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岛
L'île rouge,空军学校,白人们,Red Island
导演:罗宾·坎皮略
主演:娜迪亚·特列什科维奇,基姆·古铁雷斯,查理·沃赛尔,Amely Rakotoarimalala,休格斯·德拉马利埃尔,索菲·吉耶曼,David Serero,Luna Carpiaux,Mitia Ralaivita,Cathy Pham,Mathis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马达加斯加语言:法语,马尔加什语年份:2023
简介:Madagascar, au tournant des années 1960 et des années 1970. Sur une base aérienne de l’armée française, les militaires vivent les dernières années insouciant..详细 >
随军家眷 原住民 女人的客体性 描摹关系里亲密又疏离的爱人 傲慢又脆弱的男人 关于远方 肤色 婚姻 阶级 权力关系 在奇观想象里 细而微的情绪被捕捉 与孩童通感 反思殖民 以极小切口 作非常个体私人的表达 法国人回家了 可人民的解放 女人的解放仍悬而未决 (白男多反思 爱看)
要素太多 前半段倒是很不错
被filmlinc的预告片画面色彩骗进来看,结果发现也只有海岛风光是好看的。导演一定觉得自己很woke很诗意,想拍the zone of interest + jojo rabbit + 现代启示录里法国家庭那一段,最后漫长的宣言式结尾真是充满自上而下的狂妄的凝视啊😅
相片代表着失去与告别,在如此小的年纪孩子就看穿了生活的残忍和忧伤。而身边的大人们看上去都那么焦虑,又故作镇定。童年往事下「家」和「故土」的另一重表达,是孩童眼中褪去了殖民色彩后的「马达加斯加」和「法国」。有的人要归去,有的人永远留下去。
时代与个人记忆的混合,多视角,一个大岛屿世界背后更大世界的搭建,而这些素材怎么并联起来也很不容易,可能雨露均沾也不是好办法。琐碎而丝滑到机械的镜头信息转换破坏了空间的思考、独特性、人物的延展。
大写的失望!虽然很多镜头拍的很美,但毫无叙事主线。法国人真的如同孩童想象中的超级英雄,以为拯救世界,但在原住民眼中不过是窥视他者的白人。真的受不了导演这么自恋….谁在乎你这个大院子弟在马达加斯加琐碎的童年记忆啊,本来就缺少对背景的理解,加上叙事的散乱无序,哎真是本来很好的一个命题被他的自命不凡玩脱了。
虽然从孩子的视角去拍摄一些历史事件,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了,但是可以从这个影片当中知道一段历史,一个有趣的岛~
太阳下是一个病变的白人社群,集中了所有的现代症候:其中一个主观影像重叠一个客观影像,或者反过来,或者两个主观影像相互交叠,所有者的这些影像又被一个更大的第三者——即观看者,即小孩子,一个在分散情境中纯粹的游荡者,他却无法承受,而转向纯粹的幻想。而这个马达加斯加白人社群中,原住民又在哪?不存在,或者说,存在于这些白人的回忆叙事中:对抗自己人的外籍军团、进行重复工作的女工,总之,一个抽象的人(这正是小孩第一次目睹原住民的可贵之处)。月亮下才是原住民的世界,被法国官方意识形态压迫的、隐藏的社群。也正是在这Capillo失手了,电影只剩下一些“现实的印象”;导演恰恰做了极佳的第一部分的反面:把自己放在了自己不在的位置之上。
童年往事 孩子眼中变形的世界
聚焦 l'emprise coloniale de la France après l'indépendance de Madagascar,有Nadia,两个小孩子演技真好,穿插了一个Fantômette的故事(une série française de cinquante-deux romans pour la jeunesse créée par Georges Chaulet et publiée en France de 1961 à 2011 )妈妈拉着孩子拍照,comme un souvenir,孩子说不想拍照也不想要回忆,je veux tout oublier. 大人们说着不会有一个城市比这里更好了..
最近比较偏爱的电影。罗宾•坎皮略的童年往事,1970-1972年的马达加斯加。场面调度和置景丰富且好看,戈麦斯的「壮游」studio部分也是这个路线,坎皮略则有自己的美学。通过三弟Thomas之眼窥探成人世界,其实主要是法国空军家属的特权生活。细节和意象的编织颇有文学味。导演将小女飞侠的动作戏穿插在童年叙事里,像是在文本和漫画间切换阅读。总之几场戏都拍得蛮有特色:漫画式的人物、小飞侠打斗的配音和动作设计以及慢镜头推轨产生的定格行走(和高跟鞋与街道碰出的画外音一起奏效)。不过在人物深度的刻画上远不及杨德昌镜头里的杨杨。直到最后,马达加斯加原住民视角才取代了儿童视角,奔赴机场接待被解放的示威者。
VIFF重开后第一场,75%剧情都值得四星。虽然后面用小男孩跟踪服务员与当地女生相会做一个马达加斯加脱离“宗主国”的过度,实则觉得有点多了。整个的色调和氛围还有无数小场景的音效都很喜欢!
最值得看的部分是最后十五分钟
儿童视角虽有一部分不够自然但贯彻地较为彻底,同时通过儿童视角折射出的地缘政治时代转折当下的人物情感也很巧妙。结尾略显直白突兀但也可与儿童英雄故事形成互文。除了场景音乐之外没有其他配乐,仅靠富有灵气与艺术性的摄影与剪辑,就成功地营造了时代背景与整体氛围。(电子)
15H00 13/06/2023 à l’UTOPIA BDX
法国人很爱拍殖民地电影,但这部是最脑残的
好适合在戛纳海滩上放的片子,质感和Aftersun一样美。对历史事件的呈现仍旧是高度符号化的,但不落俗套。片尾马达加斯加人高唱Veloma,永别童年,迎接青春。黑夜里Thomas和Miangaly的一瞬对视,一个孩子和一个国家的coming of age。
即使带着导演已经详解的背景去看还是差强人意 很多他预想的idea都没有真实的和观众产生联结 最后的部分refreshing但是不够真诚 有些对于回忆的处理太literal了
导演Q&A太真诚了,听过创作意图之后感觉好多事情清楚了,但是直接看的时候有点领会不到。
殖民者的最后生活。结尾有些生硬,希望不是为了政治正确硬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