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认真的看完整个的国产电视剧。
因为觉得这些电视剧都有点不靠谱。
特别是抗战剧。
都是千篇一律的 领导英明神武,诸葛再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小兵各个苦大仇深,舍身忘死。
小鬼子呢,就是呆头呆脑,穷凶极恶,烧杀抢掠无所不干,鬼子领导只会打人骂娘,总是习惯的钻我们伟大队伍设置的#陷阱#里面。
---模式化的表演套路实在是讨厌。
特别是在这个特殊时期,满眼的都是抗日谍战剧情。
要是在这些电视剧里面找到一个两个与众不同的,确实很难得。
以前我们看的都是什么正规军,老八路,老延安的队伍。
但是这次将对象设置成一个类似于县 小队的 团体。
讲述了他们感人的抗日故事。
首先这个故事的角色是多样的,性格是各有不同的,传统的面具式的角色基本上是没有了,最多就是两个九纵领导有点#领导#风格吧!!
李大本事:老八路 胡扯海夸的主儿 ,死乞白赖的主儿 不走平常路的主儿陈峰: 有理想有头脑 坚定自己信念的国军决死队 沉着冷静有纪律---典型的军人 孙成海: 没有领导能力的领导,好刀法,好飞镖,好腿脚。
苦大仇深的主儿石头: 一心打鬼子,还是一心打鬼子的 钢脑袋(白求恩大夫帮你上的钢铁哦) 莽撞冲动 地瓜:好奇怪的口音 调皮捣蛋,没有纪律性的小兵头丁大算盘:当兵有了个商人的头脑,一心为了队伍的吃喝拉撒费心费力。
就像 李大本事说的:我是爹,算盘就是娘嘛!。
再说 女人:赛貂蝉:因为一个哥哥相信李大本事能称王,糊里糊涂的成了他媳妇,没成想 李大本事是一个油头滑脑的不靠谱家伙,结果自己跟着去找男人,和自己老哥都一起在和敌人的骑兵队战死了。
也算是死的有点怨了。
(无可否认她抗日的高尚性,但是在此剧中出现的时间短,而且一个土匪式的女子的最终结局,我觉得比较难以说的过去。
) 最喜欢的还是赛貂蝉的 花旦打扮和她的功夫。
门子:典型的千里寻夫,一个童养媳能够一心为了自己的男人,和孙成海一起吃糠咽菜。
最后一个场景,老树皮加盐粒。
给活活的饿死了。
算是最痛苦的结局。
不禁为之唏嘘还有多个性格的小角色:孙成海下面的呆子和大狗,会扔手榴弹,永远吃不饱的陈兄弟,还有崔小辫(此人纯属友情客串)。
此剧就是没有放过一个角色,没有放弃一个角色,将每个角色都有一个独特的定义和角色描述,直接的结果就是让这个剧集变得生动起来了。
而且在剧中的全死结局里面,大家的死的也是各有不同,为了吃的,为了逃的,为了杀鬼子的。
再来说说剧情,前面说角色在里面都是有声有色,有灵气。
但是整个独立团从一个小队伍到整合到成功再到全军覆没。
没有一个行为是常规的。
打战起来不常规,就听李大本事瞎指挥。
抢枪,抢人,抢钱,还有理了。
种种的迹象表明这不是一个 正规军,就是一个小土鳖队伍。
但是也就是有这样的乡土气息的队伍才能对付过日军一轮又一轮的扫荡和屠杀。
你说哪有部队里面的头儿去县城偷药,抢钱的呢?
哪有部队的人给鬼子变戏法的呢?
都是不靠谱的打法,结果都靠谱了。
--这些凸显了国产电视剧为了达到戏剧效果而胡编乱造的部分。
不正式的太过了,太不真实不严肃。
最大的特点就是 战争的真实性。
扫荡的真实性。
山下奉武一个村一个村的屠戮,杀光中国人的志向。
这一点在里面建立了充分的仇恨基础。
是我们在感情上充分和独立团有了共鸣。
抗日的队伍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最后吃老鼠,吃树皮,挖盐碱地煮盐。
这是多么写实的行为,就是如此才能将 抗日敌后一个小队伍的抗日小图景 描写的栩栩如生啊。
更加贴近现实的是:全部战死的结局。
最后呢:都死了,谁都死了。
九路军的全都死了,李大本事的也死了。
陈峰和山下奉武同归于尽了。
没有大圆满,没有大胜利的结局,更加的真实丰满。
--这样才更加真实把。
在当年的后方,我想这样的小队完整的阵亡是很常见的。
我们见过太多的模子式的胜利了,从来没有关注一个小兵的死亡,也没有关注过一队民兵的死。
虽然在战略全局上,独立团死的其所。
但是独立团的非正规和它的小不能是他们不被纪念的理由。
#每一个战死的人都是不朽的#
永不磨灭的番号 很经典但也有很多脑残 编剧很厉害 这么好的题材 而且个个人物不管出场多久 血肉丰满 导演也很有功力 剧中绝大部分都很到位 台词很生活很真实 演员的装扮也很符合历史演员个个都很有实力 表演很真实但是也有很多脑残之处 导演和编剧对剧本打磨不够细致 犯了很多军事和常识性的错误1 其中一集 分地主的土地给农民 李有一句台词 还有多少亩(具体记不清了)稻地的麦子 然后镜头中却是玉米 这种常识性的错误 让人很蛋疼 本人十分投入剧情 结果看到这里 像被人一脚踢了出来 很是郁闷 2军事方面的问题是大多数国内影视剧的死穴 不够严谨 严重尊重观众的智商《番号》已经有很大的进步 但照样有很弱智的错误 首先从头到尾 九纵九纵 抗战时期 八路军一共四个纵队 决死一至四纵 直到解放战争时期才开始纵队制 相当于军级编制(实际战斗力跟国军师相仿 解放后期才牛起来)鬼子方面更是漏洞百出 一个师团长驻扎在一个县城里整天和一群民兵较劲(后来变成一个团)师团长中将军衔 一个甲种师团3万来人(相当于军级编制 战斗力相当于国军2到3个军) 乙种师团也要2万多人 如果鬼子就这点战斗力的话 抗日战争早就变成侵日战争了 抗战时期国军和日军的伤亡比例10:1 想想看吧3军衔问题很多人都发现了 不在说有些剧情 为了戏剧效果夸张一些 没问题 观众都能接受 但是导演还应该尊重事实 细致打磨一下 那样这部戏会更受欢迎 更具有说服力 最起码不要让观众有吃苍蝇
数年之后重温了这部剧,忍不住来留个言,一部别具一格的抗日剧,有对一段历史的现实主义刻画又有英雄的浪漫主义情怀,有保家卫国的荡气回肠又有笑谈生死的草莽快意,结尾处神来之笔,让人笑着流泪。
虽是多男主剧,但女主角赛貂蝉红装单骑长枪一杆,戏份不多却相当出彩。
这部剧的配乐也相当的精彩,紧张时刻的拔刀声、奋进时刻的“嘿!
”“吼!
”、胜利时刻的那首没有马蹄声却能听出策马奔跃的配乐…都非常非常精彩!
这部剧在我这可以与亮剑并列了。
说句题外话话,黄海波曾是我最喜欢的中生,没有之一,可惜啊可惜了,要是没有那档子事,或是安欣或是高启强,那得是黄海波演的。
《永不磨灭的番号》是一部抗战版的《鹿鼎记》+《水浒》!
这是几个幸存的人,或者说,这是几个被主流所抛弃的人。
在最初的环境里,他们都被轻蔑,或被看做格格不入的异类。
当被放逐的生命聚集到一切,每个人身上都肩负着不为人知的宿命,每个人后面都藏着一支消失了的部队或家族的隐情,因为看到太多生命的消逝,他们被迫活了下来。
活下来,是为了证明,证明逝去生命的价值,证明他们曾经到世界上来过。
番号——是对他们所有辛苦努力的证明,也是对所有生命的证明。
证明他们曾经来过,和我们一样,拼过,闹过,爱过…… 番号——是战争中所有逝者的尊严,和生者的记忆。
爱国是应该的,战争也是惨烈的但是个人认为这部电视剧也就是打着爱国和战争的旗号拍的一部一般般的片子,剧情从重开都到最后都充满了离奇和不可思议,比如:1、一开始,司令敢将吸引敌人的重任交个一个第一次见面的人?
2、敌人都是二傻?
除了亲王子就没有一个有智商的了?
3、几个主角在最后一集之前都是神仙附体,子弹不近身,进身也不死?
4、机关长一出场时还真有点诸葛亮的范儿,但是之后就阳痿了?
5、“小三子”的出现充分表明了编剧的二逼,因为这个角色出来的太离奇了,但是有必须有个这样离奇人物出现才能把离奇的剧情理得有“逻辑”!
6、“小三子”的出现是剧情需要,但是“政委“的出现就纯属鸡肋了!
6、最后一仗,几个主角的脸都全黑了,怎么军旗还干干净净?
拍马器也要拍的自然一点吧?
此片的亮点也是有的,比如方言的运用,但是也不排除”噱头“的嫌疑只凭剧本,我只能说这是一部二逼编剧加二逼导演拍的离奇电视剧(这导演估计认为这是一部多牛逼的作品,还敢在开头加上”徐××作品“),不损一下都对不起我在上面耗费的时间。
最后得是三星,不是因为电影,只因为”爱国“
这是2011年最让人激动的一部片子,看着不光提劲而且让人觉得悲壮!
这是革命的乐观主义与献身主义最完美的结合,不难看出中国革命所走过的血雨腥风中……必须顶!
这部片子去年就下了,看了几集,知道是好片,却因为心情浮躁,没看下去。
这一个月,乘着休息和睡觉前的零碎时间,陆续看完,到今天下午,剩最后两集,也就自我煽情、一鼓作气了。
好在哪呢?
说不清,笑点哭点处处。
媳妇开始觉得黄海波演得有点过了,后来觉得大本事就应该是这么个人,她在被窝里哭了笑笑了哭地把片子看完。
突然想起有人评《大时代》那句话,好就好在全死光。
陈峰、大算盘、石头、热闹、孙成海、赛貂蝉、门子、崔小辫,一个个活灵活现。
山下奉武也是亮点,亮在棋逢对手。
片尾曲挺好听,片中配音也挺到位
开始我给的5星,是看到第十集。
幽默,另类。
角色塑造成功。
配角出彩。
剧情紧凑。
主线清晰。
等等。
全剧整体的改变在从衡水回来后,从变成独立团之后基本上又成了那种传统的抗战正剧,高大全。
最后两集的阻击战就是电视剧版的集结号翻版。
从散兵游勇的县大队到独立团之后,规矩了,放不开了。
人物的刻画上也苍白了。
剧情也开始拖沓了。
陈峰和酒窝,本事和貂蝉,孙成海和门子,吸铁石和赵燕。
张六斤的转变。
过多的支线剧情铺垫让主线不明混乱。
前期的出彩的角色人物弱化,比如大算盘,地瓜啊,大狗啊,以及没来得及活到后面的张安定啊,栓子崔小辫等。
原有的人物的刻画也开始急转直下。
孙成海,甚至是吸铁石的爱情剧情都能用一集到两集左右的篇幅来描述。
陈峰前期还算是个人物刻画的很鲜明很不错的角色。
“还我河山啊”“十万学生十万兵”“青天白日之下”什么的,慷慨激昂之论。
并且总还有作战时机智,说话的风度。
但到了后期,就如他自己所言,“独立团里的客将”真成打酱油的了。
什么事也不过问了。
戏份明显少了,除了给酒窝端药就没了。
后期除了陈峰孙成海刺杀骑兵BOSS和抢鬼子军票买棉布两场精彩的戏之外,基本就没什么了,尤其是大本事,作为一号人物,前十集的活跃到后20集后直接就变成管家婆了。
反差很大。
另外情节上的设置经不起推敲没有常识是国产抗战剧谍战剧的通病。
近几年也就《我的团长我的团》《潜伏》做的不错。
且就不论“师团长大佐”这个问题了。
日军又一次的中招变成了愚蠢的代名词。
被八路军耍的团团转。
贬低敌人反衬自己的这种意淫做法,《番号》还是没有跳出这个模式。
就些人问,大本事这种不到百人的杂牌部队拼掉了日军半个师团的事。
咱且就不说军事常识的低级错误了,就算真的是拼掉了半个师团也不奇怪。
最后的阻击战,日军那种自杀式的冲锋方式,一波波的步兵端着三八大盖排着队走过去送死。
60炮,山炮什么的完全没用上。
连轻重机枪都没有你发现了么。
前面剧情中出现的小装甲车呢?
迫击炮呢?
这是回到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了么。
总体上这还是一部好剧,国产战争片中的一朵奇葩。
值得一看。
也值得回味。
这种痛并快乐的故事的献礼剧真的很难得,让年轻人都会觉得很好看很爱看。。。
那些严肃的历史片太泛滥了,如果按照一成不变的思想去拍,我想就不会有人去看了。。。
广电你TMD敢不这么恶心么,还批评备案的个别剧目在表现抗战和对敌斗争等内容时,脱离历史真实和生活实际,将严肃的抗战和对敌斗争娱乐化,幸好没拍死是这一部,多少好电视剧糟蹋了。。。
独立团拉!
团长拉!
媳妇你听见没!
昨个,咱还是个队长,今天我这死100多兄弟,我他娘的就成团长了。
我不想当团长,我不想看见我的弟兄嗷嗷惨叫,我不想看见满天飞胳膊大腿。
我只想给大伙弄个名份,让鬼子天天念叨,做梦都做恶梦,害怕,吓得发抖的主力部队番号。
那些有正规主力番号的队伍,天天算计打了多少胜帐,咱呢,没有胜利,低下头,把死了的没娶媳妇的兄弟埋了,再咬咬舌头知道痛,知道自己还能站着撒尿,还得他娘的跟鬼子拼下去。
媳妇,知道咱为啥玩命了吗!
.手榴弹炸飞机
真是近年难得的好剧啊,有血有肉的人物描写的真是生动,特别是最后每死一个都很痛心。....非常值得一看,极力推荐。最后说一句黄海波的演技真T娘的好!
打完收工!
最近在追狂飙,李响的演员越看越眼熟,突然想起来他不就是番号里的九路军嘛!还是同一个导演,这剧小时候真的老爱看了,全家一起看,最经典的抗日剧之一!
应该是快进看的有点记不太清了
被吹嘘的一部作品,什么用都没有。
还可以,挺接地气的
勉勉强强...
真实性很成问题
不好看
荒诞幽默式抗日剧,群像设定和机敏中带些泼皮的主角李大本事令我想起《我的团长我的团》以及妖孽团长龙文章。另外老觉得饰演鬼子山下的演员芦芳生长得像林丹。结局真心悲了,又想起团长小说的全灭。
抗日武侠片
有意思!
为啥8.6评论人数少么
又一次被豆瓣的评分给讹了。。。一流的演员碰上了脑残的编剧,笑点足够但智商严重不足。赛貂蝉是李大本事之外最出彩的角色
跟着我爸妈断续看几眼,还行吧,黄海波还是适合这种角色,他在一点点扭转在我心里毁了猪八戒的伤痛>.<
有血有肉的人们,优点大于缺点。我相信,这些人真的曾经在那片土地上活过笑过哭过……
看到了很多日剧的拍法,真的大丈夫么?
竟然也看完了这部国产抗日神剧。有那么一两段搞笑,一两段而已。近来黄海波嫖妓被抓,足见是屌丝一个,别的明星搞劈腿搞艳照,他去嫖妓,还被抓,够可怜!
它真的真的有伪 我的团长我的团 的风格,可是又没有团长那么深刻有趣,虽然披上了平民的皮但是还是高调狗血的伪共产英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