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的音频版本: 上车家族-狗血而有趣)最近看完一部剧《上车家族》,tvb新近更新完,还是有些意思的,说有意思不能算一种夸奖,至少可以拿出来说道说道。
先看下tvb给出的剧情简介: 上车,是每一个香港人的梦想。
但是,入息徘徊中位数的家庭即使不吃不喝,也要20.9年才能买楼。
上车 的难度世界级,落错车即一失楼成千古恨。
中产家庭都会“向下流”……车志明与太太于2008年卖楼“套现”,以为半年内楼价会跌至谷底,岂料不跌反升。
买私楼梦碎,唯有转战居屋,可惜只得捡楼机会。
车志明因“上车”无期而苦恼不堪,眼见一生中最痛恨的人闵老太坐拥海景公屋,更是愤恨至极。
车志明努力游说闵老太把自己一家加入闵老太的公屋名册,再用公屋换居屋,谁知计划总赶不上变化……车志明是地产经纪高荣的熟客,车志明介绍大女儿芊芊当高荣的助手,芊芊为地产助理后见尽买家百态。
高荣视“上车”为人生必经阶段,芊芊同样想“上车”,二人于是假结婚,一起申请居屋,更幸运地抽中。
高荣为节省租金而迁入居屋,怎料芊芊一家被逼迁,必须搬来同住。
而假结婚的两人要面对真实的同居生活……这简介乍一看感觉是有点内涵的剧本,结果是一部借着上车噱头痛撒狗血的闹剧。
看完全剧20集,发现剧情明显做了缩减了弱化。
可能TVB的制作经费就这么些,要撑出20集的内容,也是有些无奈唏嘘。
剧中人物少有形象不存在前后矛盾的,这好像是tvb编剧的惯用套路,为了让故事好拍下去。
车志明,称他叫车总好了。
这个人物尤其分裂的厉害。
开头的前几集他是工作认真负责,爱老婆疼女儿的好男人形象在得知了同期进公司现在已经做到他顶头上司的丁先生在追求自己的大女儿芊芊,暴怒之下抓着丁先生一顿痛打。
车太恳求丁先生原谅车总,其实像车太这样低头贴地才是真的为了家庭牺牲,顾全大局。
丁先生在超市里当众被揍丢尽脸面,仍答应车太的恳求力保车总。
车总口口声声义正言辞说自己不会卖女儿不买丁先生的账,愤然辞职。
这个丁先生是在追求可没有猥亵啊,这跟卖女儿完全不搭的事,不答应就拒绝好了,不由分说,邦邦上来就是两拳,车总一下子从精明有意思的人设就退化成了无脑,人设崩塌。
从车总打人后辞职剧情开始了崩坏走向。
车总辞职,就是中老年危机了。
30多年没换过工作,写一份简历脑袋都给薅秃了,,强积金养老金不要了么?
哪个公司会要一个薪水高,再干几年就要退休的老男人呢。
大公司的高管估计也没空陪着车总闵老太俩母子玩什么煽情演讲大谈危机公关。
你人都出手打了,这样的负面怎么能变成危机公关的成功案例甚至扯到做成正能量的宣传,编剧真是脑洞大开。
后面的创业也是一笔烂账。
老友一家两代三口妥妥不靠谱团伙,08年卖楼有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借钱给这个不靠谱老友周转,还瞒着车太。
妥妥诠释,手足是兄弟,家庭如破布。
后面的剧情是自从外行的车总的加入,清洁公司的面貌焕然一新,生意蒸蒸日上,就创业成功了。
这是什么科幻频道么?!
车总口口声声说有些话(离婚)不能轻易说出口,要一种泪水在眼眶打转立马要滚下来,声音略微打颤的深情模样。
他确实自始至终没有说出这两个字,那车总做了什么呢,车总金句如:“两个女儿不能跟你”、 “我后悔认识了你”、“你是不是什么都要谈钱谈楼,这跟卖女儿有什么分别,跟你有什么分别”、“你当初嫁给我,不也是为了房子”,接着还给车总和女校长安排了狗血的烂桃花情节,逼着车太到第19集主动提出离婚。
有些人是豆腐嘴,心是一把刀,比如车总,说出的话如此决绝。
有些人是刀子嘴豆腐心,比如车太。
08年危机时候车总的楼都卖了,到了22年还是一家人,大女儿芊芊25,小女儿蔓蔓18,车太不离不弃的。
有时候不能光听人怎么说,更重要看是怎么做的,只要还剩一个脑细胞,也不会跟车总一般听风就是雨。
这部剧的恋爱线也是崩坏的不行,强行注水。
如果还记得此前tvb给出的剧情简介的话,可以说是和后面的剧情完全没关系。
高容和芊芊的配搭,再扯出个从台湾省逃出来的欺诈犯前女友固然可以强化一切为了上车这个主题,更像是填充剧情,有那个时间不如多分点给两个女儿(芊芊、蔓蔓),小小年纪接触社会为了上车尝尝人世的艰难。
再就是高荣这个人物,设定没多大问题,就是演员的表演喜欢眉毛儿乱飞,眼珠子乱瞟,顶着个好人设依然看着油腻到不行。
好了再来怼一怼车总和女校长的烂桃花情节。
剧情设计的吧,车总又是和女校长单独聊天又是女厕所爆水管女校长湿身又是披衣服,又是和穿着比基尼的女校长一起到水上乐园玩耍又是教室里跌倒玩亲亲(还给小女儿蔓蔓和次郎小狗子撞见了跑回去告诉了车太,我的眼睛啊!!!
)。
编剧是疯了吧,好歹搞出点合理性啊,这就是硬撮合啊,这两个人有什么感情联系么?
就因为女校长才跟男友分了手么抛开扮演车总的男演员演技和才华加持,剧中的车总就是一个胖胖的老男人,不帅,事业也不算成功除了顾家(这一点也随着剧情发展成了稀碎所剩不多了)好像没有其他魅力。
这些都是编剧端出来的大盆狗血,女校长并没有和车总进一步发展的关系的想法,在作为工具人即将下线前,女校长想去和车太当面解释误会,被车总拦住了(问号脸 )。
呵呵真是个好男人!
再说说剧中第一苦情工具人-表妹吧,出场就是为了制造矛盾,一天什么也不做,就盯着表姐车太,太造孽了。
此外还有闵老太的儿子望月家宝(入赘日本望月家,移民跟了老婆姓,闵家宝就成了望月家宝)。
初时为了阻拦车总入籍闵老太的公屋从日本回来,闹了一通,又回到日本,再次回来香港时候接受了车总。
本来这条线发展一下还是会有些看头的,感觉起码会比女校长的戏码有趣,可惜故事说了一半草草收场算是烂尾了。
还有小狗次郎,合理怀疑是因为TVB觉得带狗拍戏太麻烦干脆让他先下线,反正最后再安排工具人送回来,要组个大团圆的终局。
以上算是吐槽。
剧中车太(江美仪)、 闵老太(鲍起静)的表演十分精彩,是剧中的亮点!!
剧算是烂尾了,还是推荐去看的。
完结!
4星推荐。
要不是结局胡来,值得5星,想起美仪前几年的《亲亲我好妈》,同样是虎妈,同样打动人,她演这样的刀子嘴豆腐心中国式典型妈妈,真的太贴切了,哪怕她自己其实并没有孩子。
围绕上车话题的港剧,之前有过《缺宅男女》、《楼奴》、《楼住有情人》,但是都是披着上车的外衣在讲爱情故事,只有这部剧,真正关心到“房子是用来住”的主题,不同的人,对租房和买房,有怎样不同的观点,甚至有点希望中国人能解开“拥有自住房”的心结,更着重于和谁住在一起,珍惜“一家人齐齐整整”的情感。
这个是非常少有的声音,很正向的价值观。
到了后半段,大家开始吐槽剧情崩坏,林敏骢也承认了,后面的剧情是经他“指导”的,虽然狗血,但其实也完美呈现了许多男人的真实一面,哪怕心里还是爱老婆爱家庭的,可只要有机会,还是想找一个“好相汝(shuang ru)”(这个形容词也是他原话)的人来一段插曲。
美仪的角色到了后半段也从单纯的霸道妈妈,变成了毫不讲理,在和Emma翻脸的时候甚至不通人情,可也是特别真实的表现。
一个女人辛辛苦苦为了家,最后发现老公原来瞒着自己很多,她不是人设崩塌,是精神崩溃了。
鲍姐的神演技,是润物细无声的,罗毓仪虽然懒音很多,可是她的哭戏真的太有感染力了,和之前的角色相比,发挥的余地更大,也更看到进步。
关家一家人的戏份贡献了全剧的笑点。
主题曲真的太好听了!!
林敏骢的才华在这个时候才真正展现出来!!
歌词一听就好暖。
美仪说,51岁才第一次做女主角非常害怕。
人生的机遇就是这样啊,你永远想不到机会在哪一天才出现,但在这个之前,还是要努力,才能等到机会的到来,然后抓住。
前期还算比较好看。
后期就是倍速看了。
首先,下流上车族并不下流,他们有住劏房吗?
没有;他们有经济上的困难吗?
没有。
或许叫中流上车族比较好。
所以,一开始看觉得接地气,但是越看越没有。
上车的原因是什么?
好像只是剧中的莫雯蔚的心愿而已。
简单来说就是,她自小没有父母,寄住在大姨家,所以长大渴望有自己的楼,这样才有家的感觉。
原因简单但不深刻。
或者说没有阐明为什么没有楼就没有家。
前期说的是抽楼不中,于是需要去骗二妈的居屋,问题是后面说到原来居屋是不能添加大于18岁女儿的名字。
这个问题难道车志明不会调查清楚再去行骗?
毕竟已经有被流浪者坑过一次了。
长不大的两个女儿。
大女儿可以去闪婚,而且前期的铺垫并不多,只是going在那儿苦苦等候就感动到她了?
前半段她的愿望是环游世界,不想被房子困住,然后就说要结婚抽居屋。
想不通啊。
她自己前期也是被她妈妈控制得不行不行。
但是当她妈妈和她一起住了,又再控制住了,却不吭声了。
她老公被控制得透不过气,去和岳父晒苦,她没有感同身受,还说going骗她。
接着说要离婚,要走开一段时间。
其实问题点在于她妈妈控制太厉害,所以大家沟通一下,能不能让她妈妈作出让步,如果不让,再说分手才对。
小女儿都已经18岁了。
通过剧情得知,是什么事情都不用做的。
去留学的时候竟然烧了一只白鸽吃。
不知道从没做过家务的她是如何做到的。
毛不用拔,内脏不用掏就直接烧吗?
明明18岁了,还表现得非常幼稚(这个是角色设定问题),再她看见老爸和另外一个女生搞在一起,她哭得梨花带雨。
过了两天色竟然又可以和老爸共处一室了。
小姨子,无力吐槽,要她来干嘛。
按理来说,她恨表妹,自己离婚了,应该更看不惯表妹,要去搞她才对。
结果又过去帮表妹,最后反而被识穿。
校长的湿身戏,要来干嘛,像她这种有身份的人,应该明白自己处理不来,先走开再叫人来修理的吧。
能做到校长,还是傻白甜?
其实从主题曲,可以看出他们想讲家的主题。
但是,并不能看出当中的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方法。
刻意去点题。
没有比中国人更爱买房的了。
房子不仅象征着财富,自由。
对中国人而言,有了房才有家。
有房,还更是一种尊严与脸面。
但房子,又岂是你想要就能有的吗?
有一家人,在全中国房价最高的城市,做了整整14年的“买房“梦——
上车家族 (2022)7.22022 / 中国香港 / 剧情 喜剧 / 关文深 / 林敏骢 江美仪
香港,全中国房价最高的地方。
寸土寸金,高耸入云,楼房密集程度看了都犯头晕。
成功在这样一片土地买到自己的一套房,叫做“上车”。
有钱人货比三家,多买几套,就选一套喜欢的,订金几十万没了也不介意。
没钱的只好排队等抽签,运气好的,以低于市值的价格拿下“居屋”。
还有人主动要求减薪降职,就为了轮到一个“公屋”资格。
但除非你露宿街头、家庭0收入,即便是没有工作的独居老人,要等来一套公屋也要至少花上好几年。
“上车”这件事,成了很多家庭唯一的奋斗目标。
车志明一家便是如此。
14年的时间里,他们看了上百套房,各种看房小技巧早已信手拈来。
甚至为了多省点钱,凶宅都毫不避讳。
为了凑齐首付,节约开支,能省则省,能占的便宜绝对不放过。
比如超市试吃,直接吃饱了再走人。
买鱼的时候,多等一会儿鱼死了可以买走,价格比活的还便宜不少。
女儿在外打工的工资,回来还要上缴“交房租”。
两公婆简直是行走的计算器,省了就是赚了,首付的钱也就多了。
正好,车志明的好兄弟阿孝终于蹲到了公屋的名额。
公屋装修要花一个月的时间,阿孝没地方住,就跑到车志明家求收留。
正想把兄弟赶出家门,车太听闻酒店一晚要五百多,空气里的算盘立马打响——我们把房间租给你!
自己人,绝对优惠价,包吃包住,够客气了吧!
正当车家窃喜又赚了一笔时,阿孝也没亏,带着儿子儿媳就住了进来。
“想怎么住都可以”,这不都是你说的嘛。
把车太气得七窍生烟。
这边阿孝一家闹得鸡犬不宁,那边车志明也倒大霉:被一个尖酸刻薄的阿婆“碰瓷”,还被投诉了。
在超市工作的车志明,为了凑齐首付,向来当牛做马、笑容满面。
看到阿婆偷偷带着狗溜进超市,还弄坏了进口水蜜桃时,他还坚持挂着职业微笑。
直到看到一枚金戒指——这是他离家出走的老爸,和生病去世的妈妈的定情信物。
原来这个胡搅蛮缠的阿婆,就是当年破坏他家庭,还不让老爸见妈妈最后一面的“狐狸精“闵老太。
车志明一下子丧失了理智,跟闵老太吵了起来,还被人拍下视频传上了网。
如果不去找阿婆道歉并获得原谅,超市的形象和他的工作就全都没了。
不得已之下,车志明只好拉下脸,去跟昔日的“仇人”开口道歉。
没想到,却成了闵老太的一颗“棋”。
闵老太有两任老公,和第一任老公生下的儿子要娶了个日本老婆,要带着孙子移民日本。
闵老太舍不得自己的儿子和孙子要离开自己,每天想方设法想让儿子留下来。
正好车志明驾到,便将计就计骗儿子,二老公的儿子车志明也要来抢家产了。
电话那头的儿子瞬间紧张,立马飞回来准备理论一番。
有家的人,想要一套自己的房子;有房子的人,却渴望有个热闹的家。
《上车家族》一开播,就火了。
首集跨平台直播收视高开23.2点,是TVB自今年四月以来两线剧首播最高收视剧集。
豆瓣评分一度暴涨到9.1(目前8.8),是今年评分最高的港剧。
原因很简单——太扎心了。
买房,是中国人永恒的话题。
生存要买房,结婚要买房,孩子上学也要买房。
房子牵扯了无数国人的一生,是安稳,更是一份脸面。
坚持要“上车”的车太太,做梦都想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从小到大,都在和表妹无止尽地攀比。
比到最后,全盘皆输,但唯独房子一定要比她强。
“我死都不会住居屋”,因为当年表妹住的就是居屋。
为了满足老婆的心愿,车志明甚至想出了让女儿假装露宿街头的损招。
还假装殴打女儿,当街上演家暴戏码,企图能有机会排上一套公屋。
却被社工无情拆穿:“家暴其实在香港很普遍,不是人人都能申请到公屋的。
”更讽刺的是,社工问:“先生,你有没有性侵你的女儿?
”
还有天天带人看房的中介小哥、努力工作的日语老师……这个世界里几乎所有人,都在为了房子拼命。
唯独车志明的大女儿十分抗拒。
从小就被妈妈克扣打工费用,拒绝用自己的名字去申请居屋。
她抗拒自己的人生被房子所压制着,一辈子只能为了房贷而生活。
她更痛恨像妈妈一样,只围着房子团团转的人生。
大女儿像是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一样,向往自由,不畏惧漂泊。
宁愿一辈子租房,也不愿为了买房而耗尽一生能量。
但漂泊到最后,总归是要定下来的。
在他人眼里,闵老太有房、有钱、有儿孙,人生早已圆满。
为何性格还如此扭曲,难以相处呢?
她要的,不过是有人说话,有人陪伴罢了。
每天动不动投诉,和邻居争吵不停,实际上是为了偷听别人家聊天的声音,感受属于“家”的氛围。
房子对于她而言,不过是维系和儿子之间关系的工具;却也只剩那个躯壳罢了。
我们无法绝对地划分“上车”这件事,到底是对是错。
安稳或是冒险,都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但愿所有人在为了“上车”拼尽全力的时候,能够想明白:买房,到底是为了什么?
有了家,房子才有了它的意义和温度。
但房子,也不一定就是家。
*本文作者:D
别的先不说,先看看海报,大家是不是就觉得很像?
同样的是男主前期绝世好男人,后几集突然性情大变,显得很突兀。
好了说正题,这部剧其实主要是讲买房的事,但是有些地方确实觉得三观有点问题,我写影评也好,写啥也好都是想说什么说什么,不怕得罪男人,也不怕得罪女人。
(豆瓣拉黑我的妹子没有800也有1000了吧)这个车志明真是,为了救“兄弟”居然卖了房子去帮兄弟还高利贷!
你到底明唔明啊?你是有家庭的人啊!
你有老婆,有两个细路女要养啊?
最后搞得全家人要蜗居租房住。
是,你兄弟曾经对你很好,帮过你,你也帮他就是了,尽自己能力范围之类的事,有多少钱给他多少,能帮多少是多少了。
这部戏明显就是讲家人的重要性,屋企人比你兄弟重要多了好吗?
你兄弟居然好意思拿着你卖房子的钱去还高利贷,这种人是真兄弟吗?
如果是你主动去还的,那你有把你老婆当老婆吗?
你们才是一家人,做这么大的决定是不是也应该同你老婆讲下先?跟你屋企人商量一下啊?
你还有两个细路女要养啊!
还有,经常看到车志明为了老小三跟老婆吵架,大哥,人都是有感情的,别说这老小三不是你亲妈,即使是你亲妈,养比生大啊,你都快退休的人了,认识了这么个老小三,你居然还真把她当你妈啊?
她比跟你同甘共苦,比肯跟你蜗居的老婆还重要吗?
还有那两个女,说自己做女仆是多么多么正经的工作,说自己有多么多么想做这份工作,结果呢?
尼玛,就跟玩似的,没干多久就一个去超市打工,一个去干房产中介了(我没有说好与不好的意思),但是很明显她们对什么女仆工作也没有那么爱。
还有就是女主,你老公虽然几件大事情做的不对,但很多小事情真的都是处处让着你,除了喜欢买点玩具,还有枕头藏点私房钱,基本没有啥缺点了。
每个月只留15%的钱做零花钱,什么都要听你安排,你说的一切都是命令。
就连你的两个女都要一切听你的。
你要知道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
你的出发点虽然都是好的,但是他们是人啊,别说他们都是成年人了,就算是小孩,少年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啊,你两个女都是大个女了啊,而你的威严搞的家里人人自危,什么心里话都不敢跟你讲。
为了上返车,屋企人都少了好多的乐趣,人生路很短,不要为了上车搞得自己和全家人都同你一样累啊,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
看完了蛮久了才想起还没为此写过字,毕竟也算是2022比较微妙的观影经历(。
前面是真的很上头,但后面也是真的皱着眉头看完的……后来想想为什么自己会有这种感受,可能就是因为,这部剧太真实了,in every way。
开始看得上头是因为觉得很贴地气,后面觉得不对劲也是因为太赤裸裸。
看起来总是很霸道很强势的母亲,常常“唱白脸”的父亲,放弃梦想“向现实低头”的年轻人,润,对老人遗产执念,中年危机,所谓的兄弟义气,老夫少妻,同僚压力,精神出轨……甚至在最后,将一切归咎于“做得过火”的妻子/母亲,以及还是要靠上一辈的积累才能过得体面,也很真实(。
(btw看老戏骨飙戏真的爽,年轻人们还差点意思这样看来,“烂尾”本身居然也有种荒诞的真实感。
上半部分剧情抛出的问题放在现实中都是不解之谜,或许也因此让我期盼它能给我一个正确的、可解释的结局。
结果发现,它只是把现实以一种更夸张、甚至更无解的方式展示出来了。
如果这些故事在现实中发生,大概率也会“烂尾”。
或许这部剧是一个披着喜剧皮的悲剧。
“家”究竟是什么呢,“婚姻”究竟是什么呢。
尤其是在粤语语境下,“为咗头家”真的是一个出现频率太高的词组,总能联想到不少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
“羁绊”与“束缚”好像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是花还是字?
或许只是一个选择而已,选完之后大家可能也不会打开手来看。
港剧的家庭剧一如既往温情。
闵老太给儿子发完视频之后,时不时看一眼手机,看儿子是否回复。
一直试图说服儿子,自己能不去日本,听到儿子答应她不去移民的时候,气得大骂,发了三遍语音,但是语气一次比一次软。
闵老太答应去日本,一直学不会日文五十音,儿子跟媳妇打电话,用日语商量让老太太住养老院的事,老太太却一下子以为是自己的房间,开心地一下子说出来这个单词。
蔓蔓爸恨自己的父亲抛妻弃子,看到自己父亲遗像的时候一下子跪地喊爸。
蔓蔓妈和亲戚闹得很离谱,但是知道蔓蔓爸不开心之后,立马花钱请亲戚出去住酒店,因为不想丈夫工作辛苦,回来也不开心。
蔓蔓一家四口团聚的时候真的太温暖啦。
独居阿婆偷录邻居家的生活声,自己边吃饭边听真的太戳人了。
因为没有找到别的剧,所以还是看完了。
前面几集太好了,最后几集看的有点烦,因为太真实了。
车志明精神出轨,还没来得及身体出轨,妻子提出离婚的时候,他却完全不解释,别人劝,只说:”提出离婚的不是我。
”真是让我对婚姻失去信心。
剧情不算新鲜,都是说一些家长里短的家庭大小事,只是用人们现实中遇到的贴地事情买房而衍生出各种家庭问题,这个就是从而让观众产生共鸣的地方,比起单纯讲述一家人要整整齐齐这个主题会少了些许的老套感。
剧情来说中规中矩,不过单从演员配搭和碰撞出来的火花是好看的,个人觉得没有媒体和大众捧得是神剧、今年最好看的TVB剧那么夸张。
【上车家族】看着豆瓣评分,我都沉默了,不明白为什么是最佳剧集,如果我打分的话就是2到3分,3分都嫌多,所以它为什么是最佳剧集?
没有一个角色是讨人喜欢的,没有一条故事线是吸引人的,整个剧本一塌糊涂,讲香港人买房的电视剧也行,但是完全没有《香港爱情故事》深入探讨,也没有《楼奴》有意思。
男主角丑,还演技差,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要不是有生动的配音,真不知道他要演什么,有那么多选择也不明白为什么选择他来出演。
江美仪的任何一个角色都比这个角色好,却是这个角色拿奖。
鲍起静倒是演的很好,我完全感觉没有一个人能接住她的戏。
没有重点的剧本,导演也很糟糕,第17集,日语学校校长在洗手间发现水龙头坏了,还拍出了一种快乐感,突兀的剧情递进,到底要干啥。
这部剧完全是站在一个男性视角看待万千女性角色,没有一个女性是讨人喜欢的,婆婆是刺头,有理没理都要投诉,没有人敢惹;妈妈是控制狂,控制了老公还要控制女婿,碰上不理解的观众,弹幕都在骂她无理取闹,丈夫犯错,她生气还不行了;大女儿想一出是一出,没有连贯的性格和行为;小女儿还好,相对可爱一点,也完全可能因为她是年龄最小的,才躲过了编剧的魔爪,下手没有那么狠;表妹自己的家庭一塌糊涂还要管别人家的事情,掺和别人家的事;阿力的媳妇的名字都没提几次,游手好闲,牙尖嘴利;日语老师就三场戏,这不好再加什么难堪的剧情;日语学校校长不用说了,成了搞事情的符号。
所以为什么到这个年代,经济发展到了今天,女性在影视剧中的形象,还是脸谱化和单一性,女性角色的功效大致就可以分为两种:增加狗血性和讨论热度的“讨人厌”以及一种“美色”符号,也许,前期的张•奥运会•大导演,还会拍出《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这样直击人心的女性角色,现在的他也喜欢清纯小白花,也难逃男性对女性的凝视与刻板印象。
反过来这部剧的男性角色呢,即使讨厌如爸爸和家宝,啥事不干的孝叔和阿力,抽风一样的丁先生和高荣,总有些让人想大夸特夸的“闪光点”,那又是为什么呢,或许不止男性这么想,连女性也被教育的这么想,“这很好啊,这没有错。
”这部剧其实并没有过多的讲要去买房的故事,反而揭示了婚姻的真相:对女性而言,婚姻几乎可以算得上稳赔不赚的“项目”,付出太多太多,显性的,隐性的,收益太少,即使你去谈收益,还要背上“算计”的骂名,你不可以出一点点错,所有人都会告诉你,你不对,哪怕现在看到很多有名气的女性勇敢的选择离婚,同样是离婚的男性和女性,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和社会处境都是天差地别的,所以说这是一条非常非常难走的路,已经走了几千年,才走到了今天,可能还要走几千年。
所以我很喜欢《封神第一部》导演乌尔善对苏妲己这个角色的改编,不应该把亡国的责任都只推给一个女性,苏妲己这个名字千百年来已然成为了祸国殃民的符号,甚至演变出很多词,因此众多版本的《封神榜》都主要围绕着苏妲己如何迷惑纣王,如何残暴不仁,如何纸醉金迷来展开剧情,而没有讲述它本该讲的故事。
故事的最后,一家人还是买到了房子,是在婆婆的帮助下,就好像跑题跑了整篇的作文,在结尾处来一个扣题。
不说了,总之就是很难看,但是我终于看完去年的剧了。
#我的225个剧评
《桃姐》当年那么多奖,是因为用心的地讲了一个好故事,第二集这15分钟通过场景构建,一段语音,三次回复,三次情绪表达,观众基本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家过去与儿子的相处与故事,这能力,放到一个叙事电影都是非常精彩的,可能因为在电视剧有太多元素,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这真的是一部很精彩的电视剧。
这片接地气?神剧台庆剧?那我只能说tvb已死,无力吐槽,没有一个角色讨喜,剧情抓马悬浮,全靠江美仪和鲍起静演技撑着,林敏聪真的不要再演戏了。
鬼才林敏骢,亚视老人演技派鲍起静江美仪,搭出火花来了
鲍起静演这部剧,那真是降维打击。
这才是原汁原味有共鸣有温度接地气的港剧!!林敏聰的对白原来是这么清晰的哈哈哈哈,和鲍起静对戏好过瘾!两个新面孔的女生也很好看,比那些出道了5.6年还在演细路的自然多了
行动代号:家暴,GabuGabu
正好大过年看完大结局,很应景
很多对女性定位的台词让人不适 而且男主思想出轨还搞得那么煽情 服...
裹脚味很浓
前1.5集啥呀,直到第二集鲍起静发语音给儿子那段我才入戏。其实我觉得一般哎,虽然我哭很多,几位主演的戏也挺好(除开丁子朗,他演戏还是一股贱贱的味道,不适合拍深情戏,之前青春训练班那种无厘头风格比较适合他)。最后两位和好我也觉得很突兀。一开始我以为是像一屋老友记那种风格,然后一直在等奶奶和大家一起住,谁知道大家住得那么分散,而且在家里面的戏其实不多。江美仪的造型不好看,林敏骢发型太不现实,鲍姐造型的色彩过于丰富,觉得很浮夸抓马,温情不起来。郭柏妍靓,但是剧里和高荣的合照却一般般,罗毓仪林颖彤可爱。丁生那part也奇奇怪怪。
超级难看。特别车志明人设。yue
最后五集完全垮掉,毫无逻辑,气到心火冒!本来想打一颗星,因为江美仪和鲍姐又加到二。实在给不出三颗星了,气死人
小成本干翻内地的大制作几十条街
有些地方剪辑得不太流畅 后面几集太赶了 整体还是蛮好看的 特别是前五集 林敏骢的加入给剧集增色不少 也提升了关注度
3.5星,前面值得五星,后面恨不得给一星。就想问后面车志明凭什么?
港式烂尾
鲍起静演技封神 本来是五星级作品的 但是最后五集在搞什么 买不起房靠认妈啃老么 那还不如芊芊和丁生结婚好了
这是近期TVB难得的高收视剧集了,在豆瓣也拿下了9分以上的高分,不过实在不是我的菜,两集弃了,最大的看点还是鲍起静,第二集中一个语音line,切换几种情绪真是非影后不能表现
好是好,倒也不至于9分,高开低走,男主真下头。后面五集别看了。
车志明看起来和emma是一辈人
这部才是台庆剧该有的水准 一部好剧编剧好重要 题材现实 接地气儿 又很搞笑 又有泪点 老演员演技在线 新演员里两个女儿很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