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部简直就是专属彪哥,彪哥专属,把彪哥身上的彪气和善良都放大了。
彪哥的名言我想知道都是范伟老师自己发挥出来的啊还是剧本里写的,要不是我最近心情不好笑点高我早就笑死了😂
本山老师还是喜欢用合适自己的剧本,不然就改成自己的风格,他有点张卫健内味儿,范伟老师也有自己的风格但还是更会变通一些,能加的佐料也多。
如果没有后面玉芬找到马大帅开始的转折,马大帅会是什么结果?
冬季日常零下十多度的东北,四面漏风纸壳糊窗的砖瓦房,没有灶台,没有热炕,男人火力得有多壮能扛得住这么冻?
玉芬可以说是全剧人设唯一不现实的人。
除了第二部看起来像个现实中的人之外,一三部都漂亮、温柔、贤惠并忠贞,对马大帅的误会她除了哭之外就是无力的辩解,佯装的逃避,只要你接受她她永远都在家里等你,就算你作闹她也对你不离不弃。
第二部或许是一个试验版的玉芬,事实证明人都不会喜欢精明的女子,一个理想型的妻子不能像小云心眼儿那么多,也不能像小翠那么倔,颜值能力爆表的阿薇需要灵魂的欣赏与共鸣,事业型的江帆守不住家,精明商人桂英在一次次失望中耗尽了对善良但不实际的彪哥的信任,她失望的原因也是佩云想要避免的结果。
只有玉芬像刘大脑袋(装什么胡总hhh)说的那样,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是男人理想中的温柔乡,她的美好品质让接触她的男性对她的倾慕合情合理,明明不是玛丽苏女主,属性却因更贴近梦幻也更真实的象征了人的欲望。
梦幻中的玉芬在一片黑暗中不知道用什么操作方法找到了马大帅,这里就且当是所有人都从马家堡子出来分头寻找马大帅去了吧。
城市待拆迁的地方有很多,马大帅的话中也透露出他们住在一个很好的地段,周围应该都是待拆的平房,马大帅所居住的废墟应该也离他家不远,不然他应该不会那么快找到一个没有人但房子还没扒干净的住所了。
要知道在刚进城的时候,火车站候车室坐着也是可以对付一宿的。
玉芬没找到马大帅,马大帅也未必会立刻冻死在外面,但这也是不排除可能会发生的一种情况。
毕竟失踪人口那么多,状况也都是千差万别后殊途同归。
马大帅没有家,没有老婆,连女儿女婿都想不起来了,还想着过年,精神上实现返祖了,到这里就是彻底的悲剧。
悲剧之所以是悲剧,在于其问题是无解的,没有希望,让人看不到生活的出路。
有解的人生,无一不需要物质和精神铺路。
这时再看编剧给的一团和气大结局,会觉得更加的不真实,现实哪有那么凑巧?
对比之下更显荒诞,强行给的希望不是希望,就是告诉观众谁都会希望的结局实际上根本不会出现。
直到看到结尾生扭成一团喜剧,我才发现原来我不那么擅长接受无解的人生,无解的悲剧,原来我过去看的影视剧没有一部像马大帅这样纯悲剧。
小人物的生老病死,是大写的天地不仁。
范德彪在第三季中的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尤深,“我40岁,梦游了大半辈子,是梦毁了我,看书解梦,但其实我什么都看不明白。
”不得不承认范伟的演技之精湛,还是要说回人物身上,从小人物看到大哲理,《马大帅》一点也不做作,很朴实,很单纯,很坦然。
而范德彪这个人物,是比马大帅更为真实并有感染力的。
范厨师是个不折不扣的善良的250,每当一季的结尾,范德彪总会知错悔改,重回桂英的身边,但又不负众望的在下一季中重拾旧病。
自命不凡,彪彪呼呼,不切实际。
可每当看到范德彪落魄的畏缩在墙角,没人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没人愿意承认他的存在,不是咳血就是欲轻生时,我都很心疼,他就像个孩子,执着,幼稚,蛮横,冲动,他代表的是大多数有梦想,但不认清自己,不脚踏实地的人。
可这样的人,却也有非常靠谱,或者说很让人称赞的一面,比如对于房东儿子的教育,他用了周总“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话。
掏出自己微薄的薪水,给孩子买石膏像,买画具,瞒着房东脱光了给孩子当模特;为了不让玉芬犯难,硬说玉芬肚子里的孩子是自己的,背下黑锅,与姐夫反目。
可以想象,有的人打心眼里,还是爱范德彪的。
40岁的人,有过爱情,不懂得守护;有过幸福的生活,不懂得珍惜。
越来越招人烦,越来越贱,可越来也越可爱,这才是活生生的人,他是个艺术家。
范德彪最后一刻突然不想死 了,这我倒很失望。
虽然他再次改过自新,但我相信,咔咔挠人的彪哥是不会就这么踏实下来的,屹立在辽北平原的孤独“巨人”,从不懂得什么是收敛,收敛只是暂时的养精蓄锐,折腾死自己,气死姐夫,才是令人讨厌的彪哥的一生,还是那句话,“爱咋咋地!
”
笑死我了,看到第30集,才突然明白弹幕一直刷的“古有弗洛伊德,今有范德一彪”啥意思,真的才明白过来,主要是没想到彪哥算命算那么深😂,不过真的看到弹幕说的,为什么弗洛伊德就是科学,周公解梦就是封建迷信呀,而且发现漫长的季节真的好多梦幻联动啊,好搞笑啊,妈呀刚看到彪哥带了个中年妇女帽子,还有之前马大帅还带了个老奶奶的帽子,他俩咋那么搞笑啊😂😂😂看完了,虽然后面的大团圆有点老套,但真的治愈人心,否则太悲了,记得第一次看马大帅是小的时候在家看,咋不一样,小的时候是当初笑话,小品来看的,长大了看是不一样了,感触真不一样,虽然里面的剧情还是套路差不多,有点狗血,矛盾冲突太多,但整体还是好看的,还是能让人感受都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和努力生活的毅力,真的很喜欢有一个评价,就是马大帅前三集都可以单独存在,范德彪可以看做一个象征意义,想等待戈多一样,真的很妙。
好了接下来去看刘老根😂
看完《马大帅3》,颇有些心情复杂。
毫无疑问,马大帅三部曲拍得都非常优秀。
三部曲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气质。
第一部衔接乡村与城市,最浑然天成。
第二部是城市生活但是讽刺到位戏剧性拉满,是现实主义高峰。
最后这部气质和前两部南辕北辙,没有了前两部的大气浑然戏剧性冲突,马大帅的学校没了,为了维持生计,他只能去高层建筑擦玻璃,范德彪也需要找一份新工作,他的新工作是当“医托”。
他们闯荡城市的故事还在继续。
但是这一部多是生活琐碎,加上众多乡村爱情演员的参演,倒仿佛是乡村爱情的前传。
但是赵本山与范伟两位喜剧大师还是创造出了无数笑料与经典桥段。
太多经典片段让人哈哈大笑的同时,也掩盖了片子的悲伤底色。
范德彪在城市中属于没有房子,没有工作,没有媳妇的“三无人员”。
尽管这一部中,他显现出了思维超前、行侠仗义、交朋好友、尊重女性等等特性。
但是他属于城市中的“无产”者。
他不停地左冲右撞,想要拼出一个未来,做医托但是不能耽误人的病情,在美容院想要开创新局面也争权夺利,开解梦馆是找到了自己的奋斗方向却未能成功,加上追求梦中女神刘姐的失败,姐夫说他是“病人”的痛苦,让他失去了一切希望。
而马大帅貌似拥有媳妇、拥有房产,却在城市中无处扎根,他的工作也始终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他始终保持农民的底色,有狡黠,爱占些便宜,但是也善良、仗义,这让他屡有奇遇,生活起起伏伏,一时走上高山,一时跌入深谷。
最终沦落废屋。
这层悲伤的底色在两人试图自杀与流落废屋时达到高潮。
也让这部片子上了一个台阶。
马大帅最终仿佛疯癫,而范德彪的人生围绕始终的是梦。
其实个人以为结局到此戛然而止仿佛更好。
他们闯荡的梦只能以破灭告终,而结局仿佛表明,他们从乡村出走,最终又回到乡村。
中间走过了千山万水,轻舟已过万重山,仿佛又什么都没有经历。
真是让人慨叹一句,世事大梦一场,人生几度秋凉。
最终都像梦一样终会消散,再回到原点。
另外为人关注的是马大帅与玉芬的关系。
玉芬是马大帅系列中当之无愧的女神,三部曲之中,总共有五人喜欢她,范德彪、牛二、马大帅、小唐、胡总。
而这部胡总说出了他的观点,玉芬怎么会是你的媳妇?
范、牛、唐梦寐以求却遥不可及的女神,死心塌地跟着马大帅,自然是因为马大帅自身的优点,但是他们在胡总看来不相称,则是从胡总的视角与价值观来看的。
这本无可厚非。
但是个人以现在眼光来看,感到惊奇的是,马大帅回到家里,玉芬要给他脱去外衣,端茶倒水、做饭洗衣,马大帅一句话拿点什么,马上玉芬就给送到手边,马大帅屁股根本不用抬起来。
玉芬想要出去工作的时候,马大帅总是以自己能养活两个人为由阻拦,其实明明玉芬才是那个适合去美容院工作的人。
他往往还是责备玉芬的那个人。
他第一次夜不归宿,是因为与玉芬吵架,起因是玉芬责备他撒谎,他推卸责任还逃避外出喝酒。
在外面救起胡总,两人畅快把酒言欢,不会想到担心的玉芬一夜没睡为谁风露立中宵。
到家之后也毫无愧意,依然是指责中哄几句了事。
而他将媳妇介绍到胡总家当保姆,却不实言相告。
以至于胡总喜欢上了玉芬。
胡总玉芬两人一直坦坦荡荡,亏心的应该是马大帅,他用谎言欺骗,又打了胡总造成轻伤害,最终他仿佛成了受害者,胡总得到了轻伤害,玉芬得到了伤心欲绝,马大帅为了掩盖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情感受到打击,以至于做出这些行为不是不可以。
但是他也毫无反思之处。
换句话说,他是个不可能认错的人。
这一次玉芬没有办法回了老家,结果还是要回去找到他,哄着他,才算了事。
马大帅的人物形象因此而塑造得格外立体生动,也因此而令人深思。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 关于阅读这件小事儿
(有剧透)之前一直不明白分为什么上 8 分,当作机械劳动时的背景音,直到彪舅偷偷拿房租的2/3资助刘舒去画室班时,才意识到这部剧的神。
(PS:彪舅给自己和刘舒的理由也说明了农村人只是落后,但脑子也很快。
)前面铺垫很多集,展示了范德彪的各种不着调,干啥都不如马大帅,除了大师级的保全面子术。
之前不懂范德彪总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结合第一部他的事迹,发现这种活法在善良的人那里相当典型。
因为太善良,容易被自己的善良利用,心一软(善良的必然)就用力过猛即便知道玉芬对象是姐夫,心痛无比,也要找个台阶留姐夫玉芬继续住,还给几个孩子住,并继续以舅舅的名义抢着担小翠的部分彩礼账。
又因为严重缺乏混城市的经历,想象不到、见识不赢人的复杂,以为别人也坏不到哪里去。
(毕竟彪哥自己不时有点小骗小毛病,但底色善良淳朴),所以善良被别人利用,被带节奏、被骗于是需要面子,高自尊为自己保驾护航,被人看的起,不容易被欺辱。
一种不管你认为有没有我就是要表现给你看的——面子背后的威严,高自尊。
失去边界保护色有多严重呢?
会乱了心智和节奏!
如第一部的镇长带乡亲大包特产上门赖在范德彪家求赚钱机会,范德彪碍于脸面,留下他们后面马尾男获得了范德彪的信任和防备,范德彪在这个“朋友”面前虚心学习,跟着投资入股,被骗8 万被骗后范德彪在镇长乡亲面前依旧要保留面子,这样也对,如果直接翻脸,哪怕以后还钱了,朋友也没得做了所以保留高自尊,能让人临危不乱,只有心态富裕,人才有绝处逢生的生机优越感、高自尊,使得范德彪厨子翻身,在维多利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让他给后面的主角团进城提供了机会和故事发展的动力。
优越感也带来强者对弱者的怜悯,范德彪看到骗走自己8 万的辫子男被人打的断腿当街乞讨,又不忍心再追债,反倒像两个难兄难弟一起痛饮,这种怜悯最收买人心,观众也会被收买。
可以说发迹前的自信自尊(哪怕不够完善的 也算为数不多自爱)是很多人在未强大起来时的盔甲和定力,这种高自尊能成为一种魄力让人获得很多主动的、被动的机会,一旦得到几次这些机会,人就会逐渐壮大。
即便狐假虎威来的高自尊(也是现在很多人推崇的借势),也相当重要。
它能让人稳住自我,更好的发挥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失去自我走不远)。
恰逢最近金东带盐翻车事件,也解释了杨某为什么会把这么多男性得罪的如此之严重,尤其是某些大学论坛,反应很大。
想说:莫欺少年少女穷,天生我材必有用刚进社会(0-5 年)的新人,长期能在复杂和动态变化的浮躁社会里不总是迷失方向,保持住自我,是一件相当有挑战的事,这就需要持续的高自尊、适当的优越感。
不然长期看,反而容易活成行尸走肉。
普通,就该有自信,才能逐渐活成你自己。
至于有些普通的,太过于伪装虚假繁荣,给他人造成很大的伤害的那种(好像有些人把这类也归入普信从而厌X),我觉得就像反诈宣传一样,相信天下不会掉馅饼,相信脚踏实地, 学会保护自己的边界,自己不乱,就不容易被欺、被骗、被伤。
我个人不是很崇尚过度的谦虚,因为真正的谦虚是心里有数,而不是总在别人面前低声下气、唯唯诺诺、缺乏自信、眼睛里没光,光都照亮别人黯淡自己。
但心里有数的前提实际是对自我的高度认知,即苏格拉底说的:“认识你自己”。
这是一辈子的事,在这件事上,再去谈谦虚改进不足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才有意义。
发心论迹都不伤害他人,普通但自信就是一种德,这种德让人完善自己,成就自己;失德的是,发心论迹伤害了别人,这种不叫自信,叫自负。
这部剧讲的是农村人进城,又好像讲出了超越农村的芸芸众生,特别熟悉、亲切!
此刻吃着老娘舅的鸡汤馄饨还在细细地品,彪舅、范德彪,还有很多值得咂摸
已经看到32集了,剩下的两集真是舍不得看了。
看完了就没了,相信以后也很拍出这么精彩的乡土题材的电视剧了(何庆魁的编剧是真厉害)。
最起码本山大叔是拍不出来了。
如果你是一个在东北生活过的人,那镜头里的每个画面都会让你觉得亲切又陌生。
穿插在城市中间的小平房,那一声声回收旧家电的叫卖,大麻花,三轮车,换气师傅,已经是很久远的记忆了。
先说说大帅把。
很多人都说他坏,不厚道。
本山大叔真的是把农民的那种狡黠演绎的淋漓尽致。
这里又想起了刘跃进。
大帅本身的生活条件,学识,眼界,限制了他的发展。
比如美容院,就是硬生生被搞黄了。
但是在每个小的事情上,他又肯定不吃亏。。
西瓜他不知道,但是芝麻肯定是要归他的。
很难想象,作为本山帝国的老大,私人飞机,豪车数不胜数的本山大叔,竟然能把小人物的心酸演绎的如此细致。
第18集两个人去铁岭应该是全剧的高潮了。
大帅吃白菜的时候,看着都觉得香。
再往深挖一些,就可以看出来东北的企业为什么没有活力,经营不好了。
家族式的粗暴干预,当然还有彪式的虚荣和张扬。
如果说中国的社会是人情社会,那么东北肯定是中国人情最泛滥的地方。
东北的就业机会也因此少的可怜。
彪哥,让人又爱又恨的彪哥啊。
善良,有自己的坚持,却不安分。
在东北,其实你可以看到千千万万个彪哥,或者每个普通的东北人身上多少都有些彪哥的影子。
彪哥虚荣吗?
这个是肯定的,每次穷困潦倒中出现一点转机,马上就变了样子开始王者模式。。
但是我觉得这个也并非是坏事,因为彪哥一直想证明自己,一直有一颗创业的心。
这个是没错的。
只不过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而想要成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彪哥一是没有坚持,二是心肠太好,三是太飘忽不定,太单纯。
所以才没起来。
我觉得,彪哥起来了肯定也不会为富不仁,肯定会普济众生的。
骑士精神,造福百姓,真的是彪哥骨子里的追求。
每次看到彪哥和大帅在一起都很欢乐。
是啊,我也想要一个像彪哥一样的小伙伴。
最后,真是惋惜大脚的离世。
R.I.P
别人喜欢他老婆,他怕事,先怀疑他老婆。
他打了人家刘总,老婆说情,让马大帅免于坐牢,他还不领情?
还怪罪媳妇?
谁把翠芬介绍当保姆的?
谁说翠芬单身的?
出了问题,先怪翠芬。
怪翠芬接受刘老板的东西?
翠芬不是说了,刘总硬给的,不要不行吗?
不穿不行吗?
你既然不想刘总对你老婆好,你自己争气多挣钱啊!
你没本事,还不愿意让老婆辞职?
好事都让你想出来了?
不是,怎么着都是你老婆的错,你就什么都好?
想大男子主义,又没那个本事,嫌弃人家,可笑!
这个时代的东北人 ,有大男子主义,但不是所有人都很成功。
配不的上这个东西。
自己讨厌自己,别人讨厌他,观众也讨厌他,这个角色有什么意义?
当然有——记录这个时代有这么一群人。
大男子主义不应该有吗?
还是有些人不应该有大男子主义?
我认为,主题应该是认清自己,但导演用了反讽的手法。
有人说马大帅代表了一个时代,我承认第一部剧情挺好,第二部就是一坨答辩,第三季超越不了第一季,遗憾总是有的。
断断续续的刷完了三部《马大帅》,总体回顾一下,个人觉得人物刻画的是鲜明的,主题是深刻的,逻辑是自洽的,节奏是恰到好处的。
从马大帅误打误撞进入城市,到最后幻想着带动投资荣归故里,你不得不承认的是即使一二三结尾有很多不合理和强行解释的场景,这部剧对于本山的刻画一直是恰如其分的——一个单纯、但又十分滑头的农民在光怪陆离的城市的起伏人生。
从第一部初进城市的懵懂不适到慢慢适应,到第二部的逐渐膨胀后跌落谷底,最后到第三部的卷土重来后再次失败。
马大帅的经历如同范德彪一样戏剧,起起落落后回归本原——一个一无所有什么都不懂的农民,一个失败后还是习惯回到家乡种地的农民,仿佛那才是他们的归宿。
从第二部伊始,这部剧就一直在向观众表达一个核心——当人的能力不足以匹配他的身份地位或野心时,要么会失败,要么会失臆。
剧中马大帅和范德彪很好的表现出编剧的这个意图。
马大帅在收获了意外之财之后误打误撞成为了学校校长,范德彪心怀暴富之梦后却迎来一次又一次的失利,编剧用戏剧性的转折一次又一次的向我们展现出他们想要呈现出的效果——当你不能认清自己时,社会会教你。
这些情节即使放到今天也适用,用当下流行的话说便是:“你永远也挣不到你认知以外的钱。
”搞笑但心酸,喜剧却悲哀。
这一直也是本山大叔试图告诉观众的——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为什么农民工进城会有那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发生,为什么在第一部中警察非但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反而制造了许多误会?
为什么第二部中针对打工子弟的福利学校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问题?
为什么第三部中医托现象、坑蒙拐骗的情况屡禁不止?
是政府的失职?
是现代化进程的怪象?
还是进城之后人心就不古了?
编剧没有试图去回答或者解释问题,而是赤裸裸的展现出问题,展现出问题的后果和解决——终究是普通人在消化这一切。
马大帅之所以有那么多人追捧称赞,引起海内外那么多人的关注,归根结底还是这部现实主义剧集对于人物刻画的太精彩了:那种人与人之间在争夺资源时产生的猜忌与刻薄,在原本同样落魄的朋友突然成功的嫉妒与仇恨,在落难危困时的团结与协作,这一幅幅一画画的场景向你扑面而来,仿佛这就是你身边时时发生的事实。
你无时无刻不在感叹,为什么刻画的那么鲜活,那么成功?
很多人说第三部的结尾是败笔,这种强行大团圆的结局破坏了这部剧本该有的深刻与现实。
剖开过审这个角度,最后的结局是符合大众对于现实生活的认知的,我们在面对超越自己能力事件的发生是,会把结果寄托到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上去,幻想着救世主的存在,幻想着万能神的存在,总觉得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总觉得在冥冥之中会有一把无形的手拉着我们,把我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正如第三部的结尾一样,冥冥之中玉芬找到了大帅,所有的冤案已经平叛,生活又重归于好,甚至最后大帅和范德彪都一改往常的角色,对自己有了清晰的定位,一切都朝着美好幸福的方向发展…………可是——那还是范德彪吗?
那还是《马大帅》吗?
那还是我们吗?
范德彪的梦醒了,我们的梦醒了吗?
而你,认清自己了吗?
2024年10月29日 (三年三部贯穿研三)
1、知法犯法型钢子豪子啥的。
我看他言谈举止赚钱速度花钱速度车子类型啥的,还有阿豪这没吃过苦的屌样子,过去搞不好有可能是二世祖来着吧?
家里有点钱就不干正事天天打打杀杀啥的就觉得自己特牛逼,结果把自己打进监狱了。
后面也能收放自如的遵守社会秩序,做正经生意。
2、法盲犯法天生坏胚型第三部里帮牛三把马大帅家搬空了的两个小子,还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偷登西呢,这就是纯属原始社会光长嘴了没长脑子会说人类语言不懂人类社会的文盲(文明的文)。
3、法盲犯法还算个善胚型马大帅。
咱彪哥再怎么爱cnb,但是彪哥从没有把自己搞进局子,虽然也做过医托这种灰色产业但也有自己的原则:不拉大病客户(笑),靠着cnb的本事不太体面甚至十分冒犯他人但他人又不得不卖他个面子让他圆滑圆润的摆平一切,马大帅可没这本事。
可能过去在刑侦技术不如现在、各种案子难留下证据的时候呢确实会有很多冤枉人的事情发生(被冤枉偷包、路边卖艺妨碍交通),不过马大帅后面进局子/罚款啥的有时候也不冤枉,把家卖了玉芬不顾阻挠报案最后发现是他搞出的乌龙,遛警察。
彪哥帮他找91唐先生的时候他还爬人窗口往里看被路过的袖标大叔生捉了,这要不是当时耍赖装晕加上后面彪哥出来了他这行为又要进局子。
马叔可以说是地道的法盲了(初通人类文明,但有道德bug所以容易进局子)。
4、无法无天型就牛二,法律管不了他,长年游走在社会与法的边缘,有时候他还能钻钻法律空子,甚至有时候还会被转型期的无秩序社会利用,搞一搞法律很想搞但不好意思搞的事情,比如强拆啥的。
所以说,做人有时候不要偷奸耍滑玩心眼啥的,你以为你在老家没人管得了你,做了一些不合适不好的事情,你到外面就会直接会被定性为坏,搞不好就是违法。
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做事之前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想进局子,只要不违背道德,通常就不会违法了。
第一季彪哥还算是个人 第二季就疯了 这一季简直入魔 就差拿把雪饮狂刀跟聂风对线了
范伟第一大功臣。
一星给德彪
彪哥永远屹立辽北大地
应该是马大帅系列最一般的一部,故事线松散杂乱,人物性格和价值观前后不一,最重要的是三部曲中每一部范伟都完爆本山。
比第二部好点,但演员方面吴总和彪哥媳妇没了,强行被离婚,安排上大脚,范伟那穷样怎么租得起大脚的房子。吴总在第二部结尾和阿薇有戏,第三部没了,阿薇以另一种身份出现。美容院的小姑娘不错,挺青涩,挺搞笑。两代小蒙一个戏份很多,一个也露脸了。
开局比2好,后面还是逻辑不通,人设崩塌,主角一点魅力都没有,一个个都干嘛呢,也不知道要讲什么,为了惨而惨?马大帅只有第一部。
马大帅这个人太可恨了,还装逼人品还有问题,相比之下范德彪就可爱的多。相比之下略逊第一部,7分
马大帅的结局也太好了吧,他这人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为人狡猾算计装大摆谱,一点比不上范德彪,跟玉芬那条线也是垃圾的不行,他说人家不清不楚人家就不清不楚,他啥都没了想好好过日子了又装可怜找人家好好过了,真服了
剧情真的好闹心,看了十多集,除了德彪偷偷摸帮刘舒学画画的戏,其他的戏都看得我好烦,膈应死了,就这样儿吧我的评价是,不如第一部,好歹让我看到人间自有真情在
飙就完事了
老赵已经被德彪的光芒掩盖了。。这部戏一般,但是德彪很出彩个人认为超过1和2
我可太爱看马大帅了 太爱看俩活宝天天犯浑互侃 看德彪吞下安眠药又后悔跑到大街上我真的眼泪快下来 人生啊 再绝望只要有一个人关心一下就又有了希望
“我这人口碑好,你慢慢和我处,处不好你自己找原因”
总结一下,从头到尾就是赵本山和范伟的一出闹剧。但是刻画出来的东北民间生存现状还是挺深刻的,很熟悉的底层物语。
20180628 第二部找不到,看第三部。继续。谢大脚还很知性,谢广坤已经很猥琐了,赵玉田混小子像一览无余,王小蒙木头脸,刘大脑袋开始出戏了。。。20180701看完
可怜可恨的彪哥
终于看完了三部马大帅。回想起来第二部仍感觉无比诡异,真就像平行世界一样,人物情绪和心理完全没得到继承,马大帅3的第一集一看镜头语言和配乐就知道对味儿了。我倒不太赞同很多人分析的第三部结尾是梦的这个说法,因为结尾处理不成熟、胡编乱造是马大帅的老传统了,第一、第二部的结尾甚至更扯,每次一到最后两集,不止观众猜不到剧情走向,甚至编剧可能都没想好怎么圆,每次都是一堆烂摊子,然后突然峰回路转迎刃而解,感觉就像拍1的时候没想到要拍2,拍2的时候没想到要拍3,每次都把剧情搞得没有延伸空间,然后下一季再强行启动。这应该是《马大帅》系列最让人遗憾的地方了。
小翠有点作,生不了孩子了,也算报应了
都第三部了小翠这个角色写的还是一样蠢,第三部的马大帅这个角色也跟着变脑瘫。旅游那段直接变味了,完全是借着电视剧打广告,剧情太牵强,强行制造误会。手机不是关机,就是没带,有啥用啊。后面一段偶遇醉酒色批老板还抄了卓别林演的《城市之光》的情节。很多情节强行搞笑,让人尴尬,尤其是装女人和装教授那段。哭戏也太多了,基本上两集哭一次。漏洞也多,就拿最后货车撞马大帅倒骑驴,把老人撞进医院,马大帅被诬陷,怎么查出来的?连个监控也没有,车牌号也没记住,牛三就被抓住了,还把以前做的事全供出来了。包括玉芬怎么找到马大帅的?强行圆满大团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