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整体套路上来看,看完就觉得像是西部片风格类型的《这个杀手不太冷》,莱奥和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基德上尉的人物设定太像了,同时又有一个小女孩上路,虽然情节的设定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又杂糅了西部片的风格,有精彩的枪战情节,也有策马狂奔的豪放,但是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有点不伦不类了。
回到男主汤姆汉克斯,确实演技没得说,虽然一把年纪了,但是对演技的打磨愈加纯熟,小女孩也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感觉这个故事拍的没那么出彩甚至于觉得这个故事没有拍的必要,不知道我的感觉对不对,《世界新闻》也许是在影射些什么,但是剧情中却一闪而过,感觉像生怕过不了审一样,重点仍然是在一个老头和一个小女孩之间的公路片。
最后就是电影的结局给人会心一笑,一个新闻上的笑话,甚至可以一扫一天的不开心,这样也挺好。
🤗
刚开始看这部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电影时,真的觉得与前几天看的克鲁尼指导并主演的《午夜天空》( The Midnight Sky )实在太像,都是一个中年男性捡到一个不太说话的小姑娘,然后成为保护她的英雄,两人在一系列艰难险境中建立了战友般的友谊。
但好在本片设定的背景与现实更为相关,是美国内战之后,男主所面对的是一个极度分裂且伤痕累累的美国,越看越不难发现,咳,这不就与现在的美国一样么。
因为这种时代上的映射,本片显然会获得更多共鸣,两位主演的表演也更为突出。
如今每天看三部电影的节奏,如果看到风格或题材相似的就更容易对比起来。
《世界新闻》在节奏上和人物设定上确实与《午夜天空》非常类似,都是通过一个中年男人带着一个小女孩所经历的一切,去反思人类自身的作为。
就连片中都有一场戏是在大的风暴中,男主角突然找不到小姑娘了,但后来她们又突然出现。
好莱坞编剧们写作的套路怎么都那么相似。
汤姆汉克斯出演的男主角Captain Jefferson Kyle Kidd原本从事新闻工作,但因为美国内战发生,一切都停滞了,他也要参与战争,即使战后生活也无法恢复到从前,他变成了到处流浪并同时给大家读报纸、传播新闻的人。
他深深知道新闻的重要性,就算无法再从事媒体行业,也希望借助到处报新闻,让人们可以了解更多信息,从而打开人们的视野和胸怀,也同时给战后的人们带来欢笑。
这个角色从某种程度上也与《曼达洛人》里的馒头一样,他干练聪明,多次在片中化险为夷,又重情重义,为了护送一个孩子回家跋山涉水,一路上经历了各种纷争,是一个游侠英雄。
片中的美国与现在的美国一样分裂得很厉害,不同地方的人水火不容,观念向左,甚至彼此是敌人。
而目前又因为疫情,很多人也像这位男主人公一样失去工作,也许就算疫情过去,也无法再恢复到从前,应该会对这个人所经历的一切有共鸣。
这是Paul Greengrass第一次指导一部西部片,显然风格与节奏上与他之前的电影很不同,但依然很重视危机时刻的描绘。
一路上两位主角遭遇了不少艰险,每次都可谓惊心动魄。
即使没有真正的拳打脚踢,但几次男主角与别人的枪战周旋都是智慧和特别是一场在大峡谷中的枪战戏也算是近几年来西部片他的电影也一般会带有映射当下的政-治意义,试图通过一个人横跨美国的过程,去展示如现今一样分裂的美国。
又通过男主人公传播新闻的任务去展示信息正确传播、不断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英雄并不是真的可以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大部分都是片中男主角这样,为了一个简单的执念,一路默默付出,到最终改变了其他人的命运。
片中的小姑娘海伦娜·曾格尔和汤姆汉克斯的表演都很出色,但是汉克斯因为已经演了太多这类正义的“船长”角色,感觉难以再因此获得颁奖季的青睐 。
喜欢西部片,只要是美国西部电影都喜欢。
认识德国裔小演员海伦娜是从系统破坏者开始的。
系统破坏者中的角色印象太深了,发脾气的样子,撕心裂肺的叫喊一气呵成没有一丝让人觉得在演戏。
让我觉得她可能是本色出演,生活中就是这个样子的。
以至于我第一眼在片中看到乔安娜时出戏好长一段时间。
特别是那场她拒绝穿裙子的戏,让我误以为又回到了系统破坏者。
从演员的角度出发,可赞的是说明系统破损者演的太棒了;可叹的是在世界新闻中没有代入角色。
汤姆老了,真的老了;电影中那段岩石山脊上的戏凸现了岁月对他的洗礼。
老演员该有的一切都已经雕刻形成,不再改变。
不会失望但也绝不惊喜。
回到情节,不同于一般的西部片,节奏缓慢。
情节没有出奇的地方。
但摄影师选用的几个view都很棒,特别是看高清版本的时候。
保罗·格林格拉斯总是能把看似一般或老套的故事讲得娓娓动听,这部电影也不例外。
南北战争后,退伍的基德上尉闯荡西部各地,以每到一处为当地公众读报维生。
在遇到一个从小被印第安人掳掠后抚养的白人女孩后,心存怜悯之心的上尉决心把她送到其姨妈家。
一路上,在历经各种险境的考验后,他与小女孩之间建立了父女般的情感纽带。
任务完成,但上尉最终还是确定其内心的真实渴望,带走了不服姨妈姨父管教的女孩,两人结伴一起继续读报营生。
从《拯救大兵雷恩》开始,汤姆汉克斯对于富有使命感的角色的表演一直都是驾轻就熟。
一个从战争中劫后余生的老兵,妻子离开了她,独余冷冰冰的房间,也没有子女,他需要心灵上的寄托和陪伴。
而女孩的出现让他像身处悬崖边摇摇欲坠时上帝扔出的缰绳,让他原本死寂的心灵复苏,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未来的目标。
于是,他竭尽全力保护女孩的安全,不让她受到伤害。
从一开始的冲突,到渐渐熟悉,再到一起御敌,共度难关,整个过程的可看性还是很不错的,最后结局也很暖心,让人激动。
这个故事和《 敌对分子 Hostiles (2017)》有几分相像,如果不是Hanks的演绎,可能得分都不会那么高。
只不过,没有正面演绎印第安部落,女主换成了男主,印第安小女孩换成了白人小女孩,被反复掠夺,以至于角色认定困难。
当然,那仨夯货和盗猎野牛群的故事,不过就是西部片的花絮。
谁掌握了话语权,似乎就多了几分主动权。
这是一部走心而温暖灵魂的作品,两颗干涸的基于亲情的心慢慢靠近、接纳、交融、依靠,成为彼此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人。
在片中美国刚刚结束南北战争,疯狂屠杀驱赶印第安部族开发西部的时代大背景下,人心涣散、法律缺失,一片粗犷荒蛮,片中所表达的家庭、责任、荣誉、信任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珍贵。
这使得厌倦了世界、坚韧但善良的杰弗逊与狂野而叛逆的海伦娜发生了联系,海伦娜在这个地球上的10年充满了恐怖和悲伤,她开始相信杰弗逊也许是第一个表现出同情和善良的成年人。
虽然他们一开始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彼此都是对方最后最好的救赎。
我对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电影一直抱有极高的期待,可能是因为以前他主演的电影吊高了我的胃口,但这部影片没有炫目的特技,暴裂的打斗,枪战也只是点到为止,主要用亲情、温情慢慢沁润、搅动你的心。
杰弗逊是一个退役上尉,游历在广阔西部的各个城镇之间,为城镇中消息闭塞的人们读取最近报纸新闻,带来最近时政消息,赚取一点微薄收入为生,再一次的游历中,发现一辆被土匪抢劫损毁的马车,马车夫也被吊死了,马车上乘坐得小女孩海伦娜侥幸逃生,小女孩不会说英语,只会说印第安语言,马车中所携带的官方文件证明小女孩是几年前争夺保留地战争时,被印第安人劫掠并在部落长大,在最近的战争中小女孩所在部落被消灭,小女孩被官方营救并准备送回家,杰弗逊无奈出于同情把小女孩带在身边,准备交予警方,由警方送海伦娜回家。
海伦娜的家人已经全部死于那次争夺保留地的战争,目前只有一个400英里外的姑姑,而且警方缺少人手无力送海伦娜归家,无奈杰弗逊只有把海伦娜委托给自己以前的一名部下照顾,但是海伦娜由于在印第安部落成长,野性难驯无法适应现在生活,杰弗逊出于责任只有自己照顾并送海伦娜踏上回家漫漫征途。
充满艰辛的路途中由于语言不通,两颗心在试探中慢慢交融靠近,在路途中的一个小镇遇到了一伙人口贩子,想从杰弗逊这里买走海伦娜贩卖,遭到杰弗逊拒绝,明买不成就改为强抢,杰弗逊带着海伦娜拼命奔逃,在一处悬崖边翻车,马也死了,逃亡不成只有拼命抗争,把读报赚到的一角硬币塞到鸟枪的弹壳里进行射击,利用部队里学到的的战斗技法,经过一番激烈枪战,杀死了人口贩子,成功逃脱。
路上什么千奇百怪的人都能遇到,在经过一个猎杀野牛获取皮革的营地时,又被截留,营地主是个黑老大,为了愚弄手下工人从而骗取劳动力,让杰弗逊为工人读取自己编写的为自己歌功颂德报纸,出于良心与公义,杰弗逊冒着危险没有听从,反而为工人读取了宪法第十四修正案,遭到黑老大的报复,紧急关头海伦娜使用上次相同的方法用鸟枪打死了黑老大,两人成功脱身。
路遇强沙尘暴,两人弹尽粮绝,挣扎在生死边缘,更加深了彼此相互依靠的感情,辛亏海伦娜从遇到的印第安人那里要到了一匹马,才逃出生天。
杰弗逊找到了海伦娜的姑姑,出于亲人团聚的目的,不顾海伦娜的激烈反对留下了她,自己赶回了自己早已无人的家中,在破败的房屋中、妻子的墓前,杰弗逊幡然悔悟,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中已经不能缺少她,于是策马扬鞭回到海伦娜的姑姑家中,看到由于总是逃跑而被绳索拴在家中的海伦娜,影片至此两人在无声的眼神交流中流露的感情反复,带给观者极大的震撼,在内疚中杰弗逊取得了她的谅解,将她毫不犹豫的领回到自己身边,从此后两人过上了颠沛流离但幸福的生活,
其实,欣赏这部电影需要观众熟悉背景。
这是在4年血腥内战之后,一个参战老兵的回归之路。
导演和编剧没有在最开始就强调这个背景,是个重大失误,影响了整个故事的节奏。
直到最后,Cap. Kidd回到家乡,和朋友短暂的聊天,我们才从中了解到他的背景,以及整个故事的背景。
为什么这个背景很重要呢?
那是因为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血腥、伤亡最大、最惨重的战争(仅次于二战,但是考虑到武器装备,南北战争远远比二战惨烈),超过了以前和以后甚至是越南战争的伤亡。
这几乎就是美国建国史上的“国殇”。
在这个重大的历史背景下,这个故事里的种种人物表现就合乎情理,并且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当然,南北战争的初衷,是关于奴隶制的辩论诉诸武力?
是为了维护合众国的统一?
是北方资本主义抢夺南方廉价劳动力?
一场复杂的战争,但是对于参与其中的平民百姓,就像Cap. Kidd,战争中没有获得什么,只有损失,甚至损失了一切。
任何战争都是如此,是对普通人的一次人为的掠夺和摧毁。
4星,这片子就是给老美自己看得,对于外人来讲,左轮手枪,热血豪情,拔枪对射快意恩仇就是西部。
但对于老美自己来说:这片子才是真实的西部,一个饱经风霜的退伍老人,一个找回自我回归家庭的女孩,一段美式旅行,纯正西部故事,在艰难中前行,在困苦中发展。
就如同男主角一路走来,步履蹒跚,没有横扫千军的激情,有的只是蛮荒开拓,和伤痕累累。
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对黑人的奴役,对同胞的剥削,对知识的渴望,对和平的向往,有喜有悲有血有泪,这是一个民族在审视自己,真实而可敬。
今天聊聊电影《世界新闻》。
片名News of the World (2020),别名结叛同行(港) / 读报人(台)。
本片改编自波莱特·吉尔斯的小说《来自世界的消息》(News of the World)。
故事开始,从两位主角的视角开始演绎。
我叫蝉,我的父亲叫转水,我的母亲叫三点。
我是基奥瓦人。
印第安人。
他们说我叫“乔安娜”,要送我回“家”。
我能逃掉吗?
我叫基德,71岁了,妻子过世,女儿流落他乡。
我是个信息传递者。
在得州,一切都在动荡,消息是硬通货。
我要送这个“小麻烦”——她一身印第安装束,沉默,总试图逃脱——回家。
我有枪,转轮、点32、五连发,希望不要用上它。
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的五年,从部队退伍的杰佛森·凯尔·基得上尉开始以读报人的身份谋生。
他从一个小镇走到下一个小镇,给当地居民分享世界各地精彩新闻,并收取一部分费用。
他在德州的平原遇到了十岁的小女孩乔韩娜。
六年前,四岁的乔韩娜被凯奥瓦印第安人掳走养大,她远离白人文明,一直把自己当做凯奥瓦印第安人。
基得上尉想把乔韩娜送回她的姑姑家,尽管都是白人,但一老一少根本无法交流。
在西部大陆漫漫长路上,两人相互扶持。
这就像两种文明产生对撞,他们需要在传播文明的同时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读报人基得上尉带来了文明,带着闭塞环境里的人民睁眼看世界。
小地方统治者闭塞通道、拒绝文明,这可能一时保住统治者,但一旦人民睁开过眼睛,就再也回不去睁眼瞎的生活了。
片中几段读报情节,让观众们看到文明带来的肉眼可见的改变。
小地方政令不畅通,人们通过读报人了解新宪法新命令,能够参与时政讨论。
南北战争之后,北方尽管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但在很多地方依旧没有能够完成统一思想。
社会表面看起来统一,实际却依旧割裂。
闯入艾拉斯郡后,基得上尉并没有屈服于地头蛇淫威,而是给予民众选择的权力。
一边是地头蛇老生常谈的洗脑文,一边是跌宕起伏的抗争新闻故事。
在没有选择时,大家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听着虚假宣传,当读报人读出一个扣人心弦的新故事时,大家自然会做出显而易见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民众从新闻故事里看到了抗争的力量。
矿工可以在矿井下与死神作斗争,生活在地面的人们也可以和霸权做抗争。
他们也醍醐灌顶,明白了一个简单道理:幸福不是别人施舍来的,而是自己斗争来的。
女孩子乔韩娜这条线更像是是工具人。
在读报人传播文明的路上,乔韩娜丰富了基得上尉的情感线。
原本只是拿人钱财替人读报的故事,有了帮助女孩子的情节后,基得上尉变得更加生动立体。
乔韩娜原有家人被印第安人杀害,然后又被掳走。
基得上尉解救了乔韩娜,将她带回并重新融入文明社会,意喻白人文明对比原著民文明的高等现代。
不论是读报传播文明,还是带回小女孩重塑文明,基得上尉以身作则,代表了一个强大文明向愚昧和落后文明的教化。
从这个方面看,故事充斥着白人的优越感,观众们可以很直白地感受到其中的傲慢。
世界文明在他们看来都是二元对立,当两种文明相遇,只有一方能够存在,在他们看来,文明就是非此即彼的存在。
如果没有白人文明,原著民现在还好好地活在美洲大陆。
也只有可以营造出蜜汁优越感,白人在屠杀原著民的时候不会产生愧疚感。
故事本身中规中矩,像是一篇合格的应试作文。
汤姆·汉克斯是影片的重要加分项。
在临近颁奖季的时候,老影帝挑了一个四平八稳的剧本,故事也按照常规套路应有尽有,充分满足白人的文化自信。
西部路上一路有你,应试文章四平八稳。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这部电影看的我有一些失重感,就像是在睡梦中感觉突然掉落的那种无所依靠的感觉。
首先是护送小女孩的黑人被绞首挂在树上,Captain发现后告知了巡逻队。
巡逻队在查看了他的证件后放他南下,但无人理睬吊在树上的尸体。
其次是读报会上当读到联邦政府要求得州执行修正案的时候引起群情激奋,如果Captain自己不是得州人,估计不是这么好全身而退。
然后就是一伙人购买不成,想强抢Johanna。
当Captain带着Johanna策马扬鞭赶路的时候,我在想,要去哪呢?
如果他们当着军人就能说,等我摆平了他们就去找你。
那你们能逃到哪呢。
我们遇到坏人的时候总是觉得会有一个安全屋可以去,有时候是家,有时候是警察局,有时候只是人多的地方就能提供安全感。
但在这里我想不到,我不知道他们能去哪,似乎就只是逃,希望他们看不见,追不上就放弃了。
但如果追上了,那两方就必定会有一方付出生命的代价,好在是电影,死的都是坏人。
即便你被击倒在地,也会有天降奇兵替你开枪。
但我的失重感却不仅仅是因为这一路上的危险。
而是当读报会上,人们站起来说,理直气壮的说“我说不”的时候。
忽然让我感到,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永远不会相互理解。
甚至连是非观都能够是完全相反的。
总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将人们分成阵营,然后互相残杀。
人种,肤色,性别,没有什么不能成为割裂带。
而且如果真有一天一方能将另一方完全消灭,也一定会在内部重新出现新的不同点重新划分。
Captain对于Johanna的护送是为了什么?
或许是在赎罪为了自己的家庭,为了这场战争。
他因为上战场离开了家庭,然后战争是为了什么?
他所在的是得州第三骑兵队,既然是得州的军队,那就是南军,就是蓄奴派的军队。
那他捍卫的是什么?
他是不是在战争结束之后才有时间好好想想。
所以他送Johanna回家,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回家之旅。
公路对应黄土之路,行人对应讲新闻的人。
#SFA春季沙龙 新概念吃屎
m2129:风沙里的印第安,那里配乐应该如末尾大提琴。有些平淡。
平庸,冗长,杂乱无章。刚开头我还颇有兴致,因为看起来① 包含能让我盲目快乐的公路片元素;② 仿佛会聊《搜索者》里边着墨太少但我非常感兴趣的 群族同化/极端身份转换与认同/幼年时期语言习得 之类议题。结果,就这,就这,毫无意义莫名其妙的杂烩和废笔,我在睡着边缘挣扎了好几个来回。
还有读报人这样的工作呀
一部中规中矩“愈合”与“修正”为主旋律的西部公路电影。信息滞后的西部,残酷二战活下来退伍的老兵,被侵占家园的异族小女孩,红蓝碰撞 阶级隔阂滋养下的叵测人心。像是讽刺也像是反思 虽非上乘 但无奈有大汤满分cap演技佐以美丽西部风光 四星~
美国南北战争后的背景下,好心读报人千里送野孩,一开始的不融合到枪战匪徒的大叔救萝莉桥段两人感情逐渐融合,也猜到会有这种类似的剧情走向。中规中矩的西部冒险温情片。
讀報人的職業很有趣,一老一少的西部冒險比較討巧,兩人的互動也足夠,不過還是套路了點。
汤姆汉克斯第一部真正意义的西部片。玩具总动员里他只是给牛仔配音。石崖硬币霰弹斗恶徒,言语革命煽动独裁镇,旧屋血痕失速沙尘暴,西部讲古佬千里送娃;类型元素虽然齐活。作为反向《搜索者》,除了现代西部片必不可少的种族关系trope之外,为什么要拍一个“新闻人”为主角的西部片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借新闻传播员这个特殊的职业,拍了个千篇一律无新意的公路西部片
石崖硬币霰弹斗恶徒,言语革命煽动独裁镇,旧屋血痕失速沙尘暴,西部讲古佬千里送娃;类型元素虽然齐活但略显平庸,Paul Greengrass从上部片子开始就不太行了,好在有Tom Hanks这万精油镇店之宝
我看到的最大的主题依然是孤独,我们不去细想,我们默默忍受。
7.3
2.5 不能说不好吧,只是全片散漫,看不到重心。凯莉·莱卡特来拍或许会好很多。小演员表现很好。
故事主线很老套毫无惊喜,两个主角都很好却令人毫无兴致。最有意义的可能是“读报人”这个早已消失的职业与人们接收新闻的方式,与当代真假信息泛滥和算法推荐选择形成某种对比,但也不是很重要。
以前的白左片看了觉得深受感动。现在的白左片看了觉得真是恶心,那些苦苦挣扎为生活所迫的人都被无视了,只能为白左的情怀服务。
太一般的故事。好演员也没有好电影可演了。
电影最后小演员和影帝飙戏那段,一点不落下风,精彩。节奏很慢,唯一一场枪战都很慢。
浪费汉克斯
平庸,鸡贼,但可以看看。女主角那么小一个孩子,选了个肉欲脸,不知道怎么想的。熊岛女公爵档期很紧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