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谷幸喜对他的行业一定很尊重且懂得,剧里的人物摆脱困境靠的是对演戏的着迷——试问谁不想在有生之年认认真真地发一次疯呢?
我们中国民间也有相对应的古话,说演戏的疯、看戏的傻——试问谁不想在有生之年发疯一次、变傻一回呢?
这种着迷影响到了其他人,假导演和他的追随者们原本是要利用这位不红的演员的,最后却受其影响。
当这位不红的演员问出“还有谁想送死?
”时,假导演兴奋地跃跃欲试的表情暴露了一切——他想,他举手表示自己很想。
果然假中弹之后他“啊”的一声倒下,看得出来,他很享受。
且不说这种着迷影响到了一直对不红演员不离不弃的经纪人,他还影响到了黑帮的二把手。
离谱吗?
太离谱了!
但是你愿意相信吗?
你愿意。
黄昏的诗意揉入影片,最有信念感的不红演员也有脆弱的时候(对了,你们听说过“黄昏综合征”吗?
),也有禁不住自我怀疑的时候。
此时老前辈在绚烂的金灿灿暮色将至的云朵下面出现,面带微笑、三分惆怅七分了然地告诉他,死去并不可怕,不要行尸走肉地活着——“怎能就此倒下。
”这种老前辈现身,对受挫的后辈进行身体力行、风轻云淡的教导,是我们东方叙事中重要的元素。
不红演员被寥寥几句话说服,是因为他原本就有自己的——“信念”。
这种“信念”是喜剧最重要的支撑,让生活里的失意变成大型游乐场,让观众忘记去纠结怎么会突然出现一个游乐场,它超越了繁琐枯燥的生活逻辑,令人瞬间上头,跟着导演的指挥,度过酣畅的两小时。
这种“信念”让杀戮没有了血腥味儿,让黑帮老大也有惆怅时。
当黑帮老大失去了这座城、失去了权力和金钱、公司破产、一心求死之时, 灯光组打下的光束聚焦于他,风情万种的 深津惠里 看着失意的黑老大 西田敏行 ,即刻从年轻帅气的 妻夫木聪 身边走开,扑进/重回他的怀抱。
水泥最终未凝固。
神爱世人,喜剧的心一定是悲悯的。
神用糖果铁盒,替忠诚的经纪人挡下原本会射穿他心脏的子弹。
世界让人活得小心翼翼,信念感因此更加难得。
所以才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戴着假面,不敢投入生活,怕血本无归。
赤诚显得傻,傻才能赤诚。
一群年纪很大了的电影幕后工作者们现身来帮忙时,离影片结束还有30分钟、不到整部影片四分之一的时长。
这一刻,身为观众你的血液已经开始沸腾了。
这种卑微的底层人士齐心协力,把各自的专长聚拢起来,共同成就某件事情,是我们东方叙事中重要的元素。
最后的30分钟内的转折,令人目不暇接,刚喘匀一口气,下一个又来了。
这翻得,何止三番啊。
最后的大底,简单描述就是“在各位普普通通的电影工作者们的帮助之下,一个‘英雄’的形象立起来了”,剧终了,真的杀手从“片场”溜走了;黑帮老二站在“片场”有点懵,鉴于他刚拜不红演员为师,他或可开始新的征程;最开始的困境解除了,人们付出了一些,改变了一些,轻松了,也会有隐约惆怅?
明天会怎样?
若你有信念,就可以坚定;若足够坚定,便可全情投入、无惧一切——就和观影之时的心情一样。
【完】
《有顶天饭店》和《魔幻时刻》这2部电影都是被我当作贺岁片在咖啡馆里拿投影仪放给大家看的。
《有》是一部日本式的《真爱至上》,故事发生在大年夜的饭店里,每个人物都或多或少的有着自己的烦恼,导演看似平均的描述了这些人的主要矛盾,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非常的微妙,所以这个看似凌乱的场面,实际上是可以分解为关系网的横轴和纵轴,并且以时间轴为序,足见编剧立体几何的功力。
部分笑点虽然有些老套,可是让人笑的发自内心,带给人们一种回归淳朴的感觉。
能把如此错综复杂的故事讲的这么清楚,实在难能可贵。
所有的日本电影都会让大家去思考人类和自然的位置,或是宣扬立志情绪,这是在所难免的。
喜欢日本电影的你,不得不接受这一点。
《魔》的立志和对人生的思考的成分并不算太多。
想必是导演三谷幸喜已经挑战过一次非常难的数学题以后,想要换个花样来。
索性,他的守旧之处在于仍然看好以前用过的演员。
就这一点来说,中国的某些大导演就做的非常不好。
他们自己用腻了御用名牌,喜欢挑战传媒尺度,屡屡会换上当前最红的明星出演,可是有些太乡土,有些太花瓶,导致国内并没有什么才貌并全的一线女优,也导致女明星对自己的发展之路并没有任何规划,往往不能坚持下去。
有些扯远了。
又说回来《魔幻时刻》。
电影里有2处比较大的跌宕起伏,这2处都是在详尽的描述平淡故事以后,突然给大家带来爆笑场面。
这种笑既不突然,又理所当然,让人回味不尽。
尤其是故事的结尾处,收笔收的刚刚好,没有一点多余的东西。
虽然长达138分钟,可是细细数来,并没有任何冗余的情节,剪辑的真真不错啊!这两部片子,第一部我是在电脑上看的,而且因为有干扰,看的断断续续。
第二部是跟着大家看投影,音响效果也不错,所以看得非常投入。
给大家一个忠告,看这个导演的片子,一定不要满足于只在电脑屏幕上,也不要有所打断,否则笑声也会打折扣滴
拍给电影的电影可以说是电影界的至上情怀体现,观影不多的我就能想起《雨果》和《听说桐岛要退部》、《艾德·伍德》等几部。
但是这些电影通常有一个共同点,便是在一个怀旧中庸的套路中加入许多电影文化中的经典元素,把剧情的节奏控制得十分含蓄内敛,以至于电影人看了会热泪盈眶而普通观众看了却只剩下费解。
《魔幻时刻》则没有这般冷艳,场景布设就是一副摄影棚的样子,像极了天台爱情的场景,似乎是摆明了要告诉你这就是在镜头之下。
最有趣的是,配角小夏在阳台上以一个角色之口说出这场景简直像在拍电影,然后把整部影片引向了写给电影的情书。
郁郁不得志的小演员村田大树是众多不知名小演员的缩影,自小因为一次观影而将电影事业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终于在竞争残酷的电影圈中处处碰壁而不得志,或因演技或因机遇。
因此当有一个可以让自己肆意发挥演技的导演出现,他自然如遇知音。
一个落魄演员在两伙黑帮之间周旋而都得到赏识,充满了各种荒诞和不可能,所以你告诉自己,这不过是电影;但村田一直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场戏,直到凝固自己脚的水泥快干了才意识到这其实不是戏而是身在真正的黑道中,你又不得不承认正是执迷于角色的他导演了自己这段精彩的人生大戏。
当然,片中最直观的观影体验是从头到尾的幽默。
假导演不停两面打岔的镜头暂且不提,很多细节上的梗更是叫人回味无穷,比如经纪人打车去看那场激烈的巷战,到场时枪林弹雨激战正酣,车停下来他没有立刻下车而是一遍盯着车窗外的大戏对出租车司机说“给我发票”。
外边是真刀真枪,而少数的几个人包括他觉得这是拍戏。
还有就是面对村田的几次NG,黑帮boss对身边随从说,是我的错觉吗,他好像说过同样的话。
以上都是情节冲突下的硬梗,可以反复琢磨的。
但同时,又有那么多动人的瞬间在影片中闪现。
boss的女人对他示爱,他却带其去了影院看了让自己爱上电影的那部片子,因为他觉得看了电影就是真的了解了自己。
影院里只有他们两个人,他取出了对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偶像可能碰过的一条毯子边儿。
电影圈有复杂的一面,也有纯粹的一面。
有这许多因为心底对电影的热爱而奉献青春的人在人们的视线之外默默努力着,不仅仅有演员,还有那些同样爱电影的幕后工作者。
就像医生会觉得自己是在拯救生命,厨师看到食客吃得幸福就会很欣慰,太多热爱的理由是超出职业本身的。
即使错过了一次次的机会也不要紧,很简单,再等待第二天太阳升起,等待下一次魔幻时刻的到来。
当村田看到自己的影像由于阴错阳差出现在大荧幕上时,相信热爱电影的你们也同他一样留下了热泪。
那不是他的电影,那是他的人生。
打破电影的第四堵墙,还是用喜剧的方式,看的让人太激动了“想象那晴朗的日子即将结束,太阳即将沉入地平线,余晖照射着即将灰暗的天际。
太阳逐渐西沉,半掩在山边的余晖,在唏嘘中逐渐地逝去。
黑暗就要降临大地,光芒完全消失的那一刹那,那就是【魔幻时刻】”《巴比伦》里也有魔幻时刻,这是拍摄现场比电影本身更迷人的地方之一。
同样是说电影,《巴比伦》偏导演视角,《魔幻时刻》偏演员视角,虽然没有前者史诗性的架构,但是做到了深入讨论一个点:现实和电影的关系,而且把喜剧元素做到了完美。
喜剧形式多少会消解一些话题严肃性,但对于电影这个无法割去娱乐性的艺术媒介来说,这点也许更具深意。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日本这部电影会更具亲切感,浓厚的香港经典黑道片元素,些许的夜上海风造型,2022年还被沈腾翻拍成《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还好我当时没看今天先看了原作)
最近似乎总在看这样loser大反击的电影:外表平庸,脑袋不够用,出身平凡,这样还不够悲惨,他们还要面临爱情的无望,生活的窘迫,婆婆不疼公公不爱,甚至生命垂危,惶惶不得终日。
可是他们存活下来,你说阴差阳错也好,你说残口延喘也可以。
他们也许曾经接近成功的顶点,也许曾经失魂落魄,但是最后终于回归平静。
像是胡萝卜小姐片尾不依不饶的告白,魔幻时刻片尾的人生感悟,实在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传奇,也有着loser才有的哲学意味。
“每天最美丽的傍晚,美好却易逝,如果不小心错过了,转眼间黑夜就会降临,你知道怎么办么?
很简单,等待明天,等待下一个魔幻时刻,只要太阳还会升起。。。
”这便是loser的淡定与从容。
今天家人问我有什么打算,我说没有。
总有方向吧,她说,人要有理想,有希望,还要面对现实,理想是基本不能实现的,希望是可以争取的,现实是残酷的。
我想想说,理想是做一个记者,希望是做个媒体相关的工作,现实是。。。
毕业之后,我就失业了。
找不到靠谱的男人,找不到有前途的工作,找不到有竞争力的文凭。
我们的人生在23岁这年开始出现颓败之相,真让人丧气,传说中这正是意气风发的好时候,却要陷身与梦想差之千里的现实,而处在中间的希望则显得太过暧昧不清。
我们被现实赋予做梦的权利,却又被现实打落在地,还有什么比这更残酷与血腥。
电影的主角只有几个,大牌明星数量有限,一不小心还被二流演员的席位挤出来,那咱就在三流席位先混着。
怎么甘心这样活着?
怎么甘心这样死去?
不甘心就要战斗。
loser也有爱,loser站起来!
前几日看的这个电影,看完的时候,心中很过瘾。
非常棒的喜剧电影,而不是那些靠俗段子拼接而成烂喜剧。
一:讲讲自己理解的人物。
一个小职员备后登,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主管,却和黑老大女人玛丽偷情,他觉得自己懂玛丽,所以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和玛丽偷情。
可是他真的懂玛丽吗?
他其实并不懂,他不知道有一个真正爱着自己的人---小夏。
当备后为了寻找德拉富坚而着急的时候,小夏说,我一直都在担心你,大家都说玛丽是个坏女人。
有多少个好女人你不选,偏偏选择她?
已经看出小夏对备后的感情。
最后,骗局败露,在备后有生命危险的时候,小夏为了救备后,编造剧本让村田去杀黑老大,足以证明小夏是真的爱他,可惜他不懂。
(还有一个猜测,宾馆里那个壮汉服务员是喜欢小夏的。
当小夏编造的让村田去杀黑老大的剧本没有说服村田的时候,是这个壮汉编造了新的剧本说服村田去杀黑老大。
)整部电影里面唯一懂玛丽的只有一个人——港湾宾馆的老板娘。
当小夏责怪玛丽对于备后被抓无动于衷的时候,老板娘说了一句话:父母双亡,从小孤苦伶仃,怕是吃了不少苦。
依赖人却又不相信人,这是她从人生中学到的。
玛丽和备后偷情,背叛黑老大。
事情败露后,满不在乎,足以看出自己对于当黑老大的情人已经厌烦。
当黑老大的宠爱成为囚禁的时候,玛丽只想逃离,去寻找自己的自由。
而她只是个女人,一个无依无靠的女人,想去依赖别人。
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为了筹钱离开,甚至去抢流浪吉他手的钱。
开始想依赖备后带她逃离,不成,又想让村田带着他逃跑。
没有人理解她,也没有人带她离开,她选择独自离开。
玛丽临走的时候,对老板娘说,房租管备后要。
人生的经验让她变得算计,用尽每一个心思。
因为她的人生告诉她,没有任何人值得相信,除了自己。
否则,也许,下一个被“人生这个黑老大”灌水泥沉入海底的就是她。
玛丽所作所为,也许让人讨厌,但是她更是让人怜惜的。
一个伴舞孤女,无依无靠,一直想要做舞台上最闪亮的人,后来当了黑老大的女人。
谁知道,她受了多少委屈才活到今天。
毕竟她最后还是幡然悔悟,去救备后。
结局收获了自己和黑老大真正的爱情。
村田大树,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中年三流演员,仿佛代表了这个社会上无数个像他一样心怀梦想却一事无成的中年男人。
从小就梦想当个演员,看到自己出现在银屏上。
可惜混了多年,依然庸庸碌碌。
从他第一次出现时站在画着夕阳西下的幕布下的自我表演和神情,就看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画粉底,舔刀,加戏,无一不在表现他的想法和自负。
而我们这个社会并不喜欢自负者。
这样的性格,注定了你在这个社会要出处碰壁。
然而他的演技并不能支撑他的自负。
从他在表演新来一个城市和玛丽相遇就能看得出,他的表演拙劣夸张。
他又是理想主义的。
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出发点--高濑允主演的《黑暗街的保镖》,没有忘记那句台词——死没什么可拍的,可拍的是没有尊严的苟延残喘。
这一切支撑着他一直在这条路继续匍匐前行。
玛丽对村田喜欢的这部电影用了这样一个评价:这是个糟糕透顶的电影。
玛丽并不理解,我们也并不真的理解。
就像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事和东西看似虽然普通,但是却对你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而这个普通的小事对你的影响,别人真的无法理解。
所谓的感同身受,终究只是说说而已。
这样的中年男人,这样的唐吉坷德,又何尝写的不是你我的倔强和可笑?
二:讲讲自己理解的故事构造伏笔的巧妙使用第一个伏笔,三次舔刀。
通过戏中人和现实中人的不同出境形成的错位和误解,达到了喜剧效果。
第二个伏笔,《黑暗街的保镖》。
第一次出现这部电影的时候,只是一个铺垫,表现村田对这个电影的深爱。
第二次出现这个电影的时候,终于使得村田下定决心去出演“德拉富坚”,来为自己的梦想赌一把。
第三次出现这个电影的时候, 他已经知晓骗局,孤独的他向无法理解他的玛丽讲述自己和这个电影的缘分,透露出一个中年男人内心的无奈。
第三个伏笔,画粉底。
两次画粉底形成了一个小包袱。
第四个伏笔,破旧的地毯条。
这个伏笔并不高明,只是为了推动故事发展,让村田看到自己的录像。
三: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部电影最大的喜剧效果村田自以为是的演技其实并不足以演好电影。
奈何人生如戏,给了他表现的机会。
烂演技、烂加戏和烂发挥弄巧成拙。
在黑老大眼中,夸张的演技变成了强大的自信,自以为是的加戏变成了无与伦比的幽默感。
最后一刻,村田为自己精心编导的戏被黑老大搅局。
整部电影前期是众人皆在现实,唯村田在戏中。
末尾是众人皆在戏中,唯黑老大在现实中。
前后两种情形形成了巧妙的对比。
四:魔幻时刻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人人都为生活所迫,受困于环境,不得不如此而已。
但是,无论你是怎么样的人,都不应该放弃等待自己的魔幻时刻。
也许你一时迷惑,一时所困,错过了自己的魔幻时刻。
那该怎么办?
等待明天属于自己的魔幻时刻。
不然,你怎么甘心这样死去?
三谷散散的东西真的嗯嗯不按逻辑出牌又好笑才是最高,看的时候不停想说‘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啊’,结果居然好死不死要死要活还都能撞到枪口,,,结局时候,,我想说 其实它是节约节能的典范,,,原本准备告别演出用的那堆特效没有白排呀,杀出那个差点要忘记他存在的本尊,,给用了啊哈哈把所有梗都用上用到尽,,嗯嗯 本来还担心结局要是弄成狗血感人认真表现理想什么之类的就完了 业业业开头期待太大想说‘还没开始好笑还没开始好笑’,然后看到佐藤这个假杀手跟BOSS第一次见面重复了三次那里,,喷了(我还倒回去重看好几遍,太死相了 = =),,[你要是真的喜欢这把刀,就给你吧]。。。。
于是我就想起次长课长讲他家狗的那个段子,,,,嗯,虽然是个有伟大愿景努力着的替身兼龙套,,但是,,,那个演技风格真的是,,,要这么自然天生的弄出这么做作的演法真是不容易HOHO果然,乱来才会赢!
不要太正经的感人,搞笑时候偶尔小小感一下,然后马上转搞笑,才对么才不会狗血么!
认真你就输了!
于是就很乱的有了这点感想,嗯以上
装吃饭,“你减肥啊?
”“其实我一直以来都把你当做爸爸,”“我怎么没发现?
”“你这么喜欢这把刀就送给你吧”
魔幻时刻是黄昏日落时,是“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刻”,是每天都要等待,但今天错过了,明天也会有啊的时刻。
全片围绕着这四个字发散了很多场景。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是对本片的翻拍,其名片的谐音梗蹭热度是一个传统做法,也展示了中国电影的缝合怪本质。
一个除了哈哈哈就是励志,没有中间地带的空心人。
《杀手》其实做了很好的本土化,而且在我有印象的国产翻拍片里至少能排上前十,并且成为贺岁档赢家,老少皆宜,笑点很大很密集,看《魔幻时刻》的时候我确实只有一个接一个的会心小笑,但是在影院看《杀手》的时候疯狂大笑。
主要区别是,看完前者之后,啥也不记得,啥也不剩下,只记得笑了,看完《魔幻时刻》之后,能记住很多东西。
而且如果说《杀手》是一个演员的自嗨,《魔幻时刻》则是对影视业包括幕后人在内的一次集体致敬。
结构上更巧妙的是,在观众都以为高潮已经结束的时候,又来了一次更大的烟花,也对应了老演员说的,我一直在期待下一次魔幻时刻啊。
日影对这种离谱假定性把控得很好,同样做翻拍《盗钥匙的方法》的国产版就没有做好这种前置的假定性。
《杀手》的主演虽然用力过猛,但基本上是完成了任务。
对比这两个版本,观众能很明显地看到我们与日影的不同在哪、差距在哪,咱自己的本土性、不该抛弃的特色点又在哪。
在优秀的原文本上,麻花搞了一次水准之上的翻拍。
但仅从片名来看,也巧妙揭示了当下电影创作的缝合怪本质。
黑帮小喽啰备后与老大的女人有染,老大发现后要杀他泄愤。
为了活命,备后谎称自己认识老大仰慕已久的传奇杀手富坚。
老大答应备后,如果能找来富坚就饶他一命。
备后自然不认识富坚,不过好在老大也不认识。
这位传奇人物在江湖上只有传说,没有几个人见过他的真容。
走投无路的备后突发奇想,假扮成电影导演,找来一名在电影界混迹多年却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村田,骗他说要拍黑帮片,企图让他扮演杀手富坚蒙混过关。
村田很珍惜这次机会,以为终于遇到了赏识自己的伯乐,攒足了劲儿打算好好表现,期待一举成名。
备后带他去见老大,胡诌说摄像机在窗外拍摄,需要连续表演,中间没有cut。
村田演出了一个跋扈的杀手,老大真的以为见到了大名鼎鼎的富坚。
双方各怀心思,各说各话,村田卖力地表演,备后忙着圆场,场面非常滑稽。
最后总算是没有露馅,而且村田居然赢得了老大的信任和二当家的崇拜。
老大交给村田的任务,他居然也误打误撞地完成了。
并且,备后他们借助一些电影手法,让『富坚』的形象越发神乎其神。
时间一长,谎言终究被揭穿。
备后向村田坦白了实情,劝他逃走。
已经入戏过深的村田已经爱上了富坚这个角色,决定继续演下去。
而真正的杀手富坚听说有人在冒充自己,决定出面为自己正名。
于是,两名杀手之间不可避免地要有一场决战。
影片的场景设在一个时代模糊、地点不明的街区,本身就像是布景,舞台感十足。
片中的人物在舞台上扮演着其他人,有戏中戏的感觉。
只是有的人知道自己在演戏,有的人不知道。
而这一场接一场的戏,有的假戏真做,有的真戏假做。
村田是个有魅力的演员。
他平日里毫不起眼,甚至有些猥琐,可是一旦进入表演状态,便立刻光彩照人。
他执着,笃信,信念感十足,终于厚积薄发,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魔幻时刻』。
影片中,魔幻时刻指的是太阳刚刚落下,天空的颜色逐渐变化的那段时间。
那个时候,白天与黑夜相交,真实与虚幻相遇,这说的其实是电影。
电影正是让人分不清真实和虚幻,让普通人大放异彩的艺术形式。
本片就是导演三谷幸喜写给电影的一封情书。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三谷幸喜一贯喜剧作风。
不知道是不是文化差异的原因,我觉得没有国内翻拍的杀手好看。
如此夸张、悬浮、不着四六的剧本,就真是全靠演员信念撑起来的。本质是用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及演员职业感所带来的错位不断出梗,但通篇对剧情的推进都格外潦草,对女性角色的刻画也实在糟糕,深津绘里的支线和主线几乎是脱钩的。也不喜欢整体的舞台剧感/摄影棚感,三谷幸喜操作起封闭空间的戏剧性总是有很多点子,但一涉及到场面调度就露出贫乏,只好试图以情感取胜。本来以为自己对这种简陋的元电影几近免疫了,却还是在点题的“魔幻时刻”那里动了感情——对电影的爱哪怕再笨拙,那也是爱啊。
黑社会老大蠢得让人难以入戏
充满舞台感
太棒了!这是真正热爱电影的人才能拍出来的!笑中带泪的片子!
…………
剧情像童话一样 大男人的童真很可爱
一般。格局小了
哈哈哈
没抢到电影节的票就在电脑上看了 结果一个人笑到不行 太可爱了
俗套但好看
有的想法不错,就是闹得横。
非常日式 温馨小品 错位但是情节一点不跌宕 比较适合十年前看 当下更喜欢麻花的改编版
看的不是高清档,一点都不爽
哈哈,有意思
有些地方还蛮搞笑的,我确定我看过,可又完全没印象,重看一遍,真是杯具
应该先看一些市川昆的电影
笑死我的。
前半段精彩,后半段就只是在有点好笑和非常无聊之间疯狂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