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电影类型里,我最喜欢喜剧,我喜欢能让我乍一下笑出来的东西,连带喜剧后面的悲情部分也一并接受,毕竟我的泪点一向很低,我觉得能哭能笑就是好电影,,但却从未思考过为什么,直到这两天看完了《东北告别天团》和《东北告别天团2》,在2里明白了喜剧真正想传达出来的东西:人生从来都是不容易的,所以喜剧中牵扯出来的悲剧实属难以避免,但我们仍然可以在悲情底色上覆盖喜剧色彩,又或是,把悲情部分包装成喜剧变成一份礼物,送给步履艰难的观众们;人生从来不会因为谁而变得容易起来,但却可以让我们在玻璃碴子里捡糖吃,生活很苦的人需要多少甜才能填满,过来人会告诉,一点甜就可以了。
也是从这部电影我才慢慢明白电影的意义,并仅仅不是人们吃饱之后的消遣,更是不同于书籍这种介质但可以传达一样的东西,短短两个小时里,带你看看别人的一生,然后慢慢明白,自己的一生要如何过。
如果你看电影就是纯看纯乐,也希望你万事胜意,天天开心。
弹幕中很多人都说这两部电影在豆瓣评分低,问为什么没有在院线上映等等问题,但我觉得导演以及主创团队们在知道有许多人在人生的玻璃碴子里捡到了他们精心制作过的糖,吃的时候笑着哭、哭着笑、同时在过程中慢慢明白了属于自己的道理,并且生出了勇气即使步履艰难也不言放弃后,会笑得露出牙花子,然后继续做糖。
谢谢你们。
四星扣一星是因为无论如何现在的喜剧片还是逃离不了喜头悲尾搞煽情的场面但是不得不说,第二部比第一部要出色很多了,立意,剧情,伏笔都恰到好处,搞笑但不低俗,说实在的,两个孩子的妈这一段真的是懂的才能懂,毛毛和老鹰的穿插相亲也衔接的很好可以说作为喜剧来看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而缺点也很明显虽然赵大明白情理之中的死了,不是拿错化验单又反转的桥段,而喜剧+煽情这种事情已经被这几年的各大喜剧搞的生理不适了但是!!
抛开喜头悲尾的桥段,从头到尾的衔接非常好,只能说节奏紧凑整体的剧本节奏都是用心了的,不过也可能是佳佳指导还是比较少的缘故,相对来说还是一个线性的思维也就是说故事暗示有吗?
有,有很多,但是通俗意义上的暗示,比如赵大明白让儿子跟着范,但其实通过撞车+住院这种形式有点。。。
怎么说呢,可能我描述的不太清楚,就是编排有点不够精致,比如开头躺床上的大爷,亲子鉴定,后面百乔和他儿子,严格一点都算工具人,比如开头的亲子鉴定和后面的小绿完全可以用一个人来出演而几次车祸的大哥(第一部也出场的)老婆完全可以是赵大明白的前妻岳父的朋友也只是起到了一个“被理解”的作用,如果安排妥当完全可以和岳父以及开头的大爷形成联动电影总体的隐喻,暗示是比较少的,深度总体还是比较单薄但是,它只是网大!
这已经吊打99%的国产院线喜剧了,不带脑子看,还是比较轻松搞笑的,而且第二部相比第一部,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期待佳佳的下一步,能做到更好
作为第一部的续集基本算合格了,问题在于剧情太过凌乱,出场人物太多,就好像为了给每个人一面子似的,就像宣传片里各种周边说的那样。
没有啥升华,为了故意煽情,故意造效果,其实想说的生离死别的那种勇气但显然没表达出来。
但不得不说,是挺逗的,中间几个地方都挺有意思。
但确实只能片段看看,不算好看吧。
本以为是个喜剧……结果开始写实我的生活……爸爸正在生病 也是晚期 看到赵大明白生病之后我就退出不看了……我看不下去 此刻我爸爸在客厅洗脚 目前来说还算稳定 我不知道他的后续会怎样 时间会停在哪 我只希望他当下是快乐的 没有遗憾的希望爸爸能够活的久一点 再久一点
时长全靠抖音段子拼凑,看了一个小时愣是不知道给谁办,我看着进度条都着急,后面半个小时直接来个反转煽情,真是2023年第一烂,我真想让老默给导演送条鱼。
一部电影最基本得讲个故事吧,这都是啥啊,还把腰子姐整来了打个擦边。
一群人陪着一个小孩,看着弄个店,这配置妥妥的《人生大事》啊,抄也不会。
大过年的和家人看个喜剧片挺好的。
特意挑了这部电影。
导演是崔志佳导演,应该是原来爱笑会议室的成员吧,又看到了于洋,宋晓峰,孙越,虽然是喜剧片,但是看到最后很感人,前半部分是欢笑,后半部分流着泪看的,片子拍的太好了,剧情很感人,面部表情,细微的动作,眼神,人物演的都非常好,那个小孩子演的也挺好,很感人,推荐大家看看。
电影延续了第一部的风格,讲述了殡葬店老板范大明白接到竞争对手赵大明白介绍的一笔大单,但接单后赵大明白意外出车祸昏迷,范大明白团队一边等他醒来,一边应付着找上门的各种奇葩合作者,发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意想不到的故事。
电影不仅仅是喜剧,它还探讨了生命的价值和亲情的重要性,被一些观众认为是网络电影中的一股清流。
电影的后半部分开始揭秘三百万丧葬费的来由,虽然有些煽情但并不说教,而是通过温馨中透着辛酸和一丝狡黠的方式,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人生启示。
此影片的结尾留给观众深思,有些事情不需要完全理解,生活就是且行且看。
这种东北人对人生的豁达解释,也让观众感受到了电影的人文关怀和温暖气质。
开始看爱笑会议室认识了这帮新生代的草根喜剧演员,后来节目没了,一度听说小崔抑郁了。
后来喜剧节目大火,各路大咖上喜剧总动员。
记得后采的时候总有人说,以后再也不来了,太苦了,绞尽脑汁,被榨干了。
每次我心里都想,几年前爱笑的那帮年轻人,整宿整夜的不合眼,没有名气也没啥奔头,也是殚精竭力的想段子,一遍遍的排一次次的改,那时的苦,又有谁知道呢?
小崔胖了,不知体胖了是否能心宽?
当时爱笑还有几个女生,后来也销声匿迹了,有时候还会记起她们带给我的欢乐,希望她们都好。
比第一部强太多了。
故事完整且丰富。
整体故事围绕300完万葬礼,中间穿插各种小事。
前面有点散乱,后面比较紧凑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
镜头光影也很棒,最让我惊喜还有演员们的演技,非常的细腻。
范大明白和连襟,一起吃饭那段。
连襟那种在老丈人眼前无比优越又假装低调的眼神太真实了。
范大明白拿钱就救曾宝还让人家打欠条那不情愿的样,也很有意思了。
赵大明白和儿子告别那段演的特别棒。
第二部里主题升华了,生死和亲情。
最喜欢最后那句‘’我说的也不一定对‘’,因为生死,亲情这话题太大了,电影没有最后用一句话总结,而是让观众自己从电影里穿插的故事去感受。
戏外也感受到主创对待观众的平等心,而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灌输给观众一个观点。
这部和第一部比差太多了,是原班人马原班人设没关系,但是这剧情啊套路啊,情节都整的差不多,这确实是没意思了。
都是莫名其妙搞几百万来办葬礼,然后发现是个什么东西,中间还有人因为有钱要合作,基本上的笑点也都在这儿,但是看第二遍确实就没意思了,反而很尬。
然后里面体现的就是亲情,但是又不太深刻,而且里面的几个要有泪点的地方,都是有那个小孩来演的。
不得不说这个小演员演技不怎么样,蛮生硬的。
所以这个泪点也没体现出来,而第一部中打动人的人物是那个老刀,但是这个小孩演的很明显就不能达到这个效果了。
殡葬行业的取材还好,但是怎么感觉有点碰瓷《人生大事》呢,又是领养。
而且感觉有点强行扯上500万葬礼,怎么人有点积蓄就是几百万几百万了,亲生妈妈不要儿子一出手就是200万,之前欠债还不了还去诈骗坐牢的父母一出手也是300万,太离谱了。
笑点不太行,剧情不太行,演员的演技也不太行,两分。
丧葬题材其实可以做出很感人的故事,可惜白瞎了这个主题
就喜欢这种无脑喜剧,就是看着开心。好多场景参考银河印象。230129//
借鉴很多片子,投机取巧,不功不过说了个已经有成功模板的丧葬故事。新意不如1,笑意还在。个人评分:6.0/10
编剧水准比第一部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镜头复用 东一榔头西一斧
这电影自己成本都没有五百万吧…作为网大肯定还是不错的,能让人看下去,有货真价实的笑点,故事串联还凑合。
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原班人马啊!东北人肺癌晚期了还嘎嘎喝呢,太吓人了吧。
真诚,永远的必杀技~网大质量都这么高了吗…这不比一些骗人的、唬人的、忽悠人的院线电影好太多了么!
我觉得相比第一部还是有所下降,笑点没那么厉害了,没第一部好看。最不喜欢就是脱离搞笑而去感动了
一部喜剧片,笑点一般,有一半时间都在刻意煽情,搞深沉,笑不出来,哭不出来,味如嚼蜡。
6.3分已经属于褒奖了。开头及全片的悬念点就是五百万的葬礼是谁的,然后半截就猜出来是个托妻献子的戏份,后面都是煽情,故事逻辑完全不能和一比。过于跳脱了,真就是喜剧那点坏的都学过去了,喜头悲尾。这样一来就是讲了一个崩坏的故事。
网大惊喜之作
中规中矩的发挥了,就是五百万的真相的设定,真的觉得没啥意思,毫无波澜,我本来还幻想,可能有跌宕起伏的复杂故事呢,谁曾想只是一个常抽烟的人过早染上肺癌,哈哈哈哈哈这不是报应吗?有人拿刀子逼着你抽了?!你不得癌谁得啊!一个该得之人得了肺癌,玩什么煽情啊……
比第一部自然点
剧情比第一部饱满得多了,笑料不少,很密集。最后的反转和煽情也很不错,崔志佳开始在好导演的路上越走越顺了。值得一看
2.5
我觉得不如第一部。
比第一部有进步,虽然是网大但质量不输某些院线电影(对!说的就是你!常远!)
💰是大风刮来的+动不动就死全家系列
脸老师是可以正儿八经坐住了演戏的
对于1的联动很好玩,其它的真一般,自己没活明白呢在那里gaga教育观众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