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想着里面有很多现实意义,单凭这个就应该加一星。
但这部电影我是真的看不下去,还不是受情感影响,就是单纯的不想看,我是一路看着进度条想着剧情不远了才看完的。。
所以实在不想昧良心给四星影片前面还算正常,唯一不解的就是那女的和男的的关系,如果强行解释为两小无猜算是可以,可是里面的台词算是什么?
几乎都是恋人之间说的话了(可能我不懂法国人是浪漫,我是他男友我也要吃醋)。
后面就莫名其妙了,可能我不理解这种人的内心(接触几乎为零),但,你不是说了 “只有死亡能把我们分开”仍然成立?
说了这句话的人我不认为会把家人的安全当儿戏,更何况也算是混里面的,不可能不知道里面的形势。
看似很合理的剧情,但人物的塑造似乎过于随意了点——这是我一直到后面哥哥回来那里都无法看下去的主要原因,太假。
后面就有点口水话了,什么脑叶白质切除术(有一点了解,但最后实施是什么鬼?
),弟弟在法庭上的表现(竟然毫无悔过歉疚之心,我不认为他是曾经被塑造的那个视哥哥为一切的亲弟弟,更加觉得人物真扯)。。。
说真的,你标题我也很想吐槽(有道:沉默的爱人,中文隐藏的恋情,英语a love to hide)可能真的就是从一开始认定了不喜欢就总会看到它的缺点吧。
我承认,这部电影我是带了一点偏见看的(大概从35分钟左右正式确定),但里面我确实很难找到喜欢的点(本来想说弟弟颜值还行,结果败成那样子。。。
不是坏,是败)最后第几段话倒是有点挽回了好感,至少它确实在为了这一群体发声。
看完这部电影,在我脑海里形成的就只有旧时对同性恋的压迫以及天下乌鸦一般黑(虽然这两点早有接触,但这部电影确实把我好久没再接触的它们加深了)
1942年的巴黎笼罩在二战的阴影之下,犹太女孩Sarah作为全家惨遭纳粹灭口后的唯一幸存者,逃出生天的她找到了青梅竹马的伙伴Jean,后者及其同性恋人Philippe冒着极大的风险收留了这个孤苦无依的受害者,并帮助其改名换姓生存下来。
三个人在友情与爱情的羁绊中,在谎言与杀戮的间隙里,临时组建起了一个时有矛盾又不失温情的三口之家。
Sarah从小到大一直深爱着Jean,Jean也无条件地信任和宠爱她,但他们始终没有在一起,因为他明白自己对Sarah的爱跟对Philippe的是不同的。
当Sarah知道二人的真实关系后,从最初的难以接受到后来的妥协让步:“我不在乎你是否完全属于我……只要我爱的人一直在我身旁,即使他爱的是别人。
”她想奋力抓住自己所认为的生命中最后一点光。
而Jean只是温柔地回应她:“我会让你伤心的,Sarah。
我太爱你了,不能这么做。
你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让人渴求,是我唯一想要的女人,我唯一能爱的女人,但我会毁了你的。
我要你永远美丽,我愿你永远幸福。
”面对如此善良而体贴的一个男人,我们也大概理解了为何Sarah会这般死心塌地。
三口之家在战火纷飞的时代里有过一段极为难得的快乐日子:在小溪中肆无忌惮地戏水,在郊区外悠闲自在地骑自行车,在烛光前怡然自得地相拥起舞……这也是全片为数不多的一抹亮色。
然而,“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在当时无异于痴人说梦,Jean的弟弟Jacques的出狱成为打破这平静表面的一颗石子,更一石激起千层浪,彻底改变了几个人的命运。
原来,Jacques从小活在哥哥作为家中“完美的儿子”的光环下,一直不受父亲器重,长大后暗中为盖世太保工作,通过掠夺犹太人财产来发迹,因替人背锅而进了牢狱。
出狱后的他对在自家洗衣店里工作的Sarah一见钟情,并无意中发现了哥哥是同性恋的秘密。
他想方设法讨得Sarah的欢心,可被眼里心里只有哥哥的Sarah一再拒绝,妒火中烧的他串通盖世太保逮捕自己的哥哥,本想上演一出证明自己能力的戏码,博得哥哥和美人的另眼相看,不料弄巧成拙,Jean被指控与德国军官有染,在遭受严刑拷打后直接被投入开往德国集中营的列车。
临上列车之际,Jean破碎而不舍地回望着眼前他所爱的人——恋人、红颜知己和弟弟,而与之目光相对的人里,有一个人的眼睛有着和他一样的颜色——他曾告诉那个人:“你能选择自己眼睛的颜色吗?
同样的道理,我并没有选择去爱男人。
”在集中营中的Jean饱受非人的虐待,也亲眼目睹了纳粹的种种残酷行径。
纳粹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疾病,企图将同性恋者逮捕到集中营里进行改造,除了一贯的苦力劳动,还有所谓的再教育,强迫其改变性取向。
体力不支者,要么被开枪打死,要么被活活烧死;顽固不化者,如Jean这般宁死也不愿逃避真实的自己的,等待着的就是脑前叶白质切除术,哪怕存活下来也只是默默等死。
而另一边,一直从事地下工作对抗维希政权的Philippe也在不久后因身份暴露而被乱枪打死。
在那个风声鹤唳的年代,政权独裁,人性扭曲,尊严扫地,真挚纯粹的感情反而没有生长的土壤,遍地盛开的尽是邪恶之花。
Jacques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一时冲动犯下的小错误却在恐怖扭曲的时代里酝酿成了大悲剧。
他通过与纳粹合作得到经济上的好处,并因此做大了家族事业,还与Sarah结婚生子。
岂料好景不长,在德国失势、法国光复后,他因此被逮捕,之前为虎作伥的种种罪行被清算,而当年是自己要求逮捕哥哥的真相也被一同揭发出来,羞愧难当的他在狱中选择了上吊自杀。
在恋情与家庭双重悲剧的背后,是整个时代的沉沦与悲哀:膨胀的欲望造就了恐怖的政府,恐怖的政府发动了无知的战争,无知的战争摧毁了美好的生活。
而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曾经的那些美好事物被一点一点地毁灭而无能为力,徒留心碎。
临近片尾,失去知觉且命不久矣的Jean被接回家中,他和Philippe的照片一直被放在房间的床头,Sarah告诉他:“看,什么也没变,我把Philippe的照片摆在这了,你母亲认为他很帅,她不在乎你爱谁,她都一样爱你。
”家人的无条件接纳,是后半部分压抑沉重的基调中流露出的唯一一丝温暖——这本该是每一个同性恋者得到的最基本待遇。
五十年后,韶华已逝的Sarah在纪念所爱之人的地方献上了一束紫色鲜花——这是许多年前的一个清晨,Jean为了鼓舞她活下去而放在餐盘里的那种花——我能做的,也只有为你们好好活着,为你们献上一束鲜花。
外表孱弱却内心坚强的Sarah承担了全片关于人性理想和生活信念的坚持:“你阻止不了我们怀念”。
而最后的滚动字幕则告诉观众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直到2001年,对同性恋的放逐才被法国政府予以承认。
德国对同性恋的放逐始于1933年,此时正值纳粹掌权期间,之后扩展到所有被占领国和附属国。
据美国大屠杀纪念馆记载,1933年到1945年期间,约有100,000名同性恋被逮捕,10,000至15,000人死于纳粹集中营,1942年通过了反同性恋法,在法国解放后继续有效,这部法律直到1981年才被废除。
在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里,和千千万万无辜的犹太人一样惨遭迫害与屠杀的还有同性恋者,电影正是试图通过呈现这样一个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以小见大地向观众揭示纳粹分子犯下的种种滔天恶行,以及法国政府曾经的那些不人道的行为,同时也是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纪念这千千万万特殊而善良的平凡人,纪念爱的牺牲与牺牲的爱人。
1.直到2001年 法国政府才官方承认了同性恋遣送 德国同性恋遣送始于1933年 当时正值纳粹势力抬头 其后波及各德占国家及德附属国 根据美国大屠杀纪念馆记载 1933-1945年间,有100000名同性恋被捕 有10000-15000名同性恋死在集中营 1942年通过的反同性恋法 在法国解放后继续有效 直到1981年才被废除——来源于《隐藏的恋情》片尾字幕2.法國首度公開追悼遭納粹德國殘害的同志受難者【葛列格諄瓦特 Gay.com / PlanetOut 2001-04-30╱同志新聞通訊社PC編譯】法國終於公開追悼在二次大戰期間遭納粹殘殺的同性戀人士。
就在法國政府首次公開承認在二次大戰期間有同性戀者慘遭納粹毒手後,巴黎的GLBT團體首度出席了一場公辦的悼念會,以追悼在二次大戰期間慘遭殺害的猶太人,以及其它被納粹德軍從法國遞解至德國的受害人。
過去的法國戰爭紀念日(National Day of Remembrance),向來以祭悼納粹德國時期的猶太人與政治受難者為主,而人們也多在這一日,回顧反省法國政府在納粹德國佔領北法期間,協助德軍將猶太人與政治犯遣送至德國的往事(這些人後來多被送往集中營)。
GLBT團體多年以來不斷請願,要求法國各追悼會的主辦單位將同性戀受難者列入悼念者名單,但總是遭到斷然拒絕——警方有時還出動拒馬阻擋。
追悼被遞解至德國的受害人今年,GLBT團體應官方邀請出席了週日(4/29)於巴黎《遣送紀念碑》(Memorial to the Deportation)前舉辦的悼念儀式,這座紀念碑豎立於巴黎聖母院後方,是為紀念被遣送至德的猶太人及納粹大屠殺而立。
這場公辦追悼儀式向當年所有被遣送至德國的受害者致哀,卻未指名追悼特定受難團體,但是在主要的祭禮完成後,翻領上別著粉紅色三角領章的GLBT成員,上前獻上花環,向當年被遣送至德的同性戀者致悼念之意。
獻花者中包括法國退伍軍人協會的一名代表、市府官員、幾位同志政治家還有皮耶‧席爾(Pierre Seel)——他是因同性戀被送至德國的人裡面,最後一名還活著的法國人。
「許多人停下腳步看我們的花環,」當天在場的一名人士告訴法國Gay.com說:「他們很好奇,有些還發問。
」「不該有誰被遺漏」根據法國解放報(Liberation)報導,法總理約斯平在上週的談話中說道:「這個紀念儀式,不該有誰被遺漏,很重要的是,我國要正視在德軍佔領期間遭到迫害的少數族群,如西班牙難民、吉普賽人、或是同性戀人士。
」官方隨後下令將同性戀受害人列入今後悼念活動的名單,官方同時承諾將成立一個由歷史學家組成的委員會,調查大戰期間同性戀者在法國遭受迫害的情形。
同志團體同時也參加了在里爾(Lille)、里昂和利曼(Le Mans)等地舉辦的追悼活動。
在蒙特利埃(Montpellier),同運人士獻花環時一度遭到警方制止,經市長弗瑞西(Georges Freche)出面使化解對立情勢。
弗瑞西說服了公家的主辦單位的人員,讓同志團體順利完成他們的悼念動作,還主動提議要為遣送至德的同性戀者定一個紀念日。
同運人士在獻花後,默哀片刻,最後一起合唱法國國歌《馬賽進行曲》。
從1933年到1945年,有約10~15萬名的同性戀者遭納粹德軍以刑法第175條的肛交罪逮捕,其中有1萬5千人被送去集中營,後來僅有1/3倖存下來。
也由於刑法第175條直到1960年代都還沒廢除,因此有許多僥倖未死的同性戀者戰後多年仍身繫囹圄。
公元兩千年的11月,德國政府終於對在大戰期間及戰後遭到迫害的同性戀者作出官方的正式道歉。
——来源于台湾性别人权协会http://gsrat.net/news/newsclipDetail.php?ncdata_id=9363.2001年或许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离这些历史不需要再被记起的时候还要多久?
这些历史不应该被忘记。
为何觉得国外的人权运动走得如此艰辛,同性恋罪行在21世纪初才陆续被各国承认。
残忍和光辉,人性的极与极,都是外国电影给我的巨大震撼。
今天看了一部同性电影《隐藏的恋情》,从三人迎风在僻静的小路畅快骑车笑谈人生,到接踵而至的不忍直视的厄运难逃,看电影的心情也骤地由轻松愉快急转直下,心中突然装下了个石头,连呼吸都变得紧张。
略同志电影无数的我,从温情脉脉的《莫里斯》《不羁的天空》到基情四射的《欲盖弄潮》《闪亮的日子》;从一开始就是悲剧的《轻轻摇晃》《再见我的新郎》到被世俗淹没无助绝望的《天佑鲍比》《平常的心》;从真实人物改编的《杀死汝爱》《全蚀狂爱》《模仿游戏》到由小说改编的《断背山》;从国外小众的《萌动》《男孩》到国内经典的《霸王别姬》《喜宴》《蓝宇》。。。。。。
我看过的肯定不止这些,但是无论是感动是愤怒、是火花四射是冷漠歧视,我都从不曾有过像《隐藏的恋情》带给我这样的感受。
我想也许是背景和题材过于沉重,现实的鞭笞超出我的预期。
本身纳粹法西斯就已经惨绝人寰,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同性恋更是无法逃脱的灭顶之灾。
我想片中的每个人都不曾预料,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由于弟弟的自私和小聪明,毛毛虫便羽化成蝶,故事终于开始。
这时,遥远的天际传来一声无人听晓的,欢迎光临。
黑暗而低沉的地狱邀请函。
影片最末打出了这样一段字还原了电影的现实性:直到2001年法国政府才官方承认了同性恋遣送德国同性恋遣送始于1933年当时正值纳粹势力抬头其后波及各德占国家及德附属国根据美国大屠杀纪念馆记载1933-1945年间,有100000名同性恋被捕有10000-15000名同性恋死在集中营1942年通过的反同性恋法在法国解放后继续有效直到1981年才被废除
深夜里,我把电影《隐藏的恋情》看完了,之后,我去搜索了“纳粹主义”、“纳粹集中营”、“犹太人”、“纳粹主义下的同性恋”,那是一段残酷的历史,一张张罪恶的照片,让人触目惊心;一段段真实的文字,让人毛骨悚然;一场一场屠杀,让人性泯灭。
这是一部关于战争的电影,还是一部同性恋电影,更是一部拷问人性的电影,Sarah对Jean的男女之爱,Jean和Philippe同性之爱,Jean对Sarah的友谊之爱,Jean和Jacques兄弟之爱,还有母亲对儿子的关切之爱,在纳粹当横行的年代,尤为珍贵。
Jean和Philippe是深爱彼此的同性恋人, Sarah深爱Jean,但不求拥有,只希望自己爱的人永远在身边。
他们仨一起在郊外骑车的情景是那么和谐美好,没有纳粹迫害、没有种族歧视。
他们终究逃不过,Jean被捕入狱,送往集中营,因拒绝接受再教育,不愿意放弃同性恋身份,而被多次进行脑白质切除手术,最终在Sarah身边死去。
Philippe在Jean被捕之后也受到迫害,被人从楼上抛下致死。
Jacques在Jean被捕后,与Sarah结婚并育有一子,后因对Jean的愧疚,在监狱自杀。
相互交织的四人,Sarah坚强的活到耄耋之年,她带着自己的孙子和孙女来带同性恋集中营纪念地,放一朵蓝色的小花在纪念碑前,怀念着她永远深爱的Jean。
看海报还以为是浪漫的法式田园风爱情故事,结果,作为一个看过也算挺多关于二战电影的人,再次被触动了!
那段厚重的历史,值得永远铭记!
我真的很难理解同为人类,那段期间那些人的残忍。
是深藏于我们基因里的原始兽性?
是世带成长根深蒂固的误解?
是被蒙蔽的无知?
维希法国的不光彩同样要受到谴责。
已经不单单是关于同性恋的故事,更是那个时代不同身份的小人物的悲剧。
Jacques同样是时代的可怜人,在片中刻画得更饱满。
记录:直到2001年,对同性恋的放逐才被法国政府予以正式承认,德国对同性恋的放逐始于1933年,此时正值纳粹掌权期间,之后拓展到所有被占领国和附属国,据美国大屠杀纪念馆记载,1933至1945年期间,约有十万名同性恋被逮捕,10000至15000人死于纳粹集中营,1942年通过了反同性恋法,法国解放后继续有效,这部法律直到1981年才被废除。
战后,盟军并没有废除德国法律中有关同性恋的条款,因此,一些男人继续在监狱里服刑直至刑满。
1956年,西德政府拒绝给那些在纳粹时期被关押的同性恋者提供赔偿金。
将近50年后的1990年,反对同性恋的法律才被禁止。
说在前面的话:怪我,怪我没看剧透——所以我一直以为,海报上的两张笑脸,象征着happy ending。
看!
海报里的人儿多美好,让我想起了《call me by your name》,同样是两个男人骑着自行车,在乡野小道里,在阳光下……一直在电影播到二分之一之前,导演还慢慢地陈述着家庭琐事,如果没有开头那段女主(犹太人)被纳粹毁了家庭和家人的交代,几乎看不出,这是一个的铺垫。
终于,电影超过了一半时长的时候,导演终于说出了他的主题,而我因为没有被剧透,看到哥哥被捕捉之后第一次受刑,生出了心痛的感觉。
从那一刻起,我的心和女主角一起,开始感到茫然、焦虑、不安。
这一次,我不想讲故事,我想想说说人。
【一、Sara:梅花 伟大而坚韧】既然要谈人性,那么必须从主线开始,而女主则无疑是除了男主以外最关键的一个,因为电影第一个镜头就是从女主开始,也从女主那里结束。
因为一开始女主是被男主和男友收留的,所以我对这个“第三者”没有好感,所以导致我导演一直让她出现在镜头里让我觉得我很不适应。
丽萨深爱着男主,是男女之情;男主爱着丽萨,是胜似爱情的亲情。
直到最后,丈夫的自杀、男主的弥留之际、丽萨都表现出异常的冷静,她再也不是那个需要男主为她擦泪的女孩了,她是一名母亲,一名失去丈夫(尽管那不是爱)的妻子、一名失去一生挚爱的女人。
一开始我以为她只是一个不谙世事备受种族歧视、被好朋友拯救的女孩。
可是她不是,因为家破人亡,她对着毁坏她家庭的的人开出了第一枪,从此,她心智变得日益坚定。
作为一个犹太人,她活得孤独而坚定。
尽管后来目睹自己挚爱的登上集中营的车、目睹亲眼在自己眼前死亡、目睹丈夫在法庭上被戳穿了陷害的谎言………每一次,她都表现不一样的情绪,从大悲到沉默需要,甚至听到丈夫的自杀,她眼里的情绪竟然如湖水搬平静、我忍不住按了暂停键,想观察她眼中的神情,可是我看不到看不到一丝悲伤或者其他感情……她的心到底经历了多少悲伤和痛楚 也只有她自己清楚。
她就是那朵忍受寒冬的孤梅,默默忍受着世间带给她的伤痛。
【二、jean :纯净如莲】其实我不想说他的。
因为他美好的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
即使遭受那么多折磨,即使眼睁睁看着同伴被活活烧死,他竟然没有因此而感到一丝退缩,而是大声地喊:我是同性恋,我喜欢男人,杀了我吧”直到被做了那样残忍的手术,我才忍不住落了泪直到这时,这个角色终于变得十分立体 终于知道为什么他被那么多人爱着 ——父母 丽萨 还有弟弟。
【三 、Jac :罂粟】人人皆知 罂粟是毒花 所以远离他弟弟jac就是这样的存在。
他身上充满了一切“坏小孩”的缺点,任性妄为 鲁莽冲动 不安分 ——因为没人理解他,除了哥哥深深爱着他。
包括父母,人人对他都避之远之,觉得他充满毒性,不学无术。
可他最爱的哥哥,却让他充满自卑。
于是他心中的积怨变成了罂粟花的毒液,他只是想小小的惩戒那个破坏他花期的哥哥,可是他没想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他更狠的人毁了他的计划,jean被抓的原因表面上是弟弟导致的,可是看到后面才明白,弟弟的做法只不过是提前点燃了导火线,虽然他确实有错,可是他一辈子都在悔恨……他曾经对哥哥说过:直到死亡才可以将我们分开他一直在寻找哥哥 直到死亡 无疑他是错的 可是他更想现实中的我们 犯错却在悔恨中度过 他后来变了性子 变成了大家喜欢的那样——成功的商人。
可是,我再也没见过他笑过。
因为他从来没得到任何的爱,唯一爱过的哥哥,是被他一手毁掉的。
他最终就像罂粟花一样狠绝地、绝望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四 、Philipee :玫瑰一样的热烈和灿烂】他是热情的Sara有了难,jean请求他帮忙,他虽然嘴里不帮忙却为她做了一个假的身份证他是热烈的 他对他的爱从来没有一丝掩饰 无论在人前人后 他都对热烈而深情地示爱 他是善良的 被那些警察押着下楼梯看到了丽萨正在回来 为了不让丽萨是犹太人的身份被揭露 他竟然以死相抵 他做到了,即使男主不在,他也要保护男主要一辈子保护的女孩!
玫瑰花,生来灿烂 死也灿烂 虽然他死都一直不愿意闭眼。
【警官和纳粹党 :猪笼草】这些人的嘴脸 我已经不知道怎么评价了。
看电影的时候,我惊讶于他们毒蛇一样的毒狠绝情,我惊讶的想知道他们是否真的天生残暴 ?
天生爱杀戮 ?
所谓警察——做着最丧尽天良的事却打着最高尚的旗号所谓纳粹——他们看着自己亲手开枪喷出来的火焰、当火焰扑在活人身上的时候,他们竟然在笑这个世界根本没有恶魔 恶魔只是虚伪的人为了掩饰人性而杜撰出来的名词。
恶魔即人性 它就潜伏在每个人身体里 不过,有人被善良压抑住了 有人却它赤裸裸地暴露出来……其他人就不一一述说了 我看过不少关于纳粹的电影,每一部几乎都有揭露血淋淋的人性 但至少有温情的一面 看着哀而不伤 而这一部 真正让我感到害怕和恐惧、因为我们要面对的生活永远充满了人性人性到底能多恶 这注定是个无解题
善良而遇到麻烦的主角如Jean和Phillipe,难以定好坏的配角如弟弟。
一些电影和一些现实中,善良高贵的人们被迫害致死,说不清好坏的人活在充满裂痕的家庭中;另一些电影和另一些现实中,说不清好坏的人最后为了善良的人牺牲了,善良的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偶尔缅怀牺牲的人。
但这个电影里,善良的人说不清好坏的人都死了,这就是战争。
片尾对2男1女快乐地骑自行车进行了缅怀。
但没有出现和弟弟相关的缅怀着实让我咽不下这口气啊。。。
在这里缅怀缅怀弟弟。
【小强】就像《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里的哥哥,用小强的不死精神,背了所有的骂名来给兄弟温饱的生活。
在做小强方面,片中的哥哥比起弟弟差远了。
哥哥被抓进去,本来还有一口气,但被告知是弟弟搞的鬼之后,万念俱灰。
善良高贵的人,被背叛就有这么了不起么,哪怕他有一丝小强精神也好啊。
他那种失去一切的样子,仿佛还没死就开始戏弄自己的尸体。
【宽容】说到宽容,在反同性恋的主流思潮里,弟弟发现哥哥是同性恋后,还是用手足之情克制住了任何偏见,别人说哥哥sick时,他甚至冒着巨大的风险站出来说你才sick你全家都sick!
这是多么明事理的表现!多希望弟弟的错也能被宽容。
弟弟犯的错被公开时,可以想见,这个本来打算用一辈子赎罪最后抱着愧疚进棺材的弟弟有多崩溃。
多希望有个人能对他说,你已经把该做的都做了,虽然错很大,事到如今了,家里仅剩的人口还是互相理解,彼此宽容吧。
但这个时候世界上已经没有人懂他了,最懂他的哥哥不在了,Sara除了恨这个该死的弟弟也别无选择。
一边骂他该死,一边他就真的死了。。。
可怜的弟弟关于宽容,本片赞扬了很多人,Sara对Jean,母亲对两个儿子,Jaque对Jean,这些都是感人至深的。
父亲的宽容来得太晚了,不算。
【明确的自我定位】最后,用弟弟的一句话,这是让我和小伙伴儿们都惊呆的一句话来结束缅怀:"你的角色是好儿子,我也有我的角色,我是个败家子,你别烦我,我要去做一个败家子该做的事了"
“我不在乎你是否完全属于我……只要我爱的人一直在我身旁,即使他爱的是别人。
”1942年巴黎,Jean和Philippe这两位青年同志恋人冒着生命危险,庇护一个孩童时的犹太朋友-Sarah,她的家人都被盖世太保杀害了。
他们三人挣扎求存,在这个没有怜悯的社会组成一个临时家庭。
Jean的不肖兄弟Jacques是个盖世太保的走狗,他出现后,他们三人的关系受到威胁。
当Jean的同志身份被暴露,并且被指控与一名纳粹分子有染之时,一场悲剧正在徐徐展开……
好难过 丑陋的罪恶与美丽的爱情 都让人心碎 除了用流泪来表达人们看到残酷战争留下的痕迹 还有什么语言可以更贴切 战争中的爱情 无论是怎样的爱情 都是纯洁 神圣的 这是人类最纯洁的精神 即使觉得有的爱情是错误的 说明那并不是爱情 而是你的行为把它伪装成爱情 有时觉得 同性之间的感情 才是真正爱情的本真 因为它剥去了异性肉体的装饰 而是真正精神上的结合。。
“我不在乎你是否完全属于我,只要我爱的人一直在我身旁,即使他爱的是别人”
后半部分没有继续往下看,不忍心
我不在乎你是否完全属于我……只要我爱的人一直在我身旁,即使他爱的是别人。
不能说我看哭了就给高分,剧情真的只值3星啊,令我真正感动的是在二战期间,反同现象如此严重,法国人民生存本就不易,主人公还要忍受集中营折磨,那时纳粹对付人实在很有手段,最后再他回国,看着父亲对他感情的变化,真的很动容。不能这样。还好时代稍微开放了,希望他们能走自己想走的路。
真是个沉重悲伤的故事,女主长得很像robin。很多电影记载犹太人被屠杀,但少有描写同性恋在纳粹淫威下的事
烂尾了觉得,而且感觉把gay当成一个issue在谈,一贯的二战时期欧洲的风格。女主好瘦好瘦啊啊啊
我不在乎你是否完全属于我...只要我爱的人一直在我身旁,即使他爱的是别人。"我对你的爱足以包容他,我会像一个男人一样的爱你" 、"她(母亲)不在乎你爱谁,她都一样爱你。"——怀念,那个"生于1915年10月3日,巴黎第三市区"永远的Jean Lavandie.
脑白质切除术(lobotomy)是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包括切除脑前额叶外皮的连接组织。在一些情况下,手术工具就是一个厨房用的碎冰锥还有一个榔头。这个碎冰锥被榔头凿入眼窝。这个过程会造成患者个性的改变,或者造成严重的精神残疾。脑白质切除术被认为是一种野蛮的错误,从而被医学界抛弃。
太惨了,电影拍的太粗糙了。。弟弟很帅,但人品不行。也没啥床戏,有点苦大仇深。这恋情太隐蔽咯俩男主在一起的戏份太少,个性还没弟弟出彩。。
他的眼神可以杀死我...
不合胃口……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片中的感情表达得很肤浅
三人郊外一同骑单车那段太美好,以至于这之后所有的事情都在急转而下。男主角死于诚实和信念,更死于它们的反义词们,那些虚伪和背叛和凶残,这些过错有谁为鉴,人类还会在同样的错误上重复着重复着。不管怎么说,后来让我哭得一塌糊涂的不是仇恨,而是主人公之间们的感情。
对于所有人来说,那都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两个男主人公之间的感情其实毫无亮点,只是为了引出同样在纳粹时代受到危害,却没有得到重视的同志群体。讽刺的是,萨拉作为一个犹太人,成为了唯一活下来的人
虽说看到纳粹加同性恋就知道剧情走向,但导演对节奏掌控的差劲程度仍然让人大跌眼镜,剧情之白烂让这个悲惨的故事丝毫打动不到人。最后那个白烂到无以复加的结尾简直都要笑出来好么?终于知道你法是怎么亡了的。正想骂这导演别拍电影了,结果还真没拍了ORZ
战争的背景下将爱与背叛刻画的如此生动 彰显人性的光芒和现实的无助 勘称同志版乱世佳人
勇敢承认自己的所爱,因为它可以令生命的意义永恒。Ps:美丽的Sara很棒!
人物塑造的都有点不讨喜,同性只是噱头,犹太人也是噱头。导演讲的是这两种状态同时存在下的一个普通家庭的变迁。没有什么精彩的片段。
“我爱你,所以要离开你.”十年前.很悲伤的故事,以切除部分脑来对待同志,法国电视台每年都放几次这片.看到那个同性恋被活活烧死看到Jean疯疯癫癫的叫着我是同性恋打死我吧,我真希望就这样一枪打死他吧,不要折磨他了不要折磨他了.一想到他我就心疼,果然二战是那么的没有人性,真希望二战的历史只是一个梦
不喜欢虐身BE的。。。太苦逼了
这是谁都无法逆转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