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的小说之前看过白夜行,电影日韩的两版也都看过,而嫌疑人X的献身也是一直以来久闻大名,小说还没看,先看电影。
因为名声很大,我都没看简介以及演员的介绍。
果然这样是有惊喜的。
开篇就是福山雅治大叔!
太棒了简直!
似乎就是沿用的神探伽利略的人物设定啊,太爱了!
打住打住,花痴先打住。
好吧,回到电影,日本的一些电影似乎都是清冷的调,题材也是很敢拍。
不过我看的日本电影也不多,这是就我看过的来说的,仅个人观点。
嫌疑人X的献身就是这种调。
嫌疑人X的献身,这个名字在我看完电影以后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身石神非常喜欢数学,一直与数学为伴。
X代表的就是数学,嫌疑人很好理解,在案件中他是嫌犯,献身,就是这一点,让人非常感慨。
没看电影前,不能很理解这个名字,看完后,深深感动。
我的生命近三四十年没有意义,在我即将结束生命的那一天,你的到来犹如阳光照射进我黑暗的心里。
你不知道你救了我,给了我重生。
从此,义无反顾爱上你,付出全部,不求回应。
虽然石神为了保护她们母女而杀了另一个人,是个流浪汉,本身这也是不应该的。
我不赞同这种爱,但他真的是不惜所有,只为保护心中的那一份阳光
恕我智商不够,看了这部电影觉得有些疑惑的地方,欢迎讨论指正。
还有起名无能多包涵我觉得这部电影的人文色彩甚至多于断案推理,本片的能够合理在于全部的不合理都可以用献身来解释。
我最大的疑惑是为什么石神要执着于把案子的重点放在把杀人时间改到12月2日。
一,既然那个流浪汉被他杀了,而没有任何人报案,说明这个社会上悄无声息的消失一个毫无社会关系的人是挺容易的,石神也知道这一点。
如果富坚只是失踪而不是被发现尸体,那么谁会去报案?
等到报案已经无法确定他的失踪时间了。
那么母女在12月1日有没有不在场证人证明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二,既然流浪汉可以代替富坚住进小旅馆,那石神自己也可以伪装成富坚住进去,制造他12月1日还活着的假象(尸体可以过后处理)。
三,对一般的人来说,这种到处欠赌债被黑社会追杀的赌徒死了,最先怀疑的不是黑社会吗?
或者伪装成黑社会干的?
石神的一系列的做法是自杀式的,我觉得如果要牺牲一点点警察对母女的怀疑,石神完全可以不用做到这一步,从片尾的回想,我觉得他已经早就不在乎自己的命了,他就是想以自我献身的形式为母女洗脱嫌疑。
几个主角里最喜欢石神的表演,教授虽然是主角,可是除了帅之外性格特点并不比石神更鲜明。
靖子的演员的演技我无法评价,因为无法代入想象自己在那种复杂的一层一层的设定下会是什么想法什么表情。
靖子有一段演的很好,就是当得知石神寄信威胁朋友之后,她感觉又陷入了深深的轮回,她的表现让我沉思到底是背负了一个杀人的罪名活下去比较痛苦还是永远被另一个人无形的禁锢比较痛苦?
自私的爱(利己的な爱)--评《嫌疑犯X的献身》(“容疑者xの献身”)过往《神探伽利略》的余味尚在心中,加上开头神奇的碰撞现象,《嫌疑犯X的献身》强烈吸引着我。
可惜,看完后,不得不说,几近完美的顶替与推理下,两大天才的巅峰对决,仅仅缘起于一份自私的爱。
本来一切不该发生……一同观看的朋友说,这份爱真是伟大,如果最后花冈靖子不要承认,那么这份爱就真的完美了。
看过影片的网友说,最后石神哲哉那彻底崩溃的痛哭让人郁闷,失落良久。
还有很多连原着都阅读过的读友说,这是“完美的诡计,纯粹的爱情”,“这么完美的一个天才,最后被汤查出,那就是败笔”。
“石神扛下了所有的罪行,以为完整的保全了靖子母女。
带着从容的表情接受他的死亡。
靖子小姐忽然出现,然后说出了他费了那么多力气想要隐瞒的真相。
做了那么多的工作,为了她他再次制造了一起谋杀,帮她计划好了所有的事。
一下子全毁了。
连自己的死亡有能从容淡定的石神。
崩溃了,嚎啕大哭···那是怎样一种心碎啊。
”是啊,这是多么无私的爱情,无私到可以为了爱人设下完美全套的顶替计划,很少言语的石神,只在买早餐的那一刻,在那一点头一抬手间,享受着他心里隐藏的爱,这是他失意的生活中唯一的快乐。
于是,为了保护爱人,他不惜牺牲一切,最后甚至还为爱人找好将来的人,计算幸福的概率。
但是,这又是一份多么自私的爱!
自私到可以剥夺一个无冤无仇、毫不相识的陌生人,选择的条件仅仅是他的生死没有人在意。
根据原着,在杀死他之前,石神还细致地做出了一系列准备工作,确保将来警察能被自己牵着鼻子去寻找罪犯。
于是,陌生的流浪汉按照精心安排的计划被杀害了,而且,死法是如此的残忍,面目全非,手指的指纹也被消灭,甚至衣服也全部销毁。
或者,他在人们心里就是个无根的稻草,就是个没有身份的人,正如石神说的“他们都只是机械地活着”……该发生的按照预定的程序在发生着,每一步都算计得如此精确,不疾不徐……其实,石神何尝不是机械地活着,不是行尸走肉?
无论如何,请别忘记,石神只是为了一份极端自私的爱才奉献自己,包括自己的生命。
在他把脖子伸进绳子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死了,他留着一条命,就是准备着,为悄悄爱着的靖子牺牲的。
“牺牲”这个词用的还不妥当,更确切的说,是“还命”,把命还给心爱的人!
可是,那个城市流浪的陌生人,就真的命比草贱,随便谁需要就可以拿去吗?
他就不是人,他的命就不是命?
他就应该为石神的自私去牺牲自己的性命吗?
在很多人遗憾汤川学来警察局面见石神的那一刻,在很多人希望汤川学不要挑明事实的那一刻,在花冈靖子承认杀人的一刻,请不要为石神那杀人的罪行寻找什么看似崇高圣洁的理由,请不要把他的初衷上升为无私的爱情!
因为,从他走进花冈靖子屋子的一刻,他就错了,不但错了,而且还自私地把靖子母女引到更错的绝路上!
不相干的流浪汉被残忍地杀害了,破碎的尸体找到了,靖子的女儿也自杀割腕了,自然,这样的结局预示着,石神、靖子也会背负上谋杀的罪名。
但是,懂得法律的人可以清楚知道,本来结局完全可以不同!
完全可以是幸福的!
如果是在案发的当天,在靖子的混蛋前夫死亡的时候,有人拨打了报警电话,所有的痕迹都还没有被隐藏,靖子脸上还有撕打的伤痕,她的女儿身上还有被踢踹的淤血,再加上石神对于所听到的事实的真实的描绘,死者又是一个身欠巨额外债的混蛋,这次的事件完全属于“正当防卫”!
即便是遇到的是最糟糕的律师,也最多就是“防卫过当”!
不需要有人背负谋杀的罪名,更为重要的是,不需要无辜的生命做个坏蛋的陪葬!
为什么,为什么石神首先想到的不是通过正规的法律途径为靖子声张正义,保护靖子的幸福?
为什么要做这么多无谓的事?
只因为在事件突发的一刻,他被他的自私蒙蔽了良知!
为什么这么多人同情靖子的遭遇,感慨石神的爱情,理解汤川的苦恼时,没有想想流浪汉,没有想想法律?
--不要用自私玷污本来纯洁的爱情!
最后,可以理解原着的作者,他或许只是要为石神这个角色完美的犯罪顶替创建一个可以实现的环境,他或许只是要为汤川这个角色同样完美的推理制造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
欣赏本剧,不应该过分纠结于爱情或者道德伦理;欣赏本剧,还是应该把目光和精力集中在犯罪和推理两位天才的巅峰对决--不要忘记,这本来只是一部悬疑小说!
有一个人他爱你。
这个人爱得那样小心翼翼,不露声色。
路过你的门口,扶起花坛里面的饰物,连脚步都不敢迟疑。
他从你手上接过招牌便当,半张脸都掩在黑灰色的围巾里面,眼神在灰白的头发间逡巡不敢与你对视,连说一句谢谢都不敢抬起头。
有个人他爱你。
这个人佝偻着背,每天的生活除了数学还是数学,头发都花白了,衣服也是灰扑扑的欧吉桑样。
和同时代的大学好友相比,他既苍老又落魄,几乎在优雅的好友面前被光芒刺得灰暗不堪。
他硬生生的把自己活成了时钟的一个齿轮,一粒零件,机械的就那么活着。
但是我分明看见伏案钻研数学问题的他,满面笑容的起身拉开窗户,一脸温柔的听着从隔壁传来的母女的对话。
虽然他从来不会参与到她们的生活里。
有个人他爱你。
这个人如果不是在听到你错手杀死前夫的时候敲响了你的门,我想他大概这辈子断断不会走进这间和他之一墙之隔的另一个世界吧。
他说要帮你,他替你处理了尸体,收拾了房间,更换了你的被炉,教会你对付警察的每一句询问。
他开始跟踪你监视你,拍下你和别的男人见面的照片,寄给你也寄给那个男人。
你开始恐慌,你觉得窒息的透不过起来。
但是你不知道他真正策划的是什么。
有个人他爱你。
这个人和唯一的朋友去登山,站在山顶和另一个绝顶聪明的物理学家说,揭开真相,没有一个能幸福。
他回头看向他,笑笑说,这是我最后一次登山了。
谜底揭开的时候。
有个人爱你。
这个人为了你,双手沾满了另一个无辜的人的鲜血,为了要给你创造一个最完满的不在场证明,他不惜用他握笔的手拿起来绳索结束了一个人的生命。
你为了保护你的女儿,他是为了保护你。
他本来是为了数学而生的人,但是他现在成了什么样子。
他把智慧用在了保护你这件事情上。
他说,看似是几何题其实是代数。
真是狡猾的老师。
有个人他爱你。
自始至终他没有和你说过哪怕一个字是关于爱关于喜欢的。
但是最后代替你被带走的时候,阳光恰恰好的照在他伛偻的身影上,明明是笑的,明明是眼光如炬的。
这样最好,他用全部来爱你,只要你幸福。
有个人他爱你。
这个人写给你最后的信,是这样说的:“工藤是个好男人,你嫁给他,你大约会得到幸福”你看看,他到这时候还是一副理科男人的口吻,对于未得到证明的东西从不会说的绝对,这样谨慎。
他一点不浪漫不会给你买花,他只有在面对一道答案“不够漂亮”的数学题是才会笑,他从来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给你幸福。
但是他爱你,这样沉重惨烈,用全部来报答爱,汤川不懂得,因为他头脑里只知道理智的思考不知道如何看待爱,他反驳内海时,说爱没有公式可以代入所以具有太多不确定性,不是理智的产物。
我想,他也懂得的,但是没有办法无可奈何,他还是选择要爱你,守护你的幸福,哪怕付出全部的代价,他还是只要你能幸福,虽然这幸福和他完全无关。
可是不要紧。
因为他爱你。
他要用全部来报答爱。
-
这是一部比想象中要好的电影,忠于原著,演绎精彩,我给5颗星。
石神这个人的悲哀在于‘身为天才可是郁郁不得志’空有‘伟大的数学头脑’却每天都在重复毫无意义的人生。
住简陋的房子,做不喜欢的工作,教不上道的蠢学生,然后上班下班,行尸走肉。
说他是‘为了数学而生’也不为过。
可他毕竟是人类,他也要吃饭,也要生活,他也有男人的渴望。
在人生一片黑暗,几乎要放弃了的时候,他邂逅了‘一生一次’的她,或者说‘她们’。
那个上吊的情节想想就觉得可笑。
本来很绝望的情境,因为隔壁母女两的拜访,突然很有喜感。
人生大概就是如此吧?
你永远预料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即使像石神这种天才也想不到。
对这个天才来说,与她们相遇这件事,一定是比任何数学难题都要不可解的谜题吧?
在生死一线从悬崖边上救了他,带给他活下去的希望。
她们让这个‘骨子里和汤川一样不相信奇迹,只相信科学’的边缘男人,也开始想要相信奇迹的存在了。
多么温暖的心情啊,恋爱!
世界不再乏味,人生也不再难熬,除了数字,原来还有这么美丽的东西!
对石神来说,这简直不可思议。
哪怕永远也不挑明也好,哪怕永远就这么看着她们也好,能这样他就满足了。
石神远远的爱着这对母女,就像是‘爱到极致不忍碰触’一般,几近卑微的心情。
可惜,就算是这小小的幸福也无法持久,一个败类的死,终结了这一切。
石神大概从一开始就打算牺牲自己了吧,我想是。
从他‘在隔壁听到疑似杀人现场的声音,还去敲门’可以看出,他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不管这对母女做了什么,他都会不惜一切保护她们,哪怕是杀人。
于是,他走向了‘不得不用天才头脑去犯罪’的道路,如此悲哀,他本人却浑然不觉,甚至觉得幸福。
这是凡人无法理解的爱情,是属于天才的表达方式。
即使背负污名,石神在牢里也丝毫没有沮丧,他看着天花板想象‘四色问题’的眼神无比清澈。
那是一双愿意为信仰牺牲一切的卫道士的眼睛,那是奉上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守护者的眼神。
他已经把爱情上升到了信仰的高度。
对他来说,隔壁母女不只是‘心仪的对象’那么简单,她们简直就是他的神,拯救他灵魂的神。
为了神献身,不正是终极的爱情么?
爱与信仰混合成一体,模糊了彼此的界限。
在电影中大家都认为石神是爱着那个母亲的,可我要说,石神其实是爱着‘她们’两的,他爱的是‘母女俩’才对。
这又比单纯的男女情爱更上一层楼了,他的爱是某种难以言表的大爱。
是一种无私的,不求拥有的爱。
她们的幸福,就是他的幸福。
所以最后一切被揭穿,没人得到幸福的时候,他哭了,发出野兽般的悲鸣。
听过那哭声,说不感动是假的。
鉴于此,我推荐大家去看看。
作为东野的超级粉丝,嫌疑人X的献身几乎是东野氏悲剧的头牌,无知是错,全知的人更容易犯错……从每个剧情的角色进行分析,这样的改编和原著真的相差太远了!
堤真一,真正应该排在演员表首位的人物,既做到了原著石神的绝对理性,也表现出了原著没有表现出的情感,而这方面尤为突出,因为他的情感表现的对象绝不能是靖子和美里,所以他表现给了汤川,他口中不认可的那个‘朋友’;然后就是他自己,小说仅有的几处石神的幸福感,以及小说简单化的石神‘爱’的秘密,堤真一表现的都堪称完美!
石神的爱是纯粹的,他的爱源于对情感的向往,作为数学天才,石神一直孤独的在攀登峰顶,但是他的人生被神戏弄了,本来可以和所有学者一样的留在大学,做自己喜欢的研究,但是,生活压力迫使他离开了既定的道路,为了他的父母,他只能放弃了原先的追求,先是当大学助教,然后更是变成了高中教师,面对一些对数学压根没有兴趣的孩子,他荒废着他的青春,其实我觉得在石神的描述中有一个隐藏的因子,他的父母,石神的自杀有很大可能就是因为他虚弱的父母最终拖了多年还是死了,但是石神也为此荒废了大量的青春,既无法回到大学,也不喜欢教师的工作,所以才会感受到绝望而萌生自杀的念头,真正的救赎在于靖子和美里,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靖子,甚至不能说是爱情,而是对人生的向往,他看到了靖子和美里,相互照顾,单纯而幸福的生活,感受到了人生的快乐,他开始守护,看到她们快乐就觉得生活有意义,他守着自己的数学世界,拥有连数学学者都难以企及的学术资料,偶尔还可以领略靖子母女单纯的幸福,我觉得他的人生是充实而快乐的。
但是,富坚的死,毁了原有的一切,恐惧取代了靖子母女单纯的快乐,所以石神理所当然的出手了,要守护,守护靖子母女单纯的人生,守护自己的向往,守护自己活着的意义,汤川觉得他一定要杀另一个人代替富坚的原因是为了断自己的退路,以免最后的时候退缩,可我觉得石神根本不会退缩,他只是为了逻辑更加的完美而已,就像自行车上的指纹,为了100%完美的顶罪……OK,原著的石神就是一个理性的天才,加上一点点的纯恋,但是堤真一饰演的石神有了更多情感,增加了一整幕的雪山剧情,让石神的‘爱’直面汤川!
石神有一个愿望,是登上雪山的巅峰,在感受到了汤川的执着之后,他感受到了时间的紧迫,因为他最后的王牌已经被迫出手了,他准备好了献身,但他还有最后的一个担忧,所以他终于开口请求汤川,他希望汤川不要毁灭靖子母女的幸福,尽管这种幸福其实在富坚死后、工藤出现时就已经注定要毁灭了,只是他不知道罢了(我在最后会解释),但是他牺牲一切的拜托带来的只有比原著更可怜的伽利略,一个完全看不出任何情感的伽利略,一个纯理性的怪物……“如果说怪盗是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那么侦探就是只会跟在怪盗身后吹毛求疵...充其量不过是个评论家罢了。
”那么如果有一个根本不是侦探的物理学家,抱着一种淡淡的虚荣心,开始扮演着可怕的答疑者,这样的人物又会是什么样的怪物呢?
而支撑这一奇怪的人物的就是名为科学,也叫做真相的致命毒药!
汤川学,一个不像学者的学者,一个只能靠扮演才能出现的人物,人物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种创造,很有魅力,但,没有人味,伽利略被戏作神探,这本身就是BUG。
福山雅治演出了活着的汤川学,也是唯一的汤川学,无人可以替代,但是,我只想说他在这部电影里,太可悲了,比原著更可悲,他胜的比输家更难看……汤川以个人的名义开始破解石神的谜题,作为第一个开始怀疑石神的人,他完全控制不住自己对石神的挑战欲望,虽然汤川口口声声承认石神是真正的天才,认为石神是他的朋友,可是他的潜台词是:他就喜欢挑战天才,只有天才才能做他的朋友(对手),这点我觉得他自己可能都没有考虑过,他在潜意识里以为石神是个和他并列的天才,相互竞争的朋友,也导致了悲剧的展开……汤川第一次知道石神的住址,带着同校数学教授的谜题去见石神,开始了对石神的测试,而石神出于对数学的热爱,花了6个小时就破了数学教授引以为傲的迷题,教授表示即使是错解也很难被人发现,汤川学很满意,石神还是那样的天才,是一个不错的对手。
从石神一点点的自卑,汤川直接断定石神是整个案件的出题者,所以他兴奋的宣告了挑战的开始:出题者和答题者,那个更难?
石神没有办法拒绝,原著里石神没有办法退缩,电影里石神倒是主动认输了,但是,他的答案始终如一:出题者比答题者更厉害!
你的挑战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石神的问题越来越难,汤川着魔似的解答,他看到了答案,只差完美的解答,他不愿意收手,他的坚持,迫使石神发动了最后的王牌,如果他愿意保持沉默,石神即使是在监狱里渡过余生还是有意义的。
但这个时候的汤川又开始沉浸在表现的欲望中,他不能接受自己的胜利没有人知道,他需要告诉别人,所以他进行了无论是书中还是剧中最虚伪的说法:“你愿意基于朋友的身份听我说吗?
你从我这儿听到的事,绝对不能告诉任何人。
无论是你的上司、同仁、甚至家人,你能答应我吗?
”然后呢,有了这样的心理安慰,汤川畅快淋漓的述说着真相,宣告着自己的胜利,然而,他的‘朋友’又是什么样的反应呢,要知道,他们是警察啊!
原著中,草薙说他会坚持追逐真相,直到靖子自首,电影里,没说,因为草薙这个角色本身就被架空了,而内海熏,她就是个败笔,美丽的花瓶!
难道汤川会真的和他们绝交么,没有,他不在乎,他自己满足了就行……之所说这个剧里的伽利略更加可怜的原因在于,原著里草薙追寻着他的足迹接近了真相才进行的逼问,汤川可以说是无奈;而在剧里,汤川在接受石神的最后拜托之后,只是纠结了一会儿就被一无所知的内海熏说服了,真是大义凛然的神探啊!
当然,之后的汤川还有更令人无语的举动,他要把真相告知靖子,你可以认为他是看不透石神的真心,在这里,作者给出的看法是,他不希望石神的献身不被靖子了解,我只想说,MDZZ,活该单身……好了,说完了两大主角,接着来看看其他的角色们吧,警察,好吧,我对这部电影最不满意的地方就在这里,原作里是草薙刑警和新人岸谷形成鲜明的对比,岸谷对靖子母女的同情反映了真正的常人心态,同情弱者。
偌大的警视厅也在靖子之外尽量的找寻着帮凶的身影,而这也让警方的形象变得更加柔和。
而电影简直就是完全逆转过来,动不动就开大型会议,查看一个现场又是蓝布又是直升机的,还有大篇幅的报道,矛盾几乎也盯着靖子一个人不放,冰冷、排场、狠抓,这变成了我对警视厅的第一印象,总感觉进去的嫌疑人都要被严刑拷打似的,而汤川还真的就这么说了。
草薙的角色几乎完全被内海替代,虽然是从神探伽利略开始的惯例,我还是要说,你至于这么花瓶么!
接着我们再看看这个故事第二大悲剧,靖子、美里、富坚、工藤,这四个人编织了一张难以解开的悲剧之网,甚至连石神也没有看破(可怜的石神啊),首先,靖子虽然是酒女出身,但是无论在原著/电影中的表现都是温柔、坚强、努力的女性形象,经历了两段失败的婚姻,带着女儿独自坚强的生活,而她的第二任前夫,却是这样的一个混蛋,这里不得不再说一下,如果你们一定要说日本的法律是如何如何的健全、作者是要表达犯了罪就应该付出相应的责任这样的高价值观念,那么,看一下作者是怎么描述富坚慎二带给靖子的痛苦吧:“小心我报警喔。
”“你报呀,随便你。
我来见前妻有哪点犯法?
我相信警察也会站在我这边。
人家八成会说:太太,让前夫进去坐一下又有什么关系。
”靖子恨恨的咬唇。
虽然不甘心,但富坚说的没错。
之前她也曾找警察过来,但他们从来没有帮过她。
.“她将来肯定会是个美女,真令人期待。
”“你少胡说八道。
”“这怎么会是胡说,再过个三年她就能赚钱了,到时候每一家都会很乐意雇用她。
”这样的混蛋,法律却始终没有任何措施可以解决,熟知东野的书迷都知道,东野对法律对社会种种的无所作为都深恶痛绝,东野的价值观和法律,嗯,应该负相关的可能比较大吧。
接下来,关于靖子这个角色,难道她真的是石神眼中那样的天使么?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她的真实内心在整个剧情中恰恰引导出了最深刻的痛苦!
首先,靖子从来没有喜欢过石神,在事件发生之前她甚至从没有关注过石神,后厨的老板娘都感受到的爱意,靖子却表现出一无所知,是因为她很笨么?
她不善于男女感情?
不可能,因为她之前一直都是酒女啊,对于男人,她们恐怕无所不知,答案很简单,因为石神没有任何一点儿吸引力,长像不好、工作不好、性格怪异,这样的人,靖子几乎下意识的就不愿意接受,即使在石神给予她这么多的帮助之后,她还是没有一点点的接受,工藤出现之后,她更开始改变心态,厌恶起石神,而这也是石神一直自卑的由来。
换句话来说,靖子其实有嫌贫爱富、外貌协会等一系列女性通病。
工藤的出现是石神意料之外的事,甚至比这个更糟,工藤的存在靖子根本不愿意告诉他,甚至差点打破石神的计划。
工藤本人没有做任何错事,放在别的地方,都会是冬日的阳光,可是对不起,在这个故事里,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错,工藤满足了靖子所有对未来的向往,靖子近乎盲目的想和工藤在一起,为此,她不惜欺骗石神、欺骗美里,她的自我安慰令人无语,她认为接受工藤的邀请在一起吃饭才是自然的表现,她对工藤的渴望甚至使她怨恨石神,也使得美里无比痛苦……如果说靖子为什么需要自首,那么重点会在哪儿呢?
石神?
不,她如果真的对石神有愧疚不至于等到汤川把所有真相都告诉她,因为知道真相的同时也就知道了,她的自首没有任何用处。
更讽刺的是,即使知道了真相,她依然还是想和工藤在一起的……看到工藤坦诚道歉,靖子再次觉得此人也是个好人,他是打从心底重视着自己。
有这么多人这么爱我,为什么我却无法幸福呢?
她空虚地想。
“我会……考虑看看。
”她费尽力气才挤出这句话。
靖子只是个女人,真的,如果真要探究的话,她还是一个很现实的女人,而她的现实还深深伤害到了美里单纯的心灵……美里是个孩子,国中的孩子,是个很纯真的孩子,她的母亲想要认罪,她立即阻止,因为她想不明白,她的妈妈不过是为了她杀了一个一直欺负她们的坏人,为什么还需要被抓呢?
而后,石神的出现让她看到了依靠,她从内心深处相信石神,因为她知道石神在不惜一切帮助她们。
作为一个孩子,她看到了石神的强大,石神预知了一切,完全使她们不用担惊受怕,在和警方的你来我往中,她觉得安心,她很清楚,警察无论怎么查,她们都会是安全的,因为她们根本没有说谎。
孩子都是渴望依靠的,而且不会看外表和金钱,所以,美里喜欢石神,这个几乎是不需要任何证明的,因为她为了石神,甚至开始讨厌她的母亲,先是她的母亲多次和工藤吃饭,甚至需要瞒着她,并且关闭了手机,不让石神联络她,同时,石神开始被警方关注到,美里也开始知道原来石神是喜欢她妈妈的,那么这时候在美里的心理上很快就出现了这样的判断:石神喜欢她妈妈,而她妈妈却一直和工藤在一起!
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美里就开始觉得她妈妈在背叛石神,而石神还是一无所知的为她们出谋划策,美里心中的天秤开始向石神倾斜了,这也是工藤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美里不愿意接受他的原因,因为美里的心中石神才是更适合她妈妈的。
当然,美里的心思靖子几乎是完全不知道,她开始带美里和工藤吃饭,摆明了已经做出选择的样子,这时候,美里开始不满,向靖子表达了她的看法:”如果背叛那个叔叔不太好。
“而靖子压根没有在意美里的想法,正相反,她开始讨厌石神,更可悲的是,表现在了美里面前……“妈,你要和那个人结婚吗?
”美里突然问。
靖子从倚着的椅背上直起身子,“你胡说什么?
”“我是认真问你的,你们应该想结婚吧?
”“不会啦。
”“真的?
”“那当然,我们只是偶尔见见面。
”“那就好。
”美里转向车窗。
“你想说什么?
”“没什么。
”美里说完,缓缓转向靖子,“我只是觉得,如果背叛那个叔叔不太好。
”“你用不着在意那种事。
”靖子再次靠回椅背。
一进屋靖子就开始换衣服,紧接着就听见隔壁的房门开了又关的声音。
“看吧。
”美里说,“叔叔今晚也等了很久。
”“我知道啦!
”靖子的语气,忍不住变得有点赌气。
而这时候,恰恰好是石神出最后的王牌的时候,他自首了,并且留下了最后一张至关紧要的信,无论美里是否有看过这份信,结果都是一样的的:天秤倒了,向着石神完全倾倒了,她觉得她的妈妈背叛了石神,想和工藤在一起,石神不能继续指示她们了,为了保护她们,他只能为了她们顶下了不属于他的罪名!
美里完全绝望了(有点儿像斯德哥尔摩症)最后的剧情就演变到了美里自杀和靖子自首了,无尽的悲剧发生了,因为靖子的现实和美里的理想完全的冲突,直接毁灭了石神完美的逻辑,因为他的逻辑中本来就不存在这么复杂的人心变量,美里的自杀也吓到了靖子,更可悲的是,靖子无法理解原因(她有真正关心过美里的心思么?
)虽然东野没有写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揣摩,那我这边就想当然的加上这么一句吧— —靖子去到医院看到自杀未遂的美里之后,美里撑着虚弱的身子看着她妈妈说:“你应该和叔叔在一起……”
她错手杀了人,他要为她顶罪。
他爱她,至少他这样以为。
故事一开头就交待出案件的真凶和原委,观众们继续看下去的理由仿佛已经不是享受推理的乐趣,而是看这隐忍又深邃的单恋感情会如何继续。
他是天才数学家,在一所无名高中讲着学生们都不爱听的课程,每天的生活混沌自闭,唯有在数字世界才找得到游刃有余的自信。
然而完美的数学模型更让他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无意义,他决心结束生命,他知道,这个世界如此孤独,没人会在意他的离去。
她却出现了,仿佛命定要来拯救他一般。
带着年幼的女儿,她搬到了他的隔壁,在自杀即将执行的那一刻,她们来敲门拜访。
“今后请多多关照”,阳光的笑容和悦耳的声音使他发现,生活尚有美好的一面,尚可留恋。
他是把这对母女当成了生活的动力。
每日隔着薄薄的墙壁听她们起床、出门又回家的声响,听她们絮絮的谈话和亲昵的欢笑,潜意识里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份子。
每天早上出门,在寒风里瑟缩着身躯,低头走到她的店里买一份便当,看她和煦的笑容,小心翼翼搭上两句话。
这样存在着,也算是幸福了吧。
直到她的流氓前夫来滋事,被母女二人错手杀死,一个烂人的死亡结束了他无比珍惜的生活。
他不假思索决定要保护她们,且采取了常人无论如何想象不到的惨烈方式。
以他聪明的头脑,部署一个天衣无缝的迷局毫不费力。
他甚至为此高兴,终于有了可以尽力的事情,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出现在她的生活里。
他做好一切严密计划和准备,决心用自己早该结束的生命,换取他爱的人的安全。
他以为所有人都可以得到想要的幸福,却不曾想过她何以能承担这样沉重的恩惠。
东野圭吾的原著小说书封上介绍说,“最完美的轨迹,最纯粹的爱情”。
仿佛为一个人的幸福直至付出另一个人的生命,就是爱情的最高层次。
然而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种对自我的救赎。
爱一个人,最好且最难的岂非是与她一起生活吗?
他选择的方式,尽管付出的代价巨大,却因为简单逃避了更重要的责任,亦因为极致而无法带来真正的美好结局。
他不经意间形成了对她命运的操纵,且毫无商量的余地,她只能负责接受。
他窥视她生活里的一切,成为隐藏在暗角里面令人畏惧的眼睛。
她甚至担忧,难道刚摆脱了前夫的阴影,又要落入他的掌控吗?
他不曾料到,她是无法在得知真相之后保持沉默的,他的生命或许给她带来躲避警察的安全,却可能夺去她一生的内心安宁。
所以当他带着自得的笑容等待死刑,自以为计划无限完美时,却没料到她哭成泪人跑到警局忏悔。
一切努力都白费了,他依旧是原来的失败者,他依旧是逃不脱孤寂命运的那个人。
被拯救者有没有拒绝拯救的权利呢?
他没有想过这样的可能性。
人人都是自私的,他选择英雄式的悲壮,她选择自杀式的坦诚,都是为了自己内心好过一点。
然而这样去看人性,似乎也太过悲观了点,选择相信这是至深的爱情与伟大的献身,也许更容易快乐。
最后一刻他嚎啕大哭,书里说,仿佛要呕出他的灵魂。
影片比原著小说逊色不少,唯独这一通大哭,忍不住令人潸然泪下。
自私也好,无私也好,救赎也好,爱情也好,终归是打动人心的伤悲。
生活的无奈不仅仅存在于天才和杀人犯,那些难以按照憧憬进行的失落,存在于每一个普通人身上。
只是天才的孤寂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人人期待着自己成为天才,但不曾想过在天才头脑的另一面需要承受怎样的痛苦。
黄舒骏的歌里唱,“天才不够天才,坏又不够坏”,我们引以为对自身遗憾的最真切写照,殊不知处于这样的中庸阶段,享受普通人的情感,亦是命运对人的眷顾了。
我们一切的探讨都要起源于基础逻辑,如果基础逻辑是错误的,那往后一切的探讨将毫无意义。
一.法律问题我不是法律专业的,以下只是个人观点。
我认为从当时的情形来看,这最多算是过失杀人罪。
一开始好好报警然后请个好律师才是最正确的逻辑。
所以被鼓吹成天才的男杀手才是一切的罪恶之源,为了自己的私爱,杀了男流浪汉,又搞自首,让女杀手一点挽回的余地都没有,想彻底变成女杀手的英雄。
如果说他不懂法,只是自恋的变态狂,那还好。
但如果他懂法,那只能说他就是坏到骨子里去了。
二.导演反复的打破第四面墙,让一些剧情强行流动,很尬,而且极大程度破坏了观众的入戏感磁力发射器:一直都对着镜头说话。
最后的审讯室对话:没有任何意义,完全是帮助观众交代杀人作案手法。
这段就不应该出现在影片中,因为没有任何出现的必要性。
这既不是求证,又不是审问,而且还是警察开的“特殊通道”(退一万步来讲,如果男杀手真的被他聊的自爆了,那也只能算是违法取得的证据不具有合法性这一个现实的点。
)换句话来说,如果真的在现实中出现了,那只有一个逻辑,物理教授在嘲讽与装逼。
面对一个马上要处予重刑的人,物理学家出现的意义不是帮他,而是告诉他我把女杀手聊爆了,她来自首了,哈哈哈哈。
我是不是很厉害。
甚至你不只要判故意杀人罪,还要判处帮助杀人凶手处理尸体罪。
哈哈哈哈哈。
这就好比郭德纲说我在台上骂台下的人,台下的人既生气又不能还嘴一样。
是最气人的。
当然这只是我基于人性的审判,与法律无关。
我坚持的观点是:在事实发生前道德优于法律,事实发生之后法律优于道德。
从法律来看,物理学家所犯的法只是阻碍警方判案的程序正义(开审讯室)而已,其它的做法没有任何问题。
三.无意义的场景与对白爬雪山:这个出现的有啥价值?
难道是向观众透露男杀手本来能抛弃物理学家让他冻死在山顶但是又返回救援?
这完全一点意义都没有。
而且如果物理学家真的死了,那就是自己作的,不能爬山还装逼。
与男杀手救不救他没有半点关系。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男杀手说什么现在不爬,以后就没机会了。
这不是故意勾引着让物理学家调查你吗!
四.矛盾的女性观一方面拍出了女警官被处处职场PUA,看似是为了女权说话,但实际呢?
把剧中的女性拍的一个比一个傻。
女警官遇事不思考,死缠烂打的找物理学家破案,破了案还不忘嘲讽物理学家不懂爱。
女杀手明明被保护了还要搞尬的,不断的与前嫖客约会。
最后被物理学家聊爆了自己也直接自爆。
丝毫不考虑基于利益来讲这才是最坏的结局,基于正常逻辑推演来看,她要是不杀人,男杀手还为啥要杀流浪汉?
木已成舟,你不领男杀手的好,还要一起来自首?
你不知道这对男杀手的伤害有多大吗?
所以,基于以上观点来看,这完全就是一部披着情感与推理的外衣讲述政治正确+中二+歧视女性的烂片!
就像某国的鬼片不能有鬼,罪犯就算能跑也要自首一样,完全毫无人性道德与逻辑可言。
一口气看完了《嫌疑犯X的献身》,其实初衷并不好,只是因为觉得看书太慢,所以在看了一半之后迫不及待的上网开始搜寻有关的电影,从来也没想过会在影片的最后泪流满面,可是事实就是如此。
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我看的不多,认真看的也只有《放学后》、《白夜行》和《嫌疑犯X的献身》这三部而已,但令我最为推崇的还是一首一尾的两部,中间的一部不知是因为看得太匆忙还是怎么,看完以后愣是没有什么感觉,只是感叹于作者写作的功力,草蛇灰线,伏延千里。
个中的感情自是使人动容,但是也是仅此而已了。
推崇“嫌疑犯X”是因为,它其中的内容远不止爱情那么简单,世事的变换,造化弄人,曾经的天才便如此陨落了,当影片最后汤川对石神哽咽着说,真是太可惜了,这么天才的头脑用来做这种事。
让人不禁为石神而扼腕叹息。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天才费尽心机布的局最后还是被昔日好友所破解,最后的愿望也没有实现。
影片的最后,我一直在希望汤川不要说破这秘密,不是为了花岡母女的幸福之类的,而是为了这个已经落魄到如丧家之犬的数学天才,只是为了他的那个卑微的愿望,为了心爱的女人顶罪了的他即使入狱也会幸福吧。
因为他已经拼尽自己的全力去守护她的幸福了。
他让我想起一句话,虽然跟他的情况并不是很相符。
如果你的不幸成就了别人的幸福,那么你的不幸也就变成了幸福的一部分。
只是,到最后他的这个愿望也没有实现,片尾,花岡靖子跑到他的面前哭着说对不起要和他一起赎罪的时候,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但是这其中的曲折和辛酸又怎么是这些旁观者可以明白的?
亲眼看着身为昔日好友和数学天才的石神崩溃,听着楼下传来的花岡和石神的哭声,汤川的心里应该是最受触动的。
一方面是惋惜,另一方面是羡慕吧。
他说如果石神没有这么深的爱着一个人而是和以前一样只喜欢数学的话他是不会犯下这样的罪过的。
如此深爱的一个人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我想只有当事人才清楚。
谈了这么多都只是在说石神自己的事,其实,这部片子和“白夜行”一样都是以爱情打动人的,而这两部书中的爱情也确实令人动容,都是那样的奋不顾身,不计回报,仿佛是飞蛾扑火一般。
但是,在这样一部推理小说中他们是注定不能获得幸福的。
秘密使人变得亲密,尤其是dirty secret,但是这样紧密的联系却不一定会带来幸福,相反,往往会带来毁灭。
即使罪行最终并没有暴露在世人面前,幸福也是痴人说梦。
因为,双方的存在都会时时刻刻的提醒对方过去不堪往事的存在,面对着对方永远也摆脱不了过去,只有斩断双方之间的联系,才有获得幸福的可能。
说了这么多,最后还是要称赞一下电影中演员中的演技,汤川就不说了,石神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当他们两个的背影并排在一起的时候,我都忍不住心痛。
在那一瞬间堤真一就是石神,落魄的背影,憔悴的脸庞,只有心是鲜活的,为了爱人而活。
“嫌疑人X的献身”是典型的东方式推理小说的代表,区别于西方阿加莎,柯南道尔的把问题的重点集中于"怎么做“上,东方的推理小说更注重”为什么“这个关乎人性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是只在一上来就被告知了真相,只是在后面的过程看着人性之间是如何较量亦是另一番享受。
我想这也许是我跟偏爱东方推理小说的原因。
要说的只有这些,但在这部电影中我想无论是”天才的陨落“还是”为爱的献身“都足以令我们动容。
人之初性本善,但是人的善恶又往往在一年之间,一失足边永不回头。
何为正道,何为邪道,这一切又于世人有何干系。
罪恶的人心中也有一股善,可能就是这股善激起他不断的犯罪,我们这世界人太多,一软弱就会淹没。
那些爱恨情仇,贪心蠢货谁又没听说。
拒绝交待美里的反应反而太不真实;爬山那一段显然是为了增加戏剧张力添进去的,不过反而破坏了数学家对素朴简洁的偏执追求;又比如把靖子设计成恬静恳切人见人爱的淑女而不是原作当中“毫无长处、平凡无奇、没什么魅力的中年女人”(虽为自谦),就显然为了切合我们这些“俗人”(正常人)的思维...坚持本真,不然容易失足便再也无法回头。
结局之前就是看不下去 大概很讨厌那个女警的缘故吧 对这种角色总有种天然的厌恶感 虽然白夜行里的警察也挺讨厌的 但和这个感觉完全不一样 这个总给我一直低智商小白靠运气混 完全没魅力同时很烦心还大
杀人前的铺垫太急了,铺垫很单薄。当中的情节过渡也较为生硬,没有很流畅的叙事。不过把一本书的情节完整地铺陈在两个小时的电影中并让没有读过原著的观众看懂,本来也就不容易。结尾20分钟给力的,主要是堤真一的演技很给力。福山雅治演汤川明显是帅过头了。
这电影是个最大的欺诈,竟然让最终结果蒙混了精彩的推理过程
一般累的感情我就不喜欢,更何况是事关生死的累。忽然觉得还不如笨蛋的选择,都是坐牢,还不用欠这样的债,拖一个人下水。
如果先看电影,对整个案情会莫名其妙;先看了书,就更觉得电影无法突出心理描写,太过浮于表面。福山雅治,就一个字,装!柴崎幸,绝对就一个多余的角色。
看改编明显原著中的废情节就显现出来了,日本这帮搞日剧的编剧功底真强,扎实利落,清醒克制。福山雅治耍帅的太明显了,这角色要是渡部笃郎蜀黍来演绝逼完胜啊。
故事讲得还算比较完整,但只有提真一演的好吧
福山雅治老得故作优雅。结局够曲折,什么都白费劲了,能不歇斯底里吗
断案其实类似证明题而非算术,这就和人文学科很像假设靠直觉要准狠,而证明要稳;警察为什么都显得很不小心很笨类似于很多文学教授读小说能力很差,因为那是工作带有量的压力;最后那押往刑场的警察感觉快忍不住笑场了;福山角色弱爆了搅了大好的局,一句话总结:爱是妖怪让理性无奈
真的把电影当成电视剧来拍了……ps: 先看的电影,导致很久都觉得东野圭吾言过其实,直到8年后看了原著……只能说,这糟糕的改编电影差点让我错过一本神作。(2017.08.22)
很喜欢伽利略以及福山大叔,但是电影版说实话确实有点失望...其实情节不错 但为什么就是觉得没电视剧版好看呢..
当成日剧sp看,一般。当成电影看,烂透了~
啥呀,还八点多分!浪费时间!奇怪的日本人
我还是喜欢韩国版
废柴怎么不去打酱油阿阿
比起小说差多了。小说人物悲凉和冷静在电影中全没有表现出来。电影就是一部典型的偶像型推理剧,对小说情节也是点到为止,内心戏很少,人物都没有自己的性格
作家意淫了。为了他的逻辑,再杀一个人。
这东野圭吾获奖的原著就这操行吗?这汤川和女警察的办案逻辑上来就是有罪推定,认定了女主就是凶手,虽千万人吾往矣,真牛逼啊
最后的谜底揭晓并不给人一种很巧妙的感觉。从实践上来看,完全就是把整个犯罪过程的难度加大 来成全假设成立的状态。而且,为了隔壁女人的幸福 杀死无辜的流浪汉,这样的人是怎么在最开始感受到这个世界的人文关怀。果然这部电影的关键词还是 美女 啊。
推理剧,在学校那场戏猜到了谜底。但无数细节都太做作,不真实。也许我已经消化不了本格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