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句主演的颜都很对胃口。
某裤里的裸露画面都被删干净了(露后背都不行),包括推进剧情的比较重要的情节。
大家自己找找其他资源吧。
最近大家多多少少都在讨论元宇宙,身边大概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很期待,觉得现生中无法实现的事情可以在元宇宙中实现;另一种是不感兴趣,现生已经很痛苦了为什么还要活在虚拟宇宙里。
对一些现生中有躯体障碍的人士,虚拟现实也许是个重生的机会,但是现生不如意渴望咸鱼翻身的人会不会有点不切实际?
氪金玩家氪的还是现生的金,现生的咸鱼在虚拟现实里大概率依旧还是底层。
回到这部有一点点类似脑洞的爆米花剧,立意很有趣,但是有些设定过于刻意,比如被上传的人依旧可以思考,那为什么只能靠家人缴费供养不能靠自己的头脑做一些工作赚钱呢?
男主就像是他女朋友的电子宠物一般被操控,毫无独立人格可言。
还有初始化之后男主依然保留了上载后的记忆,你让程序猿们情何以堪呐…据说马上要出第二季了,希望编剧稍微用用脑把第一季的烂坑填好,捋顺逻辑,搞点深刻的剧情出来(满脸期待)。
2033年,人类实现永生。
花一笔钱就能把此生的形象和记忆上传,在数据筑成的虚拟世界里,你可以选购天堂。
程序员内森在一次交通事故后被迫选择上传,却发现他缺失了部分记忆……
无论什么时候,他们耍起流氓来都一样这部剧最有趣的,是对未来世界的想象:共享单车自动归位,无人驾驶占据主流,手掌摊开手机屏幕便自动跃出,层叠的创意使得兴奋感一直传递至观众的神经末梢。
以上的一切只是捎带的,永恒的寿数与无尽的时间才是奇迹,活在云端的死者拥有与生前几乎别无二致的生活体验,甚至可以亲身参加自己的葬礼。
你不想想女朋友为什么给你挑了这个颜色的西服当然还是有些区别的,世俗的欲望与活着的意义随着汗味儿一并消散了。
如果数据足够多,持续的时间无限久,猴子也能在打印机上敲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那么你会不会投身数据洪流自我毁灭?
剧集呈现了科技背景下复杂的情感演绎。
与《黑镜》相同,技术的显微镜可以更清晰地照见人性。
爱恨都很难与死亡共枕,就算用数字延长了生命,也总有别的把人们相隔。
爱情的宝贵在于它的短暂上传世界也有等级之分,取决于上传者的资金支持者给他们充入多少钱。
父母不希望年幼夭折的儿子在那里长大,只肯花钱维系他幼年时的样子;母亲因为贫穷舍不得给儿子买价值四十美元的数据保护套;女朋友从生到死地掌握财政大权,男朋友哪怕买包薯条,都得跟她报账。
下层的日子更不好过,因为没钱,书架上的小说只能看到第五页;孩子蹲在走廊里玩一个破纸盒;还可能时刻被冻结,成为静止的数据。
观众们不得不感叹制作组的精细,给这部剧添入了真实的质地。
他们想让你花钱,这就是资本主义,夏洛蒂·勃朗特或许要修改自己的说辞了——你我走过坟墓,也并非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吧哈哈哈
情景喜剧+科幻近年多了起来,如名声大噪的动画《瑞克与莫蒂》,去年刚刚完结的《善地》,当然还有本片《上载新生》。
刨去动画,善地与本作都是低成本,高概念的代表,没有采用单元剧的模式,而是十集左右每集不超过半小时的时长,讲述一个紧凑连贯的故事,简直是通宵必备剧集,而本作的导演杰弗里布里茨我也非常喜欢,17年一部伪纪录片风格的《全程直击》惊艳四座,(那一年同样题材的《美国囧案》也相当出色)
善地第二季:向着正剧转变但不得不说,布里茨的风格与近年新锐情景喜剧《亚特兰大》,《伦敦生活》们相比略显老派,他还是会传统的在煽情之处添加上令人捧腹的笑料,当亚特兰大第二季深刻聚焦于种族,善地连续两年拿到雨果奖的最佳戏剧表演奖的时候,他的作品像是有些拘泥于形式。
抱着一丝忧虑打开《上载新生》,有很多意想不到,还有着前一秒想落泪后一秒开怀大笑的情节安排,但它将重心放在了爱情上,意识上传年代的爱情,你能看到电影《她》,黑镜S3E4,S4E4的一些影子,在这里永生的世界不是乌托邦,仍然是现实世界的延续,悬殊的贫富差距,有些人打开房门是风景如画的城堡,有些人一个月只有2G的流量,连思考都是昂贵的,女主是穿梭于地铁中的通勤客,男主死于离奇事故,上载后成了现女友的所属物,他们无法触碰到彼此,但仍然产生了炙热的爱情。
这里的科幻概念可能经不起深究,但借助科幻这一独特视角,去探寻人类最本真的情感,无论在未来还是现在,许多事物都能翻越藩篱,熠熠生辉。
要说女主抢了女二男友,也不是那么回事吧。
当男主对女二抱怨葬礼做得不好,没人关心他的时候(此时他丢了记忆,还不知道是自己出场朋友),女二调出删库界面并威胁说别逼她那么做,这段感情其实就已经结束了,虽然后来女主说那不是她本意,但是双方关系完全的不对等已经深深暴露出来。
要说女主渣了小黑,那也不必,两人更多的还是一夜情关系,小黑也不见得多爱女主,在女主打电话邀请他去参加聚会的时候,小黑还在约别的女生,接到女主电话后又立马推掉与其他女生的约会。
女主只是个普通人,老妈意外早逝,跟老爹相依为命,贷款给她老爹买上载还怕老爹知道自己花钱。
为什么要求一个普通人那么完美呢,就像剧中说的,不完美的地方才会让你觉得更像现实,因为生活本就不完美,我觉得这也是这个片子引人思考的地方,就算科技再怎么发展,人类可以永生,还是会有不完美的地方。
如果未来在你面临死亡的时候,你会选择上传你的意识么?
这是我看完之后对我提出的一个疑问。
如果是我,在有钱的情况下,那么我会选择上传。
你看,这里的重点是如果我有钱的话。
因为在那个被称作“天堂”的地方,你需要花钱才能得到服务,就和现实世界一样被资本主义割韭菜,不同的是现在你只是一堆数据。
如果你没钱,那么你就是这个世界的流浪汉,更惨的是你还没有办法赚钱,只能靠外界。
剧里出现这个技术是2033年,不远,也就是13年以后。
假设13年之后可以上传意识,那么再过个几年十几年,在完整保存身体的情况下,也许就可以出现下载意识了呢。
哇唔,那个时候的世界大概会翻天地覆吧。
我猜想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那个时候生命也不再平等。
我还真挺期待的,今生有幸能够看到那个世界的话可太棒了。
我看过的电影电视剧里的科技发达的世界大都在2020-2050之间,也许太早了一点?
希望我可以活到可以看到我想象中的那个世界的时候吧。
《上载新生》的概念点:差不多一个完整的元宇宙。
人死后通过生前遗产或亲属朋友提供资金建立线上全息化生存空间,可以理解为《西部世界》的线上化生存空间,死人的意识在死前进行upload,感觉知觉依然保留,但可以任意被设计修改(通过一只设计笔,跟pad配的pad pencil笔一样),如妙睡「关机」,通过pencil往下拉,屏幕消音,提亮度一样的概念。
可以对意识层面的感知进行升级、修改---此端设置由客户服务人员进行手动设计,类似UX设计师,界面进行修改设计。
这个生存空间可以理解为「意识层面的app」,这个环境app(相当于现在的房产养老一体化公寓)里有风景、美食、意识客户们、服务人员(NPC),会不断进行迭代升级,比如场景丰富,环境规则设计等等。
意识客户们面临的「生存」bug是:1)如果环境设计的10点结束早餐,早餐会在10点这一秒秒速消失。
2)NPC的服务不够智能化(同游戏)3)如果现实世界无法续费,意识整体会被冻结,整体环境app是一个数据库,无法续费的数据意识会被安置在2G空间,占app整体「内存」极小,费用断掉后会锁定冻结,意识体会像现实人一样冻住边黑白。
4)开始培养「下载」意识的本体,就是原来的肉体已死,但通过「培养」再长出新的健康肉体,把储存在环境app的意识download到「新肉体」里。
但均告失败。
那么,统治这个世界的人群是谁?
5)一个现实世界的客服人员要服务多名环境app里的意识客户,容易发生各种问题,等候,时间延迟,得不到解决,毕竟又不是《her》里的寡姐智能AI,也就是说整天遇到的各种问题大多数时候得不到响应(现实世界是很崩溃的,智障ai)。
6)消费问题比较严重,为了刺激环境app的收入增长,不是拉新,而是培养老意识客户的消费理念(十分真实了对比现在),比如让他们养baby,baby小时候不都爱哭吗?
没关系,哭的时候可以点击0.9美分消费,哭泣可停止1分钟,起点费用很低是伐?
但是婴幼儿哭泣有多长?
各种费用同现代,小孩就是碎币机。
同真实世界一样。
由死前进行上载设计,生前财富top级别,因为可以全息化的在环境app里自由生存且不会继续衰老,依然可以掌控现实世界,其被改动级别为生产全息环境的公司的最高可修改权限级别(只有高层可知其权限及目的及计划等等)。
现实世界的人可以通过全息VR随时跟意识客户一样进入环境app里,跟upload客户没什么不同。
只是现实世界的客户会被vr服闷痘、饿、上厕所等生理问题牵制。
以上不同环境app隶属不同的公司,越有money的公司app环境越好就越贵,普通人就消费不了。
只能去3D环境比较差的app里。
在意识层面也完成了阶级覆盖。
┓( ´∀` )┏值得一提的亮点:1.车的设计非常未来化,基本就是我们未来生活的那种场景,人不用开车,车里静音,移动感很弱,随时可开启各种屏幕进行办公等,就是一个「高速移动的小客厅」一样的future car。
2.现实中的饮食,可以通过3D打印出来的,3分钟不到想定制什么美食都可以做出来。
(文/杨时旸)陈粒在《不灭》中唱道,“如果死后所有人与所有人相见,那么死亡还有什么魅力可言。
”《上载新生》讲述的大致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死亡不再是终止、结局与告别,而变成了一个崭新的开端。
灵魂不灭,感觉永存,死者与死者彼此相见,死者与生者也不再真正阴阳两隔,灵魂与记忆被上载到云端,成为一串又一串数码,这些魂魄得以居住在“豪丽禅·湖景”的虚拟世界,享受着像人世间豪华度假区一般的天堂生活。
一切都是虚拟的,但一切又都如此真实,保留着肉身形态与一切欲望,但时间与未来得以永恒。
这一切可以理解为无尽的享乐,也可以理解为永久的囚禁,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罢了。
电子程序终于呈现出了可触可感的天堂,以及那天堂的背面。
如果非要类比,那么《上载新生》就是一款色调明亮版的《黑镜》,但它只是有着比后者更轻松的叙事语调,它幽默、滑稽、塞进了大段大段的爱情戏码和插科打诨,但背后指向的拷问却仍然是与《黑镜》有着如出一辙的冰冷。
它确实像极了《黑镜》中《圣朱尼佩洛》的故事,有关于身后事的数码解决方案,人类告别死亡的渴望以及这终极梦境所衍生出的无尽问题。
《上载新生》的写法是标准的科幻/反乌托邦叙事模板,一条线索有关于一件悬案的调查,另一条线索则在围绕、服务于此的同时,展现未来世界的一切怪诞、新奇与恐惧的景观。
一条负责推进故事线,一条负责呈现世界观。
男主角内森是一家创业公司的合伙人,一个出身贫寒却极具天才、形象帅气的程序员,他们开发了一款可以让人们负责上传自己的软件,触动了庞大的利益。
一天晚上,他死于自己那辆自动驾驶汽车故障引发的车祸。
他的富二代女友是个控制狂,在他临终时刻将其上传到了著名的“豪丽禅·湖景”,这样一来,内森的死亡就被消解了,他仍然得以享受“生活”,而女友仍然不会失去这个男人。
在那里,他一点点适应那个亦真亦幻的数码世界,同时却爱上了虚拟世界里的客服姑娘,而他自己的死亡事件却也愈发扑朔迷离。
如今,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数码世界里,那些讲述着人工智能,沉浸式体验之类的设定愈发难以打动观众,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就生活在一条与科幻世界的相切线上,这就愈发考验着科幻/反乌托邦故事的呈现能力。
《上载新生》确实是一个并不新奇的设定,而更尴尬的是,如今也已经难以出现什么让人有惊奇感的设定,毕竟未来已来,人人都是最苛刻的科幻故事批评家,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上载新生》仍然将那些未来景观呈现得别有生趣,它用了一些异常简单的方式去渲染那个未来异世界——可以通过旋钮调节、选择的四季与天气;那些看起来真实无疑但总能发现破绽的周遭环境;bug攻击之下,完美的人体形象退化成粗糙漫画风格的小人儿……导演刻意选择了一种呆萌、幽默甚至有些孩子气的方式去呈现这一切,这是欲擒故纵的巧妙手法,刻意酷炫如果不能达标,注定会引发群嘲,但放下身段,却能有效化解人们的苛刻。
除却那些对未来云端世界奇异景观的书写,《上载新生》还在那些搞笑和爱情之间埋伏着众多严肃的话题,客服人员对于被上载者的随意拨弄;上载者与在世者之间的紧张关系;虚拟世界云端中的残酷的阶级分层;看似到处流着奶与蜜的天堂背后其实隐匿着的黑暗、剥削与倾轧……不得不说,这个故事一直有着明显的社会批判倾向,但只不过故意不做展开,它们点到为止,短促的出现,又旋即隐没在鲜艳又炫目的数码世界背后,犹如当下这个现实世界的镜像与隐喻——你可以看见贫穷,无助和绝望,但视角随即就会被流光溢彩的消费主义展览吸引,忘记那灰暗的一切,甚至怀疑那一切是否真实存在。
如果“老大哥”降临在这个世代,他也会学着变换一套话术,毕竟相比于《1984》中的铁与血,《美丽新世界》中的方法论不是更易于操纵和实践吗?
无需强迫,大把的人自动上钩,主动配合,还以为自己是自由的。
《1984》的成本太高了,而《美丽新世界》则有着显而易见的盈利模式,难道不是吗?
《上载新生》中的一些拷问确实被爱情故事软化也冲淡了,但它也仍然保留着一些尖锐的东西,比如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关于记忆与死亡。
某种程度上说,记忆定义了一个人,它决定着我们是谁,对于记忆的删除、植入与篡改意味着对一个人精神意义上的消灭,在某个角度上,记忆几乎等同于灵魂。
而这个故事就在向人们展示如果记忆可以被提炼成数码与程序,它在最初给人类带来悸动之后,注定会即刻引发不可逆转的灾难。
而死亡则是另一个话题,它关乎于人的“有限性”。
人类的一切欲望、梦想、肉身与精神上的进取与怠惰,都在于我们确认自知自己的有限,生命进度条的终点就等在那里,而我们以此为度量衡量取万物尺度,但记忆与灵魂的上载云端取缔了生命的终点,让有限变成了无限,它看似完成了一种人类梦寐以求的终极梦想,却也因为无法解决人性内在的冲突而愈发将人陷入扭曲的境地。
更何况这上载之后的人生到底是谁的人生,属于上载者自己还是属于现实中付费维护的未亡人?
上载后的人是一种数码资产,还是真正意义的人?
这一切几乎都无法回答,如果这一切成真,那打破生死界限,记忆可以随意篡改,精神可以上载后的世界将会是怎样的?
那是靓丽的怪胎,是美妙的噩梦,是人们在得到之前注定孜孜以求,得到之后终将避之不及的黑暗新世界。
(本文首发 北京青年报 专栏)
《上载新生》(Upload)是由亚马逊出品的科幻悬疑喜剧。
第一季于5月1日在亚马逊开播,一共十集,目前已完结。
亚马逊已预定剧集第二季,将于明年回归。
《上载新生》设定于不久的将来,主创克雷格·丹尼尔斯(Greg Daniels)运用恰当的黑色幽默和悬疑色彩,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反)乌托邦式的模拟人生。
《上载新生》剧照无限的意识还是有限的生命?
《上载新生》的主题在英美剧里已被不少编剧运用——人类意识的自主上传。
不过在意识上传的基础之上,克雷格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看似完美、闲适的乌托邦生活:五星级酒店公寓,周到的酒店服务,设备齐全的生活环境以及随叫随到的人工服务。
这个所谓的乌托邦社会实则是科技巨头豪丽禅(Horizen)为人类打造的永生意识产品。
人们在结束生命的同时可以选择“上传”,将自己的意识永久储存在由豪丽禅打造的“湖景“(Lakeview)里。
意识自主上传方式和乌托邦社会的打造在许多剧集里都有体现,比如《黑镜》(Black Mirror)、《善地》(The Good Place)和《未来岁月》(Years and Years),三部剧集的编剧都运用不同的叙述方式为我们展现了相同的结果——科技的发展终究会打破人类对死亡的恐惧,为人类创造一个永生的环境,使得人类即使在肉体消亡的前提下,也能够做到“永生”。
克雷格也抓住了这一原始恐惧,并利用科技这类可行的载体,向我们介绍了未来的这一可能性。
但意识的永生真的能够为人类带来永久的幸福和满足吗?
男主角内森(Nathan)在一次车祸事故后,在女朋友的再三逼迫下,选择将自己的意识上传。
但他抵达“湖景”之后,一切变得触手可及但又遥不可及:自己仍拥有毫无损坏的躯体,但在感知上却缺少了过去的熟悉;虽然仍能与家人和爱人联系,但自己永远活在电子屏幕之后,仿佛自己的存在只是一行代码,毫无生机。
《上载新生》剧照内森在“湖景”的生活,在向我们展示科技的发达和生命的无限可能的同时,也向我们揭示了大脑意识永远无法替代生命在每个人生活中的意义。
这也是主创克雷格向观众抛出的第一个问题:你真的会选择在死后将自己的意识上传吗?
意识上传必然有它的利和弊。
利在于你可以以一种特定的形式永恒地活下去,弊在于这种形式是单面的、有限的。
虽然意识上传能够将你有限的生命储存在无限的时间里,但无限时间中人情味的淡去和自我感知的消失正是有限生命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必要的。
这种逝去的感知意识反而会让活于意识之中的人们失去存在的意义,进入一个自我麻痹的黑洞。
在《黑镜》的圣诞特辑《白色圣诞》(White Christmas)中,查理·布克(Charlie Booker)同样运用相同的哲学,告诉我们永存的意识无法替代生命在现实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仿生乌托邦社会真的完美吗?
除开令人反思的主题设置之外,作为喜剧的《上载新生》运用非常恰当的黑色幽默反衬了这个乌托邦社会与人类现实社会相通的荒诞。
这往往也是高级喜剧的设定之一:在黑色幽默的背后注入现实戏剧元素,为整部剧集添加一份其他剧集无法复制的荒诞。
它的现实荒诞体现在许多处,比如“湖景”里的所有生活必需品都需消费才能使用;每天每个客人都被各类广告轰炸,让他们无尽地消费;如果无法及时缴费,每个客人都面临着被转移至设备简陋的、被控流量的环境里。
所以这个仿生乌托邦完美吗?
看似无忧无虑、平等自由、甚至有一丝“世外桃源”感觉的“湖景”生活不过也只是现实生活中资本主义的无尽剥削和无情滥用的影子。
《上载新生》剧照“湖景”里平等的社会制度实则搭建于对现实社会资本的消费。
通过在两个完全独立的社会里构造相同的社会机制,克雷格运用充满讽刺和滑稽的反衬,无时无刻提醒着观众,拥有无限生命的生活看似美好,但也只不过是对现实生活的榨取。
这一反衬也无不讽刺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贷款业务。
而“意识上传”对仍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来说,更像另一个无尽的巨额贷款,为他们在有限的生命中制造了一个生活压力。
而值得思考的是,这一生活压力来自于他们身边最亲的亲人和他们基于自己私人欲望所做的选择。
克雷格在金钱、阶级这类社会性现实因素和欲望、情感这类人类因素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在展现情感在人类多重关系中的重要性的同时,警告着观众——许多现实情感成立的背后是对金钱的榨取,也只能搭建于特定阶级之间。
这类社会性的设置不会因为你的死亡而消失,他会跟随你,伴着你的意识上传,进入你想象、期盼已久的“乌托邦”社会,在你反应过来之前,你已经无法做任何选择去改变这个与现实一样的仿生现实。
《上载新生》剧照这类仿生现实的载体在剧集里是豪丽禅科技公司,而在现实生活当中(虽然该科技还未得到发明),该矛头则指向了占拥并控制大量资本运行的科技巨头公司。
克雷格在讽刺现实社会的同时也揭露了当今科技巨头的罪行,比如他们对部分核心科技的绝对掌控,对资本的无限利用,以及非常有可能发生的,也是在剧集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的控制。
他们一步步对人类在社会中各个方面进行掌控,但始终以友好、和善的形象出现在消费者面前,谎称是为了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实则是对人们的金钱、情感、包括隐私进行宰割和拥有。
《硅谷》(Silicon Valley)里的互利(Hooli)与该剧的豪丽禅则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这些披着“改善生活”外套的科技巨头们通过编制各类善意的谎言,对消费者进行绝对的控制。
通过对现实社会阶级的讽刺和揭露科技巨头的真实目的,克雷格脱下了披在“湖景”身上完美的乌托邦大衣,向观众描绘了一个反乌托邦的悲惨仿生社会。
《上载新生》剧照两性关系只存在于真实世界里吗?
在《她》(Her)里,男主角西奥多(Theodore)爱上了人工智能语音服务萨曼莎(Samantha),导演斯派克·琼斯(Spike Jones)为我们叙述了一段美丽、动人、跨越维度的爱情故事;在《黑镜》的《圣朱尼佩罗》(San Junipero)里,编剧查理·布克告诉我们通过上传并储存意识,你可以永久拥有你的爱。
克雷格在《上载新生》里也对爱与时空的关系进行了二次定义。
上传至“湖景”后,内森在人工智能助理诺拉(Nora)的一次次帮助和呵护下,逐渐找到他在“湖景”呆下去的理由和意义,也在日常的谈心和亲密的对话中,情不自禁地爱上了这位心善、无私的布鲁克林女孩。
他们两人真实的爱情其实搭建于内森与他生前女友——英格丽(Ingrid)爱情的虚伪。
在与英格丽的关系里,内森的角色更像“花瓶”,身材健硕的他与优雅美丽的英格丽扮演着这对完美恋人;在上传之后,内森也始终依赖着英格丽家庭的财富,在“湖景”过着毫无忧虑的生活。
与诺拉相遇后,内森在亲密的对话和贴心的呵护中才发现自己感情的真实归属地。
《上载新生》剧照克雷格通过对比,向我们叙述了一个看似不可能,但却跨越了时空和生死的爱情故事。
就像《她》,西奥多爱上了时刻伴随在自己身边的人工语音智能萨曼莎,活于意识之内的内森也爱上了时刻陪伴自己的人类语音服务诺拉。
难道爱必须搭建于真实的、肉体的、感知的环境之中吗?
这是克雷格向观众抛出第三个问题。
他告诉我们,不是的。
虽然爱情需要肉体与感官上的交流,但在这个意识上传和跨越维度的世界里,爱情的定义被再次修改,爱情生存的边界也变得模糊,但也得到扩充,让拥有爱情的机会更平等地发送给更多人。
这些人可以是已经死去,被上传的仿生人,也可以是每天工作接近12个小时,穿梭于地铁和公交之间的人。
在《上载新生》里,爱情的可能性被放大,告诉我们,在那个同样拥有资本剥削、阶级划分、人情淡漠的仿生社会里,爱情仍可以作为一味良药,拯救我们于漩涡之中,再次让我们被爱情的可贵打动,重拾对生活的希望。
搭建于现实社会又时刻对现实社会充满讽刺的“湖景”社会,被脱下乌托邦这层外套之后,又向我们展现出模拟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期待第二季的《上载新生》为我们带来更多可能。
《上载新生》剧照
体裁为喜剧科幻,还有一点拍着拍着弄丢了的悬疑。
第一季还不错,有思考有立意。
自恋花心大帅哥Nathan的事业、人生正处于上升期,某天在一次突发事件中帅哥挂了,于是再也没有“未来可期”,一切成为泡影。
匆匆忙忙中Nathan选择了大脑扫描上载,将现实中死去的灵魂转存成数据,在豪华的虚拟社区——湖景区焕得“新生”。
此时生命的尽头不再是死亡,湖景区的人们依然拥有之前的记忆,他们在这里也可以结识新的朋友,开始全新的生命线,现实中的亲友们还可以借助设备传输到这里与他们相见,甚至会拥有真实的触觉,他们能感受到彼此的温度。
看起来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化,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生活。
Nathan之所以能得到这个“重生”的机会都是多金女友Ingrid的功劳,“湖景区”就是她家的产业,Nathan的一切消费都是女友在支付,他的吃穿用度哪怕只是一分钱的花销都需要女友确认。
Nathan生前做软件开发,也算事业有成风光无限,可是在这里他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因为湖景区的住客不允许工作。
而且Ingrid在人间还有自己的生活,不可能随时出现,Nathan就像电子宠物,甚至连自己葬礼的衣服都没有选择的权利。
巨大的落差让Nathan产生彻底结束“电子生命”的念头,好在湖景区给他建模的“天使”Nora及时赶到劝回了他。
于是在导演的安排下,现实世界的“天使”和困在虚拟世界的灵魂展开了一场科幻元素的“人鬼情未了”,其中还穿插了Nathan车祸致死的疑点,原来最初认定的意外其实是蓄意谋杀,而疑点竟然指向了女友Ingrid,Nora也在暗暗为破解Nathan死亡真相助力着。
作为轻喜剧肯定合格了,死了和没死一样,这就有点滑稽。
卖设定的老套路,没找到趣味点
想表达的东西很多:不存在真正的天堂 生活中一些让人烦的小事往往才能让人觉得在真实地活着 也许有一天爱情无关距离甚至无关生死 但愿灵魂不老
这个年代,大胸细腰翘臀长腿的金发妹人设已经再也不可能成为女一号了:)
赛博朋克爱情故事+一点点过时又通俗易懂的科幻设定,如果是黑镜那样体量的剧恰到好处,但是要把一个科幻设定延展成一部剧,那显然现在这个情节上看纵向上的深度是不够的。
故事讲得太简单了 只是借用了个未来的噱头罢了
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点都被戳过”的感觉,就好像看过的一些片子的大拼凑。“动作戏”部分特别三流。
……
拍得很有新意啊,不错不错,第一集女朋友在车里和男主怎么动就是不露点,很有黄牌大贱谍的feel😂😂😂
题材新 笑点也新且搞笑
刘柏辛推荐!
facebook更名前元宇宙前哨战(并不是)
拍得真糙
速看
当肉身转瞬过世,世界名为[天堂]实为资本主义的赛博空间延续。硬核,此剧真正做到了对数据时代细节入微的展现塑造,真正的5G时代作品,多希望某些标榜自己5G领先网络基建逆天的东方国家能多拿出点这样优秀的科幻作品,从文化输出上真正证明自己个是大国。对,说的就是那个声称自己有5000年历史的东亚国家,没错就是韩国。女主的大眼睛确实有利于情绪表现,但表演稚嫩生涩,但恰恰可能这就是导演追求的生活中的普通草根女的感觉吧。
剧情和冲突都弱爆了,但是设定真的是有趣,可以说设定就是灵魂。不喜欢女主,表情表演略浮夸做作,甚至超过了男主女朋友。
比较无聊。这剧是图个概念的新鲜才看,所以对于男主与尘世的女程序员恋爱的部分极其不喜欢--妈的,看搞对象的剧我看你这个剧搞毛啊!
挺有意思的小剧,每一集都有现实讽刺E02性行为同意录像 bbc黑镜 科技讽刺 轻松幽默版 Robbie Amell小帅 很养眼 硬凑zzzq的少数裔女主也蛮讨人喜欢 OST好听 可惜很多歌spotify上没有 还是shazam出来 apple music上全 E678每集都很棒改五星了 想起in the flesh跨越的爱恋,科技就是给予人反思。温馨、幽默、感动,笑的时候眼泪还没干,很久都没有这样的体验。陈旧的桥段们依然好使,误以为是邪恶控制狂女友,其实她也爱Nathon啊,又一次被为爱勇敢的女孩感动,上一次是非典型孤独里。都说同期的normal people好,可我更爱这部啊,更被这种纯爱感动。E0910不咋地 果然有反转男主不是完人但不买账twist、heck,最后被女友吓得用掉1G笑死
女二才是真爱啊
???故事你不讲完吗,还要等第二季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