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裸裸的人性弱点:怕事怕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私冷漠,不管闲事。
目击到犯罪现场,却因为犯罪分子的眼神担心报复而放弃了报警,说到底是旁观者的犹豫退缩,他觉得风险太大,不值得去冒险助人。
没有好处又有风险的事,趋利避害的本能就是逃避,不过既然凶手知道他看见了,自然不会放过他,与其战战兢兢害怕着突如其来的灭口,不如放手一搏,真的没办法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否则一辈子也不安生,他怕我告发,我怕他灭口。
但是报警作证也不一定能抓住犯人,反而会激怒他。
最让人心寒的是那冷冰冰的万家灯火,明明在明明亮着灯明明听得到求救,却选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愿意多管闲事,不想帮助别人麻烦自己,害怕房价下跌就不配合警方调查,不让受害者亲属贴寻人启事,用小区的集体荣誉来威胁和干涉居民。
真是现实又无情冷酷的世界,真实得让人可怕,如果那个求救的人是自己,会不会没救了,有的人可以帮忙报警也不会这样做。
还有社会的隐形谴责,因为他退缩过,再站出来就会怕大众质问当时第一次怎么没有站出来,否则就不会死了云云。
需要时不见人影,死了后一堆声音,这种马后炮简直是不要脸,因为自己没碰到过就有资格站在道德制高点审判别人的言行。
对犯罪者来说,杀一个和杀十个并没有什么区别。
他杀都杀了,除了怕打不过,怎么可能会把知道他秘密的人留着。
泥石流那段有点不合逻辑,太巧了,而且这么突然的就淹没了。
露出的他杀过的人,那么多骷髅,随着罪行暴露,树枝插入也是活该。
罪犯其实没有理由,想杀就杀了,和想吃饭差不多。
如果那个加油员能多留意一下,好心报个警,一条命就得救了。
那个被杀的女孩很顽强的逃,甚至假死晕过去醒来打急救自救,还有那个妈妈反应迅速,有警惕心,被警察猪队友帮忙给凶手开门了。
孩子关键时刻拖后腿,让她逃和躲好,一直反着来,不动和主动暴露。
还有看着不敢动的围观群众,看到犯罪要么拍视频要么围观,就是不敢制止犯罪行为。
关键时刻真的需要多点朝阳群众热心市民。
这是想讽刺韩国警察都是饭桶吗?
真的我全程骂到尾 编剧脑子真的有屎吧?
第一个被害的姑娘的男朋友逃跑 那么多警察抓不到 偏偏被凶手抓到了 可不可笑?
凶手是CIA特工?
男猪角已经看到凶手杀了两个人 还不报警?
难道你孩子被绑架你也不报警?
你觉得搞不搞笑 何况你家人还在 你报了警 让警方24小时保护都可以 你个怂包蛋他妈脑子里真的除了屎没别的了 编剧想体现小市民贪生怕死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那一面 却根本不合逻辑 现在已经是现代化的社会了 难道遇到凶案第一时间报警不是最正确的选择吗?
🤮🤮🤮🤮🤮🤮🤮🤮🤮🤮🤮🤮🤮🤮🤮🤮🤮🤮🤮🤮🤮🤮🤮🤮🤮🤮🤮🤮🤮🤮🤮🤮🤮🤮🤮🤮🤮🤮🤮🤮🤮🤮🤮🤮🤮🤮🤮🤮🤮🤮🤮🤮🤮🤮🤮🤮🤮🤮🤮🤮🤮🤮🤮🤮🤮🤮🤮🤮🤮🤮🤮🤮🤮🤮🤮🤮🤮🤮🤮🤮🤮🤮🤮🤮🤮🤮🤮🤮🤮🤮🤮🤮🤮🤮🤮🤮🤮🤮🤮🤮🤮🤮🤮🤮🤮🤮🤮🤮🤮🤮🤮🤮🤮🤮🤮🤮🤮🤮🤮🤮🤮🤮🤮🤮🤮🤮🤮🤮🤮🤮🤮🤮🤮🤮🤮🤮🤮🤮🤮🤮🤮🤮🤮🤮🤮🤮🤮🤮🤮🤮🤮🤮🤮🤮🤮🤮🤮🤮🤮🤮🤮🤮🤮🤮🤮🤮🤮🤮🤮🤮🤮🤮🤮🤮🤮🤮🤮🤮🤮🤮🤮🤮🤮🤮🤮🤮🤮🤮🤮🤮🤮🤮🤮🤮🤮🤮🤮🤮🤮🤮🤮🤮🤮🤮🤮🤮🤮🤮🤮🤮🤮🤮🤮🤮🤮🤮🤮🤮🤮🤮🤮🤮🤮🤮🤮🤮🤮🤮🤮🤮🤮🤮🤮🤮🤮🤮🤮🤮🤮🤮🤮🤮🤮🤮🤮🤮🤮🤮🤮🤮🤮🤮🤮🤮🤮🤮🤮🤮🤮🤮🤮🤮🤮🤮🤮🤮🤮🤮🤮🤮🤮🤮🤮🤮🤮🤮🤮🤮🤮🤮🤮🤮🤮🤮🤮🤮🤮🤮🤮🤮🤮🤮🤮🤮🤮🤮🤮🤮🤮🤮🤮🤮🤮
看了很多大家影评,先说说我自己浅见。
欢迎大家讨论!
首先这只是一部韩国电影,不要太主观去看一部国情不一样电影,而且只是电影不需要太多较真的地方。
纵观所有高分电影一样也都能找出较真的地方,主要还是看电影本身所表达的思想。
那先说下我观后注意到几点细节:1.开始时男主看到凶手杀人现场第一反应就是报警(可见男主还是很有正义感),可是这时男主老婆出来喝水开灯吓得男主手机摔掉还急忙回去关灯(怕凶手发现)正在凶手注意到了男主家里还数楼层来着,吓得男主锁门拿着棒球棍在门口睡了一晚(大家设想下同样是你们敢报警吗?
家里有妻儿,还背负着还贷压力,男主是自私了些不过有人会拿整个家庭去冒风险嘛!
)2.男主案发第2天夜里想用发邮件发方式告知情况不过这时狗过来舔了舔男主,男主又看了下家人照片最终选择放弃(如之前男主上班时同事接了个明知是骗子也不敢恶言相对,因知道电话和地址怕报复。
对男主后面做了铺垫)3.晚上男主家里接到未知电话,狗这时不见了(狗上次出现是在男主想发匿名邮件时)这里透视无形的威胁,次日男主遇见警察后推脱说喝醉了什么都不记得了(这时候压力很大,未知电话,不见的狗,寻狗启示上的电话及凶手背后注视)估计大多这时候大家也会选择逃避(就算这时告诉警察也没用,首先这时凶手骑着摩托车告诉警察也速度也没凶手快肯定跑掉,第二点常看韩片的人都知道韩国警察不作为整体差也是知道的,这时说了估计凶手知道了晚上就要来找男主了)4.男主看到凶手杀了第一个目击者,正巧电话响了被凶手发现男主上演一场大逃亡。
男主刚要报警就听到女儿叫声身后还站在凶手,这时真是很紧张要报警估计凶手会对妻儿下手。
男主内心挣扎了下还是放弃了报警,这时警察第2次出现找男主想确认抓到是否是真凶,可是凶手这时盯着男主女儿男主很害怕大声说一切都不知道,让警察不要骚扰他们。
凶手才默默离去,巧了这时狗也回来了。
5.电梯看到被杀第1目击者老公贴的寻人启事(男主很无奈又很害怕,社会冷漠体现的淋漓尽致),之后警察第3次出现在男主吃饭时告知其实总共有3个目击者并设陷套男主出来指证,男主道出顾虑(前面说了韩国警察不靠谱,真不靠谱!
可能指证完没抓到凶手反而被灭全家)这时第2目击者发现也被凶手追杀险些遇害了(男主内心也明白自己迟早会这样,加上对前2个死者愧疚)最终男主跟警察吐露心声并告知老婆实情后去做证(其实男主还是很善良正直的,只是面对了非正常人所遇见的事情,内心还是需要挣扎一下的)6.接近尾声了(再2次证明韩国警察是废材,让凶手跑了,去保护证人被凶手杀了,你说这样的警察谁还敢去做证人),最终逃走凶手跑到男主家里跟女主打大几个回合,败逃的女主直到1楼无路可退即将被凶手锤死之际,电梯出来2个送货的人旁边又来一对情侣,但没人敢出手援助(现实难道不是一样吗!
)这时男主一声怒吼吓退凶手才保住妻儿生命。
(男主为了家人也是最后跟凶手拼命了)看完这片其实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反思,就如男主最初勇敢报警也许夜晚女生就不会死,如果跟第1目击者一起去报警也许她也不会死。
但是非要最后切身体会到才会明白也许这一切都晚了,就如男主最后在楼下呼喊“救命”!!!
一切都是浅见希望大家多多包容,也对这部电影多个角度去理解。
细细品来值得4星+
故事的梗概大概就是一个连环杀人犯犯下了累累罪行,最终得到报应的故事。
但是,结局并不是这个片子想要告诉我们的。
我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一名女性受害者在小区的中央被凶手用锤子凶残杀害的时候,她所发出的惨叫的确是被所有的居民听到了。
但是大家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甚至在案件发生后还要签署不同警察合作声明。
受害者在收到攻击后还存活了长达两个小时,可是在这两个小时中,甚至连一个报警的人都没有。
这是为什么呢?
主角的理由是,报警了之后会遭到凶手的报复,但是电影毕竟是电影,情节推动着矛盾不断发展,逼迫着主角不得不选择站出来指认凶手。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可能面对着类似情景的我们,又该如何抉择呢?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社会个体对于涉及他人利益,换句话说,“公共利益”问题的看待。
很多人的确认为“公共利益”和自己无关,为或无为对自己都无法产生即刻的影响,或者说,产生的影响或者利益比起付出的代价以及隐形的未来代价小的多。
所以就会出现集体的失明,明明都看到了却选择无动于衷,这个可以理解,无动于衷不会遭到任何损失,而如果选择做什么的话有可能得不到回报或者遭受损失。
第二点,也是对于社会上承担该责任的组织,此处为警察的依赖或者说不信任。
当事人或许会想,这不是我的事情啊,不需要我来管,自然有人会管。
可是在电影中,这种守株待兔式的行为已经对正常的破案产生了极大的阻碍,如果可以尽早报案,就可以避免很多惨剧。
但是,生活不同于故事,我们也不是故事的主人公。
加缪的《局外人》中写道“其他人的死,母亲的爱,对我有什么重要?
既然注定只有一种命运选中了我,而成千上万的生活幸运儿都像他这位神甫一样跟我称兄道弟,那么他们所选择的生活,他们所确定的命运,他们所尊奉的上帝,对我又有什么重要?
他懂吗?
大家都是幸运者,世界上只有幸运者。
有朝一日,所有的其他人无一例外,都会判死刑,他自己也会被判死刑,幸免不了。
”也许,在最终的选择上,人人都有无动于衷的权利和理由。
可是这里究竟是否存在第二种选择,也就是,我们能否在还可以选择的时候,去选择一个“就是那种我可以回忆现在这种生活的生活。
”卢梭说过:“我们要牢记这句话:对坏人的怜悯就是对好人的残忍。
”、“生而为人,我们避免不了要承担对他人的责任。
由于自身力量的不足,我们产生了对他人的依赖。
如果人人都足够强大的话,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多么冷漠。
正是这些自身的弱点,才让我们体会到了人世间幸福的存在。
”在我看来,虽然我们对于我们的“既定”的未来一无所知,但这并不是我们无所作为的理由。
因为有很多事情,虽然目前看上去和你无关,但是正因为我们的一无所知,我们不知道这些事情在未来是否会与我们有关,当然,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的行为会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
我认为应该就是在我们尚且力所能及的时候,去做。
목격자...者系列又添新员。
意外发现这部倒挺好看的,喜欢悬疑暴力片的宝宝们可以一刷。
别谈多大的腕儿了,其实李圣旻、金尚浩、金成钧,加上百想最佳女配陈庆…阵容倒也不算太寒碜。
导演曹圭章?
拍完《那天的氛围》还能反手拍悬疑暴力片,竟也不俗。
[玫瑰]赞就赞在剧情走向,以往劣性犯罪总是在人迹罕至的地方进行(当然《犯罪都市》这类不搞到人尽皆知不足以立威的黑帮片除外[捂脸]),可凶犯企图填埋之时被害人突然跑了,还闯进了一个几百户居民的社区,边逃边呼喊救命。
按一贯套路,要么就是获救后连累施救者一起被凶手杀害,要么就是进入全城追缉犯罪嫌疑人的冗长流程!
可曾设想过,凶犯会在该社区的中心位置毫无顾忌地继续实施犯罪?
😱更可怕的是,居然没有一个人声称目击到整个事件!
一个几百户居民的社区啊,居然没有一个人!
我相信人都有自私胆怯的一面,若非事关自身利益,又有多少人会站出来为正义为良知和恶魔做斗争?
又有多少人敢?
因此男主目击死者活活被砸死后选择沉默,因为他有妻有女,又刚置办了属于自己的房产,他一个都丢不起呀。
若说他真有忿恨,那也并不是忿恨凶手残忍杀害一个女子,而是忿恨为何凶手选择在自家社区犯罪?!
我能理解这种心思,但我不赞同这种做法。
反正我肯定会第一时间报警的,因为我怕啊,谁知道这变态会不会来杀我,给它足够时间筹划如何把我神不知鬼不觉地抹掉?
哪怕它真的放过我,难道我就要一辈子生活在焦虑和恐惧里?
性格决定命运吧!
全片有个镜头挺特别,截图留念[机智]
看了这部电影的影评,很多观众不太理解为什么影片剧情漏洞百出:男主角为什么不报警,之后再申请保护家人?
为什么懦弱?
为什么凶手在光天化日之下追杀男主角妻女,却没有人阻止?
凶手无理由杀人的设定?
这个我觉得要解释一下韩国的电影,是一向以撕开伤疤给观众看,来达到警醒国民的目的。
从
杀人回忆 (2003)8.92003 / 韩国 / 剧情 动作 悬疑 惊悚 犯罪 / 奉俊昊 / 宋康昊 金相庆
追击者 (2008)8.42008 / 韩国 / 剧情 惊悚 犯罪 / 罗泓轸 / 河正宇 金允石
那家伙的声音 (2007)7.52007 / 韩国 / 剧情 惊悚 / 朴镇彪 / 薛景求 姜栋元这些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影片,到
邻居 (2012)7.52012 / 韩国 / 剧情 惊悚 / 金辉 / 金允珍 金赛纶
门锁 (2018)6.92018 / 韩国 / 悬疑 惊悚 / 李权 / 孔晓振 金叡园等明显挑战公众敏感度的影片,韩国的电影的灰暗度,不像欧美那么深的脑洞,但善于捕捉就在我们身边的事物,细思极恐。
至于韩国警察,只是资本主义+言论自由的国家,对于国民公务体制存在不信任,并非完全那么差劲,否则不会出现
青年警察 (2017)7.52017 / 韩国 / 喜剧 动作 犯罪 / 金周焕 / 朴叙俊 姜河那
盲证 (2011)7.52011 / 韩国 / 剧情 悬疑 犯罪 / 安相勋 / 金荷娜 俞承豪里契而不舍的热血警察。
而且以前我在韩国留学的时候,住在成均馆后门的明伦洞(“洞”就是我们的“街道”),一个依山的小区,非富人区非繁盛区,但是旁边派出所的大叔几乎每2小时都会开警车在洞内巡逻,家家户户都非常有序。
看来,地区也非常重要。
看到他一惊一乍的顶着两眼袋说没看到不知道,我就很无语,样子长得像郭台铭,四楼那女的又像童谣。
凶手在周边转悠,是个正常人都会马上搬家转移,或者报警指证吧,怎么可能跟鸵鸟一样装作不知道,你以为你装作不知道就安全了吗,这他妈跟定时炸弹有什么区别?
与其天天被折磨不如来个痛快呢。
我在想换了我会怎么样,首先第一次看见我就会报警,凶手敢威胁我我就把他照下来跟各大杂志媒体曝光,天天接受访问,你一个杀人犯都不在乎脸面我一个没罪的就更不怕了,四楼那女的也扯淡,报警你拉着六楼报什么,直接去警察局不行,多么愚蠢啊,这一群人以为沉默,凶手就不会找上门来,再怎么,也得准备点武器吧,真是难以理解,被吓得魂飞魄散,还每天能回去呆着。
看电影的时候,要冷静,就算当时不能冷静,主观情绪带的暴怒,那看完也要冷静,第一遍看到三分之一,我是暴怒,对于男主韩尚勋的人设,我已经要骂出来了。
“怂,为什么不怂到底!
”害怕就不要继续偷看了啊,好奇害死猫啊,既然决定无视这件事,那就忍着良心的煎熬怂下去啊。
“天真怎么还带着点蠢!
”竟然以为当着凶手的面跟警察说“我什么都没看到”就能让凶手放过?
警察在你面前,你双手一指警察出动,凶手抓到之后,你还害怕个什么鬼啊。
暴怒,要打两星。
直到看完,冷静之后细想,一切都不无道理,剧情中每个人的举动,都体现着人性的冷漠、懦弱、自保。
想说下这个怂到家的男主,一家之主,贷款买房,怂,顺便带着所有人都有的好奇心,目睹现场的第一时间,他准备打电话报警,可老婆突如起来一个开灯,吓的自己掉了手机,也扎眼的暴露了自己家。
怎么办?
第一反应是关灯,可是凶手会不会已经注意到了?
悄悄的爬上阳台确认,发现凶手正看向这里,举起手,数一数楼层。
魂飞魄散的拿起球棒反锁家门,胆战心惊的坐在门口,凌晨四点,屋里男主被噩梦惊醒,屋外,楼下先前离去的凶手折返而来。
男主自此展开矛盾的自救,救家人,救自己。
如果单看男主人设,要被气死,纵观全片,他又切合了电影想表达的内容:人性冷漠,自私自利。
加油站的年轻小哥,对于后车厢的动响视若不见。
被杀的年轻女子拼命呼救,镜头里的小区灯光依然,唯一的动静是害怕暴露自家的紧急关灯。
目击者岂止男主一人,可每个人都装聋作哑。
有年轻女子被杀害在自己的小区内,住户想的不是警察快点抓住凶手,反而是不希望消息扩散,免得小区房价下跌,影响了自己的利益。
就连男主一家最后搬走时,妇女会长还上前询问房子的出手价格,言下之意就是,你可不能卖低了,你卖低了,我们其他人就没法卖出个好价钱了。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如果一开始加油站小哥觉得可疑而报警。
如果在女子呼救之后有人报警或者挺身而出。
如果在目睹凶手行凶之后就报警作证。
如果男主一开始没有选择沉默。
如果,如果,没有如果,凶手残暴行凶,目击者们吓的大气不敢出,自保都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维护正义。
最后,当家人的危险就在眼前,男主发现,躲,已经躲不了,凶手都杀上家门了,唯一能护家人安全的方法,弥补之前事情的,就只有一个:“解决掉这个家伙”。
最终牵出连环杀人案。
大雪之夜,小区内灯光依旧,男主站在楼下大喊“就命”,这回还是什么都没有变。
有点想法。
男主最后为什么搬家?
因为心理阴影,还是其他?
男主在第一时间没能报成警,之后,他报警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是来自于身份的暴露面临报复的危险,二是隐形的社会舆论压力。
如果他第一次就报警,警察赶到,年轻女子就不会死。
如果他随后和4楼一起到警局作证,4楼住户就不会死。
可是她们最后都死了,男主此时站出来说我是目击者,不管他是出于何种考虑而没有当即报警和作证,他都会被舆论谴责,人们会说,你看,因为这个人的胆怯,有人死了,而且是两个人,他哪怕早一点作证,也能少死一个人。
想想就可怕。
再回看片头,这个社会,正在颠倒。
来源见水印
如果只是看到行凶过程,也许一切还有变数。
但在凶手看到他看到了或者是怀疑他看到了,那这一切就确定了。
你现在不说不代表以后不说,我不知道你以后会不会说。
我,凶手,还让你活着?
我的命不是命嘛。
你死了,一切就舒坦了……………………………………………………………………………………………………………
1、男主庆祝乔迁跟好友喝酒凌晨两点才回家,进电梯时男主碰到同样晚归的邻居小美。男主听到女人的惨叫声来到阳台看到杀手正在锤杀一名女子,妻子起床开灯男主赶紧关灯被杀手发现;2、害怕被报复男主没有说出实情。警察调查发现男主家阳台可以清楚看到案发地点于是找男主询问,男主发现杀手在跟踪自己于是告诉警察自己什么也没看见。警察调查发现一个跟踪狂A有嫌疑;3、A被杀手杀死,警察以其畏罪自杀草率结案。小美发现新闻上的A不是杀手约男主一起去报警,男主拒绝后小美回到家被杀手锤死。男主逃到保安亭准备报警发现杀手站在妻女身边于是放下电话;4、另一目击者在警察和男主眼皮下被锤死。警察去抓杀手时杀手制造爆炸逃脱。杀手来到男主家杀男主妻女没有成功,男主追杀手来到山里突发泥石流,杀手身受重伤多具杀手埋葬的尸体被冲出。
什么屎剧情啊 要表现社会的冷漠 人性的无情应该可以做的更好一点吧 眼睁睁的看见凶手杀人不报警 其他目击者找来要求一起去报警拒绝 看着凶手杀第二个人 一路逃到门口了 面对警察还是不开口 各种不配合 看的人恼火 凶手一锤子锤死他得了 活该 什么鬼设定啊
感觉跟《捉迷藏》发生在同一个小区。
前半部很驚悚,後半部很人性
妈的,我一个人在家看着这部电影,正他妈的吓得不行的时候楼上的电钻突然想起来,没把我吓死
大叔的字典里就没有“报警”2个字,警察?哪怕警察叔叔拉着手也得一把挣脱,受迫害妄想症且拒绝别人保护和拯救,连累了邻居和家人…自私?已经超越自私快危害社会了!
他老婆絕對是克夫!
谁会在意谁呢?夸张的表达
本来讲现代社会人性疏离,可编成了脑残戏。
嗯,节哀
他们只是因为想杀人而杀人,一切原因都不能成为他们杀人的理由
罪犯固然可怕,但社区居民的冷漠才是最可怕的,结尾男主在雪地里无人回应的呼喊让人浑身冰冷
满足了李星民浮夸演技的戏瘾 证明了女演员在毫无角色感的角色上更加平庸的能力
继《我是证人》和《捉迷藏》等片后,又出现了这种中国导演和投资人最钟意的剧本,先替他们问一句:版权多少钱?
什么垃圾。
不管周遭的人怎么冷漠,请一定要保持正直善良,目击犯罪一定要报警,不要以为沉默就能逃过一劫。
演技在线,略显浮夸,剧本过老
情节有点夸张到不合理了,但冷漠看客这件事是真的,在国内国外都见证过。
不做不死
恶人自有天收,好人无需发声的世界,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