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

Tully,厌世妈咪日记(台),论尽爆煲妈咪(港),塔莉

主演:查理兹·塞隆,麦肯兹·戴维斯,马克·杜普拉斯,朗·里维斯顿,艾米丽·海内,伊兰妮·谭,克里斯塔尔·伦伯格,马塞林·休格特,科琳·惠勒,嘉蜜拉·赖特,史蒂文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塔利》剧照

塔利 剧照 NO.1塔利 剧照 NO.2塔利 剧照 NO.3塔利 剧照 NO.4塔利 剧照 NO.5塔利 剧照 NO.6塔利 剧照 NO.13塔利 剧照 NO.14塔利 剧照 NO.15塔利 剧照 NO.16塔利 剧照 NO.17塔利 剧照 NO.18塔利 剧照 NO.19塔利 剧照 NO.20

《塔利》剧情介绍

塔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马洛(查理兹·塞隆 Charlize Theron 饰)是三个孩子的母亲,这三个孩子中还有一个是刚刚出生没多久,嗷嗷待哺的婴儿。生活被家务和照料孩子完全填满的马洛感到非常的窒息,在这个节骨眼上,她又接到了学校的电话,通知她她的大儿子不能够继续就读普通学校了,需要转到特殊教育学校上学。 在弟弟格雷格(马克·杜普拉斯 Mark Duplass 饰)的建议之下,濒临崩溃的马洛请了一位名叫塔利(麦肯兹·戴维斯 Mackenzie Davis 饰)的夜班保姆来帮忙,刚开始,马洛并不信任这个看上去没多大岁数的女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塔利所展现出的能力和体贴俘获了马洛的心。马洛的人生,因为塔利的出现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传奇卧底第一季小戏骨:补锅巨型漏洞约会电影忧郁症患者少年王卫斯理颤栗汪洋2女仆水母的食堂孔剧人生舞-乙HiME0~S.ifr~隔空投送巴黎烟云报告班长7:勇往直前一个人的冬天无间盗死亡山地女神们逃离火山岛咖啡未冷前车警官黑子的篮球·终极一战卿本佳人ParadoxLiveTHEANIMATION阿瓦的梦之旅马特·莱夫:物竞天择野性精神戒色师浪漫面包屋哈林教父第三季

《塔利》长篇影评

 1 ) 两位女演员的演绎超水准发挥

这并不是我感兴趣的题材,不过对白台词写得盏鬼生动,相当接地气,将一个中年少妇告别昔日放任烂醉生活,转而步入家庭妇女阶段的心态描写得栩栩如生。

精神分裂产生幻想的情节不难猜出,看多了此种类型片的观众自然心中有数,这套用在心理成长题材上的手法未必有耳目一新的效果,幸好两位女演员的演绎超水准发挥。

查理兹塞隆继多年前的《女魔头》后再次牺牲色相主动扮丑,厌世抑郁的母亲形象相当令人信服。

不得不提,剧本里展现出男性与女性在步入成熟中年生活的差异待遇,丈夫可以继续工作出差,回家继续打游戏,而妻子却要背负较为沉重的生活担子。

这种较为传统保守的东方家庭观念竟然也出现在欧美商业电影里,不知编剧是有意而为之,还是这种男性主导的思维早已深入骨髓而创作者不自知呢?

 2 ) 《塔利》查理兹麦隆用自己吃胖的45斤送给年轻女性的一个巨大礼物

看这部电影我学会了好多的知识,而且很多的知识都是可以受用一生的那种;导演通过我女神的嘴巴告诉了我很多的道理,而且每一个道理都让我受益匪浅,其实昨天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个人对着漆黑的电影屏幕沉思良久,就是在思考,不断地思考,思考这部电影到底在哪些地方感动了我,思考这部电影的闪光之处。

Part 01.我学会了一个解压的小运动,而且我觉得非常有用. 在电影的50分钟处,得了自闭症的儿子因为上厕所的时候马桶冲水的声音太大而大喊大叫,路过的老师立刻问孩子怎么了,刚刚被另一所学校劝退的妈妈带着孩子就要走,结果这位老师喊着这位妈妈,耐心地教导这位孩子,告诉了他一个解压的方法。

首先,把你的右腿蜷缩放置左腿膝关节处,接着展开你的双手,然后乱甩一起,这个方法真的是超级超级超级解压---Nice的那种,我自己已经偷偷地做了好几遍了,真的非常解压,感谢这位耐心地老师,就在刚刚写下这段话的时候,我又一次做了一遍这个动作。

art 02.原来做母亲也会害怕,原来即使长大了,该害怕的事情还是会很害怕.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小男孩因为自闭症在学校呆着的时候经常受到同学们的排挤,小男孩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妈妈带着小男孩换了一所新的学校,妈妈问小男孩说:“你感觉怎么样?

” 小男孩说:“我好害怕。

” 妈妈说:“I'm grown up,and even I find new things scary all the time.”就?

怎么说呢?

大人说其实长大了也会害怕很多的事情呢,如果是中国的妈妈就会说:宝宝你要勇敢一点啊,你现在是一个男子汉了,你不是小孩子了。

但是这位妈妈就是实话实话说,说自己也会害怕,其实我以前也不知道这件事情,我也是自己长大了之后才知道,原来我自己长大了之后也害怕这么多的事情呢。

Part 03.很棒的一个世界观就是---Try to take over the world. 女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面请来了一个夜间保姆,但是其实这个保姆就是女主本人;女人无法走出生完孩子之后的痛苦生活,于是女主臆想出来了一个自己心目中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女主喝着咖啡问这个年轻貌美的夜间保姆,“你每天白天都在做一些什么事情呢?

” 然后这个女孩儿说:“Try to take over the world.” 就这句话听起来平平无奇但是却是如此拥有力量的一句话啊,我听到之后真的觉得很感动很感动。

Part 04.我女神---查理兹.塞隆的绝美身形,爱死她了. 为了饰演产妇,查理兹.塞隆每天早晨喝两大杯奶昔,并且每天闹钟让自己半夜2点起床吃通心粉和奶酪,最终增重45斤左右,我天,总有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地发着光,我女神就是这样的人物啊。

我第一次看我女神的电影是《苹果酒屋法则》,那一刻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男人(除了布拉德皮特和汤姆克鲁斯)以外,没有人配得上我女神的,真的是那种绝世大美人的容颜啊。

但是女神真的用亲身实力告诉你,一个女人长胖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查理兹.塞隆演绎的这个角色其实挺悲惨的,但是同时又让我们年轻女孩子引以为戒,其实很多事情是可以避免的,其实很多情况是可以有所改善的,不要等到把自己逼到绝境的时候才知道反击,不要等到把自己放在一个无可救药的位置的时候才去感叹生活的为难。

我觉得这才是这部电影告诉我的最重要的东西吧,人啊,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积极向上才可以。

 3 ) 贴上喜剧标签的悲剧

电影《塔丽》(Tully, 2018)面对的问题具有普遍意义,但解决方案过于独特而且看不到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应付两个孩子已经精疲力竭的妈妈玛洛有了计划外的第三胎,丈夫白天忙于工作,晚上需要带上耳机、在与尘世隔绝的状态下进入电脑游戏中杀僵尸。

怎么办?

这部电影让我第一次知道有种特殊职业叫“夜保姆”(night nanny)。

年轻、智慧、略显另类的姑娘塔丽深夜上门,她既能收拾房间,也能烘培蛋糕,还能在玛洛哺乳、泵奶的时候陪聊,效果直逼心理治疗师。

因为有了塔丽,玛洛纷乱的世界很快秩序井然,她的精力也像仅剩2%的电池终于接上了充电线一样,恢复到100%只需要用分钟计算。

我猜测世界上刻意拒绝夜保姆的家庭应该远远少于愿意获得但缺少支付能力的家庭。

这部电影还有可能造成感知错位。

虽然偶有笑料但故事更接近一出生活悲剧,怎么进了喜剧类别?

 4 ) 这是一个无出路的困局

这是一篇非常非常私人化的文章,肯定会有人觉得我三观不正的。

但是,看不惯,对不起,忍着。

Tully这个电影啊,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就觉得后脊一阵阵发凉,心理上难受,难受极了。

看完出来,我真的特别特别想大哭一场。

我知道这电影其实从心理映射、女性成长等许多角度都可以深入分析,但是我自己已经完完全全被情绪淹没,是恐惧的情绪,绝望的情绪,在我看来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在生育这件事上。

车祸作为一个情节上的高潮,之后揭开谜底转入结尾,你觉得一切都在好转吗?

不,这个困局没有出路更没有退路,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你已经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扔了进去。

电影从女主人公Marlo第三胎临产前讲起。

在行动不便极为脆弱的阶段,她在两个大孩子无止境的尖叫踢闹中,挺着孕肚去到学校听着校长一边强装关心地说着”I love your kids”一边坚定地要求儿子退学。

”He is … quirky.” 这些外人面前无意义的遮掩和安慰,掩饰不了她在无法讲道理的孩子面前所展示出的崩溃。

紧接着第三个孩子出生,夜夜被哭闹声吵醒的是Marlo,忍受涨奶痛苦的是Marlo,背着婴儿继续去儿子学校和校长虚伪沟通的还是Marlo。

而丈夫呢,上班出门前的一个吻,下班回来后逗逗小婴儿,竟已是抚慰般的温柔。

晚上只会躺在床上打游戏,还会看着筋疲力尽的Marlo对着餐桌一脸阴沉,”Frozen piazza?” 而两个大孩子只会在制造麻烦的间隙,对着Marlo严重走样的身材尖叫,”What happened to you, mom?”而之后如Mary Poppins一样从天而降的Tully,像一束阳光一样给濒临崩溃的Marlo带来着奇迹。

她年轻、积极、充满活力,打扫烘焙照顾婴儿无所不能。

而她也仿佛知音一般无比理解Marlo,在她们的对话中我们逐渐看到,Marlo曾经也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少女,而所有瑰丽的美人鱼一般的梦都不再属于为人妻为人母的她。

她或许内心是甘愿承担起这些的,她甚至拒绝接受外来的协助,可是,人总是有极限的。

而极限可能会带来转机,但也可能会带来毁灭,更可能,什么都不会改变。

其实非常巧,前一天我刚刚在电话里和我妈妈说起这件事。

亲戚家的一个两个月的二胎进了医院,全家鸡犬不宁夜不能寐。

我没有情绪激动,我也不是一个那么容易被什么一时鼓动的人,我只是用很随意的语气坦白地说出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想法:其实我不太能理解,为什么要生孩子啊?

好不容易有些闲钱有些空闲时间,我做些什么不好,为什么都要搭给一个孩子呢?

我妈的回答就是标准答案,听到那句我甚至还笑出了声,简直像微博上的段子一样,只是你忽然发现那根本不是段子而是现实,“那如果都像你这么想人类还怎么繁衍啊?

“人类繁衍从来都不是我的责任啊!

我不生孩子世界不会毁灭人类也不会灭绝!!!

近些年来产妇跳楼、产后严重抑郁的新闻屡见不鲜。

电影中有一个情节,是刚刚生产后的Marlo被护士严密“观察指导“着尿尿,她愤怒瞬间爆燃。

产妇是毫无尊严可言的,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尚且如此,在人均医疗资源无比匮乏的国内,这状况更是无法想象的,而这一点也正是许许多多微博评论中特别提到的。

而孩子生下来之后噩梦只会进一步加剧,乳房的主权将不再属于你,而只是一个为孩子服务的器官,日日夜夜挂着挤奶器,和个奶牛有什么区别,而同时还要承受涨奶和被乳牙撕咬的痛苦。

而电影里没有提到的,不知道算不算中国特色的,就是无穷无尽的亲戚长辈。

他们会像观光团参观动物园一样一遍遍视察着你已没有人样的狼狈生活,然后毫不吝啬地对你生活的各种细枝末节指指点点,而你明明已经精疲力竭却还必须对他们陪着笑脸。

而丈夫呢?

真的,电影里的Drew已经算表现不错了,现实只会更加残酷。

从此对身材走形的你失去兴趣,只会对家务等等不完美的地方横加指责,意见不合是更是只会恶语相向。

养孩子的艰辛是你的,逗孩子玩的乐趣是他的,而这一切仿佛都是应该的。

当Marlo对Tully说,“Free spirit is no more amazing.”我仿佛浑身过电一般。

我是一个自由的绝对信仰者,在我看来,走入婚姻组件家庭也只不过是一个人的自由选择。

而如果这个选择会让人深陷泥潭甚至放弃自由灵魂的更高向往和追求,那只能证明这个选择是错误的。

不受管束、不被评判,这已经是我能想到的最幸福的生活。

我无法想象有一天我会不再向往自由,那么那一天对于我已经是世界末日一般的存在,我不知道我该如何在那样的世界里生存。

我知道,我知道,一定又会有人开始嘲笑我的年轻天真,没错,我还年轻,我还很理想化。

可就像我现在甚至完全无法指望到底到何日我才会和一个什么样的人彻彻底底坠入爱河一样,未来我或许会改变现在这样的想法,但那只会是一个更加遥遥无期的指望。

说了这么多,可以归结一点,作母亲是多么的不易多么的伟大。

可是说到底,也只是这么一句轻飘飘的赞扬。

话都是说给别人听的,而需要承担背后无数艰辛和痛苦的,只有自己。

我是一个特别自私的人,我感恩我的母亲给了我生命,但我并不打算用这来之不易的生命去自寻苦恼。

天性使然,只要你还活着,你就会为孩子忧心。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一时之事,这是一个持续一辈子的困局。

我真的非常恐惧。

我并不是说我就铁了心一定不生孩子,我从不说这么绝对的话,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但我真心希望我能把这份恐惧时刻记挂于心,即使在未来也不要屈从于荷尔蒙作用下的一时冲动,迷迷糊糊地就把自己推进这个没有出路的困局。

 5 ) 生与养的困境——《塔利》

深度剧透,慎入!

影片信息:《塔利》Tully(2018, IMDB: tt5610554)台湾翻译成《厌世妈咪日记》,香港翻译成《论尽爆煲妈咪》。

片长95分钟。

该片在豆瓣有12,936人评价,得分7.5分;IMDB上28,925人评价,得分7.0分。

该片于2018年1月23日在圣丹斯电影节上映,很快就有了中文字幕资源,2018年5月4日在美国上映。

目前网上资源并不难找,片长也适中,虽然会让人有点轻微不适,但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特别推荐准备生小孩、生了小孩、未来想要生小孩的你们观看。

导演:贾森·雷特曼Jason Reitman加拿大电影导演、编辑、制片人和演员。

主要作品有《感谢你抽烟》(2006)、《朱诺》(2007)、《在云端》(2009),并凭借《在云端》在2010年奥斯卡上收获了四项提名。

Jason于1977年出生于魁北克的蒙特利尔,他的母亲是法裔加拿大演员Geneviève Robert,父亲则是加裔犹太喜剧导演Ivan Reitman。

1980年代晚期,他开始在父亲的电影中出演小角色或者担任制片助理。

2005年,他推出第一部剧情长片《感谢你抽烟》,影片口碑强劲,获两项金球奖提名。

2007年,他的第二部电影《朱诺》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获奥斯卡最佳原创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导演四项提名。

2010年他执导的《在云端》在金球奖上拿下最佳编剧奖。

剧情介绍:

Tully和喂奶的MarloMarlo出场的时候就大着肚子,她有一个女儿Sarah和一个儿子Josh,还有一个老公Drew。

早上孕妇Marlo准备送孩子们上学,给极不配合的Josh穿鞋子,Sarah在旁边一直问妈妈找东西,鸡飞狗跳总算把两个娃装了车,到了学校Josh却因为妈妈不在原本的停车场停车大发脾气,Marlo只好妥协去原本的停车场。

校长跟Marlo说,Josh需要一对一的照顾。

Marlo和Drew带着孩子去同样有三个孩子的她弟弟与弟妹家吃饭,弟弟家却井然有序,弟妹美丽苗条,三个孩子由一个有儿童教育硕士学位的保姆带着,规划协调日常饮食和教育。

弟弟说要送她一个夜间保姆作为月子礼物。

半夜里Marlo的羊水破了,去医院生孩子,那之后她的生活就开始了非常规律的循环,孩子哭了就起床-喂奶或换尿布-用吸奶器吸奶-哄睡-照顾另外两个。

老公Drew早上上班,晚上回来,睡前打游戏。

在校长要求协助Josh转学的时候,Marlo终于爆发了。

她在校长室情绪失控,在Drew回家以后告诉他她要打电话给夜间保姆了。

年轻、苗条、时尚、漂亮的保姆——26岁的Tully出现了,Marlo的生活好像也回到了正轨,她开始快乐,开始锻炼、化妆、整理和下厨,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也开始了性生活,她甚至开始有了与其他女性竞争的意识。

可是有一天Tully说要离开,Marlo跟她一起去了一趟夜店准备最后疯狂一把,回来的路上却出了车祸。

直到Drew到达医院,他都不知道她从来没有给夜间保姆打过任何电话,Tully是她分裂出的人格。

她一边扮演了一个快乐的母亲,又扮演了那个尽职尽责的保姆,最终把自己累得出了车祸。

她看起来开心吗?

观影感受: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在意外怀孕以后,Marlo的有钱弟弟提出可以帮她付钱来请一个夜间保姆,但是由于老公Drew很看不惯弟弟的有钱——弟弟的成功威胁了他的男性气质——Marlo就“选择”不雇佣夜班保姆。

如果当时Drew能够放下他的男性自卑,让Marlo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弟弟的善意请一个帮手,或许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

女性从小就被教导要为别人着想,在意见有分歧的时候退让,更别提有冲突的时候了。

久而久之退让和为别人着想成了习惯,别人也会期待女性这么做。

不管你认为多么强势的女性,都会不自觉地为自己的家人忽视自己的利益甚至感受。

即使是那些遭受暴力和侵害的女性,也常常会站在施暴者和侵害者的角度去想:如果我举报或者报警,会不会影响到他的声誉、他的前途?

有人也许会问,那不是她自己选择的吗?

可是这个选择,真的是她为自己做出的吗?

她知道她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我们的社会环境给她“选择”提供了可以实现的途径了吗?

在影片的最后,我们知道了Marlo已经在生育Josh的时候得过非常严重的产后抑郁,作为亲密伴侣的Drew每天和她生活在一起,怎会没能发现Marlo一直存在的抑郁状态以及后面的精神分裂呢?

Marlo在他面前与孩子开着不合时宜的玩笑,经常性地出神,而且他也从来都没有见到过那个“夜间保姆”。

一个亲密伴侣要多么漠不关心,多么冷漠麻木才会注意不到这么明显的异常状况?

这是观影过程中最困扰我的一个点。

那么Drew是一个坏老公吗?

他没有不良嗜好,不打老婆,又辛勤工作任劳任怨地为家庭赚钱,回家就算吃方便食品他也安之若素了。

虽然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但是他在很多中国父母眼中已经是模范好女婿了。

Drew在整部电影中没有什么存在感,女儿、有些问题的儿子以及刚生下来的小宝宝都由Marlo一个人照顾。

孩子营养不够需要补充,他也不会去做饭只会嘲讽几句;小宝宝Mia半夜要喂奶要换尿布,他甚至都不会醒来;在Marlo吃完晚餐做家务的时候,他在楼上戴着耳机打游戏。

这个家庭在前面两个孩子的孕育和成长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有“默契”的分工:Marlo负责孩子的孕育、抚养、问题处理等等一系列没有实质收入和成就感却非常消耗体力和精力的方面,而Drew只负责上下班赚有限的、连夜班保姆都请不起的工资。

别忘了!

Marlo还是有工作的!

她是一个人力资源工作者。

打游戏的老公我见到的很多夫妻都是这样的:妻子负责怀孕、生产、半夜2小时起来一次喂奶、哄睡、给孩子讲故事等等,还要负责洗衣做饭等无数没有成就感却消耗精力的事情,没有时间休息。

产后抑郁得不到重视,一切围绕着孩子,妈妈却得不到良好的照顾。

产假结束之后还要应对上班和带小孩之间的问题,很多时候还有上一代和这一代的育儿观念差异、生活习惯差异深知消费习惯差异的问题。

所有的问题,常常都要妈妈来处理,爸爸大多数时间是一个摆设。

如果家里有一个像Josh一样的小孩,爸爸的不作为就会有更大的影响了。

法国的女权主义者曾经提到一个概念叫“精神负荷”,就是指家里所有大大小小的事物都是你的大脑在思考安排的,包括卫生纸快没有了,晚上吃什么饭,小孩的尿布奶嘴该换了,家里大米也快没了,要去学校跟老大的老师聊一下了,地要拖了,衣服要洗了……数不胜数甚至隐形的家庭事务。

当你提出伴侣为什么不考虑这些的时候,伴侣们常常说:你需要我做什么我马上去做!

但是TA从来不会自己承担这个精神负荷,家里常用的东西TA也是从来找不到的,因为你知道在哪里。

这次是孩子们在Marlo弟弟家里吃的营养均衡的饭很多夫妻的互动模式也常常是Marlo和Drew这样:生了小孩之后,性生活明显减少,互相不再有激情也不再有深入的交流,亲密伴侣的角色像是得过且过的工作,所有的交流都围绕孩子和家庭的其他事务。

丈夫抱怨一下工作多忙多累多不容易马上被当真,妻子的感受却从没机会得到重视。

Marlo第一次跟外人,孩子的校长Lori谈起她肚子里的婴儿时,她说“Such a blessing”,我想这应该是很多外人对妈妈肚子里小孩的观感。

但是生下小孩以后我从来没有从她脸上看到Blessed的喜悦。

妈妈同时也是最容易指责的对象:咖啡厅的白人老太太提醒怀孕的她decaf也是还有咖啡因的,在她坚持要这杯咖啡的时候对她摇着头。

遇到旧友,旧友却对她一脸嫌弃。

孩子们甚至问她:你的身材出了什么问题?

老公说:你怎么能把孩子留在楼下给奇怪的夜间保姆?

这部片子里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Marlo生养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由她和老公的阶级导致的。

如果她和Drew的收入可以让她和弟弟同属中上阶级,老公和弟弟就不会互相看不惯,她的产后抑郁也可能得到良好的治疗,她也会有时间锻炼身体,她也担负得起夜间保姆,Tully就不会出现。

美国的产假制度中,孕产妇可以有12周也就是3个月不到的无薪产假,没有爸爸育儿假。

同时我们也无法在剧中看出纽约州有很好的育儿支持设施——社区育儿场所,托育机构等。

家长只能雇佣价格不菲的专业保姆,这无疑给低收入阶层家庭养育孩子造成了很大麻烦。

The Mother is haunted写在最后:Marlo的困境,是在美国独有的吗?

我看到不管中文还是英文的影评,都用这个词评价这个影片——真实。

我们的妈妈们也在遭遇类似的困境,这就是她们真实的日常生活,她们的产后抑郁也可能变成精神分裂。

从另一个角度上讲,每个母亲都需要一个像Tully一样善解人意又专业的帮手,那谁来做这个帮手呢?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有这样一句情话:我要嫁给你,给你生孩子(现在听来真的有太多槽可以吐)。

我以为现在大家都不这么说了,去年我又听到了另一个广为流行的版本:我要嫁给你,给你生猴子(????

)。

不管是孩子还是猴子,都应该是夫妻双方经过充分协商生育的,并且是夫妻共同的后代不是吗?

TA身上携带着父母共同的基因,并且也可以选择姓妈妈的姓或者爸爸的姓。

但是身体上、心理上、精神上和职业上受到的伤害,都是长着子宫的女性一个人来承担的。

如果你没有准备好独自承担所有这些伤害,请你三思。

那些陈旧的重男轻女的观念都被时代淘汰了吗?

2018年收视率破2的年度大戏《娘道》的主角瑛娘最著名的一句台词是在她难产时候说的:“我这条贱命算什么?

我一定要给继宗生出儿子!

”这句话真是掷地有声!

你那条是贱命我们不反驳,可我们其他女性的生命可不是你这个贱命可以代表的,都是无价的!

回到《塔利》这部电影讲述的生与养的真实困境,我最想要问的一个问题是:生与养的困境,只是我们女人的吗?

备注:-导演介绍改编自豆瓣该导演页面-影片海报及相关照片/图片来源于IMDB电影"Tully"条目-截图组合来自豆瓣电影《塔利》条目-“精神负荷”概念请参照微博“JoinFeminism字幕组”微博,可以直接搜索-关于美国的产假制度,欢迎指正或补充。

-如果有槽要吐,欢迎留言吐出来。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我们与平权”,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也可在微店购买产品支持我们哦!

 6 ) 你好,Tully

怀孕是件不容易的事。

然而分娩并不代表着结束,分娩是怀孕的结束,但分娩也是另一个开始。

影片没有回避怀孕之后带来的“影响”。

身体上,膀胱受压充血,必须要在四小时内排尿;会胖,身材会走样,女孩维持了二十几年的身段会付之一炬,那些年为维持身材吃过的蔬菜沙拉都成了照片和回忆;乳汁淤积会痛,胀痛……而这些她都要默默承受,她不只是她自己,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和一个男人的妻子。

她不仅要照顾好自己,还要兼顾一个家。

男人养家不易,而女人持家亦然。

精神上,每晚被孩子的哭声吵醒,明明困得不行,却仍会爬起来,像个没有困意的机器一样“机械”的操作流程,换纸尿裤,哄孩子入睡。

白天还要一如既往地送孩子上学、做饭,睡觉前再给自己泡一壶咖啡……还好。

还好有Tully,那个26岁的Tully,帮她度过了这段时间。

26岁的Tully很开朗很阳光,有无忧无虑,潇洒恣意。

26岁的Tully对40多岁的Tully说,“其实你完成了最大的梦想——你现在所厌恶的那种单调,是你给他们的礼物。

每天醒来替他们做同一件事,你很单调,你的婚姻很单调,你的房子也很单调,但那很了不起!

这就是最大的梦想。

长大成人,变得枯燥,一成不变。

To grow up and be dull and constant.再安全地把孩子养大成人。

”或许吧,这也是最现实也是最好的答案。

PS 台词向:二十几岁能尽情享受,但三十几岁就像是凌晨五点来到你家路口的垃圾车。

等你可爱的屁股下垂,等你每次怀孕脚都会肿一半,到那时你怎么办?现在这种无拘无束的感觉就不迷人了,你开始变得丑陋……天啊,你应该害怕未来。

 7 ) 不百分百确定自己可以的时候,少生点娃吧

电影大概对情节是,女主原本是个活色生香的女子,但婚后的生活被三个孩子(其中有个还有容易狂躁的毛病)折腾的一塌糊涂。

每天周旋于孩子的屎尿屁中,唯一的消遣就是晚上捧着垃圾食品看A篇。

在崩溃的边缘,她听从了弟弟的建议请了个夜间保姆来帮她,有了保姆之后,家里整洁了,晚上可以安睡了,甚至有了闲情逸致去健身做烘焙给儿子转更适合的学校了。

她还让保姆穿上她的情趣内衣去勾引她老公...等等,这里已经很明显暗示了保姆其实就是她自己的第二人格。

生活看上去重新点亮了,但其实自己离悬崖是越来越近,终于被疲劳和压力压垮,醉驾坠河。

片末是医生把女主的情况告诉丈夫,丈夫醒悟更多的参与家庭中,似乎是个完美结局。

但实际上,要养三个孩子需要的收入,男主自己的压力也很大,他还有精力回归家庭多一些吗?

整体情况能变好吗?

会难过是因为觉得自己似乎快要接近Tully的状态,之前家里一直老人带娃,和老人同住的我已经不开心了一年多,大宝一年级后,也处处觉得一心宠娃的公婆会起反作用。

于是心一横请回了我自己来。

自律于我不是事儿,除了带娃之外,我热爱工作,热爱厨房。

于是每天我的时间表就变成:早上五点半起床,跑步看英语或加班,七点半准备早饭,搞定两娃出门上班,下午赶回家把她们送不同的辅导班,打仗一样的做还算丰盛的晚饭,辅导作业洗澡哄睡,然后自己再继续加班。

哪一环节我都不愿放弃,但是自己都觉得把自己逼近了悬崖边缘。

和Tully一样,我看上去很好,甚至是最近几年可能看上去最好的状态。

但自己知道,只是看上去。

今天队友跟我讨论要不要贴补已经不来帮忙的老人的家用,我的心态一下子就炸了。

是啊,还有老人要赡养,我给我自己加压的部分,还没算上这个。

上海的教育方式下,我这样并没有什么经济基础的,四个老人+两个孩子,想想就足以崩溃了…What can I do for the wrong decision to have the second kids我现在连我后悔生二胎都不敢多说,这一片祥和的舆论环境根本也不给我宣泄的机会....我和Tully真的一样,感觉看不到任何的希望....所以我觉得我也早晚会走到心态全炸的那一天。

 8 ) 电影《塔利》:三胎妈妈真实写照,压力大到精神分裂,做“母亲”好难

电影《塔利》讲述的是一位美国的三胎妈妈玛洛为照顾家庭而精疲力尽,直到后来体贴周到的年轻保姆塔利到来后,她的生活发生改变的故事。

在没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以为它们讲述的是婚姻的故事,看着看着才发现这是关于女性的故事。

作为一个未婚未育的女性,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开始庆幸自己还没有结婚生子。

随着电影的进度,你会突然醒悟,“母亲”这两个字承载着女性太多的牺牲。

“女人”和“母亲”分明就是两种生物。

电影《塔利》:与自己和解

这部电影的节奏张弛有度,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表现玛洛的疲惫。

大儿子患有狂躁症,稍有不顺心就会又哭又闹,大女儿虽然乖巧懂事,但是年纪还小,衣食住行都还是需要母亲的照顾。

影片开头顶着大肚子的玛洛下楼,给看起来活泼可爱的大儿子梳理身体的剧情,电影使用特别温暖的暖橘色调,整体给人感觉十分温馨,这一段预示着玛洛心中对于孩子与家庭的爱。

很快随着剧情的改变整个电影的色调整体呈现冷灰色调,画面偏暗,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昏暗、无力,以及对这种日复一日的生活的厌恶。

她甚至在与弟弟交流的时候突然透露出想自杀的话。

玛洛的老公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只管打游戏,照顾孩子成了玛洛一个人的责任,这种现象很常见,我们中国称这种现象为“丧偶式婚姻”。

儿子在学校被老师同学嫌弃,校长多次与她谈话,她有气没地方发;想喝杯咖啡,陌生人却劝她怀孕的人不适合喝咖啡;在咖啡店遇到以前的朋友,朋友没有结婚,还是身材姣好笑容明媚,这令玛洛心里十分难过,看看自己,马上就要迎来第三个孩子,没有社交、没有工作,有的只是无尽的疲惫。

随着三胎的降生,日子变得更糟,玛洛不停地重复着:“抱娃、换尿片、喂奶的动作”没日没夜地重复着,晚上睡不好,白天精神恍惚。

这一片段随着紧张的音乐,卡点式的开关灯等一系列动作,给人一种难以喘息的压抑感。

所有的一切都令她精疲力尽,甚至精神崩溃。

直到年轻保姆“塔利”的出现,才领玛洛开始拥有喘息机会。

与玛洛截然不同的塔利,年轻漂亮、身材姣好、精力充沛、自信开朗,对一切事物都显得那么游刃有余。

在塔利的帮助下,玛洛觉得似乎轻松了很多,塔利将家里的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玛洛也终于开始重拾生活的信心。

这种美好一直维持到塔利向她提出辞职,玛洛慌了。

玛洛在与塔利的对话,说出了很多心声。

玛洛对年轻的塔利的羡慕、不舍,对现实的恐惧,同时塔利也告诉她有得必有失。

但是玛洛只想逃避。

在回家的路上,玛洛的车掉进了水里。

朦胧之间,塔利变成了一条美丽的美人鱼救了她。

玛洛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在精神科医生与玛洛丈夫的交流中我们得知,在玛洛的第一个孩子出世之后她便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之后塔利再次出现在她的病房,与她郑重告别。

到这里我们不难猜出,塔利只是一个玛洛在极度疲倦、抑郁的情况下幻想出来的完美的自己。

玛洛是不幸的,她为了家庭放弃了工作、放弃了朋友、放弃了自我;玛洛是幸运的,她的丈夫还是爱她、爱这个家的,在这次车祸之后丈夫向她道歉并开始主动参与到育儿日常中。

电影的结尾整个电影的色调终于开始回暖,玛洛拄着拐杖去给儿子梳理身体,呼应着电影的开篇,画面温馨,儿子也忽然变得懂事。

夫妻两一起做着家务,玛洛终于放下了过去的自己,重新拥抱母亲、妻子这个身份。

《塔利》与《82年生的金智英》

近几年来类似于《塔利》的题材不少,相较之下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在国内的知名度大大高于《塔利》。

讲述的故事与《塔利》是同一类型,也是一位原本优秀的女性在结婚育儿之后因为家庭丢失了自我,面对着各种压力而出现了精神问题的一系列故事。

尽管《塔利》的最终目的是探讨身为母亲,如何自我接受,如何逐渐完成身份转换的成长。

但我相信任何一个曾经面对、正在面对、即将面对生育的女性,都无法忽视片头一长串深渊式的绝望,当看着她,就像看到了婚育后被生活磨去棱角、失去激情的自己。

故事中的玛洛终归还是幸运的,在丈夫的爱与理解之中,逐渐找回了新的自我。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那些“玛洛”们呢?

她们是否也能如此幸运?

作者 |皮卡兰兰

 9 ) 全世界都欠产后妈妈一个善意的安慰

作为两年前的产后妈妈,看《塔利》预告片时,最吸引我的是它所营造的“真实”:疲惫而身材走样的马洛,一方面要应付繁重的家务,一方面要忍受巨婴般的老公,一方面还在悲叹自己人生价值的没落,更不用说有两个各有问题的大孩子得管。

塞隆女神自毁形象,变胖变丑不是第一次,却是我最感同身受的一次。

我觉得最真实的地方是,马洛深夜一脸生无可恋地吸奶(她还用的双边吸奶器)。

凌晨四五点被奶胀痛,你得拖着疲惫的身子,拿出吸奶器,打开灯,听着吸奶器呜呜地鸣响,看着瓶子里慢慢积满奶液,然后拿出储奶袋,写好时间和容量,将瓶子里的奶倒进去,将储奶袋封好放进冰箱冷冻室,再洗好吸奶器上床睡觉(此时困意已然全无)。

这片(含预告)给了产后妈妈们一个多么美好的幻想啊:当你为带孩子疲累不堪时,从天而降一个又暖又甜的妹子,能带娃又能做家务,最重要的是还特别关心你,和你仿佛有天然的默契。

没有狗血的婆媳带娃矛盾,没有巨婴一样只会打死人(僵尸游戏)不懂照顾活人的老公的干扰,只有这个清风一样的妹子照顾着你、安慰着你、懂你的一切难处。

片中有一小段是老公出差,塔利和马洛一起带娃做家务的场景让我幻想了一小会儿。

预告片里暗示的女女暧昧并不是噱头,马洛确实对塔利有着未曾明言的欲望。

只能看深夜牛郎真人秀获得些许安慰的马洛,看到无意中脱下外套小腹平坦的塔利,那种不自觉的清新和性感啊,感觉像一阵和风吹拂般愉悦,马洛说塔利像某个说日语的牛郎一样,塔利笑着回了句日语。

塔利让马洛和宝宝晚安吻,顺便说了句“我们也一样”时,这种有意无意地挑逗更让马洛心神荡漾。

更不用说马洛在酒吧直接向塔利坦陈了(虽然只有一句)年轻时候唉过一个女子的往事。

按照这一路暗示,我看到马洛在酒吧里奶胀痛到不行,塔利手忙脚乱地冰敷时,心里一直在喊:快去吸呀!

经验告诉我们,涨奶时候,成人有力的吸吮可以代替婴儿的吸吮,达到缓解奶结奶痛的效果,要是硬按那是超级痛的。

当然啦,如果真演出这样,那可是太暧昧而情色的场景了(塔利不是还说“一整系列porn都是关于产后妈妈”么)。

可惜啊这一切只是黄粱一梦,谁让塔利是马洛臆想出的年轻版自己呢?

难得出去偷闲喝个酒,因为太劳累而车祸,最后的结局居然是?

车祸让丈夫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马洛回归家庭,夫妻其乐融融?

真是全世界都欠产后妈妈一个善意的安慰啊,连一丁点幻想都不肯给。

塔利仅仅是马洛的幻想,之前那些完美的家务都是马洛一个人做的,马洛还得兼职穿上制服给老公性爱的新鲜感,马洛车祸之后还得继续干活,丈夫也就是顺便搭把手而已。

真是,唉,真是。

产后妈妈就活该这么惨、这么累吗?

难以想象这是《朱诺》的班底,《塔利》竟然如此保守地回到主流。

我认为《塔利》还是不够激进、不够大胆,既然是电影,就要再往深里走一步试试看。

我设想的结局是:丈夫对医生说出马洛的名字是“塔利”,马洛躺在病床上闭上眼睛,镜头切换到家里老公抱着孩子,然后是马洛背对镜头做饭的样子,塔利慢慢从后走来,环住马洛的腰身,脸温柔地靠在马洛的肩头。

镜头正面,马洛闭眼轻唤“塔利”,塔利笑了:正是我啊,维奥莱特·塔利。

嗯!

我觉得这才切合主题嘛,马洛因为过度的劳累和抑郁,车祸不治身亡,在幻觉中和塔利真正地在一起,其实塔利不仅是她对年轻时候自己的想象,更是对她对年轻时候恋人维奥莱特的想象啊,然后加上塔利的名字,真的就是call me by your name了!

我对编剧设定马洛的车祸只是唤起了老公的“责任感”,该干的活还得干,顺便还走了一把美式家庭温馨风格很不满意,这样看似温馨,其实更让观众绝望,让马洛去世才足以警醒,让马洛在死后的幻觉中得到女女之爱的抚慰。

还是看看塔利饰演者麦肯兹·戴维斯妹子的《黑镜》s3e4吧,虚拟现实中的女女恋情,最终在虚拟中达成永远。

是《黑镜》系列难得的温柔结局。

当然啦,如果看了《塔利》感到恐婚恐育,就看看娜奥米沃茨阿姨的《吉普赛人》缓解吧。

看看闹米阿姨如何完美hold住老公孩子,顺便在酒吧里撩撩小老虎,实在是人生赢家。

 10 ) 塔莉:一部具有避孕效果的电影

导演贾森·雷特曼和编剧Diablo Cody这对组合果然没让我失望,再次通过冷幽默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讲述普通人生活中极具共鸣性的经历。

对于身为人母后女人做出的牺牲与选择有着现实又准确的刻画。

每句台词,每个情节都能感同身受。

这片,母亲看完抱头痛哭;未婚女性看完日常恐婚;平时不注意避孕的,本片具有避孕效果,保证你看完后不再随随便便;当然本片最适合的,则是那些想生一个以上孩子的夫妻们,你真的想好了吗?

我是贾森·雷特曼的粉丝,喜欢《Thank you for smoking》,及他和Diablo Cody首次合作的《Juno》。

Diablo Cody用她独特的幽默感写出了很多优秀女性为主角的故事,特别着重于女性成长与选择,从青春期到结婚到生孩子,可以说每部都蕴含她个人对成长的感悟。

而贾森·雷特曼对节奏和音乐的掌控又与Diablo的剧本很搭,特别是这次少了呱噪,但依然不缺少睿智、讽刺性十足的对白,保证你会像看Juno一样又哭又笑。

而且,这次观众可能会对女主角有更多共鸣,毕竟,相比于怀孕的未成年少女,塞隆诠释的女主角可是千千万万母亲的代表。

当然,并非所有的母亲都像这位女主角那样,选择生三个孩子,还坚持不请保姆,一个人被生活的压力完全压垮。

她前半场时的样子就是所有女生最怕成为的样子:黄脸婆加大肚婆,做不完的家务,不听话的熊孩子,让她失去了美貌、智慧、理想、追求和自由。

与在地狱里的牢犯没有区别,只能用惨不忍睹形容。

而她的丈夫?

完全没有分担。

她却任劳任怨觉得这一切都是应该的,甚至觉得孩子是“上天所赐",不希望外人帮忙,直到她真的崩溃掉。

多少女人因为舆论的压力,觉得孩子一定要自己喂,自己养,一定要母乳,一定要生两个(甚至更多)? 像这样细致展示一个家庭妇女日常的电影之前几乎没有过。

因为这样的电影在多年前肯定都找不到投资,没人愿意从家里出来到电影院看到的还是家里的黄脸婆。。。

但正是这些女人,撑起了一个个看似完美的家。

如今女性电影的崛起让探讨“母亲的日常”的本片成为可能,是时候该关注一下这些平凡女性的内心了。

塞隆真有为本片增重,其外形转变的恐怖程度不亚于她之前获得奥斯卡的Monster,所做出的牺牲真心令人佩服。

但成就本片的依然是剧本,就算是繁琐的生活依然充满转折和惊喜。

唯一我觉得缺陷是,影片展示了作母亲不易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涨奶和堵奶带来的伤痛,但偏偏没敢点名这一切背后的根源性问题:为何要生三个孩子?

连女主角都说:“你年轻时学的知识在生完三个孩子后都白费(忘记)了。

” 这样的生育和家里”囚禁“方式几乎是每个现代女性恐惧的,但却又天天都在发生。

为什么?

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我们并不都是维克多利亚贝克汉姆,如果并不富有、没人帮忙,女人为何要为难自己,承受如此多痛苦?

不点明这些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在海外,生孩子是自由,甚至宗教和传统的原因,计划生育和流产都是不被广为接受。

家里有三个孩子是“正常”的,反而独生子女是“不正常”的。

在这种价值观下,本片就无法给出我一直等待的答案:救赎母亲的只有女人自己。

虽然我们无法控制衰老,但我们可以控制生几个孩子。

根据自己情况和意愿有计划的生产才是拯救自己的唯一出路。

在我看本片具有冲奥实力,但这时上映主要是母亲节即将到来。

十分值得一看!

特别是那些年轻的女孩,千万别觉得这个讲述母亲心酸的电影与你无关,除非你一辈子不生孩子,但衰老也还是会找上门。

本片中对个人选择的讨论值得每个人关注。

《塔利》短评

所以本片除了讨巧地展示一下生娃后的非人生活并控诉一下丧偶式养娃这些老生常谈以外还有何新意吗?情节也是基本没有。看到反转就心下一句“什么鬼?!”以及,黑镜后再看到演保姆的姑娘真好看啊这姑娘可直可弯的~

10分钟前
  • Deborah
  • 较差

是因为女神自毁才觉得棒吗?我不认为。

13分钟前
  • slm801
  • 较差

【YVR-5th】海报,1/3才出现Tully本体而且整个过程没有任何性格变化冲突,若隐若现的mental小心翼翼,莫名其妙的3P,太过顺畅但两人的呼唤(tully抱娃妈妈和面)… 导致一半就猜到了故事的走向和结尾(美人鱼和水)… 当这层纱被观众了然于心后,故事力度就彻底泄掉了

15分钟前
  • Parker Li
  • 还行

Girls dont heal 太喜欢这部了♥️ 衰老后便不是同一个人了/真实伤害了自己以后才有人愿意看到你的痛苦/无聊才是你所向往的一切 在生活面前 free spirit都是屁

18分钟前
  • THRILLHO
  • 力荐

女主老公真是叹为观止……这跟单亲带着4个孩子有毛区别?

20分钟前
  • 殇潮|Enigma
  • 推荐

题材难得执行也挺好,比较有教育意义, 短评有剧透

23分钟前
  • .
  • 推荐

一個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可以把媽咪整得不成人樣,偉大的母愛差點蕩然無存,但還是得撐下去,可不是嗎?最後,只得靠自己臆想的保姆來維繫存活的動力。

24分钟前
  • 珠海小豬豬
  • 推荐

以为是反婚反育片,怎知来个多重人格妄想症…女王痴肥值得佩服…小麦肯好适合拉拉…老公有何用…如果tully真的存在,改善家庭改善个人其实挺暖心的,干嘛要生硬搞个不存在…

25分钟前
  • pksky
  • 还行

片子平庸以上,但我的心全程剧痛且第无数次验证自己泪点异于常人,刚生完孩子深夜喂奶换尿布那段蒙太奇我哭到打嗝。母亲,你的名字叫无力感!我非常感谢导演和塞隆拍了本片并号召能贡献票房的都去贡献票房,关注女性(尤其是母亲)身心健康的故事太少被讲述又太需要被聆听了,我为每一次尝试疯狂打尻。

30分钟前
  • 烤芬
  • 推荐

大菠萝和女王好配,希望这个组合再合作

34分钟前
  • 卜卜
  • 还行

平淡, 是那種拍來拿奬的片....一個從開始已猜得到的反轉

37分钟前
  • 塔老娘
  • 较差

好看的点有:照顾宝宝那段的拍摄和剪辑、悬念的设置、塞隆的身材和演技。遗憾的是:结局太软弱了,实际上根本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38分钟前
  • 啾啾K
  • 还行

温和的童话故事,幻想世界的乌托邦结局。

42分钟前
  • 二头肌
  • 较差

治愈系小品…

45分钟前
  • 阿廖沙
  • 还行

赛隆女王的搏击俱乐部式育儿法

49分钟前
  • Kaito
  • 还行

D+/ 可以和爱你西蒙组个“细思恐极的美式童话”宇宙。虽整体偏重人物的情绪状态且处处强调困境,但最终给出的路径却缺乏可信度。保姆和丈夫这两个角色都略模板化,而儿子的人设又有点强行添加阻碍。女性困境、互助与独立的“轻描淡写”是一种自如状态,但也应该在建立在矛盾做足的前提下。

50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20 is great and then 30 is around the corner like a 5 am garbage truck in the morning"剧本牛逼台词精巧,当《青少年》成家立业。即使是塞隆,精神萎靡大腹便便也很难让人感到性感,为人父母真难。

52分钟前
  • Alaric
  • 力荐

母亲太伟大了。如果我是女人,要生孩子和养孩子肯定是不愿意的,因为太痛苦了。反观电影中塞隆扮演的母亲,是现实生活中每位母亲的真实写照。从孩子出生到坐月子再到抚养孩子健康长大,所有的时间全部“奉献”给自己的孩子。只要他(她)幸福快乐,你再怎么累都是值得的。电影中讨论了孕妇的困难处境,如果夫妻之间没有及时的沟通,对方可能还会患上抑郁症。片中的丈夫为了工作却忽视了妻儿,每天早上除了亲吻妻子,晚上就窝在房间打游戏外,能替妻子分担的寥寥无几。结尾丈夫的道歉也算在情理之中,两夫妻携手并进是导演美好寄托。塞隆女王为了拍好这个角色,大增45斤,硬是把自己折腾成“黄脸婆”,非常敬业。麦肯兹·戴维斯和塞隆对戏也是本片的一大看点。看这部剧情片我是笑不出来,毕竟太贴近现实。

56分钟前
  • 漫游电影
  • 推荐

这么沉重的题材处理得轻巧太不容易了,跟金智英是一个题材,但更喜欢这部的设定。塞隆牺牲太大了……

58分钟前
  • jj73浅之
  • 还行

除了叙事上有点过分的野心之外,其实是非常非常好的,尤其是两位女演员之间的化学效应,以及关于随着年岁增长对于现实态度改变的讨论

59分钟前
  • TheGZMovieGuy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