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电影如果在一个小时20分钟的时候结束,我都觉得这是个完满的神话。
在生命的最后,过气的女演员依旧收获了珍视和独一无二的认可。
两个人的对话撩得我心动:“你坐在长椅上,像呼吸着整个冬天的荒芜。
然后你开始注视鸽子的那个瞬间,那个场景无比生动地印在我脑海里。
你向鸽子伸出了你的手,然后你的脸。
像是沐浴着上帝的福祷。
”“我感到在你纯粹的背后有种珍贵的真实性,你知道我盯着你那张海报上的脸看了多久吗”可是在最后五分钟,这一切都迅速垮塌了。
理想的相逢,互诉衷肠的喜悦,雨中偎依抽烟的温暖看起来像造梦,反而最后的告知才是真实的,残酷冰冷但却很容易接受。
就像老吴说的:“影片中的女人最终没有得到拍摄的机会、也没有与侄子匆匆告别后的回应、也没能得体地面对回忆,最终人与人骤然生发出的美并未僭越人的生存境遇、人可能所具有的羁绊与恐惧,同样正是因为这样的止步,也完成了对于人更加完整意义上的尊重与关怀,也让那大而空洞之词得以成为一种方法与路径。
”
居然还能和汤唯搭上一点点关系。
真奇妙。
最近在B站上看到洪导参加电影节聊这部电影。
不过可惜全程英文而且没有英文也没有中文字幕。
凭着我的烂英语听力大概听懂了下面的内容:主持人问洪导关于女主父亲的问题。
她父亲好像也是个名导。
结果洪导说自己没有看过他的作品。
全场大笑。
于是我就很好奇的搜了一下她父亲。
要知道女主李慧英已经是60岁的演员了。
他父亲更加是很早期的韩国导演。
父亲名叫李满熙。
再去搜了一下作品。
有部作品叫晚秋。
原来汤唯和玄彬的那部晚秋是翻拍的。
所以一些电影访谈还是有点意思的。
会意外挖掘一些东西。
然后再感叹,有时候圈子也就那么大一点。
〈Infront Of Your Face〉译为《在你面前》,洪尚秀在这部电影里引入了一种感觉,一种升华于生活之上的感觉,它是你期待的,它是圆满的,是让你进退皆可的,但这一切积极的另一面是它的出现是极为随机的。
有可能出现于一场舒心的谈话,有可能出现于一次接近绝望的呐喊之后,也有可能出现在身体飘飘忽忽的某一时刻,更有可能在你发现有迹可循时,不再出现。
人生即将走到尽头的女演员Sangok在空旷的公园,在成荫的花院,在安静的小酒馆,在房间熟悉的沙发,和妹妹,和陌生的房客,和旧识的导演Jaewon,和自己,她不断在当下的呼吸、对话、左顾右盼之间找寻自己的在场,自己推着自己,他者加入自我,不在场,又一次的不在场,一次次的不在场让Sangok内心激烈地挣扎惊叫。
而那些让自己曾经在场的人,明明都在这里,明明都还在关注着、理解着、陪伴着自己,循着一路走来的印迹,而Sangok却不再那么容易找到那种在场的、安全的感觉了。
直到最后和导演Jaewon结束还算不错的对话,次日Sangok在熟悉的沙发上醒来,听到手机里传出Jaewon拙劣地解释着那些不错的对话只是幻觉,Sangok大笑起来,是啊,人生不过是一场幻觉,如梦如幻月,有过那些期待中的真实的感觉,便已是好梦了。
4.59分洪常秀的电影总是那么真诚,又充满对现实的讽刺哈哈哈,李慧英真美,好有气质,皮肤特别光滑,下颌线也很紧致
一开头就是洪导熟悉的bgm,缥缈、不真实,颇有一种王家卫/赛博朋克的感觉
女主真的是个剧抛脸,上次看到她是在《小说家的电影》,干净、固执、爽利,这部电影头发稍微长了一点,温婉、自由、悲伤,果然是影后
当她再一次回到小时候的房子时,感触真的和我特别像,为了追寻小时候的幸福/回忆,来到这片故土,但回忆真的很沉重,人的感情、每个人的经历,都变化太大了
和导演一起吃饭,得知女主患癌症之后,他问能为她做些什么,女主随即弹起了吉他,这段无言的镜头真是别有滋味,或许唯有音乐能治愈人心吧。
当女主问他是否想和她睡觉,导演非常真诚地承认了,当时就觉得他们之间的坦诚、互相欣赏,真令人动容,并且非常祝福他们。
然而第二天醒来,导演发的那一段语音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原来昨天的真情流露,不过是导演的安慰之语,权海骁每次都扮演这种虚伪男人的角色哈哈,女主哭笑不得,真心错付,是这个冷漠的世界给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她走向妹妹的床,问她昨天做的梦究竟是什么,或许,只有梦里面才是美好吧
#ICA 依然是风格化作品,从美国回到韩国,探望亲友,内容上表达了对于死亡和生命的思考,梦境还是电影看完后依然萦绕在内心,这部是由“此”创作的短篇小说,还是一切皆为一晚的梦境,亦或者本身小说就是梦境,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这个空间下的今天,其实这么想,这部作品就跟《北村方向》类似,我当时看完感觉《北村》感觉是展现了无尽轮回中的孤独,不论是“他到达的那天”还是《北村》似乎都呈现出了那种对于未来方向的迷茫,而本片则是对照剩余时间的思考,同样类似表达。
电影中的“Novel”也同样是出现在《北村》这部电影中,似乎也是相同的呈现。
电影以独白开场,仿佛就是“在观众面前”,之后就说她们昨天见过,所以空间是固定的,流动的依然是时间,如果电影作为影片中的承诺,这部作品结尾处女主游荡在熟睡人旁的身影则像是同一空间的无限次闪回,如不同的短篇小说,也像是每日不同的梦境,梦境中有逝去的时光,有曾经的辉煌,有对于亲情的渴望,有对死亡的恐惧,今天又做梦了,只是不是美梦罢了。
视听上,基本上是标志性的长镜头和静态构图,尤其是在室内场景中,镜头的缓慢移动维持着空间的连续性,过爆的场景依然是不真实,外景中的自然光效果不错。
配乐很舒适,环境音非常喜欢,尤其是那段流水声。
洪尚秀导演的风格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尤其是喜欢看剧情发展的影迷,属于小众类的。
本片的主题涉及较多,讨论了死亡、亲情、人生观及爱情观。
总的基调缓慢、平淡,依靠对话来表现,难免让人产生“闷片”的感受,但缓缓的对话中会突然出现令人震动的情节,一些“金句”也算亮点,给人以启迪。
尤其男配角“导演”,表现出来的退缩,讽刺了一些言行不一的“文艺中年”。
整剧制作的艺术水平一够,摄影和服装、环境设计,个人认为也就是电视剧的水准,色彩、构图也一般,有时主人公角度十分感叹的影色,观众却感受不到。
推荐指数70/100,不怕“闷片”的文艺小青新们可以一看。
恩赐庇佑宽慰释怀“你在做梦吗?
”“我会在这段时间里保持快乐,哪怕只有一点点。
”“我不会去医院的,我要在家里继续我的生活。
如果有工作,我回去做,我会出门。
如果以后感觉痛,我会吃止痛药。
我会忍着。。。
然后死去。
这也是我来见你的原因。
”“要再喝一点吗?
”“让我们喝到死吧!
”“我有一种很奇怪的信仰,我相信天堂是隐藏在我们面前的。
”“我在十七岁的时候决定要去死,那个时候有其他的理由,我出门去寻死,然后路过了首尔站,我突然发现,商场里的人们的脸一下子都变得很好看,我已经下定决心去死了,但是在那个时候,我第一次,我感觉到了这个世界有多么美,有一个路人走过去,脸上很脏,而且全是油,但我发现那张脸是那么的好看,秀色可餐到我甚至想去舔一下,真的!
”“但这不是我在死亡面前变得感性,我是真的从心底感受到了什么是真实,我能够用最理想的方式看到事物的本质了。
但在那之后,我就忘了那种感受了。
””忘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最近,这种感觉终于又出现了,多么幸运。
如果我能用那种理想的方式看到我面前的事物,我就会变得什么都不怕了,真的!
在我面前的每一件事物,都是完整的,没有被强加的或是夺走的,是种完完全全的完整,这是一种恩赐。
”“总之,我释怀了,从出现这种感觉的一瞬间。
我就什么都不怕了,感到更加自由。
”“你是被保佑的人,你的心这么纯净,是被庇佑了。
”“你想跟我上床,对吧?
”“是的,如果你可以的话。
”“谢谢你。
”“也要谢谢你。
”“我是宋载沅,我不知道我们昨天的约定是不是真实的,或者只是酒后乱言。
请原谅我,我昨天承诺你的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谢谢你昨天对我敞开心扉。
我衷心地,祝你快乐!
”“贞玉,你在做梦吗?
”
细微的发现。
电影的国际版海报字体是绿色的,而到了韩国版则是蓝色。
这正好对应着女主角的手机壳颜色,第一次出现在梦中是蓝色的,而电影结束则变成了绿色。
当我看完电影打开豆瓣和letterboxd准备标记,发现网站界面上的蓝蓝绿绿都递到我面前,手机上的微信和支付宝图标,手边的各色物件……我对这两种颜色产生了巨大的敏感,不知是否是梦,眼前的一切都开始模糊,魔法一般。
快到结尾时男人对女人说那是不可能的,这个不可能或许是在说着这样一个事情:男人和女人实际上是居于每一个人的两种面向,女人是一种美好的展望未来的积极面向,然而我并不是要说男人是一种不积极的面向,这不是对称二分的。
男人实则是每一个人(无论通常意义上的男女)都携带的一种病症或无奈。
但为什么说这两者不是对立二分的呢?
恰恰因为女人(积极的)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不能随时调货出来的状态,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一次或很多次女人(无论我们是否自知或者认识到)。
我们每个人总是男人的,但正因为更多的是男人,所以就像电影中男人非常清楚记得并且同意那个纯粹女人背后的力量,这里是在说我们每个人都在一种已经是男人的基础上渴望着女人(未来的 纯粹美好的 积极展望的),在停留与展望之间的徘徊其实是非常消极的 难以忍受的,这种积累会在某个时刻冲垮我们,让我们平静的说出“我只想和时间一起流下去”这种停留式的话语。
但是,正因为有着这样一次强力存在,也就是“在你面前”,在这样一次或多次的体会中,我们会保留着这个感觉,因为这个感觉,我们每个人又总是因为已经拥有的不舍得或再次遇见的渴望而勇敢的迈步向前,大声的喊出“我这一刻在这里”,我探寻着未来。
但是这里有一个个体感受的维度被忽视了,就像上面所说在这种积累过程中,我是受伤的,这是一种靠近绝望的感受,这种感受若在某个瞬间占领了内心,则是完完全全的停留,就此结束毫不犹豫。
因为这种靠近绝望的内心,在那个瞬间过程中,是不会有后悔的,那一刻的停留是真真正正的停留,这个停留等同于瞬间的美好也就是“在你面前”,这二者是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方式,那我想问的是作为一个有限者的人,作为已经是一种方式的人(展望未来,不停歇)怎么才能接受另一种方式呢?
也就是说,停留之后会是什么样子的?
我不可能知道。
因为我暂时理解不到死亡。
不过,反而是在这种问题的探寻中,死亡的含义可能就发生了变化,可能由此敞开了大门。
而这到底是属于人的解放,还是位置本身的自我运动,我就不能再胡说下去了。
但就像我所说,真正发生过的事情无非是:受伤的瞬间与惊喜的瞬间。
受伤,真的是难以忍受的,不能承受的。
拍得真好啊在你面前,追忆逝水年华——
谈情说爱,说死之将至,敞开心扉……
从酒馆出来,有一个非常迷人的“停留”——不仅是观众,凡是吃电影这碗饭的,都应当虔诚地向洪尚秀献上自己的膝盖,咋就拍得这么自然,这么好呢?
在雨中,在你面前,点烟、等车,小鸟依人,仿佛又回到了少女时代,浪漫、温馨……结尾的电话猝不及防:呵呵,拍摄计划还是算了吧……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生命总是充满意外,不治之症,不期而至的雷雨,发自肺腑的告白,对承诺的背叛……笑啊,笑着笑着又哭了!
可是,在你面前,妹妹还在做梦,生活还将继续……
不必剑拔弩张,大导演总能在最平淡的日常中探查人性的深度,呈现生命的卑微和光辉,令人颤栗
因时长限制而没有开始的一段affair
前半段非常无聊,越发反衬得后半段有惊心动魄的力道,从咖啡馆一场对手戏到结尾的大笑,非常精彩。之前就很喜欢《江边旅馆》,但相比较那部里的“曲终人不见”,这部面对生死与无常的凝视就更加直接,也更加有力,男女的心灵力量对比也未免太过悬殊,男的真是一如既往的弱(电影里与现实中如出一辙),确确实实只能寄托雨中共点一根烟的片刻温存。而女主角最后的大笑真是豁达又酸楚。人生如梦魅。
洪金组合走入了更狭小的空间。类似的场景,小金学徒的镜头景深不再伸缩。换上有些年纪的女主,亲昵的肢体碰触没了,只剩下酒话嘴炮的暧昧气场。
虽然耐着性子看完,还是无法欣赏这样两三个场景,全凭对话撑起的片子。一个得知自己只有几个月生命的漂泊女性回到故乡探访家人和朋友,无风无浪,被导演酒桌上临场恭维安慰定约,第二天 短信说明,弃约。挺乏味的。导演以前的电影一样的感觉,实在可以不必再看他的作品了
梦,“小说”,一部计划要拍却最终未拍的影片。这三者交织在一起,构成这部电影。其实已经很难也无需区分它们之间的界限。因为它们全都“在你面前”。让我觉得特别悲凉的一点反倒是导演的怯懦,如果仅仅是洪尚秀又一次对于猥琐中年男的讽刺,那倒还好,可他是个导演啊,怎么能在心心念念且时日无多的女主角面前放弃拍摄呢。这分明是电影的失败,也在说,死就是死了,哪有什么永恒的光帮人类延长三倍的寿命。这分明是痴心妄想。好狠心的一部“戳穿电影谎言”的电影。
洪导日常劝退体验
5.与洪尚秀无缘,主观上对他的电影有偏见,还是不看为好。
?
无感
每次看洪片就知道夸夸群群主又要上线了。但这一部倒是感觉比《引见》更适合拿个什么剧本奖之类的。
还是挺不错的,3.5
再次提到自杀,让我想起《猪堕井的那天》。饭桌戏很精彩,但更喜欢在老房子里的那一刻,差点哭出来。有时候觉得,能从他年轻气盛的电影看到现在的大道至简的电影,是观众的幸运。
欣赏不来,坚持一半就快进...
权海骁喝的白酒是“烟台古酿”,55元一瓶,34°,专门厂家直销韩国的。
醉时同交欢,醒后各分散,甫一开始便是错觉,她是睡着了还是死去了?在你面前的,是胡乱蹿出的小女孩,是夹在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幽灵,是摄影机,是你与存在面对面遭逢:在、你、面、前。
——你在做梦吗?能告诉我吗?——不行,12点以后才可以。 梦、男人的语音、酒吧的招牌,一次次的拖拽我们的视角在虚实之间穿梭,但无论喝的是咖啡还是酒,说出的是真心话还是虚假承诺,它们都“在你面前”。你坐在长椅上,像呼吸着一整个冬天的荒芜
或许仅仅是这一次,洪常秀的重复与差异有了超出形式之外的存在形态。我们仿佛跟着李慧英幽灵般伸入画内的手去触摸梦的轮廓,看到面前的天堂及其所能接纳的一切。在现实之下匍匐蹒跚,从死亡之上轻轻跃过,这就是我所拥有的时间。太感动了,谢谢洪常秀
后金敏喜时代的洪尚秀我只是觉得没那种味道了
即使我在你面前倾泻全部:“这并不是因为我在死亡面前变的感性,我是真的从心底感受到什么是真实,那时我能用最理想的方式看到事物的本质。如果我能用那种理想的方式看到在我面前的事物,我将什么都不怕。在我面前的每一件事物都是完整的,没有被强加的或是被夺走的,是种完完全全的完整。这是一种恩赐。”梦醒之后的你还是说不可能。
#ICA 长评-一个又一个梦。依然是风格化作品,内容上表达了对于死亡和生命的思考,梦境还是电影看完后依然萦绕在内心,这部是由“此”创作的短篇小说,还是一切皆为一晚的梦境,亦或者本身小说就是梦境,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这个空间下的今天,这部作品就跟《北村方向》中展现了无尽轮回中的孤独类似,电影中的“Novel”也同样是出现在《北村》这部电影中,似乎也是相同的呈现。电影以独白开场,仿佛就是“在观众面前”,之后就说她们昨天见过,所以空间是固定的,流动的依然是时间,如果电影作为影片中的承诺,这部作品结尾处女主游荡在熟睡人旁的身影则像是同一空间的无限次闪回,如不同的短篇小说,也像是每日不同的梦境,梦境中有逝去的时光,有曾经的辉煌,有对于亲情的渴望,有对死亡的恐惧,今天又做梦了,只是不是美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