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意义上,47分51秒的《割爱》依然延续了复仇三部曲的道德命题。
不过作为独立短片,同时又是《三更2》章节之一的它并不能如此定论。
片名《Cut》,一语双关。
既指身为导演的柳志浩挂在嘴边的工作用语,也是临时演员歹徒对妻子实行的惩罚行为。
开场的360度环拍如此赏心悦目,后移、跳退,把视角归回到拍摄片场倒是意料之中。
廉晶雅客串的女吸血鬼行为古怪得有些不可思议,又是拿假牙、掏手机、弹钢琴,然后娇声嗲气地喊着食物不新鲜,做痛苦状大口地吐出鲜血。
为什么呢,就一开始那个毫无表情的老头。
老伯的血怎么会新鲜呢?
如此幽默只是正戏来临前的过场。
至于吸血鬼戏份,猜测是因为2007年朴赞郁将拍一部和吸血鬼有关的影片,名字暂定为《Evil Live》(活着的邪恶?
邪恶的活着?
),已经定了的演员有宋康昊大叔,讲述吸血鬼的现代生活。
不仅于此,以上场景在后面故事发展中都得到了环环相扣的照应——即真实的片场到虚拟的片场的切换,置身于和导演家中一模一样的片场(严格意义上说,这句话是不成立的,《割爱》依然只是一部电影)。
临时演员遇见毫无表情的跑龙套老头,自己都被吓了一跳,颇有些讽刺恶搞;痛苦倒地之后不忘来一句“导演,我怎么样”。
影片中的黑色幽默又不只这些,临时演员的表演方式无疑是不太容易归入正经一类。
紧张气氛的营造、故意为之的幽默,还有走向崩溃的疯狂行为构成了影片的最大亮点。
Norris批评说《割爱》的“复仇”过于赤裸,朴赞郁借临时演员的口说出了心里的控诉。
的确《割爱》的拍摄是夹在“复仇三部曲”中的完成。
因此影片有些地方难免让人遐想,比如翻了几次白眼都没被掐死的小孩,目睹父亲丧命,必然地吐出了一句:我要报复。
质疑完美、仇视富人的临时演员也是以无可救药的推理要求对导演实施惩罚,该行为可以视为下层对上层、贫穷人们对富有阶层的报复心理。
按照他的说法:你有钱没关系,但你居然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大好人。
这就有问题了,我不相信,还要证明你心中也有大恶。
在否定了导演的百般劝说、极力证明甚至还有低级逗乐后,他只是想让柳志浩杀一个人,以此证明他的“恶”。
绝望的推断不如说是他的计划圈套——借助导演的手杀死自己儿子,这并不意外。
他说过不忍心,走上绝路的他还存有一丝正常。
临时演员的一系列行为根本无以解释动机由来,既是游戏性质的提问竞答,又是一场安排好的高难残局。
木偶傀儡一般的妻子被数十根琴弦绑得动弹不得,肢体摆设得极富想象。
但十根洁白修长的手指凸现在了危险不安的位置,粘在琴键上,同时被钢丝琴弦箍捆着。
一边是每隔5分钟就下落在手指上的利斧还有随即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对于妻子的角色形象,按照姜惠贞说法“她只是架设在导演和临时演员之间的一个木偶人物”。
换言之,作为人质的她在影片中呈现的一切都是被另外两个人物所操纵的。
于是观众相信着她疯狂迷恋整容、大手脚花钱、毫无艺术细胞又有着钢琴家的名号,通过柳志浩的控诉和临时演员的揭发,夫妻二人的情感生活实际上是缺乏沟通、相互背叛的。
妻子催促导演杀人的嘶叫,唯一一次致命的反击来自那下不顾一切的啃咬,出自本能的反击。
在这个故事里有的正是各种极端,自我掩饰下的柳志浩终于抵挡不住精神拷问,承认了自己具有的恶:从妒嫉到外遇,还有对妻子的恨。
爱妻子而去杀死一个不相干的人?
不爱妻子却看她被人凌虐至死?
两难的尴尬处境随着高潮来临而瓦解,他的无能为力被推放到了无关位置。
对于柳志浩的最后行为已经演变成了必然,多数人倾向认为他在最后时刻完全崩溃——影片接了一段大幅度的晃动的片场画面:虚拟和真实的错乱、妻子大口吐出的鲜血和片头女吸血鬼的不新鲜食物。
亲眼目睹惨剧的刺激让他崩溃,片子本身带着强烈的黑色幽默还有电影桥段再现、情境颠覆通通不复存在。
以朴赞郁的现身说法是他内心所恐惧的、对于外来者突然闯入所带来的家庭与自我崩溃。
影片中的导演柳志浩即是现实生活中的朴赞郁,喜欢的家具款式到房屋内的布置摆设,在影片里它被移为一个拍摄片场。
好事者可能对于意外侵入有着更多猜测,比如是柳志浩本人设置下的杀妻圈套,然而这样的伪命题是不成立的。
《割爱》存在最多的正是交织复杂的二元冲突对立,由最简单的善与恶出发到地板上的黑白对比。
著名导演和临时演员正是构成影片矛盾的基石,而妻子和小孩则是充当至关重要的中间人角色。
对于柳志浩,通过临时演员不断增强施加的压力,把他逼向越来越绝望的两难之境,迫使他作出了无意识的自我抉择。
大多时候神经兮兮的临时演员一方面是对先前的长久疑问做个解答,一方面借助柳志浩杀死自己的儿子。
《割爱》最初给观众一种只是以真人性命安危为诱饵的游戏,事情真相的揭示并没有一步到位,而是经过层层深入的剥除才在最后完全明晰。
《CUT》:潜意识杀人阴谋,完美的颠覆和逐渐崩溃的神经 (文:火神纪)三部三更。
我写过了《饺子》,写了两次《盒葬》,唯独没有写过这部《割爱》。
不是因为我不想写,也不是因为这部电影较其余两部浅薄。
反而是因为这部电影似乎比那两部三更显得更深沉一些。
这部电影我看了三次,写这部电影依旧还是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如果说,《饺子》是都市神话的最后破灭,《盒葬》是阴郁而低沉的噩梦;那么,这部《割爱》便是张扬而晦涩的心理拉锯。
我喜欢这两部电影的中文译名,也许,这也是我对这两部电影痴迷的原因之一。
简洁明了。
又似有似无的隐喻。
《割爱》是这三部电影中情节最简单的电影。
然而,我最喜欢这部。
毕竟,在一个最简单的情节里加入那些复杂的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是很难能可贵的。
情节最简单,可是,表达给我们这些受众的却最多。
我总有这样的感觉。
这是一部意犹未尽的电影。
而更难得的地方,就在其意犹未尽的地方。
电影讲叙了一个疯狂的故事。
一个临时演员,一个没有人注意过的临时演员抓了年轻有为的大导演及其妻子。
不需要理由。
只是因为导演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
富有。
年轻。
而且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好人。
当然,这一切并不是谁的错。
但是,这个世界还有另外的一些人。
酗酒。
贫穷。
丑陋。
脾气暴躁。
当一个人集中了所有的优点和所有的美好的东西。
那个丑陋的世界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基于这样的假设下。
电影在导演的家里和片场里上演了。
像在看一场血腥的木偶剧一样地让人惊叹。
电影镜头的推进很快,从精美的三D到实物的转换看起来完美无瑕。
而大量的近镜和脸部表情的特写镜头把紧张的气氛一直张扬得滴水不漏。
加上很多夸大的细致的声音,比如绞汗机绞碎蔬菜和三根手指头的两次机器的响声,或者是在片场里吸血鬼在咀嚼着吸吮着的声音等等。
恐怖,就这样铺张地向我们漫延。
从片子开头的吸血鬼的呕吐到片子最后女主角咬下那个临时演员大动脉后在同一个地方呕吐,吐出来的一样是满地的鲜血。
这部电影给了我一种完整的让人心惊肉跳的感觉。
电影没有给我们任何喘息的机会。
在临时演员这个带着癫狂味道的角色带领下,我们开始这场惊惶失措的血腥盛宴吧。
看这部电影感觉似乎是一种人性的折磨。
不间断地折磨。
当主角被迫着不停地说出自己心理那些最阴暗的东西和意识里永远不敢承认的那结龌龊的时候。
完美被彻底地颠覆了。
没有任何完美的东西。
于是,我突然感觉,那个临时演员的角色至少是忠于自我的。
所谓忏悔。
是在早上勒死了自己的妻子并看着妻子拉了满地的屎尿之后扬长而去。
所谓忏悔。
是在晚上逼着别人杀害自己的儿子而泪流满面。
所谓忏悔。
是不停地折磨着一些美好的甚至完美的人们让他们彻底地崩溃。
不需要任何堂皇的理由。
只是因为我想。
正如他指着自己的儿子逼着主角把他杀死的时候,主角问他,那是谁。
他说,我也不认识他,在来的路上看到,见他有点闷,于是就把他带来了。
当然,这里他说的是谎言。
可是这也可以代表他的思维方式。
不需要任何理由,只是因为我想,于是就去做。
这一点和剧情的安排很丝丝入扣。
毕竟,任何一个稍有理智的人都不会做出类似的事。
最后主角没有杀死临时演员的儿子而杀死了自己的妻子。
口中念念有词地对着本来应该死去的那个孩子说着本来他应该对自己的妻子说的话。
这一组镜头很有些东西应该深思。
至少。
我是弄不清楚他是精神崩溃了。
或者,仅仅是因为前面说的那些半真不假的话。
比如,妻子的不忠,自己的外遇,讨厌妻子全身整容整出来的东西,公式化的生活等等。
其实我更相信第二种。
毕竟,这不是一部思想健康的电影。
人性阴暗应该是这部电影最想说明白的东西。
而且如果用第二种来解释这部电影的话,那么,这部电影的层次无疑又提升了。
如果仅仅只是精神崩溃的话。
那么,主角杀死自己的妻子只是无心之失。
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做的是什么。
可是如果是因为前面说的那些半真不假的话,受不了原来公式化的生活和外遇的妻子而杀死妻子。
这样看来,其实,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
至少,潜意识里在等待这样的一个机会。
可是他绝对不是清醒的。
所以,当他双手掐着自己的妻子的脖子并对那个小孩子说着他如何爱着自己的妻的时候。
看起来,这一切,变得像是一场潜意识的阴谋。
恐怖是在这个时候袭来的。
毕竟,当杀人只是存在于意识的时候,杀人者只是一个履行者的符号,毫无恐怖可言。
可是当一个杀人阴谋只是形成于潜意识里而意识上却永远安逸的时候,杀人者会是一个最可怕的潜在危机。
而来临的危机并不可怕。
真正可怕的是那些未知的,还不曾到来的东西。
我记得我在看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著作的时候里面曾经说过,人对所有未知的一切均感觉到恐惧。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未知的东西,我会对这部简短的电影如此迷恋。
而且越看多几次我越相信。
女主角被杀是男主角的潜意识的阴谋。
毕竟男主角杀死他妻子的时候,那个临时演员的角色已经被女主角咬了大动脉血管而倒地。
危机已经解除了。
而男主角在前半段里,危机四伏的情况下依旧表现得很理智很聪慧,是不应该在危机解除了之后还犯下这样的错误。
如果,他在临时演员那个角色倒地之前精神崩溃的话,我可以相信他的确是精神崩溃。
可是他在一种彻底没有危机的情况下精神崩溃,我宁愿相信他只是为了潜意识里没有完成的那个杀人阴谋而不舍得放弃眼前的这个大好时机。
女主角脸上惊愕万分的表情和伸长着下垂的舌头是这部电影最后的镜头。
镜头之后,我能想像的是男主角依旧完美而且心安理得地活着。
一切都还很美。
因为,潜意识里的杀人阴谋他永远也不会知道。
而意识上,他从来不曾想过杀死自己的妻子。
他只会知道自己精神崩溃,错手杀死自己心爱的妻。
可是,他并不是有心的。
因为,潜伏的那些真正阴暗的想法,他不知道。
相对于前面。
那个临时演员的角色所做出的活人肢解和那种歇斯底里的自卑情结。
其实,我更喜欢这个结局。
而且在我看来,前面的大半部电影其实也只是为了给最后这组杀妻的镜头作铺垫罢了。
鲜血淋漓其实并不可怕。
真正可怕的东西深埋在连我们自己都无法理解的大脑里。
也或者,正是因为我们太理解自己。
所以,我们看到这样的自欺欺人式的杀人,我们会感觉到害怕。
也许,什么时候,我们也曾有过这样阴暗的潜意识里的阴谋。
未知。
一知半解。
才是最让我们害怕的东西。
完美的颠覆也许只是为了揭开这些深埋着的罪孽。
精神上的崩溃也许只是为了给那些阴秽无比的潜意识里的欲望寻求一个出路而已。
无疑,心理学的运用是这部电影最成功的部分。
纵然也许。
很多人看起来不会想到这么多。
迷恋。
也许,只是出于一种类似经历过的或者模糊想到的这些。
2006-03-29;丙戌年三月初一。
附注:电影资料。
■片名:Cut(割爱) ■导演:朴赞郁(PARK Chan-wook) ■编剧:朴赞郁(PARK Chan-wook) ■主演:李秉宪(LEE Byung-heon) IM Won-hee 姜惠贞(KANG Hye-jung) 廉晶雅(YEOM Jung-ah) ■类型:恐怖(Horror) ■国家地区:韩国 ■语言:Korean ■首映日期:2004年8月20日 ■MPAA定级:18 级 ■片长:126 分钟
饺子:非常非常喜欢女学生副线那部分的叙述,因为被父亲强奸去打胎,在大出血死亡后父亲被绝望的母亲乱刀砍伤,警察来家里她妈妈在门口满脸是血地哭,父亲倒在屋内而女儿的遗像摆在墙上那一幕实在是绝了,此为中式恐怖的真谛!
以及杨千嬅在电车上探头的那一幕真的好美,媚姨也好美,梁家辉好帅啊哈哈哈割爱:我还是最爱看pcw镜头下的lbh,只有他能拍出lbh内心极度挣扎时那种独特的面部表情,jsa的时候也是。。
以及lbh真的太会演了!
甚至感觉像本色出演,因为他本身就是社会化程度很高的人,所以当导演伪善的样子揭掉,面露厌恶地对他老婆说她是如何令人作呕时我真的想爬过去,,感觉就像lbh自己的完美面具掉下来一样性感的一塌糊涂。。
pcw编排的黑色幽默使这一段少了些真实性,但多了些深度吧。
讨论的东西蛮多的,这一段对于合作片来说还是有点太高级了。
尤其是演员讲动机时对阶级绘声绘色的描述让我想说pcw你不愧是极左导演233。
盒葬:没想到wulipcw的变态程度输给别人了哈哈,如果说韩国导演拍变态是创造一个让你极度不适的变态角色出来,那日本导演就是片子里个个是变态处处是变态。
好像是专业cult片导所以这一段的“恐怖”程度是最高的,不过有点为了恐怖而恐怖所以情节反而弱了不少。
中午去吃饭,随意走进一家饭馆,竟是大娘水饺,猛然想起昨夜看的[饺子],胃里一阵翻涌,慌忙逃出,食欲全无。
看来我是越来越胆小了,记得以前在宿舍看[咒怨],姚子躲在我身后,不时惊叫激动,我则坐得四平八稳。
昨夜并无怨魂全是活人的[三更2],却看得我不住倒吸凉气。
看完出去买烟,黑洞洞的楼道里,莫名的脊背一阵发凉。
很奇怪这么一部杰出的电影,为何很少有人提及。
莫非因冲着恐怖而去,却并未看到贞子之类而失望不满?
我不得而知。
总之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是香港近年来罕见的佳作,是亚洲电影一次眩目的集体闪耀。
[三更2]由三个独立篇章组成,分别是香港导演陈果的[饺子],韩国朴赞郁的[割爱]以及日本三池崇史的[盒葬]。
从名字来猜想也该是夜鬼惊魂的类型,不料全片竟无一个鬼怪,彻头彻尾的在讲人和人性,竟也让我毛骨悚然。
1、香港篇dumpling:欲望的狞笑早就听说过胎盘营养美容,当时只是感叹广东人什么都敢吃,并无多想。
不料就这么一个小小题目,短短36分钟时间,陈果和李碧华联手端上一盘惊心动魄的饺子。
李太(杨千桦)年华逝去,再激不起丈夫(梁家辉)的兴趣,无奈下来寻媚姨(白灵)神秘配方的饺子。
又急于求成等不及效果缓慢,要求尝试极品——“5个月的胎儿,手脚都会动了,滑滑嫩嫩,最是滋补”。
忍不住好奇心偷看一眼,从冰箱里端出的是一盘红糊糊的已成人形的胎儿,不禁花容失色,大叫一声落荒而逃。
恶心犯呕之后,对青春的贪恋终于占了上风,毅然回来吃饺子。
看着她津津有味的咀嚼,我胃就直往上翻。
女人对美的欲求真是到了变态的地步。
陈果的镜头里全然没有恐怖片的阴森,就像他的妓女三部曲,白灵低垂的领口、梁家辉抱着情妇的气喘吁吁,活色生香的欲望跃然眼前。
影片的一条副线,那个极品的来源,一个女中学生,父亲乱伦的悲剧,迫使母女俩找到媚姨来打掉这见不得人的胎儿。
为了保证极品的天然,媚姨不用任何药物及措施,导致女学生回家路上大出血而死,最终母亲也杀死了那个禽兽父亲。
这个家庭的毁灭,起因也完全归咎于父亲的兽欲。
佛说,人之痛苦皆因有欲。
可惜芸芸凡夫俗子解脱不得,钱、色、名、青春、权力……太多的欲望撩拨蛊惑着人心,于是被驱使被奴役,疯狂的不择手段的奔向目标,演出一幕幕人世百态悲欢离合。
只是人性的一面渐趋模糊,动物性的一面日益嚣张,人之价值还残存几分?
所以我们宁可养狗而非拥抱朋友?
最后的镜头,杨千桦生吃了自己两个月的胎儿,吸血鬼般舔舔唇下的鲜血,嘴角诡异地上扬。
这张少女的皮囊下,是欲望在得意地狞笑。
2、韩国篇cut:邪恶的狂欢依然是朴式冷酷血腥的招牌风格,戏中戏、戏外戏的情节设置极具戏剧性效果,与98年好评如潮的英国话剧[爆玉米花]有异曲同工之妙,转折频频,高潮迭起。
这是两个极端的人:大导演年轻英俊善良富有功成名就,临时演员贫穷无能酗酒打老婆。
然而这一夜,他俩地位来个180度大转变。
临时演员挟持了导演的老婆,强迫已被制服的导演出任自己这出真实电影的临时演员,每一次演出失败被叫“cut”,都会cut掉他妻子的一根手指!
这紧张刺激的一夜过后,又是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颠覆性结局,这竟是罪恶恣意狂欢的完美一夜!
十恶不赦的临时演员姑且不论,那个曾光鲜灿烂堪称完人的导演,在不断折磨下竟一层层撕去了伪善的面具,潜意识里所有被压抑的邪恶终于在崩溃后释放,人性的丑陋令人绝望。
据说当代心理治疗中弗洛伊德已被边缘化,但他依然是艺术家心中挚爱的宠儿。
这片子就完全是弗洛伊德潜意识的一个解读范本。
弗老认为,人类的意识都是符合道德规范的观念和想法,而更为庞大的不能被道德所接受的那些念头统统被压抑为了潜意识,潜意识一生都不屈不挠的斗争着妄图进入意识。
梦是一个渠道,那些稀奇古怪万千气象的梦都是真实存在的潜意识想法伪装或直接的呈现。
当一些特殊经历造成创伤,强烈的情结强行得到意识认可,便会扭曲了意识,于是人们就会说,这人疯了。
人类多数的高贵品质都是后天习得,本质上只有三个本能:性,生,死。
本能产生的想法大多都不被意识认可,然而谁都对抗不了本能。
所以一旦得到机会,人所展现的场景将只会是,邪恶的狂欢。
3、日本篇box:不散的梦魇这个一向血腥的鬼子这次居然是最温情的一个,带着平静的淡淡的忧伤,讲了一个不散的窒息的梦魇。
又是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一个注解,呵呵。
《割爱》里导演成为杀了妻子成了坏人,变态临时演员看他爸要导演杀他,他爸被导演妻子咬死,导演杀他老婆,看眼神长大后也会变态吧。
《盒葬》京子那么小就嫉妒心那么强,姐姐在练功把姐姐锁在盒子里,想和爸爸睡一晚,爸爸要放出姐姐却用飞镖扎伤爸爸脸,暖壶倒掉把姐姐烧死在盒子里。
这个小婊子!
父女都变态,喜欢乱伦。
两人热吻时他爸用塑料袋突然蒙住京子,说不能缺一个,装进盒子埋在雪地里。
但这是京子写的故事也是梦,她和一个小女孩出生后身体连在一起,好诡异。
长谷川京子胸部好像不错。
《饺子》白灵长得还可以,胸部也露的挺好看,就鼻孔大了点,后来怎么那么难看眼睛那么小又那么骚贱。
这饺子怎么那么透明跟馄饨或肉燕似得。
妈的白灵在客人吃饺子时还两手相交做出样板戏《红色娘子军》的姿势唱“湖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够土!
原来饺子包的是从深圳医院勾结医生买来的胎儿做成,有的还活着,这些变态!
能吃得下去。
梁家辉演的真是色中恶鬼,腿打石膏吊起来还想操老婆,杨千嬅和梁家辉湿吻口交好色啊。
白灵演的变态把女中学生的胎儿弄出来没有包扎好,流了那么多血,害人啊!
杨千嬅演的李太吃了女中学生被老爸搞怀的胎儿后全身腥臭,活该。
女中学生死了,他妈杀了她爸,悲剧。
白灵逃到深圳去挑扁担,李太用尖铁刺子宫流产,伸出长舌头舔自己嘴巴血还有最后吃饺子眼神,看来真的疯了
7.1分再次证明了“恐怖片的评分自动-1或1.5”,不说日韩的两篇,就是《饺子》单独成篇都已经很有影响力很优秀了。
而且除了《盒子》算比较纯正典型的日本恐怖片,另两篇顶多算“惊悚片”。
如果不是这个类型不受文青偏爱,这个水准的片子8分左右一点没问题。
《饺子》其实有两个版本,不是常见的“完整版”和“删减版”的意思。
一般来说,删减版就是在完整版基础上减掉一些镜头和细节,对整片没什么大碍。
但饺子确实是差异不容忽视的两个版本,虽然有80%左右的内容镜头是一样的,但很多场景、对话的区别决定了两个版本的力度不一样。
比如最典型的一处,单片版里李太去看医生,医生说她没事,只是压力大而已;合并版里同样看医生的场景,医生恭喜李太怀孕,开给她的也是保胎药。
这个对话的不同完全让两个版本导向不同的结局:前个版本李太是吃红了眼,不惜巨额买下小三的胎儿来亲自操刀。
表现“人的伦理道德怎样一点点越线,从害怕恶心到自己动手”。
而后者,最后一幕是李太自己在浴缸里亲手给自己取胎,最绝的是她忽然伸出舌头舔嘴唇,眼神里也看不出痛苦或挣扎,神情迷离魅惑已然非人类……这已经不仅仅是“完整版”里表现的“人的胆子越来越大,底线越来越低”的境界了。
毕竟一个是吃别人的,一个是自己操作吃自己的……个人觉得删减版表现的反而更震撼更有力度。
还有一些并非无关痛痒的细节,比如我不喜欢完整版里李先生后来也去偷偷找媚姨吃饺子,还激情啪了一段,全程激情得跟杀人似的。
有人物扁平化嫌疑:有钱人就是坏事做尽的,逮着机会就要坏一把。
而合并版里完全没有这么脸谱而没必要的情节。
另外媚姨的人设其实也很回味:仔细想她其实肯定赚了很多很多钱了,但从破落住处和地摊货档次的衣着,以及最后东窗事发,媚姨逃回内地,做个普通的农妇,唱着歌儿逍遥自在。
完整版里后来李太急眼了,不惜金钱要她去找“货”,她看了眼支票轻松地撕了。
媚姨做这些,不是为了钱,片里也看不出她赚来的钱用哪儿了,反正肯定是没有拿来享受花花人间——人间潘多拉的存在。
片尾字幕让人想起大侦探波罗的台词:“女人最大的心愿,是叫人 爱她。
”《割爱》是剧情特别好,每一分钟都猜不到下一步会怎样。
《盒子》全程我以为我看懂了,到最后3分钟发现我没看懂:我以为看的是关于爱与嫉妒、悔恨的人性片,最后一个镜头出来原来我看的是个Freak Show??我觉得导演哪怕顺着一路的剧情,随便怎么结局也是个正常水准的恐怖片。
最后的连体人过于猎奇向让整个片子画风突变。
本来一肚子“做了恶行会成为一生不能摆脱的阴影”感想,变成了一个单字【呃?
😳】三个故事里,个人喜欢:饺子>割爱>盒子。
《三更2: 割爱》李秉宪2004年电影作品。
李秉宪饰演一个年轻成功的导演,住着大房子,开着卡宴,事业成功,家庭美满。
待人谦和,受人爱戴。
一天回到家,家里进了匪徒,他以为那人求财,就说家里有珠宝可以拿去。
那人原来是认识他的群众演员,参演过他的作品,他还曾经对他很好。
但是这个群演是个失败者,出生于家暴家庭,长大也无法谋生,早晨杀了他的妻子,带着他的儿子来找导演,想以导演妻子为人质,逼迫导演做一件坏事,杀死他的儿子。
他嫉妒导演拥有的一切,甚至嫉妒他可以做个好人进天堂。
逼迫导演忏悔,否则就割掉导演钢琴家太太的手指。
导演无奈承认自己对另一著名导演的嫉妒,又承认了自己和同事出轨,在湖畔酒店304房。
接着又怒斥自己的太太无法交流,只知道买买买和整容,不会做家务。
而他的太太竟然也和自己的同事有染,锦被下全是虱子的感觉。
他的太太督促他杀死小孩子以换取保留自己的手指,他说她没有艺术天赋,不必心疼她的手。
最终歹徒下了最后通牒,却被戒指绊了一跤,卡在了绳子里面,导演太太使全力像吸血鬼一样咬死了歹徒。
导演最后掐死了他的太太。
李秉宪的出演非常精彩,尤其是忏悔自己的时候,台词棒极了。
虽然这个版本的声音听不清楚,但是神态好极了。
虽然是个恐怖片,但是立意很深刻。
李秉宪完成的非常好,推荐。
两个女人,一个身体。
永远也分离不了,所以只能以梦的形式来表达自己想独占一切的愿望。
我想要的东西并不只是我自己的,而且我的东西并不只有我自己能够操控的感觉,就像明明满瓶却只能喝到半瓶的可乐,充分钩动起得到的原罪,却又不是到死拼的地步。
当然,也不可能。
导演的功力很好,让你卡在那种你是卑掠的,但我亦不是善辈的感觉里,让人们忍耐着你的得到的我也要得到,我得不到的你也别想要,它是两个人的,又是一个人的。
你想让我死,我也不想让你活。
自己的生命变成并不是自己的问题,很有深意啊这个剧透应该也算很深奥吧???
呵呵呵
香港片《餃子》特點是色調鮮艶濃郁,韓國片《割愛》特點是華麗誇張,日本片《盒葬》特點是場面乾淨、像畫一樣。
從畫面特點上講,個人比較喜歡《三更2》裡的日本片。
至于劇情,其實亞洲片的劇情都比較飽滿含蓄。
雖然是恐怖片,但三部的節奏都不快,不緊張,看著比較舒服。
http://www.xici.net/b349881/d24398947.u4053995.htm找了很多评论,这个和我想的最为贴切,连体人只是一种象征,捆绑在身上的幼年姐姐只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暗回忆和梦魇。
---转载:怪物的悲哀和悲哀的怪物:解读《三更2之盒葬》 文/不一定驴驴 04年11月12日 1、主题 解析《盒葬》,首先要了解《三更2》。
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短片集锦《三更2》是恐怖片,并非鬼片。
也就是说,它是令人信服、符合客观逻辑的恐怖片,这里面没有妖魔鬼怪的概念,在现实世界完全解释得通。
与《三更1》不同,《三更2》的主题是关于极限和怪物:这个“极限”指得是极限事态下的人类的精神状态,强调的是那种事态。
如《盒葬》《饺子》中的父女乱伦,《割爱》中的杀妻;而主题“怪物”则指由极限环境所催生出的异于人的怪物(多为精神作用下产物)。
对这种“极限”和“怪物”的细节刻画,其实正是倡导至极崇拜主义的B级cult片特征。
此间的恐怖源泉,多依赖于生理上的不适和道德上的不安。
于是陈可辛召集了此行内的三位专家--日本的粉红暴力掌门人三池崇史,以cult片起家的韩国准电影大师朴赞旭,和稍逊于前两位的香港作者导演陈果(他的作品《人民公厕》的生理反应足以归为此范畴)。
2、立意 三池崇史的《盒葬》作为首篇,便着实完美地诠释了极限和怪物的概念,甚至不惜磨平自己的棱角。
与常理不同,三池崇史擅长以正常的逻辑肢解匪夷所思的虚假事实,乐衷在幻象的框架中梳理现实的真切细节。
然而这回的《盒葬》却相反:他借助支离破碎的梦境,展现了一个真实的痛苦,并最终把抽象的痛苦以形象的画面描述(结尾“连体人”的一幕),从中也完成了一个怪物的诞生。
由于命题作文的缘故,《盒葬》缺少了三池非商业作品中一贯的颠覆和争议。
因而不甘庸俗的他大概是由于不能继续标榜影片思想上的革新,便试图尝试一种形式上较难描述的抽象过程吧。
于是影片在选择了一个理解起来有点尴尬的“梦中梦”的对象后,便较之他以往那些明晰简洁的线性叙事作品多了一份错纵复杂。
也就是说,《盒葬》的叙事形式,依然是他一贯简单明了的直观叙事,只不过是由叙述对象的特殊性造成了“虚假”的混乱而已。
这绝对区别于诸如伊纳里多和昆汀.塔伦蒂诺那种在叙述形式上的蒙太奇错位。
至于影片中通篇的长镜头和萧条的节奏,其实我们早已在他的《牛头》中领教。
自然主义的严肃甚至死板的手法,却在这里营造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恐怖氛围。
3、故事 《盒葬》的故事并不复杂,它的高明之处,在于给故事匹配了一个值得反思的意象。
影片的那个符合逻辑的表象,告诉我们这是一个连体人做噩梦的故事,同时是以“梦中梦”(第二个“梦”指幻觉)的形式:那个本身就是连体人的京子,在梦中跟长不大的姐姐是两个正常人。
而梦中的京子在爱上一名男子后,同时也开始出现幻觉(梦中的她的幼年的回忆)。
但虽然这就是故事的真相,然而却不是影片的目的。
三池崇史想告诉我们的:是一个人做错事后的痛苦---那挥之不去追顺她一生的阴影和郁结。
就仿如把京子变成了“连体人”。
让我们再一次跳出影片看这个现象:幼年的京子,在嫉妒和爱的诱使下酿造的惨剧,永远尾随在关于和她的任意一个爱情的身边。
于是当成年后的京子对催稿人男子心生爱慕之情时,父亲和姐姐便来复仇了。
京子抱着对姐姐的愧意,使得幼年的姐姐永远盘旋在身边,就仿如自己是一个“连体人”。
就仿如杨德洛维斯基《圣血》中共用一双手臂的母子。
多么贴切又美丽的比喻啊!
关于影片中的乱伦、恋童、恋父和雪地跪求,暂时就不多说了,以前我已经讲得够多了,请大家自己意会吧。
整体还行
个人偏爱血片,因此一三都喜欢。另外,岛国连体人是怎么回事?
《饺子》>《割爱》>《盒葬》。陈果的《饺子》水平最高,它所展现的女性对于衰老的恐惧,和因痴迷外道而带来的身体恐怖和强烈的批判,以及由此而衍生的上流阶层对底层的倾轧(吞噬),即便放在当下仍然不过时。情节推进到了极致,可以跟《某种物质》对比来看;《割爱》的故事展示了韩国人一贯的恨文化和浓重的复仇心理,来自底层的临时演员为上流人设置道德困境的概念也挺有意思,就是结尾的处理有些模棱两可,其实可以延伸出长片。朴赞郁真的忍不住炫耀华丽丽的调度技巧;《盒葬》就还是三池崇史式的变态恐怖,对暴力的处理更像是个精致的B级片。故事可以从精神分析角度解读,但还是难以掩盖有意或无意的女性剥削心理。
并无怨魂,全是活人。
日本的那一段看得十分不舒服
两小时的电影,一小时的恶趣味
不适合我 看完引起不适
不喜欢
比<三更1>成功多了.尤其中意第三个故事.
我觉得恶心
很拖拉 拍摄垃圾 演技浮夸 不知所以 莫名其妙 日本导演就是垃圾,还放第一,真的垃圾中的垃圾
相比起来,最喜欢的是韩国的那个版本
恶……
好过1
不错的~
想看完整版的饺子/不知道三池崇史在干啥(。
full film, cinema
白痴!
居然挺难下
极之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