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内影片较少涉及的商业犯罪,麦庄两人把握得不错,复杂的情节表述,配合尔冬升标志性的干练灰黄镜头,在给足神秘感的情境下,挑战观众智商。
“地主会”里几个港片老戏骨们的压场,让电影显得厚重许多。
影片的情节结构有些类似好莱坞式复仇电影,但其中又包含着“我的命,我自己操盘”的香港情结与叙事格调,镜头切换快速精准,有那么点向老香港电影致敬的意思。
刘青云的干练、古天乐的沧桑以及吴彦祖的暴戾,均让人印象深刻,古天乐在影片里扮演一名刚直正义的铁腕男儿何智强:头发灰白、西装笔挺、作风干练、心思深沉。
影片的戏剧冲突之一,就是何智强与吴彦祖饰演的司马念祖的多次交锋,几场对手戏自然且张力十足。
而刘青云饰演的罗敏生则多少有当年港剧里的“方展博”的影子,他身居金融要职、出入驾驶名车、与神秘力量关系密切。
他在股市上的运筹帷幄,刘青云演来驾轻就熟,让人不禁为之喝彩。
窃听1的失败,一毁在主角三人组缠得太紧,各自没有发挥空间,二毁在王敏德一成不变的POSE架不起那个漫无边际的黑幕。
所以窃听2一好在完全扔掉了1的剧本,三巨头分饰警匪商,各自游刃有余,更好在曾江带着一帮子老戏骨凛凛一站,立即镇住气场。
而那个神秘兮兮的地主会,让传说中一通电话就可以让市场翻云覆雨的大佬跃然而出,估计满足了无数小散的控诉欲,宋鸿兵的读者也大概也瞥见了心目中影影绰绰的罗氏家族。
在影院的120分钟里我的思维就这样无限发散,因为剧情在我的诸多情结之间无限穿越:我仿佛又看到《大时代》的延续,凶狠狡黠的龙成邦、阴阳怪气的陈万贤,还有,中年发福的方展博一一浮现——不过在展博身上磨灭的锐气和诡智居然被义匪所阿祖继承,最后,看着为父寻仇的阿祖一路吐血一路设局,又不能不使我联想起《暗战》里的张彼得。
凭心而论,这部组装戏有故事,有机关,有节奏,每个细节都用心打磨——就像同叔削铅笔、在白纸上仔细记下每一笔交易的造价——一样精致而稳妥,但是这些良好的感觉随着阿祖的死去,节奏的骤然放缓,迅速地消费掉了,仿佛什么都没有留下。
《大时代》里,陈万贤对丁蟹说:“咁多人死,唔得你死”,一语成谶,这部戏看了三遍有余,最后满眼只剩两个字:宿命。
而窃听2中阿祖豁上一人的性命完成了最后的布局,换得满盘皆活,恩仇尽报,乾坤各就其位。
窃听2毕竟是主旋律,升华了个人奋斗的价值,它不信邪、不残酷、不走偏锋,符合和谐社会的发展观;但是,尽管剧情贯穿前后四十年,它却独缺了一点厚重的情怀——方中信的龙套没点出股海无常风云难测;一句蛇足般的“车臣和中东的基金”没搭到时代的脉搏,反倒使其显得失血般空虚和苍白;最后客厅里上演的老电影,幻想中的天伦之乐,也没有勾人心魄的悲喜冷暖,反倒是像在暗示观众:亲,这只是一个独行杀手的传奇故事,戏演完了,该散场了,别遗落贵重物品。
所以简要地说,邪不胜正的智战片又多了一部佳作,而可与《无间道》比肩的华语电影暂时还没有出现。
看完窃听风云2后,我快乐了很久。
原来摧毁真的是为了建设。
摧毁后,才能建设全新的希望。
以前看东野圭吾的小说白夜行, 感觉剧情跌宕,引得我一口气看完,看完后,有点忧郁。
看韩版电影白夜行时, 剧情就浮云了。
反而那个警察最后逮捕男主时,说的那句:“对不起,我没能早一点抓到你。
让你多受了这么多苦。
”之类的,有点煽到我了。
窃听风云2里,演警察的古天乐在悬崖边救吴彦祖时,古天乐脸上的表情,以及后来吴彦祖回报古天乐的,古天乐又回报吴彦祖的。
都感动到我了。
这种正邪之间的惺惺相惜惺惺相知很触动我。
觉得这是人性里美好的成分,完全没有功利色彩。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我心里的哈姆雷特就是古天乐这样的在剧中,古天乐多半时间严肃忧郁,但跑起步来又一副天真烂漫的样子,大叔也很萌哒,看的我心花怒放。
虽然何督查都把老婆都送进了监狱,但是我为了能有这机会,我还是愿意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的 啊。
我是不是花痴了一点,我还是娇羞的退下,然后继续花痴。。。
哎呦,吴彦祖两条大长腿走在路上,真是掩饰不了的风采啊。
加上那轮廓,看起来,也是里面最嫩最青葱的。
但是又很霸气。
哎呦,刘青云完全淡定系列,精英男士,他一出现,空气立马出现圣洁感觉啊,那几套西装好合身啊,能不能脱下来我帮你熨一熨啊。
单从花痴层面,这3个男主完全是品质从优,预购从速啊。
两个女主嘛,过得去。
还蛮搭调的。
剧情君啊,在不剧透的情况下,我该怎么形容你才贴切呢,“对你的感觉强烈,却又不太了解,你像窝在被子里的舒服,却又像风琢磨不住,像手纹像散发的香水味,像爱不释手的红色高跟鞋”我眼里剧情的形容还是开头说的,摧毁是为了建设。
摧毁了一个念祖,建设了崭新的生活。
里面的配乐不错,我个人审美:尤其是古天乐和叶璇险后重逢那段音乐。
这段戏在里面很有感觉。
算亮点。
中间几段追车戏不错,当然我最喜欢那段,N辆4个轮子追一辆2个轮子的。
结果N辆4个轮子的惨败。
哈哈哈。
得意的笑。
中间笑点不断,旁边的人都在笑,于是我也会心的微笑。
股民估计对里面的指数深有体会,木办法,我是门外汉。
不评价了。
最后15分钟,我像一块海绵一样不停的泪眼婆娑了起来。
泪痕狼藉里,看到最后一幕,也得承认,这结局还是美好的。
忧伤渐远,温柔重现。
废墟后,希望之花绽放。
看完《窃听风云2》,觉得还好,但想说的东西不多。
再看到舆论评价普遍正面向上,这个又真没有想到,大概真是其他站队的太矮了。
最近一段时间,自从《钢的琴》票房失利,看到某导演在微博上奚落的得意劲,看到一堆人扎堆去研究某女星的恐怖现象,我突然确信,在现下的中国,不仅评论失去其意义,电影制作者也逐渐丧失了其准则。
所谓的诚信、良心和品质,它们更是无从谈起。
在合拍大潮下,多少香港导演为了淘最后一桶金,疯狂透支信誉,就差直接摁住观众,往脑门上画符贴字。
从这点来说,《窃听风云2》是一个积极案例,它的票房和口碑至少是良性互动,反馈很多。
早先,麦庄用并不擅长的古装思路去肢解《关云长》,是为失败反例。
二人重回港片经典的警匪类型,他们调度有方,结果也终于变得正常起来。
虽然与此同时,《窃听风云2》沾染了港片的诸多毛病,比如不同戏段的掉链,人物感情戏皆为鸡肋,女性角色亦塑造得相当失败,追车场面更是主次不分,为了追而追。
一直到后半段,三位主角的命运才交错一起,制造出危机和紧张感,而此前,他们基本是各自为战,缺乏真正的关联。
跟前作相比,《窃听风云2》继续沿用了三位男星的演员班底,麦庄却大胆地另起炉灶,颇有合写《无间道2》时的胆量。
与《窃听风云》的贪念铸成大错不同,这一回影片是渲染复仇之念,行动展开,其他人的命运也卷入其中。
当他不惜以性命相抵,其他两人反而成功解脱。
为了降低观众的理解难度,《窃听风云2》的窃听也只限于卫星电话和安装窃听器,偶尔丢出同一个手机的包袱。
至于有点门槛的股市操作,通过戏剧化的买进卖出,基本也能明白个七八分。
在另一个角度理解,也许是编导故意含糊,怕着班门弄斧。
为了增加剧本厚度,麦庄引入了七三股灾、亚洲金融危机等事件,再主打一个地主会的概念,跟一般人猜测的阴谋论是直接对上了。
九七后,港人生存空间饱受积压,愤懑跟恐慌都难以消除。
就着《窃听风云2》,我开玩笑道,据说每一部港片都可以有政治解读,就看够不够胆。
友人坚决反对,说每一部港片都不应该有政治解读,出发点大概是多数香港电影纯粹为娱乐制造,政治无非浮云。
问题在于,政治本是闲聊话题,麦庄也会加入一句“我是大法官的侄子”,如果没有语境,外人还会觉得莫名其妙。
因而,事实是港片里含沙射影的东西实在很多,若有人真往后九七方向去做政治解读,那也是避免不了的。
如果从金融黑幕来说,《窃听风云2》的技术含量跟窃听手法一样,确实有点太低了。
但明眼人都知道,金融只是一个题,正如日本人拍电视剧,从法官到医生,每一个行业都可以剖上一把。
说到底了,打麻将也不过是一个局。
港片在制作流程上就已经决定了娱乐至上,所以,当《窃听风云》以低缓得有点拖沓的节奏展开故事,给足了几个明星镜头,才真正切入主题,然后对峙以及结局反转,它是步步为营。
这点上,当内地逐渐主导了合拍片投资等环节,香港编剧能做到麦庄这样的,现在其实已经很少了。
表面上,《窃听风云2》是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然而比起一帮吃白食的,它还算用心,没有在恶意透支和消费前作。
作为合格的类型片,《窃听风云2》暴露了与生俱来的缺点,比如制造交手对决,比如曾江那句台词,所有人都可以脱口而出。
然而,它又恭恭敬敬把故事给说完了,留有几场闪光的戏,给了出色的老配角,这或许是它最大的优点。
【东方早报】
香港证券商人罗敏生(刘青云 饰)驱车上班途中遭遇车祸,这起看似平平常常的车祸却引来反恐队的关注。
原来警方在罗的车内发现军用窃听器,反恐队长何智强(古天乐 饰)怀疑有人正在策划恐怖袭击。
随着何的调查,始终藏在暗处监视窃听的退伍军人司马念祖(吴彦祖 饰)也渐渐浮出水面。
与此同时,罗将被窃听的消息告诉了“地主会”的元老们,这是一群自70年代起便操纵香港金融的业界精英,如今更成为只手遮天的抢钱大亨。
地主会遭人窃听,无疑预示着他们的各种黑幕将大白于天下。
很久没有看到过大快人心的香港电影了。
《窃听风云2》是一部例外,电影结束的时候,醍醐灌顶和如释重负的感觉一齐在脑中和心头纠缠。
帮派思想——地主会几乎每一部经典港片里都有帮派。
帮派,是一种归属感。
经历了英国殖民和97回归,很多迷茫的港人只能简单地称自己为香港人。
归属感的缺失让他们需要有个组织可以抱团取暖。
平民百姓如此,富豪权贵也是这样。
有了帮派,就等于有了靠山,有了一起分享财富和承担风险的伙伴。
《窃听风云2》里的地主会,极具香港电影的色彩。
尽管帮派思想在全世界每个角落都有,但是没有一个地区,像港片这样,把帮派拍成一种文化。
地主会是整部影片矛盾的来源和中心。
在影片中,香港两种极致的价值观,就是从地主会的斗争中体现出来的。
一种价值观就是同叔式的财富掠夺,一种价值观是祥叔式的财富分配。
影片中,除了地主会,还有一个组织,就是祥叔留下的慈善养老院。
5000W股749的最后归属,就是这家慈善养老院。
他完成了地主会原帮派头目-祥叔的初衷。
资本抗战中诞生的股市权贵电影中,证券红人罗敏生不断提起73年的香港股灾。
地主会就是在73年的香港股灾中,联合资本抗战,保护香港股市,保卫大量华资企业不被美国资本抢走而发迹的。
这样的一场资本保卫战也成就了地主会的所有成员。
然而,成功之后必然会有利益分配。
利益瓜分的结果,就是同叔杀害祥叔,谋取老大的职位以及改变了祥叔创建慈善基金的初衷,开始大规模掠夺股市财富,以及通过中东和车臣来洗钱。
地主会这批股市权贵里,证券红人罗敏生是祥叔带进门的,罗敏生从年轻时期的刚正到如今给地主会成员操盘,他渐渐地走进了灰色地带。
当年罗敏生写给祥叔的那张支票,成为阿祖复仇环节中的重要道具,它让罗敏生自己卖了500W股,也自己买了500W股来成就最后的5000W股的749。
也成功让罗敏生通过半年的监狱免于地主会的灾难。
人情还到最后,罗敏生不但没有还清,还倒欠了阿祖一个人情。
留下来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出路反恐队警察何智强,在面对妻子大量亏空的股票以及违法的操作之后,没有答应老婆一起逃跑,而是亲自用手铐将她送到监狱坐牢。
罗敏生原本转移了自己的资产,打算和老婆一起逃跑。
只可惜地主会、阿祖和警察何智强的三方面干扰,让他无法全身而退。
最后,罗敏生一边替地主会买749,一边还祥叔的人情债。
最后锒铛入狱躲过了地主会的灾难。
如果阿祖的复仇计划里少了罗敏生,那计划或许不会成功。
而阿祖在罗敏生家里,拿着支票问他,“你是我老爸选中的人吗?
”或许,他也在暗示罗敏生,“你也是我选中的人。
”如果罗敏生成功逃走,那么阿祖的复仇计划将不会成功,而地主会的洗钱真相也不会公之于众。
并且,他要面临的,将会是下半生地主会的全球追杀。
在这部影片里,导演在诠释一种思想:遇到问题,不要走,留下来解决它,才是最好的出路。
英雄人物亦正亦邪——港式温情在影片里,阿祖是个退伍军人,他制造了中环广场的爆炸,也绑架了反恐队警察何智强的老婆。
在影片中,他在自己的手臂中安装了军用窃听器。
他是祥叔的儿子,股市权贵中的复仇王子。
可是这个愤怒的复仇者,心里却非常柔软。
他哄他妈妈看《独行杀手》,喂他妈妈吃饭。
他把何智强离家出走的老婆绑架回家,让他们夫妻团聚,也让刚正的何智强找到了他的尸体,曝光了地主会的黑幕。
他窃听罗敏生的电话,让罗敏生还清祥叔的债,却也把罗敏生拉出地主会的灰色地带。
我相信很多观众跟我一样,都不愿看到阿祖死去。
可是,在极权主义环境里,真相的代价,往往需要有所牺牲。
如果不是阿祖激怒了同叔,地主会的其他成员,或许躺到棺材里都不会知道,原来祥叔,就是同叔所杀。
好人,只留下美好的记忆,多好。
阿祖的妈妈得了老年痴呆,她只记得那些美好的事情。
影片快结束的时候,她已经认不出自己的儿子了。
何智强把自己扮演成阿祖,经常去养老院看望阿祖的妈妈。
而罗敏生出狱之后,之前炒起来的5000W股的749,也全都给了养老院。
这部电影,沿用了经典港片的主旋律基调—happy ending。
尽管,这样的结局,依旧透露着淡淡的忧伤。
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启用“双雄”乃至“铁三角”,香港影坛一面喊着青黄不接,一面在剧里让几个男人扎堆,吴彦祖、古天乐和刘青云,两个小生一个影帝,先不说片子如何,这三个人个个都可以撑得起票房半边天,所以剧中的女主角叶璇和黄奕,就显得不那么重要,本来男人戏里面的女角色只要演好花瓶就好,更何况还是两个不太美丽的花瓶。
虽然花瓶不够美,但两个女人都是律师,办起事来的果断和雷厉风行也不比男人们差,一个敢铤而走险徇私,一个挡在警察面前维护老公外加操盘也有几下子。
在剧中还有几个香港影坛的金牌戏骨配角,曾江和胡枫不必说,骆应钧 和江毅这些老前辈演的也很精彩,至于刘浩龙大概一辈子要演助手或者下属了吧,力捧中生代的香港影坛,再也折腾不出一个吴彦祖。
追车和警匪,这些题材角度,香港影坛拍的驾轻就熟,麦兆辉也好,庄文强也好,他们的镜头调度和节奏控制向来都是品质保证,但涉及到人性的描写,记得最深的当然是“我的命运,我自己操盘。
”作品的品质,有导演和制片操盘,电影的票房,有发行和观众操盘,而这些香港中生代的男演员们,他们的命运大概也就如此了,吴彦祖挣扎了那么多年,仍在演双雄,古天乐转型好几次,还是个小生,就算增肥扮老,也仍是那个吴彦祖和古天乐,金像奖仿佛直接跳过了他们,转给了谢霆锋、
从剧情上看,《窃听风云2》完全另起炉灶独立于《窃听风云1》,不过在影片的构成要件上,影片编导麦兆辉和庄文强煞费苦心的维系着《窃听风云》所传承下来的品牌标识:三大男星、金融罪案和高科技窃听——显然,他们做得很不错,都说电影特别是商业电影是典型的“带着镣铐跳舞”的创作形式,麦、庄能在承继前作的基础上辗转腾挪,生发出一个既有延续性又不缺乏新意的故事来,殊为不易。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电影产业的成熟度,有没有自成体系的电影作品品牌是一个重要的标杆,与通常在主要角色(人物系列片)或剧情延续(前传、续集)上做文章的系列电影不同,《窃听风云2》可谓是独辟蹊径,开创了某种类似于类型片的作品系列品牌,对于类型片极度孱弱的华语电影市场来说,其贡献不言而喻。
《窃听风云2》有一个抽丝剥茧、引人入胜的故事结构,从观影感受上来看,影片平中见奇,通过剧情的推演一步步吊着观众的胃口,最后揭示出幕后的惊天隐情。
编剧一向是华语电影的短板,不过《窃听风云2》显然有了重大的突破。
初看起来是个滥俗的无脑动作片,但随着线索的次第展开,悬念套悬念、包袱扣包袱,故事峰回路转,到最后一刻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
更难能可贵的是,之前编导所铺陈的细节在后面的叙事中都承担了重要的戏剧功能,基本没有冗余的情节,这在近几年的华语电影中几乎是绝无仅有了。
在本土环境里,犯罪题材电影的创作往往会受到极大的掣肘,当香港影人一窝蜂北上寻找机会时,曾经喧嚣一时佳作迭出的港产犯罪片也不免有了几分落寞,不过《窃听风云2》出现了明显的逆市反弹迹象,片中浓墨重彩的勾画了香港金融界的虚拟黑幕,并把罪恶的源头明确的指向了本港的金融大佬,其实这就是典型的“阴谋论”编剧法。
在好莱坞的犯罪题材电影中,这几乎是通行的公式,但在本土电影中,由于某些特定的原因,“阴谋论”身影难觅。
但在《窃听风云2》中,当编导用一条横亘40年的股市“阴谋论”来作为叙事隐线时,这条线索并没有在97时戛然而止——我们分明能在背景交待中清晰的看到某位特首的身影。
当然,本土环境中的“阴谋论”不可能像好莱坞那样肆无忌惮,“戴着镣铐跳舞”在这里同样适用,虽然故事空间局限在香港特区,但麦、庄还是明显的回避了针对政府主管机构的直接“指证”,而且让代表行政力量的警方早早的介入到案情中,最后也仍然是一个邪不胜正的“光明”结局:坏人一定得伏法,好人一定要升天。
应当说这一编剧策略是行之有效的,过于偏激反而会妨害影片的传播,《窃听风云2》的尺度,也算是险中求稳,小心翼翼的取得了平衡。
不管怎么说,毕竟有了“阴谋论”的底子,这也奠定了影片“反英雄”的银幕英雄塑造风格,那个动用非法窃听手段的不法分子反而成了罗宾汉式的英雄,一个“恶”人成了正义的化身——所谓社会不公,公力救济不张,只能通过私力自救。
同时,警队精英的一举一动也都在不法分子的算计之中,而且不法分子死后还能操控局势,颇有几分诸葛亮和《七宗罪》里圣经杀手的风采。
当然,《窃听风云2》也不是没有缺点,为平衡三大男星的戏分,中段叙事略嫌沉闷;有些人物前情交待得过于繁杂;动作打斗场面的设计也不够亮眼。
但瑕不掩玉,如果今年夏天,你想走进电影院看一部尊重观众智商的华语电影,首推《窃听风云2》。
(刊载于《新京报》2011年8月18日C2版)
《窃听风云2》在万众期待中登陆院线,上映后,豆瓣电影评分7.8,看来是众望所归。
我去看时,已是下午六点多,放映厅中仍有70%80%的上座率。
看来对于观众来说,刘青云、吴彦祖、古天乐组合铁三角加上麦兆辉、庄文强二人,就是影片票房的保证。
全片情节环环相扣,张弛有度,虽不如外国悬疑片需要时刻紧绷脑中这根弦,但整部电影营造出的悬疑气氛加上炫目的飞车特技,足以让这部电影跟它的前作一样,跻身香港电影的新经典之列。
同样是涉及金融,与上一部相同,《窃听风云2》的着眼点仍然是股票。
股票在香港人的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这部电影以80年代香港股灾为大背景,卷进了一个以金牌股票经纪人为成员的“地主会”、一个普通股票经纪人和一个反恐警察。
刘青云饰演的股行经纪只不过是个普通人,因为误打误撞进了“地主会”,被警、匪、黑道三方紧追不舍,欲脱身而不得;古天乐延续了上一部的角色,继续演一个警察,不过他这个反恐警察的职责与金融并没有太多关系,如果不是因为追踪刘青云车载电话的窃听案,也不会被卷入这场跟金融巨头“地主会”的直接较量;吴彦祖的角色相对这两位要复杂一些,不过也并不是一个最复杂的人物,最复杂的人物该是“地主会”的现任老大同叔。
同叔在电影高潮来到之前观众只知道他绝非简单人物——不然他不可能坐上“地主会”的头把交椅。
随着真相一步步揭开,观众才恍然大悟他与“地主会”之间的一些恩怨是非。
同叔是个很阴险的人。
在电影过四分之一时,通过刘青云的回忆,影片用插叙的方式交代了一些“地主会”的背景:“地主会”由于涉及金融暗箱操作随时存在危险,在组织有难时历来是年纪最大的人扛起全部责任,哪怕要为这个进监狱。
第一任老大司马祥在灾难来临时负起了他该负的责任,替同叔进了监狱——之所以提到“替”,是因为这场灾难的始作俑者应该是同叔。
在第二次危机找上门来的时候,同叔立即修改了游戏规则:要我扛起责任来没问题,但是别忘了,抓了我你们一个也跑不掉!
不仅将四位金融巨头的软肋摸清,也顺便在不动声色的时候将刘青云拉下水:我把股票调入你的交易所。
很高明的一招,将刘青云和他老婆的安危与这一票人的利益系在一起,让他无从脱身。
按照一般的思维,像同叔这样类似游戏中的终极BOSS之类的人物都会留在影片结尾处出现,就像陈可辛的《武侠》那样,而麦兆辉、庄文强二人故意反其道而为之,让同叔这个人物从影片一开始就一直存在于观众的视野当中,但是这样一来观众反而容易猜到影片的结局,悬念营造出的紧张感也会消失很多。
三个主角中,相比两个与美人相伴的角色,吴彦祖的角色更复杂,也更出彩。
影片过半之前观众只听他身边的人叫他阿祖,对这个角色的本名一无所知,直到他母亲所在的养老院院长念出“司马念祖”这个名字,才算证实观众在这之前对他身份的推测:他就是“地主会”原老大司马祥之子,为父报仇才立志与“地主会”为敌。
电影开始的第一个镜头即是他监听刘青云的电视访谈和刘青云与四大金融巨头的电话,在窃听行为被发现后,先后和刘青云和古天乐上演了一出追踪和反追踪的好戏,这部分也与他当过兵的角色背景相吻合;在他与母亲的闲谈中,我们能够获得的信息就是他在找的人和刘青云在“地主会”的上司是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同叔。
包括这一段,吴彦祖在电影中共有三场重头戏,第二场就是在他将窃听证据寄给刘青云后遭到“地主会”追杀。
这场公路飙车戏非常精彩,尽显香港经典警匪片精华,却又不像好莱坞的飙车戏极尽技术华丽之能事,少了爆炸、枪战,反而更觉得真实,炫目却不浮夸。
其中有一个镜头,吴彦祖的摩托车被汽车撞过之后还在歪歪倒倒的骑着,这时一辆卡车迎面撞来,吴彦祖连人带车直接从卡车下面滑了过去。
这一段拍出来惊险至极,却又让人大呼过瘾。
在被“地主会”追杀后,古天乐及时出现搭救。
镜头颇有深意地给了古天乐无名指上的婚戒和吴彦祖手臂上的伤疤一个特写,而这正是故事向下发展的伏笔。
被救后,吴彦祖反而用枪顶住古天乐并搜了他的身,这时整部电影最大的BUG出现了:他竟然把古天乐用手铐铐在了一个横着的钢管上!
古天乐童鞋你不知道你可以横着把手铐从管子上撸下来吗亲!
亏你还那么有耐心在那边念那么长的台词,你真是相当的敬业哟亲!
影片高潮片段则是吴彦祖独自一人面对“地主会”众人。
大约同叔没想到吴彦祖敢玩儿的这么大,在他的操纵下,原本毫不起眼的749股票竟能从不到两千万瞬间飙升到市价三亿多。
这一下,“地主会”的老狐狸们坐不住了。
在麦兆辉、庄文强的安排下,吴彦祖的悲剧命运到这就可以预见了:他威胁同叔要将录下来的暗箱操作股票的对话上传到网上,这就表示他手中还握有能够对付“地主会”的筹码,这些人还不敢轻举妄动。
只可惜,他把底牌交出去的太早了,同叔摸清了他的底,下手杀他就毫无顾虑了。
“我的人生,我自己操盘!
”这是吴彦祖在电影中听到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整部电影最掷地有声的一句话。
在杀掉吴彦祖之前,同叔道出了当年杀害司马祥的真相。
镜头扫过其他四个人的脸,每个人都是一副完全不敢相信的神情,表示他们对这件事情毫不知情。
作为观众,原本以为麦、庄二人会安排其他四个人同时翻脸对付同叔,来一个黑吃黑的结局,可作为编剧,麦、庄二人并没有循着观众的思维惯性往下发展,仍然安排了警察通过吴彦祖最后留下的线索追踪至同叔家中,并在不久之后将他从飞机上抓获的结局,体现了“邪不胜正”的中心思想。
后来细想想,这个结局也在情理之中。
吴彦祖利用警察和一个股市操盘手精心布了这个局,就是为了钓出“地主会”这条大鱼,结尾处一定要让他布的局有所收获。
观影结束,一句话概括就是,《窃听风云2》不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一部中上水平的电影。
同样是麦兆辉、庄文强的黄金组合,《关云长》不论是从口碑还是票房都不尽如人意。
或许香港警匪片的老套路放在人人都再熟悉不过的关二爷身上,并不合适。
在这之后,《窃听风云》会不会再出续集成为一个《窃听》系列,以及能不能脱离过去的老套路走出点新意来,就是麦、庄二人的新问题了。
不过,不管《关云长》和《窃听风云》获得的是褒还是贬,都已与他二人无关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最大的赢家。
《窃听风云2》与《窃听风云》是完全无关的故事,但其共同点是,虽然都是以“窃听”为题,但窃听都还是只作为一个噱头出现的,即使故事的起因和收尾都落在了窃听器上,由地主会的前世今生构成的情节高潮中,窃听所起到的作用还是很有限的。
但《窃听2》还是比前作提升了很多,最重要的是,影片将三个主要人物高度功能化,加强了他们之间的有效互动,而这种互动又成为牵动整个阴谋浮出水面的推动力,这样,这盘精心布局的棋就活了。
也许经过《关云长》失败的剑走偏锋之后,《窃听2》对于麦庄来说是一部很重要的确立个人商业品格的作品,如果能坚持下去,中国也终于有了玩智商的商业电影了。
全片撑满了120分钟,偏长,主要是因为前半段确立人物属性和交代人物关系段落的拖沓,尤其是黄奕的戏份,不厚道地说一句,可有可无,当然这是从保持剧情简练和完整性的角度来说的,与演技无关。
只有地主会的大佬们由幕后走到了前台,故事才真正精彩起来,刘青云的卖萌,吴彦祖的扮狠和古天乐的穿插跑动才落到了实处。
其实包括好莱坞阴谋电影在内的大部分电影破局之后再复盘时都会觉得并不复杂,但过程中的扑朔迷离更多是来自于创作者指东打西、欲擒故纵之类的叙事技巧,于是在这个过程中,观众才能感受到过山车一样的快感。
从这一点上,《窃听2》做得很成功,而且生死决战的段落笑料频出,而这又绝非那种胳肢人的生硬笑料,都是人物的自然反应制造的笑果。
这也应该是编剧出身的麦庄导演应有的功力,尽管在某些剧情衔接上有瑕疵,但整体的流畅推进还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我觉得这是他们自《无间道》后最好的编剧作品。
《窃听2》虽然有很多警匪片的元素,特别是飞车场面拍得很有想象力,但整体上来说还是一部糅合了探案与商战元素的剧情片,比《窃听风云》增加了大量的关于股市翻云覆雨的戏份,而且由于这部分内容的年代变迁背景,为影片内容增加一份厚重感。
对于港片迷们来说,目光和思绪应该不仅仅会停留在三大主演身上,曾江、胡枫、郭峰、骆应钧、江毅等这一干见证了香港电影电视剧兴衰的黄金配角们集体出演的地主会大佬也许更能印证这其中的岁月情怀。
《窃听2》主题内容的关键词是“操盘”,片中的人物都是处在力图操盘别人或摆脱别人操盘的状态下,而同叔最后所说的“我的命,我自己操盘”不仅是属于人物的,也是属于《窃听2》乃至整个香港电影的。
现在香港主流商业电影的主要市场在内地,所以内地资金成为香港电影的主要操盘手,在这个过程中香港电影人不得不在对内地市场的妥协中越来越多地放弃自己原有的创作特色,《窃听2》从故事人物到台前幕后的阵容也都是属于香港的,这也应该是近两年在创作层面香港血统最纯正的商业大片,《窃听2》在票房上的野心和今年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打擂台》所获得的最高肯定,都表现了香港电影人“我的命,我自己操盘”的倔强与不甘。
《窃听2》既没有固守香港电影的失地,也没有刻意谄媚内地市场,而是以一个更高端的创意模式来满足观众诉求和个人情怀抒发。
【凤凰网】
Daniel真是靓到爆
很一般
不算是烂片,但也离烂片不远了。影片各方面都比窃听1逊色不少。剧情空洞、人物苍白,表面虚张声势,内里简单俗套。吴彦祖耍酷成功,古天乐煽情失败,刘青云形同路人,老曾江中规中矩。好在看的是下载,没吃亏上当。
中間吳彥祖用手銬銬起古天樂的時候如果強攻了他,這部片子可以賣到十億票房。古天樂最後看到了吳彥祖的全裸,放心了,攪基吧。我一直在想年輕時候的他們如果相遇會是什麽樣子,《圓月彎刀》裏的古天樂和《美少年之戀》裏的吳彥祖,香港最帥的兩個男人相戀,恐怕要比這部電影天雷勾地火百倍。
1.法拉利小跑不错。2.吴彦祖好帅。3.古天乐能不能把胡子剃一下。*最后一幕,就着昏暗偷偷擦擦眼泪。
三星没有半,迄今为止麦庄讲的最为完整的一个故事,但也只限于完整,演员导演剪辑都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剧作上的平庸俗套却不免让人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老戏骨是亮点,古天乐、刘青云拿来跑龙套太可惜了。ps:当初暗战的一大亮点除了警匪对质以外就是那些小细节,像蒙嘉慧,可惜再也看不到了。。。
剧情夹杂了老香港们对回归前的自我追忆,配上浑厚的背景音,荣誉自豪与稳重感并存,十足的香港制造。吴彦祖很出彩,片尾他中枪那场戏照搬了《无间道》里黄sir坠楼的经典,震撼之余,发现配乐换成了长号,配合慢镜头特写,孤傲且壮烈,不禁想起《影武者》的最后一幕,算是对前辈黑泽明及科波拉的致敬。
就是觉得很无聊,这种套路看的太多了。
俺真的很不喜歡配音嘛T T沒神韻了都覺得還可以啊..1是前面好看點,2是後面好看些0 0
懒得吐槽...很多地方莫名其妙...古天乐那张打僵了的脸真是没眼看啊~
这个还不错的!
结尾放货炒高股价的情节还行
我的人森我操盘【吐槽意浓浓啊
难看,甚至觉得不如扫毒2。
鲁信影城,与杨朋同学共赏,特此标记。比第一部强
窃听大时代~
直线处理的不好,零碎繁多杂乱,对白有时就显得很跳跃,交代也不够完整,这是准备留着拍三呢吧?
容许我只花痴吴彦祖
“我是大法官的侄子,小心我扇你耳光” 哈,厉害。香港敢影射嘲讽大法官名媛,大陆就不敢影射嘲讽,只能在网路上恶搞恶搞。
为了保证陈野犁同学和影志同学能够顺利搞基,烦大家万众一心给他们各点了一个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