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说是法国版《人皮》。。!!
血腥赶超《电锯杀人狂》。。。!!
看一半发觉太无聊了,刻意的模仿电锯,旅馆一家人设置太不变态了。。。
还有一堆地方很不解,刚进旅馆的两哥们又吃饭又喝酒,要抓他俩下点药不就完了,也省得在追车了。
后来他俩去哪不行,非钻那小洞,钻就钻了,还一直点着打火机烧氧气玩,难怪他呼吸困难呢搞啥政治背景 看着就晕。。。
说实在的 这类追逐杀人片还是老美拍的好呀!!!
也许有人把边域之城和德州电锯杀人狂等作对比,从而得出其有所不足的结论,但是很少有人看到边域之城取材的现实性,就是日渐抬头并有上升趋势的新纳粹主义。
不知道这部来自欧洲的影片是否想给大家提个醒,我们的世界由于文明的冲突,其实是处在隐藏的危机中。
但就影片来说,在营造氛围上,尸体和血浆,阴暗和压抑,绝望和崩溃,令人心悸,有人说,女主角的颤抖似乎有点做作,然而,我不这样认为,我相信那种颤抖是不由自主的,看着她的眼睛,踉跄的步伐,都将一个几近崩溃的女孩子演绎得那么的鲜明、真实。
平常人无法体会到,那是一种比死亡更可怕的体验,也许类似于告诉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将会被拖进地狱,永生永世都要承受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每个人都可能在生命中遭受可怕的经历,尤其那些意外丧生的或者被虐待的生命,也许在生命的前一刻,甚至还在惦记着那条中意很久的钻石项链,明天约会去的那家餐厅,答应带孩子去的游乐场,母亲节要给母亲的礼物......生命无常!
也许没有预知能力,是人的幸运,不然,有多少人能够不畏惧,能够泰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呢?
圣人,始终是凤毛麟角。
求生的本能是巨大的,尤其是以母亲的名义。
片中那个令人映像深刻的角色,那个帮助主人公的女孩子,让主人公意识到即便深陷恐惧与杀戮中,为了孩子为了自己也要活着。
引用一位网友的评论“她坚信自己的亲生父母会来找寻自己的原因,仅仅只是,好孩子是不会被抛弃的,几许唏嘘、几许感叹、几许哀伤油然而生。
她的出现,给这原本阴冷透着血腥味的氛围,带来几许温暖。
这个单纯、怯懦、善良与这残忍纳家族格格不入的女孩子,甚至在所有坏蛋都死光后,她还不愿离开那人间炼狱,用她的话说:“我的孩子在这里,我不离开。
”此处,不觉潸然。。。。。
以下引用wikipedia对新纳粹主义的注解:新纳粹(Neo-Nazism),或称新法西斯(Neo-Fascism),是二战后为了使当时的纳粹和法西斯复辟所出现的政治运动及社会运动。
新纳粹运动基本上效忠于纳粹德国的领袖希特勒,延续纳粹使命,以及支持纳粹主义、反犹太主义、种族主义等。
该等组织因经常以暴力制造事端(例如涂污犹太人的墓碑),而引起多地警察的关注。
他们大多是种族主义者和国家主义者。
新纳粹在德国-在现今的德国,纳粹的“卐”字标志是受到严格限制的,仅限于作为教育或历史范畴的使用。
由于现今德国法律已明文禁止有关纳粹的崇拜,因此有关纳粹的物品多是来自美国和北欧国家,且多为非法制造。
现时,有关新纳粹组织的网站多使用美国、加拿大的主机托管服务,同时使用其他符号来表示其理念,如黑太阳、黑星等。
德国在二战结束时,盟军和当时的新德国政府联手发起去纳粹化(Denazification),以阻止新纳粹的出现。
随着纳粹政权倒台,欧洲在1960年代以前并没有明显的新纳粹活动。
至1990年代,两德统一,新纳粹组织出现了更多的追随者,以东德青年为主。
不少东德人曾经历经济倒退,成了“失业大军”;他们敌视外国人,认为外国人抢走了他们的工作机会,曾发动多起暴力事件攻击外国人。
有新纳粹倾向的政党目前在德国虽然确实可能存在(例如德国国家民主党)但受到严重打压,德国议会曾经于2005年试图通过特殊法例以判定其为新纳粹政党以方便取缔。
通常每年在纳粹德国投降日(5月8日)的夜晚,德国首都柏林街头也会发生一些小规模的新纳粹主义分子与警察之间的冲突。
但总体来说,德国绝大多数民众都极度反对新纳粹。
现时欧洲各国,例如奥地利、希腊、克罗地亚、俄罗斯等,都有新纳粹的活动。
新纳粹在俄罗斯-俄罗斯的新纳粹主要原自苏联解体后的1990年代。
他们行纳粹手势礼,并高喊口号。
这些新纳粹成立的组织有十几个左右,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人民民族党”、“俄罗斯民族统一党”、“俄罗斯目标”等。
到21世纪近几年,他们的组织发展得十分庞大,不仅仅只有年轻人,许多中年、老年人也加入到新纳粹的行列。
在首都莫斯科等大城市,在此经商的华人经常受到新纳粹的袭击。
他们宣扬种族主义,并强烈反对俄罗斯的外族移民以及移民政策,许多少数民族代言人被杀。
新纳粹在俄罗斯俗称为“光头党”,因为他们的标志是光头、纳粹文身、纳粹礼和迷彩裤等。
“光头党”主要活动在莫斯科、圣彼得堡、沃罗涅日和海参威等地,统一的偶像是希特勒,主要的集会日是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
“光头党”在全俄罗斯的总人数大约在10万名以上,其中80%集中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
这些组织总体上来说比较分散,部分组织的总部设在沃罗涅日,但都有两个共同特点:仇视一切非俄罗斯人(尤其是亚洲人和黑人) 崇尚暴力,甚至种族屠杀和种族清洗。
“光头党”认为:外族人侵占了俄罗斯的城市,强占俄罗斯人的生存空间,像蚕食俄罗斯人的硕鼠;在任何适当的情况下,真正的光头党都应该进攻外族人,不断寻找各种方式消灭他们;成为一名光头党很难,但是很光荣;光头党是自己民族和种族的战士,正是光头党站在种族斗争的最前线。
2006年11月6日,莫斯科爆发了大规模的新纳粹游行示威。
2008年11月6日(及俄罗斯十月革命纪念日),莫斯科再次爆发大规模的新纳粹示威游行.新纳粹在美国-二战结束后,纳粹主义运动受到重创。
在美国的新纳粹叫三K党、苏联等全球多数国家都不承认纳粹主义者在本国的政治权利,不准举行游行集会,对其运动都采取镇压政策。
1970年代,美国对纳粹主义者的政治权利限制有所松动,有部分美国议员提出“纳粹主义者也应该享有基本政治权利,不该限制其人权”的观点。
1990年代,苏联解体后,新纳粹势力和共产主义流派“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都被允许在美国国内举行游行集会,他们的政治权利也得到了保障,没有了人权限制。
新纳粹在以色列-2007年9月,以色列警方宣布破获该国第一个新纳粹组织,逮捕八名青年,查扣希特勒肖像、纳粹制服、刀、枪械、炸药等,并指控这些人宣扬希特勒思想及任意攻击犹太人。
这八名青年的年龄在16岁到21岁之间,都是来自前苏联的新移民,并不认同犹太人。
这八名青年涉嫌在2006年恶意破坏犹太教会所,在犹太教会所用喷漆涂上纳粹“卐”字标志,并且多次殴打犹太教徒、亚洲劳工、同性恋者与吸食毒品者。
2007年9月10日,这八名青年被起诉。
新纳粹主义者否认对六百万犹太人的大屠杀行为,并且对外宣称这是个历史谎言。
他们宣称纳粹德国完全没有任何屠杀行为或种族清洗的政策,而有知名历史学家支持他们的说法。
这种历史修正主义,除了被新纳粹主义者运用外,美国白人沙文主义者也利用它来美化美国南方各州在南北战争之前实行的奴隶制。
虽然说这是法国版的《人皮客栈》,但是感觉上区别很大。
就我个人而言,我明显更喜欢人皮客栈。
至少我觉得这部电影的背景设定很牵强。
法西斯和吃人肉有关系?
法西斯的血统和杀人也没关系啊。
电影中的坏人一点也不神经,一点也不疯狂,一点也不恐怖。
说到底,还是美国的杀人狂BT一些啊。
看惯了美国杀人狂电影的人,不会太喜欢这部电影。
首先坏人不坏,其次主角门也不狠,那么电影还能怎么带劲呢?
一部没劲的恐怖片。
除了镜头切换有点花哨,还故意渲染某种压抑的气氛。
其实根本就不压抑……本片唯一值得称赞的是开头暴乱时那一些镜头的处理,很有张力!
看了太多美国的类似片,因此对本片不太感冒,唯一的亮点是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下引入了纳粹党人--最后女主角一直在抽搐,崩溃的样子真令人揪心
也许是浪漫之都的原因,法国的电影总是透着一股子的文艺气息。
《边界》也不例外,撇开影片中的大筒量的血浆和残肢,高分贝的尖叫,电影中很多场景黑暗冷峻但不乏美丽。
这部电影背景是时值极端右翼分子候选人正在逐步接近第二轮大选;一群年轻的武装劫匪躲藏在偏僻森林深处的旅馆,一个废弃的矿场;而旅馆的老板,是个更加阴险邪恶的家伙,新纳粹主义分子,一场杀戮悄悄展开……乍听上去,这又是一个以暴易暴的电影(最经典的莫过于《杀人不分左右》),电影中角色都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好人,四位武装劫匪,落入纳粹主义分子的手里,最后我们的女主角逃出生天。
故事的脉络是相当的清晰。
电影中的反派是二战时逃到边界的纳粹分子,值得讽刺的是他们的后代受到了诅咒,生下来都是畸形,可骨子里的优越感让他们仍然喜欢黑头发讨厌犹太教。
其中的女主角真是相当的敬业,各种泥巴屎尿血浆粘身毫不在意,歇斯底里的尖叫也没少叫,孤身一人杀光纳粹家族,酷劲十足,却又不得不表现出身为一个有孕在身的母亲的柔弱。
最后沐浴在雨中时,女主角因为战粟而全身发抖,我弟弟问我他是否吃了摇头丸是真把我看笑了。
电影把背景设置在极端右翼分子大选下,讲述了武装劫匪与纳粹分子的疯狂杀戮。
我不知道这个背景和主角,反派的选择,导演的用意何在。
是在隐射当时法国混乱的政治局面,还是讽刺旧时纳粹分子的暴行,或者只是导演纯粹的血腥暴力,见仁见智。
但笔者认为混乱是否代表了一种另类的公平,混乱是统一的过渡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坛,哪个不是政党间争锋相对呢,导演是否有夸大之嫌,笔者小小质疑。
不过看个恐怖片,受受虐,何苦想这么多呢,一笑。
这片何必有开头。
开头他们右翼分子纵火然后一人中弹各种吵架内讧看病还未果,最后终于在我闷了30分钟以后他们来到一个旅馆。
接着就是我最喜欢的公路片杀。
那他们为何还要浪费开头那30分钟,他们就不能从开始就直接坐在车里,然后直接来到一个旅馆。
这个女的的演技我不敢恭维。
从后半段剪了头发开始,就一直表现得很紧张。
采用摇头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很多场镜头她只会摇头。
我严重怀疑她是先磕了摇头丸才开始演戏的。
她在一场一场战斗中得到了升华。
从刚开始坐错车又重回旅馆,到后面直接用牙齿咬掉人家动脉血管,她已经产生了质的飞跃。
但不要这样我就能原谅她磕了摇头丸一般的演技。
法国人就没拍过好电影,这部尤其烂!
学电锯杀人狂学成这个操行,让我想起来学电锯惊魂的绝命岛,两个一样的奇烂无比!!!
为这样的电影写评论不值得再多敲键盘了。。。
SHIT!!!
人性 震撼 惨烈 根本不象他们说的那样,导演,演员编剧.水准都是相当的高.女主角太强了,将一个接近崩溃的女人演绝了,那种不由自主的颤抖,绝望痛苦的眼神.妈的,这么好的片子哪里不好了?跳着看电影就别瞎评论!
好好的一部电影为什么要跟政治联系在一起?
导演可以说几个人出去玩晚上路过旅馆遇害也可以说说几个朋友在巴黎打架逃离警察追捕来到旅馆也可以,不一定要和政治联系在一起,导演肯定是别有用心吧。
还有一点有些疑惑,他们有个伙伴死在医院,增加这个情节有什么意义呢?
但是总体来说,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血腥味挺足,跟《黑暗侵袭》有些异曲同工之妙,都有矿井,都有钻洞穴情节,但是此部电影中在洞穴后看到了某个不明生物,只是一带而过,不知为什么没有见真面,后面的人往后爬时也没有遇到这个生物,有些不解。
从体来说,非常精彩,最后生存的女主角演技很不错,把内心的情绪展现的淋漓尽致。
虚拟的电影梦境进行到三分之一长,现在在听片尾曲。
一直在想德国应该是个神奇的国度。
哲学家,狂热分子以及种种。
还不打算睡觉。
我说今天要是有欧冠就好了,2点四十五分的刚好是比赛的开端。
然后,他们否认白天是我的黑夜。
我打算重复一下影片的重点。
我说,摄影的技术真不错,看完影片你就会发现。
我说血浆便宜得不要钱,可是却是逼真。
舍长赶快去睡觉,明天要检查内务。
边域之城
典型的法国恐怖片,生猛中带着人文气息,本身是各种美式连环杀手桥段合集,只不批判新纳粹的现实意义加身,在一干简单粗暴的虐杀快餐中脱颖而出,但本身在故事人物上也没啥值得推敲的。几段直白的虐杀确实考验承受能力,但不及未成年母亲的自述以及她从没露面的孩子令人不寒而栗,考虑到这是10年前的片
OMG...
摄影师和剪辑师怎么能把活干成这样?还能更差点不?
7分,多么和蔼可亲的老头啊~~拉了个重要任务那个老太哪去啦。。我还以为会是最终BOOS
好过瘾 我摔.!
女主角一直哆哆嗦嗦,实在让人受不了!
看了一晚上虐杀片……不行了……
杀人家族为新纳粹主义这个卖点是可圈可点的,可惜的是,恰恰没有对这个设定作比较丰满的渲染,把这个新纳粹延续纯正血统论作为杀人动机的构思浪费了,最终还是流于了普通血浆片的视觉刺激上,缺乏了本该有的人文思考。
无尽嘶吼 绝地逢生
也没那么血腥啊 女主颤颤巍巍地灭人全家。。。
极端右翼分子大选,武装劫匪与纳粹家族的以暴制暴,抛开血浆暴力不谈,导演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吵死人了
那女的抽搐得我好难受。。。
法国人拍起恐怖片来都有艺术片的风范~
用意太浅,头尾还搞了点法国极右势力参选的什么社会背景,以期和故事里的纳粹残留做一个暗示对照,但是实际上也就是做个样子,后面完全流于肤浅表面的B级片了。此外再次验证恐怖片定律之一:一个怀孕的女人绝对是无敌的,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再次,配乐可听,法国路子。
血腥,暴力,宗教,女性~ 法国B级片,里面的那些变态简直弱爆了,主角们也像是脑残一样,看谁更笨一点谁就先死。 女主角失控后不停的颤抖,抽搐,痛哭,演技还算到位。前面的铺垫有点长,和后面有点像#德州电锯惊魂#!
真受不了法国人的这股子神经
B级片巨献 重口味 不达一定高度一定勿看
其实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