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貌似武士的人,对另一个看上去一点都不像武士、最终却履行了武士的义务、死于乱世之人的回忆。
片中,斋藤一与吉村贯一郎构成一对镜像。
前者非常符合“大众”对“武士”的想象:形貌壮伟,武功卓绝,矫矫不群(见出场镜头),气性强横,行事诡秘,但实际上他的“原则”与普通人无异:趋利避害。
后者一看就是小人物,每一个眼神、表情、动作都透着“小人物”气息(中井贵一大概能演阿Q,有日本导演想改编《阿Q正传》吗),但电影花了一定篇幅表现他在故乡清贫却不乏温馨的生活:和孩子玩,教孩子读孔孟,而他也把交给他们的东西贯彻到底了 。
导演对这两个貌似武士的普通人与貌似普通人的武士都给予了同情之理解。
可惜,从吉村回到南部藩在大阪的藩邸到影片最后都很拖沓,吉村死前的一大段独白更是矫情。
另,铃置洋孝(浪客剑心 / 配音)、佐藤浩市(壬生义士传)、小田切让(大河剧《新选组》)是文艺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三个斋藤一;但要说最接近历史真相的一个,恐怕是《八重樱》里那个年轻的野兽。
武士题材的经典之作,全片最令我深刻的是主人公那种背叛了自己家乡的那种愧疚感。
回想起那种感觉,会让我想到远离父母在外为生活忙碌的自己,本质上是否也像主人公一样背叛了自己的家乡?
影片中主人公并不是什么胆小怕死的武士,却为了家人一直以一种较为圆滑的方式生活。
然而这样一个看似较为善于变通的武士,最后真正致他于死地的依然是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影片最后主人公长子要去送死的那一段。
不禁让人在感叹于武士慷慨赴死的勇敢的同时也令人回想起电影切腹中对于武士道精神的种种批判。
另外影片中堺雅人饰演的冲田总司真是不小的亮点,不多的戏份足以吸引人的注意力。
一个游戏,一部动画,一部大河剧之后,这是第四次接触的新选组题材作品。
本是寻着堺雅人先生的气息嗅探至此,却满眼只看到一位为了忠义为了家人努力奋斗的武士父亲的高大背影。
日剧日影看的不多,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中井贵一,毕竟《义经》中源赖朝的笑容让人印象深刻,这次更是露着两排白牙骄傲地、不厌其烦地向旁人提及妻子儿女。
故事以斋藤一和大野千秋不同角度的回忆交织在一起,渐渐勾勒出了吉村贯一郎这个形象。
身为武士之前,他是一位父亲,一位丈夫,在家乡有着受人尊敬的工作,只是无法以此支撑起一个家庭的生活。
被迫脱藩外出闯荡之后,似乎也只有新选组这种雇佣兵团体能让他发挥所长。
吉村明知被众人耻笑,仍“唯利是图”,可见他对家庭的责任感。
此时对武士道的坚持只能暂位其二。
脱藩在心中留下的伤痕使得他日后对背叛二字异常敏感,这是他的底线,他无法再次背叛自己的信念。
虽然单凭本片无法判断吉村是因佐幕尊攘的思想选择了新选组,还是秉承忠义之精神既来新选组则安于新选组,但坚守信念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本片中,大家似乎都更愿意提及他提刀冲向天皇军的一幕,在我看来,吉村在脱走的雪夜轻抚小女儿脸蛋时怜惜又无奈的表情让人难忘,还有切腹前对女儿的忏悔,果然还是温暖的亲情最为动人。
由于对佐藤浩市的印象已根植于芹泽鸭,对斋藤一的印象也根植于小田切让,所以看此片时会有种违和感。
至于其余的人,其他作品中美好的近藤勇已沦为借乱世浑水摸鱼的庸俗之辈;土方没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堺桑的冲田,原本很期待的角色,却怎么看都透出山南的儒雅气质,少年的冲劲在哪里?
还好久石让仍然是一贯的久石让,柔和的交响乐配以主调的和乐器,与本片颇为相辅相成。
伤感的影片不会看第二遍,但这部原声带可以收来,用以回味其中的暖意。
无意中买到了《壬生义士传》,很大程度是看在了久石让的音乐和对03年出品新作的期待上。
但却真正看到了后悔的程度——我不要看第二遍,这样一部影片,看到第二遍一定会比初次有更深的体验,但是这种激烈的感情,却不是只想带着休闲的心情看电影的我需要承受的。
所以,已经够了。
从第110分钟开始掉下眼泪,一直到影片的终止也没有停下,苍老的藤田五郎在大雪中一面慢慢走,一面念着当年贯一郎不曾离开口边的“我美丽的故乡盛冈……”温暖广阔的音乐中正是那片四季变换的土地。
这是反复出现过的句子,这是反复出现过的场景和音乐,但是到了影片的最后一刻,才会不知不觉听到看到就会掉泪。
那是因为,对吉村贯一郎这个人的心情和胸怀,直到最后才有了十分的了解。
两个人的回忆穿插着展开叙述,终于将一个武士的最后历程补充完整——一方是不再有狼的利齿和锋芒的老迈的斋藤一,另一方是可以用“我的父亲的挚友,或者,我的挚友的父亲”来介绍彼此关系的故人,互相补充着见不到的部分,终于将失落的环完整展现。
所以当这个武士的最后人生和心境,终于可以让人体会的时候,他先前的无论新撰组内或故乡的乡亲都不可理解的行止,才可以让人了解,之后就是沉默。
看着在不可阻止的时代变革之中,执着着自己信念和生存的意义的人们的辗转搏杀,在屏幕前就只有沉默。
很清楚的一段历史,很清楚的最终命运,所以所有的战斗都带着殉义的悲壮感觉。
更何况贯一郎也曾难得的厉声训斥“不要畏死,但是也请各位一定活着回来!
”带着一去不回的觉悟,热烈的追求活着的明天,贯一郎的最后时刻,或者也是新撰组的最后时刻,一直都是给人这样悲壮的感觉。
作为主角的吉村贯一郎,并不是传统的武士大爷形象。
被斋藤一第一眼就瞧不上的乡下土人,带着岩手一带的口音,虽然在入队的比试上有和永仓新八打成平手的实力,态度却是特别谦和甚至带点卑怯的感觉。
和武士们负气仗义的习气不同,这位贯一郎先生只爱钱,看到薪水发下来感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非但不像武士,倒是更像外地打工的老民工。
在斋藤一的回忆中被特别强调的“爱钱”这一点,真是无以复加到了有喜剧效果的程度。
可以对土方副长慢慢掰着,“那个,我身为‘介错’,其实很辛苦啦,刀口都崩坏了,所以,好不好给我加补刀的津贴呢?
”听到新撰组和军队编制一起的时候,立刻紧张的问道,“请问,我的薪水,有没有因为这次调动有所变化呢?
”甚至推测出斋藤一清洗内部杀人之后,逼迫当事人到了无可否认的地步,以至于壬生狼吸了口气问出:“吉村先生,你到底想怎样?
”竟然气势全消,垂下眉毛,特别不好意思的开口,“那个,其实,有封口费就好了……”斋藤一对此人的缺乏武士尊严莫可奈何,所以见到这位爱钱武士当场拒绝御陵卫士两倍薪水的诱惑的时候,或者更感惊诧吧。
另一位故人之子口中的贯一郎,却是一位温和又高强的剑术师傅。
絮絮得到讲着南部武士的心得,描述着盛冈四季的美景,感慨自己的家乡真是日本最美的地方,活得贫穷而尊严。
也有过站在大雪中等待藩主,就算那是自己幼年开始的好友,也一样除下刀,跪地,额头触着雪:“请让我脱离本藩。
”无论对方怎样阻止,温和而坚定,“请让我脱离本藩。
”为了在饥荒的年头养活一家才决定出去赚钱,大雪之夜匆匆出门,确实有种“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末路感。
因此后面所有对钱财的计较也就不难理解,断然拒绝御陵卫士脱队诱惑的理由才让人特别印象深刻——已经有过一次背叛,所以绝不容再有第二次!
第一次叛出本藩是因为身为男人的责任,第二次拒绝背叛则是出于武士的义务。
武士真是天下最傻的一等人。
说着“坚持信念是南部武士之魂”,固执的逆潮流而动,为自己忠实的对象拼掉最后一口气,甚至前赴后继的奉上性命,真是让人看得一面大骂“不识相”,一面流下眼泪。
刀剑的时代已经过去,武士的意义也随之消失。
面对火器却仍然挥舞着长刀冲上去的人们,争的不过是信念和生存的意义;只是战力上一边倒的悬殊倒还罢了,冠以“贼军”的名义,甚至成为发动一场不义的战争的罪魁,这样的情况下,完全失去战意,心灰意懒的颓败,或者也可以理解。
最傻的武士,却在这样严苛的情势下站到了最前:“我乃新撰组队士吉村贯一郎,效忠幕府将军德川,决不会后撤——”不顾之前斋藤第一次“你快逃走,只有你不可以死”的表达善意,只身面对的是洋枪队的狙击和不义的指责,最傻的武士,就这样冲了出去。
只是在这里终止的,是斋藤一的回忆。
接下来的故事,却没在这一场悲壮中结束。
在战场上幸存,一场大雪中满身是血的拼命爬回大野的住所。
这个场景,只是让人想到《水浒》中的“风雪山神庙”,满天大雪扯出的,不过是一场穷途末路。
被昔年的好友勒令切腹以保全本藩,对已经虚弱到不能动的人,已经无所谓。
看着落雪回忆一生中最幸福的点滴,闻着饭团的香气念着南部家乡的美丽,这是全剧中最感人的场景。
不得不提到中井贵一的演技,非常精湛,之前复杂的眼神和表情变化都丝丝入扣,这一场穷途末路则处理的特别安详,简直让人不忍心看完。
然而这还不是终点,所有回忆终止于贯一郎引以为傲的儿子的参战和死亡。
武士的一生就像樱花的盛放,在短短的时间里倾尽繁华,然后在一瞬间消散,留下来的,只是对故乡的眷念。
看到结束的时候,听着辽阔的音乐描绘着南部盛冈,终于感到只有沉默。
起初一直感叹画面和音乐的配合,气氛的营造又多么擅长,中井贵一眉梢眼角都是戏……看到了50分钟的时候,终于再也这样欣赏不来。
情节的走向已经不能让我继续抱着悠闲的心情看戏,看电影的时候感情投入更多,多少背离了娱乐自己的初衷。
看宣传的广告词写着:“高票房来自豪华的演职人员共同营造的‘灵魂的娱乐’。
”这句话或者翻的不准,但是却看得有点苦笑。
这不是“灵魂的娱乐”,这是灵魂的清洗。
说不清有多少次内心震动,这确实是一个会不断给人带来内心震动的人,他的每一步抉择,从一个末路走向另一个末路,都有无可挽回的宿命感。
身兼男人与武士的双重身份所做出的选择,正是背离时代风向的走向。
一个人的命运很少能够脱离团体命运,幸运的出轨就是一个奇迹。
一个好人,好丈夫,好父亲,好友,忠实的卫士,完美的武士,在时代变革中,也只是和其他人一样像樱花一样瞬间飘散。
斋藤一说过的,“我们中只有你不能死”,就算更有求生意志,更有活下来的理由,在时代已经改变后依然固执的坚持着自己,信守着武士的精神,仍然免不了会被人踩着尸体走过。
想到这里的时候,冰冷的落寞已经盖过了原先的悲壮。
作出不超越自己时代和身份的选择和决定,然后将人生发挥到极致,其实这是值得尊敬的,但是在变革的时代里面却营造了一场悲剧——对于这样的人物不能够批评,对于这样的人生也做不到推崇,感动里面尚存着遗憾,悲壮之中也有落寞。
所以真正完全结束的时候,只是沉默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就像一场大雪降下,盖住了原本混杂的一切,是沉默也是空白。
本以为会很感慨的作品,其实什么也没有看懂。
sul.04.04.10
见过饿死的武士吗?
吉村的妻子最后对他的遗物说:您辛苦了!
死都死得这么苦。
被排枪打成了筛子,用最后一口气回家乡想见到家人。
又被勒令切腹,免得在新形势下连累家乡人。
没喝一口水没吃一粒米地“切腹”了,实在是——死怎么都这么难呢?
为了家人拼命赚钱;这种片真正解释了什么叫做“拼命赚钱”。
做为一个穷武士,还有什么好办法赚钱养家,杀人啊拼自己的命啊。
那位藩主的佣人(就是最后来到诊所门口那老头,藩主的儿子述说自己夫妻俩受他接济)还可以开赌场做老板,因为他原本就是个下人,不需要做什么高贵的事。
但男主角吉村贯一郎是一个武士,守着旧式的荣誉与高贵品性。
除了“为忠义而战”,没有别地选择。
到底忠义是什么,今天的观点来看,实在什么也不是。
然而对于某一个时代某一种身份的人,却是人生的羁绊、存在的信仰。
作为旧贵族的典型代表,吉村和那位藩主,都要为了自己的身份和荣誉,为一个逝去的时代殉葬。
正所谓流水落花春去也,繁华终将谢幕。
凡是“新选组”的故事,都不免为那个逝去的时代唱换歌。
有些事情是有选择吗?
还是大势所必然,没有选择。
人都是渺小的生物,时代潮汐中的沙子,湮灭是必然的。
只不过,花曾经开过,一瞬间的美也是美
原本想看部豪气干云酷到头顶的武侠片提提神,没想到在这样一个窗外寒风呼啸的晚上度过了心情跌宕无尽感喟的两小时,老迈的壬生狼斋藤一在寒夜里感念着吉村贯一郎挂在嘴边的对家乡的怀念,南部的盛冈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南面是早池峰山......我有点喘不过气。
幕末风起云涌的时代只是背景罢了,一个谦和甚至有点卑微的下级武士有妻子和半大的孩子要养,本该是最需要活下去的人,可在压倒性优势的敌人面前他决心为南部武士的尊严而战。
孤身杀入敌阵求死不难,可凭着对家乡妻儿的无限眷恋竟然侥幸生还。
当他强撑着伤势回到家乡,局势的威迫却难以让一家人团聚,最终带着无限留恋自尽于藩主和室。
贯一郎的儿子最终也狠下决心为父报仇,托付妹妹于童年玩伴千秋,赶赴战场再未回来,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千秋一直守护着宾子最后结为夫妻,在多年后为垂垂老矣的斋藤和观众讲述了普通武士深远如海而坚持若金的故事。
人往往就是这么出乎意料,复杂和矛盾统一于一体。
求生与赴死都是一人所为,我也不想评判究竟哪个更有意义,生存与尊严之间的缠绕撕扯总在产生新的情节,后人们都在用自己的行为作答。
那么我们眼下的现实又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让人们体面有尊严的活着呢,在他们尽力想要这么做的时候。
我仍然认为这是一部温情的片子,留下了很多画面中的感动和如果里的美好。
电影质量对得起原作。
只取千秋斋藤视角,催泪发言提前以首尾呼应,删减得当,目标明确,叙事清晰,观影门槛低。
影片野心不大,但足够使你鼻酸。
笑盈盈、儿女心重钱心也重,但有武士风骨的贯一,塑造很讨喜。
说到这又私心骂一句燃剑。
相较而言,燃剑电影将本片优点尽数舍弃:没有燃,没有泪,只有女主的魔改加戏与男主的流水账,路人看得迷茫、我这原著粉看得窝火。
遗憾嘉一郎死亡被一笔带过,不过淡化嘉一郎形象着重写贯一,重点没抓错。
嘉一郎未告知赴死目的,只在其第一人称章节知晓他选择死亡是想在黄泉路陪父亲——这种脱离武士精神范畴的愿望恰恰体现出略显啰嗦的浅田次郎有、文笔凝练的司马辽太郎的文字反而没有的、更具现代气息的浪漫情结。
没有足够篇幅写嘉一郎是美中不足,但无伤大雅,不影响好评。
人的审美有着阶段性变化。
自大学开始,我比较喜欢看纪实一类的作品。
或者说,趋近真实。
小说,比如杜鲁门卡波特的《冷血》;电视剧,比如“真探”第一季,也是以纪录式风格拍摄的,还有“毒枭”中让我震撼的第一季最后一集,真实还原了当初抓捕的的场景;电影则更不必说了……现实,往往比虚构更加魔幻,更具刺痛。
能够讨论的点,也会更加深刻。
“壬生义士传”,也是偏这种风格的。
所以,它看上去节奏会有些缓慢,矛盾没有那么突出,但是整体的观感却很完整,有条不紊地以一个小人物的人生,串起了一段时代。
当前豆瓣评分7.9,低估了,是一个8分以上的作品。
故事线很好,演员功底也好,镜头语言也好,还有久石让的音乐加成,8分+配得上。
一、故事简介“壬生义士传”,以吉村贯一郎(中井贵一 饰演)的人生,去呈现了德川幕府末期的日本武士的现状。
吉村贯一郎,在日本东北奥羽,南部氏的盛冈长大,是一名下级武士,但是他的学问和剑术,却是公认的好。
他为人谦和,生活清贫。
他娶了自己心爱的姑娘,静,为妻子,生了三个孩子,大儿子、二女儿和小儿子。
一家五口人,其乐融融、幸福无比。
但是问题还是出现了。
整个家庭,太清贫了。
并且,因为吉村贯一郎的武士身份,他们也不能向其他人讨要钱财,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身为妻子的静,甚至想要自杀以自己的身体作为口粮。
最终,吉村贯一郎选择了脱藩,去京都打拼,为这个家庭谋求一条生路。
来到京都的吉村贯一郎,加入新选组,为其效命。
新选组中,汇集了许多浪人,像是一把尖刀,快刀斩乱麻地为幕府效力。
吉村贯一郎剑术卓绝,自是在组里受到了优待,他想尽办法赚钱,寄回家里。
他“唯利是图”的名号也传播开来。
新选组的生活,可以说充斥着密谋、叛乱。
在黑暗与血腥间,唯有紧紧握住自己手上的刀。
可新选组也不是可以一直乘凉的大树。
时移势易。
当幕府还权给天皇,新选组失去了将军和会津侯的庇护,因早前的一些清理行动,也受到了波及。
后续的战斗,是武士时代的落幕,也是一场冷兵器时代的落幕。
最终,吉村贯一郎在鸟羽伏见的战场上活了下来,却在好友的家里切腹自尽了。
二、主要人物-吉村贯一郎 的性格塑造影片中,从好几个人物的视角里,展现了吉村贯一郎的人物性格。
在吉村贯一郎自己的视角中的变化,还有在同组斋藤一眼中的变化,像是两个对照。
一个从正面、一个从反面,将这个角色支起来。
而其他人物的视角中的,又为这个角色添上新的血肉。
让这个角色无比丰满。
1、斋藤一的眼中:在同组斋藤一的眼中:起先,他是被自己看不起,“爱吹嘘自己家乡和家人、土得掉渣的乡野武士”,自己看不顺眼,甚至想要杀死他。
后,又因为他看出了自己的事情要挟钱财,而更加看不起他。
后期两人并肩作战时,嘴上说着讨厌他,内心却又有着极大的认可。
可能这样的经历太过痛苦,在无情的岁月中被埋在了心里,可当后续被回忆激发出来的时候,曾经狂妄、自私的斋藤一也被吉村贯一郎的精神所动容。
2、其他人的眼中:在新选组其他人的眼中,他是技艺高超、办事牢靠,但也是贪财的小人。
在好友儿子的眼中,他是一位宣扬南部武士美德和对家乡美丽赞不绝口的好老师。
(课堂的匾额,写的是“明义堂”)在家乡其他人眼中,他是脱藩的不义之徒,是武士的耻辱。
在自己儿子眼中,是一位令人尊敬且值得为榜样的父亲。
父亲对于家庭的担当,也让他成长,他也在剧中表现出了担当精神。
......3、吉村贯一郎自身:吉村贯一郎的人物塑造很立体,中井贵一也真是演出了“乡巴佬武士”的灵魂。
他看起来不怎么帅气,却内心强大,武艺高超。
他热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家人,为了家人能够牺牲作为武士的尊严,但心底也尊重自己武士的身份,愿意用生命去画上一个完结。
在与斋藤一喝酒的时候,提到过自己的家乡,南部盛冈,是个美丽的地方。
语气中的自豪感不言而喻。
你很难对这样热爱自己家乡的人,不产生一份好感。
“不义”是武士之耻。
他为了家人能够更好的生活,背叛了自己引以为傲的武士身份一次。
在新选组的时候,甚至想方设法能够多赚一些钱,寄回去给家人。
因为家人,他需要钱财,所以在新选组面对任何有关钱的事情,他都无比认真。
但当命运又把他推到选择的十字路口的时候,他没有站在金钱的一边,而是坚守了自己的内心(这里,也是为他后续的牺牲,作出了一个铺垫)。
为了自己心中的“忠义”,他以刀对战枪炮,看起来有些傻气,却让人忍不住动容。
最终,他为了不牵连家乡的人,自己选择了切腹自尽,甚至没有用那把刀,因为想把那把刀留给自己的儿子。
世间哪有双全法,如他所说,“尽了最大努力了。
”
三、自己的一些感想1、结尾的升华其实看到吉村贯一郎切腹自尽之后,我以为片子就要完了,其实还没有,差不多还有20分钟才结束。
这剩下的20分钟讲述了什么呢?
(1)吉村贯一郎的好友,一改以往的态度,作出了新的选择
(2)自己的儿子也去参战了
(3)曾经的好友,斋藤一,在回想起来这段过往之后,在孙子让背的时候,教育自己的孙子:“武士要好好走路。
”
当斋藤一在离开诊疗所之后,喃喃念叨出:“南部盛冈,是个美丽的地方……”
还有好友儿子的回忆。
突然就被击中了。
时光好像被拉回开头,那时觥筹交错,吉村贯一郎说起他那热爱的家乡……还记得吗,好友儿子怎么形容过这位好老师:他是宣扬南部武士美德和对家乡美丽赞不绝口的好老师。
南部家乡的美丽,被流传了下来。
那武士的美德呢?
我相信这一点就是影片欲语还休的地方了。
虽然时代变化了,虽然冷兵器时代落幕了,虽然人去楼空了,虽然有很多个虽然,但是曾经那些鲜明的代表,将一些东西流传了下来。
2、很有意思的女性角色,和切入方式一个人的死去,或许能影响很多人的一生。
这是在说吉村贯一郎。
一个人即便是再不堪,或许也能成为某些人一生中的光。
那这就是在说斋藤一了。
静和吉村贯一郎,可以说是彼此的光。
斋藤一,可以说是,成为了小缝小姐的光。
影片中,着墨的女性角色,一共两位:吉村贯一郎的妻子,静;和,斋藤一的女人,小缝小姐。
这两位女性角色,都有强烈白光打在身上的时候,跟影片很多时候的暗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两位女性角色的穿插,非常有技巧。
吉村贯一郎第一次想起来跟妻子的相遇的往事,就是在看到小缝小姐的时候。
然后,吉村贯一郎回忆起妻子要自杀的往事,又是在看到小缝小姐的尸体的时候。
在最后,吉村贯一郎切腹之前,回忆起了妻子,是妻子捉流萤的场景,这里简直豁然开朗,因为刚好初见小缝小姐的时候,她也在扑流萤。
这种巧妙的联动,让一切变得有迹可循,非常合理。
因为是以男性角色为主的影片,所以对于女性角色的描写着墨不多,但是小缝小姐,却在有限的时长中,个性鲜明得让人印象深刻。
一共两个印象深刻的场景,一是初见时轻舞罗扇扑流萤。
二是,死时,如秋叶般静美。
细节往往能产生更多的真实感。
细节也可以使得角色更加立体。
即使她不是全片的核心,在此片之后,我依然记得她等待情郎时哼着歌曲的样子,翘首期盼,在密谋和叛乱的黑暗与血腥间,像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色的花。
那日阳光正好,她偷吻过她的情郎。
3、循序渐进的情绪推进前面有说,这种偏纪实风格的影片,看起来多少有些缓慢,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的生存、信念的挣扎,多少没有那些快意恩仇看起来爽快。
但各有千秋。
这样逐步递进的情绪,在战场上吉村贯一郎冲御旗的场景上达到顶峰。
我相信看过这部影片的人,很少会忘记这个场景。
白茫茫的烟雾中,他只身而去。
“为忠义而战。
”
我还看过有的评论说,他能在这个战场上活下来简直离谱。
可我觉得,就是要有这样一个桥段,才是圆满的。
在吉村贯一郎最后的时光里,他细数着地上的钱,一些给哪个孩子干什么、一些给哪个孩子添置什么,他挂念大儿子的武艺,想念二女儿的歌声,幻想从未见面的幼子,记起来妻子美好的样子……在这个部分,给这个角色做了一个很完美的交代。
他是为了家人,也为心中的忠义,他不能两全,但是尽力了。
还记得开头刚进新选组那些切腹的人吗?
大多都没有安静的走,不少还靠一旁的人辅助。
可吉村贯一郎没有,他甚至没有用上更加锋利的好刀。
他闻到了家乡的米香,可没有吃一口。
或许是他知道战乱家贫,米饭难能可贵。
还记得战间他最后一个饭团,都是给了斋藤一吗?
影片没有描述他切腹的场景,只是一个镜头切过。
我特别喜欢这个镜头。
穿过长长的走廊,走廊外是白雪覆盖的屋檐和树木。
当视线模糊,白雪挂在枝头的样子,如盛开的樱花、也如朵朵木兰。
冬天之后,就是春天了。
“盛冈的樱花破岩而出,盛冈的木兰花,即使背阳也欣欣向荣。
因此对春天的到来,迫不及待的你们,破岩而出吧。
作为世人的先驱,像樱花一样怒放吧……”
壬生义士传 (2003)7.92003 / 日本 / 剧情 / 泷田洋二郎 / 中井贵一 佐藤浩市
我想人一生都在苦苦思索这个答案。
看到影片的主角,是么是士,又是如何为人呢,理想与生活炙烈的交织在一起。
是颤栗的感动。
这是看过的最好的一部电影。
03年就有的片子现在才看过是不是有些晚?
————对我这么一个对幕末历史深感兴趣的人而言。
但我对新撰组的了解也不过近几年的事情,起初只是对这班敢于在历史车轮前螳臂当车的剑士的勇敢和无畏深感敬佩,后来渐渐了解到幕末各种力量角逐的环境,慢慢地将冲田、土方等从曾经的英雄主义符号转化成活生生的人。
相信很多人对幕末的了解都是从二次元的世界开始的,当时一部历史戏说类作品《幕末机关说》就在开篇这么说道“幕末,是最后一个男人能够仅凭手中的剑就能开创伟大的前途的时代”。
确然,乱世风云、时局更替造就一大批英雄,顺时而为当如龙马,敢于逆流而上则是新撰组。
壬生义士,重点肯定是在“义”。
新撰组成立是为了匡扶幕府的大义,斋藤沉醉厮杀是追求武士视死如归之“义”,而吉村则是坚守对家人幸福的承诺的“义”。
这部影片中,很欣喜地看到除了对历史细节的再现、酣畅凌厉的剑道表现,吉村这个形象也是别具新意:一反以往武士严肃、视生死无它,吉村显得那么的“怕死”,对待同伴也是处处谦让,听说能够有更多的报酬时表现的异常兴奋——这些都于传统的武士价值观而不容,但他也有相切合的地方:精湛的剑术、面对枪炮而无畏的神态,留给我一种矛盾为表、实则相容的体悟。
所谓义士,应该兼顾大义小义,于家国责任,应当尽职到底;于亲人福祉,则全力圆善;生死之说,攀扯到大义之上,其实已太过勉强。
回到一个最为本质的人:活着,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
但是吉村并没有完完全全地脱离掉时代给他设定,抱着不至部族连累的决心——还有最让人感动的对家人的牵挂——在雪夜自尽赴死,于情于理都能让人接受。
可是他的儿子却接过遗下的宝刀去了函馆,并把自己年轻的生命留在了那里,这让人真是无法接受,应该说一种悲剧的宿命吧。
故事的层次结构把握的很好,频繁地追忆、倒叙并没有损害整体的连贯性,反倒能一步步揭示人物间的瓜葛,让每一段情节的展开令人信服。
前半段很精彩后面太拖沓了直接看快进(好吧就承认因为某人的冲田总司死了就觉得没啥看头了= = )。最主要的原因是出戏啊,怎么能接受芹泽鸭跟山南敬助在这片子里是斋藤一跟冲田总司,诡异死了!
21/4/10
所以说好人不长命,做人还是自私点活的久
日本幕府末期的电影里很出色的一部,乱世与家国相得益彰,感情戏很足,音乐很出彩。
最后的武士,为了家庭和信念奋斗的人。
解读新选组的角度值得称道。煽的有点过,后半部的节奏处理的不好。
日式主旋律的另一个黄昏清兵卫。把刺客列传的聂政式武士演绎得淋漓尽致。
有点反武士道的武士片,男主为了糊口加入新选组,圆滑做人,最后也挺想活下去,但是一个是不想让大野为难,一个可能也是知道武士的时代结束了。
催人泪下的男人
当年的观后感,现在对新选组有点了解,可以找来再看下。分割线——确实有点无感,可能跟不了解“新选组”有关。后面查了历史,觉得有点意思。但和男主的“大义”还是没有共鸣,而且结尾过于煽情,没看完。
中谷美纪真是好厉害,扑夏虫时她一句对白就演得活灵活现,语气、神态全是为了那句所铺述的身世服务,仅仅就这一个镜头,她就成为了那样的人。她对于自己的人物做了音量音质音调的控制,几场戏下来令人印象深刻,表演有特点,人设有重要作用,死亡结局,这一切都符合女配提名的需要。中井贵一的主角的表演也很精彩,走人设路线,但他不会被遮蔽,不过剧本方面就在人设的形成篇幅过多,这样的人应该去多多表现他还可以怎么样的,交出更加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变化才更加精彩。
细腻,感人。
一个字“惨”。在政治浪潮里面,所有人的命运都被无情碾压。大时代迎来了曙光,在变幻过程中却有无数人为此白白死掉。武士商人女人少年,没有人能走出漩涡,说死就死。演员们的演技真的太强了。中井贵一临死的独白,绝对封神了。佐藤浩市的表演很内敛,但是不同阶段的表情也真是好。
大概小说更适合改成电视剧,作为电影拖沓过了。中井贵一很牛X,泥腿子武士也完全来的了。再把陈道明鄙视👎一遍。
中井大叔催淚演繹最後的武士 那個熾烈燃燒的激情歲月啊 卻奈何後半段也過於拖沓濫情了吧。。。
配乐大赞/ 堺桑的总司有rocker范儿/ 佐藤桑更适合演鸭叔/ 近藤跟本尊好像;煽情独白太冗长,完全出戏;以及目睹这么一群有文化的流氓钻牛角尖以长刀对抗火器最终团灭是件挺心痛的事
结构很像夜访吸血鬼,编导演摄乐俱佳
看过大河剧新选组后其他的都入不了眼- -
打斗还可以
没看下去。发型太丑了,跟大清的辫子一样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