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看公众号推荐这部动漫,感觉还是蛮冷门但很有哲思的动漫,但是被推荐完以为看的人可能会变多,结果今天看弹幕还是少少的。
曾经看过一句话,大意是说,日本动漫拥有把一切主题都变得很燃的能力。
如果有一部以家庭主妇为主角的作品,我也毫不怀疑它可以把家庭主妇诠释得多么重要。
看完这部动漫还是有失落,可能像这样有些“燃”的动漫看得多就麻木了。
编舟记其实算是比较平淡叙事的,没有特别宏大和中二的情节,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都很温馨美好。
我基本上不怎么为动画和影视作品写影评,原因在于与书籍相比,影视作品在单位时间内的信息密度过高,以至于会减弱受众思考的时间,虽然它也能给人带来启迪和感触,但总感觉文字带给人的质感和思考深度,是影视作品尚难企及的。
所以在我有限的几次影评中,只有像《空中杀手》《星空清理者》这样让我特别有共鸣的作品,才会去写几笔。
而这部《编舟记》虽不及以上一些作品深刻,但出于个人经历的原因,让我决定为它动笔写上几句。
这个原因是非常个人的,我在几年前,曾经看过《编舟记》,但是看过第一集以后就没有跟下去。
原因在于编纂词典这种事,无论是事情本身,还是他的成果,都不能使我产生兴趣。
仿佛我的个性、特质与擅长的东西,都与词典格格不入。
我喜欢事情都在一定规则框架内运转,但是又非常没有耐心去建设某种秩序。
在做的时候,总是希望手里有一个仙女棒,轻轻一挥,事情就可以按照某种完美秩序顺利运转,不知道这是不是大家的普遍现象。
而这次再翻出它来看,一方面是因为自己被社会磨砺的十几年,尤其是近三年,对事物的看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具备了让事情慢下来的诉求,能够让我重新具备深度思考的时间和能力。
所以这种具备“职人”和“匠心”特质的作品,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因为我算是公司里具备“匠心”感最大的P岗职位,所以我知道在P岗人日常中,需要面对两个尖刻的问题:第一,这东西有什么用?
第二,这东西能赚多少钱?
我想这应该也是所有P岗人才最经常面对的挑战。
通常来说,能完美回答出这两个问题的人,我们称其为“大师”。
而还有更大一部分,远超出“大师”数量,回答不出这样问题的人,我们称之为——“你我”。
所以这就是职人与匠心,在面对现实过程中最大的尴尬。
所以,如果你也需要整合思想,深度思考和重塑。
《编舟记》你值得一看。
* 面对浩瀚无垠的语言之海 找不到任何捷径渡海的我们 能做的仅仅是静静地伫立 那些想传递给对方的思念与话语就仿若封存于内心深处 辞典 便是能跨越这语言之海的一叶扁舟(是啊,感觉现在大家说话都很粗糙直接,夸张的词语被滥用,那些细腻的心理活动总是被周围响亮粗暴的语言涂抹掩盖、封存)* 语言 犹如大海般浩瀚无垠的语言思绪无法传递 不知去向何方我渐渐被大海吞没 浸溺于海洋之中谁能伸出手拉我一把 照亮我前行之路(互联网文字失语者很认同这段话...)* 词典的编纂与制作一般的书籍和杂志不同是个非常特殊的世界需要具备耐心不厌倦繁琐的作业 专注于词汇的世界又不至于迷失其中同时具备广阔视野(编纂辞典需要的要求或许是最高级,从事其他职业虽然不必达到如此高度,但同样,也要有这样的意识与觉悟)* (马缔不用手机,这让我很惊讶......虽然背景是九几年,但想想,不急于追赶新科技,而是保持着简单的生活方式,那不是很幸福吗?
在这里,我开始反思手机存在的意义)* 上班的时候 我下车到站台上的时候会特意放慢脚步乘客们迅速超过我 奔向扶梯仿佛被人操纵着一样人们变成两列 依次乘上电梯秩序井然 有条不紊几乎让人忘记了早高峰期的拥挤美好的风景(在我看来并不美好啊哈哈......我关注的不是在拥挤中产生秩序的美感,而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看到这段立马想到《当我在一个仲夏清晨出走》里写的:“其他人,大多数的人,只是走着自己的路,像梦游者一样独自前行,几乎不同其他人交谈。
”走在路上的时候其实我一直不知道眼睛该怎么做才好,是完全放空发呆直视前方,还是打量周围的人和环境呢?
......前者应当就是“梦游者”了,对他人的存在漠不关心,只沿着自己的路线前进。
但后者又似乎太过于关注他人的存在,让自己的前进变得有些不痛快了。
不过很多人都逃避了这个问题——看手机不是最省事最舒服的选择嘛。
不过这样的话,外出走路的意义是......?
)* 辞典是渡过语言之海的一叶扁舟没有语言 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能深切感受别人的心情人们乘着辞典这一叶扁舟寻找最为恰当的措辞搜集漂浮于漆黑海面的点点星光语言就是光(语言就是光!
没错!
)然而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有人因无法找寻到合适的言语情感不住何去何从的 只能在内心中不断纠葛让这些人也能够安心地乘上的那一叶扁舟那就是我们正准备编纂的这部辞典意为渡过汪洋大海而写作大渡海为了渡过语言的辽阔大海而编织一艘小船既要积极收录新的词语也要注意词义解释的简单明了这是为了让《大渡海》成为一本更加接近于人们的思绪的辞典(不是深奥难懂,而是能够理解人们所思所想、让人安心的辞典,好好喔)* 编纂辞典是我们为了构筑一个人们能够彼此更加互相理解的世界而做的一些微小的工作(不要老是说自己自闭了社恐了......传达自己的心意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大家都在为之努力着呢!
)* 我认为辞典是绝不可能万能的总而言之 它也仅仅只是由人创造出来的东西它无法收录全部古往今来的日语而且 语言是一种生物无论是使用方法还是包含的语感都会随着时代不断改变这么考虑的话也可以说没有永远正确的词语解释但即便如此编纂辞典的人还是在不断进行着挑战(“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乍一看辞典只是罗列着些冷冰冰的文字但是这些全都是背后的人思之又思的结果(好像太容易把周围的事物当作理所当然的存在,得时刻提醒自己要有敬畏之心,不要轻浮的对待事物啊~)* 马缔和婆婆的对话:“说实话,我对自己能否顺利融入辞典编辑部感到很是不安。
还有,我到底有没有别人所期望的那般编纂辞典的能力......”“年纪轻轻的,真亏你能为这种事情操心。
有必要为这些事情烦恼吗?
”“很奇怪吗?
”“并不是,只是觉得真有小光的风格而已。
小光,是想和同事们更亲近吧?
想和大家齐心协力,一起编出好辞典对吧?
”“您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这个嘛,因为我和小光的关系就是tsu和ka的关系。
”...“就像是平常的一样不就行了吗?
若是拜托小光,你就会帮我换灯泡不是吗?
”“那是当然。
”“我邀你一起吃饭,你也不会客气推辞,依我看啊,像这样你依靠我、我依靠你就对了。
不光是对我,跟同事之间也一样。
只要小光努力的将自己的感情传递给周围的人,别人也会努力地回应,世间大抵如此。
”(相互依靠...有时候也不要太勉强自己,依靠着他人并不是丢人的事)* 编辑部里的对话:“为什么这么拼啊??
“或许这就是“业”吧。
”“理性无法解释的,内心所做出的行为。
“业”这个字,是指职业和工作,但也能从中感受到更深的含义,或许接近“天命”之意。
被一种难以割舍的念头所驱使,从事这份工作,我们也应是如此。
”* 我们每个人都在为了让他人读懂自己时而欢喜 时而受伤大家都在拼命努力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夜渡大海的人们点亮一条道路即使是小小的一步 也不应该驻足不前终有一天把这份职责交接给下一代* 松本老师的遗书:......编纂《大渡海》的日子是多么愉快啊我衷心祝愿大家祝愿你们的《大渡海》能永远幸福地航行有时我会想我们就是旅人而辞典则是照亮旅人前方的明灯只要人们继续旅行这盏灯火就会传承下去并经过再三修改让旅人的前路更加明亮所以我们坚信着反复编织...这一叶扁舟( o(╥﹏╥)o )
辞典是渡过语言之海的一叶扁舟,没有语言,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能深切感受别人的心情。
人们乘着辞典这一叶扁舟,寻找最为恰当的措辞,搜集漂浮于漆黑海面的点点星光。
理性无法解释的,内心所做出的行为,或许就是“业”吧。
我们每个人都在为了让他人读懂自己,时而欢喜,时而手受伤,大家都在拼命努力。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夜渡大海的人们点亮一条道路,即使是小小的一步,也不应该驻足不前,终有一天把这份职责交给下一代。
人与人之间,若是不互相扶持,互补长短,终究是无法渡海的。
『恋』恋爱 喜欢上一个人 想要一直陪伴在身旁的心情『渐进』不停止 一步步向前
『大渡海』航行在充满语言这一珍宝的汪洋之中,祝愿你们的『大渡海』能永远幸福地航行。
刚刚突然很生气,豆瓣《编舟记》点赞第一的短评是嘲讽作品没激情如白开水怪不得没人看。
那种每天都吃麻辣烫的人舌头是坏掉了吗?
比起飞天遁地啦惊险刺激啦,这些一拍脑门就能脑洞出来的各种黑科技,或者狗血打脸的桥段。
去构造真实可感的众多细节我觉得更加困难。
@因为我是那个唯一 同我说,编词典这事儿在别人眼里可能觉得没啥特别,但是他们能豪言壮志把它比作编舟,比作一次航海远行。
把一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东西也能做成大事业的精神,认真地做好自己的事,为它投入百倍热情。
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工匠精神,构筑了我们所处的社会,作者写出这样的温暖人心的故事,这是所谓的“没激情”吗!
非要第一集劈腿第二集离婚,或者第一集遇见猿人第二集掉悬崖底下,这种才叫做有激情吗!
味觉只能接受麻辣的吃坏了吧!
小说改编,日式温情+工匠精神,故事说过于乌托邦,每个人显得过于真诚善良,叙事真实性锐减,显得几十年编写词典,如同故宫修文物,似乎轻松容易。
其实恰恰相反,辞典部门就是出版社冷宫,要人没人,要钱没钱,光杆司令加退休职工+合同工,干活人少活多。
开场时欢迎会廉价中餐馆看出端倪,后续词汇遗漏而临时增加短工也是证明。
的确欣赏与向往其乐融融的工作环境,充满人情味。
但几十年编一部效率,当年新鲜词汇早就过时,前计算机时代效率低下。
的确佩服严谨工匠精神,选择适合纸张与校订遗漏词汇。
恋爱桥段预示三代修典人交替,毛头小子成主任,新女职员遇见新恋情。
情节略老套,同一屋檐下就恋爱了。
勤奋但内向的马缔,外向但懒散的西岗,互为表里的搭档。
配乐动听,衬托很棒,简单故事情节加入浪漫色彩。
尾声松本主编在辞典正式出版前过世,突出悲剧色彩,人生总有一丝遗憾。
最认同最后几句话。
日本没国家投入词典,所以词典语言是自由。
而天朝恰恰相反,语言规范化成政治延展。
这是一部规矩而有些拘谨的「辞典编辑部的故事」。
从马缔被慧眼识珠到松本前辈去世,辞典编纂,这一必须倚靠作者、编辑、宣发、资本支持的集体造就的成果,画上了一个仍在运转的圆环。
故事以《大渡海》为主线,编纂的每一个流程都有涉及,同时穿插工作人员们在事业与生活中的逐渐成长,这传统的叙述偏好也是使我感到拘谨的一个点。
这个故事的重心在于表现编辑们「记录生活中变化的语言系统」的传承,而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大渡海》。
设置这一重心的代价是,可能会牺牲另外一些个体生命的细节。
这样的朦胧图景,相对来说也是理想化的。
一个部门看起来专攻一本确实将有大贡献的书稿,少有其他事务工作,少见低质图书出版,其实蛮幸福的。
编纂组织者是个专业对口、热爱工作的人,连梦里都是帮助人类渡过语言之海,也并不常有。
这也是西冈比起马缔更令我感到亲切的原因之一。
不是专业人士就能忍耐自己事业的方方面面,琐碎、无聊、惹人厌恶、缺少意义的事情,充斥着每个人生活的细枝末节,把一样了不起的事业,分解成一件又一件令人欢喜令人愁的日常。
可恰恰是在这千头万绪而非唯美梦幻的日常中不断找寻自己的位置的行动,才令人仿佛能从中看到一个平凡的自己,在这平凡里的独特的可能性。
很静很暖[心]尽管表达很拙劣,但对于喜欢的东西还是喜欢叨叨记录点什么_(:з」∠)_起初看名字并未想到是讲述关于编辞典的番,看第一集的时候是觉得题材很新颖很棒,而且从一开始几处关于词语的解释,就让人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可以说看完第一集就比以前要喜欢上语言了吧,将辞典比作大海中的孤舟,名字就很独具匠心,编纂辞典为陷入语言沟通旋涡中的他人提供帮助,可以说剧情朴实又浪漫吧马缔很闷,但是一股较真的劲对于编辞典这一工作来说再适合不过了,从与世界保持距离的感觉到最后,马缔在编大渡海的过程中改变了很多,但对喜欢事物的从一而终却依旧没有改变。
再看到马缔那么多年后对林香具矢的称呼一如初,有点小震惊,但是再想想,这种依旧相敬如宾的情感确也是长久不淡的,很美好,这两个都是对自己喜欢事物抱有极端执着的人,很厉害。
[心]荒木和松本老师更是将一生都奉献给了编纂字典吧,一生的事业。
岸边的融入增添了新鲜的流动,也为她能找到自己工作的意义而感到开心。
最后是这部番里我私心喜欢的角色,西冈。
[心]最初的他给人感觉擅长交际,甚至可能有点滑头,但从他很认真的在为辞典部的运营而努力,知道自己这样高调一定会引来对自己的处分,但依旧发挥自己的长处很拼,在知道自己要调离部门时候的隐忍,从这里开始我就喜欢西冈,到后来准备要下跪那里简直觉得西冈这个人太好了,而在他明明逐渐开始喜欢上编辞典,却要调离部门那里,真的真的很庆幸他有三好这样一个女朋友,他们这一对的情感也是着实的喜欢。
词汇、语言是怎样都繁衍不息的,整篇的节奏、镜头都特别让人感到舒心,灵魂的宁静,坚定、柔韧、让人动容的故事,没有特别大的高潮和转折,没有刻意的卖点,但真的可以沉下心,乘着这样一叶扁舟,去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他们的热情十几年从未消退。
轻简的基调,能让人变得柔软却稳健地向前走。
“词语的海洋浩瀚无边,词典是那片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人类靠着这叶名为词典的扁舟航海,找寻最能表达自己心情的言语。
那是找到独一无二的奇迹,献给想与人关联期望渡过浩淼大海人们的词典,那就是《大渡海》。
”一部可以涨知识安静感受下去的番,喜欢这个故事,喜欢这样的番。
之前看小说的时候就超级感动,这样的匠人精神真的太戳。
老爷子热爱的事业干了一辈子并且后继有人。
西冈用自己的方式为字典的编著贡献力量。
马缔被人发现才能转入人数虽少但都很专注的团队,开启了真正的人生。
能与你相遇真的是太幸运了。
羡慕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羡慕这样一辈子只专注一件事情,羡慕能把喜欢的东西当成事业,羡慕能和那么好的伙伴一起工作。
喜欢这番的心静,如同编著字典时弹指一挥间的时光飞逝。
虽然所有故事都有结局,虽然人难免都要生离死别,可毕竟有着凝结大家努力的成果,这些在很多年后回忆起来也会熠熠生辉呢。
以及,这番的声优没的说,都很爱。
片尾曲已洗脑循环,太温柔了。
出逢えた日 あの日からもう あなたが好きよ❤补番完成,努力在这浮躁的尘世中寻找自己,培养匠人精神
从08年1月3号,头一天刚在学校考试完,第二天就坐火车从北碚到成都,下了火车直接提着行李到公司报道算起,开始工作,到现在已经9年了。。。
对工作如果说有什么感叹的话,就是喜欢的觉得好累,换成相对不累的工作,却发现自己似乎不那么喜欢。。。
为了逃避现实,最近每天看各种动画,却越看越觉得飘渺和迷茫。。。
不过如同当年看了龙樱想学习一样,编舟记中人们14年如一日,从头开始编撰字典,热爱着,努力着,不放弃的努力工作着,当成功之后那种淡淡的喜悦,真心让我觉得感想太多太多了。。。
马缔他们对词典的热爱,西冈从毫无兴趣逐渐充满热情到调离之后的默默奉献。。。
让我仿佛看到了现实职场的种种。。。
没有了现在主流动画的各种洒必死和男女爱情,在b站上也算是个冷番,或许是因为太过职场,而不被学生观众的理解吧。。。
但真的。。。
是部好动画!
至少,给了我这种开始逃避现实的人很多感动,让我对明天的工作,更加有了动力!
如果要我评价,那就是如杯淡茶味平,却回饴,提神却不妖灼。
冷不丁就给你打上了鸡血。。。
4.5。择一事,终一生。一群理想主义者的共同协力,实现他们的「大渡海」。结尾很感动,但更震撼的是第8话,没想到就这样度过了13年……这群人,可能真的有种天命感吧。
看过电影版,拍的很细腻很燃。动画基本剧情一样,中规中矩。一本小小的词典竟然需要这么多人这么多年辛苦细致的努力,之前是从来没去想过的事,这样看起来枯燥繁琐的工作却有如此热爱它的人们,真是清醒和感谢!
不是动画和日剧的气氛,是真实的日本气息。节奏和细节处理不太好。不过,有海和摩天轮,那还需要什么呢。
又看到了择一事终一生的难得精神。分镜做的特别棒
很温柔,很温暖 (●^‿^●)
刷新认识,惭愧从未将工具书当做“作品”去看待,印象中只是拿津贴搞的机械性整理,想象不到这般满腔热情倾注人生的画面。无纸化趋势下,像这样费时费力更新永远跟不上新词涌现的砖头书大概有一天会成为历史吧。动画本身有点无聊,毕竟十年如一日工作性质如此,也不能再苛求。还有,感情戏真的尬死了。
一部辞典一人生
3.5 还是喜欢真人版
嗯 和电影版基本一致 剧情太平了有点
不知道能不能用昭和感来概括。但这种平静的节奏也是久违了。
三集弃,哈欠连天
有点寡淡了。
围绕一个主线的动画,但走线深入不够总觉得
期待了老久 画风内容cv都挺喜欢 细致讲究到不行不行的 这才是日式动画该有的风骨 龙平君曾经靠这个真人版电影获过大奖 主角是个很有魅力的人设 可惜心情浮躁剧情沉闷 容我发功集中下注意力先
中后部崩坏太严重
剧情很棒,用慢节奏感悟人生
电影的改编完成度很高,充满了职人味道。而动画把原作那种宅味体现出来,原文中那些细碎的作为驱动的情感也收拾得十分妥帖
那年夏天每周五下午没有课,中午从学校一路走回家,穿过还在开发的楼盘和尚未通车的地铁站,大汗淋漓,在家门口买一碗米粉,回到家打开空调,边吃粉边看,动画成为载体,只是那样柔和的讲述着最坚韧的故事。
年度热词兼本番核心“工匠精神”为本番收获了大量观众和好评,“啊工匠精神啊多感动”。然,从动画制作的角度看,这部真的太一般。剧情平淡无起伏,过渡十分生硬等于没有,真是毫无张力的作品。在这里动画只成了一种表现形式,并无魅力。
第三集的恋爱线简直让人恶心。男主第一次见女生,色心大发奈何自己是个绝世社恐根本不会和女生打交道,同事得知男主为处男后处心积虑助攻。笑死,甚至听到女生说为了梦想努力多久在所不惜的热血发言后,评价出一句她能理解你、“很适合当老婆”“她一定能在你身后支持你的”。我真的去你爹吧死玩意。拜托你们今天早上才第一次见面!拜托人家女生根本没有和你认识、深入了解、谈恋爱的打算啊🙏意淫什么呢??见了一次面都做好了让对方给你当保姆的算盘了?去死哦,神经日本父权男,神经父权文化,通通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