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索朗日
Petite Solange,索兰琪的少女心事(台),小索朗日,小索朗热
导演:阿克塞尔·罗贝尔
主演:杰德·斯普林格,蕾雅·德吕盖,菲烈·卡特林,Grégoire Montana,Chloé Astor,Marthe Léon,Léo Ferreira,Benjamin Esdraffo,Joanna Grudzinska,Laurence Huby,Camille Cayol,Claire Théodoly,Jean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1
简介:索朗日是一个典型的12岁女孩,好奇心强,充满活力,也许有些过于多愁善感,与父母感情亲昵。但当她的父母开始争吵,争吵,慢慢疏远,离婚的威胁逐渐迫近,索朗日的世界开始分裂。为了让她的家人在一起,忧心忡忡,付诸行动,然后承受随之而来的后果。这是一个关于一个年轻而过分温柔的少女的故事。她想要一件不可能的东西:永远的爱。详细 >
家庭才是教会孩子认清“生活”的第一课
看的时候就想到“无爱可诉”,一样的题材也差得太多。本来想给三星,发现无爱才三星。就没有办法了。5。
3.5
(最后一轮解噤补标记)这也太痛苦压抑了吧!十二三四岁的少女,正是最最敏感的时期,而欧洲家庭大概也不会为了孩子就勉强自己痛苦在一起。一个少女,怎样有心无力阻挡这一切!心都要碎了。最后回到她的“家”,感觉连呼吸都是痛的。无解的话题和故事。想到很多……自己小时候以及LR,又想明白了一些事。索朗日的闺蜜莉莉好像男孩子啊!!3.5星吧。内嵌中字。翻译很仔细,歌词等字幕放在右上角。迟到10分钟没看到片头有没有版权公司的标志,散场vow问我豆瓣还要封多久😅,在二楼墙上看海报vow给我指说这次好多片子都有内嵌字幕有版代,一看这部左下角印着和观。晚场《爱你活该我倒霉》想看看不了又得奔郎园了!2023第二十届法国电影展映。百老汇电影中心MOMA1号厅,约5成满。2023-5-14。
#2023法国电影展#14岁少女拯救父母婚姻。精卫填海矢志不渝。看完蛮共情的,作为子女必须学会抽离自身。父母不是自己的父母,而是父母自身。某种不可抗力将他们禁锢起来,不要试图解救他们,自己过自己的生活,自私一点。(另,儿子长得好像巴顿芬克
青少年视角下的婚变故事,总是被迫填充在成人世界的虚伪谎言中。Qu’est-ce que je fais en ce monde的惨烈被故作轻描淡写,正如Solange们永远不被看见,因为在你的年纪是不被允许那样哭的。与意大利语课上的Incompreso海报相映照。
6.9/10
在医院艰难的环境里看完。即将返上海和怎么平衡照顾父亲的心情错乱,多少有些走神,一不小心就会滑向“你们这些法国中产婚姻有什么好重要”的偏激。但这肯定是不对的,既要体察自身的痛苦,也要理解16岁少女面对家庭变迁的迷茫。这才是看更多电影的意义。
3.5/5。看得挺舒服的,易于观看。少女心事。不过手册给五星还是有点难理解
84/100 非常简要的电影,家庭情节剧内部情感的权力结构从未显得复杂,一大原因是对索朗热主观性的观察面足够窄小。简单的镜头移动、定格,加上一些音乐性,部分场景显示了比较古典主义的情感力量。导演应该对戏剧也很有兴趣:布莱希特、契诃夫甚至小索朗热也可类比悲惨世界里的小珂赛特。
身处家庭变故中的女孩,她不再只是“小Solange”,却在不停地被推动完成成长。咖啡馆等待中的逐渐崩溃,重要节日却被遗忘的无奈,选择用偷窃找到刺激;非常小的视角和细腻的情绪捕捉,都帮助这番探索做得足够好。但抛出的一些线以及模糊的留白,比如留堂的男孩、哥哥的更多故事还有跳河到接受治疗的部分;会很是刻意,并且语焉不详。和《十六个春天》的“碎片”感,很相似。
#法国影展 女人无家
不知道想表达什么,谁家没离过婚啊,痛吗,痛的,如果导演有足够的敏感。但这部电影让我觉得,一点也不痛,防御力点满。我只能看到日子像水一样流过去,甚至让人觉得无病呻吟。我甚至搞不清楚这部戏的视角,用这么克制的手法来传达一个13岁小孩的情感合适吗。我也没看到后续的影响,处理得太潦草了。导演好像啥都想说,最后啥也没说清楚。感觉得出来可能想用平淡的手法来呈现,但太不细腻和敏感了,而且莫名其妙还呈现在了一个“很理想化”的情境下。值得一个差评。
少女的面孔就是情绪
3.5。作为父母兄长,你们眼中的还是那个活泼的索朗日吗?你们不如她勇敢
挺无聊的…磨磨唧唧啰里啰嗦说了一大堆,最后有用的就一句话,把法国电影法国文学的糟粕全吸取了,好的是一点没学到
好像 每个人都是 突然一下就长大了
女兒與哥哥的關係最後約半小時的劇作呈現:哥哥計劃去做畢業旅行,妹妹想一起參與然後答應為他保守秘密不與父母說。轉頭女兒發現房子要賣了但她是家裡最後一個知道實情的人,哥哥早就知道了。在這一刻兄妹之間因為秘密建立起來「信任」就輕易被摧毀了。因為我為你保守了秘密,但我卻不知道你們的秘密。所以女兒最後把哥哥送的圍巾扔到海裏,在結尾的聚餐會,迫不及待說自己去希臘的旅行規劃,就是要一種刻意的割裂——我不跟隨父母,也不與哥哥一起去旅行,我有我自己的規劃和步調,是對你們不重視我拋棄我的回應/復仇。結尾zoom in的特寫,是一種帶有挑釁性質的回應,你看我已經長大了,不再需要你們了。但背後藏著的悲哀是非常讓人難過的,因為這個「長大」是被迫的,是無奈的。反覆給到的鞋子的特寫,是對舊時光的迷戀,也是「前行」的標誌
8-9|两段式的设计,先受伤,再成长,用序幕的再现切分。我总是喜欢这种克制的情感表达的。导演在映后q&a的时候说所有电影都是一部片场纪录片,深得我心…..
少女心事的故事,聚焦于家庭的分裂下被迫的成长——看似最被宠溺实则最被孤立,索朗日的眼里总有很多发现、不解、等待与受伤,直至真正化被动为主动,离开寻找自己的路,痛苦且坚毅。很喜欢导演给到的很多个背影的镜头,充满故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