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之子雨与雪是一部典型的日本动漫电影,讲一位狼人的遗孀花如何在乡间扶养小孩,按照编剧细田守的说法“塑造了一位理想的母亲”。
在说我自己的意见之前,先说个粗俗的笑话,当我还是个熊孩子的时候,以为电影女明星是不上厕所的。
对,她们这么美丽,楚楚可怜,怎么可能拉出大便呢?
等我明白真相的时候,我已经成了一个庸脂俗粉,或者更糟。
我知道再美的女人,再帅的男人,都有自然需求,吃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有自我,有欲望,有自恋。
所以再看见花这个完美女人,完美母亲,心里总有一种怪怪的感受——她没有自己的欲望与情感吗?
她没有狼狈的,无能的,有泪有气的时候吗?
画面很美,民风很淳朴,两个孩子雨与雪很可爱,花与狼的爱情很童话,就当成一部宫崎峻式文艺童话电影看看,我还有什么不满?
我几乎可以想象出有人不屑地对我说,你不能指望所有人都2B,没有文艺情怀吧?
你不能残忍地夺走人们的梦想吧?
当然,我不能。
想想,大概是听到编剧细田守的(塑造出理想中的母亲)说法引起了一种内心的反感吧。
再看此片,怎么看怎么像吊丝蒲松龄的狐狸精意淫。
一个普通女大学生,带着两个小孩,在荒山野岭生活,即使多数人是善意的,也总会有不怀好意的人性骚扰吧。
或者她这么美丽优雅,总会有不少追求者吧。
没钱没关系,孩子又闹腾,在各种压力之下,怎么能成天笑容满面,淡定优雅的?
我们可以假定她是超常人类,承压能力大过强人,头脑特别冷静,媲美某些有反社会人格的犯罪分子,但如果是这样的女人,通常是既没什么多愁善感的唯美情怀的。
从电影中的一个片断,邻居责怪,花唯唯诺诺地道歉可知,花不是这样的女人。
花是一个日本吊丝的幻想——特别柔弱,女孩子气,不强势,不擅长捍卫自己的利益,然而又吃苦耐劳,会照顾孩子与家人。
这是个互相矛盾的幻想。
假如女人能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照顾孩子与家人,就得厉害成熟,如果厉害成熟,就不会这么楚楚可怜。
我还能看到更多的矛盾分裂。
并不是因为是童话或者是架空幻想小说,作者就可以天马行空,胡乱设想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方。
恰恰相反,你创造的世界仍然复制了现实世界中的逻辑与冲突。
安详的人产生于宁静有保障的社会关系中,浮躁的人产生于危险动乱的社会关系中,二者不可能完全割裂。
从很多细节中可以看到,花的世界并不完美,至少现代化的东京大都市并不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地方,所以花离开都市,不仅是为了扶养孩子,还有一种对工业文明的不适应。
花具有典型的诗人性格,对于田园生活具有理想化的幻想。
遇到一些冲突,不擅长作出务实的应对,那么只有退让,回避,理想化,分裂,回到超唯美的田园生活中。
恶毒的我仍然有兴趣败坏编剧的胃口——现实的田园生活并不细腻唯美,仍然充满聒噪的冲突,蛮荒的行为。
人与人之间有温情脉脉的一面,亦有着现实俗气的一面,与工业化大城市的区别并不大。
所以无论编剧怎样回避,仍然硬着头皮带出了草太母亲,这个似乎与花完全不一样的女人形象。
这个女人着墨不多,只出现一个镜头,但我们可知她是一个用力捍卫自己利益的女人。
这个女人让编剧害怕,也让草太害怕。
所以当她再婚后,儿子草太说,她有了新宝宝就不会再要自己了——这未必是事实,更多的是草太心里的担忧。
这个强势女人只是代表另一种生活作风,界限明确,高效,自我,直话直说。
她就像一个噪音,破坏了编剧细田守编织的诗一般唯美,含蓄,互相依赖的生活。
细田守的精神世界由此分裂了, 分裂成一个理想化,没有自我感受的好妈妈花,一个自私自利,线条冷硬的坏妈妈草太母亲,无法整合。
最后我不满的一点是,两个孩子长大了,离开家庭,花又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乡村里,守着已死老公的相片。
编剧,你敢不敢成熟点,为这女人安排下一春?
如果我是一个正常的,有同理心的男人,我希望我死之后,自己的女人还能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而不仅是为家庭操劳,守着一份逝去的爱,守着一个贞洁牌坊。
我希望除我之外,还有其他男人爱上她,真心对她好,我希望她还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事业,更广阔的人生,能够无拘无束地笑,而不要像一朵白莲花。
我不想要这样纯洁的幻梦,我不要爱上一个无条件奉献自我的女神或者男神。
回到狼之子雨与雪上面,本片体现了日本人的唯美情怀与消极遁世想法。
日本人似乎无论怎样发展,骨子里有种不太理性的唯美作风。
在精神上,始终有种小孩子气, 希望对方看到自己的可爱,柔弱或热血逞强而宠溺自己,或者是即使别人不感冒,只要自我感觉良好就行。
从川端康成,到芥川龙之介,到太宰治,到村上春树,他们始终都盘旋在一种纤细伤感的气氛里,而不愿意面对现实问题:比如说,怎样让自己不被压抑,怎样解决复杂庸俗的现实问题,怎样从感性上升到概念,怎样摆脱自我感动,怎样完整成熟地看清事实真相。
我是不是太苛刻了,活着本来就是瞎折腾,瞎自恋嘛,不管怎样不成熟,只要尽力把画风做精美点,音乐弄精良点,情感更细腻点,认真的态度总是能感动一批人嘛魂淡。
首先,我不怎么说话,先原谅我的低俗。
我早在13年1月的时候看过了。
后来心血来潮百度了这片子。
居然发现豆掰给了8.5分》!?!??
我想都想不明白。
这片子基本是没都没讲好不好,这片子有一直在沉闷沉闷。
各种不说话,装毛哔啊。
就一点点脸部表情,就把你们打动了?
是不是这不片子动都不怎么动,反而你们就觉得一点点脸部表情就意味多多了??
你们让那些大片子情何以堪?
他们就缺少细节描写了?
不多说了,综上,要说我大老粗就大老粗吧,反正我天天在家,虽然跟爸妈天天吵架,但是他们叫我做什么我都会去做。
所以我觉得,喜欢这片子的人都是人云亦云,看到别人说好,就以为真的好,误以为有哔格,
真是一部很温情的片子,比起狼人父亲给我的遗憾,坚忍顽强的母亲更让我感动。
所谓责任的代价是巨大的,勇敢勤劳与坚强奉献也是日本人所尊崇的两大美德,挑起家庭重担去克服众多困难,看到子女都选择了自己的人生路,如此的母亲形象让人欣慰却又让人心酸。
细田守的前两作已经让我爱不释手赞不绝口,这部看完更让我确信这个家伙真不得了!
设定的背景是富有想象的,而发生的平台又是贴近现实的,最后传递出来的情感是真挚动人的,背后思考的问题又是发人深思的。
堪称狼人版的龙猫!
画面音乐优秀得无需赘述,故事也平和温情,似一曲悠扬的山歌。
略微不解的是小雨成长的设定:执着地走向狼的一面似乎缺乏合理的逻辑转变,片中没有人和自然冲突的矛盾,也没有影响小雨转变的重大变故,为什么小雨不能像爸爸姐姐一样融入人类社会呢,变狼的自由也没有因此失去吧。
我不禁想,这里的狼人映射着现实社会的哪一群人呢?
我的答案是不受待见的人,如残疾人,生得不怎么漂亮的人,等等。
他们就像片中狼人一样,对不被普罗大众接受的一面需要小心谨慎地隐藏。
那么从小孩子出生后继承父亲的狼人身份那一刻开始,他们不是继承了幸福,在编剧的设定,他们继承了残忍。
正如那些因为天生而不受待见的人他们无法决定自己能否成为狼人。
那后天呢?
接下来的生活他们应该怎么面对呢?
雨和雪两条截然相反道路,恰恰是导演在面对这个问题时给出的两个答案。
雨,彻底成为了狼。
抛弃了含辛茹苦哺育他长大的母亲,美其名曰:选择了自己的道路。
是啊,既然世间无法接受“狼人”这种生物,我就逃避好了,我去愿意接受我的群体,人类世界的所有困难顷刻就消失不见了。
我呆在自己的圈子就可以了,我何必尝试去融入这个拒绝我的世界呢?
这叫逃避!
雪,彻底成为了人。
陪伴母亲左右,与父亲一样有了接纳自己秘密的伴侣。
很温馨对不对?
抛弃自己“狼”的一面,为自己曾经身为“狼”而搞到抱歉。
极力改变,像不像那些拼命去整容,拼命去装扮自己而忘记自己本来优点的人呢?
世间不喜欢我的“狼性”,那我就抛弃好了。
这样活得更好。
这叫失去自我!
请问这两个选择对任何一个人来讲会是一个合适的答案吗?
无论是雪还是雨,他们到最后都没有接纳自己生而为“狼人”的身份,是啊,动画里可以陈述得非常完满,雨重归大自然,雪完美融入普罗大众。
但现实呢?
不不不!
不可能的好吗?
斗争了近一个世纪的黑人运动不同意不断追求平权的女性不同意这部电影究竟在传递何种价值观?
而片中所塑造的母亲,是对天下所有母亲的侮辱!
她不能,这些问题她都不可能独自面对!
不会有如此善良的世外桃源,不会有处处帮忙的耐心邻里!
这部动画仿佛在营造一个虚假的美梦。
当然,这仅仅是一部动画。
而最后,我希望它也止步于动画。
总感觉哪里不对...话说,女大学在教室遇到个蹭课的小伙,被小伙独特的气质和忧郁的眼神吸引,后来两人就好上了。
估摸着快要三垒的时候,小伙表示自己是个狼人!
尼玛从这里剧情急转直下,直接就本垒了啊!
好吧,大家都知道你是狼人了不是应该叼着你女盆与兜兜风,爬上高山看看日出夕阳神马的,你直接就ML了,ML你倒是变回来啊,贵科贵属贵种如此生猛我们灵长类妹子受得了吗?
其实贵科动物的远亲一直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不如你们做朋友好吧。
尼玛我灵长目程序猿的泡妞思维确实甘拜下风,你居然让她怀孕了。
阿西吧,你是狼人你了不起了啊,滚床单不用带套!
(下回老子遇到妹子我也说我是狼人,说程序猿人家转身就走,搞不懂犬科动物有什么好...)人家妹子大学还没毕业捏!
老子毕业好几年了没让人怀孕过。
后面的不想说了,妹子辍学,还搬到了乡下,遇到些奇奇怪怪的人。
但是仔细一想,会不会全都是妹子的错觉。
女大学生爱上假装来学校蹭课的社会青年,骗取女大学生青春,然后突然消失掉。
妹子不堪打击,想起他们以前说过的笑话他是狼人什么的,某天突然看见河里捞出一条淹死的小哈,认定自己的爱人不是离她而去而是为了打猎给淹死了。
于是买了两只宠物,当作是他的孩子,每天沉浸在自己的幻想里。
邻居不堪宠物的吵闹(她在教两只小动物学狼叫),纷纷投诉,但是她却说是自己的孩子。
每天带孩子出去玩时总不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应为本来就是动物啊!!!
),生病了也不知道该送什么医院(因为理智告诉她应该兽医,但是她却认为是自己的孩子,最后打个电话问问就算了)。
于是儿童健康所的来了,提出要见见她的"孩子",她死活不肯,最终搬家。
搬家后他的邻居很少提起她的孩子,都是说一个女人不容易什么的,有一次终于看到,便问她,什么时候养宠物了啊?
还说宠物像狼。
苦命的妹子越来越病重,最后看到关在笼子里的狼都要和它说上两句(看到这里真是心疼)。
这真是作死的节奏啊。
被骗的好惨啊。
我真想写个循环,kill 这个“狼人”一千次啊!
日系动画电影狼的孩子雨和雪,是一个既温馨又暖心的故事。
狼人的设定并不稀奇,但是故事的视角是从一个单身母亲如何将两个狼人的后代在人类社会中成长起来而讲述的。
在这里,狼人的故事更贴近现实世界,更贴近我们日常生活,好似我们身边就偷偷存在着这些会变身的“人类”。
影片呈现出的是我们从未知道的狼人世界——他们成长中的生活细节,在现实人类社会中将遇到的种种问题,如何在不被怀疑与发现中与人类共存。
于是,我们看到了超萌的狼孩宝宝与一般人类宝宝不同的成长经历,开始半人半兽的天然习性,在接触人群中日渐形成的自我世界观,最终到各自选择自己的路。
而于我,更多看到并感动到的是他们的母亲。
母亲外表孱弱单薄,内心却很坚韧强大,放弃舒适的都市便利生活,远离人群带着两个宝宝来到山里,独自一人修缮偌大的破屋,从一片荒地开辟成一大片菜园,对生活的不放弃,对两个狼孩的爱与细心呵护……最后呈现的是富有生气的,窗明几净的大宅,屋内一切都井井有条,屋外菜园满眼丰收的蔬菜,两个狼孩也逐渐懂事融入人群/狼群。
母亲从靠着已逝丈夫的积蓄过活而变成自力更生,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还有了一辆吉普车,一切的一切都步入正轨,并且紧靠一个女人的力量,当然后来村民们的帮助也起了很大作用,但若不是母亲想在老宅定居下来的决心与毅力,最终也得不到大家的敬佩与怜悯。
一个单身的年轻妈妈,即使带着普通人类的宝宝独自生活,而且是在孤立无援的环境下,也是很艰难的。
更何况是两个还不太会控制变身的狼孩宝宝了。
全片由始至终都充斥着伟大的母爱,一颗坚强的心,和一种坚毅不拔的精神。
积极向前,即使再难也没有放弃生活,放弃自己和孩子。
心中有爱,无论是对丈夫的延续还是对孩子的责任,都促使母亲变得伟大,变得坚不可摧。
影片的结局设定个人觉得很好,两个孩子各自选择了不同的人生,母亲虽有不舍不愿,但还是尊重孩子的选择,毕竟孩子以后生活得快乐才最重要,这一点更加有别于借故爱的名义而“霸占”自己孩子的父母,也更加凸显了母亲另一层面的伟大。
一部宣扬母爱的电影,但是借由狼孩的题材而变得更加有趣,让观众更加富有好奇心。
从故事题材上看,也是独树一帜,平淡温和的叙事手法中也不失牵动观众心灵的感动点。
看的时候有些心酸,结尾还算欣慰。
当我看到“选哪一边都可以的地方”时,我非常激动,因为这就是我正在面临的问题:离开新西兰快要九个月了,到今天也没有找到容身之所。
我在城市/人类社会里幸福生活到25岁,幸福不意味着完美,人性的恶一直让我无法理解。
尽管我也对自然有无与伦比的爱和亲近,但我始终没有机会见到原始自然——直到到了新西兰,也许是注定,也许是巧合(我还是觉得是注定)我过了七个月的荒野生活。
我好像从未那么幸福,并且真正地自由了:完全独自一人和一切在一起,与一切相连(除了人类)可这也并不完美,我偶尔也有非常孤独的时候:比如寒冷的冬夜或者自然灾害让我辛苦、狼狈、害怕。
这时候我也羡慕那些亮着的窗口,也想坐在火炉边的沙发上。
还有每个月生理期前几天的那种难熬,我有生理欲望,还会很想去亲近人类。
(也许这就是我的人类本性)我每天晚上做的噩梦都是人类对我的伤害(可一旦现实中与人有了美好往来,就不再做这类噩梦)我还频繁梦见与野生动物/神兽相恋,梦里也是有甜蜜有不安😅可以说是切身体会过电影里的各种滋味。
但总体而言,我在新西兰的城市、小镇、荒野都住过,它们各有各的可爱和独特。
在那里,城市和自然、人类社会和原始的荒野没有很明显的界限,也许是那里还生活着大量毛利人的缘故,我时常可以看见野到不可思议的、生机勃勃的女人,和小时候的雪没有区别,她们虽然是成年人,也可以那样,那样是被允许的,大家都和谐相处。
可离开新西兰后,一切都糟透了,我没有意识到“外面的世界”是这样的——当我回到家乡,我以为是回家了,和爸妈相聚,温暖的家。
结果却是一种全然的陌生,家乡的一切让我震撼(虽只是小城市但已经让我非常惊讶了)父母看我的眼神很怪,走在路上,每一个人都会打量我,可能仅仅因为我没穿bra或者走路太快?
精神面貌太青春、元气?
或者我穿t恤,而他们穿毛衣?
我不知道哪里有问题,但我能感觉到人们看我的眼神不对劲(非常像狼人在人类社会生活的感觉,自己完全是格格不入的)而我也明显感觉到我是一只被关在动物园里的野生动物🐆。
只要在家就想出门,但到处都没有我可以奔跑的地方,我家乡那个小城里最大的山,对我来说也放不下我一根脚趾。
我第一次发现交通工具是不必要的,我可以从城市的一头跑到另一头而没有任何疲惫感。
“你到底要去哪里?
景区吗?
”父母这样问我,我这才明白原来我赖以生存的家园在城市文明/人类文明里是「景区」的概念。
而不是一个正常的生活环境,是一个特殊区域,甚至还需要购买门票,并且在里面与一堆拍照的游客们在一起。
于是我离家,去了泰国和老挝最偏僻的村子,这下好了,没人用奇怪眼神看我了,作为一个「外国人」我有了特权,因为原本就不属于他们,便不会被看作“异类”。
有个好笑的现象:人们看见我都以为我是日本人——我今天看了这电影,又想起日本有无数个拍城里人到乡下生活的电影,想起《小森林》,才明白日本人确实在这方面很突出!
在老挝一个没电没热水没网的村子里,一个把自家房屋拿来做民宿招待旅行者的村民,看见我非常惊讶,他开民宿二三十年了,什么国家的人都有,就是没有中国人。
我一直被当成日本人……可实际上我也不觉得我是哪个国家的人,我只是我。
离开了新西兰,我一直在找家,找一个我可以生存的地方。
我去了塔斯马尼亚,体验了恶劣自然环境给人带来的最深的绝望和孤独,在那边完全失去了作为社会人的一切身份证明(手机、钱包、证件)家被入侵、洗劫一空。
我到墨尔本,又迎来了新的问题:因为无法理解衣服在御寒之外的功能而买不了衣服,我像个猴子突然被要求要穿西服、打领带。
我不能像雪一样因为新裙子而被朋友们接纳、喜爱、称赞就天天穿着它,也没有因为喜欢上一个男生,就要把狼性给收起来。
因为我本质上对人类社会的很多规则都非常质疑。
雪的改变其实有一点让我不满(忍不住觉得这不愧是东亚电影)有人说一个外向的人确实就会选择拥抱社会。
这没错,但为什么她所做的不是去发扬自己的天性,在人类社会里创造奇迹,成为先锋式人物,去解放人们对于女性就要“文雅”,穿花裙子的“驯化”,而是立马就快速地“为了融入集体,我怎样都可以”。
为什么她想过一种温暖、热闹的生活就一定要压抑自己的本性呢?
她真的就完全不喜欢小蛇小青蛙了吗?
她不想自在地撒野吗?
她只是必须要让班上的女孩们、她在意的男孩子接纳、喜欢自己。
当她表露了身份时(这原本也就不应该成为她的“脏秘密”)她确实被喜欢的男生接纳了,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 不过这不意味着她的未来就没有难题,某一天吵架时她依然可能抓伤自己不想伤害的人。
她的狼性注定会让她在人类社会里遇到难题。
她在抓伤了男生后极度地自责,况且给妈妈也舔了麻烦(好吧,这是日本文化)但其实她的行为也是合理的啊,她原本就是被人给逼到了角落里,兔子逼急了也会咬人,没有控制住自己为什么要有那么强烈的自责呢?
男孩本身的行为也有错。
两个人的错,不应该变成她一个人的罪(我是说在她的思想里,她只觉得是自己没做好。
这个真的很日本。
包括她的各种各样的“耻感”也非常日本)而雨的人性也会永远存在,他曾在人类社会里生活过——他作为日本最后一只狼,他会非常非常孤独。
尽管多数时候都非常好,但他也有一定要面对那种彻底的孤独的时候。
我说的不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孤独,而是你作为唯一一个物种,你哪里都不属于,尽管天地为家,你都有那种最孤独最孤独的时候。
狼也是群居动物啊!
雨也是上了学,因为不像雪一样是外向、爱社交的性格➕身体矮小被欺负,他可能对学校教育也没兴趣,发现山林更吸引他。
山林是他的家没有错,但学校、社会里他的不舒适,这个难道就没有环境的问题吗?
那甚至说得难听一点,他这样有没有一点点逃避的意思呢?
如果他也像雪一样一进学校立马成为人气王而被人们爱着,立刻就体会到了与人类同胞们来往的幸福,他在那种幸福里,还会偷偷地一个人去找那个被关在笼子里的狼来当老师吗?
(即使知道找错了,但他没有选择啊,他急需一个导师,因为他一直都无法“正常地生活”啊!
)我非常理解雨的心情——一直都没有人理解雨,姐姐、妈妈都不理解雨。
妈妈虽然很善良,也表示一直支持雨,但那不是真正的理解,那是爱、温柔、支持,但不是真的懂他。
雨从小一直孤独到大,他第一次找到归属就是跟着老师在山里。
他有自己的世界,这很好,但如果他能够有所选择就更好了。
雪和雨最后的“选择”的确是个人选择,可是这里面「自由」的成分有多少呢?
这是一个讲亲情和成长的故事,但由于个人经历,我更多地看到了「一个生命是如何在“社会化”过程中被迫压抑天性➕无法融入也不想融入社会从而“归隐”」这实际上就是我在国内的感觉。
我回新西兰不就好了?
是,也许。
但我生在中国,想永远搬家就需要经过一个残酷的过程。
为了做野生动物,我必须先狠狠做一次人,还要做人上人,打败所有人,在竞争中获得“强人”的资质,拿到身份,可以合法居住在新西兰,从而才能在我最爱的荒野里奔跑。
这挺讽刺的,不过是现实。
最初妈妈不就是说到一个选哪边都可以的地方吗?
当我看到一家人自给自足➕与邻居拥有了美好的往来时,我以为他们真的可以在“人”和“狼”中间取得平衡,过一种“人”“狼”结合的美好生活,在他们DIY的创新生活方式里,“人”“狼”的优势被最大地激发,弱点被减少,他们可以过得比人或者狼都更好,或者也用不着更好,总之就可以融合:融合,这不就是杂交的美妙吗?
我也曾天真地以为偏远地区的村民由于没有被大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规则给影响,又亲近自然,从而可以接受“狼人”的存在……最后咋还是必须要二选一呢?
他们没有制订自己的规则,还是一个选择了人类的规则,一个选择了丛林规则,都是旧的规则,没有开创出新的东西来,我感到可惜。
但正如我所说,雪的狼性、雨的人性,都注定让他们一辈子都是“四不像”,哪里都不是家。
所以最好的结果是与自己的特性去相处,而不是二分法地把其中一个抛弃掉。
我也认为应该存在不用选、两边都可以的地方,那是我们现在的社会里所没有的。
(对不起我又开始乌托邦了)至少我在新西兰时从来没有考虑过“我要做野生动物还是做人?
”,我在那里只感到自由,我就是我,我很快乐,也没有任何身份上的难题。
我从来没意识到原始和野性与文明社会是只能选其一的,在城市里工作赚钱和在大山里自给自足是不可兼得的。
一切好像都奇妙地融合在一起了,像一大盘炒菜,不同食材的味道相互渗透、融合。
如果人人都可以像女主角或者被雪抓伤的男孩那样能接纳“与众不同”的存在,他们也不用那么挣扎了。
如果人人都可以像主角一样在看见狼人时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想法是「原来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我不知道的事」就好了。
写了一篇非常私人的废话,抱歉。
PS 我其实很好奇有没有符合我想法的电影或真实案例?
制作是优良的,内涵太差了……狼的孩子雨和雪,狼不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里缺失,还要由人类母亲养大。
父亲的死因交代的很敷衍,留下钱包死掉是隐喻只给钱的丧偶式育儿吗?
最开始女主还在上学,后来因为怀孕两次退学,好家伙,我直呼好家伙。
先不说做爱不带套,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一点规划,男方也完全不考虑这些,在此之前这个男的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做爱都要到女方家里,这是直接拎包入住还给性服务啊😰怎么,因为少子化就要鼓励退学生子了吗?
怎么全世界政府都把女性子宫当作公共品呀😓征用都不带给补贴的。
弟弟出生以后,妈妈大部分精力都在弟弟身上,弟弟出事明明妈妈只看见两个人湿漉漉的在河边,一句话不问就抱着儿子,对女儿一句关心没有,最后雨天也是,跟老师联系一下都没有就去山上追儿子,你女儿还在学校你一点不担心?
结尾入学式照片妈妈眯着眼睛笑,好像看着山峦给我恶心坏了,你女儿还在看你呢,你就记得自己的好儿子?
动画剧情的侧重也是,自从女儿选择做人之后就没什么戏份了,怎么,只有传承狼性的好儿子才是父亲的继承者?
还有母亲刚来时候对女性的训诫,需要帮忙就需要帮忙,非得由男性角色来引导吗?
与此对应的邻里之间年长女性的闲话,和后续小学女生之间传的闲谈,女性话多的刻板印象被强调的不能再突出了。
再说回题目,影片中从一而终的人物,花,是孤独的女学生,是体谅男友的女友,是爸爸的好女儿,是贤惠的好妻子,是伟大的好母亲,那她自己呢?
她自己的人生追求呢?
花作为花,而不是作为孩子的抚养者,狼人末裔的情人,她自己的身份呢?
如果说花最开始的身份是学生,那么就是母亲的身份让她失去了最开始学生的身份,而这又有什么好鼓励的呢?
虽然全片似乎在赞扬花作为一名妻子的包容,作为一名母亲的伟大,但是这种赞扬是毫无意义的,如果花找到一个戴套的男人,如果花根本就不谈恋爱,而是去结交普通的朋友,那她之后所受到的苦难和辛苦根本不会发生,也就是说,本片歌颂的是女性不必要受之苦。
所以各位女性同胞们,本片的最大启示首先是,不要找连家都没有的男人,其次,就算找了也不要不带套。
初中看的了,今天又看了一遍,满满的都是回忆啊。
记得初中第一次看到这个是先看到的漫画,而且居然是在快玩游戏盒上,这傻逼东西居然有漫画分区,感觉这个看起来挺有意思的就点进去看然后一发不可收拾,这玩意好像还每周更新我就想起来就追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开始不看了好像是因为游戏盒炸了还是单纯漫画不更新了。
再下一次就是发现这玩意有电影的时候了,还是初中,天呢当时才几几年,一五或者一六年,到现在已经将近十年了我操啊,时间过得死爹了一样快,初中那会就看了不止一遍,很喜欢这个设定,我初中也幻想过能变成狼这种中二东西,现在看就是觉得毛孩子萌。
哈哈我当时就是一个终极废物,记得那天我妈要起超级大早坐车去跟其他人一起作证那个p2p平台的人跑路,钱款不一定追的回来,我妈还跟我说她投了新闻网站。。
操,我为什么又想哭,感觉自己纯废物,又想死了。
总之她走了之后我就爬起来玩电脑因为那时候想玩一会特别困难,趁着我妈走了终于有机会玩一整天。。
然后就赶紧打开这个电影开始看了起来。
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罗嗦这么多,我以前的生活好他妈孤独直到现在也是,而且我已经孤独到不知道该怎么样才能脱离这种处境了,不过无所吊谓,能毕业能找个班上能挣钱就行了,我就这么点要求,我就这么废物,他妈的我想去死。
总之呢电影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哪怕过去了十年,我还真是一点没变啊还是那个长不大的初中小孩,我操。
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温馨,幸福,和淡淡的遗憾和悲伤。
他死了,死的太快,真的很希望花和他能一直幸福下去,可惜以后见面只能在梦里。。
啊啊啊啊其实不想多说剧情,没什么可说的,我就是喜欢,一个人养孩子真难,有幸福也有累的爆炸的时候,雪和雨小时候和长大之后简直是相反的样子,一个想当人一个想当狼,不过希望他们都走向了自己喜欢自己希望的路,这不就是一个妈妈最想看到的了吗。
这个故事并不是完美的,但我就是喜欢它,每一个角色的每个情绪都牵动着我的心,他们笑我也高兴,他们哭我也落泪。
真的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动画电影,太唯美,太令人心颤了。
又忍不住拿出我对这种影视作品走到结局之后能给出的最高赞誉和最深的爱:希望在我看不到你们的日子里,你们一切都好。
这是一个我看的非常有疏离感的电影。
感情无法投射,后半部虽然好了一些依旧如此。
无法投射是因为不认同,因为这是一个莫名其妙的故事。
虽然说是有童话性质,总也得逻辑上说的通不能到处是漏洞吧。
莫名其妙的在人群人多看了他一眼爱上了狼爸,莫名其妙的见到狼爸真身没有一丝丝人类基本的恐怖反应(就算是真爱也得有第一恐惧反应吧),莫名其妙的不知原因狼爸死了,莫名其妙的妈妈竟无一个亲戚,莫名其妙的小儿子走了,周围的邻居看少了一个人难道不会问吗?
户藉难道没人管吗?
放在一个真实社会的氛围里这不能不去考虑不去自圆其说吧。
更莫名其妙的是这个电影的一个核心内容,我看不少评论还无人谈到涉及到一个关于孩子的天性教育问题。
妈妈本人本持着随孩子本性发展的方针,让孩子“自由”发展,想做人还是想做狼由你来选择。
可是人类的本能难道不是把狼拉回来做人吗。
这妈妈是圣母过了头了吧。
放在真实生活的映照里,我也不能认同“随孩子天性”的教育方针。
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所谓素质教育,快乐童年的实质是什么。
谁信谁傻瓜。
按照孩子的天性最好就不要管他们什么也不要学就让他一直玩儿下去。
即便孩子对某一艺术或其他领域感兴趣,如无最开始的外力约束,他们也不会深入学习的。
因为人的天性都是好逸务劳的,都是贪图享受的。
能随着孩子天性吗。
这个妈妈是一个超级圣母。
主要是对狼爸爱情这一事情的表现上。
除了莫名其妙没有任何深入铺垫的爱上了一个人,而且会在爱上一个人之后死心塌地忘我的付出。
忘我的忘的彻底。
为什么女权分子没有盯上呢。
我之前一直把此片的名字看成了狼孩子的雨和雪,我说怎么就读不通呢。
一个女人两个孩子是要多么不容易
女大爱上陌生男人后结婚生子,丈夫死后自己独自抚育俩孩子。这是什么恐怖故事,有毛病。
远超预期。不能接受的设定是狼爹的死法,十一区的鸡到底有多贵?
生儿育女抚养孩子长大就是身为女人最大的价值了,女主一个好不容易考上大学靠着助学金奖学金打工生活的高材生却未婚先孕辍学,被牺牲掉的人生和前途,从此只为孩子,这就是男凝视角下的伟大母亲,狼用不了byt吗,育儿知识还没学,三年就抱了俩。
不需要的大学名额可以给别人爱情脑和不负责居然会遗传
画风比较一般啦!剧情略拖沓但还是有感动的!
为什么没有狼了,因为母狼都变成女人了。
我就觉得女主很可怜
无条件为家庭孩子付出奉献,没有自我,从不抱怨,永远坚强,男性导演意淫下的“完美”母亲形象,真是恶心。
细田守亲情路线的大成之作,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老少皆宜,完美的大众动画
辛劳的狼妈妈。选择,人或者狼。
一般般
基本上无法理解这个故事。比如说:下暴雨,弟弟在心里说一定要出去,把马麻引出去掉到森林里,然后两个都没去学校接姐姐。然后就完了。只有画面还挺可爱。
现在来看不能接受女主的爱情观,狼爹也非常不负责任。最后两个孩子的选择很有意思,小雨不是白眼狼,他选择了为自己而活,这样的人生没有白活。
换成人类版本就是:犯罪老爹被枪毙,苦逼女主带着俩熊孩子无奈移居乡间。熊孩子男一号走上不良离家出走之路,熊孩子女一号过着青春期少女应有的生活……这剧本特么有意思么……
槽点太多男主一脸胡茬狼模式推倒接吻就不说啥了死的也好窝囊,身为一个有存款的男人居然需要打野鸡,怎么日本租房子居然这么便宜么可以以比鸡还便宜的价格就租下。而且两个娃的性格转变好奇怪,最后一边看一边想我靠太天真的妹子下场好惨烈啊!换谁谁干啊!
我旁边的日本妹纸哭得唏哩哗啦的 蛋素 泪点在哪里?。。
动画电影新境地。细田守先生定能成为世界级大师!
没啥好评判的,和亲爱的一起看的,但是心里真是为小花感到难过,人生真是太悲惨了。熊孩子就该从小严厉教育。
圣母型(褒义)女主的无怨无悔付出史,个体的伤痛似乎在强大的母爱主题裹挟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童话毕竟是包裹了层层糖衣的造梦机,看上去一片祥和岁月静好,但看客却不免为了单身母亲的困境而感到揪心。希望文艺作品里的女性形象都能多一点自我意识,少一点奉献精神,认真思忖现状再开启人生新篇章。靠着那么点回忆的余温,值得将余生燃烧殆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