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托莱坞推出了他们的泰卢固语翻拍版Gopala Gopala2016年,桑达坞推出了他们的卡纳达语翻拍版Mukunda Murari没能找到Mukunda Murari的字幕,找到了Gopala Gopala的字幕,于是印证了我在某不存在视频网站上硬啃时的直觉:南印度翻拍版弱化了宝莱坞原版的叛逆和颠覆,将一部勇敢的反宗教呼吁变成了纯粹的奎师那/毗湿奴颂歌。
篇幅有限,就只比较一下奎师那现法相一段的区别。
“我现在的样子,就像你平时在电视、日历、电影里看到的那样。
多年来我以这种形象示人,而如今我也这样站在你的面前。
但是坎吉兄弟,这不是我的本来面目。
”阿克谢的奎师那现法相时着白衣戴银冠且未持任何法器这一点是很值得玩味的,我认为这是对影片三教合一理念的又一次呼应:作为造物者和至高真神,奎师那、上帝、安拉,不过都是人类给予的称呼,非他本有,所以他的形象将三大宗教的元素都包含在内——正常的肤色,类印度教的装束而采取象征“欢欣,胜利,圣洁”的白色,不持法器亦不结印,而是展开双臂“神爱世人”,甚至额上的提拉克都不是标准造型——朱砂点开出了一朵可可爱爱小白花,噫……然后他说:“这不是我的本来面目。
”那么他的本来面目是何种呢?
影片没有给出答案,又似乎给出了答案。
“没有神明,信徒便不完整,同样的,没有真正的信徒,神明便不完整。
”“我是众人的朋友,却没有一个人了解我。
”“我对人们的供奉并不感兴趣,我更希望他们把这些东西分给穷人。
我关心的是他们的诚意,他们的爱,他们的信仰。
”“但我从未信仰你。
我是无神论者。
为何你只在我面前显现?
”“你知道什么是无神论者吗?
他们检验,思考,理解,然后声称这是错的。
神不存在,他是无神论者。
这就是我在你面前显现的原因。
你的所作所为就是一个真正的无神论者。
一个真正的无神论者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信仰者。
人们为了自身利益而有求于我,他们是来做利益交换的。
”“我只创造了人类,是人类创造了宗教和种姓,年复一年流传下来,因为他们需要它。
”“千万不要剥夺别人的宗教。
如果你拿走了它们,他们会转而把你变成宗教来拜。
不信?
你已昏迷了一个月,我给你看看这一个月都发生了什么。
”所以就可以很明显地对比出,南印度两版的奎师那现宇宙相,实实在在是摩诃婆罗多的段落,换句话说就是,符合了印度教神话,也就死死拘在了印度教神话的巨坑里——Gopala Gopala奎师那现宇宙相,在这里还发出了一个音符Om,熟悉佛教人士应该知道这是个什么音符:
Gopala GopalaMukunda Murari奎师那现宇宙相:
Mukunda Murari“一些人认为我不存在,一些人相反,至于你,则是质疑我的存在。
”奎师那/毗湿奴现出了宇宙相,以证明这个世界上确有一个如印度教故事所描述的,蓝肤多臂,项戴花环,身着黄衣,手持法器,幻化无穷的奎师那/毗湿奴。
“你是我的朋友,戈帕拉姆,你是我真正的信徒。
”“我,信徒?
我是个头号无神论者,奎师那,我从未信仰你,我从不向你祈祷。
”“你从未向我祈祷,但当我饥饿时,你给我饮食。
”“我给你饮食?
”“你曾见过一个快要饿死的老人。
另一天,你帮助了一个你商店附近的穆斯林。
我在那个老人身上,我也在那个穆斯林身上。
我在那些所有你代表的人们身上。
”“那些人从石头和十字架上而不是从人类中寻找我,只有你从人类中寻找我,那就是我在这里的原因。
”“我只创造了人类,给予他们智慧,给予他们自由。
允许他们还是孩子时就向母亲撒谎的自由,谈恋爱时犯小错误的自由,辨别善恶后体验宽恕的自由……因为这些自由,人类才是人类,否则他们只会成为傀儡。
” “可是人类利用这种自由是出于自私。
种姓,宗教,地区,都是互相争斗的理由。
”“你已昏迷了一个月。
来看看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吧。
”我:???
这是不是太突兀了点?
当阿克谢的奎师那出现在坎吉的家门口,说出“如果你是穆斯林,我会说我是安拉。
如果你是基督徒,我就是救世主。
而你是印度教徒,那么我就是奎师那”这句话时,是真真正正想要告诉观众:不论你信什么宗教,我们的神都是一致的,所以我们的信仰并无分别。
这在宗教冲突频发的印度何其可贵。
而南印度版,我只能理解为,保留这段台词几乎一模一样,实际上是贬低其他宗教:你们的真主,你们的圣父,不过是我们的大神毗湿奴的万千化身之一。
我只给OMG打了四星的原因是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叙事方式确实有不小的瑕疵,说教略过于明显。
阿克谢·库玛尔是我见过的最符合我审美的印度男演员。
相信我跟很多人一样,看的第一版影视奎师那/毗湿奴是Saurabh Raj Jain,嗯,我承认他的扮相很好看,很印度,很传统,很神话,把皮肤涂蓝就差不多是活神像了,我也曾为了他的毗湿奴,捏着鼻子看了好些因为拍摄手法和叙事方式而让我打脑壳的印度神话剧段落。
然而,当阿克谢的奎师那身着白衬衣,高高站在楼顶,风吹黑色风衣露出红色里衬,右手举起,食指上闪烁微光的钥匙链不停转动,我全身心感觉到的,只有一件事:美是一种神的特质。
不论是Saurabh Raj Jain,还是Sumedh Mudgalkar,在我看来,他们的扮相气质非常符合神话,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能让人联想到故事的描写,就像是文字的具象化。
但是阿克谢,让我满脑子只有一件事:如果奎师那不长成这个样子,那一定是奎师那的错。
要么奎师那你就下降到我面前证明你确实不长成这样。
/doge虽然我现在已经基本接受了这位婆罗多大美人多数情况下都是男神经的事实。
/doge最后,顺便说一下,OMG片头那首欢快的Tu Hi Tu,歌手的名字叫Mohammed Irfan穆罕默德·伊尔凡:“你就是你,在我心里。
从黄昏到夜晚,当光明暗淡,时时刻刻,你都在我身畔。
诃利罗摩,诃利奎师那,奎师那奎师那,诃利诃利。
诃利罗摩,诃利奎师那,奎师那奎师那,诃利诃利。
天穹在你的眼里,太阳在你的心里,你神色忧郁地来到我的梦里。
你就是你,在我心里。
从黄昏到夜晚,当光明暗淡,时时刻刻,你都在我身畔。
诃利罗摩,诃利奎师那,奎师那奎师那,诃利诃利。
诃利罗摩,诃利奎师那,奎师那奎师那,诃利诃利。
我感受到你的存在,你的影子投在哪里?
我感受到你的存在,我的兄弟你在哪里?
你就是你,在我心里。
从黄昏到夜晚,当光明暗淡,时时刻刻,你都在我身畔。
诃利罗摩,诃利奎师那,奎师那奎师那,诃利诃利。
诃利罗摩,诃利奎师那,奎师那奎师那,诃利诃利。
”(歌词由谷歌翻译和百度翻译联合本无神论者不能保证正确地倾情奉献)
话说,反教主不反真神,就是印度版的“反贪官不反皇帝”吧?
这部电影娱乐性很强,色彩鲜艳,节奏明快,笑点丰富。
也没有很多传统风歌舞。
小商店主坎杰是个旗帜鲜明的无神论者。
一次,因为儿子在考试前不待在家里读书,而去参加热闹的宗教活动,坎杰大闹现场,嘲讽了神。
随即,他的店铺在微型地震中倒塌。
坎杰找保险公司索赔,没想到小字里有个条款是:不可抗因素造成的损失不予赔偿。
——这个“不可抗因素”,在这里写作“act of God”。
失去一切的坎杰心生一计,他上法庭起诉神。
逻辑也非常圆满:如果地震损失是神造成的,神的业务员——各宗教教主应该赔偿他;如果法庭证明地震不是“act of God”,保险公司必须依法赔偿他。
无论怎么判, 坎杰的家产回来了:“呵呵呵,我好机智。
”这个开头很有趣,特别在印度普遍迷信的大环境里,让人怀疑这是部刻意作死的颠覆性作品。
没想到,剧情竟然把这个作死设定掰过来了。
坎杰的案子引起社会轰动,暴民守在法院外面要打他。
坎杰跑了一天,眼看要被抓住,突然冲出来一个骑摩托车的大帅哥把他救走。
(我到现在还不明白,这人炫酷的出场是讽刺宝莱坞电影里夸张的动作桥段,还是认真表现他炫酷。
)这个大帅哥就是——主神黑天本人。
黑天自称为地产经纪,住到坎杰家(坎杰已经穷到要卖房子)。
一路为他保驾护航、 指路明理。
和教宗大战几个回合,坎杰成为一群被保险公司拒保的穷人的偶像。
并在最后见证了黑天行使奇迹,信了神。
在神的指导下掀翻教主。
嗯这整个故事……不但不反宗教,反而是从头到尾,非常印度教。
反对仪式化的宗教,但提倡明心见性、因信称义的宗教(我不知道怎么用印度教语言说这个意思)。
黑天神幽默帅气不说,从头到尾句句机锋、欢喜平易,很有经典里神佛的样子。
坎杰发表了一些质疑宗教本质的言论,在印度背景下算是惊世骇俗吧,但最后竟然信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坎杰的问题没有被解答,如果细想的话还是会得出反印度教的结论。
比如说,坎杰诉讼的一个焦点是,神是不是应该为地球上的苦难负责。
电影给出的结论是,没错,这些都是神干的。
因为得出这个有利结论,坎杰胜诉,然后中风晕过去。
于是电影就没有深挖“为什么神在创世的时候要允许苦难存在”。
电影隐藏的逻辑里,“苦难”是神创世的副产品,印度教的神在创世以后就不管了,世界自己走向了苦难。
然后神为什么允许苦难继续存在?
因为神不想干预人类自由意志创造出的现世。
这个逻辑,天主教的圣奥古斯丁在公元5世纪就阐述过,即人类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意志,这是神给人的考验,以自由意志选择神的道路更有价值。
然而电影里,或者说印度教的主神,不是天主教默认的“不好不坏神”,或者犹太教默认的“邪恶神”。
而是一个彻底大好人,慈悲有爱。
这样一个神,允许坎杰的小店倒塌,或者允许坎杰最后中风,就显得不厚道。
特别是神还出场救治坎杰,以自证身份,然后又说“神是无处不在的”(世界上所有宗教哲学最后都终结为灵性的神)。
灵性的你让坎杰生病,然后用人性的你把他治好,只为了说服他神存在,这是不是很坏?
类似的细节都不能细想,还有很多法律程序问题不能细想。
如果只把这看做一个娱乐电影,不封神的话,还是挺好看的。
坎杰、黑天神、反派教主笑点多到炸裂,有明有暗,看热闹也很好笑,懂印度的人看大概更好笑。
还有一个很不政治正确的事情……我发现,印度电影里,表现“大帅帅”都是用英语流利、高加索人脸的演员……和看欧美电影一样,完全不会有“这也叫好看”的疑问。
本片高明的地方是在于它并没有将有神论和无神论至于极端对立的两面。
影片通过一个无神论者向宗教和神职索要赔偿而发起斗争,需要注意的是他针对的更多的被商业化的宗教和腐败贪婪的神职人员,这种立场显然是折中和明智的,在印度这样的宗教大国,不止有佛教,更大的宗教形式是印度教,伊斯兰教和锡克教,如果将无神论直接冰冷的放在信仰者的面前,显然会遭致祸端和不满,在影片中,一个真正的神帮助了主人公战胜了腐败的神职人员,而不是战胜了真正的神,不仅将宗教信仰和无神论者的矛盾化解,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商业化和经济化的宗教,祠庙的不满和对信仰伊始纯净的初衷的向往。
神有没有不是需要给个明明白白答案的,重要的是在这个日益信仰贫乏的时代,我们内心需要一种力量和信念。
本片绝对是2012印度的电影的里程碑作品,在这样的宗教国家能出现这样探讨宗教信仰的作品,值得我们尊敬和深思
这是世界往往就是如此奇怪,神叫人们做的事人们都不做,不让做的人却偏偏要做。
还说自己是信徒。
佛陀说要放下七情六欲,普度众生,慈悲为怀,他所做一切都是为众生为他人。
但是人们却在寺庙烧香求财,为私欲求各种:轻者如我要考大学要升官要拿下合约;不忍闻着如把张三搞臭把李四弄死把翠花许给我当老婆吧。
你认为佛陀会答应你吗?
耶稣说要爱别人如爱自己,但是人们还是会口出恶言,心生邪念。
然后去教堂唱唱颂歌,多发展几个基督徒抑或祷告告解,你认为耶稣就会原谅你,死后还上天堂吗?
我想不通想不明白。
神教人做的事:要慈悲、要爱人,要向善弃恶。
耶稣说过别人打我一巴掌,我会把另一半脸伸过去叫他打。
他教人不争斗,不记恨。
别人打你总有可能是你做错什么,那就叫他打,让他消气;如果不是你的错,要原谅。
能从容大度如斯地步才是他的信徒。
佛陀的故事经文也不少,去翻翻看多也是叫人从善。
《可兰经》《薄伽梵歌》《新旧约》以及各种佛经,没有哪一本说过不信仰本书的都要被消灭或者可以为了本信仰杀害他人。
我想不通既是如此:十字军东征是怎么发生的?
耶稣生前让信徒不要往东去,民众居然能被煽动得起来,这是为什么?
宗教战争又是为哪般?
是的,不排除有人为私欲利用信仰,可是参与战争的这些民众信徒,却为什么不听自己的神所说的话。
我还想不通如此这般:世界四大宗教,没有哪一个的经书说过神父、和尚、修行之人可以敛财,可以当官,可以从政,可以写情诗……但是这些事现如今发生的太多都不稀奇了:和尚每天微博发情诗,这么放不下情,还俗去呀,当和尚干嘛,释迦摩尼逼你出家来修行的吗?
主持都成了职业的了,这是要凭证竞争上岗了吗;和尚在外面有老婆孩子,每天还回家吃饭;主持要当CEO了,寺庙要上市了;还愿请歌女去寺院跳舞的……我又想不通的是:真的没有人认真看经书里面到底说的什么,再认真照着上面规范自己的言行的吗,不然你信了半天信的是什么,是随便什么人阐释的经文或者神父和尚叫你做就做的事?
根本不照着神所要求的做,还敢大言不惭说自己是他的信徒吗?
我想不通还有:现在的寺庙已近肮脏到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做生意的人卖香卖蜡卖各种的恨不得把摊子摆到佛殿里面,寺庙里的和尚不是来修行的是上班做生意发财的。
却还是有那么多的人去求去拜。
烟雾缭绕黑黑大堂,到处烧香留下的残渣,铺满灰尘的幔帘塑像,如果真的是神,他会来这里吗?
他会理那些更肮脏的欲望吗?
看人们怎么借着他的名号发财?
他不会来的。
拜了无非便宜那些借此发财的人。
我不是以上任何一个宗教的信徒,但是我知道有信仰是好的,神教人做的事是好的,善是极好,爱是极好。
但是我们做不到就说做不到,我是俗人。
再不要朝着反面做还说自己是信徒,污黑自己的神和信仰比不信不做还错大。
首先我得承认,导演很大胆 ,印度广电总局(不知道有这单位没)竟然放行这种敏感题材的电影,她不会不知道一部美国电影就把世界穆斯林惹恼这档子事。
其次说电影,印度是哪里,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啊,开玩笑,印度几千年的文明史全仰仗的是佛教,所以大家现在依然会说,印度是有宗教的国家,有人说中国没有正统的宗教,中国人没有信仰就是根据这个出发讲的,在我看来,有没有宗教和有没有信仰完全是两码事嘛,有宗教的人如果就像片中大部分教徒一样,只不过是给信仰这个词加了一层华丽的伪装而已,信仰存乎心,而不是存在于那些繁琐二无用的礼节里。
古时有王朝统治者通过宗教信仰来约束子民,而今时有这些欺世盗名之辈打着宗教的名义混吃混喝,糊弄的一直都是老百姓,我们不妨叫它心灵敲诈好了。
片中神的角色很有意思,既要帮助人们了解自身的非存在性,还要告知大家信仰不是冠冕堂皇的供奉,而是发自内心的希望。
如果把该片拍的再稍微严肃一点,这个神的角色就完全可以去掉了,当然这样也太不尊重印度人民的感情了,所以导演依然是很有分寸滴。
回过头来,让宗教自己扇自己巴掌这件事还是看的大快人心,但是这除了让你肾上腺素上升,基本,没什么用。
因为如果这十几亿人不觉醒,依然再即使是真神在世也不会认同的方式来达到心灵的救赎与释放,那么只会继续延续某些人作威作福的悲剧,但是话依然不能过分,尊重宗教,但不要迷信宗教,宗教对于人而言,不过是通达你信仰的一个渠道罢了,单就这点而言,宗教真的和有没有信仰没什么直接关系,反倒是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电影《Oh My God》观后感,拙字劣句,仅供参考!
电影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主角堪吉先生起初是一个无神论者,依靠倒卖神像为生,在黑天神的祭祀大会上为了使自己的儿子远离宗教信仰而恶作剧,但巧合的是他的商店恰巧在随后的地震中垮塌,而堪吉的保险公司却说诡辩这是“神的旨意”而拒绝理赔,所以堪吉只能将神告上法庭,而与政客勾结敛财的祭司们则在法庭内外对堪吉先生进行攻击,这时黑天神的化身应需而来,帮助堪吉渡过难关。
当然故事最精彩的地方在于结局,昏迷中的堪吉被政客和祭司们设计陷害,并想以此来挽回损失,不过他们并没有如愿,黑天神的化身则以神力帮助他恢复健康,堪吉在看到自己昏迷的一个月内被推上神坛,这时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选择,把荒唐的塑像毁掉,完成了迷信的救赎!
看过豆瓣第一篇影评,文章很有道理,本文只叙述自己的一点感触,作为补充。
首先从形式上,这部电影跳出了印度电影以歌舞场面为主的牢笼,而以故事的深度折服观影之人,实属不易。
看似诙谐的剧情,实则蕴含极其深刻的道理,至于黑天神化身而来的剧情,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信则有不信则无。
本电影确实是批判了当代的一些冒牌宗教,但绝不是否定神的存在,祈愿望各位影迷谨慎!
印度与中国,是现代仅存的文明古国与大国,虽然印度至今仍有许多问题,但是不能否认印度历史文化的丰富与哲学成就之高,其成果绝不输于任何国家。
印度本土的宗教历史久远,而佛教同样起源于印度,至于今日,全世界宗教都走向没落,印度教,佛教等等皆是如此,岂不哀哉,甚至连传统文化也未能很好地传承,可悲可叹。
话说回来,电影中展现的敛财祭司们确实只是冰山一角,现今之社会又有多少人打着宗教的旗号欺骗善男信女。
以佛教为例子,诚如一位法师所讲,现在有旅游的佛教,有企业的佛教,有邪教的佛教,也有教育的佛教,关键在于我们选择的是正信还是迷信,智者当相信佛教是教育。
诚如电影中所讲,而这也是现实之状况,一方面不良之徒利用人们智慧不明的现状,大肆敛财,另一方面人们不肯研读经典,盲目地信与盲目地不信都是迷信,而更多的人则是烧香拜佛,为求发财求升官等等。
你情我愿造就了今天的情形,实在令人痛惜!
而问题的根源在于迷信,不用自己的智慧去学习就盲目地决定信与不信,不肯通过自己的踏实工作就想不劳而获,这不是相信宗教,而是贿赂,智者绝不可取!
纵然社会的主流现象凭我一己之力无法改变,我们仍然可以从自己做起,从我个人内心的态度做起,而这也是影片想表达的内容。
影片中堪吉说我不相信神但是我尊敬神,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就像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对于不熟悉的人要保持最基本的尊敬,不论贫穷富贵,“敬人者人恒敬之”是不变的真理。
当堪吉为提供书面证据而苦恼时,黑天神对他说答案都在经典里,为了堪吉着想,恳请他读一遍,如果他依然觉得没用就可以扔掉。
而堪吉用在经典中学到的知识在法庭上取得了胜利,然而却在说完“真的没有神明”后瘫痪,黑天神在医院中终于示现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堪吉真的见到了神,也相信了神的存在。
黑天神对他说自己并不在意信徒的种种供奉,将食物等分给需要的人更好,但重要的是对神的信心,也就是说供奉并不在于物品的多少,而在于人的内心是否虔诚,用什么样的心去供养!
堪吉说自己是无神论者,黑天神告诉他无神论者才能成为真正的信仰者,而宗教是人们因自己的需要创造的,但是不要剥夺别人对宗教的信奉,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名修行。
在堪吉昏迷的时间内,祭司们将堪吉变成了神,而堪吉决定要摧毁这一切的迷信。
堪吉在大众面前说,我对神有信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受神就会找到神,在人性中寻找神,就会在人间找到神!
而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至诚感通!!!
最后,堪吉说服大众放祭司们一条生路,祭祀头目说信仰与信念是非常吸引人的,如果沉迷于其中将很难脱身,你所看到的人,他们不是爱神而是怕神,你早晚又会看见他们走向神坛的,要无所畏惧。
然而这段话并不是批判神的,千万不要错会了意思,这是提醒我们不能盲目地沉迷,或者内心中存在恐惧,而要选择正信!
最后的最后,黑天神在堪吉将要给妻子儿女介绍他时消失,堪吉捡起了黑天神留下的物件而想要保留,黑天神却告诉他自己无处不在,只要心中有神就不需要护身符!
至此所有的道理都已经叙述完,影片结束,剩下的就看我们自己是否能依真心而相信了!
Be free from fear. Be fearless and have faith in the divine!无有恐怖,无有畏惧,深信自性!
PS:下面是影片中值得回味的几个细节:1、黑天神的化身救了被追杀的堪吉,却在离家仅有一段距离时将其放下,并令其自己回家。
堪吉问既然已经帮助了自己,为何不直接送到家,黑天神则回答我的工作只是指引方向,而需要你自己走向目的地。
2、黑天神来到了堪吉的家,堪吉问你谁。
黑天神则回答,如果你是穆斯林,我就是真主安拉,如果你是基督徒,我就是耶稣,如果你是印度教徒,我就是黑天神。
3、堪吉在黑天神示现自己的真身后问黑天神,为何不在最开始就示现自己的真身?
黑天神回答,这就是问题所在,我就是黑天神,这也是我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展现奇迹,如果展现奇迹就不是黑天神了,所以以这样的方式证明自己是真的黑天神。
4、昏迷后被就醒的堪吉问黑天神为何不去结束这一切,黑天神说这不是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工作仅仅是说明对与错,而堪吉的事情需要自己去处理。
5、堪吉的商店在其恶作剧后被毁,堪吉也在法庭上说完真的没有神明后而中风瘫痪,但是却因为这一切见到了黑天神,是否可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000多年后的今天,寺庙和神职人员真的将宗教改变成了一种最赚钱的生意,少林寺都想上市了,方丈改名叫CEO了,一根香都要收几千块了。
修行人从释迦时代的化口斋饭,到后来的出家人以弘法为名求赞助修大寺庙彰显自己的功德(求名),再到现在的僧人将寺庙变成敛财的工具(求利),巧立名目向信徒索要各种香火钱。
人们到寺庙没有得到这些神职人员的正面影响,不是求得对佛法真谛的更多领悟,而是向一位放弃一切名利情欲的佛祖,求升官、发财、生儿子,捐几个钱,就妄图与神做交易,这是对神多么大的不敬。
今天相当多的所谓神职人员正如此片所展现的一样,他们正从这个信仰体系的内部来破坏迷惑人们求得正信的方式和途径,而这来得最直接也最有效。
他之所以不信神是因为他从来都没有读过任何一本神的《圣经》等书。
他的不信,是来源于他的不了解、不关心、不在乎,甚至他都不知道自己的反感是从何而生,只是一味的不信神从来都没有承认过宗教,宗教是人弄出来的。
见到神迹的坎吉也终于至此明白,神是真实存在的,而自己一直以来所讨厌和反感的,并不是神本身,反倒是这些曲解神意和盲目信从的信徒,以及那些由神职人员把控并伺机借此敛财的宗教体系,才是让他始终不愿意信神的真正原因。
他砸了自己的神像,解散了自己的信徒,并驱赶了利用他的神职人员,还世界一个清静,还自己一个清白。
同时他也明白神无处不在,真心有信仰,不用执著于任何物相(神像和神用过的物品),向内心找就行了 做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发祥地的印度,现今只有0.8%的信徒,其他人都信了印度教、伊斯兰、基督教、锡克教等,导演想借此片说明的是在派别林立的印度,宗教问题已经变得腐朽败落,信教的人不知如何正确信教,不信教的人也不知为何不信,更何况还有一些贪欲极大的人占据了神职人员这样的重要位置,将整个国家的信仰推向无底深渊,影片看起来象个喜剧片,其实是个悲剧。
如果不用这种平衡和喜剧的手法去表现这个尖锐而庞大的宗教问题,导演及创作团队估计早就被宗教极端主义者砍死在街头了吧,呵呵。。。
一、又是一部印度神片,真正的神片。
二、能开宗教的玩笑,这个国家现在是多自信啊。
三,一桩貌似荒唐的诉讼,引发出关于宗教、信仰、三观等无比严肃的思考。
四、没有主义,只有生意,宗教也是。
五、最高权力是解释权。
六,编剧看过春晚吧,开头一段的忽悠和赵本山小品《卖拐》太像了。
七、更难得是越往后面越精彩。
八、原来印度的司法程序中,立案与否是可以辩论的,英美法系都这样吗?
九、从《三傻大闹宝莱坞》到《芭萨提的颜色》再到今天这部,近几年的几部印度片看下来,彻底改变了对这个国家的看法,这就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和价值观输出的力量,不仅如此,印度还吸引英国导演完成《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台湾导演完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谁还敢说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呢?
十,据说,韩国政府在借《江南Style》打造国家品牌,他们的官员表示:“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浅浅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商品。
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
——听明白了吗?
那些只知道修大剧院的,这才是大生意!
卖神像为生的店主坎吉是个彻底的无神论者,他任意编纂故事把低价购进的神像以高价卖出,还为了不让小儿子参与祭祀活动,编出神等着信徒喂牛奶和奶油的瞎话驱散祭祀人群。
随后一场意外的地震震毁了他的商店,索赔保险却遭遇“神力毁坏不赔”(即不可抗力)的条款,坎吉索性把神使与神告上了法庭。
无神论者在法庭上陈述他无法理解的神职人员的腐坏与信仰者的盲目,化身为人形的神走到他生活里协助他找反击的理论用以对抗全城的祭司。
坎吉在法庭上的质疑和锋利的讥讽看的人半夜大乐,虽然是以轻松基调为主的印度喜剧电影,但这样的题材和故事竟然会出品自种姓与宗教权威森严的印度,不得不让人赞叹惊喜。
我的童年少年是在家里的宗教大战中度过,曾任小学校长的祖父是个威严的传统知识分子,严格意义上是个规矩的儒教信仰者,他敬天地父母宗师,有近似尺规般分毫不错的立行品德要求;祖母是个主教学校长大的虔诚基督教徒,她风雨无阻的去教堂礼拜,但从不劝诱他人走入这个信仰,善良温和待我很好;父亲是个倨傲的无神论者,遗传他父亲我祖父的骄傲混合着山上下乡以及WG中知识分子家庭里被打压的少年人的顽强和混不吝;母亲从传统佛教家庭而来,在她后来因为重病转投基督教之前,一度是个极度虔诚不理性的佛教徒。
祖父的儒教成为我童年少年的蒙学,唐诗宋词四书五经是在进入小学前的必修课程,奶奶则酷爱带我去礼拜堂的主日学吃饼干唱圣歌,而母亲总是不厌其烦的带着我去参加各种菩萨诞辰的素斋筵席。
曾经因为信仰冲突的问题,四邻八里都夸赞至孝的母亲和我的奶奶爷爷有过极大的冲突,甚至导致他们一度愤怒搬离母亲购置的新家,还是因为信仰问题,父亲和母亲因为某个宗教仪式的方式争吵到冷战,年少的我不得不替双方沟通传话试图弥合争执。
这种种最终培育出一个前16年被佛教徒后13年被基督教徒,行为处事却一贯默认亲孝伦常的奇葩。
8岁那年学校组织的远足是去山里的寺庙,当身边所有的同学都低头虔诚跪拜,连平日教育我们不要迷信的老师们都从签筒里抽出签诗去求解的时候,某种狂热让我迷惑不解,身边的大人问我为什么不跪拜,我不耐烦的提着水壶把水壶放在软垫上提线做出叩拜的样子,惹来一顿好骂。
母亲在我16岁那年因为重病被亲戚传道突然以惊人的速度成为狂热的基督教徒。
她去礼拜教堂的次数开始多过她曾经不满的婆婆,她砸掉了家里所有的佛像还丢掉了我最爱的一块龙团端砚(龙与蛇是基督教撒旦的象征),她因为我要离家读书逼着我立信基督教并一把把我推进教会的受洗池说要把我交给上帝来保护。
为了让她安心,我成了一个不相信基督教的基督教徒,而她与我父亲接下来数年的纷争就成了一个传道一个不信,于是母亲争吵愤怒抗议,直到我用我不相信的《圣经》理论对她说:主是万能的安排了一切,那所有相信敬畏都是预计好的,相信会有时,该相信的有一天必到他面前,所以催不得急不得,总有一天会自己信得。
母亲才作罢。
依托某宗教信徒的身份,也依托前媒体工作者的身份,这些年我目睹过太多所谓信徒与信仰。
那些借宗教敛财的骗徒和伪神职人员,不止散落在民间拿着假造的度牒和光头欺骗信众购买护身符,也堂而皇之的在寺庙供奉的神像身边行欺骗甚至欺诈。
我见过伪装基督教徒实则非法聚集精神催眠软弱信徒借以欺骗的“家庭教会”,也见过狂热的捐尽家财沉沦信仰导致家庭失和夫妻反目的宗教信仰者。
寺庙旁开光的天价佛像和巨大的香烛,山野间购买“赎罪符”的无知民众,还有那些公众教堂里跪倒一片口中呢喃哭喊着所谓“天使的语言”的自以为虔诚的说连自己也听不懂的话就是靠近神的教徒众…..信仰的意义是什么?
神又在哪里?
都说中国社会是一个信仰多元丰富的社会,我们有本土自创的道教、儒教(儒家的规范条文及逻辑观点孕育出来的尊崇信仰者应该也是宗教),舶来的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少数民族或相对小众信仰的伊斯兰教,各地或民间传统信仰的妈祖、元始天尊、齐天大圣……可这一代的中国人,在物欲横流城市化进程加剧贫富分化加速的社会里,中国人变成了最没有信仰的一个民族,或者说,并非没有信仰,只是信仰对他们来说是避免恐惧交换利益的赌博手法或投资方式。
因为认为相信就得到庇护,不管行怎样的恶也不畏惧被责罚;认为供奉更多就会获得财富,所以不吝啬香火与布施,却从没有一丝一毫的心和同情给予需要帮助的人;因为依靠宗教而拥有权力、名声、威望,进而披着神圣的外衣行恶。
而对另外一部分群氓之众而言,把自己交托给一个宗教或神,比起让自己负担自己生命的痛苦与恐惧,未知的挫折坎坷而言,要轻松的多,所以逆境都是被惩罚,需要更敬畏,叩首祈祷好过想办法改变与解决;所有自己的软弱和不能完成,多供奉多布施多礼拜似乎就能改变困难的现状,就会水到渠成自然消弭。
如果不能,是的,宗教告诉你还有来生,你今生的苦是还上世的债,你今生的虔诚是为了来生的福。
在这样的信仰里,你将变成怎样的人?
功利到只剩交换,跪拜礼敬时总是说如果你能让我如何,我愿折损我愿吃素我愿虔诚还愿;懦弱到不争取,因为现在的苦是在还,而明天的苦是为了未知生命的福报;不自强不坚持不努力,所有都交托给帮我度过帮我修改帮我获得帮我争取;丧失真正的同情心,在盲目宗教信仰里行的善是为了福报而非爱与关怀。
我对外一概宣传我是个伪基督教徒,年少也常和别人辩论何为信仰的虔诚与坚定。
作为一个受洗多年却从不去教堂礼拜,不和人过多谈论宗教与神也不劝人信教的基督教徒,唯一的祷告只有每餐饭前的感谢,因为我认定的信仰和敬畏方式和普世不融合也就不想多言。
我是一个坚定的有神论者,但更是一个坚定的怀疑论者,所有寺庙教堂里的道,所以表征和宣扬的神我都抱质疑的态度,信仰于我是一个内在的逻辑。
也许神代表一个不可抗拒的力量,不可抗拒的安排未来的轨迹,但所谓冥冥中指引的路和路上的困难挫折,是让人成长与坚持自己形状,并酝酿出独有芬芳的安排。
而信仰更多的应该是教习一个人懂得敬畏生命和自然、懂得恐惧而接近勇敢,懂得顺应不可改变的现状而努力争取人生的突破,是一个生命的出口与自我孤独的交流。
我喜欢坎哈大叔的质疑,因为所有法庭上的疑问都是我问过的天和探索过的不解,也许只有无神论者和怀疑论者才能见到信仰真正的路,因为辩证的过程,是自我完善的某种融合,把敬畏生命和自然融进自己的血肉身体,如神在旁,如爱在旁。
有关情节透露,请慎重考虑后再打开,谢谢`==============================================================================================================================================================坎杰的商铺被地震震毁了, 保险公司不肯陪, 说是神力造成的不归他们管, 后来坎杰就告神,告那些教派头目们, 教派头目们说不是神造成的, 说要坎杰去找证据证明是神破坏了他的店铺. 坎杰不知道怎么办了...... 疑问: 为什么不让保险公司证明坎杰的店是神破坏的? 保险公司以神破坏为由不肯赔偿, 那么他们有什么证据?
信仰神明,而不畏惧。
印度宗教那么*的地方能拍这么个片儿不容易啊(当然为了不被砍死还是声称有神的只是咱们这对于宗教的方法方式啊有问题),台词挺好
聪明的导演。吊诡的编剧。(6)
神长得太帅了
一星给色调一星给勇敢
还可以更拖沓一点。。。
晕 喜剧的手法拙劣 提示一下 中间又开挂的跳舞了
信仰
有人问爱因斯坦你信上帝么,爱因斯坦说我信,我信的是斯宾诺莎的上帝。这部电影就要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故事。 @2013-01-05 18:28:44
非常不喜欢。
这部电影主旨在无神论,但是却又创造了一位人形的神,总体来说还不错,就是不喜欢里面的一部分诡辩,虽然我也是无神论者。PS:讨厌印度电影加歌舞,不伦不类
这么一部表演夸张的说教电影就因为探讨了个所谓深刻的问题被评这么高分
也许是因为希望太大,所以失望也很大。豆瓣好高的分数,尽管涉及到敏感的宗教题材,但看了一半都没发现什么惊喜之处,平淡只能略过。
这个题材比较创新 对于宗教国家这种电影拍起来阻力应该比较大 对利用宗教来赚钱带来的反思 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命题,神不是剥夺大家的财富 不是以惩罚未目的 这才是仁慈的神 值得信仰的神 这样的神创造的世界才真正和谐。其实政府对待人民 又何尝不是应该要这样呢
神片啊
每天吃饭看20分钟,感受下印度阿三的冷笑话。
信仰与宗教的辩论
真讨厌说教啊,神的形象比韩国偶像还恶心,太低级了,整个电影太平面了,跟单口相声似的,难道去除恶的方式非得是非恶极善吗?
女主白的过分,一定是特别高种姓了 演普通人真的不对劲
两小时片长而且只有一场歌舞搞得我以为是无水版。。巧妙地避开了信仰问题而将矛头指向了万恶的宗教生意,虽然最后仍略显说教,不过诙谐幽默很有意思。阿三上哪找来的大叔眼神那么像阿汤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