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是早几个月看的,当时看的还挺带劲,一气呵成,张弛有度,虽然有点混乱但没什么冷场,结尾也圆上了,在一大拨水准屡屡冲破底线的国产片里,算是上乘之作。
但看完总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最近想想,好像让管虎的伪悬念手法糊弄了。
本片叫人投入,重在层层解谜式的悬念揭晓,一开始抛出大量谜团,众人身份、关系、行事动机都暧昧不明,有待侦探任达华抽丝剥茧,行成一波接一波的张力。
但全部真相大白后,谜底的分量并不能和谜面等量齐观,管虎玩了一些技法上的小聪明:比如开场不久黄渤被众人围堵,他拿砖砸头,与此同时地动山摇,众人惊骇退却。
观众看到这里,一定会直觉猜疑黄渤的自残为何能引发自然灾难,莫非他的性命与村庄命运存在某种超自然的联结?
但真相明朗后我们发现,黄渤砸头与山崩前兆毫无关联,只是恰好发生在同一时间。
回过头来审视剧情,这样安排似乎并无不妥,痞子被人围住时有疯狂之举很正常,众人惊觉地震四散逃离也很自然,但如此叠加,凭空多了一层吸引观众的悬疑效果,最后却以巧合来解释之,也太缺点诚意。
就像卫斯理早期小说,开始几章遭遇种种玄秘事件,最后一律简单归结为外星人所为,逻辑上当然没问题,但读者的好奇心就这么被利用、玩弄了。
一流的悬疑片和侦破片,谜底总是比谜面更出色,《七宗罪》匪夷所思的连环杀人案够难解吧,主谋自首后继续完成“犯罪”的结局更令人难忘,《电锯惊魂》精巧的残害游戏和诡秘的幕后主使,无不为了那个惊世骇俗的谜底服务。
《杀生》的谜底不乏高明的寓意和升华,但管虎似乎并不自信,要加上几笔伪悬疑来抓人心理,因此本片只是优秀,未能迈进一流。
文/方聿南
起初我只是冲着黄渤来的。
我喜欢他的表演风格。
所以,以至于影片看到一半多时,我依然没有深刻的体会到,这部电影到底是要讲什么。
叛逆?
异数?
变革?
守旧?
新的思潮对旧的制度的冲击?
翻了很多影评,讲的大多是这些。
管虎的电影,似乎向来是习惯于用小人物,小视角来隐喻大时代和一些相对而言可以称之为思想的思想。
这一部也应当不意外。
村子里的人恨牛结实到入骨。
他毁圣水,窥行房,破祭祀,挖祖坟,捣牌位,砸规矩,从老人到小孩,从男人到女人,所有的道德,传统,信念,生活的隐私与规则都被他冲撞了一个遍。
村民恨他,恨的理所应当。
甚至于这样与世隔绝的一个村子,并没有粗暴直接的将这样一个大罪人沉塘或是示众,反而用了各种手段和方法战战兢兢忐忐忑忑的想把他赶出去,想让他自己离开,自己屈服,自己死掉时。
让我都有一点点觉得,这个村子里的人们其实自始至终都还怀着最本质和质朴的人本善的心。
他们不敢杀人。
于是,他们选择了杀生。
杀人取命,杀生诛心。
剧中有一条非常明确的主线:牛结实是怎么死的?
牛结实天不怕地不怕,神鬼不惧。
没有人知道该拿他怎么办,打不死摔不废的一种叛逆力量,一下下的冲击着存在了百年甚至千年的村庄。
村里人,千年守旧,内心质朴,恨却不敢取命。
因为他们不是牛结实,在传统与道德下,他们有畏惧。
于是,整部电影都反复在这样的一个僵局中。
攻而不敢,守而无用。
一直到外乡人的归来。
这个从村里走出,在外面的世界里滚过的医师,带来了杀牛结实最致命的武器:诛心。
守旧的村子,守着愚昧和古老的制度 ,会祭祀活人,却不敢杀一个活的恶人。
他们有着对生命愚昧的漠视,但是对生命又有着最简单的善念和畏惧。
这种矛盾,被苏医生打破了。
外面的世界,是文明的,是高等的,大家愿意听从他,他们对外界有着自然而然的迷信与畏惧,就如同她们本能的畏惧着古老的观念与传统一样。
未知与根深蒂固,一样是可以控制思想的工具。
这未尝不是一种讽刺,一如片尾那轰然崩塌的山石,和未知命运的村庄。
其实,没有善良的不是愚昧的村庄,是文明的世界。
崩塌的,不是古旧的过去,而是最后的原始。
牛结实死了,没有人杀他。
他自己选择了结局,他拖着蓝色的棺材,带上可以放出音乐的八音盒,一个个的去到村民的门前,还东西,道歉,告别。
他是爱这个村庄的,他是把这个村庄的人当成亲人和朋友的。
所以他入了套。
因为,信任。
这似乎是很可笑的一件事,然而,却事实如此。
就如同那些村民怀着的最潜意识的善意一样,牛结实也一样,他祸害了无数的人,却依然质朴而本能的相信着。
恨与毁灭,爱与善良,就这么奇怪的交织着。
牛结实有了儿子。
天不怕地不怕的他,面对着要跳楼的哑巴寡妇,怕了。
他心甘情愿的咽下了毒药,拉起了棺材。
他要他的儿子活着。
无所畏惧,是因为不在乎,他不在乎规矩,不在乎传统,不在乎道德,所以虽然他不曾伤过谁杀过谁,但他在精神层面上严重的毁灭着村里每一个人,只是他自己不曾明白。
在他看来,那些都是虚的,挖了人家祖坟,把陪葬的珠宝往婚宴上一甩,理直气壮:死人又不能用,干嘛不给活人?
是的,每个人都有在乎的东西,哪怕不理解,不知道,但是那是别人在乎的东西。
比如,别人的祖坟,比如牛结实的哑巴寡妇,比如,他的儿子。
因为有在乎的东西,所以人才有软肋;但同样也是因为有在乎的东西,所以,人才坚强。
牛结实走了,怀着忏悔和对儿子的希望。
他躺在棺材里,打开八音盒,脸上带着微笑。
死得其所。
曾经的不可毁灭,就这样去的悄无声息。
仿佛一切都不曾发生过。
每个人都有在乎的东西,你,在乎什么?
从电影《杀生》观影带来的愉悦感来说,四川观众应该是全国观众里最有幸福感的一群人———全片四川话贯穿到底,“龟儿子”“一起耍”“瓜货”“雄起”等方言俚语俯拾皆是,就冲着这一点,都该进影院为这部电影“扎起”!
更何况,这确实是一部能给你带来一定思索的好电影。
继《斗牛》之后,金马影帝黄渤再次挑战自己,奉献上佳表演,同时梁静、王迅等演员也都突破自己,奉献了一出精彩的乱世荒诞寓言剧。
小镇上的人每次有什么大事都要穿着黑色的袍子,这一点充分显示出人们的封建迷信,就像影片中牛医生最后说的话一样“这的人谁也不会再出去”,他们被禁锢在小镇里面,可以说与世隔绝。
我最喜欢的还是小镇人们居住的房子,他们看起来就像一个迷宫,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
一群人们生活在一起,每天都想着怎么杀死牛结实。
总得来说,我觉得是人们过于封建迷信。
不知道是考虑到中国绝大多数观众进电影院就是图个乐呵,还是出于对电影主管部门构建和谐社会倡议的迎合,近年来,有人文情怀和思想追求的第六代导演们都纷纷选择拍摄喜剧题材的作品。
当然,喜剧片可以是《大灌篮》《十全九美》那样的烂片,也可以是有着极高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的好电影,如何操作完全取决于导演个人,姜文在《让子弹飞》、管虎在《斗牛》中的表现都证明了这一点,而后者的新作《杀生》,同样没有让人失望。
要吸引普通观众进电影院,要么需要大的场面(好莱坞大片如是),要么就需要有一个好的故事。
《杀生》里讲述的故事并不赖:全片围绕小镇居民希望镇上作恶多端的无赖牛结实离开或消失而展开情节,场景的反复切换、多重叙事角度和手法的运用,以及恰如其分的背景音乐所渲染出的惊悚氛围,都让这样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凸显了层次感,大大增强了影片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影片中那些充满荒谬和喜感的场景和对白,也是此片作为商业片的一大亮点,这一点,管虎在上一部作品《斗牛》中就已经运用自如,这部电影更是不在话下。
在成功让观众走进电影院,并耐心坐下观看这部电影之后,导演便开始向我们展现他对个体与社会、传统伦理与自由意志的深入思考。
从影片开始,管虎不惜采用大场面,为我们展现了长寿镇居民为120岁老翁举办盛大葬礼的场景:所有居民均身着黑衣,迎天呐喊,念念有词。
这一场景充分展现出,长寿镇是一个在传统宗法制和儒家伦理道德统治下的小镇,虽然时间已经到了20世纪40年代,接近民国末年,这里的生活秩序和运行逻辑却跟千百年前并无太大区别。
全镇居民多数姓牛,因而牛家的族长,自然也就是小镇的统治者。
他依照儒家礼法判断小镇居民生活中的是是非非。
在这样一种安排下,小镇本来应该是井然有序,与世无争。
然而,牛结实的出现完全打破了这一切。
他本来就是过路客马老三在小镇上留下的后代,因无人料理才改姓牛。
没有受过教育,再加上没有亲人管教,使得牛结实的生活逻辑没有受到任何传统道德的牵绊:他在小镇上白吃白拿,调戏妇女,偷看牛家夫妻亲热,与小孩们一起展开撒尿比赛。
更为致命的是,他救下了按照传统礼教本应殉葬的马寡妇,并与其同居在一起。
这样一个遵循自己自由意志,潇洒生活的人,让我想起来加缪名作《局外人》里的主人公莫尔索。
然而正如莫尔索不容于当时的法国社会一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牛结实同样不见容于长寿镇的居民。
于是,一个害死牛结实的阴谋就在全镇居民的默契中悄然展开。
莫尔索的死,表面上是因为他没有为母亲的死而悲伤哭泣,实际上是因为他与周围的居民都不一样。
同样,牛结实必须死的理由,也是莫须有,或者在中国的法律之中很难界定的,他死于与周围人的不同,与周围人所习惯的生活逻辑和伦理道德的不同。
仅此一点,他就必须去死。
牛结实的命运是悲剧性的,他原本可以从容离开小镇,然而为了挽救自己孩子的性命,他无奈地选择了自戕。
在即将赴死之前,他向小镇各家各户归还了自己偷拿的所有财物,然后独自一人,躺在半山腰的岩石中等死。
这样一幕场景不由得让人心酸,导演仿佛是要告诉我们:人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某种伦理道德和生活秩序是以摧残个体自由和生命为代价的话,那么这样的秩序就应该被打破。
临死之前,牛结实身上放置的音乐盒——这样一个纯粹的来自西方的物件——仿佛在暗示,西方的人权和自由思想是否是拯救牛结实的救命稻草?
这种问题的答案,导演留给了观众自己去解答。
当影片结尾处,葬礼的场景再次出现,随即到来的是地动山摇,大地震仿佛要席卷一切。
这样的地震极具象征意义,因为熟悉历史的人都明白,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当一个牛结实在挑战传统生活秩序时,全镇居民可以用阴谋将他消灭;而当摧毁传统伦理和秩序的,是来自整个国家的力量时,等待长寿镇居民的,是什么呢?
随即,影片中再次出现了牛结实往小镇饮水井里洒催情药的场景。
一时间,小镇的男男女女都欢呼雀跃,在街上自由欢歌和舞动。
没有了传统的羁绊,小镇居民真的就能迎来自由和快乐吗?
这样虚拟的场景来自牛结实的想象,而历史也证明,这种想象同样是海市蜃楼。
时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传统与现代、个体与社会、自由与道德的命题同样在困扰着我们,拷问着我们。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没有准确的答案,然而至少在这个时代,还能有这样的电影,让我们在欢笑之余,思考这些终极命题。
这或许,才是《杀生》这部电影的最大意义!
1. 长寿镇在镇长的带领下,在于牛结实的长期斗争中,不仅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各种传统美德,还显示了以无罪推定为核心的强烈的法律意识。
2. 牛结实是一个很结实的人,通过偷窃,明抢,硬拿,偷窥,经常在公众场合调戏妇女,在祭祀圣水中洗澡,在居民饮用水中下动物用春药这一系列大动作,让我等观众瞠目结舌。
3. 片子临近结尾,导演用煽情与小清新相互交错的手法似乎是在告诉我们,牛结实其实是一个好人。
恩,干脆就让牛结实搬到导演家隔壁,导演有福了。
4. 整体上跟《西游记》有无比的相似。
牛结实就是孙悟空,不仅像老孙一般激进,也跟老孙一般的耐打。
长寿镇的天兵天将,吃尽了牛结实的苦头。
玉皇大帝从西天请了如来,长寿镇也请了留过洋的苏有朋。
5. 隐喻啥的我懒得猜了,这片就是个纯粹的反社会片,各位疯狂打砸日系车的同胞们一定会看的很嗨。
牛结实是一个很调皮的人,很多影评说他本性善良。
因为他救了哑女。
但是如果我身边有这么一个人我是拒绝的,牛结实是一个没有规矩的人,所以这也是其他村民排斥他的原因。
他捣乱村民的生活,偷窥,借东西不还,调戏妇女。
也许有人说这些都是小恶,为什么你们不能容忍了,村民还用活人陪葬了,那才是大恶。
但是牛结实触及是信仰,是道德。
他偷窥别人是不道德的,他借东西不还也是不道德的,他挖人家祖坟也更加是不道德的。
别人难道不知道自己祖坟有陪葬品,但是那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那是信仰,是规矩。
因为牛结实没有规矩,没有信仰,所以也就没有了道德的底线。
今天是公司放假第一天,本来是打算睡到自然醒(保守估计也是下午1、2点吧)。
结果是被电话叫醒的。
一个想翘班的朋友约我下午看电影。
网上买个票,网页刷不出。
出门乘个地铁,交通卡没有带。
到电影院还走错厅,出口出去绕了半天重新进场,已经开始15分钟了。。。
带着诸事不顺的不爽,坐下后看到的第一个场景,一群黑衣帽衫的人马走到门口很有气势地要跟任达华杠上的样子,结果我听到的是方言,噗,让我怎么吐槽,我都想走了!
任达华这个外来的医生,倒是一副“我想知道,我很想知道”的样子,好奇之下,我就看完吧。
所谓的悬疑,无非是要解密的,黄渤演的牛结实怎么死的?
我几次都被导演给蒙了,我先是以为他是被看上去很牛掰的苏有朋造的“三人成虎”的骗局给唬住了,自己吓自己把自己给弄死了。
看到春雨那段,我又以为他是感冒发烧,被“癌”字吓死了。
但是任达华说了,他走的时候还是活着的,他做尸检,没中毒,内脏也都是健康的,好好的一个活人,他怎么死的?
他是被爱害死的。
他爱老祖宗,爱余男这个婆娘,他更爱镇子,姓牛的镇民。
他的爸爸是个外来人,他没有跟爸爸的姓,改了自己的姓跟全镇子一个牛姓,他是要将自己融入这个镇子的。
老祖宗从小看着他长大,他也知道老祖宗多爱喝酒,老到躺在床上不能言语不能动了,自然喝不到酒了,他偷跑回来带了白酒给老祖宗。
老祖宗寿终之前能喝到美酒想必是死而无憾了吧。
余男演哑巴寡妇,家里没男人,嘴巴说不了话,弱势中的弱势,还患很严重的贫血,动不动就晕倒。
老祖宗走的时候,镇里人都要拿她做人祭。
他也不多说话,把人救了就带走。
他用自己的血喂她喝,给她补血!
用温柔和爱感动她。
知道她怀孕的时候,那个幸福的表情,原来是他存在的痕迹。
看到余男熬的堕胎药,他又惊又怒又爱又恨的表情,让我记住了黄渤,也记住了余男,两人的表演很醇厚啊!
牛结实是爱镇子的。
他虽然老是做些破事儿,让镇里人恨得牙痒痒。
但是他的设想并不是整人或者恶作剧。
要是你知道他的本意,就会知道,他的所作所为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大男孩的撒娇。
婚礼上他送上的礼金,是从人家祖坟里跑出来的贵重宝贝。
婚礼的主角一家过得贫苦,他觉得祖宗有的宝贝,为什么不能让后人享用。
新郎就要暴怒的时候,镇长说“牛结实是好意,牛姓是一家”,他听到的时候有多开心,觉得自己终于被理解了吧。
可是余男知道,镇子里容不下牛结实,镇里人要结实死,他们也害怕孩子以后会报复全镇人。
她要结实活着,她用自己和孩子是命威胁让他走,他这才意识到,原来镇里人并没有包容他,而是因为容不下他而整他。。。
被爱辜负是什么滋味?
看他一夜熬白头,满脸沧桑憔悴的样子就知道了。
走之前一一道别,无声诉说着爱的付出。
他最终也没有离开长寿镇。
煽情一点地说,他的生命已经为爱燃尽了。
他的死,不是毒,不是外力伤害,是他不想活了,心死了,他也活不下去了。
我看到的悲剧,是牛结实个人,一种对“镇子”(或说那个社会)付出却不被理解和容忍的无力。
但是我却没有感觉到导演想表达任何绝望的意味。
现实生活中不乏有很多人做着看似哗众取宠的破事儿,但是你又知道他们不是另辟蹊径表达着自己爱国的心?
导演也只是让观众站在第三人第四人的客观的位置去看待这场悲剧,这是文化冲突的伤。
但是真正造成伤害的是镇子的封闭和牛医生的“不让言”。
敢说的傻小子那会儿不是被锁起来了么。
如果这个镇子里的人再多一点会如何?
如果镇民们抱有的规矩守则不再是一家之言会如何?
这个异类会活下来吧?
他会给镇子带来更多的生机吧。
过去的人已经不好说了,但是未来的事还难料。
大地震来了,世世代代顶在高空的大石总有一天会倒下。
但是它的力量不一定会把镇子毁灭,只是一定会对镇子原先的封闭与隔绝带来很大的影响。
余男带着孩子走了,有逃离和追逐希望的意味,但是我们没有一个人能保证她真的能一路顺风。
就像牛医生就真的能确定,镇民们中“再也不会有人走出这个镇子“了吗?
可能还会有其他人像牛结实他爸那样来到这个镇子。
镇子的未来会怎么继续,关键还是看镇子里的人,或者说,看我们的感悟。
理解完了,讲讲电影本身。
并没有冲着哪个演员或者导演,也没有看简介,仅仅是抱着看电影的心态就赶去了电影院。
我觉得电影挺充实的,不觉得单调。
有人评论说太大杂烩了。
我倒觉得,本来就不是小清新的电影,口味重点有什么不好呢。
挺喜欢这部电影的,只是回味起来,觉得作为有喜剧和悬疑标签的电影,不够喜剧,不够悬疑。
煽情倒是正好够了!
关于隐喻什么的,心由境生,嘘。。。
最后,为管虎鼓掌!
为黄渤鼓掌!
为余男鼓掌!
善良和邪恶是否能并存牛结实,有着善良的本性和他关系好的无非是,纯真的孩子和无知的傻子。
孩子和傻子有着世上最纯净的心灵,相信和他们关系的大人,似乎也并不会怎么邪恶呢!
事实也是这样,封建迷信的小村社,孕妇要被陈塘,而无人解救,这是这个村社的悲哀,幸好有那么一个人,他看起来流里流气,不务正业,却懂得尊重生命,在一片惊愕的眼神中救了人。。。
知晓她贫血,不惜拿刀自伤,却只为救她这么一个人他只是善良嘛?
好像并不是,并不会那么懂得相处,用着自己的方式,和这个村社建立关系捣乱,偷东西,调戏女性。。。
已经成了一个村子的毒瘤,让村子里的人,不敢碰,不敢惹。
毒瘤终归是毒瘤,总是要狠下心来,拔出这颗毒瘤!
指鹿为马。
确实高招,从心理上打击,从意志上的折磨。
从感觉到处都不对,到或许真的认为自己有什么事儿。
掰手腕输给小朋友,三月淋雨别人无事,自己病倒。。。
在别人有心的情况下,开始相信自己的身体真的有什么问题。。。
牛结实,我们身边似乎总有这样的人物存在呢。
对这种人我们只敢不惹不碰,看不到。。。
从心里默默把这个人拉入黑名单这部电影从一开始看就在思考,思考着影片到底是要讲些什么,牛结实是否像影片一开始那么可恶,是否到后面会洗白白。
思考着这来回穿梭的剧情到底是有什么寓意,思考着大人,小孩,傻子,牛肉,驴到底都有什么潜台词。。。
或许是看到评论看的太多太乱,反而让自己失去了单纯看一部影片的心情,毫无里头的思考也让自己错过了更多的剧情,看来下次看电影还是只看看预告片,不要看那么多影评好了!
黄渤演技实力派,看他的演绎从来不用考虑出戏神马的,对于影帝级人物,百分之百的信任,也是冲着主演来看这部电影的苏有朋的演技,在这部影片中似乎就没有那么自如了,眼神神马的过犹不及,坏人,反派要善用眼神,但也要省着点用,话说反派的装扮神马的确实迷人,偶喜欢坏男人ORZ整部影片很都压抑,很压抑。。。
看完电影,如果身边出现牛结实这样的人,似乎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做法呢,就算平庸,也害怕着这种无厘头的人物看完电影 牛结实的si确实也让我舒了一口气,对,我一开始支持的就是村民们!!!
就算他们迂腐,就算他们迷信,封建!
但我相信他们心存善良,那个牛结实的孩子,他们并没有要杀害,而对付牛结实,只不过是想要恢复自己平淡的生活,平淡,安逸,就算封建又如何,各自守好各自的家,便好
看豆瓣评分不高啊,我给个五颗星,因为这实在是一部诚意之作,有点张艺谋早年的感觉,而且在表达上,娱乐性更强,用一个词来形容,叫做“浓烈”。
碰到一个让自己有倾诉欲望的电影不容易,本来应该在沉淀沉淀,思考思考,读读小说,查查背景,把文字弄得更深刻更严肃一些,不过来不及了,非说不可,想到啥说啥吧。
首先想到一些名词,比如鲶鱼效应,把一条凶猛的鲶鱼扔到沙丁鱼船舱里,搅和得沙丁鱼不得安生,但是也保持了它们的活力,避免了它们在一潭死水的窒息中死掉。
对于长寿镇来说,牛结实就是这条鲶鱼。
然而牛结实并未给长寿镇带来什么好处,或者说长寿镇认识不到牛结实带来的好处,所以叫鲶鱼还不准确,还有一个更好的词汇叫“害群之马”,英语里叫做“黑羊”。
想起卡尔维诺有一篇小说就叫《黑羊》,也是讲述了一个外来者挑战了小镇古老的秩序,和《杀生》一样,卡尔维诺笔下的这头“黑羊”最终也是死路一条。
长寿镇的黑羊不止一只,还有余男扮演的寡妇。
这片子里,余男太迷人了,当然她就应该这么迷人,她就是这部片子里的马连娜,所有男人都渴望她,所有女人都恨她,当然,封闭的中国和开放的意大利不同,男人们也就惦记惦记,不敢动手,当所有人都只是远观而不敢亵玩,她就成了一个图腾,供意淫用。
最后把她殉葬了事,这也算是另类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了吧。
别人不敢碰的牛结实都敢碰,专门跟你对着干,这件事的极致就是全镇爆发的呻吟声,我不知道有多少观众被管虎的这种表达冒犯到了,反正我是爽死了,就凭这个,这电影也值五颗星啊。
隆重表扬三个演员的表演,黄渤的演绎太到位了,这种cult电影,就适合用这种疯狂的演出,相比之下,雷佳音在《黄金》里的表演就显得过火。
余男,简直就是爱神的化身,她的眼神、她的嘴唇,她的肉体无不透着强烈的性诱惑,又圣洁又淫荡,让人心旌摇荡,迷死我了。
梁静,我简直就没认出她来,管虎祸祸他媳妇真是不遗余力,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老娘们儿,还是个接生婆,位数三姑六婆之列,这个角色,绝了,甚至比前两个演员更绝,黄渤和余男多少也算本色演出,梁静的表演完全是颠覆性的。
影片故事、场景、摄影、音乐、演员都好,但是我还有点困惑,一个是立场问题,我应该站在谁一边呢?
任达华一边,认为牛结实罪不该死,而且这么具有摇滚精神的人,给镇子带来了反叛、自由、欲望这些最为人性的东西。
苏有朋一边,对牛结实的行为无法容忍,牛结实带来的一切都是通过伤害和破坏表达的,真的是该死。
这是一个没法代入的电影,你唯一能代入的人物恐怕就是任达华了。
再有一点困惑是中心思想,导演想表达什么呢?
对保守落后的中国封建礼教的抨击?
还是通过揭丑的方式满足我们的窥私欲?
抑或这又是一部政治隐喻片?
如果从这个角度讲,好多台词和情节都变得不一样了,越琢磨越爽,爽死了。。。
都说中国导演举步艰难,在制度的重压下无法创作。
不在压迫下反抗,就在压迫下变态。
但当一个本可以好好讲故事,讲好故事的导演最后拍出一个不知道他是在反抗还是在变态的故事时,这事可能就和制度无关了。
杀生的故事不复杂,只是讲的很纠结。
牛结实这个人物也只是典型,不算太特别。
从古到今,西游戏记里的孙悟空,周处除三害里的周处,甚至火影忍者里的鸣人,都是这类人的代表。
从社会反叛边缘人物成长为社会主流人士,一直是主旋律故事,只是管虎意不在讲故事,不过在我看来管虎是没弄明白这个故事。
在分析杀生的故事前,先说动物世界里一集关于猴子的故事。
猴子是群居社会化很重的动物,其中最高权力者当然是猴王,最顶端的制度是猴王支配所有母猴的交配权,也就是说只有猴王才可以和母猴交配。
结果有一只猴子偷偷与母猴交配,结果被猴王发现,于是他让猴群里所有猴子孤立它,不许它走近猴群,不许他在猴群活动范围内进食。
不久后,那只猴子死在河边,研究人员说被猴群孤立的猴子很难存活,这就是猴子社会里的制度和法律。
除了猴王,其它的猴众在打击那只犯错猴子的时,很自然的从民众转变成了执法者。
这个猴子的故事与杀生的故事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
所以我们试着分析下牛结实的行为,他所做的事有多少触犯到长寿村的制度?
如果只是上房揭瓦,白拿腊肉,在大街上乱晃这当然算不上触犯体制,于是管虎就给牛结实设计下最大的罪,杀死长寿村的长者和上了长者的寡妇。
虽然是误杀,哪怕是真爱,这两样行为已经足够让牛结实从普通的二流子变成十恶不赦的坏蛋,而在圣水里洗澡更是触犯到村落的制度底限了。
杀他的确会让村民大快人心,观众也觉得情理之中,但问题在于为什么不杀他。
为了解决要杀不能杀的问题,管虎还特别设计了一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村落,有汽车,有村长,甚至有X光机的情况下却沿袭着上个朝代的习俗,无疑在表面上增加了许多诡异的气氛,并且从开场的暴打与扔人都给感觉这是一个如同猴群一样极权村落。
但是否真的是这样?
村长一方面认可让活人陪葬,另一方面却无法绕过所谓的法律不能杀人;一面可以把说真话的小孩锁起来,却放着牛结实满大街乱跑。
开始设置层层疑雾的长寿村是否真的不能死人?
可他们又毫无顾及地要处死婴儿,这些本身就是相冲的。
而且整个村落根本没有权力机关,除了村长以外没有任何村官,村兵,几次与牛结实的冲突都是个人冲突,唯一包括外援医生的介入都是报私仇,而非是在为村子实施权力,这是很奇怪的。
另外当牛结实害死长者、从河里救回哑巴、上了她,所有人包括村长都默许了这样的行为。
这一系列的行为管虎其实并没有证明牛结实的可恶,只是在表明这个村落只有传统,没有制度。
传统和制度的分别在我看来就是前者是过年得吃饺子,后者是过年不吃饺子就拘留七天。
虽然形式诡异,花样百出,最终才发现所有传统全是纸老虎。
而且更为搞笑的是,既然接生婆敢当街给牛结实做阉割手术,为什么一次不成后不找男人协助再做一次?
明知道寡妇是破鞋,为什么铁匠偷看到牛结实和她做爱以后是又惊又怕而不是第二天也要上一次寡妇。
说明管虎只为显现牛结实的人性而灭绝了全村的人性,这是非常不人道的。
另一个角度,对于牛结实在做什么。
从几句台词就能看出,他后改姓是个野种,永远得不到村民认可,他的行为看似挑战制度,证明自我存在。
这有些像孙悟空,而且说白了孙悟空干的事还没牛结实严重呢,不过不懂规矩,偷吃点东西。
但对于天庭的制度就是死罪,而他不死的原因是没人能杀死他。
不像牛结实是没人敢杀。
这一点牛结实又与周处相似。
所以村民才会想到怂恿周处去杀恶龙,打猛虎。
这也是一种软暴力的表现方式,又与杀生的故事类似。
而周处故事的人性回归是在村民以为周处与恶虎同归于尽后奔走相告后,活着的周处才发现自己被村民孤立,特别是在自己所做是在帮助村民的情况下尤为突出。
管虎对于牛结实也是类似的处理,甚至还特意用了三个闪回来说他让驴配马是为了让马开心,他让全村集体交配是为了让村民开心,包括挖坟也在是让后人开心。。。。。
且不说闪回手法的笨拙,就是三段的因果关系就完全称得上匪夷所思。
所以说设计表象上反社会反制度的人很容易,只要做与正常人不一样的事就行,但有一点千万别忘了,不正常也可能是精神病,而非一个战士。
到点吃饭,鸣金收笔。
吃完饭补充。
牛结实最后的善行,仅仅是人之将死的表现,像是无力的妥协,面对这样的结果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导演自己本身,如果电影就是他所追求和保护的东西,真是大可不必了。
写完上面才想起来,我最想吐槽的是剧中的两个医生。
可吐的东西太多,所以就算了吧。。。。
四星半,结尾稍微弱了一点点,细节部分稍微潦草了一点点,包袱抖的不够平均了一点点,剪辑上稍微乱了一点点,只差一点点,,,就五星了。窦鹏的原声做的太好了,很高兴他这么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和当时做苏州河原声时一样的张力。
管虎在特立独行的风格化影像上越走越远,凌乱的剪辑频繁的闪回对于故事呈现依旧弊大于利。黄渤的离经叛道与根深蒂固的腐朽体制之间的矛盾,所带有的讽刺批判效果也因连续感缺乏而弱化,苏有朋的复仇大计和任达华的刨根问底则是构建悬疑和解开谜题的商业片叙事元素,加上命运概念强化,影片整体定位尴尬
很不错的演技,加上故事,再加上导演的整个影片的节奏。很棒。中国能出现这种好片子。真的很棒
这部电影剪辑的时间轴比较复杂,差点还不好理解。牛结实到底是什么形象,我都还不太明白,是传统秩序的破坏者?
黑色、荒诞、各种隐喻,注定了这是一部小众电影。前后有些逻辑叙事问题但无伤大雅,特效是败笔不如没有,前半部分有点乱。一个杀生的故事力道很足,悬念设置很强,前后因果到最后成为一个悲凉的寓言故事,也是对传统的一次挑战
好故事!只是想表达的东西略多。
去死 什么乱七八糟的
黑色寓言,嗑药剪辑,森冷和癫狂的杀人间奏曲。小山村影射了中国乡土社会,杀生杀死的是人的天真任性。有点凌乱但不难看,四川话可亲切了...
我知道弱在哪里了,那就是苏有朋扛下了所有的罪。
就撇开其他的不说,这剧本是不错的!但是首先,电影的整个氛围被这硬生生加上去的“黑衣”给破坏了;其次是硬生生的“大牌”表演,装的过了,知道吗?小导!全片杂乱无章!!!
很无聊的故事。
一群乌龟温水煮青蛙的故事
故事本身还是可以的,但是讲的不怎么样。只能说是导演水平问题。
场景挺不错,估计管虎迷恋西方邪教,服装和情节搞得那么扯淡
看到一半突然想起看过原著小说,然后就没意思了。。。
1.余男很美很性感。在里面。2.苏有朋毫无演技可言。3.黄渤无可挑剔,但是导演过于用力,装神弄鬼,仪式化太严重。导致片子支离破碎无趣乏味。拍完斗牛太自恋了还是怎么着?
叙事混乱,故弄玄虚,闪回闪得莫名其妙叫人心烦。剪辑简直比《斗牛》还糟糕,特效是用apps做的吧请问?黄渤演的也不好,有一种有劲没处使的疯劲儿,余男像个傻子,管虎彻底毁了两个演技派演员。
这部国产片还是可以的,有《鬼子来了》和《斗牛》的影子,就是步点有点乱。可能是为了过线的原因吧。可见广电总局审片的还有待加强智商额,否则怎么能出色的完成伟光正任务
剪不断,理还乱,各种纠结
故事还算得上有趣,为何要讲得如此别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