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世界上有千万种生活,这部11年前的纪录片终于让我得以窥见其中小小的一角。
人类像小小的米粒,被一把抓住洒出,掉落在地球的各个角落,然后扎下了根。
在沙漠、河流、极地、高山、草原、丛林、海洋、城市,人们展示出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开创出独一无二、令人惊叹的生存之道。
人们虔诚且纯粹,那些沙漠中的居民在一场久等而来的大雨里欢欣地奔跑,全城的人戮力用泥土铸起一座清真寺,冒着生命危险掘地三尺疏通地下河灌溉自己心爱的绿洲;生活在极地的人们在漫长的极夜结束后聚集在一起唱着歌迎接新年的阳光。
人们辛劳而勇敢,在丛林里生活的人们用无花果树的根须搭起世代传承活着的桥,仅用一根藤条徒手爬上三四十米高的巨木采集蜂蜜用以为家人果腹,邻里协作在树上建造起房屋;在草原上径直走向正在进食的狮子,从它们口下割取食物。
人们艰苦但困顿,火山口上的挑夫们捂着布做的口罩穿过带毒的浓烟去凿采硫磺;在海里靠着极度简陋的压缩机潜入深水捕鱼,命悬一线,收入才够果腹。
故事还有太多,好美、好苦、好纯净、好残忍、好不可思议、好令人惊叹。
在这千千万万种生活方式里,那些要逝去的可能不可避免地终将要逝去,而会有人记得它们曾经存在过。
丛林里的小孩能够养活自己。
挖开潮湿的土壤,用长长的线引出狼蛛,待它爬出洞穴,迅速用小树枝按住这种跟餐盘一样大的带着毒牙的生物,之后用手把蜘蛛的腿别到一旁,包进树叶里捆起来,最后生着火烤着吃。
在我隔着屏幕面对这种恐怖生物不寒而栗的时候,他们却正欢笑着享用着这辛苦劳作换来的美味。
特特和家人生活在丛林里,他说他妻子已经很久没有吃到蜂蜜了。
此时他正站在一课笔直的树下,充满渴望地望着头顶上方40米处的一个蜂窝。
很快,他开始爬树:手里拿一把斧头在树干上用力凿出一些供手脚攀爬踩踏的小坑,同时利用一根圈状绳子和树皮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一点一点往上蹭。
尽管这一路伴随着恐惧,他终究爬上了40米的高度。
伴随着被蛰的刺痛感,他幸福地将手伸进蜂窝,取出了金黄甜美的蜂蜜。
这一刻,在树下一直注视着他的妻子松开了紧锁的眉头,只幸运自己嫁给了一位所向披靡的勇士。
印度尼西亚夷真火山口散发着40倍超标的硫化物毒气。
然而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们每天都要去剧毒的火山口采集硫磺,以维持家庭收入。
长年累月,来回奔走,硫磺的重量已经使他们的肩膀变形,巨大的浓烟和刺激的气味不断侵蚀着他们的眼睛,喉咙,肺部,还有他们的寿命。
然而,为了每趟5美元的高收入,他们仍然在毒烟浓雾里流泪咳嗽,在窄窄的山路上艰难地迈着步伐,然而此刻他们疼痛的肩膀上,一定也正感受着满载而归喜悦的重量。
在湄公河汹涌的水面上,有上下两条钢缆绳索。
绳索跨河直通一个小岛,那里是这位名叫山酿的渔民才知道的捕鱼好去处。
这位柬埔寨渔民赤脚走在下面这条的铁索上,双手抓住上面的铁索,小心地移动着身体,他有着湄公河水一般的黄色皮肤。
然而季风时节暴涨的河水卷席着黄色的泥土汹涌而至,这位黄皮肤渔民却不得不稳重谨慎地在钢丝绳上踩好每一脚,稍失偏颇,他就会葬身于身下澎湃无情的河水中。
一次次迈出脚步,一次次移动双手,他双目始终平静地注视着前方小岛。
眼看快到了,他双脚终于踏上了小岛坚实的土地上,他暂时可以大胆地走几步了。
他用力撒下了渔网,此地鱼量丰富,很快就能有收获。
在回程途中,腰间比来时多挂了战利品,他继续小心翼翼地行走在钢索上。
细长的钢索之下,黄色大河仍然奔腾不止;河谷之中,这位正缓缓移动的渔民显得那般渺小,然而在他瘦小精悍的身体里,一股巨大的力量正支持着他胜利地走到河的对岸,走到家的方向。
冬天,西藏边缘的詹斯卡尔峡谷成了一个冰雪世界,进出之路都被冰封隔绝。
斯坦金要送家里两个孩子去上学,最近的学校也在一百多公里开外。
他们唯一的路是一条结冰的河,大概需要花上六天时间才能到走到学校。
带好装备后,他们出发了。
三个单薄渺小的身影,就这样开始行走在地球最高山脉中的白色冰雪世界里。
父亲走在前面,用一根棍子试探着冰层的厚度,孩子们紧跟在后面,他们相信父亲的勇气和技艺,也相信自己,相信好运。
然而跨出一步都必须十分小心,因为如果不小心踩进薄冰层里,也许会引起整个河面冰层的塌陷,掉进河里最多只能活八分钟。
与此同时,还必须注意两边高山上可能的雪崩,几天前正有人因为这一灾难而死去。
历经千辛万苦,六个日夜的奔走,他们终于到了学校。
留下孩子后,父亲一人踏上了回程的归途。
此刻,冰河之上的他,仍用脚步丈量着下一个胜利的目的地,宁静独行,孤单伟大。
精彩的故事不一而足,每一则故事背后,我都看到竭尽全力生活在恶劣自然中的人们,努力发挥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
时事变迁,如今自然环境正在悄悄发生改变,但他们将永远是那些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人。
我还看到他们那简单而知足的快乐——那是拉基塔冒着生命危险从狮子的猎物中割下一只牛腿的幸运,是特特带着刺痛感的右手接触到粘稠蜜糖的触感,是斯坦金和两个孩子望着不远处学校房顶在白色冰川中的颜色,是本杰明手持长矛纵身一跃刺中鲸鱼时那惊起的骇浪。
这些,或许是人类最原始的快乐。
如今,尽管城市成了地球的主体,但生活在自然里人们的这种技艺和精神永远不应被遗忘,反而,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他们的存在,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全面地去体会这个真实的世界,才会在遭遇一点现代社会的挫折时,提醒自己世界上另一个角落里,正上演着生活更残酷的本真。
昨天有感于罗马教皇于圣诞之际说的一段话”Dans une société souvent éprise de consommation et de plaisir, d’abondance et de luxe, d’apparence et de narcissism, Dieu nous appellee à un comportement sobre, c’est-à-dire simple, équilibré, coherent, capable de saisir et de vivre l’essentiel.” 拙译为“在这个常常充斥着消费、娱乐、丰富、奢华、表面和自我沉醉的社会中,神号召我们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也就是说,简单的,平衡的,有凝聚力的生活,应当感受生活的本质,体验生活的精髓。
”任社会浮华变化,我们仅需要谨记生活的初心和生活的根本。
值此新年即将来临之际,希望我们都用更广大的胸怀去面对世界。
告诉自己,即使环境艰苦,保持内心清芬,且行切记,勿失勿忘。
河流边的生活是另一番景象。
要么洪水,要么大旱,要么冰封。
人们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面前,也不会束手无策。
残酷的环境曾经折磨过一代人,人死去后,智慧经验能传递下来。
适应,永远是人面对环境唯一的选项。
在大自然里生存的人,更要学会与大自然与其他动物和谐相处。
非洲人饮水后,再从自家拿水给野生动物饮用,因为他们知道,维护其他动物的利益,就是维护自己的利益。
湄公河,走钢丝给家人捕鱼的父亲。
稍一失手,老婆孩子就没人养了。
西藏一个峡谷,冬天冰雪封路,父亲带着倆孩子,走冰河去上学。
沿路诸多险情。
加拿大,爆破人员爆破冰,使其从桥下流过,不给城市带来危险。
河水上涨,河堤在崩塌,人们必须迅速搬家。
河水上涨前,人们挖来很多河龟蛋,孵化出后,放生到河里。
河水上涨,人们到河里抓河龟吃,以度过洪水期。
非洲这里的兄弟,得去维多利亚瀑布顶端抓鱼。
因为这里水流湍急,没有鳄鱼这样的食肉动物。
非洲马里,大旱,人们带骆驼循着大象粪便找水源。
回到家,人们会从自家井里挖水出来,放家门口的水槽里,供野生动物饮用。
大自然一体,人从野生动物受益,再报恩于野生动物,生生不息。
这个城市所有建筑都用河泥。
风雨飘摇前,人们要用河泥重新涂抹圣殿,以做保护。
河泥做好后,大家都来帮忙,以求自己的祷告蒙神垂听。
印度东北部,降雨量大,最高时25米,世界之最。
人们种无花果树,其根茎能防止河堤崩塌。
再用其根茎做一个天然的“活”桥,代代相传。
看第一集的时候,我就被震住了。
当看到第八集的时候,我想把导演揪到我的面前,大声的质问他:你背叛了你的初衷!
当15岁的孩子还在说:妈妈明天我过生日给我买这个那个这个的时候。
地球的一端7岁的小女孩已经要在广袤的沙漠里寻找水源了。
当网吧里没日没夜的消耗着青春的年轻人在寻找快感的时候,当在夜店里抽搐的时候,同龄的记录片里的孩子们都在为了一口饭吃而和自然做着抗争。
当你看完这些,其实你就对所谓的办公室政治,勾心斗角释然一点。
勾心斗角最多职位不保,死不了人。
看完这些,你更加对所谓的人性有更深的了解,撕掉那些华丽多彩的衣服和满脑子充斥着的知识,你和他们,在欲望的深处,没有区别。
所以,当我看到第八集的开头是城市的时候,我被导演惊艳到了。
是的,怎么能没有城市的人类生存?
这地球上最多人类居住地的生存之道?
但,仅仅一集,讲的完吗?
但,第八集,你给我看了什么?
城市居民和动物之间的斗争???
从第一集到第七集,没错,你总是再描述的是人类和动物的斗争,但,这只是表现手法,其真正表现的,是人类的生存!
人类在这星球上各个角落的生存状况,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真实体现!
你告诉我,人类的生存在第八集体现了吗?
第八集,应该这么拍:在城市里,人们不再与自然作斗争,而是与人类自己做斗争。
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人类建立不同的集团,党同伐异。
几千年来,战争不断,底层人民无非是为了一口饭吃,但有的人却为了一己之私造百万生灵涂炭!
更有统治阶级迷幻底层,从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双重压迫来奴役,来获取自己的长治久安。
但底层人民又如何?
打倒了上层,一样而已。
是的,在现代,人与人的关系占了主导,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被现在人所遗忘。
但人与自然的关系却是人与人关系的基础,这在纪录片里再次揭示了。
总之这部片子我认为可以作为一部人类经济史开篇的一个注脚。
人类经济史,就应该从这里引申出去。
从现实出发,而不是从什么“理性人”等垃圾的概念出发。
1.第一集海洋人类与海洋的互相生存。
讲述了捕鲸、海浪冲浪、召唤鲨鱼的巫师、压缩机潜水的捕鱼……以及幕后的花絮(最有共鸣性)。
喜欢这种人性化的各种情感包裹,不是当当的赋予注入拍摄者的情感,是在不经意的相处下感受人类的魅力。
比起来单纯的动物世界,总感觉动物的情绪都为拟人化。
比起单纯的自然世界的宏观,又觉得是自己的渺小的孤独的在大千世界。
第三集 北极
再一次感受到摄影组的温柔。
1,守护村民,保护北极熊,麻醉,觅食。
2.当捕杀独角鲸的时候,内心是悲伤的。
画在的讲解法律规定,传统方式我不能够缓解内心。
最后幕后告诉我,不止是单纯的等待,还有冰,生与死,速度的考验第四集 丛林以猴子为食物来源的同时用母乳喂养哺孕猴子书上的房屋令人向往的丛林自由生活
第六集 草原人类也是生物中的一种。
除却看到了如何去征服自然征服动物。
中间看到了人类与动物共生。
我们何尝不是这茫茫自然中的一员,直到这一集才窥视到古老人类的生存智慧。
使用简单的工具,跟自然融入一起。
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震撼了,最后几集的内容。
窥视到人类生活的这种技能加深,在极端的环境下,属于自己的生存方式。
看到唤鲨人捕鲨那段,当那个似乎带有神力的唤鲨人用简陋工具套住鲨鱼时,突然觉得凶狠的鲨鱼是那么可怜,然而自然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的悲悯之情似乎来的有些不合时宜。
我以为被捕到的鲨鱼会被无情猎杀,可怎么想得到唤鲨人把鲨鱼放回了大海,因为他想要保持住唤鲨传统的生命,他害怕鲨鱼数量骤减以后子孙后代再看不到鲨鱼了;没有鲨鱼,唤鲨人的存在不再有意义,整个民族的生活也不复存在。
“the number of sharks is in serious decline, i worry for our future generations;without sharks, our way of life will die.”唤鲨人朴素简短的语言里表达了怎样一种谦卑又宽广的面对自然的态度呀!
而现在人类的生活里,不断喷涌的欲望除了带领我们加速走向我灭亡以外还能给我们什么?
就如前面讲印尼小岛捕鲸看似有些残忍,然而了解整个村子齐心协力用简陋的工具捕鲸不过是为了生存以后,反而觉得他们在努力与自然界保持平衡。
这与为了满足个人欲望而借助高科技手段大规模猎杀鲸鱼是有本质区别的。
前者保有对自然的敬畏,在遵循自然法则的原则下求生存,后者却是为了一己之私,妄想改变自然规律,统领自然。
看着游回大海深处的鲨鱼突然无法克制的泪流满面了
这是一部震撼心灵的纪录片,让我反思人类的进化真谛。
在严苛的自然环境之中,有那样一部分人类犹自凭藉着真正的智慧、非凡的技艺和强大的心灵,顽强地活着,代代繁衍。
他们敬畏自然,无畏死亡,他们不易温饱,容易欢笑。
如若不是现代化的进程,我相信他们仍将不受打扰,继续尊严地活下去,因为他们是真正被自然接纳的那部分人,或者说他们已然成了大自然的一部分,如同一颗树,一匹狼……但不幸地是,这样的文明正越来越少,如同地球上每时每刻都在消失的物种那样……我常常在想,科技的进步是否是人类的进步?
当我们战胜动物,战胜自然,战胜一切的时候,我们也将消灭掉多样性,消灭掉可能性,在一片贫瘠之中,迎来最后的战役……
断断续续地把《人类星球》看完了,心头的震撼已经没有《行星地球》强烈。
同样是BBC的制作,同样是自然的视角,本片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做了更为深入的捕捉。
片中讲到的可以说都是奇人和奇事。
在各自恶劣的生存环境下闯出一片新天地,虽然这后面带着辛酸和灾难甚至是死亡。
由于本片强调的人与自然关系属于老生常谈,对此不是很感冒,而且本片更多地拍摄一些积极的、向上的场面,对丑陋和阴暗面一笔带过。
本片中最令人惊叹的是亚非拉等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瑰丽万千的镜头展示。
节奏时而舒缓如流水潺潺,时而变调至行军隆隆,非常过瘾。
《舌尖上的中国》对本片有很多地借鉴,一看便知。
这一集让我看到,在什么地方生存,人都能发展出极强的适应力。
在沙漠,人学会用细网留住雾气中的水;在海上,能在20米深的海底潜伏;在热带雨林,有着不为人熟知的许多原始部落。
他们远离现代文明,可是他们适应自然的能力却发达得远超我们。
世界可以有不同的形态。
我们学着了解,尊重,接纳,心胸变得开阔。
知道我们的处境还可以以另一种视角来审察,或许可以少一些纠结。
生活像流水一样,平静前淌。
不管是在雾霾深重的北京冬天,还是在林叶窸窣的热带雨林,亦或在寒风暴烈的北极。
这个部落的人,在捕猎前,会用青蛙体液涂抹身体和眼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他们的猎物是猴子。
他们成群作战,一天有时候打十几只猴子,有时候一只也打不到。
你能想到这里孩子的休闲活动是在森林里捉蜘蛛吃吗?
他们在森林里打猴子吃,然后收养猴子的后代。
从大自然收取,再还给大自然。
不豪夺,不杀鸡取卵。
这只雄鸟展开翅膀,向雌鸟炫耀,求爱。
人们捉到这只鸟,取走它的羽毛,然后戴自己身上,来到市集,像鸟一样,在女人面前求爱。
人靠着绳索和斧子,能爬上40米高的树,抓蜂蜜吃。
下面家人帮着生烟,驱赶蜂蜜。
蜂蜜是部落人的液体黄金。
这是一个巡逻队,寻找没被人发现的部落。
在伐木工人发现他们前,找到他们,宣传他们,请求世界保护他们,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
世界因百态而美丽。
你要求别人必须和你一个样子,你就是在请求别人不要尊重你。
这个部落在树上建造房屋,房屋有35米高。
他们与大自然和谐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一集为了一筐好价钱的鹅藤壶(小时候咱也爱吃后来多年不见的笔架)在惊涛骇浪的峭壁上艰险的捕获、贫瘠土地上的人类以命相搏的捕鲸行动、海豚助力捕鱼、仅靠一口气一把叉下潜深海捕猎展示了人类水下生存的极限。
第二集……第三集……待整理第四集关于丛林(jungle)生存故事。
烧烤狼蛛、炫耀羽毛的男人、养宠物猴的部族、建造雨林树屋的拍摄过程、原始的捕猎劳作和艺术的关联,多的是给你开眼和带来思考的画面。
第五集关注高海拔山区,哈萨克16岁的捕鹰少年和眼神潇洒的小鹰、少年和窃贼狒狒的较量、硫磺和火山口的绚丽色彩、新几内亚岛吃蝙蝠的部族只是为了补充蛋白质改善生活,呵呵哪里说的中国人吃蝙蝠。
第六集草原上抢狮子的口粮、和鸟类合作寻找蜂蜜。
第七集湄公河湍急的水流和缆绳上的胜似闲庭信步强烈的对比视觉冲击让人慨叹其生存的勇气,仅仅是为了收获晚餐时的两条大鱼;冰川上行走攀爬匍匐一不小心掉进冰河只能活8分钟的藏民一家三口就是为了送孩子去百公里之外的学校去上学,而沿途风光无限;加拿大炸冰河的奇观;收集乌龟蛋孵化放生是为了下一季村民的口粮;用无花果树根搭起可生长500年的抵御洪水的生命之桥;多的是你叹为观止的见闻。
第八集上乘皮料竟是鸽子粪泡过特别柔软;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市竟是150万只蝙蝠的家园,也未可知新冠肺炎和这里又有什么关联。
最吸引人的还有每集最后镜头背后的故事。
这是历时三年拍成的纪录片,发掘各种人类独特的生存技能和聪明才智,跟拍就是挑战极限。
有什么理由不给五星呢?
造假伤透我的心
贼棒贼棒的!
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我只看到了不同文化和地区的人类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捕食而已而已啊 侧重的是人类的生活方式 以之博取眼球 标签是自然纪录片 归类人文纪录片更好吧
10分 每一集每一个镜头都让我震撼。那些处于各种环境下的人们的生活让人叹为观止,同时也要感慨自然的魅力,那些美丽的风景让人大开眼界。同时不得不赞叹这个摄制组,拍出这样的纪录片你们也很伟大。
除了01.海洋、03.极地、04.丛林比较精彩外,其他的就还好了。12G的容量,就省了吧,不存了。
我要买正版盘!!
用三十年时间和几棵无花果树,长成一座五百年的桥;一舟一桨一索套,便能召唤并且生擒鲨鱼;无需任何装备,在二十米的海底呆足五分钟;在六年一遇的沙漠之雨中,马里孩子的笑容。与他们生存所需的惊人忍耐和胆识相比,我们的生活何等轻松和奢侈。谢谢伟大的BBC,你会庆幸你花了这八个小时。
百看不厭
如果不是造假完全称得上神作10分,但是仍然感恩自然,为这个巨大星球而震动
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有着你无法想象的一群人,在做着咱们看起来牛逼但他们习以为常的事情⋯⋯BBC的摄制组也属于这类人!
前期好看,后期疲软。越往后越不好看
又是一部很想打十颗星的BBC纪录片,八集分别从极地、山区、海洋、丛林、草原、河流、沙漠和城市八个角度来讲述了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存状态。精致细腻壮美叹为观止肃然起敬!之前让我有此赞叹的BBC纪录片是《美丽中国》和《地球脉动》。每集后面都有拍摄花絮,也很精彩。
这个周末终于看完了,全部8集的“人类星球”,BBC耗时3年多精心制作的纪录片,可以媲美“行星地球”的片子,有时间完全值得一看,让我未来的旅行计划又多了几个目的地。
万物和谐中,人除外。无论人愿不愿意,都已经是凌驾万物之上的物种,自然进化出高等生物,不是为了反过来适应自然而是创造自然。BBC一贯矫情…………
人类历史就是残害动植物的历史,不值得歌颂。
各式纪录片看多了就这下场,感觉自己的口味已经刁得很了~更何况这片子比早前看过的《行星地球》确实差着点~
造假
@米米梨 这纪录片不错啊
虽然才看完了第一集,但是5星绝对是不足以表彰他的牛逼的。另外,电驴可以很方便的搞到1080p的版本,一定要看1080p。
不喜欢科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