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未看到有强烈共鸣的电视剧了,我之于《奋斗》、《裸婚》没有太多喜欢,不知是不是生活轨迹的原因,总觉得戏剧感太浓,太多的冲突,没完没了的矛盾,看多了会腻烦。
《毕业时刻》清新、自然,又也许是适逢毕业,共鸣、感触良多。
我承认是因为注意到在西交大取景而去关注这部电视剧的,也确实因为频频听到带有陕西普通话口音的群众演员而倍感亲切,但更让我喜欢的是里面的人物,典型又真实,我想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让我放不下。
最喜欢的是美曦,平凡无奇却不简单的女孩,善良又美好,典型的“好人缘”型,真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非常的乐于助人,有她在的地方总是气氛很好很和谐。
她对谭冰的爱用一句“暗恋就是一种朝圣,到达圣殿的一刻,所有信徒的选择都只是原路返回。
”让我动容,这样的女孩美好的让我心痛,忍不住先看了最后一集,想知道她最后感情的皈依。
很欣慰,谭冰蓦然回首,找到了真爱。
也很羡慕这样的女孩,可以默默守候在他的身边,一路踩着他的影子走来,因为他而变得优秀。
在某种程度上说,真的很幸福很满足,其实她需要的只是一点点的勇气。
祝福你,美好的女孩值得拥有最好的爱情。
喜欢谭冰,他是个有争议的角色,很多人觉得他有独生子女身上娇惯的傲气和清高。
是,在世俗社会面前,谭冰的不满和直率看起来是有点鲁莽和浮躁,但是我觉得一个年轻人应该有骨气、有傲气、有自己的主意。
他敢用自己出众的实力去挑战世俗,挑战教条。
高尚的品性和出众的才华有哪个女孩会不喜欢?
而谭冰最终用自己曾经的善举为自己赢得了一份沉甸甸的归宿。
所谓善果,很哲学很圆满。
喜欢姚娇娇。
典型的富二代大小姐,但是这个富二代却颠覆了常人的想象,漂亮时尚,用她自己的话总结就是“我喜欢时尚但不喜欢矫情。
”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的性格很让我欣赏,加之过硬的专业本领、喜欢挑战,用她的话说“我不是不愿意吃苦,我只吃我愿意吃的苦。
”非常让我佩服的性格。
他和徐默涵之间从误解到最后的理解也凸显出中国贫富差距下人于人之间巨大的思维方式差距和代沟。
也让这个角色丰满且独特。
总结起来就是又有钱又漂亮又有本事!
这样的女孩可给男生很大压力呀!喜欢段强,张默演出演,一直对他没有什么具体的印象,只因为感觉父亲的名气这个男孩沾了颇多的光彩,这次的出演让我对这个男孩有了很多的肯定。
他代表的是一类进了大学不怎么学习,自己“站出众人之外”的特殊群体。
开店、卖饭卡,所谓“生意”无孔不入,但是他却有着对社会更透彻的体悟,在花花世界中游走却又看的十分透彻和清醒。
他并非普通意义上的优秀,但却有着一般大学生难得的成熟。
对于爱情,他懂得放弃;对于亲情,他懂得责任;对友情,他懂得信任。
平时一副嘻嘻哈哈的样子,骨子里却透着深刻。
骄阳,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物,一个好到不行的“钻石王老五”,除了有钱,还有真情。
我看到了一个粗糙的男人细腻伟大的爱。
一个大老粗的厨子怎么会偏偏只爱那样一个真善美的女大学生,而现实也终是残酷,爱不能只有付出,要的是灵魂的契合。
不得不说,这样一个独特的角色对女主角真是巨大的人生考验。
白雪,刚开始怎么看怎么不舒服,觉得就是一嗲的不行的小女人,慢慢的才感觉其实她是真单纯,有点蛋白质的善良。
她代表的是一切从天真童话世界醒来,看清现实的年轻人。
又让我想起朋友说过的“你不喜欢一个人是因为不了解他。
”是的,故事里每个角色都闪耀着自己独特的光辉。
作为女主角的徐默涵,我却从刚开始的非常欣赏到最后的普普通通。
也许觉得这样的人太不现实,要模样有模样,要能力有能力,要运气有运气,真是除穷什么都有了……现实中有这样的人么?
也许这样的角色在我的生活阅历里没有印证吧。
不大喜欢应该是因为她的“轴”,所谓“认真你就输了”,有时候太认真的人也很可悲。
也许是因为她某些方面的软弱,最不喜欢的就是她在瓦氏打酱油的日子……觉得对这个角色的塑造到后面有些松散了。
但结局我倒是很喜欢,回归理想,回归故乡,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对于这部片子的喜爱是因为演绎了自己关于很多问题的思考。
关于北京,那个曾经梦想中的城市现在想起,心中波澜不惊,是因为现实的打磨还是真正懂得了其中的深意。
我只知道,自己越来越接近真正想要的生活,即使现在还真的看不清、道不明。
I am on the road.喜欢的经典台词,与君共赏。
应该做的事和想做的事是两码事。
没有方向的船,什么风也不是顺风。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我不是不愿意吃苦,我只吃我愿意吃的苦。
暗恋就是一种朝圣,到达圣殿的一刻,所有信徒的选择都只能是原路返回。
爱人就是撒手闭眼跟他走,天涯海角不回头。
爱情之所以能够被千古讴歌,那是因为它能够让沉浸其中的人变得宽容,对家人、对朋友、对陌生人乃至对敌人。
如果我没有能让你变人成这样的人,那就不是你真正的所爱,你只是恋了一场貌似的爱。
剧中一公司老板:“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世界终究是你们的!
”面对事业、爱情、家庭,我们已经肩负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生任务,但是请别忘了,我们青春、充满希望,我们应该自豪。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幸福。
当片头曲《我相信》再次响起,你是否也找回了沉睡已久的激动灵魂?
《毕业时刻》里,你是哪一个?
这部电视剧在我下班之后同是我寝室的哥们整天抱着电脑看一群小美女,导致我不得不吐槽。
这一个多星期里,几个人从大学走入社会,就和我这一个多月的经历一样,只是作为苦逼,只能默默地羡慕着名牌大学毕业的女猪脚如何“努力”取得“成功”的。
但是梦想呢?
当我们挥霍青春,就在它将要离去的时候,我们蓦然回首,难道我们的回忆里,除了暗恋没有来得及表白的对象,除了追求过得菇凉,除了如山般的课本和习题,除了通宵游戏和满大街的旅馆,似乎少了点什么。
当青春励志电视剧讲大多数时间讲述一个拥有“猪脚小强光环”buff的猪脚如何努力“奋斗”取得“成功”的时候,我想问一句:梦想呢?
理想呢?
对于这样的教育出来的优秀大学精英,作为一个苦逼的垃圾高职出来的一学期挂两科的次品,我完全瞧不上眼。
我们不再是2②年前的学生,更不是83年前的学生,自私、功利、享乐……社会上的一切都涌入了校园,大学成为了社会的缩影,而不再是象牙塔里沐浴知识与真理,有责任有担当有独立思考精神的学生,当有人卖掉外蒙古,我们别说一句tmd,外蒙古在哪你知道嘛?
不要以为这些无用,有思想的公民正是他们所惧怕的,但是当我们都成为乖乖女,争取那9000元一个的入党机会,如果是女同学而且条件优越可以打折的时候,我只能说你们教育成功了,但是我至今庆幸着高考考了305分。
是,我每天早上要拖着没睡醒的身体上着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工资可怜的工作,住着冷的出奇马桶到现在还在堵着的猪窝,而你可以拥有比我更优越的物质条件和享受,但是我并不沮丧,因为我明白这就是我在这个国家做的“坏学生”的代价,可能我也会有一天从理想主义被现实压成犬儒,唏嘘无奈过后彻底的沦为存在主义的一条狗,再怎样呐喊都不会被别人理解,忙忙碌碌成为一个庸人。
但是我也有希望,能够摆脱这庸人的困扰,尽管可能会平凡,而且我绝对不允许我的一生平庸,现在的一切都是我的选择的代价,我甘愿接受。
只是,许默含——你为什么要努力,为什么要成功?
我也想拥有舒适的环境,也想拥有——直白的说发——钱。
但是绝不能以失去梦想为代价
真不知道剪辑or导演咋想了,一会一个黑屏,看着难受。
剧情还不错,就是这个技术上的处理很不习惯。
这篇文章如果要取一个副标题的话,我会取为“观《毕业时刻》有感”,之所以会用“今年,我走向社会”这几个字,是因为电视剧中提到了一牛人写的一本同名的书。
前几天,百度这本书,发现也有人和我一样满怀期望地在找这本书,却发现这本书是不存在的,电视剧的编剧和我们开了个玩笑。
所以,我就做回“牛人”,以待毕业生的身份写下这篇《今年,我走向社会》。
剧中虚拟出了北京的一所名校——“京大”,再次印证了电视剧开头的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但是里面的人、里面的事都是活生生的。
徐默涵、刘美曦、白雪、姚娇娇、高欣、音子,同一宿舍不同性格的六个女生用不同的方式准备着自己的毕业时刻:音子出国留学;挣扎在考研和工作之间的高欣,最后留在了北京农村当起了村官;普通话不怎么利落的白雪没去成电视台,最后莫名其妙当了作家,真心希望她写的文字不要像她的声音那样让人发憷;强势的姚娇娇“被派去新疆沙漠数沙子,有时也飞去四川吃竹子”,其实没有嘴贫的刘美曦童鞋说的那么惨,人家姚娇娇最后被补招进了“四大”(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巨马威”的能源部,只是经常要到处飞、到处出差;我喜欢的直来直往的刘美曦童鞋终于没去她妈托关系帮找的殡仪馆上班,终于没去和她妈好不容易帮找的年薪30万的秃顶海归博士相亲,最后终于如愿进了“四大”;大学四年一直做着“苦大仇深的好学生”(姚娇娇语)的徐默涵经历种种,最后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回到了西部去建设自己的家乡,兑现了给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的诺言。
还有两个性格迥异的男生不得不提:白雪的男朋友段强,那个在大学附近开着六家连锁杂货店、买了二手宝马的段总。
其实小强也有段不堪回首的过去,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大一的学费是我爸用八车蘑菇的钱堆起来的。
所以,我大一开始就拼命地打零工挣钱...”经过努力,现在的身家也算高出其他同学一大截。
当然,有得必有失,学业就荒废了,快毕业了还有几门功课不及格。
和小强截然相反的是大学没浪费一秒钟学习让刘美曦永远仰望着的她的高中同学谭冰,那个本来是offer霸,最后宁愿把自己的录用名额让给室友的那么骄傲的谭冰童鞋。
这些似乎在我们身边都可以找到原形的人经历着所以毕业生都会遇到的问题:激烈的就业竞争,理想与现实的碰撞...看完电视的那几天,我一直有两个问题想问问我身边的人,第一个是“如果找不到工作的话,去殡仪馆工作,你愿意吗”,第二个是“像段强那样,算不算成功?
”想必很多活着的人像我一样不喜欢那种严肃到要死的工作氛围(刘美曦刚开始一直找不到工作,都动了去那里工作的念头,幸好徐默涵提醒了她),不是万不得已,都不会愿意去那种大型国企,还是垄断经营的。
但这个问题的实质其实是“你会不会去做你根本就不喜欢的工作?
”“有多少人将来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句反驳似乎是对这个问题最大的嘲弄。
因为,这个社会只会问“你能干什么?
”,而不会慈悲地问你“你喜欢干什么?
”。
如果你擅长做的事,碰巧又是你喜欢的事,那么你就偷着乐吧,那样的你简直幸福得太不像话了,就像将要和你相亲的是位年薪30万的海归博士,碰巧又没秃顶、长得还比较顺眼,那么你就赶快嫁了吧。
第二个问题,那天问罗曦,听了他的回答,顿时觉得醍醐灌顶。
“这个问题只能说仁者见仁。
有的人觉得我有钱我就算成功,也有人认为我要成为社会精英,那样才算成功。
境界高低的问题...”一时听到这么有境界的话,我当时就震惊了,因为在我的意识里我竟然一直是“前一种人”,看来每月初一、十五还是大有必要吃斋修行的啊!
弄清了这两个问题,也算是看完这部电视剧的一些收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今年,我的朋友、同学很多相继先我一步走入社会,我才真切地觉得还没毕业的人只能算是社会这个圈圈之外的人,他们暂时只能在外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脑海虚拟出“社会”这个抽象名词。
但不用急,我们终将进入那个圈圈的。
记得在家看电视的时候,放到刘美曦他们拍毕业照,后来又去爬长城,在长城上一群人朝着蓝天朝着同样的方向大声喊着“我们来了!
我们来了!
世界是我们的!
世界是我们的!
”,我当时没去想这个设计有什么意义。
今天,写到快结束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声呐喊还是对谁说的。
最后和片尾曲《我相信》一起结束本文。
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世界等着我去改变想做的梦从不怕别人看见在这里我都能实现大声欢笑让你我肩并肩何处不能欢乐无限抛开烦恼勇敢的大步向前我就站在舞台中间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在日落的海边在热闹的大街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我相信自由自在我相信希望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有你在我身边让生活更新鲜每一刻都精采万分i do believe
大四这一年,我们即将毕业。
找工作的驻扎一切招聘网站、论坛,搜寻各种招聘信息。
各种网申,各种求职大礼包,各种笔试面试,各种笔经面经,SHL……然后就是各种求,在焦急浮躁的等待中,求笔求面求offer……准备考研的每天泡图书馆,出国的托福雅思GMAT。
毕业时刻杯具的现实中透着很多喜感,“联合威力”“瓦氏”“巨马威”……京大的同学们很给力。
大四这一年求职拼体力,拼能力,拼学历,拼人脉,拼气场,拼RP……大四这一年,我们穿上正装,女生脚踏高跟鞋,男生衬衫领带。
衣服、鞋子、包……完全资源共享,有人拿了N个offer还在继续比较;有人进了“四大”开始了在云端的日子;有人在回忆中微笑也有人为了明天而烦恼……大四这一年,即将挥别大学校园,最美好的时光,同学各奔东西。
的确,大学是最能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大学不是一个人学习生涯的结束,而是一个人学习生涯的开始。
刚进大学同学之间都差不多,没有了老师家长的束缚,靠的就是自觉。
大四想想,有收获,也有后悔。
如果想在大城市发展,英语一定要好,特别是口语。
据同学透露今年“四大”Par面的问题之一是有关世界金融中心,Par 认为世界金融中心是纽约、伦敦、香港和新加坡。
这几个地方的共同点是都说英语(希望不会被小倩看到)。
所以大公司才会招很多英语专业的童鞋,如果资质不是很好,像谭冰、徐墨涵每天晨读还是很有必要的。
大四这一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大四这一年,一切很好,不缺烦恼。
今年,我也是大四,处于毕业的阶段,对于找工作深有体会,当每次银行来招聘时,单单学校就有上千人去争一两个岗位,而到了省统招的时候,那是多么巨大的群体。
我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失望,还好,也在这一次次的打击中找到了自信,从而,也让自己找到了一份还算可以的工作。
这还是有一点点的疏通关系。
这部连续剧反映了在大学毕业高潮时,找工作难已成为了一大难题。
有些人拿到一个又一个的OFFER,而有些人投了成千上万的简历,却收不到任何一个OFFER,心中的落差会是如何的大,只有深在其中的人才知道。
看到这电视,一下子就上瘾了。
越发觉得是我们这些处在毕业时刻的大学生要好好看看。
出了校门,谁也不会当我们是孩子了。
1.反映大学生的电视剧,我一看就看到心坎里去了2.幽默诙谐,寓教于乐3.偶像派齐聚,不容错过4.喜欢蒋小涵,她在里面本色出演。
有张默,不错。
喜欢徐默涵,这姑娘有骨气,有内涵,无限量,像我一位标了7年的同学。
听得我直起鸡皮疙瘩编剧还是不太了解我们大学生,有过度渲染的倾向。
同一个宿舍三个女生喜欢同一个男生,剧情是不是也狗血了点。
还有,京大融化管理学院,映射的难道不是top2大学的top1专业?
现在的大学生特多,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大。
现在不是你想到哪里去工作的问题而是你能在哪里找到能做真正的自己。
对于年轻人是应该对自己狠一点,不管现实怎样残酷,都应该相信上帝在给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就要看你能否做好准备、抓住机会。
最后电视剧不能叫完全真实故事,但它能引起共鸣,激励大学生向大生活致敬与学习,这也算是成功吧!
真的真的要毕业了啊,学生时代即将一去不再…………
毕业八年老同志,回来找青春。毕业时刻,衣衫单薄却似盛装,仿佛生命里没有迷茫……这里却道出了毕业生都存在的问题,告诉你社会残酷,社会不美好,社会不比校园,留京还是回乡,不管准备的如何,都要面对,看你是坚强战胜脆弱,还是被脆弱击倒,最终什么样也没人会给你答案,电视剧结局是好的,但现实中不会这么类似,但不管结局如何,大家在一起就是好的
还记得当时的各种感同身受
很有共鸣,挺励志的。现实如果也想电视剧一样有个看似圆满的结局,就好了。
不够真实
除了很少讲考研之外,还算很贴近生活了,只不过我并不认同编剧的价值观。还能用眼泪换来玛氏的offer,真有你的!编剧根本没有认真思考过到底应该怎么表现贫困地区出来的大学生就业这样的问题,搞的不伦不类,不三不四。唯一欣赏的是姚娇娇,她才是真正的人才。徐默涵这样的人只能永远呆在大学里。
节奏有点拖沓不过还是比较接地气的
很适合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观看~
蒋小涵,你是我整个童年的阳光。
时代关系吧,感觉有代沟
结局很美好,过程稍曲折,青春期多多少少有些迷茫吧。
2011年看了一两集吧,当时对人生很迷茫,想要看这种电视剧来给人生找点方向,并未看完。
766---2013.11.13
虽然有些东西讲得太过理想。。。但是还是有很多给人启发的警句。。。。
看完这剧,有那么不长也不短的一段时间里,心情异常沉重,久久缓不过来。毕业,令人不寒而栗的话题。
找工作呀,哎。。。
已经忘了剧情了,但是在某个时间看过
如果画质和转场再好一点,会给五星的。剧情没有那么多矫揉造作,好评!虽然是2011年的剧,一切却和现在好像也没什么区别,所以赶在毕业前看完了。愿我也能坦然接受并不足够完美的offer吧
假,太假了。演员各种没演技,剧情又老套,跟想象中太不一样了,受不了
大三了咱不喜欢后来女主的改变最爱刘美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