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惯了爱情电影里的浪漫求爱过程,从没见过这样一部电影,在爱情结束的时候开始,在爱情开始的时候结束,爱情的过程并没有多么浪漫,结局我并不在乎,在乎的是女主崔水晶这一路的情感心理历程。
女孩子看爱情电影,痴迷于恋爱过程中一路作到底、闹到底的过程,有笑有泪、结局完美,这是大多数偶像剧的一贯套路,也骗取了一堆女孩子的芳心及口袋里的钞票。
其实,我们都知道,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爱情都是不美好的,就像女主水晶,爱上了她的嫖客文章,说到底文章只是看上了她的身材与美貌,想要占有她的身体,而且是把她当作一个妓女去占有,等到自己厌倦了,摆摆手就让她离开,再继续去寻找另一个这样的女子。
现实生活就是这样残酷,男人就是这样,更何况,水晶本身也没有留得住文章的魅力。
我一直不懂,为何那么多女孩子都信仰着这样的故事:一个平凡卑微的女孩子,遇到了一个又高又帅又多金的富家公子,最要命的是,这个富家公子还无比钟情,扯淡的是,他放着那么多极品美女不要,偏爱一个土包子,没钱没脸蛋没身材,但就是勾住了富少爷的心。
纵观现实生活,男的都爱白富美,女的都爱高富帅,为何总有那么多不白不富不美的女孩总以为自己不努力做一个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天真无知朴实烂漫的少女就能俘获富少爷的芳心呢?
所以水晶顺理成章地被抛弃,她的被抛弃是必然且真实的,后来至于到底有没有和韩国男发展成为恋人关系我不知道也不关心,因为这不是重点,爱情并不是这部电影的核心。
我觉得水晶的心路历程才是电影的核心。
爱情失败,决定回到老家的水晶,在火车上邂逅了韩国男,两个不同国度的人都有着一段悲伤的恋情和一颗寂静的心,一路上相互照应、关心,渐渐熟络,就好比你在陌生的城市遇到一个好心的陌生人,而你们正好同路,这样的事情是有的,我自己也经常遇到,在火车上,在候车厅列车晚点,都会遇到陌生的好心的可以聊天解闷的人。
虽然导演是有意撮合他们,不过还好没有像一般打了鸡血的偶像剧一样,立马发展到打情骂俏你侬我侬的桥段。
水晶下了火车,朴实的父亲来接她,水晶要打的,父亲坚持拖一辆小板车,在板车上,父亲看了一眼水晶高跟鞋上裸露的细白腿,表现出不满。
忽然想到自己大学回家穿着丝袜小短裙时父亲皱起来的眉头,都是一样的意义。
接下来讲到水晶的家庭环境:父母离异,奶奶有病。
水晶一个人待在房间里戴起眼镜看相片,有微风吹动她的长裙,父亲进来问她想吃什么。
水晶回忆妈妈,回忆奶奶,生活是孤苦的,而她只能接受这样的命运,因为她除了长得好看点没有其他什么优势,没有背景没有学历,忽然想起身边好多中学甚至小学没毕业的同学,出去打工挣钱,有家庭经济也有重男轻女也有读书太蠢等原因,几年后回来都是穿着花花绿绿的时髦衣服,脸上擦着浅浅的脂粉,弯弯的细眉、长长的睫毛、黑黑的眼睛、红润小巧的嘴唇,身姿也轻盈了许多,而正在继续读书的我,依然是浓眉小眼、面黄唇厚、不修边幅。
那时候好羡慕她们,美丽又年轻,苗条轻盈、青春活泼,而自己还是一个满山跑的野孩子。
后来待到自己读大学,她们就都陆陆续续地出嫁了,大多嫁得并不好,生了孩子后更是叫苦,仿佛自己还是孩子就要承担起抚养另一个孩子的重任,所以她们大多并没有一个母亲该有的母性形象,反而整天像十四五岁的花季少女一样任性而多愁善感,我觉得水晶的真实命运也应该差不多吧,多少女孩子幻想着和温柔深情的王子来一场浪漫爱情,然而现实中专情的男子太少,专情于你更少,专情且有钱少,专情有钱长得帅又年轻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女孩子该去奋斗啊,因为自己的永远都是自己的,你无法肯定你爱的人永远不背叛你,何况别人没有理由要养着你,自己想要什么,自己去争取,不要等别人施予。
否则就只能像水晶一样被抛弃。
本来不喜欢黄圣依,这部电影反而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女孩子失恋不可怕,被人抛弃不可怕,亲人离去不可怕,生活凄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生活的信念,生活在继续,我们还得抬起头看阳光,还得聊天吃饭睡觉,还要好好活下去,轻松愉快地活下去。
电影的画面不得不提,唯美清新,自然流畅,丽江小镇的古朴宁静像一阵风拂过脸庞,青石板上绿油油的青苔,溪流上飘着的莲花灯,水晶飘动的秀发和长裙,依然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喜欢那种感觉,静静的,忧伤的,温柔的
我是先看了影评然后网上看的,那么关于文章的刻意耍帅黄圣依的毫无演技和不可思议的广播体操号召力我就不多赘述,我只是记得它有三次刺我耳的声音让我最无法忍受,,对!
就是文章给黄圣依让座时屁股和沙发摩擦发出来的“cua cua”声!
和棒子给黄圣依写名字时铅笔与笔记本发出的“ca ca”声!
最后就是它了……钱包(装filter的包包)在黄圣依手里来回来回出来的(这个声音原谅我无法模拟)声音。
既然写了这么多怎么能够忘掉黄爸爸手里24小时不离手的一筐草!
莓……好了,不吐槽了,这个电影也终于被我快进完了,吃饭去(幸亏是网上看的,不然电影院连个快进键都么有)
很可能是我太过于肤浅。
这部电影的情节都很模糊,零碎的对白,大多都要靠猜测使之连贯以说服自己细碎的感动。
开场白的画面很美,绿色的春景,红装女主角的背影,不过好像有点俗套。
火车途经的黄昏、黎明、深夜...同行的大妈很唐突,女主角为什么要躲避例行公事检查车票的列车员?
易物的音乐小店的女孩也很奇怪...丽江的婚礼,游客放莲花灯,突然的烟火,都好奇怪...应该是我过于浅薄,没有领会编剧和导演特意营造的意境。
可是也没有再看第二遍的心兴...说实话,真有点无趣,都是老套的对接与画面。
电影《我在路上最爱你》试图用很小资的拍摄手法展现由黄圣依饰演的一个失恋外围女和由韩国演员池珍熙饰演的一个失婚男在去丽江的列车上共度三天三夜,从而萌发了一段新的感情,从旧日伤感中解脱走出来的故事。
软座车厢,忽明忽暗的车灯,丽江的蓝天白云,蜿蜒的山岚,清风和油菜花,黄圣依的长腿细腰,池珍熙稳重的外表和闷骚的内心,还有张惠妹的歌曲《解脱》,无疑都在为电影的情调代言。
但遗憾的是,我看完之后最大的感受是:故事主体没讲清楚,隐喻太多但不精不透。
先说说我对故事本身的三个疑问。
第一问:女主黄圣依原本出生在丽江的一个小姑娘,从小学芭蕾。
怎么就好好的突然要回去跟姥姥住,之后又不得不离开丽江去闯世界做起了夜总会卖酒赔笑的外围女?
影片只有爸爸跟黄圣依对着吃饭时,说了一句,“都是爸爸不好,难怪你妈妈会离开我,难为你要去城里讨生活?
”可影片里头明明是两层小楼啊,房间里床上有白色纱幔,灶台上也堆满了青菜洋葱西红柿,就算是姥姥后来有点痴呆疯癫大小便失禁,那爸爸看起来也身强力壮的,怎么就生活难以为继,需要女儿出去闯江湖讨生活了?
第二问:在夜总会卖酒的黄圣依怎么就跟大老板文章一见钟情,那么快就在卫生间以身相许了?
按照影片想要表达的,黄圣依是因为爱情才会跟文章在一起,才会在文章给不了她一个家只能给她一张卡让她去买个家时,毅然决定离开,回自己的丽江老家疗伤。
所以,对黄圣依而言,爱情大过天。
但这爱情是从哪里来的?
影片并没有交待清楚。
我能记住的只有两人关于打响指对开灯暗号的那一场戏,之后两人就缠扭着进了卫生间。
这样的爱情来得太快也太突然了,跟电影后来渲染的黄圣依来自小山村跟姥姥相扶相伴这样的淳朴特质不吻合。
第三问:男女主角是何时又因为什么在火车上埋下了情种呢?
诚然,两个单身男女,三天三夜,同一节火车包厢,这样的相处环境的确容易暗生情愫,但仅凭两人聊聊天、听听歌就彼此爱上了?
还是说要去研究最具故事性那一幕——黄圣依看到火车乘警要来查票,池珍熙坐在床边,她一个鱼跃从门口窜到这个男人的铺位上,头埋在他身后,双手紧紧扯住他的衣襟。
能看出来黄圣依很害怕乘警查票,可是她为何如此害怕?
整部电影没有交待。
而此时两人只不过是刚上车没多久。
池珍熙见状连忙按照她的手指示意,帮忙从她的包里取出票给乘警。
这也倒还情有可原,但当乘警问他身后何人时,他直接说是朋友,还追加说是“女朋友”就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也许电影制作者自己也觉得观众会奇怪,就紧接着又拍了一幕,让黄圣依问池珍熙知不知道“男朋友”是什么意思,呆萌状的他说是男性的朋友。
且不说池珍熙虽为韩国人,但跟黄圣依中文对话几乎没任何问题,后面到了丽江自行游览与易物店店主沟通也没问题,怎么会不知道男朋友的真正含义;即便我们假设这韩国男人是真傻,那铺位上躺着的是一个穿短裙的人,乘警一眼就能看到是个女的,还用他在回答完是朋友之后再特别说明是女朋友吗?
这个逻辑实在是太令人费解了!
这样关键性的问题在看完整部电影之后都得不到答案,就好比是新认识了一个朋友,却不知道他的主业是干什么的,很难建立对他的身份认同。
再说说电影中的那些隐喻吧。
类似的物件和镜头在电影中出现太多了,出现的频率都在三次以上,能隐隐感觉到电影创作者要表达些什么,但遗憾的是,无论我怎么努力,都捕捉不到创作者的意图。
比如,黄圣依穿着制服式的短款套裙去坐火车,裙子短到一弯腰就要走光,还特意在黄圣依弯腰放行李时给了她一个自己觉得要走光了赶紧看一眼男主的镜头,是何用意?
在床铺上坐下,脱下外套,镜头特写了一下黄圣依扯下外套上的吊牌的动作,这一幕除了说明这衣服是新买的,平常她做外围女不穿这样的衣服,还有啥用意?
可黄圣依已经回忆过她的工作画面了,观众完全能自行脑补她生活中的样子,再强调这一点,不是画蛇添足吗?
还有那双黄圣依从开始一直穿到电影最后一分钟的红皮鞋。
黄圣依经历几天几夜的火车旅行终于回了家,换上了棉麻裙子,可脚底还穿着那双红皮鞋,哒哒哒地走在家里的木地板上,踩在大理涑水河边的石头路面上。
合理吗?
不别扭吗?
直到易物店主让黄圣依拿鞋子交换张惠妹《解脱》的CD,这双红皮鞋才离开了女主人的脚,被制成了花艺摆在店口的桌子上。
莫非电影创作者是用红皮鞋象征城市里的那些浮华过往,直到这一刻脱下,才是真的解脱?
那也没必要回了家还一直不换啊,出来找CD的时候再换上不行吗?!
还有出现了好多次的莲花灯。
在火车上男主角用铅笔画,黄圣依用红红的指甲油涂;男主角把这幅莲花灯复印了好多张,贴在大理的广告栏上找黄圣依,黄圣依擦肩而过愣没看见;黄圣依在河的这头放莲花灯,男主角在河的那头拿着相机拍莲花灯,两人也还是没遇上。
直到在易物店门口,在摆着那双红皮鞋花艺的桌子边上,两人才终于重逢。
《解脱》的歌声回绕,电影戛然而止。
按照黄圣依在戏里的说法,莲花灯是纪念死去的人的,是被商家炒作成了旅游商品和景点的。
所以,要用莲花灯来说明男女主角终于纪念了死去的过往吗?
如果是,偶买噶,要不要表达得这么简单粗暴?
如果不是,那为什么给莲花灯这么多戏份?
还有黄圣依在二层房间打开木箱,戴着黑框眼镜,穿着芭蕾舞鞋,爸爸推开门时,表情为何那么奇怪?
还有出现了三次的蝴蝶发卡,出现了四五次的红草莓……能不能请电影创作者说说清楚,您给这些物件这么多镜头和特写到底是要表达什么呀?
我真的想领会,可是,您这么吞吞吐吐吐,云遮雾绕,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这样的感受就像你面前站着一个新朋友,你不仅不知道他主业是做什么的,还听他在你面前一会儿说说这个领域,一会儿说说那个投资,什么似乎都会,但什么都深入不下去,如此以来,你慢慢对这个人整个都失去了兴致,懒得再听,也懒得再去想他究竟想表达什么。
你只会在心里往这个人贴一个标签:不靠谱。
尊敬的电影创作者啊,能不能请您花心思先好好地把故事本身讲清楚,之后,再考虑给这个清晰的故事加些包袱做些延展?
能不能让观众在看完了电影之后,说,这是个好故事,这个说故事的人靠谱,而不是觉得自己白白浪费了近两小时!!
很多时候看了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跑过来看看评分,好心情会被很多“充满恶意”的影评毁掉……事后细细想来,这些“充满恶意”的影评,说的其实不算离谱,勉强也可以冠上“中肯”二字。
仔细琢磨,我与大家的感受不同,其中关键大概是“心境”二字。
去看这部电影那天,我约了一位美丽的姑娘一起吃晚饭。
饭后散步到电影院,本打算看《白日焰火》,但是错过了场次。
再等下一场,回家的时间略晚,第二天还要上班。
索性就看时间上最合适的,也就是《我在路上最爱你》。
老电影院设施比较陈旧,《我在路上最爱你》被安排在了顶楼。
楼梯很长,也比较昏暗,姑娘有些害怕,我自然不怕。
趁机表现一下,颇感得意。
一起看这个场次的只有9人(包括我们俩),周围全是空座。
灯光一灭,音乐一起,将整个身体倚在靠背上,翘起二郎腿,偷瞄一眼旁边的姑娘。
温度不冷不热,椅子不软不硬,一切刚刚好。
影片开头有制作方的名字,我如果没有记错,最后一个是韩国太特拉。
“特拉”的发音类似于我们这里方言中的一个词,这个词大概是“邋遢”的意思,就顺路拿这个冷笑话逗逗姑娘。
整个片子讲了带着梦想的丽江少女,走进大城市,却误入歧途。
被渣男玩弄抛弃后,意志消沉。
在回家的路上,邂逅鳏夫韩国“偶吧”,二人在旅途中互生情愫的故事。
实话实说,就整个剧本而言,毫无新意。
尤其是男主角的原配患有癌症,编造谎言,与男主角强行离婚一段,着实狗血。
看到故事开头,就能猜到结局。
但不能否认的是,整部片子取景十分漂亮。
影片中丽江的风景和本片治愈的感觉相得益彰。
男女主角旅途偶遇,彼此慰藉。
再加上最后定格的画面、开放式的结局,这些都让人有很温暖的感觉。
男主丧妻,女主感情受挫,祖母离世,略显凄惨。
但整部影片情绪波动很小,不激愤、不抱怨,没有悲痛到声嘶力竭,整个故事伴着数次想起的阿妹《解脱》的旋律娓娓道来,让人在微微痛心之余,收获淡淡的感动我觉得,这部电影,让我和我身边的姑娘很放松。
整个故事,立意取景清新治愈,让人很舒服。
电影院老旧,服务不算甚好,可也不算讨厌。
那就要诚实的说,这部电影给了我不错的观影体验,我要给它好评。
影片结束后,到洗手间解手,不自觉的就用口哨吹起了《解脱》的调子。
嗯,以前还真没觉得这歌这么好听
也许这部电影到郑周焕走下火车,水晶和郑周焕两人相识的时候就该结束了吧。
两个各有故事的人,在火车上相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空间下相互慰藉彼此。
经历那些事,看那样的风景,不管曾经是怎样的,彼此的内心都应该是澄澈无暇的。
一对男女的相遇,为何总是要产生爱情,为何不能就是简单而又纯净的感情?
你只是我这一段旅程中的过客,相遇,那我们便经历同样的景色,在分离的时候,我们相视一笑,挥手告别,那样不是最简单而又美好的结局吗?
先说说导演吧,骗人说是个爱情文艺片,丫明明拍的是犯罪惊悚片。
我们在片中看到,女主时刻都在躲警察,而男主思密达却傻傻分不清楚的帮她给警官打马虎眼。
好,我们现在细细分析一下。
女主是个坐台小妹,经常不上路子受到客人的打骂,影片中途有一个胖子赏了她两个黑眼圈,后来那个胖子就消失了。
胖子为啥消失了呢?
答案很明显,被文老师演的女主炮友杀掉了呗。
影片给文老师设定的是一个富二代的角色,你觉得导演是煞笔吗?
会去找一个闰土模样的人去演富二代?
事实就是,文老师扮演的富二代真实身份是一名职业杀手,他在偶尔一次邂逅女主之后爱上了女主,但是碍于自己不能见光身份职业。
只能偷偷地保护女主,和女主在一起的大多时光都是在上床。
一个杀手的压力是很大的,他需要随时发泄兽欲。
女主就沦为了杀手的胯下之物。
当女主决定为杀手生个孩子的时候,文老师发话了,你自己买个家吧!
甩了一张卡,那显然是没有密码的卡。
这就是要交待后事了。
一般来说,职业杀手都是十分有钱的,而他们知道自己快死的时候就会把钱留给一些人。
而文老师扮演的杀手显然是个孤儿,因为他没有亲朋好友,只能把钱留给眼前这个女人了。
文老师为了不让女主担心,选择隐瞒真相,不想影响到她的生活。
可惜还是被女主发现了,文老师被抓的时候,她就在现场。
夫妻本是同龄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何况还是露水夫妻。
女主这下吓尿了啊,这可咋办啊。
犯罪嫌疑人在外地犯事之后,一般先想到回老家,找爸妈!
于是她就赶紧买个车票回云南,还跑到丽江,丫原来还是丽江的,你住三房一照壁的纳西院子,纯粹是导演黑我们大纳西族啊,怪不得丽江电影城的服务员说,这片子就不会上,还是电影城老板有见识。
现在我们接着聊,女主上车之后就遇到了男主,男主是干啥的?
和老婆离婚了?
来丽江疗伤?
no!思密达的出现说明文老师不仅在大陆犯案,还跑去思密达国杀人放火,思密达警匪片里的警察不是比流氓还流氓就是比国际刑警还刑警,显然这货是个文艺范的国际刑警。
经过一系列的追查,长官锁定了和文老师关系最近的那个人,就是女主。
为啥这么确定呢?
从影片的几个细节可以观察到。
细节一,粗犷大妈,上车就和女主碰头了,而且住在了离厕所近的包厢里,这是为了方便监视女主,包括她上厕所的时候。
细节二,卖盒饭的,女主要两份盒饭,她却只有一份盒饭,本来是打算下药给女主吃的,没想到她要两份,如果把这份盒饭卖给她,很可能会威胁到偶吧的生命,这时,粗犷大妈就蹦出来要走了那份致命的盒饭!
细节三,乘务员来查票,还带着乘警,但是男主两句话就把乘务员搞定了,为什么这么轻松?
因为大家都是认识的,从男主的眼神可以知道,他告诉女乘务员一切尽在掌握中。
而女乘务员的会心一笑,也表示她会全力支持偶吧的工作。
细节四,粗犷大妈和男主的唯一一次会面决定了在下一站把已经掌握的信息传播出去。
于是就有了后面的一幕,当男女主各自把钱仍在了站台的小推车上之后,有两个穿制服的大姐就去走了上去,镜头并没有告诉我们结果,但是我们知道离收尾不远了。
最后,他们还是来到了女主的老家,丽江。
一下车,女主的父亲就开着农用三轮就来了,这是第一时间切断男主的监视。
到了古城之后,我就不说那古城了,空荡荡的连人都木有,丽江古城再淡也是一大坨一大坨的人。
这个时候我们发现男主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他利用女主讲的放河灯的故事,买下了很多河灯,放在了古城的臭水沟里,来告知女主,他再祭奠这些逝去的人。
更离谱的是,他一个思密达居然想到了用歌声去感化她,投案自首。
张胖子的解脱成了最后的选择。
偶吧联系易物店老板一起演了一场戏。
男主先是四处张贴小广告,用一种迷宫的心理暗示将女主诱到易物店,这途中,女主看了无数的河灯,无数的小广告,听了无数的解脱,你确定她听的不是(一瞬间)这首歌?
最终从内心深刻醒悟!
当她来到易物店的时候,店主要用她的鞋子换歌碟。
这煞笔居然换了,当店主乐呵着,拿鞋换歌碟,看古城的石板路硌死你,小样还往哪跑!
这时候,男主出现在了易物店,影片到此结束,卧槽,这是留了多大的一坨悬念啊!
总的来说,对于本片的评价,和和。
因为同事的电影票,加上不合时宜的时间刚刚好确定了看《我在路上最爱你》一切都是阴差阳错,却又显得顺其自然我本来就不愿意在电影院看这种小制作的电影更不愿意看文章,更不喜欢黄圣依。。。
但无奈电影票马上就过期,时间点也就这部电影合适只能勉为其难说说这部电影,从名字来看,想走文艺风、排出台湾小清醒的感觉只是演员选的太差,对白又太过生硬,故事也太俗套糟蹋了这么美丽的风景甚至还不如《等风来》,至少等风来让人有些思考整部影片下来,不知道他在讲什么总感觉文章的戏份还没讲完(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断了吧)从小就不喜欢黄圣依,觉得很做作,演戏很假,不知道她如何在演艺圈混下去的对那两个韩国人无感已经无力吐槽!!!
去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冲着如此文艺的名字《我在路上最爱你》。
而且恰逢Ms.黄圣依来济南百丽宫影城做宣传举办见面会。
心里掂量着要不要提问下“文章还好么他肿么没来”,要么跟小伙伴们呐喊下心声“我想见文章”、“我可喜欢姚笛了”。
结果,身体欠佳的Ms.黄圣依被一小伙伴幽默而不失风度温柔而不咸湿的绕口令式标准普通话提问当场绕晕,以至于她回答的什么我都不记得啦。
其实我本意是想说说电影来的,最近唐僧附体,导致我语言表达总不够精炼准确,琢磨着140字的微博就是写英文也不够吐槽的。
言归正传,电影。
首先,演员阵容。
有文章,有热点。
可是整部片子看下来,文章就好像一打酱油的。
开始与黄圣依相遇在夜总会,然后“不行”“不要”“啊”。。。
总之约pao成功可是文章只肯给钱不肯给转正,于是黄圣依踏上了回老家云南的列车,即将开始她与韩国欧巴池珍熙同一车厢邂逅的疗伤之旅。
(艾玛,这算是剧透么,弱弱滴擦汗左右环顾下,表揭发我哦,我保证谁都不艾特)总觉得这应该称不上爱情吧,顶多是荷尔蒙爆表恰巧遇见个可以身体交流的而已。
此后文章除了在黄圣依回忆中的床上哼了几下再也没出现过。
我觉得文章把卡递给黄圣依并且手臂伸了好久都没哆嗦的时候最帅了。
看了简单的电影推介,说韩国导演把画面拍的特唯美。
这点没太感觉到捏。
只觉得像我这样带框镜的大四眼再架上一副3D眼镜真的挺累的。
去过云南的小伙伴一定懂得丽江的那种美,一是色彩上的视觉体验,七彩云南嘛。
二是精神上的慵懒放松。
除了摆拍婚纱照或者写真的,真心木有像韩国欧巴这样穿着笔挺的西装来丽江装13的啊。
还有黄圣依这样回到云南家乡还踩着十几分的红色高跟鞋走在石板路的顶级装逼犯啊。
(黄小姐的粉丝轻拍啊,我木有人身攻击滴意思,只是主人公的形象太扎眼了,一看就不是来旅行滴啊)没有网上查阅电影是什么时候拍的,可一定不是云南最美的时候。
色彩感并不是那么强烈,至少画面不及我亲眼见到的那么震撼。
天空的白云连不刮沙尘暴时的京城都能见到,而大朵的飘渺又近在触手可及的棉花糖一般的镶金边的云朵才是丽江的特色,我是这么感觉的,可是电影画面里木有这样的啊。
池珍熙和黄圣依前后都来到丽江一家易物小店,找张惠妹的《解脱》这张CD.嗯,单从淘CD来说,的确够文艺。
可是我很难相信你在火车上都拿着手机放歌听,肿么可能木有下载自己喜欢的这首歌呢。
而且很多小店都提供免费wifi,不花你流量的,您何必踩着十几分的高跟鞋颤颤悠悠来找张CD呢。
池珍熙说要买这张CD时,店主说这张碟很难淘了,不卖,置换。
可是黄圣依来了,要这张碟的时候,店主又找出一张,哎呦我去 你一张碟就存了至少2张还装什么那啥啊。
黄小姐摆着婀娜性感的造型光脚坐在小店门口的沙发上听歌那绝对是顾盼生姿引无数媒体记者狗仔粉丝长枪短炮竞折腰的产品代言架势啊。
总之,你不是来旅游的,不是来疗伤的,不是来丽江放空自己的,否则,你怎么可能放《解脱》呢?
解脱(在影片开头就被诠释了)=解开脱下。
你咋不放孙燕姿的《遇见》呢?
我在路上最爱你。
嗯,我最爱这个名字了。
——背着包走天涯
“就这个吧”,“这个可以吗?
”说着,她脱下了脚上的红色高跟鞋。
她是来自山区到大都市追寻梦想的人,她为了生计却沦为陪酒女,她是水晶。
“我的梦想是个舞蹈家”。
她离开疯癫的奶奶,离开清贫的家,只为去那外面的世界寻她的梦,寻她想要的生活。
“擦了吧,显得肤浅”,这就是她在这个繁华都市的第一次爱情。
她寄满无限幻想与希望的爱情。
列车缓慢行驶,在回家的路上,三天两夜的火车上,她遇见的陌生男人,这个沉默少语坐在她对面的的男人,不问姓名不问职业与她慰藉的这个男人,在他的动作中满怀柔情与理解,她不禁回忆她的那个爱人。
他们相遇在她工作的酒店里,后来想想也许就因为他们是相遇在这里,注定这是一段无疾而终的爱情吧。
两个同样疲倦的人,一个懒于应酬,一个是对工作的身心厌倦,所以她可以默契的理解他一个手响的意义,也正是因为微微的默契,让他对这个陪酒女产生兴趣,让他把满心的寂寞发泄给这个同样疲惫的女孩。
她以为,这就是她需要的长长久久的爱情,在这个纸迷金醉的繁华都市里这个与她邂逅在欢愉场上的男人,她爱他,即便前一分被客人羞辱,但只要看见他,她就还是会开心的笑。
做陪酒女久了,她都觉得自己本就是个见不得光的人了,甚至在火车上去洗手间她都要带上墨镜,是不安,是内心的惶恐?
在黑夜里呆久了的人,在看见光明时都会害怕那光穿透自己已经腐蚀的内心。
又比如那个在列车上叽叽喳喳、穿着睡衣走在车厢里并不有多高贵的中年妇女,当她看见带着墨镜的水晶时,她以一种女人独有的第六感审视着这个面容姣好略带神秘的女孩。
人就是这样子的,有很多东西不是一时掩盖你就可以掩盖得了的。
贫穷如此,自卑亦如此。
“为什么到现在还不吃早饭?
”“因为习惯了晚上工作不习惯白天吃东西。
”很多东西、障碍,不是你想,就可以横跨得了的。
还记得那个下雨天她特意去他的公司前去接他,可他远远的看见她,只是微怔了一下,然后若无其事的坐进他的宝马车。
明明那么近的距离,却像隔了天涯一样远,她从来没想过他们之间原来隔了那么、那么远。
“我想要一个家,在海边,和你永远在一起”,“拿这个去买一个家吧,你要的家我给不了你。
”他把卡递到她面前,“我不要,我有家”,她要的不是这样的家,是有他,有爱情,有永恒的家。
“带我去大堂吧”,“你先下去,我要去拿车”,这是她对这段爱情最后的挣扎,最后的一点点希望。
她想要他带着走进大堂,她要的是他心里的承认,她想他带着自己离开黑夜走向光明,她想他带自己一起横跨他们之间遥远的距离。
但他没有想过带着这个女孩去翻阅千山万岭的距离,没有想过带着她走在白日里。
我想,不能否认,他是爱着她的,在他走的时候看似果断决绝,但你不难发现他的眼神里有心痛有不舍,也许他自己都不曾发现心里那一丝丝的隐痛。
后来,他是有回过头去看她的,但却也只是回过头而已。
可是这个在列车上萍水相逢的男人,为了帮她解脱于尴尬,对着列车员说“是我的朋友,女朋友”。
人生很奇妙,也许正是因为萍水相逢才毫无顾忌,没有闪躲。
男人对水晶说,“他会后悔的”。
影片之后虽然没再有他的戏,但是回头看看,水晶上车时他一直拨着打不通的电话|、、、、也许,唯有她离开时他最爱她,唯有她离开时他才开始后悔。
“我的梦想是舞蹈家,但我也靠别的养活自己”。
要不起的爱情,支撑不起的梦想,经历了都市的浮躁不安、爱情的自私与挣扎,她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带着梦想的行李出走不知如何自然回归的女儿,一直带着女儿最爱吃的草莓等在车站里的父亲,水到渠成的搭配。
家,没有距离,你不用翻越,便可到达。
坐车的时候,父亲没有随着女儿坐出租车而选了村里普通的小车,看着女儿开心的吃着草莓,他则望了望女儿的红色高跟鞋迟疑了许久。
那是从大都市里穿回的红色高跟鞋。。。
后来,他只是告诉女儿奶奶去世了。
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辛酸,经历积淀,水晶终于可以在灿烂的阳光下微笑着行走,就像火车上的男人送给她的胶片,透过它看世界会很美。
在某一天她走到一个易物店去找张惠妹的解脱,店主要她拿一样东西交换,她说“我要拿什么呢?
”“就这个吧”“这个可以吗?
”于是她脱掉了自己的红色高跟鞋,坐在阳光下听到了解脱。
人生就是这样的,所有的不堪只要你愿意都可以丢掉,每个人都有幸福的权利。
只要你愿意,脱下你的红色高跟鞋。
虽然有些奇怪之处,慢慢地、静静地,还那么在意,干嘛呢?
剧本结构不错。拍出来前半截塌陷了
第二遍看了,看重复了
丽江,都是这些地方,丽江现在显得俗气了。电影结尾很烂
怎么骂啊!!
悬疑片,原来爱情短暂的转瞬即逝
居然这么多人吐槽,起码风景不错吧
适合一个人静静看的电影。看cry了
只能说只有电影里才有这样的故事情节了,池珍熙大叔中文说的不错啊
一颗心给文章。
看到文章这痞子脸 ,就觉得他演的电视都充满了讽刺~~~讥笑~~~毫无人生尊严~
还好
@文章同学 只是客串,@黄圣依 好无辜好可怜QAQ,电影中规中矩,亲情部分更好,毕竟有张少华奶奶坐镇。片名可以叫#解脱#,阿妹造么?
红色高跟鞋当花盆,好美
怎么办,我没看但是看到大家都一星我也好想凑个热闹
心中尚未崩溃之处“挽救”了主角,“胜过”了其他。
这腥直接送给文章吧,亿万女同胞们不用谢我,如果你们也想重蹈覆辙的话
豆瓣也有人评论但不说关于电影的话。这个互联网到处都是这种渣渣人。
没啥可说的
很文艺,有点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