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平在【李米的猜想】中至少做对了几件事:1.找了周迅来演一个爱情偏执狂,剧本主题为爱情,周迅过往的偏执人物很少有不成功的,几乎能够直击所有女同胞与文艺青年的软肋,看看华谊兄弟举办的点映活动特别对豆瓣的眷顾,商业居心昭然若揭,李米的点映的口碑对票房来说有如春风,春风吹又生,当然前提是电影不错;2.轻车熟路地运用文学系积攒多年的戏剧结构,安排悬念,辅线,前后呼应,剧本中有冲突,不期而至,戛然而止。
光是结尾想出人意表一连转了几个弯就可看出来,不过想做悬念的意图太过明显,差一点点过尤不及;3.窦唯的配乐相当的精致,特别是尾场的几幕戏,是电影感情的高潮,将前面的一些相对弱势和杂七杂八的辅线造成的分离效果都补救回来了;4.运用了多种电影类型片格式共冶一炉,喜剧有之;黑色电影(邓超与自杀诗人同摔车上这种命运的巧合是黑色电影的惯用伎俩);suspense的典型悬念设置;纪录片(片尾有黑白的周迅一段独白,以及dv带中记录的一些片段);最重要的当然还是爱情电影;曹保平曾在采访中认为【李米的猜想】这种戏剧结构他几乎没有见到过,这难免有些自卖自夸的嫌疑,这种类型片的杂交其实西方电影相当多,爱模仿的港产片更是喜欢不辞辛苦地在一部电影中贩卖各种元素。
当然曹保平做出了属于自己的气场。
但是从导演水平来说,曹保平还是一个文学性高过综合性的导演,【李米】没有什么成型的影像与叙事风格,有些地方的镜头走场也比较简单,不能给人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近两年在云南拍的电影相当多,相对去年两部“云南印象”的【箱子】与【公园】,曹对昆明这座城市的镜头表述几乎有点捉襟见肘无从落笔,连两位青年导演也匹及不上。
近期同样注重文学性的导演刘奋斗的新电影【一半是海水一般是火焰】也发行了,改编自王朔小说,拍摄地点选择在香港,连画面竟然也是宽银幕的港产片风格,台词竟然还是京味与粤语混杂,对画面知识知之甚少的刘奋斗果然有点神经大条得过分。
这似乎是内地导演的通病,对城市没有什么太深刻的感知,拍不出什么浓重的城市味道,更谈不上什么城市电影,什么影像风格了。
但愿曹保平下部戏有所改进,毕竟都是老师级的人物了。
下班前我给有一个人说:“今天我心情很不好,所以我决定去电影院一边看李米一边大哭一场。
”又恰好我手上的票,全部发配出去之后,真正好还独独剩得一张最后排的。
我没大哭,之前整理采访提纲的时候,有人给我做了最完整版的剧透,所以从始至终,我都在揣摩邓超的演技。
直到突然仓促地掉下几滴泪来,是那盘我已经知道情结的录像带,对于偷窥的人来说,他看到的不过是眼前的风景,而对于局外人来说,也许会想我一样突然想到,这个偷窥的人,他是不是偶尔双手会颤抖,又是不是无数次想扔掉手中的摄像机冲上前去,当然,这不过是我的猜想。
结束以后我遇到六六。
我给他说,这个故事说得真正粗糙,但是这个导演最强大的地方在于他太会刻画细节了。
我最喜欢的两个细节。
李米给方文说:“对不起,如果我认错人了,那么更对不起了。
”她早就坚定了眼前这个人就是她找了四年的人,但是说完这句话,她转过身飞奔而去。
那个时候她跑得真是飞快,我只能看到她的格子衬衫飘起来,但是我也很坚定,我知道,她一定正在嚎啕大哭,如果停下来,马上就会崩溃。
另外一个。
方文死后的很久,李米每天都很一群朋友很HIGH的样子,有一天开车来到一个饭馆门口,大家很快地跑进去,李米在后面大喊等等我,突然就停下来,靠在刚刚关上的出租车门上抬头看了一眼天空。
那时候她的表情突然沉静下来,周迅的画外音说:“方文真正从我的世界里消失了。
” 那天色正像是黎明时分刚刚亮起来的光景,照在她从极端癫狂转而波澜不惊的脸上,但是你看,她更寂寞了。
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代入式,有的人看到有的故事会情不自禁把自己代入进去。
我不肯定它如此深得我心,是因为暗喻了我的某一段人生,抑或是延续至今,哪怕是我的肯定了,我也一定是不会承认的。
就好像镜头前如果看到的是李米的背影,就看不到她的泪流满面。
就好像如果每天都是一群人的狂欢,就不知道有些苍凉是如何见缝插针。
我喜欢这一段的李米,就算她这样执拗,我依然觉得她不够疯狂。
我想我大概是日本电影看太多了,所以才会觉得关于李米一个人的纠结不够到位。
我生平最恨的情节,第一是谁为了谁牺牲,第二是故事末尾男女主角总是要死一个。
就算要死,我也会默默地想,如果这个故事是我来写,我就让李米永远不要发现那盘录像带,让她永远在生活在黎明的天色中——你总是觉得它要亮起来了,但是其实永远没有希望。
最好是让张涵予演的那个警察一个默默地在警察局看完邓超说过的那些话,然后转身把录像带扔进了垃圾桶,继续苟延残喘着看似破镜重圆的婚姻。
好吧,你要是真要说我不相信爱情了也没有关系,我早就说过了,比起那些刻意圆满的故事,我更喜欢看真实而狗血的人生。
其实对于一个人来说,到底什么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等待呢。
是自你之后我再没有和别的男人上过床,还是自你之后我再也没有爱过别的人,又或者是每天都给自己说一遍这个人终究会重新站在自己身边呢。
那对于所谓的等待来说,意义是什么呢。
对于李米来说,失踪的方文,死去的方文,都不过是一颗她坏掉的牙齿而已。
那牙齿的疼痛,永远不是因为热爱,而是因为坏死。
不好意思,我扯远了。
那我就再废话一句吧:我坚信每一个去看李米的人,都会心怀鬼胎地想起某个人,但是其实呢,你想起来的那个人不过是幻觉,并非就是你真正最爱的,永远都不会忘记的那个人。
以上。
其实我一直很遗憾,2005年的冬天,没有和你一起看《如果.爱》。
我一直没有告诉你,在铺天盖地的大雪中,黑衣的林见东紧紧的拥抱红衣的孙纳,那一刻我很想要握你的手。
请你看电影,木乃伊3和李米的猜想,选哪一个?
木乃伊。
可是,我想看李米诶。
那就看李米。
为什么是李米?
你没有问我。
似乎我总是很霸道的样子吧,或者是你已经习惯了迁就我的任性。
其实我以前不是这个样子,生病了自己看医生,一个人搬家,一个人换灯泡,加班到半夜自己打车回家……没有男人又不会死。
看到电视里那些死乞白赖哭着求男人爱自己的女人,我总是边骂边恨铁不成钢。
我想,我死也不会明白,爱情为什么可以让一个人变得那么卑微?
可是,就连张爱玲也说,爱他,所以变得很低很低。
在那一年的夏天,我们分手。
我走在人民公园的林荫下无论如何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它就像坏掉的水龙头,我一遍遍的给你打电话,我说“你来”、“你来”,我只能说这两个字,其实这两个字也是卑微的。
后来你总说,我最爱你的时候,是我失去你。
可是你看,就连我最爱你的时候,我依然不能把“求你”说出口。
李米追在方文的后面,她背他写给她的信,字字句句,泪流满面。
她其实是那么坚强的女人,自己换车胎,跟男人打架,可是她跟在他后面,卑微的等待他承认他爱她。
那时我想到那一刻的我自己,爱着那个人,发了疯似的等待着那个人,卑微的,失去自尊也无所谓,只想爱着的那个人。
是真的很爱一个人才会这样。
李米的男朋友失踪了,裘水天找不到小香,叶倾城在闹离婚……都是平凡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痛苦,快乐,伤心,暴躁,都是自己的事情,与别人无关。
走出电影院,我们都没有说话,你搂紧我的肩膀,我抓紧你的手。
我知道,我想说的,你都懂。
现世安稳,波澜不惊,能够和一个人牵手走十年,我们很满足。
李米和一大堆朋友在一起,她唱王菲:谁能告诉我,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她说,他终于离开了我的生活。
可是,她仍然在清晨望天空,眼神中有深深的寂寞。
有时候,我们有很多人陪伴,可是我们仍然感觉寂寞。
因为那个想念的人不在身边,所以寂寞。
我总是明白,可从来不肯承认。
其实我很佩服李米,爱一个人,等待他,寻找他,可以这么久。
而后来的我,已经学会了保护自己,不再把伤心的事情讲给别人听,也越来越少再为谁掉眼泪,在失望时沉默,兴奋时吵闹。
我感觉自己越来越远离爱情,只是在望向天空的时候,会觉得寂寞伤感,我想,曾经那个执着爱着一个人的女孩子,她到哪里去了呢?
你说,你看,裘水天和方文,都是为了爱一个女人才走上犯罪的道路。
好好的爱情片被你一总结,就变成了科教片。
想要和你在一起,开一家超市,得到父母的祝福,幸福平淡的过日子。
这样的生活,其实很多人都在过。
只是,你感觉到这就是幸福了吗?
1湖底对自己是无底的岸对自己也无岸它的水对自己也是不湿不干的它的波浪也不感到单一或个别这些波浪在既不小也不大的石头周围对自己那轻若无闻的轻声细语屏住对这严肃诗人以及俩木讷民工的笑意之后。
你不觉得等待就是这样的吗——等待得够久了之后,你早已经说不清自己究竟是不是还在等待。
等待已经成了习惯。
成了跟吃饭,穿衣,例假一样的生理行为,见缝插针地钻进李米指尖的烟蒂,黏在李米双手紧握的方向盘,附着在她已经背得滚瓜烂熟的一堆数字里——无所在又无所不在。
我见过这样的女人,也见过这样的男人。
他们都是祥林嫂般复述着自己悲伤的故事。
他们不愿见到自己的伤口愈合,一次次揭开血痂,腐肉腥臭于他们却馨香如兰。
因为只有疼痛才让他们有快感,只有不忘怀才能让过去存在。
2最虐人的两段等待。
分别来自廖一梅和石康。
《悲观主义的花朵》这是一个秘密,你永远不想让别人知道的秘密。
那个五点二十七分开始,一切都变了。
从此以后你每天每日每小时每分钟的生活都变成了两个字——等待。
等待他,等待他的电话,等待他那辆白色的标致车,等待他的召唤,等待他的爱抚,等待他的怜惜,等待他的空闲,等待他的好心情,等待他结束和别人的约会,等待他的爱情来让你安宁。
《晃晃悠悠》随后的几十分钟我是在不安中度过的,我坐在沙发上,想象着阿莱先跟她父母编一个谎话,然后穿衣服,穿鞋子,然后下楼,然后走过她们家楼前那段窄窄的沥青路,然后走到亚运村邮局,然后向两边看看,过马路,然后站在路边打车,过年的车很不好打,她站在那里左顾右盼,终于一辆出租车出现了,她伸出手,胳膊在空中上下划着,出租车停住,她钻进去,一直向南开,离我这里越来越近,过了安苑北里,过了小关,过了安贞里商场,过了安贞桥,过了北京五金工具厂、甘水桥、蒋宅口、地坛,又绕着安定门桥转一圈掉头,然后一直到我的楼下,这时我忽然发现自己胡子也没刮,穿的毛衣也不合适,连忙起来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匆匆收拾一下屋子,洗了洗脸,刮了胡子,又把方糖和咖啡找出来,一切就绪之后,我坐回沙发,心咚咚地跳,随后,我紧张不安地跑到楼道里,看看电梯是否在运行,又返回屋里,烧了一壶水,然后站在屋子正中看电视,我站在那里,对晚会节目视而不见,心里再一次计算阿莱从她们家来这里的时间,这时厨房的水开了,哨音刺耳地响起,我到厨房关掉火,忽然。
外面传来敲门声,我犹豫了片刻,答应了一声"来啦",跑去开门,门口出现的正是一点没变的阿莱。
试想一下,把这两段等待的心情放大到四年。
你以为你总会遇上他,至少每天出租车上的乘客总会遇上他,甚至他就在下一个街角对你招手微笑。
每一刻,你都这样期待着下一刻。
你说你最想干的是找到他,对他说你他妈的怎么不去死啊。
可你找到他的时候你却说。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你是不是早就回来了一直躲着我。
我没有别的意思,你可以不要我,可是你告诉我好不好。
你告诉我,我不会死追着你的。
708天,告诉你一件事儿李米,几乎就快成真的了。
我今天早晨到机场买了机票,那时候思念像一条在草地上爬行的蛇。
我突然想要回去了,我买了机票过了安检到了登机口最后我还是出来了机票钱退了一半。
我多想回去你知道吗。
然后他说自己是方文了,你该说让他去死了吧。
你却又说。
对不起。
如果是我认错了,那我给你说一声对不起。
然后你跑掉了。
我知道你他妈的还想等下去。
一直到等到他为止。
3你就让我等吧。
就让我臆想着你也许就在某扇窗外偷偷打量我。
让我时刻做足了准备,战战兢兢地迎接你的出现。
等你的时候,任何声响都是预警,任何场景都是卦象。
都让我命悬一线,徘徊于生死之间。
4诗人像郭峰。
菲菲像于丹。
好有喜感。
我想替李米说一句话我已经悲伤了但还没有悲观昨天是工作实习期满三个月的第三天,我辞职了。
昨天买了一件李米穿的格子衬衫作为纪念。
昨天开了一场例会。
昨天是离开大学以后的第一个犯冷的冬天的早晨 。
一份微薄薪水折盒子的枯燥工作,一个疲惫的理想。
电话里跟他哭诉说,我想离开这里,只是去他的城市陪他,顺便再看能不能考个研究生。
他说他不能辞职到青岛来陪我,他也想好好努力工作挣钱,他说,我知道你可能不会为自己想明天,但我要为你想明天。
为我们的未来想明天 其实我很想对亲爱的你说只要你一直陪着我,我已经很快乐了。
方文和李米的梦想是父母同意 一起开一家小小的超市 我们也有,你们,他们,很多人都可能曾经有过类似这样那样的想法。
执子之手,是一个关于明天要发生故事的延续 一切都是延续 诺言敌不过当下你是否当下在他身边你是否给他他所需要的李米和方文需要钱,可是为了钱最后方文却忘记了他们要的真正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亲爱的,可以没有一家超市 只要你活着跟我在一起亲爱的,可以说不爱我,但不要你爱我却佯装不知道这就是李米心里的呐喊吧 很多人说过,李米的猜想是一部爱情片,它的确是万千传神爱情片中的一部,夹带着倒叙悬疑或许种种吧。
但这部爱情片带给我的确实很长时间的大脑空白。
因为在那样一个时刻,我被活生生打动了,泪水也掉落的自然,鼻子一酸,那流下来的就是自来水。
灯火阑珊的夜 好美 李米的猜想让我想起了三毛说的一句话,我的爱情观就是我的人生观。
让我歇歇脑子再讲,这篇影评我酝酿了很久一直不曾动笔写。
此刻你一定觉得我有点矫情吧,我把写李米猜想的这篇影评称为便秘 好想拉,却又拉不出来。
某个时候想会有人说,李米看起来有点矫情吧,不就是个男人么。
或许吧,矫情的活着。
其实就是因为在乎,在乎一个人,在乎他,他就是你的生命,就是这样普通生活中的最重的脉搏,他或许不是你的一切,但他带给你了一切生命的力量 似从宇宙中来 这种东西用钱买不到,热闹中找不到,眼泪中存不下来。
于是说,遇见你,就是我最开心的事情了。
从头到尾其实都是模糊猜测的看,甚至一度就想知道那个叫做小香的姑娘长什么样子。
自杀诗人从桥上翻下去的时候我还在暗自发笑。
那首女诗人的诗被念得可爱无比 轰 一个身影翻下去了 轰 又一个身影在结尾翻下去了 消息来的毫无人性 如果消息在你的面前,一切都成为了真相 来来回回的车 ,不大不小的城市,默默行走的贩毒男青年方文,孩子般呓语寻找爱人的李米,盼着见一个消失在茫茫人海中的姑娘的“天”兄,一个就想着赶紧把毒拉出来好分的一桶金保命的男人。
有人问,看“李米”的时候哭了么?
我哭得时候就是在即将落幕的那一刻 她说 我们都是这个城市的平凡的人 我们从中学开始相爱 小人物这个名词就一直翻滚在脑海里。
然后,泪如泉涌。
长长的平白的叙述,似乎没有什么浓墨重彩的细节和轰轰烈烈的爱情经过,而是执著于一个东西,似乎是对真相的执著:爱情是什么?
永恒是什么 ?
你说的,你曾经告诉我的又是什么?
他没做出却说出的话,你信了多久,他告诉你有了光世界就一定要有一天明亮,于是你默默等待 然后想起在这个城市那群相拥而过的情侣,饭店里小坐对酌的夫妻。
想起学校门口的小吃街,总要和他在那里经过。
校园青葱绿色中走出来的男孩子女孩子…… 岁月就这样淌过了 记得也曾经在一个午夜喝酒狂奔为一个人心碎,然后在他回来时锤着他的肩哭泣,其实之前已经说过很多他妈的了,但看到那个人却无法开口持续骂下去。
一定有一句话让这一切以哭声结束。
李米说 我就想给他说一句 你怎么还不去死啊方文 撒泼似乎是最好的情话 而那一切都是因为爱的中断而被告发 因为执著表露无遗 人人性格中的偏执 被很好的保护起来 因为那层白嫩的皮肉 他暴露了所有的爱 所有的恨 也暴露了所有的底细 所有女孩子的心都柔软如细砂却放在爱人手中如盈盈可握的腰肢一般,城市中的人 都在阴影背后中拼命谋生 虽然是贩毒自杀的偏执的方文 但是我只是看到了有一个悲哀面具下渺小心愿的男人“83天 我打算回去了 李米 反正我也成为不了你们想要的那种人 只能普普通通了 我真没用 你是不是觉得我很没用” “221天 我就要回去了 李米 我现在算是个有用的人 我都能看到我们未来超市的样子 你能原谅我吗?
” “430天,我和以前不一样了李米 也许我已经成为了你父母想要的那种人 谁知道 我昨天在电视上看见昆明了 我突然一下子哭了 你还在等我吗李米 ” “708天 告诉你一件事儿 李米 几乎就快成真的了 我今天早上到了机场买了机票 那时候思念像一条在草上爬行的蛇 我突然想要回去了 我买了机票 过了安检 到了登机口 最后我还是出来了 机票钱退了一半 我多想回去 你知道吗”... 疯狂的女主妇,疲于奔命的小市民,或许吧,我们嫌他们丑,说这都不是美好的。
可是她们坚持的是否是美好的,无从晓得。
所以不要轻易说这段爱情和这个人是丑陋的。
女孩子似乎会为了爱情偏执 而男孩子有时候会为了事业偏执 其实,往往抱在一起,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这部片子最好的地方就在,他们无论在哪些地方偏执,都是为了他们彼此。
女孩李米还在天桥游走,她可以触摸到爱人的心,或许她还是幸福的。
就像他们当初说的那样 遇见你 ,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一秒过去,另一秒,第三秒。
但是这只是他们的时间。
你的那一秒 是谁的时间 你的那一刻其实应该留给你的爱人 可是 就是因为这样的误差,李米失去了方文,而方文也真正变成了悲剧本身这是谁的悲剧,是李米的,方文的?我的或者你的男孩子们,你们有过为了想要给女朋友幸福而放弃过她么其实或许爱人只需要相互拥抱着相信就好了女孩子们,不要哭泣了,或许那个你深爱却感觉不爱你的男人想要背负的东西太过沉重。
可是这里我要说其实爱情没有死。
它其实还活着爱一个人,真的为了明天,就不要擦肩而过。
我猜导演一定知道,大部分女性来看这片是等着哭的,就为了哭给那些往日里想哭,但是又不够波澜壮阔哭不出来的小日子的。
小日子里有很多疑惑和不满,很多对爱情的不坚定,有时是因为她说你根本养不起我,有时是因为他说你身上的赘肉都够我炒一年菜了。
不能因为ta说了这些你就不跟ta过了,但是心里总疙疙瘩瘩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不过是李米样的,去寻找最初爱你的那个人。
有点疯,有点崩溃,老觉得遇到了可是抬眼就不见了。
直到把他的信都烧了,连信物都还了,以为totally over了,丫突然冒出来无比真诚地说,我一直都那么爱你。
“碰”一声,他落下来。
普通女人的反复猜疑突然轰轰烈烈了,让人哭得稀里哗啦。
所以最后一幕一定是导演最早想好的,他知道不管前面怎么样,这东西都能让人哭。
哭得时候我想到了那个毛头,这家伙曾经叫嚣着,等我五年,五年后我回来就能养活你了,就nb了。
她以为这是句承诺,承诺没实现前根本不配拥有爱。
如果这部片子有什么结结实实地打了我一下,就是关于大超市的那些话,就是两位没有出场的逼着人挣钱的丈母娘。
方文一直在对李米说,我要成为你们想要的那种人;我有钱了,去开家超市吧。
李米从来没说过这事她想要的,她只是说他们都是普通人。
是李米妈说的,要有钱,有钱就是开超市。
宝强为了娶小香答应给小香妈一万块钱,她妈说有了钱就爱咋地咋地。
他们都去了广州挣钱,挣大钱,再也没回家。
有个中年男人和我说过,他说其实他媳妇什么都没要,但是丈母娘嫌我不挣钱,所以我也下海去了。
可是咱真不是挣钱的料,五台打字机卖了三个月一台没卖出去。
他拿不出钱不敢回家,索性连老婆孩子都不要了。
《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真的能养活柳飘飘吗?
如果柳飘飘有个娘让她不那么“为了爱情”,尹天仇没准会被逼去黑帮跑龙套。
我妈老跟我说,要找个人好,有能耐有志气的。
瞧人家什么阿姨找了院长,我找了你爸,这生活差距阿。
大部分时间我爸的形象是在阴暗小旮旯里的一只老蘑菇,偶尔在这种时候被强光打一下。
人对能力错觉最大的有两个时候,一个是20多岁,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做,只要找对一条路努力走就能成功,那些悲惨的老年人的教训永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一个是5、60岁,以为那些20岁的年轻人什么都能做只是不努力,就像自己当年,完全忽略到自己后来挣扎的数十年。
所以当这两种人一个是女婿一个是丈母娘的时候,就像马屁股对着烧火棍,气球碰着绣花针儿。
他们说,世界上的钱非常有限,总要有人赚到,虽然人数少过家里的蟑螂。
我现在20多岁,正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时候,我以为这世界上的钱非常有限,但肯定要有我的一大份。
我不能预见未来,但可以自己创造。
我相信理想不会一点点消失,只会一点点被实现。
就像小香和方文以为至少不能白活。
就像李米和裘小弟都要找回那个人过日子。
在这个片子里至少爱情永恒了。
我们的人生里都有很多大超市的梦,有些被定了格,有些还在挣扎。
影片结束的时候,收到短信说神七上天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又迈出了一大步。
另外,周迅片子里的样子真美,音乐真好听。
李米,从遭遇到猜想,可以想象,走了一条多难的路。
据说原剧本好得要命,三组人物关系,代表了三组感情类型,张涵予扮演的警察和妻子,邓超和那个老板娘,王宝强和小香,都有相当充实的描写。
原电影三个小时,因为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时间长度)和一些不言自明的原因(审查),和所有中国电影一样,在无数妥协和无数坚持之后,最终删改,缩减到现在这个样子:前半部分充满张力,后半部分有些凌乱,部分细节人物感情因为铺垫不够而显得唐突,总的来说,感情是饱满的,感情也是可信的,是一口气顶上去的。
所以我当时哭了。
电影或者有缺憾,但是周迅的表演毫无瑕疵,近乎完美。
记得去年上短片课,曹保平是我们的老师,(两次把我骂哭的就是他)给我们放了一个片儿,是吉姆贾木许的《地球之夜》,老师当时很喜欢薇诺娜 赖德扮演的女主租车司机:身穿肥大衬衫,白T,身上挂着一堆丁零当啷的钥匙和小玩意儿,走起来风风火火,身上有一股来自底层的糙劲儿,混不吝,但是细看,不是那么回事:有一颗极敏感和聪明的心。
访问周迅,她说曹老师也给她看了这个片儿:我窃以为,周迅演得比赖德还要好。
那种长年累月越顶越紧的焦灼,那种一触即发的张力,那种极端状态里,人的崩溃和绝望。
周迅身上有一种江湖气,破掉了她外形的精致,这种生命力特别好,同时,她身上还有一种令人心疼,永远不改的纯真。
她对爱的相信,让我们所有人相信。
最后一幕,她笑着哭,最最后一幕,她忍住不哭——陈可辛说,他只知道有两个女演员,当她哭的时候,观众一定会流泪,那是张曼玉,和周迅。
说一个小段子。
我曾让周迅形容一下李米到底是怎么个遭遇?
她说:“就是一个航班取消了,告诉你一定会飞,但是永远不告诉你什么时候飞!
“她抽着烟,蹲在高高的凳子上,笑着这么说。
老板和朋友 都很推荐这个电影 很多人看着哭了 在国内 几次都想去看结果 大连时候 没赶上 服务台小姐说 下周日 还有一场 后来去了上海 想和小狗去看 结果那个影院也没有 我俩看了wanted后来 回了 猫本 就赶快驴了下来可能我是抱着 让我哭泣吧 或者 纠结我吧这样的 非正常心态看的这个电影 所以 并没有让我哭 也没让我纠结我只是 看着 李米一次次流泪满面 面容憔悴 或者声嘶力竭 奔跑着 安静着 叫喊着 哭泣着 当时就 发自内心的感慨 --- 别他妈的让我 猜想爱我一定要 让我知道 我不会一定要你在我身边不爱我 你就可以走 不要弄得不清不白 不明不了 让我等你四年然后 就和 李安同学说 这电影一般 后来 小野同学回来了 我俩去吃了 泰国菜 回来以后 我就说 我有个电影 你要不要一起看然后 我俩又看了一边 (可能 没被这电影 别扭到 我就不爽)这次看到 王宝强 说小香那里 我突然想到了小狗他说 小香和镇上别的女生不同 不像她们土得很他说 小香说 我也有想过啊他说 他有次不高兴 可是 小香回来很激动的 说 那个东西超好玩 艾的时候 我就觉得 这小香和小狗也太像了而我 就是个 都市版 王宝强啊我也觉得小狗与众不同 我也喜欢小狗说话的语气 我也会因为小狗天真的样子 忘记了之前不不满可是 毕竟 我不是李米 小狗也不是方文 我俩没到那程度我也许 可以为小狗奋不顾身 或者变得智商低的破表 或者 办出来再傻的事 甚至 流血流汗可是我做不到 等你四年 做不到四年不喜欢别的人 不和别人上床 我想也许因为这个 小狗才和我分手吧 ....跑题了其实 我挺羡慕 李米 和 方文的 爱到那个样子 觉得很好很地道 一点都不 很傻很天真 嗯 好好爱一个 不投机取巧 不三心二意 什么什么的 后来 方文死了 李米在 KTV里唱“谁能告诉我 要有多坚强 才能念念不忘...."
周迅用她堪成完美的表演告诉所有拧巴的文艺青年们,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你可以为爱疯狂,做多少事做到什么程度都行,前提是爱,千万别再把你们丰富的情感纠结在爱不爱之间了,爱上了,你们才有那么许多事要做。
———————————————————————————————我第一次记住周迅这个名字,是97年的《红处方》,我在片尾找到吸毒女孩儿沈佩的名字:周迅。
我说,这个女孩儿肯定能红。
一年之后的《大明宫词》,这个当时中国演艺圈里最冰雪聪明的女孩儿站在一帮彪型大汉面前,用颤抖又坚定的声音说:“我感谢你们,我的父王和母后也感谢你们……”她演的小太平让当时已是陈凯歌妻子的陈红在后来数十集的表演里显得如此力不从心。
后来她就一直走红,成了李少红御用女主角,亦拍了许多独立导演的锐作。
从娄烨到王小帅到陈果。
王小帅带着他的17岁的单车到广专试映时,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多独立导演都喜欢用周迅,他想了想说,周迅好象长的就是独立片导演心目中的那个样子。
后面有几年,我对周迅出演的电影其实有些淡忘了,《苏州河》只得那句著名的台词,《像雾像雨又像风》是两根大辫子的造型,她的表演,一贯都是很好的,但与她同时期所获得盛名相比,说实话并不很突出。
更加让人印象深刻的该是她那么多的情事吧,每一次都轰轰烈烈,率性而为,她瘦小的身躯好象隐藏着无穷爆发力,不惧刺伤。
李米的猜想,其实在看之前我所抱的期望已然太高,通常这种情况下,我会失望。
但是周迅不会。
李米这个角色好象为她量身订做。
如果说如果爱里的孙纳,讲的是周迅的经历,那么李米,绝对就是周迅的情感。
周迅啊,你用脚指头想也知道,她就是那种爱人无端失踪了,她会操起对方的旧业,掘地三尺也要把对方揪出来的那种人啊。
你要她换一个人投入?
怎么可能啊,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不了了之的事?
所以她会在片头冲着后座的乘客,更象冲着空气里的方文喊,你他妈怎么还不去死啊?!
每一个对自己的感情坦诚并投入的人,在遭受感情的创伤,不管是分手,离异,猝死,被抛弃,或者是无缘无故的消失,都会变得有些不正常吧,因为要治疗这感情留下的伤。
而其中消失这一项更为艰难的是,除了疗伤之外,还无法丢弃这希望,希望有一天爱人回来,希望有一天有答案揭晓,悬而未落往往比粉身碎骨还要痛苦,痛苦而拧巴,拧巴又甜蜜,甜蜜而伤心。
李米的魅力在于,即使方文失踪了,她也是充满力量的。
她穿男式的格子衬衫,胸前挂着类似小手电,头发乱蓬蓬,粗糙的脸上映满雀斑,飞快地奔跑,冲飞驰的出租车不要命的横扑过去,还有周迅吼得有点撕破的嗓音:“我找了他四年了!
四年有多久你知道吗?!
”四年,她开着出租车——这个他曾经干过的职业,这种心理暗示就好象在握上方向盘的同时就也握住了与他牵连的那条线一样,在他曾经开过的大街小巷里寻找他的踪影,询问每一个乘客关于他的下落,不厌其烦。
她总是一个人,在大马路上换轮胎,气到跳脚。
和魁梧的中年大叔争吵,毫不逊色,抬手就是巴掌。
倚着窗户抽烟,眼神迷离,而坚定。
她头往后仰着吐出眼圈,微眯双眼,却能在十米眼之外,仅凭一个眼角余光就能把他认出来。
她跟在他后面,给他背他写给她的每一封信,那些毫不起眼的句子从她的嘴里念出来让人一瞬间泪流满面。
她那样笑着哭,哭着笑,抬头看天,微笑着仿佛那是心里埋藏的一个秘密,不会随任何情况改变,永远属于她的秘密。
最后,方文纵身跃下大桥,摔落在李米的面前。
这是结局么?
不是。
最后,李米站在桥上,看着你,微笑着述说他们的故事,那么简单平凡,她一直在笑,笑着哭了,方文死了,但是爱不会。
这是她想说的,他们是相爱的两个人,他为她贩毒最终搭上性命也好,她找了他四年也好,他们相爱,就这样。
他们告诉我,忘记是一个人所能做到的最困难的事,但是我决不忘记你。
——————————————————————————————9月23日,我去东方新天地的fred perry,买一件格子夹克。
有些事我没有说,不表示我没有想。
看到电影院在放李米的猜想,就走过去买了一张票,4排14座。
这么不吉利。
整场电影我一直都在流泪。
出来后外面正在下雨,天气寒冷,我一边发抖一边在雨里打车,好象等了很久很久,雨打在我的脸上,和泪水混在了一起,我知道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哭了,我也不伤心,只是颤抖,我抱着纸袋,好象抱着一个仅有我自己知道的秘密,它如此私密,象在我的胸口燃起的火苗,在这个陌生城市的雨夜里默默地温暖我心底最隐密的部分。
住在繁华的城市里,没有一天不想他。
李米和方文中学时开始恋爱,两人都没考上大学,开上出租,前途渺茫。
方文承诺赚一笔钱给李米开个超市。
李米的父母不赞成两人交往,方文为了成为李米父母认可的那种人,决定出去闯荡,四年间一去不返,只是时不时给李米寄来一封信。
四年间李米疯狂地寻找方文,她把方文的照片带在车上给每一个客人看,只到遇到两名携带毒品的绑匪上了她的车,她终于找到了方文,等待她的却是比男友失踪更可怕的现实。
影片最后,毒犯方文自知来日无多,给李米留下一箱子钱和一个DV。
DV中他给李米留下了遗言,说“我做到了,你去开个超市吧,如果我再也回不来了,你想我的时候,就看看我写给你的信,一共54封……”这时我的眼泪再次和周迅一起流下来,一发不可收……遗言后面,是方文四年来在李米身后偷拍的片段——李米晾衣服、李米出车内急找厕所、李米和客人吵架……这些让李米又哭又笑的镜头,是方文四年来的注视,牵挂,和渴望。
这一片段也是编剧的神来之笔,周迅的表演让其锦上添花。。
字幕打出来的时候,周迅略带沙哑的歌声也轻轻缓缓地响起,全场在歌声中沉默,在黑暗中沉默。
这个以绑架、毒品、悬疑、警匪这些元素串起来的爱情故事,冰冷残酷中透出的那一丝温暖,击中了每个人。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充满欲望和诱惑的年代,有多少像李米和方文这样面对现实力不从心的小人物,面对一份无望的爱情,有人会彷徨,有人会怀疑,有人会轻视,有人会抛弃,有人会背叛,有多少人能像李米和方文那样,在无望中等待,在等待中坚守,在坚守中忍受煎熬。
什么样的电影算好电影?
泛泛来说,故事性强算好电影,叙事技巧高超算好电影,视效震撼算好电影,想像力奇崛算好电影……但归根结底,好电影的终极标准其实是打动人心。
像《李米的猜想》、《万箭穿心》这样的华语片,不是高成本的制作,没有恢弘的场面,却关注现实生活,刻画身边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主人公以过硬的演技感染观众,其直击人心的情感力量构成的观影体验,比哈哈一乐的喜剧片、只有感观震撼没有心理震撼的商业大片,更让人觉得过瘾。
在这里不能不说说周迅,在片中表现出的演技,比《如果•爱》中更抓人,更出色。
从演员角度说,这是她一个人的电影,她没有把故事浓缩为爱情就万事大吉,她表现出来的内容更多,比爱情要多,那些内容如果再一次用概念来概括,将会很无聊。
好的表演,说到底是用来欣赏而不是归档的。
有些遗憾的是,李米之后至今,周公子好像还没有出现比李米更为出色的作品。
11.11
傻根就是这般可爱
故事一般但周迅演技真的好棒
半点都看不懂
周迅真的会抽烟。
哭得一塌糊涂,为了不再相信爱情的自己。
太矫情了,是吧
从第一句台词开始就看不下去了。中国电影彻底完了。
至今为止见过的因果链最奇葩的电影了。犯罪加言情这种组合弄不好就是天雷滚滚。李米,你还是继续等马达吧,别再跑错剧组了。
周迅的台词实在太好了,追着质问方文,开始背诵那些看了无数遍的信件,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那场长镜头的戏里,她却依旧吐字清晰。虽然删减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内容,但依然是一部经典的佳作。当然,我个人更喜欢如今更多留白的版本。整部影片虽然有许多惊人的巧合,但仍然有一种很强的真实感。最后片尾李米的独白很有街头访谈纪录片的感觉,又哭又笑的复杂情绪,实在令人揪心。看了曹保平关于原版的一些访谈,果然更沉重、复杂,也更诡异。每个人都有无数难言的痛与不得已。无望的等待杀死太多光阴。
这个剧情看得我火大
做多少事做到什么程度都行,前提是爱,
个人评分1.0/10【F】观看途中实在好奇这片跟《河边的错误》究竟有何差异:镜头质感、作者性和演员表演被定型为“不容置疑”的力量,在不明所以的素材拼接和行进下制造一场迷幻又迷惑的观影体验。但这个过程又完全无法调度出抱有包容([澄澈]和[轻盈]这块)的观赏性和“正常”的角色故事,只剩贬义的象征主义呈现。过分强调主观、个性和心灵想象而创造的私人空间和情感冲动,反而没塑形出真正说得过去的羁绊和幻痛(一味追求“华丽”堆砌和装饰的注定代价)。毫无疑问是创作者的失格,而非全是演员。毕竟全片下来只有王宝强一个人脱离了失真表演的困境,其余都是在过火与平淡中统统走向同种情绪的“机械”。于是只得暴露创作者指导表演、写作和场面调度的荒芜,依赖噱头的下场。基本可以猜到更“残破”的涉海会是何种样貌。
远远低于期待。曹保平思路很乱。
迅哥很美,剧情撑不起
周迅的演技啊!爆!
大哥大姐演得好辛苦,导演编剧整得很闹腾,观众朋友看得挺无奈
周迅真的很出彩!
真实吧
开篇的混乱和各种细节为后来的真相大明做好铺垫。周迅追在邓超身后说着自己熟稔的来信,哭得情不自禁。邓超说我是方文,我现在跟别人好了,不想要你了。从找到男友的解脱喜悦到一落千丈的悲伤,以至于后来在看邓超的录音和独白时的无法忘怀铭记在心,她真是演出了最好的李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