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老虎 酸甜苦辣 人生就是一个字 能过则过 票房大卖余凯旋与张成功之间的故事 由绑架再到被绑架 两个人的人生从绑架被展开,引发出一系列的故事 感人而又幽默 这部电影展现了编剧李非的才华 同时身为导演 李非在角色上给了六位喜剧演员的粉丝很大的惊喜 余凯旋的天真 张成功的幽默 赵薇饰演的周园的深情 闫妮的妖娆 很好的一部电影 希望大家能给这种国产电影鼓励和支持 这样国产电影才能越来越好
我猜导演大概是想拍一部升级版《甲方乙方》,用一条主线,串起几个人生故事。
为了避免当年《甲方乙方》被诟病的小品化,导演找了个更为劲爆的绑架故事作为主线。
或许是太舍不得浪费乔杉、葛优两位喜剧咖,导演上来就抖包袱,可惜都是些廉价包袱(诸如绑匪乔杉不小心说漏嘴暴露籍贯、姓名之类的),结果就是,绑架线的劲一开场就泄了,人物和情节都没立起来,整部电影就显得飘了。
这部电影,拍好了应该是三个层次:开场,认认真真讲一个绑架故事,把人物和情节都立住了;往下发展,看到人物可笑的一面,再往后,让我们看到可笑背后的人生况味,这才是这部电影应该有的样子。
“我们是在拍喜剧”这念头最是毁人,再好的喜剧演员,也会被憋着要拍喜剧的导演用砸,相反,真正的好喜剧,都是按正剧拍的,真正好的喜剧表演,也都是“按生活逻辑演的”(葛优语)。
被打上喜剧标签的葛大爷,早已用《卡拉是条狗》《活着》等作品证明,他演正剧是毫无问题的。
乔杉也是位好演员,不应该仅仅被定位为喜剧演员,带着一脸当招牌用的喜剧感,相反,如果把他的角色定位再下沉些,再正一些,他的喜剧暴发力会更强。
开篇落于弱势葛优也是体面的,即便生命不保,他没有一丝受胁迫的窘态,后面揭开非是他心理素质极佳或是有其他把握,而是他真的想离开这个世界。
葛优是龟毛的,他本打算带着资产化成灰烬,却在乔杉要求支付一百万否则撕票时,谈了一笔生意。
葛优砍价,从一百万砍到两百万。
砍的是个余地,乔杉无论如何是要一百万的,多给一百万乔杉就要为葛优做三件事,对于葛优这个只有钱的想自杀的成功商人来说,很划算。
乔杉改写赵薇的独白,与真实的那一份相比,乍读之下是可笑的,后面会发现其实是乔杉猜中了赵薇真实的内心,甚至是她所不愿面对的部分。
乔杉完完全全理解赵薇的心情,她的决绝,她的口是心非,她的唯一且深爱,这也印证了乔杉的诗人身份,文笔甚佳,共情力强。
乔杉想得开、感性、善良,有点神经,符合一个诗人的设定。
葛优最后说,他知道都是独白都是假的,他是真实的怀疑一切的人,曾经他的爱情是把真的当成假的,现在是把假的当成真的。
闫妮,风情且潇洒的角色,明知道爱上的是只鸟,还是亲手放飞了他,她找关系帮葛优入伍,不见分离前最后一面,因为知道见了葛优就不会走了。
她了解葛优之所以为葛优,理解他的遗憾与痛苦。
她深知再次见面的局限,独自退守相见不如怀念。
史剑,单纯的坏角色,编剧厌恶他,让他人如其名“*贱”,他的恶改变了乔杉,他却轻易遗忘了自己的罪行,多年后嬉皮笑脸的请求和解。
什么情况下“能过则过”是一个字?
只剩下一个“过”的时候。
电影看下去,感觉葛优不配这一路上各种人对他的真情实意,但是这才是真实感的来源吧。
人无完美,也无完丑,所以痛苦。
影片没有着墨葛优的富极,只渲染他的绝望遗憾与背叛亏欠,如赵薇形容:自私、不自信、缺爱、没安全感,是葛优示于世界的背面。
一个事业成功的人。
无亲人,无爱人,无朋友,是对于背叛曾经拥有的真挚一切,最深刻的惩罚。
越真挚,惩罚越痛。
赵薇和葛优没有对手戏,只有两场灵魂独白,赵薇的角色至情至性,曾用离开证明无法证明的爱情。
葛优不信任任何人时,发现钱能给他的如此有限。
与其说是葛优装作相信了第一番独白,不是说是他被打动了,如果他真的相信了那是赵薇说的话,那就说明赵薇在他眼里是个彻头彻尾虚伪的人,他没信,他深知赵薇是什么样的人。
他是不愿意相信,因为正如赵薇所说,他是个极其不自信的人。
葛优问赵薇对他的印象什么样,这是个很诗人的问题,他比谁都清楚自己是什么德行,还是想知道他在她眼里是什么样子,如果开篇他死成了,这会是他带入地下的问题。
范伟丢了眼睛,也让葛优这只老虎更加不完整了。
人永远不要背叛最好的朋友,会一生怀疑友情。
人在年轻的时候会做一些以为这样才是自己的决定。
葛优认为一万多的大哥大配得上身份,也认为还不起五千块手术费的朋友不值得交下去。
闫妮至今对和葛优的过往如数家珍,也对他从一周一封信到了无音讯全无怨恨,从她没去赴约,她早就看清了结局,她从来不是拎不清的人。
她说女明星靠不住,是对自己的深情的自负。
一体两面,此消彼长,乔杉与葛优有不可割裂的联系。
两个人都属虎。
乔杉感情事业失败,没有亲情线,一出场就是剑走偏锋的危险人物,一个没有希望,一个了无生趣,乔杉为处理葛优感情绝症存在,实现两个人物的救赎。
乔杉能看透赵薇真实想说的话。
葛优要牛排,乔杉给他买了鸡排,葛优对鸡排真香,赵薇喜欢鸡排。
葛优父亲跳崖,崖下有水。
葛优怕水,乔杉恐高。
闫妮对乔杉展露风情,乔杉尴尬不已,闫妮喋喋不休往事时,乔杉避之不及,多年前感情余烬烧不起来,乔杉与葛优没有关系,闫妮不会处处扭捏姿态,乔杉冷处理,镜头就不会格外讲述闫妮和葛优的往事。
葛优父亲因诗被烧自尽,乔杉写诗被欺凌半年,葛优替乔杉打了史剑,某种意义上也是替父亲报仇。
葛优父亲是诗人,乔杉的理想也是诗人,信上写着“张有金亲启”,内容却是写给乔杉,乔杉替葛优给父亲唱歌。
张成功为什么自杀?
毫无疑问他还是有钱的,他的生无可恋和钱没关系,是因为身边没有人了。
他的喜悦和痛苦都没人分享。
他觉得没劲,活着没劲。
但这个理由放到余凯旋身上也一样,他身边也没人,他的喜悦痛苦也没人分享,但他就没想死,他想搞钱。
所以说温饱才思淫欲,没温饱的人就只想着温饱。
而张成功身边是不是没有人?
周原现在依然对那段恋情不能释怀,战友当初也是对他照顾备至,甚至老家都有一个初恋还在似等非等的独自守着。
他的孤独与别人无关,是他自己的孤独,他的自我和自私将身边的人一个个推走,然后自怨自艾。
他对爱情表现出的的叹惋,对朋友展现出的亏欠,都并不是因他们而起,而是为自己。
当功成名就之后,所有人都对他点头哈腰,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有多混蛋。
因此需要一些理由,能让他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
这时候说出的对不起,往往不是想知道你过得怎么样,而只是需要从你口中听到那句没关系。
所以早已显得和蔼安详的范志刚的那句,我不需要,我怕还不上。
才更显硬气,才能隐约勾勒出当初那条端着一盆热水就冲出来的汉子的往昔轮廓。
或许周原和范志刚包括彩霞都以对他无甚怨恨了,但他连自杀的决心都能下,却不敢亲自去对这些人说一句抱歉。
小谢不怎么爱说话吧。
你觉得我想要你几千万么,我要的其实就是你亲口的一句话。
刚看过,不好看,开头五分钟我就感觉这个故事不自然很生硬。
俩人的对话毫无逻辑,余凯旋的脑袋里面都是棉花。
之后几个小故事也是没头没尾,看得我满脑袋问号。
赵薇的戏份让我尴尬癌犯了,乔杉的脸有点承担不起大荧幕,扇巴掌三人组最后的何解莫名其妙,葛大爷最后写信的时候明明准备自杀咋又不死了。
他为啥不自杀了,他发生了什么心里转变?
我懵逼了,小小的脑袋大大的问号。
这锅全是编剧导演背,葛大爷没毛病,故事烂的找补不回来。
我看着豆瓣满屏的好评一度陷入自我怀疑。
唉,心疼54块钱。
“反倒我老想起年轻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但却什么都不怕”《两只老虎》首映第一场就看了,说实话,没怎么看明白,比如为什么赵薇饰演的周原最后说的话会和开头余凯旋编的一模一样,为什么余凯璇最后要去废弃游泳池,为什么最后一个镜头是张成功出现在车里,等等等等。
所以我又买了一张票又看了一场,很遗憾,还是有地方不清楚。
回家之后我翻了许多大V的影评,大同小异,都是避轻就重的谈电影的意义,电影的镜头和演技,而作为最基本的电影故事,没见到几个特别出彩的分析。
总结筛选了几个不同的说法,最终我觉得还是“人格分裂”的解释比较合我心意。
《两只老虎》的内容很简单,也很俗套。
葛优扮演的富翁张成功,被乔杉扮演的绑匪余凯璇绑架,在索要一百万赎金的时候发现张成功身边一个送赎金的朋友亲人都没有。
张成功提议赠予余凯璇二百万,作为交换,余凯璇要替张成功办三件事:一、见前女友周原(赵薇扮演),并问她对自己什么看法二、带自己见前战友范志刚(范伟扮演),并试图补偿当年的亏欠三,带一封信给自己父亲(闫妮回忆)根据本片导演李非讲述,《两只老虎》体现的是人的自我救赎和对他人的救赎。
救赎,这词听着就感觉电影立意很高。
张成功事业有成,外人看来的确非常成功,可他内心无比自我,自私,自卑,甚至想自杀。
余凯璇普通人,过的一般生活,可他遇到一个不普通的优秀女朋友,两个人没有逃离俗套的为钱分开,余凯璇为了证明自己,铤而走险绑架赚一百万。
所以张成功的三件事,代表了他的三种感情:爱情的自我、友情的自私、亲情的自卑。
导演想通过余凯璇帮张成功完成三件事情,来体现出两个人的互相救赎。
张成功解开心结看淡人生,余凯璇迷途知返能过则过。
初看电影,我其实并没有从第一个和第三个故事中感受到相对应的情绪。
更别提救赎。
第一个故事乔杉去替葛优去问赵薇问题,大量篇幅的乔杉和赵薇的互动对白,不知道是前边赵薇戏中戏山洞表演时候台词太过于勾魂,还是因为后边乔杉喝醉大冒险那段太无厘头反正我是没发现赵薇做了什么让葛优救赎了,宿醉,楼顶第一人称的大段台词,情节连贯性太差,思绪转折生硬。
我甚至恍惚以为赵薇和乔杉是一对了。
以至于后边乔杉回去复命时候胡乱改答案我以为是他不上心把赵薇的话都忘了,心里还责怪他办事不利。
葛优哭本来是情绪积累,水到渠成的表现,硬生生被乔杉的吊儿郎当回信破坏不少。
第三个故事就更梦幻了,去送信给父亲,搭茬的是张成功曾经的初恋闫妮,从闫妮一亮相下梯子的夸张妞胯,到晚霞色调滤镜特写,一下子就给人一种非常不真实的印象,第一遍看的时候我还以为闫妮是个和大潘一样的喜剧搞笑角色,一路疯疯颠颠,神经质一样,算了下时间和进度条,意识到可能留个张成功父亲张老爷子的镜头 不多了。
导致我有将近三分钟时间我在期待葛优父亲的形象,会在最后一件事上升华这种救赎感。
可惜,老爷子最后没有形象我理解导演想借闫妮塑造一个被多年感情“绑架”,困在一个山村的女孩角色,但我理解不良这个角色有什么必要,她不搞笑,她也不煽情,她没和张成功有对话也就谈不上救赎,她更没带给余凯璇带来影响,因为他忙着“做任务。
闫妮只是负责美。
这位痴情女可能会继续守一辈子,而观众和张成功都无法对其报以理解和同情。
我甚至觉得没有闫妮这个角色对影片一点都没影响,至今写信给乔杉,效果一样。
感谢闫妮给大家奉献一场非常精彩但无益于故事的演技。
在我看来也就第二个故事,张成功自己参与了,体会了,也解脱救赎了。
范伟范影帝不用靠眼神飙戏,寥寥几个字台词,催人泪下。
年轻的葛优,自私,算计,老战友借五千救命钱,他一句“我怕他还不上”,果然拒绝,哪怕自己随手一个大哥大就一万,哪怕后来战友瞎了。
时隔多年,再见老友。
葛优伪装自己,想要用金钱弥补自己心里的羞愧。
可范伟的一句“多吃点太瘦了”立马让葛优破功。
”钱不要了,我怕我还不上“直接噎到心窝的话,没有鸡汤道理,没有两人唏嘘寒暄,最廉价也最现实的话。
恰如其分迎合主题:人生就一个字,能过则过。
三个故事,一段主题。
能过则过,自我救赎。
如果用普通视角来看,电影拍的太碎了。
乔杉跑前跑后,通过一系列经历自我救赎,我信。
但葛优一没见到赵薇,二没见到闫妮,就一个战友范伟,立马就大彻大悟了,我是万万不信的。
如果换一种思路,如果,葛优和乔杉其实是一个人,那么是不是就有意思很多。
类似《搏击俱乐部》,一个人分裂出两个人格,一个是事业有成的张成功,一个是年轻莽撞的余凯璇。
甚至余凯璇就是张成功自己幻想出的一个人,他根本不存在,一切余凯璇遇到的,都是他自己想的。
从名字开始,便是细节。
张成功和余凯璇都属虎,相差两轮。
凯旋即是成功,名字一样,余,则是多余,一个人一个人格,张成功多了一个,即是多余的。
所以,故事,应该是张成功精神方面有了问题,不得不靠镇静药来调节。
他想逃避人生,他无法释怀年轻的自己,所以想出一个余凯璇。
第一件事情去找赵薇,其实就是葛优自己去的,赵薇说的话,也是开头那段,楼顶那场戏,赵薇大段独白,用的是第一人称”你“,而不是“他”,可见面前就是葛优,只是葛优内心不敢面对,借余凯璇来逃避现实,甚至那段乔杉回来写纸上编的话,都是葛优自己下意识渴望听到的。
所以电影最后,乔杉又找的
赵薇,赵薇说的话和乔杉编的一模一样,这根本就是葛优的幻想,他无比渴望从得到赵薇得到这样的回答,这是对自己麻痹也是救赎,能过则过,过不了就让生活欺骗自己。
第二件去陪着乔杉打大潘,其实就是葛优自己心里无法对父亲的释怀,父亲被扼杀梦想,几万首诗句一把火被人烧了,与乔杉被打天天读诗何等相似。
葛优童年不敢对父亲的死,一直在逃避,所以幻想出乔杉,幻想一个大潘形象,自己这次直接站出来打了十几个嘴巴子,这是解脱,这是救赎。
第三个故事,也是完全虚构,葛优已经将近六十,而是初恋如何能如闫妮一般漂亮年轻,都是葛优自己幻想罢了,他幻想自己的初恋会痴情守望自己而又过得洒脱,闫妮独自告别的一段梦幻镜头,也是葛优自己的内心世界,代表葛优自己对年轻时候的美好世界。
电影最后,葛优离开了那个绑架他的破旧游泳池,代表他终于冲破了自己内心的枷锁,离开牢笼,完成救赎。
八音盒,是传承,也是新生。
葛优把八音盒给了乔杉,于是乔杉和葛优合为一体,人格不再分离,开始新生。
其实我觉得还有个彩蛋。
大家发现没有,虽然葛优和赵薇的戏份不少,但两个人的感情,完全没有交代,为什么在一起,为什么分开。
而乔杉则说了自己和女友的事情。
乔杉回忆中,自己这么一个年轻小伙,女友比自己优秀太多,她送自己高级高尔夫球杆,嫌弃自己不努力,最后和一个有钱人走了而电影中,唯一一个打高尔夫的,是葛优,一眼认出球杆牌子的,也是葛优。
最后一个镜头,球杆,在车座后排葛优手里。
那么真相是,葛优就是乔杉,女友则是赵薇。
葛优太自我,赵薇不得不离开他,但在葛优内心则认为赵薇是嫌弃他没钱。
于是,乔杉这个虚构人物就有了女友离开的故事。
乔杉就是年轻的葛优,所以乔杉和赵薇猜拳总是输,年轻的乔杉和葛优猜拳也总是输。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理解和猜测。
一个好的电影标志,就是能让不同的观众有自己不同的解读,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观后感。
在我看来,《两只老虎》值得细品,不能因为其他人的差评或者诋毁而泯灭自己的看法。
不放把《两只老虎》当成是姜文那种导演拍的,葛优也是汤师爷的人设。
多看一次,非常有意思,九大隐喻细节,等你挖掘。
尽管看见一大堆差评,还是冲着葛大爷去看了,还好,没后悔。
很多差评说得有理有据相对到位,但是那些看到生气甚至花几千字几十张图去怒吼要给导演判无期徒刑的人……生活也太难过了吧。
作为电影体裁确实可以算不及格,但超容易满足的我看得还是挺开心的。
听说导演李非被姜文赏识,从调调上可见一二原因,的确没有任何巧妙与逻辑可言,但是,听赵薇对戏,乔杉念诗,葛大爷说话(没错就是对白对白对白对白对白对白),还有闫妮的神气,真的挺满足的,于此时此刻的我而言。
上了年纪的沧桑燕子倒是更有了点感觉,虽然戏和她的造型一样让我略有不适,但是“戏中戏”第二遍那段假戏真情却提醒了观众她曾经的灵气。
乔杉作为油腻喜剧代表之一,在本片表现中规中矩,老实说,戏中戏后酒后那段念词,真的挺好,唯一一处能让我眼睛一热的地方,可能这片给不了我波尔多产的红酒,但能给一瓶红星二锅头和几句酒话,足矣。
(说不定这就是导演的小小自白呢,嘿嘿。
)闫妮的身段和眼睛真好看,如今这个阶段的她值得更好的戏。
一通回想下来都是一张张脸,除了因为乔杉的脸太大,也因为本片确实像葛优难看的假发一样假装是真的(电影),偷懒地用对白和脸蛋叠加,躺平。
但大概从《一步之遥》起,我就明确觉得光是听葛大爷声音就很棒了,聊聊天,喝喝酒,扯扯淡,多好,人生就是讲一个字:能过则过。
剧本是好的剧本,演员是好的演员,拍出来却不尽人意。
影帝影后云集的,实际上没有太多飙演技的戏份,范伟这个角色演的好啊。
整个片子分了四个小部分,我眼里每个部分想教给 我们的是普希金的那首诗。
赵薇喜欢着葛优,一开始记恨在心中,他的眼里只有自己。
最后如何没有表达,但是言语从那么的锋利变得温柔下来,说明他也转变了,小混混也是在现实生活中底下了头,不管是甘愿还是不甘愿,终究认了命。
范伟啊,为他做了那么多,怕还不上不借钱,恨吗,恨过吧,现在能原谅吗,不知道,但是说了句还是那么瘦,知道了没去质问,没赶出去。
闫妮哪,抛下她走了,她好好的收藏他写的信。
没有跟着他走去找葛优。
他放弃了自杀,他也知道不该绑架。
感情不是除了爱就是恨,不说除了黑就是白,劝告的口吻又充斥着人情味来叙述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谁不曾被生活蒙蔽过呢?而人是个永远的矛盾体。
单一的因果线性结构,内容里面却又不太充分,整体性不足,转换性太差,没办法细致,深入的体会,想去咀嚼又觉得火候不到。
有不少冗杂的内容,也可能是我不够专业看不懂想表达的地方,剪辑/镜头运动营造节奏气氛感觉有些差强人意。
俗套的主题,不乏亮点,但与导演的烂尾相比不能说不功不过,李非全责。
大半段的剧情全靠演员撑起,而全片隐喻式的对"两只老虎概念的持续输出竟然断尾",也许是决策组想要与"一只没有尾巴"做个呼应。
赵薇+李非疯魔式的黑色幽默与戏中戏组合也在最近的综艺中做了几波预热。
全片最大的亮点——赵薇!
抛去了以往被人诟病的台词的同时,本色出演以及量身定制的台词。
一次次让我看的一身鸡皮疙瘩。
一个疑问,"你对我什么看法?
"。
好像应应了赵薇面对所有现实生活,工作,家庭质疑的汇总与无奈。
戏中山洞与房顶,两场定制大戏,两个回应,两个解答,但殊途同归。
赵薇前两场简单的对白,让我看到了片刻之间的崩溃,落寞,失焦,稍纵即逝的是归于现实的无奈与平静,就像是一段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心率线最终归于平静,解释是苍白的,那我就自我消解。
喜剧收尾是对喜剧落点的回归,是种对美好的期翼,同时也是导演与制片这两只老虎对纯真与童心的希望。
本片虽有遗憾,但也难掩赵薇的闪耀,与倾情演出。
相信本片只是赵薇转型之路上的另一翻试水,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女影人的坚持与果决。
看完本片,我学会了一个道理。
我不了解你真实的生活,那我也不乱bb。
仅凭揣测,综上所述5星给真·影后赵薇满上。
如题:
正文不能少于140字然而我又懒得解释到底哪里像哪里模仿如何拙劣,妈咪妈咪哄妈咪妈咪哄妈咪妈咪哄妈咪妈咪哄妈咪妈咪哄妈咪妈咪哄妈咪妈咪哄妈咪妈咪哄妈咪妈咪哄妈咪妈咪哄妈咪妈咪哄妈咪妈咪哄妈咪妈咪哄妈咪妈咪哄妈咪妈咪哄妈咪妈咪哄妈咪妈咪哄妈咪妈咪哄妈咪妈咪哄妈咪妈咪哄妈咪妈咪哄啦啦
豆瓣提示我加“2020”的标签。我也很想看2020的电影啊…………
真是一部可爱又有着惊人力量的电影,人总是在熊瞎子掰苞米一样的追寻着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在生活推进的过程中只见所得不见所失。而终会有一天,会意识到所得已填补不了所失,人生便会了无意趣。不要等到那一天再去醒悟。电影的讲述很自然,有喜剧的腔调但没有造作。无论是两只老虎葛优、乔杉(两只老虎亦指人性的两面),还是在他们生命中留痕的赵薇、范围、闫妮、潘斌龙,都能让观众找到可以让情感有所依托的点。四段故事,看似割裂,又都指向初始的人心。别喊,周围没人——有些路只能自己走
公路喜剧,国产片爱搞的那套,巧合至上,别有洞天,幽默只是包装,内核永远是人生。葛优乔杉是灵魂角色,其他演员是配角,三段毫无关联的故事拼凑成葛优饰演的富豪的人生经历,分别对爱情,友情和亲情的歉疚和遗憾,用金钱都无法换得和弥补的往事。葛优和乔杉的角色很有意思,一个是濒死绝望的有钱人,一个是被生活所迫的极端分子,两个角色碰撞出有趣的火花,不仅相互成全也充当起对方的救赎者,那些无法缝补缺憾的金钱,此时成了修补双方困境的重要推手,也同时唤起乔杉这个角色的人性之光。电影偏舞台风格,切入点是不错的人生议题,但影像化后难免松散和破碎,无法顺利支撑起一个完整的概念先行,好在有演员们精湛稳当的表演,才不至于出戏和跑神。作品主旨标定很简单,如何一步步给故事布局和还魂,还得精妙准确,这才是编剧和导演应该深谙的课题。
节奏不好,赵薇演的有点急,两段台词真不如乔杉的磕巴演绎有戏。讲故事的方法太 薄,画面像是后期不好的动漫,背景画工差,主要人物表演的时候,其他人物都定在那不会动。(据赵薇说这是导演追求的风格,为了突出主体,我吐~)普希金诗谱成嘶嚎的流行曲真像是寡淡的隔夜鸡汤——不过普希金配上啪啪啪,还有点发条橙的感脚了。赵薇是因为乔杉有长期大保健按摩体验才叫来主演的吧~那叫一个痛快!范葛两位曾经最闹腾欢乐的大爷现在跟你要开始玩深沉与回味,这是岁月的雕琢还是本性的回归?没经过风雨没见过彩虹,你好意思躺那里说卧看云卷云舒?闫妮戏份太少了,但是完成的很好。(现在真是到了碎片化的时代了吗?电影不是被剪成碎片化就是故事碎片化,真的都不会完整讲故事,抱着青花瓷都要先在地上摔稀碎再拼起来看的审美习惯了吗?)
电影票买成9.9!两张!幸好是9.9!
葛优让乔杉办的三件事,有关自己的爱情,友情,亲情,却显得太过矫情,完全不顾逻辑乱来。本来想打一星,看葛大爷的份上,多加一星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开始20分钟后,叶老师开始骂娘,全然不在乎吵杂的环境。至于本片,类似春晚上让人尴尬生硬毫无内容拼接段子的鸡汤小品罢了。
现实脱缰,荒诞不足,水平有限,可惜了一帮好卡司。故事太弱了,摄影和剪辑都是电视剧水平,对着个人脸拍演员念台词,偶尔来点音乐MV风,而且台词镜头毫无张力。结果就是,整体冗长无聊…
感觉看了一个《这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大电影,段落拼贴段落。
7.5这个剧本很打动我心。不切实际的发展,就为了最后的一句话——你相信你相信的,他就是真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这部片正好和今天看的书很契合,《你在天堂遇见的5个人》,每个人都是相互关联的,当你感觉孤独的时候,你就失去了活着的意义。PS:葛大爷真的太优秀了,气质两米八。帅的耀眼。张成功这角色莫不是zcy?
一条逻辑牵强的主线,串起了四个不太好笑又强行煽情的春晚小品。
笑得很放松,李非的高级喜剧,看到最后有泪点,身边有人哭到不行,导演真的是有过经历的人,老战友说给老战友的话,以及成功写给凯旋的信,眼睛马上酸了,每个字都能找到有故事的灵魂,台词太好了。都不容易,能不能轻松点,准确解释了好的陪伴不是轻浮是轻松。美术很显性,摄影和剪辑也玩得很开心,大疆的航拍不错。这种类似“遗愿清单”的、“还愿天使”的故事,本土化得不错。刮目相看了,值得鼓励。适合在影院看,不太懂为什么一个商业喜剧片被那么多人看得那么复杂,在我眼中这部影片拍得很用心,是精致的商业喜剧不庸俗的那种啊,而且很舒心,没觉得有那么多乌烟瘴气。
葛优、乔杉,还不错
不知所云,剧情垃圾,可惜了这个配置。
三星半吧,有点冯小刚贺岁片的劲儿
六分顶死
有幸参加超前观影会。说实话,除了失望还是失望。尬演,尬聊,尬笑。今年第三部类似影片。
吸血鬼又来了,婊燕子
有几个时刻真正捕捉到了情绪层面的荒诞,但终归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表面上源于不同演员水准而构成的段落间差异,实际上是因为剧作仍停留在功能未能和人物行为实现统一的原始阶段,只要用喜剧来做节奏填补,好在喜剧部分还不错,能够保持叙事的相对流畅,但也仅此而已。
用一个虚假的故事,讲了特别真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