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最好的我们的时候总觉得剧情布景美的不像话,但似乎并不像我们的青春,我们的青春没有那么美,现实中的我们更像高中时的杨芳芳。
没有华丽的衣服,没有华丽精致的妆容。
唯美的画风。
但,却努力的想要变成最好的自己。
刚打开电影的时候,本以为又是一部号称青春无悔的小文艺片。
但是真的是被片头的方言萌到了。
浓浓的质朴感。
曾经我们也像那时候的杨芳芳,努力把最美的自己展现给自己心仪的那个人。
喜欢着高高瘦瘦穿牛仔裤和白色半袖会唱歌弹吉他的男生,后来,可能有结果或者没有结果。
曾经几近疯狂的喜欢着一个人。
因为他的一句话,一个眼神,让自己前一秒还在天上,下一秒走进地狱里。
在初尝爱情的甜蜜与苦涩后,留下更多的是我也说不清楚的那种情感。
青春期的爱情也许总是无疾而终的。
杨芳芳太作也好,郭阳的喜欢渐渐平淡也好,爱情里总是这样,女生的喜欢越来越多,而男生却慢慢趋向于平淡,我很喜欢电影的最后,两人多年以后再见,两个人会心一笑。
只像是多年未见的老友。
郭阳送给火凤凰的歌再次从耳边响起,我想如果那时候不那么任性,而你可以多迁就那么一点,也许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很遗憾,我们不能一直这么相爱。
你长得好看 是青春。
我长得丑点 陪在你身边 也是青春。
你换了无数个前任 是青春。
我暗恋一个人无果 也是青春。
失败的青春是青春。
尴尬的青春也是青春。
总之——"我没有大家以为的青春"。
但这样的青春也是青春。
现在的你若觉得难堪 那就难堪吧。
毕竟以后想想。
美好的只算做回忆尴尬的 才是真青春 。
我以为我必须变得足够好才有资格遇见你,殊不知,遇见你时的我,才是最好的我。
PS:由于20春节期间新冠状病毒的蔓延,鉴于我在家无所事事的生活,我又把电影重新温习了一边。
关于结尾的见面,我个人一直倾向于不见,这样远远的看一眼,把过去的就留在过去。
是不是会更好。
毕竟是整个青春里那么认真爱过的那个人。
看过之后怎么舍得呢。
之前看的时候一直觉得两个人是见面了的。
今天再看的时候,发现导演讲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也许他们只是在杨芳芳的平行时空里的见了吧。
在窗边看一眼,曾经的少年。
然后漫步走回家。
看着马路边唱歌的少年脑海里想的确是那位曾经的少年。
二刷,第一次看的时候被方言和男主没刮干净的胡子震惊了,和其他的青春剧太不一样,一下子不能适应。
没有过多的感受,觉得女主不理智,过于粘人导致分手。
第二次看的时候更关注整体,这真的是一部反映80后90后青春的影片,没有美颜滤镜,没有浓厚妆容的男女主角,更没有为了吸人眼球而脱离现实的曲折故事线。
有的只是一段青涩又令人惋惜的爱恋,小城市质朴的方言,循序渐进的感情发展,恋爱过程中由于男女思维差异造成的双方互相不理解,产生矛盾不能化解矛盾,处理问题容易走极端。
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不提倡早恋,早恋的双方都不太成熟,经营一段感情又是很难得一件事,能承受住考验的少之又少。
其实女主的心态虽然有些许放大但是很真实的反映了女孩们在恋爱中的心情,缺乏安全感,生活的重心都围绕着恋人,患得患失,过于粘人。
但是,真正的爱情应该是你有你的目标,我也有我的追求,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相互支持,给双方足够的空间,意见不合的时候能耐心的换位思考,争吵完了能放低姿态承认自己的错误,慢慢了解,慢慢磨合,共同成长。
爱情就像冰糖炖雪梨,二者混合味道更甜美,但是分开来也能各自精彩。
🙈
真的很有代入感的的一部青春剧。
每一步都感觉说的就是自己年少的经历。
青春期朦胧的好感,想在最美的时候遇见你。
大家一起出去玩,觉出你们之间的异样,总会使劲地撮合你们。
只要呆在一起,就会满满的幸福与不知所措。
而两个人在一起之后,总是会患得患失,整个世界除了自己就是他,他的一举一动都好像与自己有关,每一句话都会放大,他在做着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好像就不爱你了。
不开心了就想分手,男生总是说,女生喜欢用分手试探自己,不是的,当女生的世界只有你的时候,其实她是很痛苦的,她会想,如果不爱你了,是不是会好点,所以说分手的时候那个么决绝,可是真的说出口的时候,她会发现没有你的生活更痛苦,会发现自己那么舍不得你,所以每次都分不掉。
多么青春的年华啊,年少的时候总是想找个人轰轰烈烈爱一场,可是现实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人完完全全属于你,当他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事业的时候,你能做的,就是拥有自己的生活与事业。
只怪当时年少,可是幸好年少有你。
电影情节很慢很缓,一开始我觉得这部片看完得需要两个钟,一看时间条只有不到90分钟。
所以给人的印象就是头重脚轻的感觉。
不过这样也似乎合理,给你来解释下吧。
女主的一个电话☎引起的回忆,时隔多年的回忆,美好而又青涩的回忆总是历历在目,所以前半段刻画的很细腻,男主的动作,女主的刻意打扮,接吻时候肢体的僵硬,哈哈。
后半段总会想起些令人难过的事,比方看到男主搂着新欢,男主开房弃她而去和小伙伴看球赛关手机,这些都能想起来,着重刻画的是让他们分手的直接原因。
悲伤不能回忆太多,一小段就够,因为接下来还要见个面。
结尾,最后的一个拥抱,不是在一起了,而是为了好好跟青春道别。
欢迎留言交流看片心得。
爱上爱情,还是爱上你?!
看完这部《最美的时候遇见你》,没有人关心这部电影的名字是不是出自这里,徐志摩的《忘了自己》。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或者源自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很汪国真哈!
却打动了万千90后00后父母们的心。
或者源自张爱玲的那段名句。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句:噢,你也在这里么?
”导演吴娜说今天是娱乐记者专场么?
都是关于床戏的问题。
这部电影里的床戏一点也不美,坐我左边的80后毒舌女观众一直在不停地唠叨着:“居然拍成这样,太惊人了!
”她旁边的女伴附和说:“一点诗意也没有。
”《情书》里埋藏多年的秘密很诗意,《初恋那件小事》里恋人的成长很清新,《初恋50次》里让反复失忆的你重新爱上我很浪漫,《我的少女时代》里为爱忍痛别离很伟大……如果想寻找这些高大上的初恋,一定会在《最美》里失望。
它就是我们的生活。
而且是最普通和平庸的那种。
一部毫无诗意的电影却取了个从诗里扒出来的唯美浪漫的名句,这是一种反讽吗?
还是一种毒特(不是错别字哈)的对比?
脑高潮里初恋的浪漫与现实世界淡出鸟来的平庸,到底是现实背叛了诗歌,还是诗歌意淫了现实?
90后和00后的段子是这样讲的,直接将心灵鸡汤切换成了心灵砒霜。
“虽然你胸小,但是你脸大呀!
”“咸鱼翻了身,还是咸鱼啊!
”“虽然你长得丑,但是你想得美啊!
”“不要以为世界抛弃了你,世界根本没空搭理你。
”“没有外表,谁TM看你内心啊!
”“就算失败99次,我也努力凑个整!
”“现在没钱算什么,以后没钱的日子还多着呢!
”“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努力,那你努力还有屁用!
”“你以为你是公主,其实你是白马,王子都是骑着你找公主的。
”高调的理想主义在这群惯于调侃,用呆萌状讲冷笑话,貌似认怂认命的新人类面前失效了。
还记得舒婷的《致橡树》吗?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①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②;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这炽烈而高贵的爱放在今天,却变成了余秀华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而它们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她的诗横空出世,秒杀了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我们。
这才是我们想要的情感表达!
如此真实、直接、鲁莽,粗鄙,却无可替代,这就是我们活着的状态,不美好,不诗意,不浪漫,不高蹈,如果有什么打动我们,那就是真实,或者说接近真实。
吴娜就用真实来描述自己的电影。
绝不要《致青春》的言辞犀利,人物激进;绝没有《匆匆那年》的狗血堕胎,相爱相杀;绝不是《我的少女时代》编造出来的偶像纯情,励志鸡汤……只有令人侧目的真实。
坐我右边的估计也是贵州小镇女青年,一直说就是这样啊!
就像山西青年看科长的电影引经据典,对《山河故人》里出现的扛关公刀的少年,堕机事件等等如数家珍。
《最美》是一个特别单纯的普通女孩的世界,她不关注世界到底怎样,除了哥哥的离家出走,闺蜜早早嫁人生子略感惆怅,她的生活里顺溜平滑得没有任何感觉一般。
她的眼里只有小情小爱,她满心满眼打算的只是如何在自己最美的时候发生一段情感的故事。
关于这一点,我可以证明,小镇少女也就这点小心思。
《最美》没有植入更多的年代感的元素,除了那张贴在闺房里的《铁达尼克号》海报和BEYOND《喜欢你》的粤语老歌,暗示了杨芳芳情感的出处。
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坎——高考终于结束了,杨芳芳的恋爱计划终于可以落实了,她动手术摘掉眼镜,敷面膜变白,剪齐额刘海波波头,穿美少女的白裙子,只为了一场刻意的邂逅。
一切尽在掌握,但是在问及发小关于暗恋的郭阳时,她却心机满满地装做完全没在意过这个人。
《最美》里的杨芳芳其实非常强大,她有能力掌控爱情,让爱情按照自己预设的路线发生,只是她再强大,也无法掌控时间和空间对情感的消蚀,那种强烈的情感最终淡出,变成了无言的结局。
一部平淡如白开水的《最美》,却击中了我们熟知的那些爱情电影里没有提及的真相,初恋是一场设计好的邂逅,初恋不过是和自己浪漫的想象谈了一场恋爱,与谈恋爱的对象无关。
这也是郭阳为何在片中完全没有自己的立场和个性,好像一个道具的真正的原因。
读着言情小说,看着偶像剧长大的我们在第一场恋爱开始之前,已经预演了无数的浪漫邂逅和爱恨情仇的离散聚合。
我们的笑和泪都给了那些文字和影像里可爱的人,我们对号入座,深陷虚拟剧情,我们就是为爱而死的朱丽叶,我们就是心心念念的藤井树,我们就是倔强的杂草杉菜,我们就是痴情悲催的恩熙……人生尚未开始,我们却俨然已是恋爱大师。
这场初恋,不过是我们认为到了该谈一场恋爱的时间,于是就谈了一场爱上爱情的初恋。
我们中的大多数,谁的初恋不是这种不独特不奇观不狗血的平庸的爱情?
只是这种真实对于旁观者而言如同榴莲,喜爱的人称其为果皇,不喜爱的人说它臭。
对我而言,这部电影就像余秀华的诗,它不美,不浪漫,不纯情,却是我们自己经历过的爱情的正确打开方式,还原我们生活本来的面目,没有一点幻想,也不做任何解释,你可以说是彪悍,也可以理解为任性。
这种任性成就了《最美》独特的风格,就像一个窄门,那些唯美、剧情、视觉等等取胜的电影都无法进入的窄门,只属于这一部电影。
其实,我今天不是来评论的,我是来搞诗歌串烧的!
(此处应该有一个坏笑的表情)
很喜欢这部剧的情节。
小时候、少年、成年后的男女之情的情感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有百分之八十的相同经历,高中毕业那年我们确定了爱情。
那一年我们18岁。
男友入伍。
我记得我们每一次见面,都反复想象。
每天沉浸在思念里,无心上学。
幻想着以后生活的种种。
一冲动,就带着悸动的心情来到他的部队。
时间是以小时,甚至分秒计算的。
就这样一熬就是8年。
结局很完美,我毕业了,他退伍了,我们结婚了!
时间让我们变成了亲人。
看到本剧,内心再一次燃烧起小火焰,那不就是我们的青春、过往吗?
我不要变成亲人,我想要当初恋爱的爱情。
果断把这部影片推荐给他,希望他也能想起我们的曾经。
让我们更加珍惜彼此。
我看一部电影前喜欢先翻豆瓣影评,倒也不是为了依据别人的看法先入为主,而是想对影片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知道自己大概要抱有多大期待。
想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我喜欢谭松韵。
翻了影评看到评分也不高,很多人说“狗血”,“作死”,“无异”,“崩坏”,心底便隐隐有了定位的基调,没有怀抱很大期待,去看。
电影的质感,让我不敢相信是5年内出的青春片,没有技巧,没有布景,没有打光和滤镜,甚至演员的妆都不给画,像个三流的小视频。
但是越看下去我越觉得,像是个纪录片,或者说,记录的仿佛是我的青春。
这就是一件很私人的,无法奢望和很多人共鸣的一件事了。
剧情大致分两段,上大学前和上大学后。
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讲,是很写实的。
大学前我们生活在小地方,没怎么见过世面,和家人住在一起每天学习,也没有很大的生活自主权。
所以我们的恋爱,很大程度是初恋,确实是像电影里所表现的那样,土土的,怯懦的,羞耻的,期待着,试探着,欲拒还迎。
爱到动情处就有了性,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在我的生活里,我的确有朋友像电影中谭松韵的闺蜜一样,高中阶段就初尝性的滋味,但我不是,我反而和谭松韵所扮演的芳芳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我想起高中时我的小男朋友,想起当时他含蓄地说“我们可以试试”,想起他短信表白后第二天上学见面时我害羞得抬不起脸,想起他第一次拉我的手时便有了生理反应。
那都是最纯洁不掺一点杂质的青涩的情感,直到现在我仍珍惜,无论这个人如何,以后如何,这段感情都是独立在那里,永远不会被污染。
上大学后,我们眼界渐渐开阔了,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和金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了,我就是上了大学后慢慢“露出了本性”。
这种释放让我自己都不敢相信,不能接受原来这才是自己真正的内心。
上了大学的芳芳终于和男朋友吃了禁果,然后她放肆地想念,果断地见面,并且在受到冷落时赌气,耍小性子说分手。
不狗血啊,很真实啊,我就是这样的啊!
在郭阳和朋友看球赛而丢下芳芳后,芳芳赌气穿衣服拎起包要走,但是最终还是不甘心地停下了。
我完全理解这种心情。
要走是因为想维持自尊,留下是因为既然走了没人追,那么走的意义是什么,自尊排排后吧。
而当你爱得不要不要的,男生却不再把你放在生活里的第一位,没有让你感受到对等的爱了,也是足够令人生气想要分手的。
这理由对我来说足够了,一点都不狗血。
所以哪里狗血呢?
哪里崩坏呢?
没有啊。
异地恋不狗血,现实生活中的异地恋不够多吗?
我异地恋的时候每天打电话也打到飞起啊。
开房不狗血,大学里几个人没开过房,没吃过果?
毕竟没有怀孕打胎吧?
就是说,想怀孕哪那么容易。
某笙箫默里失恋了随便找个人破处然后立马怀孕打胎说想尝尝痛的滋味才是青春片狗血的极致!
分手狗血吗?
异地恋因为一句话一点情绪就分手,然后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找到个新朋友,然后两个人好久不联系,不要太正常啊!
最后两个人见面叙旧又在一起狗血吗?
我要不是现在有了个新男朋友,我特么都和高中毕业后就分手然后四五年基本没怎么联系过的那个小初恋谈论结婚的事了好吗!
还是我的生活经历太狗血?
我不禁陷入了思考。
因为我在这部片中看到了自己,所以我更觉得它是一部纪录片,情感很真实,剧情也很真实。
因为我就是这样的。
我真的被这部电影打动了。
这可能是我看过最真实最舒服的青春片了,没有狗血,也没有浮夸,没有刻意讨好,也没有硬凹的时代感,有的只是真实的小细节,像一根根细细密密的针,一下一下戳到你,不是撕心裂肺的痛,却刺得人心里隐隐生疼。
大抵每个女生在学生时代都有暗恋过一个男生,而郭阳的模样,就是最契合记忆中那个男生的模样,他高高瘦瘦,穿着最简单的T恤和牛仔裤也很帅气,眼睛明亮又温柔,会弹吉会唱歌。
电影更多的是把镜头给了女孩芳芳。
在书房假装学习,其实把郭阳的信藏在课本练习册下一遍遍摩挲偷看。
收到郭阳寄来的信件,内心充满了甜蜜,把信中的内容“我想起你了”看成“我想你了”,小小的失落后又发现竟然他说自己是他心中最完美的女孩,情绪仿佛在过山车。
在公交车上冲动的想要坐车回镇远寻找郭阳,却在起身让司机停车的瞬间发现自己没有带钱,被朋友调笑后羞涩坐下最后默默回家。
为了让自己以最美的样子出现在暗恋的男孩面前,换发型,敷面膜,做眼睛手术,穿上美美的小短裙,固执地不去联系他,而在每一个浪漫的地方游荡,幻想着能与他来一次完美的邂逅,做了一切能做的事情,却猝不及防在街边吃烤串的满嘴油腻的时候被他撞见了。
多么好笑,又多么尴尬。
可这就是最真实的青春的本来面目。
一起吃烤串聊天时,目光的无意碰撞却又羞涩地躲开。
一起出行游玩,在车上被同学开玩笑时偷偷地别过头得意的笑。
剧情平淡而缓慢地展开。
而漂流过程中的翻船,算是这波澜不惊的剧情里的一出小起伏,获救后坐在岸边惊魂未定的芳芳,一个劲念叨着再也不要漂流了,所有的恐惧都被郭阳拥在怀里拍着背脊的温柔软语轻轻消解掉。
郭阳无疑是温柔的,在他出现的所有的镜头里,他都是带着笑。
他也会问芳芳为何只给他回信,听到答案后笑得特别开心;他会在一起聚会喝酒时带着小小的倔强替芳芳挡酒;他会坐在台上望着芳芳深情款款地弹着吉他唱《喜欢你》。
初吻这个场景拍得特别让人悸动。
酒后的郭阳大胆的靠近了芳芳,揽住她的肩膀毫不犹豫地就吻住了她的嘴唇,我以为只会是蜻蜓点水的一个吻,没想到郭阳辗转加深吻了很久很久。
郭阳和芳芳在老大桥上坐了一整夜,清晨郭阳牵着芳芳去坐自家的船,还在芳芳上船的时候体贴细致地扶着晃动的船。
带着芳芳去爬山看火车,在芳芳说我来过的时候,带着小嗔怪说“跟我来不一样嘛!
” 在山顶的时候,芳芳带着羞涩主动亲吻郭阳的侧脸,两人手拉手看着阳光下的火车轰隆开过的背影让人心里一软。
第一次在外过夜,郭阳的辗转难眠,小心翼翼的试探触碰,扁着嘴努力的隐忍和眼里闪着泪花都那么真实,他躺在芳芳旁边,温柔又可怜地说:“睡吧,我保证不对你那样了!
”最后委屈地回到自己床上裹着被子蜷成一团。
第一次没能成功。
但郭阳的温柔和热情让芳芳沦陷了,她毫无保留的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刚刚到大学报到就忍不住思念,千山万水跑了回去找他,也终于让两人有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影片的后半段看得我心里有些难受。
初尝情爱滋味的芳芳,完全沉溺于爱情,她无法控制自己的占有欲,她开始变得敏感易怒,开始不断地因为大事小事发脾气,动辄提出分手。
郭阳被芳芳的不断提出分手刺伤得泪流满面,唯有不断认错,之前的甜蜜渐渐在消失,仿佛两人之间只剩下不断地争吵和不断地和解。
有人会说,芳芳太作,郭阳太渣。
我并不同意这种说法。
郭阳爱芳芳吗?
当然是爱的,他的温柔、体贴、细致、呵护以及第一次被分手时的泪流满面都是爱,可是显然,郭阳爱得没有芳芳那么多,芳芳太在乎。
年少时的爱情,大抵都是如此,明明很相爱,却不知道如何表达,就像两只想要报团取暖的刺猬,明明想靠近却在互相伤害。
恋爱中的女生尤其如此,她会患得患失,会小心眼,会敏感多疑,更会无理取闹,不断地索求,只是这一切的背后,她要的只是他更爱她而已,因为她的心中只有他一个,然而他的心里除了她,还有音乐、足球和朋友。
芳芳爱郭阳吗?
毋庸置疑也是爱的。
只是她不懂得保持距离,不知道除了爱情其实生活中还有其他的美好事物,她爱得太执着太疯狂,也太失去自我。
直到两人分手多年以后,郭阳还是会想起芳芳,而在接到郭阳打来的电话时,芳芳还是会愣神,在约定好的咖啡厅外,芳芳看着里面的郭阳还是会不由自主露出微笑。
影片最后结尾是芳芳想象着,画面回到当年分手那天,芳芳又一次提出分手,赌气跑了出去,很久之后,回过头,却看到郭阳站在那里,带着笑,两人在阳光下拥抱在一起。
如果那时候我没有提分手,如果那时候你追出来,如果那时候你在,也许……可惜,现实永远不能重来。
没有滤镜、没有修饰,有的只是笨拙、青涩、粗糙、遗憾和疼痛,也许这就是你我曾经历过的最为真实的青春。
让我心动的初吻
我喜欢的两人的背影
我很喜欢郭阳低头抿嘴微笑的模样
最美好的时候啊~
青春校园剧的经典,不是因为情节多么曲折,男女主角美到不可方物,画面制作多么华丽,而是因为过于真实,真实到它是每段初恋的一个缩影… 高中时期丑小鸭的自卑感,大学校园想偶遇的小鹿乱撞,宿舍楼下焦急等待的突然惊喜,一句话就可以引申到的“我们分手吧!
”,每个阶段都串起了我们的青春。
芳芳一开始对郭阳的默默关注,高考完那个暑假的幻想无数次的偶遇虽没能实现,可那个人还是冥冥注定地不期而遇。
芳芳就这么一头扎进了她的爱情世界里,那里只有她和郭阳,她不能接受郭阳的一丁点地忽视,一丁点地分心,像极了每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盲目而又勇敢。
但那一次次的奔赴,一秒秒的等待,其实感动的是自己。
结局是注定的,一个不懂得如何去爱,一个不懂得如何去珍惜,大家都在痛苦中成长。
所以希望每个女孩子都具备爱人的能力,也要先学会爱自己,也放过自己。
最直击人心的是最后一幕,如果那天我没走远,如果那天你追出来,我们会不会白头到老。
可是,没有如果。
为了罗云熙来观影,却发现影片里是最真实的我们。
回想应该是最最紧张的那三年,我们有多少人却过得心不在焉,眼中唯有楼梯口忐忑的等待和擦身而过的期待,总希望各种故事中的美丽邂逅发生在自己身上,每个丑小鸭都梦想着成为白天鹅,希望他的目光能落在自己身上。
千万人中,当我看向你的方向,发现你也正在看着我,这是多么多么的幸运,那样悸动的期待才是最美。
我们都梦想着成为主角,能在最美的时候遇见你。
弹幕很多,都在说女主作,男主渣。
有一条我印象深刻,说女主作男主渣的孩子们都还太年轻,没有见过爱情本来的样子。
每一个初恋中的女孩都是杨芳芳,每一个男孩却不一定都是郭阳。
杨芳芳本以为平淡如水的高中生活中唯一的涟漪就是突然停电的那一刻整个教学楼的欢呼,集体第八套广播体操前超出友谊的男女关系的通报批评,是看到朋友的男友挺身相护的羡慕。
宽大的运动校服遮住了我们的青春,一幅幅眼睛封印了大家的情窦初开。
一封信改变了杨芳芳的平静,赫然发现,初中暗恋的男孩郭阳竟然说自己是他心中最完美的女孩,那一刻好像其他什么都不再重要了,自己开始为了他心中最完美的形象而努力,以为摘下眼镜,留长头发,穿上白衣长裙,变白变美就是完美,每一个杨芳芳都傻傻的做过幼稚的努力,傻傻的期待着最美好的那一刻的重逢。
杨芳芳充满期待的回到郭阳所在的地方,忐忑的与老同学聊着近况,只为听到郭阳的消息,只为等待那个重逢的时刻,她幻想过很多种场景,很多个契机,没想到是在街边吃着串串,嘴角沾着油。
那天她穿的不是最美的衣服,也不是任何她幻想过的美好场景,郭阳只是微笑着像一个老同学该有的样子,坐在她对面微笑着聊天。
在场的每个男生都坦然的承认自己暗恋过她,她很开心,更开心的是郭阳也在。
场景很真实,真实的有些土,青春的悸动很唯美,美到每一个心跳每一个微笑都一尘不染。
但我们唯美的青春不就是发生在这些看起来很土很不唯美的时间和地点吗?
电影中有太多美好的细节让我们可以回忆起自己,即使换不掉斑驳的墙壁、油腻的路边摊、旧旧的宿舍楼开水房、简陋的旅馆。
罗云熙扮演的郭阳帅气青涩却温柔,其实跟我们记忆中的那个人可能相差甚远,但是那一个个羞涩的对视,偷偷的凝望,不自觉的笑意,脱口而出的抱怨,不就是我们青春回忆中的样子吗。
穿着红衬衫站在楼梯下,看似不经意的谈天,其实是为了等着暗恋的女孩出现,他不知道下楼的女孩也为他而慌张;车上面对起哄的同学们,不自觉又得意的笑容;漂流时翻船以后抱住芳芳温柔的关心和顺从;问起芳芳为何给他回信的期待和开心,替芳芳喝酒时的逞强,尤其是弹着吉他温柔唱着《喜欢你》的微笑,扔硬币时的小心机,问你是不是要跟我走了的开心像是吃了一口蜜糖。
像每个男孩子一样,他的热情和温柔在恋情开始时爆发的淋漓尽致。
他带芳芳去看自己认为最美的落日火车,去坐自己家的船荡漾在湖光山色中,黏人的跟着芳芳早早去凯里想要抓住芳芳走前的每一分钟,迫切的求芳芳留下陪他却还是尊重芳芳,体贴的给芳芳买早餐,每时每刻都想跟她在一起。
芳芳对突如其来的恋爱还有着一点点不习惯,郭阳的热情让她慢慢沉沦下去,刚到校报到不久就抵挡不住思念,又千山万水的跑回郭阳身边。
她以为自己真的已经成为了郭阳心中最完美的女孩,而郭阳也恰恰就是她心中最完美的男孩。
她开始毫无保留,开始全心全力的爱他。
而青春的全心全意,容易偏执,容易敏感,她时时刻刻索求郭阳的回应,而像许许多多的女孩一样,那时的自己不懂,爱情不会是一直激情澎湃的,爱情是需要一点点距离感的美好,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事,不仅仅只有爱情。
她开始作,开始动不动就耍脾气,提分手,只想看到郭阳泪流满面的认错、挽留自己,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爱的存在,才能证明自己是他心中最完美的存在。
可年少时如何知道什么是完美。
没有了边界感,再多的热情都会耗尽。
郭阳也尽力挽留过她,他的宠爱、他的呵护、他的认错、他的挽留,每一个都是真的。
但最后芳芳再一次提起分手的时候他没有追出门。
不知是为了疗伤还是预谋已久,他很快跟别的女孩见面了。
也许倒回十年前我可能会跟着弹幕说他是渣男。
可现在成长过后我想说,他可能仅仅就是倦了而已。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当爱情只剩了伤害,离开有时也是一个无法拒绝的选项。
毕竟谁不想要安稳的幸福呢?
杨芳芳也曾幼稚的发短信告诉郭阳,她有男朋友了,她以为这样能让郭阳心痛。
但是过了两年又听说郭阳也有了女友。
估计当时的芳芳,心中仍是痛的。
杨芳芳终是长大了,郭阳给她的痛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淡了,可是当电话那头的声音传来,回忆排山倒海一般冲进她的脑海,过了这么多年,他依然能够轻易的打破她心中平静的湖面。
可是仔细体会,难道真的是郭阳么,还是与郭阳一起度过的敢爱敢恨的青春?
她去看了见证过二人感情的朋友,看到她实实在在带着烟火气的生活,她明白,他们都长大了,一切都过去了。
她坦然的去见了郭阳,隔着窗户见到他静坐在里面,依然有少年时的模样,芳芳仿佛又看到了自己的青春,最配这个镜头的,也只有微笑。
她幻想着是否能有另一个结局,是否能将这份青春时期的爱情永远续写下去,这是留给我们所有人的回忆一个美好的梦而已,因为我们都已经长大了,我们都知道,当时的我们,是最美的自己,也一定是无法回去的自己。
这大概是导演吴娜给自己,也是给85后的青春最大的一场祭奠,素颜青涩的谭松韵、罗云熙,素人演员们,一切都那么的真实,不加任何矫饰,太过于真实,会刺痛每一个人。
很真实很青涩,广州的场景很熟悉
明明演大学生,为什么每次男主出现胡子拉碴的跟三十岁一样,整个人特别憔悴。整个片子也不知道导演到底想表现什么。
确实不好评价。故事太平淡,女主角太作。虽然可能很多人都是这么作过来的,但这一款我真的表示很无力。男主演的也不行。故事确实可能很真实,来自千千万万真实中国学生的故事,但电影终究还是应该高于生活的,提炼不够,节点转折也都比较弱。两星。
这不是电影 这是纪录片 记录当年不懂爱情的你我他 很粗糙 确莫名觉得好看 前半部分时候一直陪着男女主一起笑
初恋啊,真实的叫人尴尬,两星给自己
看得尴尬癌发作。大学以前还是可以的,但是后面是什么鬼。好想走,但是竟然没有人离场。搞得我都不好意思走。
在电影院看的,被电影的名字所吸引,电影拍的很清新和干净。但是觉得有点拖沓,细节很多,故事性有点不足。
不算烂片,看得出水平不差,只是情节太简单太肤浅太小儿科。导演说剧本早写完,迟迟不拍就是怕自己的因素影响到片子。不过,这终究还是像你的自传,逃不掉被影响的命运。
和封面严重不符好么 ..
很青涩很真实,但剧情太平淡了,没有起伏,也没有深入的东西,男女主都演的不错。
哈哈哈哈,直白到范尴尬症。星星都给我韵
能和自己的青春引起共鸣,但觉得自己的青春少了这么一段炽热的感情。
看到淳贵人我就收不住了~~~O(∩_∩)O哈哈哈~
本来只是为了云熙的第一次出镜。没想到电影好看,自然真实,完全合格。难道是我粉丝滤镜太严重了?女孩初尝情欲,完全沦陷,毫无招架之力。从花季少女到怨妇,迷恋、痛苦、挣扎、后悔,她自己上演了一场大戏,可是男孩可能连十分之一也察觉不到。片尾曲用《喜欢你》,关于自由的那句台词太贴合。同样是校园爱情,昨天看的《何以》里大学时代那么甜,就算分手也是那么唯美。赵默笙好像没有自尊,毫不在意对方的冷淡,可是芳芳呢,完全沉迷了,这是不是说,现实总是更加不堪,而赵默笙就真的只有小说才能有,她的感情,她的性格,完美得没有什么人性,所以我们看的人沉迷。芳芳就是残酷的真实,不仅男朋友想逃,观众看着也只觉得呼吸不畅。真正痛苦的,倒不是分手吵架,而是自以为放下了之后的重逢,她还是不由自己地看着他笑,分开以后黯然神伤。难受。
虽然不堪,难得真实
很多人说女主莫名其妙,殊不知初恋的女生就是这样敏感脆弱,对男友非常依恋,很多年后再回头看觉得很幼稚,当时就会认为他是全世界呀
2022.3.16(2.5⭐)国产爱情青春校园电影,有没有值得推荐的呢?
谭松韵妹纸超级可爱!!!!罗云熙演技太烂了!!扮相也丑。
不如叫最任性的时候遇见你,有些细节很真实,但作为电影而言山寨了许多,画外音巨多,结局嘎然而止,节奏感也奇怪,就是小孩子瞎恋爱,故事里的女主有些行为让人值呵呵,白瞎男主了
非常非常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