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男孩》。
5分。
斯派克·李导演,乔什·布洛林、伊丽莎白·奥尔森主演作品,翻拍自朴赞郁导演同名作品《老男孩》,两者的品质相距大概十万八千里,也不算远。
讲真,自从有前人剧透,我们就是奔着去看伊丽莎白·奥尔森的身子的,果然,性感得流鼻血。
剧情不用介绍了,基本没什么改变,唯一不同的是,乔什·布洛林饰演的老男孩约瑟夫在长青学院撞见的是父女乱伦,而原作撞见的是姐弟乱伦。
改动看起来很有策略,但实际上意义不大。
而相较于原作的阴暗、残暴、尖锐,甚至肮脏,这一部真的在风格上毫无风格。
但毕竟伊丽莎白·奥尔森牺牲很大,值回票价。
选好“老男孩”,这部电影就成功了一半。
老男孩的气质比较特殊,他是中学时代的万人迷,又是二十郎当岁的颓废酒鬼,还是迷人的中年大叔。
斯派克.李选了跟崔岷植各方面都非常接近的乔什.布洛林,我脑海里还浮现不出更合适的演员。
如果这个故事放在中国,姜文倒是挺适合。
《老男孩》的主题是复仇,故事的转承就是新仇加旧恨的不断更替。
相较于朴赞郁偏重展现变态的心灵扭曲,斯派克.李则用美国人更熟悉的弗洛伊德心理学把这个复仇网络编织得更加严密。
但正是这种心理上的严密,暴露了行为逻辑上的缺陷。
小女孩爱上萌大叔,这需要太多的偶然拼凑起来,即便有再多的心理暗示,依然很难让人相信小女孩能够在一个颇为尴尬的情景下对萌大叔一见钟情,往后的行为逻辑都像是萌大叔欠了小女孩钱似的硬来。
斯派克.李的改编不功不过,电影源自故事本身的精彩。
某种程度上讲,通过人为控制生活环境这样的方法搞心理植入,要比某个时刻来个颇具东方神秘主义的催眠这样短平快的方式,难得太多太多。
这是导演最用力的改变,同时也是美版相较韩版的败笔。
【1】原版是部散发着浓厚个人风格的类型片;而翻版看了只算是一部犯罪暴力商业片仅此。
【2】所以,原版是一部导演的创作欲望而创作的个人作品;翻版则就是翻版,看得出步步都是按原版的模子走。
【3】还有,支撑全片的表演。
原版男主的表演让人震撼,尤其是后半段、演员已经成为角色成为那个人物;翻版中演员对人物的演绎、你怎么看 他依旧是在表演。
【4】原版完全没有雷人、出戏的场面;而翻版,故弄玄虚、打把怪伞站箱子后面等男主发现、男女主角见面才一次既然就爱上了等等此类雷人出戏和毫无违和感的情节。
【5】 节奏把握方面 【6】 人物刻画塑造方面 【7 】结局。
原版故事的结局让人深刻、并且原版的出色就少不了结局的设定;而翻版的结局则不够震撼、深刻;顶不起之前的剧情头重脚轻。
个人评分:3.9 (评分规则见相册 FANGODAR電影评分表)
《老男孩》先有韩版,十年后出了美版,我则是先看了美版。
美版叙事中规中矩,配乐加分,男主表演还是很有水准的,保持了好莱坞男星橡皮人身材的敬业传统。
演反派的男演员我看着好眼熟,绞尽脑汁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后来查了演员表才发现这哥们就是演《第九区》里被感染后变身成外星人的苦逼男主啊。
这哥们后来在《极乐空间》里演的则是彪悍的反派,真是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233。
好莱坞历来有翻拍的习惯,除了本土的优秀影片,对其他国家地区的翻拍也不少。
比较成功的要算翻拍香港经典警匪片《无间道》,提名5项奥斯卡金像奖,斩得其中4项。
同样制作精良的美版《老男孩》却没这个好运气,韩国原版豆瓣评分高达8.2,美版只有可怜的6.4。
韩国原版《老男孩》拍于2003年,导演是朴赞郁(《小姐》),主演是韩国著名演员崔岷植(《新世界》),上映后赞誉无数,获得第57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评审团大奖,第2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
2013年,好莱坞翻拍这部经典,导演是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的斯派克李(《黑色党徒》),主要有灭霸乔什布洛林、绯红女巫伊丽莎白奥尔森、神盾局局长塞缪尔杰克逊,集齐了《复仇者联盟》,可惜还是毁了这部电影。
如果对比来看,美版的叙事更加流畅、镜头也更加成熟,但是好莱坞的工业流水线,没有了原版的粗糙感,也丧失了这部电影的复仇的焦虑感,这正是原版的精髓。
韩版《老男孩》开头一下子就吸引了观众。
崔岷植扮演的吴大秀愤怒的扭曲的脸庞,紧紧抓着的领带,摇摇欲坠的男人,看到这些观众脑海里立即紧张起来,想要探究原因。
美版开头则显得平淡,以衣冠楚楚的的一天开始,乔什布洛林扮演的主角用一个冗长的铺垫,耗尽了观众的耐心。
开头刚刚结束,崔岷植扮演的吴大秀就给大家奉献了教科书般的醉酒戏。
他在派出所里耍酒疯,或者祈福情侣,或者独自谩骂,或者挤在混混中间沉默,都折射出了他狼狈不堪的生活。
在美版里,只剩下了两个响亮的耳光。
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感触是疯狂,无论是构图、色彩、人物形象,这正抓住了这部电影场面调度的关键。
电影给了吴大秀很多特写镜头,他那爆炸式的发型,沟壑纵横的脸,倔强的眼神,吃章鱼噎住的难堪,都说明了一个主题:15年的监禁让他走向疯狂,复仇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红色的场景、女主的服饰,暗示了这部电影的暴力色彩。
对比美版的翻拍,男主角过于整齐的发型,理性的做事风格,构成了电影最大的难堪。
我们才能感受到,赤裸裸的情感,比包裹着的文明外衣,更能给观众心理上的震撼。
如果问一个问题,这部影片中观众最讨厌谁?
大多数观众都会很犹豫,似乎没有人是绝对的坏人,谁又不曾作恶。
李有真囚禁了吴大秀15年,应该受到罪恶的惩罚,可他始终在等待死亡。
笑,全世界赔你一起笑。
哭,只有你一个人哭。
没有人知道他失去了挚爱的痛苦,因为在这个世上,从来没有感同身受这个词。
导演对所有人都是一个悲悯心,决定了他给予每个角色表现的机会。
即便是短短几个镜头,也能刻画出令人难以遗忘的人物,我认为这恰恰是美版的失败之处。
李有真的姐姐李素儿是这场悲剧的源头,在电影中镜头不多,如何表现非常考验功力,韩版无疑是成功的。
第一个镜头,李素儿骑着自行车在校园中转圈,拿着英国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传记,既体现了他娴静美丽、青春可爱的外在,也意在说明敏感脆弱的内心。
第二个场景中,他与弟弟李有真躲在教室里偷情,整个过程欲说还休又倩影自怜,让人觉得他们不过是两个情窦初开的青春少年,忘记了他们的姐弟关系。
美版的处理近乎粗暴,完全没有对人物的刻画,只是满足于叙事的完整。
塞缪尔杰克逊的演出令人发笑,至于他做了什么,没有人记得住。
故事的结尾也是神来之笔。
当复仇已经完成,吴大秀又回到了最初,他的复仇起源于一场催眠,又将以另一场催眠结束。
韩版没有回避伦理这个问题,他还给了一个开放式结局,让观众来决定吴大秀是否忘记过去。
整个电影,一曲古典交响乐贯穿始终,提醒我们这是一出希腊罗马神话式的悲剧。
文明带给人精神的枷锁,人对此无能为力。
在文学、戏剧和影视领域,有一种著名的情节布局方式,名为“象棋大师(chessmaster)策略”。
它的含义是,两方相对抗,其中一方如同一名技艺非凡的象棋大师,能准确预料和引导对手的每一步行动,直到令后者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局。
显而易见,只有当布局者的段位远高于入局者,该策略才有水到渠成的可能。
这一设定在古典推理文学中很常见,侦探已揭破真凶面目,但苦无证据,.........
这两天看了韩国和美国两个版本的老男孩,让我这个在豆瓣深层潜水的人忍不住写了第一篇评论。
本人不是什么专业影评人,文笔也略粗糙,望凑活着看吧。
韩版里弟弟爱上姐姐,但却对这份爱没有信心而在桥上放开手,他恨得是散播言论的大秀但更恨的应该是自己,所以他做了这么变态的事,最后间接地自杀了。
刘智泰将这个角色演绎的淋漓尽致。
而美版里这个弟弟他们全家都乱伦的关系我就不再多说,他的出场和剧情的推进让我觉得很是蹩脚,不是韩版里的循序渐进,按图索骥,可能是时间缩短的关系,这哥们迫不及待地跳出来给大叔各种线索,就差没直接告诉他:你丫害得我们不能一家人幸福的在一起,老子就是要让你尝尝和女儿乱伦的滋味。
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关照美国人不太能转弯的思维或是编剧的功夫实在欠佳。
和韩版崔岷植的自述方式相比,美版是客观环境下的叙述。
个人更喜欢朴赞郁导演的风格。
细腻,淡定,真实。
印象特别深的是大秀在监狱中出现幻觉,被一堆蚂蚁吞噬。
这应该是对原版日本漫画的还原(其实本人没看过漫画版,但这让我想到了伊藤润二的风格。
个人觉得日本人对人性的把握其实很深刻,尤其是阴郁的一面,对恐惧,欲望的高度展现。
)。
而美版缩减了很多细节,节奏紧凑到略慌张,整部电影很大一部分是靠血腥暴力的镜头和全裸的床戏支撑下来。
而且老男孩最终的切入点截然不同。
美版则是我们应该继续下去吗?
而韩版是我们该如何继续下去?
美版的这部电影最后老男孩又回到了关了他20年的监狱中进行自我救赎,看到这的时候我有一种想砸电脑的感觉,容在下吐槽:大叔,你本就是个烂人好吗?
你只是个压抑了20年急需宣泄的疯子好吗?
你笑的跟牺牲了自己拯救了世界的英雄一样真的好吗?
而崔岷植所饰演的老男孩却选择了催眠自己,忘记自己是父亲,继续和爱的人在一起。
爱了就是爱了,爱没有错。
他最后的那句“即使我是禽兽,我也有生存的权利。
”这才是真正的人性,一个普通人的人性。
说实话,本人觉得这部翻拍自韩版的《老男孩》真的是很失败。
仅个人拙见,抛砖与大家交流。
叫这名字的电影似乎有好几个版本,我看的这部是翻拍自韩国同名电影的,能够被翻拍,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故事有吸引力。
有点重口味,想起了尼古拉斯凯奇的《8毫米》以及皮特的《七宗罪》,看完后都令人挺不舒服的,不明白有些导演为何会对变态的犯罪发生兴趣。
故事挺吊人胃口的,一个落魄中年男人忽然遭遇神秘绑架,然后被囚禁20年,期间妻子被奸杀,女儿不知所踪,然后又忽然被放出来了,自然要查明被囚禁的原因以及妻子的死因女儿的下落……。
然而,结局太令人崩溃了。
整体质量中等偏下,演员表现一般,故事呈现得悬疑感不强,尤其是其中的武打部分,欧美的武打跟中国的比起来太小儿科了。
不建议看,别平白无故给自己找不痛快了。
《老男孩》:不能承受的情感与情欲之重人总是往往陷入自己的感情之中深深的难以自拔,伤害别人之后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淡忘却,无聊乏味的生活已经将自己的一切所剥夺,渐渐的沉浮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断地麻痹,不断地沉沦。
突然被突如其来的一记闷棍打的头晕眼花,彻底的变化让自己生活开始了另一种生涯,断然的觉醒似乎昭示着即将燃起了新的斗志与希望,可是谁又能预料到这或许是一个被陷入自己感情中的另外一种欺骗?
影片一开始就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混迹于社会与家庭之间的男人普遍的一种生活状态,处理不完的家庭琐事,焦头烂额的社会应酬与工作,偶然的一次顺利成功激起了自己对自己魅力绝对自负,谁知道忘乎所以的自己不但没有得到美女的青睐,反而换来了当众羞辱与合同的终止,从而把自己又打回那个意志消沉又失魂落魄的自己。
然而剧情的突然变化反而让我们摸不着头脑,一个看似没有道理的变故总是让人觉得背后肯定会有个大的阴谋。
随之往后的剧情的开演让我们觉得这是一部被无数电影用过无数遍的烂俗桥段的重复,略微稍稍的改变也激不起我们对剧情的兴趣,也许这种一眼就能看穿结局的电影似乎即将进入一个行将就木的死局。
可是后来发现导演这样的设定原来是一个骗局,我们完全被导演诱导着带入了一个自我以为是的一个自我意识当中。
他让我们轻视这部电影,被误以为是一部毫无新意的作品,慢慢的深入,慢慢的加强自己对自我判定的认同,而且电影中一切拙劣的侦探手段简直就是一种小儿科似地演绎,连我们这些普通观众都觉得这样毫无技术含量的电影是不是太有点上不得台面。
就在我们完全的以为电影被定义为烂片的时候,一切都彻底改变了。
直到电影终了,我们才知道真正的剧情,看似简单到爆的复仇过程原来一切都是有预谋的陷阱。
这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复仇电影,而是一部上升到对人性剖析与计谋运用完美结合的一部电影。
直到我们完整的看完这部电影后才大呼上当,导演的这种希区柯克式结局实在是太过冒险,因为电影前半部分的无聊已经让部分观众完全没有了观看的欲望,不能坚持看到最后才不知道导演讲述故事的真正用意,不能看到最后结局才会否定电影的艺术价值与导演的良苦用心。
电影的好与坏可能因此而产生,真替这样需要耐心的电影捏了一把汗啊。
电影围绕着一种在情感上的冲动而带来的思考与探索。
情感是怎样一步步激起我们的理智和如何淹没我们的理智。
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如何激起的理智很容易被理解,而被淹没的理智往往是最让人感到后怕的。
因为他使我们仿佛看到了真相,但最后得到的却不是我们所要的真相,而真正的真相却充满无尽的黑暗与肮脏的罪恶。
他轻易地就击垮了看似强大的我们,让我们堕入一个万劫不复的地狱之中,而其中的一个推手就是我们难以控制的情欲。
不得不说电影还是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方说打斗的戏份,本能突出电影主角是如何强大威猛武艺高强,可是整体看起来乱哄哄的,虚虚的感觉,让人一看就感觉不到真实,没能找到一个有技术含量的武术指导真的让电影在某种意义上很丢份,还有就是男女主角的情欲界定,不得不说还是太欠缺火候,没有真正意义上达到那种情欲冲动的感觉,单纯的让女方做出让步让人感觉如鲠在喉,浑身不是滋味。
今天在抖音上看了关于美版Oldboy的电影解说,不由对这部电影感起了兴趣,于是特地找了片源,配合之前的解说,仔细地看了一遍。
我个人的观后感,故事的主旋律是复仇,影片中的一切也皆是为复仇所铺垫。
片子的主要人物有白薯、小红、娘哥,主线是娘哥为了报复白薯年轻时所犯下的错误,而间接导致的自己的不幸,用了自己的一生去报复去设计白薯,具体情节就不透露了。
我看完整部电影,我是压抑的,片中的暴力、情色都远远比不过最后娘哥大仇得报,白薯知道真相,精神崩溃大高潮。
也让我知道了娘哥的复仇境界已经远超常人,想要用物理手段消灭一个人并不难,但想要把一个人的精神、理念解构、转变就很困难,让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愿意为自己犯下的错买单,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我在片中看到了引发这场悲剧的主要原因有2点,一是原生家庭的问题(一种畸形的父爱)、二是校园暴力的问题。
原生家庭的问题,我不想多说,更不想去触碰。
但关于校园暴力,扪心自问,我也曾是受害者,同样也做过施害者,现在想来,我知道对那个我早已经忘记名字的女孩说一声对不起,请原来我的年幼无知,人云亦云,我知道也体验过比起肉体上的伤害,心灵上的伤害更难治愈。
我只希望如今的你生活幸福美满。
白薯,原本是一个自大、好色、从读书起就沉溺于酒瘾无可自拔的男人,如果没有娘哥的复仇,我不知道他是否会醒悟、是否会成长,在我的眼里,没有外力的干预、他的人生如果沿着原来的轨迹走下去,最终依然会堕入深渊,无可自拔。
但因为娘哥的外力,因为心中那深藏着的一丝对女儿的爱,白薯获得了蜕变,他失去了自由,但他有了有了爱,他有了坚持活下去的希望,虽然他从未忏悔。
直到在电影最后,娘哥大仇得报,白薯也醒悟了过来,选择永堕深渊,以获得自赎。
小红,可怜而又美丽的女孩,她的前半生是不幸的,并且这种不幸会伴随她一生,她是无辜的,但她依然要为他父亲犯下的错误而买单。
但我知道她被自己的父母深爱着,祝她余生幸福。
娘哥,他是反派,他是复仇者,但他也是一个可怜人。
他智力能力超群,但一生都因为原生家庭的原因而痛苦不堪,为了完成复仇的目标,他不择手段,不惜一切。
我感觉他是一个渴望爱而不得的人,他一生都活在痛苦中,但他最后按下静音键,关闭手机的动作,我想他可能是一个本性温柔善良的人吧!
只希望人人都对社会释放一份温柔和善良,那么人类社会也会变得温柔和善良吧!
最后,我想说小红的眼睛真的好美,看到她的眼睛,仿佛看到了两颗 璀璨的星,有点让人沉迷。
以上仅为个人观感,不喜勿喷,谢谢!
相比韩版更喜欢美版,去粗取精。罪中罪,血腥暴力在人心之恶面前变得无力,悬疑直到最后一刻,史上最酷的复仇戏之一。男女主演也更加养眼。
剧情离奇且邪恶阴暗,很引人入胜,特别喜欢是奥尔森的全情出演!
没啥营养的翻拍,朴赞郁看了可能都想打人。奥妹的棵体虽然可以足足加上一颗星,不过到了揭露结尾的大麦格芬的时候,真是内心毫无波动,甚至还有点想笑...
灭霸竟然睡了绯红女巫,最后还发现绯红女巫是自己女儿。
翻拍的什么烂玩意……就像无间道一样,与原作完全是两个水平。
结局没想到
wtf
平淡的改编,拙劣的演技。
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看,但是女主的出现也太突兀了,爱心泛滥到啥程度才会去关心一个流浪汉?
很一般的翻拍
确实与原版相比差了很多。基本上全片无亮点。
够cult
换了一个社会背景以及情节的更换调整,完全没有韩版的来的深刻,真的,完全没有任何感觉,最后那一笑,毁了
惨不忍睹。
非翻拍的话勉强三分,翻拍一分,傻到流脓,果然把所有带种带感的都砍掉了
余味不足 戏剧性更强 视觉冲击好评 女主角虽胖但我喜欢
一次不痛不痒的翻拍
别以为你找北欧乱伦一家亲就高端大气了。女儿这个角色少了机灵多了几分贱骨头(虽然很喜欢这个演员),老男孩少了颓废多了几分刚放出来的青头皮(什么),反正美式风味太重,不耐嚼。
囚禁20年出来直接会用iPhone5…
先看的美版。除了将原版的催眠改为合理之外平庸得只剩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