聖出奇地非常適合,本人覺得他絕不是帥哥,但他卻把一代情聖演譯得淋漓盡致,而這部電影是一個倒敍式的代寫故事。
在美人美景的威尼斯襯托下,影片以修道院偷情作為開始。
衣衫不整的情聖先生躲進大學中,那是他第一次看見學識淵博又前衛的女主角,即使顏值不夠但眼神搭夠,不得不說Heath有一雙會說話會演戲的眼睛。
而其實,情聖先生也只是一個等待媽媽的可憐孩子。
為了媽媽的一句會回來的承諾,他在威尼斯等了十多年,即使面臨要被捕,被逼要迎娶城中那個足不出戶的處女也要繼續在威尼斯待下去。
電影的中段,情聖先生為了追求前衛的女主角,他利用了隨從的名字,因他知道女主鄙視自己的真正身分,又假扮成女主的那個素未謀面的富豪未婚夫,弄成很多笑話。
尾段的逃跑片段來個輕快的背景音樂襯托著,母子終於團聚,又把自己的身分給予女主角的弟弟,自己卻跟母親、一生摰愛當個劇團裡的小演員,浪子回頭了。
而這個故事其實是由取代了情聖先生的那個男人寫下的,一個代寫的故事,耐人尋味,輕鬆的112分鐘,懷念故人。
轻快的音乐,浪漫的爱情,激情的渴望。
呵呵,casanova经历了种种磨难终于和他的公主相会,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last:这是一部童话故事,请在理智指引下观看。
这是一场闹剧,顶着卡萨诺瓦的花帽子实则是一个纯情的一塌糊涂的童话故事。
没关系了由heath举手投足的风流洒脱,和导演这张金字招牌。
让我偶尔彻彻底底的轻松了一场。
现在觉得只是旧梦一场。
这是一部讨人喜欢的轻喜剧,虽然没深度,但跌宕起伏的“小插曲”不断、滑稽的人物不断。
我以为水城威尼斯是不够浪漫的,但当热气球升上天空时,夜幕下的威尼斯点点灯光如星,一下子让人惊叹:哇~!
无论历史上的Casanova的结局是否悲惨,但这一部片子至少是个美国式的happy ending,虽然童话了点,但让你看得舒心畅快。
今天是威尼斯狂欢节。
当初下了这部电影完全是机缘巧合,我是想下2005卡萨诺瓦的电视剧,那一部更贴合卡萨诺瓦自传。
他的故事改编来改编去,已经和原著相去甚远了,卡萨诺瓦已经成为了威尼斯的传奇,就像电影里出现的舞台剧与木偶戏,卡萨诺瓦更多的是一种象征,“人生需要恋爱与冒险”,他代表的是一种活在当下的冒险精神。
有他参与的故事,里面的角色尤其是女性角色,都大胆追求爱与欲望。
这部电影里更是强化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宗教体系的嘲弄。
影片的前半段略显乏味,后半段戏剧效果拉满,我以前可能会给三星,但我现在会给四星。
也许是我变宽容了吧,也或许是我太向往那个世界了。
文学戏剧里无数故事的发生地,建在水上的城邦(听起来不像幻想吗?
),两头尖尖的小船名字叫贡多拉,像迷宫一样的河道,狂欢节的假面舞会。
无论威尼斯会不会沉没,它给人们提供了这么多浪漫的素材,就像卡萨诺瓦一样,诗人和艺术家们会继续把这个梦传唱下去。
当Casanova遇到他今生的唯一的时候,他便被锁住了,再也没有了多情和不忠。
也喜欢Lena扮演的女主人公的母亲,很风趣的口音,对女主人公说:“你要是不嫁给她那我就嫁了。
”没想到结局真的如她所说。
也许爱真的能让人相信爱情吧。
所以,当男爵拉起她的手的时候,我就真的笑了。
幸福也飞回来了。
“快还钱!!!
”“哦,先生,下星期,下星期就还。
”“这话你上星期已经说过了!!
”“哦,那是我早说了一个星期,先生。
”“……”“再见,先生。
”
演员选得不好。
华美,古典的幽默方式。
D1
为情圣翻案
将casanova和女权斗士写在一起。。╮( ̄▽ ̄")╭女性的一厢情愿罢了
威尼斯风景很美,CASSABOVA也很风流倜傥,那些女人们却愿意为之上钩……
一星希斯莱杰帅到掉渣一星威尼斯大爱圣马可街景很熟悉一星未婚妻百花妹妹主教也有惊喜。其实不怎么讨厌剧情,相对于在捷克孤苦13年的真实版本,这个糊弄高中生的happy ending旅游言情剧跟适合治愈目前的苦逼状态,但是让我说这电影好,那真是。。要逼死我啊!
不合我品味的喜劇片。
他们人都长得一样 于是 脑袋就自然而然的 放空 小老板说 他是所有男人 梦想成为的样子 情圣
选角不对,纵使是希斯莱杰,可是不适合演技也救不了,他身上脸上没有和风流沾边的气质。
oh my dear master,you're the fire,and i'm willing to be the moth ever.
简直是在逗我 虽然是希斯莱杰 但是.........我不允许卡萨诺瓦是个逗比啊!
有很多惊喜
我推荐的只是美的让人窒息的威尼斯
一颗敬希斯莱杰,一颗送给片尾那个很美很浪漫的船帆,其他东西没分
看开头我以为是五星片,但是从那个卖猪油的出场开始编剧就把除了男女主以外的人包括观众都定位成了傻瓜。后面简直就变成了闹剧。
意大利风格。美丽的威尼斯。高中下的电影,却是希斯莱杰死去我才看到。而且还是火车上。配音很不错。
傻死了……太幼稚……
男二也挺萌的
多么美好的年代!多么强大的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