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一年了我才把这部电影看完。
有点可惜,这种文艺片应该去电影院看,而不是像我这样,一会窝在床上看,一会坐在地上看,被打扰了就时不时暂停一次,想看的时候一口气看了好多,又偶尔再捡起来看几分钟,然后今天才彻底结束。
起源是什么呢,是看完了《双镜》,去搜两位主演之前的片子,有被这名字还有封面打动到,好朦胧的美,事实上内容也的确如此。
不知道是先起的名字再拍的内容,还是先拍摄完,再确定名字。
在看的途中,时不时就会有人问,这部电影在讲什么看不懂,其实答案已经在名字里了,《我心雀跃》。
而电影也极好地把这个很难描述的心理活动给拍出来了,少女的情窦初开,都在90分钟里刻画得淋漓尽致。
其实这90分钟里也没讲什么事,大段大段都是学生间自己的打闹聊天,贯穿整部电影的就是刘唯唯要做自己的同学录,拿去给美术老师邹野帮忙修改,期间穿插王雨夜倒腾东西卖钱,美女生物老师和他们的几次交谈,最后爆发是邹野拔了电,徐京想用来赚钱的鱼死了,于是徐京报复,把邹野的还不被当时接受的画全部都贴到美术教室门口,不过此时邹野已经要辞职,最后刘唯唯收到了自己的同学录,但是邹野只是装订好了,还是没有写任何东西。
电影里很多很多都是对刘唯唯的身体描绘,不得不说,导演真的很会拍,刚刚发育的少女的身体,青涩又动人,所以导演给了孙伊涵很多低领圆领的短袖,还有不那么显曲线又有点弧度的裙子,或者是牛仔裤配平底凉鞋。
不知道是不因为设定是97年,又是乡村学校的感觉,所以学生不怎么穿校服,这样给导演的发挥空间比较大。
不过如果是换成校服,感觉完全可以刻画故意拉开校服拉链,改小脚裤等等我们初高中会做的事情,达成的效果是一样的。
不过还好,导演拍得恰到好处,青涩不涩情。
与之对比的是成熟的生物老师。
我觉得生物老师这个科目设置得好,生物,生理,性的觉醒,包括男生对生物老师的喜欢,也对应着少女的羡慕和向往。
最明显的就是他们喝完酒,刘唯唯碰见生物老师那一幕。
以及,最后生物老师让刘唯唯去参加知识竞赛,说明刘唯唯对生物很上心,也就是“性”的这一方面。
可以预见,等刘唯唯长到生物老师这个年龄,估计和她是一样的,美丽风情,有自己的心事,同时也会包容青涩的自己。
其中不止掺杂了男生对女老师,女生对男老师都心生爱慕,也有刘唯唯的朋友杨小万对男同学王雨夜的悄悄喜欢。
随处可见的暗恋和青春悸动。
而刘唯唯也是幸运的,她的母亲虽然不知道她在家折腾什么,却对她的行为很包容。
同学之间的不太标准的口音也并不会出戏。
有几个我没看懂也没想到的地方,有个影评已经说了,解答了我所有的困惑。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666650/邹野对刘唯唯可能也是动心过的,不然他不会画刘唯唯,也不会克制地画刘唯唯坐着的椅子,而他的内心其实是像他贴出来的画一样赤裸。
大学时期的爱人可能是真的,也可能只是一个隐喻,不知道是刘唯唯心中的美梦破灭,还是邹野的一种隐藏。
如果他的爱人去世了,他来这里就是为了逃避,结果又碰到了刘唯唯,又不得不离开。
也可能是刘唯唯期待邹野的回应,最终被现实打败。
不管怎么说,都是青春莫名其妙的开始和无疾而终的结束。
就像刘唯唯做的那本同学录一样,五彩斑斓的玻璃,又易碎的青春。
很能说明的一幅画,邹野原来没有灵感,看到刘唯唯了就来了灵感。
这段女生间的打闹我非常喜欢,对彼此身体的好奇和探索。
杨小万也很美。
最后这束光打得太好了,好美丽。
这部电影的妆容也不错,基本上等于是素颜,纯真又纯朴。
刘唯唯这里有点太胆大了,所以她和邹野之间若即若离的暧昧一下子就被捅破了,但是青春期,怎么也想着冲一把,所以哪怕结果最不好,也不后悔当时做的决定。
(好像在对高中的我自己说)
这个慢镜头给得特别好,看到喜欢的人,眼里只有他,其他都停滞了。
给邹野的服装也很好,普普通通的衣服加牛仔裤,看起来没有什么魅力,但是在女生心里,就是最好看的。
生物老师和刘唯唯的对比
对着镜子照自己
板报画上,是少女的小心机,恨不得昭告全天下,又只能在这里动手脚,就和年少时,把两个人的卷子叠在一起一样。
徐京带着大家去派出所偷花,其实人设已经立住了,胆大无心学习只想赚钱,所以邹野最后拔了他的电销,对他就是一个警醒,他也才把邹野的画贴出去。
太美了孙伊涵挑选孙伊涵也真是神来之笔,身材好手长脚长怎么拍都美,长得很漂亮又有不谙世事的单纯,又有点“土”在脸上,所以怎么塑造都是很成功的。
这个弹幕说得好有道理
这段制造偶遇真的好有体会,反复看了好几遍。
高中暗恋(或许是明恋?
)时,天天放学掐着时间出班级门,制造偶遇,运气好可能会打个招呼然后聊几句不咸不淡的天,大多数时候都是我跟在他身后看着他的背影走到公交车站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也不知道明明不在一层楼,怎么就能算得这么准的呢。
想想那段时光,又蠢又有点幸福。
两个人的对比,开到胸口的吊带裙和背心裙。
谁懂 邹野有点像。。
zzh。。
这本同学录,太美了。。。
出事之后,他们精心摆设,却碎掉的花盆
这俩女孩子好像 但都好漂亮
不过徐京还是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个男生有点东西,人设很有意思
下一个班过来擦掉黑板,最后的痕迹也没了
看的时候不明白这个镜头的意义…
即使是最后,邹野也保护了刘唯唯,认真装订了她的作品,却留白,这就是他所有的感情了吧。
而刘唯唯也只有他当时画的一张画来作为纪念了。
不过青春总是这样,没头没尾,在自己心里轰轰烈烈地开始,可能也会黯然收场。
不过在那瞬间已经完成了从女孩到少女的蜕变。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少女情怀总是诗。
周六的时候,南京迎来了入夏最大的一场雨。
整家戏院只有一间很小的VIP厅要放这部电影,贵的要死。
影厅的冷气有点低,鞋子和雨伞在滴水。
我和牙膏妹赤着脚,瑟瑟发抖缩在沙发里。
灯光暗下的时候我们发觉自己包场了,于是那种潮湿又自在的期待感让一切显得刚好。
《我心雀跃》是一个这样简单的故事啊:少女暗恋英俊落拓的美术老师,害羞、大胆、做尽无聊的小事。
然而一切就像阳光下的尘埃:哪怕再细小,依然无处躲藏。
《蓝色大门》里说:留下些什么,我们就会成为怎样的大人。
这样的结局其实已经算是幸运了。
更多的时候,船过水无痕。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这是导演刘紫薇的处女作,电影里各种女性的形态之美被描摹得淋漓尽致。
我很喜欢唯唯与生物老师初见的场景。
镜头里仿佛有一只手,跟着观众打量的视线小心摸索:成熟的生物老师白皙丰润,眼角明艳冷淡又有风情,少女的视角当然很干净,但风把衬裙的一角吹起,扑簌的声音里尽是遐想;而在女老师的眼中,女孩子额头光洁,眼神明亮,稚嫩的身躯已经长成,每一根头发里都弥漫着盛夏的香气。
在唯唯和叶老师的交往中,少女的憧憬和成熟女人的包容在彼此了解之间达成了微妙的平衡。
电影走到一半,导演用基因突变的理论进行了一次最正式的点题。
她说“导致基因突变的原因有可能是内在本身,或是外界诱发。
”感觉带入少女的性意识觉醒也完全没问题:由美术老师引发的是对异性的探索;由生物老师引发的是对于自身的探索。
到结尾处,唯唯用宽大的T恤包裹自己,勾勒出明确的曲线,意识终于形成,拧巴的成长暂告一个段落。
说回爱情的部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也许更愿意相信美术老师对唯唯有过短暂的心动。
相信学过画画的不少人应该多少有过类似的体验,除非兴之所至,否则大部分美术作业都是枯燥而繁琐的功课。
把灵感带来你面前的路径也许有千百条,但瞬间迸发的爱意一定是其中离你很近很近的那一条。
所以这样的心动即使再微弱,即使根本不够做点什么,用来画一张画,也尽是够了。
《我心雀跃》的爱情线处理的干净利落:点到即止,见好就收,终将落空,没有回响。
然而小说与电影中,最动人的情节常常都是“没有回响”。
哪怕是亦舒,写过那么多功利老辣的爱情,回忆起年少时自己读过最荡气回肠的情节,依然忍不住说到:“金庸所有小说的爱情段落,无论多么奇情刺激,都不及小郭襄对大哥哥杨过默默的思恋。
”写到最后,她还不甘心的追问一句:“呵!
杨过,其实你一直都是知道的吧。
”那当然,邹老师也好,神雕大侠也好,他们都是知道的。
然而少女的眼波里,终究常是难负的深情。
这样想来,念念不忘,没有回响,也不失为一个好结局。
分享Hayley Westenra的单曲《O Mio Babbino Caro》http://music.163.com/song/2700448?userid=342676650 (@网易云音乐)电影的配乐实在太戳我的心了。
电影是我去三亚的时候在宾馆看的。
原本是冬季的一月却有了夏天的味道,也让我想起了在某个夏天发生的事情。
那是在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H老师是我们的计算机老师。
他教我们计算机的时候大家都非常开心,因为这是一个又高又帅气的年轻老师。
那个时候虽然小,但是也可以辨别好看的人是啥样的。
H老师公布了他的QQ,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就鬼使神差地加了他。
刚开始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
后来有一次我去姨妈家玩,偷偷用他们家的电脑上了QQ。
我告诉H老师:“我随时都有可能不在噢,因为我在用别人家的电脑。
” 我好像从来都是神秘又熟悉的存在,所以我的神秘勾起了H老师的好奇心。
他试图问我是哪个班级的学生,又想知道我是谁。
也就是在我姨妈家的那个晚上。
我激动地打下一段字发给了他:你不是周一三五在楼道口值班么?
我到时候拉你的衣角你就知道啦!
他发了一个笑脸,并且答应了我的建议。
我的心怦怦跳,不过十二岁的我怎么就想出了这个机智的办法。
我害怕单独面对H老师,但我又很想与他见面并且让他知道我是谁,于是我想到了这个我觉得很浪漫的办法。
到了周一升旗仪式结束的时候,我那天特意穿了橙色的衣服,把刘海顺了顺。
人群开始涌向楼梯口。
H老师很高,我一眼就看到了他。
我被人群推着往前走,眼看离H老师越来越近了,我的心居然砰砰地跳个不停,手心也起了汗。
我不知道我是怎么了。
离H老师稍微近一点的时候,我听到了他的声音:“大家都不要拥挤。
”我的脸开始发烫了,他就要知道我是谁了。
我迈着很小的步伐,又偷偷看了他好几眼,随即又低下头往前走着。
眼看离H老师越来越近了,我竟然有些打退堂鼓了...犹豫了一秒,我拉了拉他的衣角,有些激动地抬起了头。
原本严肃的H老师突然笑了。
然后他的手轻轻放在我背上把我往前轻轻一推...啊,真的是感觉过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同学在我耳边的谈话声音也渐渐远去了,似乎在这个瞬间只有H老师的笑容被永远停留在了时间里。
我的心还在狂跳,脸上也还在发烫,H老师终于知道我是谁了,我实在太激动了。
而我的喜欢无关爱情,没有惊天动地。
或许就是这种情愫(甚至不能称之为情愫)常常是无果的。
这才是常态,是最美好的结果。
即便过了十年我居然还可以清晰地记得那天发生的一切,有关H老师的一切悄悄埋在了我的心底里。
毕业后我再也没见过H老师,也许他早已容颜不再,也许他的小孩也上了初中了。
这段记忆就永远永远留在了我内心深处,无人知晓。
但是因为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总会想起H老师,总会看到十年前的我,认真又幼稚地喜欢着一个人。
真是很美好的一段回忆了(˶‾᷄ ⁻̫ ‾᷅˵)
我真的觉得特别棒。
我心雀跃,真的好雀跃啊,萌动萌动萌动,还有布谷鸟的声音。
只要心动过看的时候就一定会止不住笑吧,太棒了,非常美。
如此纯粹但我心跳肯定某一瞬间超过了120,看完都不会打重口味的菜。
故事简单纯粹,但细节极其细腻,刘唯把偷抄的课程表装在裤兜里摸着它笑的时候我都一颗心都要跳出来了,几乎尖叫,要么就是我曾经干过这样的事情。
还有一个细节,高中生听不懂“我早过了这个年纪了”这句话,真的,是真的听不懂!
这里特别真实我觉得。
无意间看到视频解说这个电影,马上翻出片子来看,爱奇艺没有会员也可以看全片。
电影封面貌似是一张让人想入非非图片、通过寥寥无几的弹幕也可以看出大家对这部片与封面不符感到失望,而更多人则是在质疑导演这是在拍什么,想表达什么。
请让我告诉你她想表达什么。
电影演的就像我自己的故事一样真实。
高二和老师。
电影的每个场景对于我来说都是真实的,当好友知道我喜欢的是他的时候,都是不解为什么是他?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也说不上来,就是某个时刻他不经意的一个举动,让我今后的目光不得不去关注了。
故意制造多次的看似无意的擦肩而过,目光交会,每次觉得他经过的地方就像电影中一样,时间突然放慢,除了他别的人开始虚化,眼里只有他,觉得这世界除了他再也不会懂你的小心思。
17岁的好奇能让人只靠想象就可以拥抱整个世界,更别说用想象去爱一个人,一个看着离你很近(我坐特座,讲台旁边)却又远在天边的人。
观察着他的一切,他上课时说的话,他的喜欢与讨厌,他的生活可能是什么样的,想要自己变成他喜欢的样子,希望自己在他眼里是最特别的存在。
也真想电影一样,快乐的时光是真的短暂,不得不说的再见,不得不画上的句点,让本来就还未曾开过的花,就直接凋谢了。
我不知道他后来是不是知道我的心思,所以在离开学校前夕让我觉得异常冷淡。
也许,他觉得只是对一个学生冷淡,而对于我,冷不是冷是寒,淡不是淡而是疼,心疼。
莫名的爱,莫名的痛,莫名的让我一想到别离就彻夜彻夜的流泪,那段时间真是难过,真的每天都哭,虽然什么都发生,但只要一想起他就哭。
电影基本也就讲到故事的这里吧,下来我想讲讲电影外的故事。
谁知道一别离都是十多年了,这个城市那么小,我们没有在遇见过。
十多年间,经历毕业,工作,结婚,生子。
看上去他应该从我的记忆里走远了,应该已经孤帆远影碧空尽了吧,但是并没有,他还在,神一般的存在,我已经开始忘记最喜欢的歌歌词怎么唱,但我能清晰记得关于他的一切。
我自认为从小就没什么定力,什么都是三分钟热,但是他却对于我来说却成了最特别的存在,时常会想他,我也觉得自己这种想可以称之为思念了吧,也会幻想,幻想一下当年、如果…,会在各个搜索引擎里搜搜他的电话号码,看看有没有什么线索。
后来还真的在微信里搜到了,我申请了小号,一个只加了他的小号,哥上三两个月就会登上去看看。
不知道自己现在这样还能不能叫爱,还是只是因为当年的戛然而止而遗憾。
后来,从剧里学到了三个字—白月光,我瞬间想到他就是了,是我的白月光,那么亮却那么悲伤。
现在的我也到了遇见他的年纪,我很认真得想过,当时我会觉得难过不是我的错,更不是他的错。
作为一个成年人,承受不起不成熟的爱,更何况是17岁那种让觉得辣眼睛、呛嗓子的爱。
最后我希望他可以看看这部电影,希望他看的时候可以想起我,希望他看完电影会来这儿看看影评,希望他看到我写的这篇独白。
希望他猜出来我的微信小号,希望他给我时间让我给他讲讲我的故事……
作者 / 虫虫你还记得十几岁时心动过的人吗?
在懵懂的青春里,多巴胺让一个人闯进你的心里变得那么容易。
从此勇敢、窃喜和不安都和他有关。
或许你曾不计后果的尝试,或许不了了之,只当幻梦一场。
不管如何,你为他献出了自己最初的心。
青涩是不谙世事的蠢蠢欲动,又总像含羞草似的轻轻一碰就蜷缩起来。
青涩是少年的碎发拂过额头,少女的身姿初现曲线,小鹿一样慌张的双眸。
还有,透明得像水晶的爱情。
电影《我心雀跃》的女主角刘唯唯就准确地诠释了这个过程。
她把青春期对爱情的朦胧幻想、在荷尔蒙催发下的骚动、暗涌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一部青春片,曾让网友惊叹,竟然没有劈腿、作死,简直是一股清流。
0 1 少女情怀总是诗故事很简单,高二女孩刘唯唯喜欢上自己的美术老师邹野。
电影一开场,用开水壶浇花的老师邹野,就吸引了她的注意。
他很有文艺青年的风范,比周围那群稚嫩、躁动的男同学更成熟、有魅力。
一天,在美术教室门口,女孩精心拼贴,用来当同学录的画册不小心掉进水里,晾干之后,老师细心帮她用熨斗把画册熨平。
老师夸女孩画册做得好看,教她用麻线装订成册,怎么装最美观,耐心演示、指导,还借给她关于拼贴艺术的书。
也许是因为阳光刚好照在了老师熨平画册的手指上,也许是因为教她装订画册的声音太过于温柔。
女孩入了迷。
青春期的爱情总是这么没有道理。
第一次喜欢上一个人时无法抑制的懵懂情愫,是人生只限定一次的体验。
老师成了女孩心底里的秘密。
午后斜斜的阳光里,女孩侧坐在长椅上,她的肌肤被光线照得晶莹剔透,熠熠生辉。
在老师看来,女孩青春的躯体迸发着无限的艺术光芒。
灵感涌现,老师提出给女孩画像。
女孩紧张得呼吸急促。
在暗恋的男人面前,第一次展现自己,她无法平息自己的激动。
搜图“你画什么呢?
”“画你呢。
”“那我是不是不能动啊?
”老师一连画了几个小时,女孩的心也随着老师的画笔,酝酿了几个小时的甜蜜。
天黑了,女孩让老师请她吃饭,老师欣然同意。
路上,女孩冲动地挽住老师的手臂。
老师反应迅速,甩开了女孩的手,有些严厉地说:“太晚了,你赶紧回家吧。
” 遂转身离开。
曾有人这么形容暗恋:就像一只谨慎的兔子,壮着胆子喜欢你,你只是一个不耐烦的表情,我就红着眼睛想逃回森林。
这部电影的制片人田壮壮曾说:少女心这东西太懵懂太朦胧,暗恋一个人就像睡觉一样美,有时候睡不着,有时候睡不醒。
而我们都曾把少女心依托于某个有趣的灵魂,自顾自地念一万遍诗。
即使这首诗永远没有下篇,也乐此不疲。
那个时候的我们,心里有一点勇敢冲动,但更多是羞怯,是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沉默。
0 2 是你令我心雀跃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唯唯一次又一次地玩着女孩子的小心机。
比如穿着自己最好看的衣服,在楼梯和老师制造偶遇。
偷偷跟踪老师,在树后、墙角躲躲藏藏,生怕被发现。
悄悄带走了老师用过的勺子,制造亲密接触。
西贝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不知为何,明明想和你说话。
却骗你说,风雨正好,该去写点诗句。
你治好我的忧郁,而后赐我悲伤。
忧郁和悲伤之间的片刻欢喜,透支了我生命全部的热情储蓄。
那些有意无意的“偶遇”,就是女孩所有的欢喜、悲伤、热情。
终于,按照老师的指导,女孩完成了自己的画册。
犹豫再三,女孩决定去请求老师给她写留言。
这是挽臂事件后她第一次和老师说话,可还没有等老师回答,女孩就转身急匆匆地快步离开了。
喜悦、局促、羞涩……初恋,不就是这样?
执着,加上一点点懵懂,还有一点点笨拙。
0 3 终有些爱隐于岁月故事的最后,老师准备调动工作之际被男生整蛊,他的人体私人画本被一张张贴在教室门口,引起全校围观、议论。
女孩误以为老师离开是因为画像事件,急匆匆地找校长揽责任。
"那些都是我的,那画的是我。
"女孩慌张而坚定。
然而,校长告诉她,那些画像都是老师在大学时期为爱人画的。
老师离开只是工作调动,和这次事件没有任何关系。
日子继续往前,女孩的生活渐趋平静。
一日,她收到老师的包裹,里面装着已经装订好的画册。
女孩轻抚着封面碎裂的彩色玻璃,想象着老师的手指也曾这样划过它。
画册每一页老师都打好了孔,并且用麻线做了精致的装订,和他之前给女孩描述过的一模一样。
女孩鼓足勇气打开画册,有点失望,但又在意料之中,留言区一片空白。
老师什么都没有写。
”你的青春应该由自己去书写,不应该有我的痕迹。
“老师仿佛这样回应她。
女孩一声不响地合上画册,走出房间,带上门,也关上了这场自认为轰轰烈烈的暗恋。
一切九曲回肠、波涛汹涌自始至终都只发生在女孩的心底。
房门后,老师曾送给她的画像灵动依然,不管如何,老师还是在她的青春中留下了痕迹。
只是,电影海报上的那句“报告老师,我喜欢你”最终都没有被说出口。
对于女孩来说,那个夏天发生的一切,就像一颗青杏,诱人的外表下,隐藏着阵阵苦涩。
但尽管涩得直流眼泪,女孩还是心甘情愿。
这是自己的选择,她无怨无悔。
春日的花苞是那么娇嫩,就算只是轻轻触碰,也会留下不可恢复的痕迹。
只有保持距离,才能让它在最合适的时候得到最完美的绽放。
这个夏天,老师用善意温柔,以及属于成年人的克制和沉默,守护了女孩脆嫩的情感。
十几岁时喜欢的人,求而得之是爱情,求而不得是青春。
回首初恋,你能想起的是否也只有自己那些在爱情里拙劣的心计?
蓄谋已久的偶遇和看似不经意的搭讪如今想起竟仍觉得惊心动魄?
回忆真是个浪漫的画家,它甚至可以把那些只在内心翻腾,在现实中却什么都没发生的“爱情”粉饰成刻骨铭心的模样。
长大才发现,十七八岁喜欢的人早已被时光带走,故事的主角一直只有我们自己。
而那个人出现的目的,不过只是教你成长。
甚至于,那个人是否是他,都无关紧要。
中年心事浓如酒,少女情怀总是诗。
时光往复,愿有一个人,像影片中的那位老师一样,默默呵护你灿若瑰宝的青涩。
去过你的城市,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拥有?
关于暗恋,每个人估计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自己的故事以及小秘密。
刚刚过去的520,羽蒙也收到了一束暗恋对象的鲜花。
世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你曾经喜欢过的人,原来他也在偷偷地爱着你吧!
当然,今天我想说的还是关于青春,关于师生,关于暗恋的一部电影。
在寂静又有些炎热的夏季,我吹着电扇,吃着草莓味的冰淇淋,就留一盏灯,足够照亮书桌的昏暗的灯光。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点开了这部电影《我心雀跃》。
这部电影没有什么明星,几乎全是新人,但是一切都是那么真实。
真实的高中生活,真实的青春气息,真实的记忆中的少女,有些酷的美术老师,温婉的生物老师。
记忆中在班上总有那么一个人有着过人的经商头脑,进行着倒买倒卖,记忆中的优等生总是看起来有那么一些趾高气扬,但是记忆中在班上也总有那么一个活宝随便发个言都会让班级里的同学哄堂大笑。
原来这才是真实的高中生活啊!
高二女生刘唯唯在学校结识了美术老师邹野,邹野独特的气质和举止让她第一次有了怦然心动的感觉。
纵使这份藏不住的懵懂情愫无法抑制,青春期少女特有的大胆和自以为是让刘唯唯沉浸在自己想象中的感情互动里无法自拔,在那一年夏天,她就像一个闪亮的发光体,无所顾忌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去爱自己喜欢的人。
看这部电影,让我全程姨母笑。
因为这样的青春貌似我也经历过。
当青春期里的自己遇到了一个让自己非常心动的男孩,仿佛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关于他的一切。
影片中的刘唯唯开始被美术老师邹野吸引时,她观察着他的一切。
看到他浇花,会不自觉地停下来观察他。
在邹老师面前,连空气都变得异常紧张。
刘唯唯是什么人,她可是一个非常开朗乐观的女孩儿,她怎么会去向老师借一个订书机都那么害羞呢,是因为她要借订书机的对象是她暗恋的对象啊!
刚开始只是好奇,后来是深深地被吸引。
当唯唯同学发现,邹老师除了外表酷之外,他还有着旁人比不了的才华,他知道怎样让自己的拼贴画更美,他细心体贴,他会耐心地把自己被弄湿的画一张张熨干,他会不遗余力的夸奖自己。
这样一个帅气的美术老师,应该会打动很多人吧,唯唯同学就是其中一个。
上文说到我看这部电影全程是姨母笑的,那是因为我真的觉得这部电影拍得太好了。
它讲的就是我们的故事啊!
没有撕逼,没有堕胎,没有乱七八糟的狗血戏份,有的只是平淡高中生活中的那一丝波动,那些青春的悸动,以及青春独有的活力啊!
这才是真正青春的打开方式啊!
这么好的一部电影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电影中的学生和老师看不出一丝化妆的痕迹,全是素颜,即使真有化妆,但是我看不出它化妆了,这也算是成功的。
大家不妨仔细回忆一下,在自己的高中生活中,学生有化妆的吗?
没有的,大家几乎睡觉的时间都不够了,怎么还有闲暇功夫去化妆,加上其实学校管得挺严的,所以那个时候大家其实挺朴实的。
新人孙伊涵饰演的刘唯唯放在我们班上应该算是班花级别的人物了吧!
但是她的美没有攻击性,不会让人讨厌,她的美有着青春的张力,活泼,还有一些少女的娇羞。
电影中有很多片段是拍摄刘唯唯如何暗恋美术老师邹野的。
她会有意无意的去见他,她会用邹老师的杯子喝他喝过的水,虽然味道并不如自己想象中那么好喝。
当她得知邹老师画的是自己时,她的脸上闪过一丝惊喜和雀跃。
当邹老师说要请她吃饺子时,她会单纯的以为邹老师也喜欢着自己,会下意识的挽起邹老师的胳膊。
当邹老师明显对自己表达拒绝时,她的心里会有一丝委屈和不甘。
邹老师的拒绝并没有扑灭少女的怀春,反而激发了这爱恋,让这喜欢肆意生长起来。
正如陈奕迅的那首歌“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至此之后,唯唯同学越发张扬的喜欢着邹老师。
她会偷偷的记下对方的课程表,会在邹老师上课途中进行“偶遇”或跟踪,觉得对方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吸引人。
在得知邹老师因为同学的使坏被开除时,她会义无反顾的在校长面前担下这个责任。
面对邹老师,她虽然小心翼翼,但是又大胆妄为,她偷偷地拿走邹老师的勺子,带走邹老师的壁虎装饰物。
吮吸着与邹老师有关的一切。
这就是怦然心动的少女啊!
导演的巧妙也正在此,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青春期的少女原来是这么可爱的!
片中那只贯穿全片的鸟,是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开屏的时候正是刘唯唯情窦初开的体现。
影片中许多场戏都采用开放式结局,这也正是刘紫薇导演作品有别于其他青春片的地方,看似少女,却是导演的精心设计《我心雀跃》中,从人物设定到校园青春,都是和以往同质化的青春片不一样的,但恰恰是这种“不一样”,也让这部电影超然脱俗,没有山盟海誓也没有戏剧般大开大合,所有的一切都在悄悄地萌芽,然后悄悄地结束。
作为怀旧青春校园电影,《我心雀跃》拒绝怀孕、堕胎、出国、劈腿等青春片狗血桥段,以表现90年代高中生的真实青春为主,旋律清新平淡,但却会引得观众细细琢磨影片背后的涵义,颇有法式爱情片的味道。
细腻的拍摄手法、唯美的色彩表现、纯情的影片基调以及卓越的演员班底收获了众多青年观众的好评。
你说啊,夏天明明是一个燥热难耐,经常一身黏黏的汗的季节。
却总是与青春联系在一起。
如同影片中的那个夏季,以及在那个夏天猝然而至的一场暗恋。
选择去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在看了剧情简介之后,心中为之一颤:唯唯不就是曾经的我么,那时十五六岁的我,也像这样暗暗地喜欢教自己美术的老师呀。
不得不说,导演把那么一点少女的心事揣摩得太透彻了。
我也是那样的偷偷的却又肆无忌惮地观察着美术老师。
他英俊清爽,还带着一点艺术家气质。
在课上与我们讲文艺复兴,讲透视法构图法,还讲好多画家的轶事。
就像唯唯一样,我盼望见到他,但是见到了却又紧张的只能说声“老师好”。
每次批改作业发下来,总是忐忑无比,如果得到了一个很好的评语,那一颗心真的是要欢欣地跳出来了。
然而我唯一的能与老师单独说上话的机会,也只限于去交作业的时候。
美术组办公室在学校环境最雅的地方,是一处花圃之后的小红屋子。
每次去交作业,我都怀揣着一种兴奋又紧张的心情,光是讲“老师,我,我来交作业”这一句话就够让我的心跳加速好几倍了。
有时候,我会悄悄瞥一眼屋子里的摆设:老师的画、石膏雕像、美术作业本。。。
然后,视线又落回了老师的身上。
每次都在老师感受到我近乎肆无忌惮的注视之前,赶快收回目光,匆匆忙忙像被抓住的贼,道一句“老师我走了”,就赶快闪人,心想,这个小秘密可绝对不能给任何人发现。
有时也会特别羡慕那些皮猴似的男生,可以和老师称兄道弟、打篮球。
我也只是在每次路过篮球场的时候看一眼老师打篮球的样子,又装作根本没注意到的样子走远。
所以说电影表现得真是精准细腻,那种小心翼翼的感觉、小鹿乱撞的心思,我想经历过少女时期的人都会会心一笑,而后又略显惆怅地怀念吧。
也许这样的暗恋就是这样无疾而终吧。
最后毕业时,我和那位美术老师也仅仅是在班级合影时同了框,还隔了好几排,宛如两个毫无关联的人。
然而这段小暗恋还有个后续:也是没想到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偶然回母校考试,居然看到老师在隔壁考场监考,刚看到第一眼,那种心被猛的一拉的感觉又回来了,七年过去,老师也已不再是当初那个清瘦样子,微微发福,左手无名指上也有了婚戒,感觉是一副家庭煮夫的样子。
我站在那里愣神了几秒钟,便淡定地走进考场考试了。
那些幽微的少女心事,多年后变得更加无法捕捉,似乎真的随风远去了。
是了,这种感觉就像片中叶老师的那句“我早就过了你们这个年纪了”。
现在回想起来,更多的是云淡风轻地笑一笑,觉得自己当时,真是可爱的犯傻。
影片几乎是戛然而止,似乎那样的暗恋在那个夏天,随着门砰地一声关上,也划上了休止符。
我想也许很多年之后,当年的少女唯唯长大,看到了更多的人,变得成熟与美丽,当年的美术老师也慢慢走下了那个被唯唯幻想出的神坛,变成了一个平凡的中年人。
当他们再次相遇,何以致意?
他会否记得那个曾热切地注视着自己的少女呢?
答案似乎都不重要了,因为最美的,就是那如诗般的少女心事。
这是一篇戾气很重的碎碎念……典型的意象,肉体,光线,记忆,内容俗套而单薄,场景选取俗套人物化妆时有时无还没见过哪个美术老师住在学校正中间的庙里→_→男老师丑到猥琐,跟个智障一样,还tm配着一个江湖老大哥银项链,他咋不换成金的捏,应该再配个墨镜,老干部玻璃罐头杯。
少女你是没见过男人啊还是眼瞎啊(我实在搞不懂宋宁峰资源为什么这么好,《相爱相亲》里演的那个小混混尬到炸裂 🌚)她摸橙色小恐龙的那一瞬间惨白的脸我还以为这是一个惊悚恐怖片无数次镜头,特写,脚踝,红唇,臂膀,酥胸,这导演怕是个变态吧。
合着可以当作禁欲色情mv了→_→good:少女美好的肉体,彩色的玻璃瓶干净的少女,年轻的妆容傻乎乎地,很美好:)
在上海电影节首映的众多影片中,此片堪称令人眼前一亮,好久没有看到过如此清纯的片子了。
影片里高中生刘唯唯喜欢上了自己艺术课老师邹野,她偷偷关注着邹野,痴痴看他打水、浇花,甚至是走路。
当喜欢的人出现在你面前时,其它一切都仿佛静止了,都化为背景,成了虚无,只剩那个人,他衣服的色彩,他走路的姿势,他习惯性甩动头发的样子,她贪婪又长久地凝视,仿佛想把一切都刻到心里,她甚至不由自主地跟在那个人的身后,全然不顾自己为了他毫无理由偷偷摸摸的傻样子,不顾自己会被带向哪里。
是不是爱上一个人都是如此,就是毫无理由,就是身不由己,明明知道自己的可笑,知道一切没有可能却又忍不住生起无数希冀。
看完这个片子我忍不住去搜索了一下摄影指导是谁,出来的结果竟是侯咏老师,北京电影学院出身,田壮壮导演和张艺谋导演的同学,同时也是两位名导的常用摄影师,田壮壮的处女长片《9月》便是侯咏掌机,以及后来拍摄1998年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1999年《我的父亲母亲》,无不是经典之作。
侯咏老师与第五代导演共同成长起来,功力自然是深厚的,更为这部影片增添一些不俗之处:片头与片尾呼应的夏天的花盆,镜头中踱步的禽鸟,无不是美的,而又似有寓意;少女站在床头镜前打量自己, 镜头悄然潜入少女的房间,细腻微汗的皮肤,浅蓝长裙包裹中身体线条的柔和突起,赤裸的脚踝,细嫩的发丝,仿佛镜头前是一支悄然成长、饱满欲放的花苞。
我们感动于少女初成,未经浮饰,天然而不自知的美丽,又想起此时微小又重大的少女心思,不觉相会一笑,在不言中体会到青春的真实含义。
演员孙一涵在影片拍摄时尚未满18岁,并且之前从未有演艺经验,但她在镜头下的表现自然极了,不负导演的深意和摄影的用心。
当别的电影都在打着“青春片”旗号做成人之事,这部电影丝毫没有为了所谓的“戏剧性”,为了卖座,而加入各种奇怪的烂俗情节,保留了一份原始、简单与天真。
算是少有的纯粹的文艺片子。
“所谓青春就是尚未得到某种东西的状态,一种渴望的状态,一种憧憬的状态,也是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状态,在他们的眼前展现着人生广袤的原野和恐惧,尽管他们一无所有,却偶尔也能在幻想中拥有一切 ” ——三岛由纪夫
给女主
哪个少女不怀春,干净的镜头干净的人物。但感觉过于平淡,也可能这就是学生时代吧
焉了的花,死掉的鱼,浸湿的画纸,打碎的瓶子,隐秘的粉色畅想曲。影像盛满少女心事和青春色泽,那个年纪真是美好。不是语文不是数学而是用生物和美术来取代,折射心跳和色彩。表达有些小品和散文式,显得琐碎和空泛,叙事不够流畅,剧情比较扁平空洞,很多细节也不切实际。不过这就是一场雀跃的梦啊。
挺干净的。不是在刻意制造什么,而是在捕捉光线。
草莓电影节。大象点映。几位新晋女导演的电影(嘉年华、过春天)的配乐都相当不错。
4/10。
情节太土,但孙意涵放在任何一个学校都是校花级别的吧。
这女主可是98年的…先给摄影加个鸡腿!
大概只有导演在雀跃………
全程少女视角,没有切换老师视角,这点挺好的。这个女主选得真好啊,特别灵,全程都能get到她doki doki的少女心,很美的。然后这个美术老师真的招苏啊,宋宁真是一张适合文艺片的气质脸,好喜欢,心动的。
看着很舒服很真实的一部电影,少女情怀总是诗。孙伊涵确实是有点灵气在的。
上世纪末期高中女孩子的暗恋和成长的故事,剧情平淡而真挚,画面清新而明丽,感情微妙而细腻,女孩偶然看中了说话有气无力的美术老师,各种小动作故意接近,调皮活泼的可爱女孩独自内心暗恋,然而老师是平静和从容的。最终女孩跳出了自己的幻想,得到了成长。
黑场转场太多,夕阳光照的人工打光痕迹也稍嫌重了,但瑕不掩瑜,导演对那个年代学生的愣头少年感和青涩少女感捕捉展现得实在到位。最后感慨一句,年轻真好啊,我竟已处于可以猜到美术老师在想些什么的年龄段了 ˊ_>ˋ
学生可以爱老师,是青春懵懂;老师不可以爱学生,是道德人伦。我也喜欢过老师。结尾邹老师没给刘唯唯留言是对的。
两颗星都已经感觉很勉强了,台词尴尬,选的戏也很奇怪,画面是国产电视剧即视感
唯一可看的就是少女的羞涩脸庞。
这应该是我们八零后正常的青春,懵懂,憧憬,假装偶遇,在背后多看一眼就很开心,刻意的经过一些地方,还有失望,再大一点就很正常的谈恋爱,然后就像紫薇导演说的过安分守己的生活,堕胎,虐恋,互残我的朋友圈以及看到的朋友圈都没有,致青春!
無病呻吟的少女心情。
“在那一年夏天,她就像一个闪亮的发光体。”电影真的拍出来了这种感觉,女主角也演得好。啊,年轻真好啊。
有一种很别扭的时空架空感。学生和生物老师穿着说话像千禧年后,校园外的车水马龙更是现代化,一进学校就好像穿越了一样,上世纪的课桌椅和上世纪的课余活动,还有上世纪摇滚范儿的美术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