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充斥着悲伤、无奈的文艺电影,看完后虽不曾落泪,但会让人意味深长地回味着这种感觉。
个人觉得韩国电影优于电视剧,而此电影又是翻拍而来,已经是第5版了,又另一种的诠释,外加上欧式的艺术体现。
这种片无需刻意追求逻辑和结局,享受这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即可。
为爱情而弑夫的安娜,入狱7年,因母亲去世而假使3天,在车上遇见男妓的勋,一段陌生平淡的感情,在这3天里悄悄地发生着。
没有很多的台词,更多通过表情、眼神来展现情感,没有滔滔不绝的共同兴趣,更多看到的是勋在努力打开安娜。
看完《晚秋》,沒有全部明白,便電話了自己的紅顏,讓她去看一下,因為她全球大眾小眾片看了個透,尤其是懸疑的。
哥一直很佩服能看懂懸疑片的人們。
紅顏看完當天我們電話討論過,但是沒有具體的溝通,今日無聊時,手機上QQ和紅顏討論,以下是我們關於討論這部影片的內容,我保證沒有看懂片子的人看完以下對話豁然開朗。
红颜叫柏蕓,以下是我們的對話,我從手機上一字一字打到電腦,標點符號都一樣。
(方便大家識別,對話我用簡體字)我:玄彬是在森林里最后镜头的,然后和汤唯停车场接吻。
汤唯去咖啡店给玄彬买咖啡,后来警车停在咖啡店的,玄彬不在停车场。
明显人早逃走了呀。
柏芸:明明汤唯是睡在车子上的 身上盖了勋的衣服 然后跑出去买咖啡 警察停的地方也不是汤唯买咖啡的地方我:不是停在咖啡店门口的吗柏芸:勋应该是自杀了,首先 玉子老公和勋见面的时候说已经报警了,之后勋是和安娜吻别,然后又上了车,那么长的过程,警察怎么可能还没有到柏芸:况且,勋完全可以利用这点时间逃脱,但他没有,因为他怕无法守约与安娜两年后相见,就算他逃走了玉子的老公仍然不会放过他。
所以他趁着安娜睡觉之际,自杀了,而那个警察应该是死了人,所以开来的。
当时镜头只对着安娜,其实她应该知道了。
柏芸:最后安娜说的好久不见,是对勋说的,因为勋守约了,一直在那个地方等着安娜,只是相互思念的世界已不一样我:有道理我:但是死人了开警车干嘛柏芸:片子开头 安娜老公死了 也是响的警察柏芸:还有一个前提 如果你说勋是逃脱了 但两年之约他都不来的话,这部爱情片就无法成立了 不是吗?
柏芸:如果这有让这部片子有啥爱情的特殊意义存在,区别出男女主人公的特殊爱情的话,这个结局要不就是死了 要不就是抓了。
不守约的结局公式不符合剧情吧我:。。。。
恩我:可是最后画外音有关门开门的声音的啊柏芸:第一个声音 是先推门铃响了 明显是进来的声音,安娜回头看 发现只是普通客人 很失望。
之后 镜头有一个时间的过度,之后响起的是铃先响,门再开的声音,说明是之前的客人走了...这种铃基本都装在门内侧的 所以很好分辨吧我:弄真心老乱柏芸:个人浅见而已我:亲,你太客气了,我要回家发豆瓣!!我:不过我还是打算再看一次柏芸:...其实我觉得这片子很多地方都拍得蛮隐喻的我:比如柏芸:一个是 她出狱后坐车前 吃薯片的镜头我:怎么意思?
柏芸:记得美国有段时间是禁止车上食物的,后来立法案修改,解除了禁令。
估计这事的发生就在安娜坐牢的七年间,她在车子外吃薯片,吃完了再上车,司机说,已经没关系了,你可以在车上吃。
说明安娜七年面对的世界已经完全不同了 对于她来说是陌生的冰凉的柏芸:她按照七年前的生活 处理七年后的世界 着实显得她精神上 情感上更单薄我:然后呢柏芸:这应该就是安娜从监狱出来后 对她精神上的一种隐喻吧我:有文化真厉害柏芸:里面很多啊 安娜的家庭环境 她的父兄的对话方式,这样的家庭成长 早就了她的性格。
另外,碰碰车那段读唇语,让我感觉是安娜与勋的感情独白,爱情就从那时候萌生。
还有勋说的好 坏...我认为勋听的懂中国话,作为一个靠女人吃饭的小白脸,语言能力肯定吃的开,毕竟他服务的女性团体还是很广的我:恩柏芸:就因为他听得懂 所以才能有后面与小立威廉打架的戏码我:是的我:我也觉得他懂柏芸:因为有了打架的戏码才能引出 安娜第一次最激烈的情感爆发 关于那个你用了别人的叉子 这件事情我:恩柏芸:还有 在安娜回家后在庭院 遇到猫咪逗玩 也是种情感的诠释我:怎么讲?
我:我看到猫也逗阿柏芸:安娜一开始 着实让人觉得她冷冰冰 但她逗猫的样子 很直观的体现 她是个有感情又单纯的女孩子 之后与小立威廉的见面 就像是鲜明的对比 单纯的女子可以为了心爱的男人而顶嘴 小立威廉也才能在那段说 我原本想回去的 说出来真正凶案的真相我:亲,你在我心中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柏芸:...我以为我已经提升到极致了呢 哈哈柏芸:仔细看 你就会发现的 很多细节都是有意义的柏芸:那条绿色长裙 还有戴耳环 都描述的很好我:我知道,一个电话拉回现实後面就沒什麽了,很多人覺得這片看不懂,很爛,覺得不值得。
至少我和柏蕓都覺得很好看。
《晚秋》不是跌宕起伏干脆利落的犯罪片,也不是情意绵绵结局圆满的温情片。
这两个小时所叙说的是一个发生在短短三天之内的故事,发生在一对连爱都没有说出口的男女之间。
他们命运的轨迹像两条相交线,命运只留给他们短短三天的交集。
她是在监狱中生活了七年的囚犯,他是游玩花丛的浪子。
他们说着不一样的语言,只能用英文来做中介语。
哪怕她说出最撕心裂肺的回忆,他也只能用简单的“好”与“坏”来做出回应。
七十二个小时的时间,虽然能够让她呼吸到一点新鲜空气,却无法改变她生活悲凉的色调。
七年前,她的青梅竹马恋人在关键时候抛下了她,而她却心甘情愿为他销毁证据,为他顶下罪名,自己独自锒铛入狱。
出狱后,她对这个告别了七年的世界不知所措,又对周围的熙熙攘攘无动于衷,以至于当勋一次次来搭讪,她也只是冷漠地回应。
他给她电话号码,她转身就扔进垃圾箱。
他给她手表当做抵押,她连扬眉都不屑。
记得安娜有一次在街上逛着,忽然走进一家店买了一身新衣。
因为在监狱中太久没有戴过耳环,耳洞已经长合了。
但她还是坚持着,用力而缓慢地把耳坠戴上去。
她的表情是隐忍的痛苦,仿佛只有在这样刺痛感的噬咬之下,才能重新唤醒自己对美的感知。
可是在接了一个监狱打来的检测电话之后,她马上又把新买的衣服全部丢弃在公共厕所。
被爱人抛弃的记忆依然痛入骨髓,氧气稀薄的监狱生活也让她连微笑都艰难。
警方定时打来的电话提醒了她,这三天的自由不过是昙花一现。
也许,她宁愿自己的心不要醒过来,因为以前已经痛得太彻底。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即使给自己的心城筑起重重高墙,也抵挡不住爱情在一刹那之间的温柔入侵。
即使用理智说服自己千万遍,也无法阻止感情的飞蛾扑火。
他带她参观西雅图,所有人都在欢呼,唯有她从头到尾都是默然。
他们在废弃的游乐场偶遇一对陌生恋人,他们一起对口型想台词,给那对恋人创造了缠绵悱恻的情节。
在温情的音乐声中,他牵着她的手一路狂奔。
——我多想这样拉着你一路狂奔,把所有的过去甩在身后。
全世界只有我们两个人,还有我们的影子。
他给她一个夜晚的童话,让她相信这世界还有美好。
可是喧嚣的人声又一次把他们拉回了现实。
这是幽灵市场的参观,一切都是幻象罢了。
安娜是什么时候动心的呢?
我想应该是在勋留她一个人在旅店里的时候。
她一个人回到房间,看着白天被撞坏的台灯和撞出一个洞的墙壁。
她试着也去撞墙壁,想体会他当时是有多么痛。
——多希望我是你,便可与你同在。
这,不就是爱一个人最典型的心情吗?
电影中的很多细节都需要在观影之后慢慢回忆,这样缓慢的浸染带来的却是最深的感动。
比如说,影片结束了我才反应过来,勋在知道自己被冤枉的时候其实心里想的不是玉子,而是安娜。
他抓紧最后的时间找到她,给她一个漫长的拥吻。
明明知道自己即将身陷囹圄,生死不明,他还是承诺在那个车站等她。
他给出一个无法兑现的承诺,其实只是为了给她出狱的动力和希望。
他深知自己只是她人生的一个车站,却希望她的人生能在光线明亮的地方继续。
那一次吻别,他心中感受到的应该是重逢遥遥无期的凄凉吧?
而她荒芜已久的心,却在这深深一吻中重新萌生出对爱情的希望。
她去买咖啡,也不忘给他多买一份。
可是她一个人拿着两杯热咖啡,却再也找不到他的踪影。
她四处张望,跌跌撞撞,咖啡泼了一路。
回想去西雅图的路上,在这里停车时,她一个人喝一杯热饮,他笑着过来跟她搭话。
而此时,天地茫茫,他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只有泼了一地的咖啡,证明他曾经在她生命中出现过。
电影结束之后,仔细回忆后我才发现,整部电影里男女主角之间从来都是不言情的。
他们从来没有直截了当地把爱说出口,也许是因为语言障碍,也许是因为相识太匆匆留下太多来不及说出口的话,也许更多是因为他们双方都知道这段末日之恋没有明天。
可是没有对白又如何?
爱情本就应该是两个人私享的秘密。
人生那么长,期许一个相濡以沫,执手终生的伴侣,也许太不切实际了吧?
但是安娜和勋之间短暂的相恋,又何尝不是让人留恋难忘的人生风景?
他们其实经历着相似的人生轨迹,都被冠上了本不应当承受的罪名,成了一生都卸不下的桎梏。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是否正是这样一份冥冥之中的惺惺相惜,让他们在短暂的交会中触摸到了彼此灵魂中的最痛处?
哪怕他只是她的车站,但至少遇见他之后,她有勇气有期待驶向远方的下一站。
哪怕他留下的只是一个未竟的承诺,却成了她最后两年牢狱生活的最大期盼。
我想,缘分真是一点也没有出差错,至少在这七十二个小时,他曾向她迈步,她曾为他驻足。
导演金泰勇拍的节奏缓慢,有一些明线和暗线,安娜与勋的感情还是看不太懂,有点模模糊糊,最后为什么就动情了呢?
片中隐藏着不少伏笔,安娜的丈夫应该是那个人所杀,餐桌上,安娜情绪失控其实就是点名了杀人犯是谁。
两人重新坐上长途车时,可能观众以为要结局了,结果来了逆转,给人心里上的压力,安娜的男友与她有相似的命运,最后也没能反击,他已经预见到等待他的不是监狱而是死亡。
最后的长吻,是两个人生与死的告别,情人的灵魂是沟通的,最后安娜也感觉到了勋的告别,就是永别了。
电影虽然节奏缓慢,但叙事还可以,汤唯的演技值得表扬,有层次。
通常,以一个牛郎的道德水准来看,欠外人几十块钱是断然不会还的,何况女人对他们来说只是赚钱的工具罢了。
但是安娜不一样,勋发现自己几乎无法取悦这个女人。
让女人开心是一个牛郎的职业操守,也是他的行为准则,而安娜的落落寡欢,对这个英俊而自恋的牛郎来说太富有挑战性了。
所以电影看到接近一半,当我发现这两个人相互坦白,并开始产生依赖感,我便不得不开始流泪了。
一个女犯,一个牛郎。
一个中国人,一个韩国人。
多么不靠谱啊。
在电影院的时候,我就断定勋是个天枰座,他注重外表,他自恋,他具有传播快乐的天分技能,他很少流露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同时他也有处女座过人的机敏灵巧。
查了一下,玄彬果然是九月下旬的生日。
勋屡次营造再见面的理由、尽力拿出所有时间来陪伴她、设个有趣的小圈套探知了她的名字、恰当地出现在葬礼、巧妙地逼迫那个男人说出了一句“对不起”。
可以说,安娜在这72小时里,唯一会爱上的一种男人,就是勋了。
汤唯的气质太阴郁了,这种忧伤的文艺片和她相得益彰,也难怪理解她的人激赏有加,不理解她的人各种看不顺眼。
影片没有过度渲染安娜的弑夫场面和勋过往的淫靡生活,沉郁的气氛由始至终,饱和度极低的灰蓝色调很是压抑,那段反复出现的快乐插曲仿佛也透着转瞬即逝的悲凉。
高潮出现在最后那段长长的激吻,看得人又快乐又悲伤,又浪漫又苦涩。
他是一团火,温暖了她的心,可惜他很难再做更多了。
情感不是随意买来的衣服,随随便便就可以丢弃在公共厕所里。
当快乐是种奢侈品,只有不曾拥有,才不会去怀念。
抱着看浪漫爱情片目的进电影院的情侣们,退散吧。
END
这世上,究竟什么才是最遥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要遥远的距离,我想不是那句我们已经背的滚瓜烂熟的泰戈尔的诗句;而是两颗悸动已久的心扉,明明已经有了暧昧又缠绵的火花,却不得不在晨曦划破天际的时候,依依不舍的说再见。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我想不是那些陈词滥调的你侬我侬山盟海誓;而是两个行走在社会边缘的灵魂,跨越语言的隔阂,刚刚开始用一种心灵相通的音符谱写一曲爱情的韵律,却不得不无奈的在黎明破晓前,以一首离歌仓促的收尾...
两个孤独的灵魂在孤独城市相遇安娜与勋,一个是出狱探亲两天的囚犯,一个是以出卖色相为生的小白脸;可恰恰就是这么两个行走在社会边缘的人,在地处于美国边境的一座城,谱写了这么一曲简单又动人的小曲。
深秋的西雅图,天色昏暗,凉风徐徐,这更让两个人显得与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格格不入。
先说安娜,记得她在出狱后的第一天,回到家发现自己与家人是那么无法交流时,她选择自己离开。
卖了自己觉得好看的衣服,还画了一个大浓妆,本以为自己可以回到这个社会,哪怕只是体验72小时的回归,但就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中,她被拉回了现实,电话的另一端是监狱的看守,电话的内容则是为了确认安娜的位置。
一个急促的电话,让安娜发现自己这一身精心的打扮与大街上的形形色色是那么风格迥异,此刻的她满脸写满的是无奈与悲凉,有理由相信,此刻的安娜无比尖锐的发现原来她与这个自己曾经热爱与生活的地方有了无比遥远的距离。
与安娜相比,勋也许更要寂寞,他虽然没有像安娜一样身在囚牢,但却在一个更大的囚牢里苦苦挣扎。
以出卖色相为生,他的生活从不会缺少金钱,但却从来没有过一个人赖以生存的东西,那就是真感情。
一个没有体会过真正感情的人,即便外表光鲜亮丽,也无异于行尸走肉。
这也就使得他与这个他生活的社会有了无法拉近的隔阂。
有时生活就是如此,老天偏偏要这两个人走到一起,把两个与社会有着遥远距离的人拉到一起。
他们没有太多激烈的感情碰撞,却在一个个眼神与动作的交流中,渐渐了解着对方;即便这份了解并不那么完美,却在两人最需要一个肩膀的时候,为两人送上了一份温暖。
可老天又是那么喜欢捉弄人,两个明明已经被拉的很近心,却又在煞那间天各一方,甚至要阴阳两隔,这也许就是我们一直在追问的那个所谓的最遥远的距离的问题吧。
也许这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别的,就是安娜在片尾手捧浓茶时的那份默默的等待。
也许这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别的,就是安娜与勋在黎明来临前那深情的最后一吻。
又也许这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那份值得永远珍惜的幸福已经垂手可得,可就是那些我们无法预知的不幸让我们与这份幸福擦肩而过的无限苦楚。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云上的日子》中讲过的一个故事。
一个男孩对一个娴静美丽的女孩一见钟情,他向她表达爱意,问以后是不是可以继续交往。
女孩回过头,眼睛宁澈如水,她说,明天我就要进修道院了。
“要是我爱上你了呢?
”男孩问。
“那就像在明亮的房间里点上蜡烛。
”女孩回答。
于是,男孩怅然离去。
“在明亮的房间里点上蜡烛”,多么徒劳的一件事。
你发光,却无法照耀,你温暖,却没有依偎,你慢慢耗尽自己,红泪低垂,蜡炬成灰,却没有人来理睬你。
多了你,少了你,都无所谓,这个世界不会有丝毫改变,依旧灯火通明、热闹熙攘。
你就像隐身的小丑,张牙舞爪,却无法博得众人一笑,无聊,没劲,冒傻气,白费心机,虚掷光热,你再努力,这里也没有你的一席之地。
在明亮的房间里点蜡烛,恰如无望的爱。
没有回报,没有结果,没有未来,你愿不愿意做这样一根笨蜡烛?
爱上修女的那个男孩子肯定是不愿意,他虽然怅然,但还是理智地离开了。
如果他留下来,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在这个故事中,修道院换成了监狱,男人是一个嘴乖舌滑的花花公子,邂逅了一个暂时被保释出狱的女杀人犯,三天后,她就要回到监狱继续服刑了。
花花公子被情妇的丈夫追杀,本是自身难保,但他还是被这个神情冷漠的女人吸引,客串她的男友,拉她在城里四处游玩,听她用异国的语言倾诉,陪她回家安葬母亲,和辜负她的男人打架,第三天,在巴士站,他们离别,他向她挥手又挥手,但转眼又跳上巴士,陪她最后一段路程……这个故事,就是《晚秋》。
虽然电影里汤唯素面无妆,衣着黯淡,连表情也少有变化,虽然玄彬的耍帅很幼稚,哄女人的技巧也蛮老套的,虽然西雅图秋风凌冽,街景一片萧杀,你明知道他们结局晦暗,渐渐走向尽头,但我还是觉得,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
冷静而不冷酷,相望而不绝望,就像秋天,天高水寒,满树的枯枝残叶,却有温暖的秋阳从缝隙间洒落,斑斑点点,动人心弦。
情场骗子与女囚犯,陌路相逢,却暗生情愫。
他们分明都是“在明亮的房间里点蜡烛”,三天过后,一个要回到监狱,一个要亡命天涯,他们改变不了彼此的命运,但是最终,他们还是改变了什么,一缕温柔在悲伤中淡淡升起,这让两个人的关系,有了“末日温暖”的意味。
谁说亮闪闪的爱情一定要让这个世界富丽堂皇的?
他们没有把房间照亮,但是却把彼此的心照亮了。
电影的最后,她终于出狱,在约定好的咖啡馆里等他。
他给了她一个小小的希望,明灭如瘦弱烛火。
他大概不会来了,他们大概没有下一次拥吻了。
但我不觉得这是爱的徒劳。
1,判断一个电影是否足够文艺,我有一个土办法,就是看人物话多话少,文艺电影多走极端,要么少的要死,整段整段的沉默,要么就是话唠,说个没完没了,总之文艺的就是不正常的。
《晚秋》明显属于前者,汤唯老师整部戏话都很少,而且集中在几场戏里面爆发,印象深刻的是一句“Do you want me?
”,玄彬听到这句话,眼睛都放光了2,汤唯在戏中扮演的“安娜陈”,在紧张的时候喜欢吃东西,第一次表现是在杀死自己丈夫之后,她非常慌张,不停的把手中的纸塞到嘴里嚼,此处表演甚佳,看着她吃纸我都觉得好像很好吃的样子;第二次为刚刚从监狱出来坐长途大巴回西雅图,七年的牢狱生活让她对外界充满了警惕和担心,她往嘴巴里塞着薯片,迟迟不敢上车。
3,警笛声在全片共响起了三次,分别在开头中间和结尾,开头是汤唯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警笛声作为背景音乐由弱渐强,然后黑场出片名,此处的警笛声代表汤唯被抓;中间是在玄彬安抚好玉子小姐后赶回旅馆找汤唯发现汤唯已经走了时,一辆警车试过旅馆门口,警笛淡入淡出,此处的警笛声为伏笔,暗示玉子小姐在旅馆被害,与结尾处的警笛呼应;结尾时候,玄彬因为玉子小姐被害而陷入麻烦,警车赶到,汤唯在一片警笛声中焦急的寻找玄彬,而玄彬却被警笛声带走了。
4,汤唯在片中的脸色,此处的脸色真的是指脸部的颜色而非表情,有三次比较明显的展示,第一次为第一次出狱,镜头是一个仰角特写,脸色为晦暗的,有黑眼圈;第二次是汤唯在西雅图一家服装店里精心打扮之后,烈焰红唇脸色惨白,虽然有别于之前的晦暗,但仍未病态的不健康的脸色;第三次为第二次出狱,镜头与第一次出狱时一样,整张脸呈现一种健康的白皙肤色,形成前后对比。
相由心生,对脸色的刻画即为对内心的刻画,尤其第二次,当汤唯换上新衣服化好妆短暂的逃离了那种晦暗之后,监狱的电话一下就把她残忍的拽回了现实,她默默去厕所换回自己的旧衣服,同时还有旧脸色。
5,在游乐园的那场戏中戏非常精彩,应该也算是电影人特有的小趣味,汤唯和玄彬各自为发生在眼前的别人的爱情故事配音,而他人即自己。
这段戏看似无用,实则是一次转折,汤唯的内心在此之前是排斥玄彬的,在经过这场戏,她终于向玄彬敞开了心扉,至少是一部分。
6,玄彬和王晶在葬礼后打架那场戏同样精彩,玄彬在两人发生激烈冲突后喊道“因为他用了我的叉子!
他凭什么用我的叉子!
”时我大笑不止,但笑中包含理解,我不认为此处的叉子象征汤唯,叉子就是叉子,仅仅因为叉子就大打出手是幼稚的,如同一个已经跟汤唯毫无关系的男人和一个尚未跟汤唯有任何关系的男人因为汤唯打架一样幼稚。
7,汤唯,真漂亮!
西雅图,真漂亮!
前一阵子,广东湛江的一条新闻在微博上引起热议,女大学生小刘遭遇飞车抢劫,之后她打电话给自己被劫去的手机,劫匪没有接听,却发来短信“我把毕业证放到哪哪哪,你去拿,我不想影响你的前途,请原谅一个没家的人”。
网友纷纷对此唏嘘,有的感叹盗亦有道,有的埋怨这个把人逼疯的社会,有的想象着事件背后又一个青年失足沦落的故事。
作为劫匪当然不可原谅,但这个故事让我们领略到,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段悲伤的故事,即便他有着很不光彩、不可告人的身份和外表。
现实中一个劫匪套上人性光环,电影里也有颇为类似情形。
《晚秋》的两位主人公身份也十分特殊,他们都是这个社会边缘人中的边缘人。
汤唯是把牢底坐穿的杀人犯,玄彬是被富婆包养的性服务者,他还落得被人追杀亡命天涯。
玄彬更是大大突破了以往的形象,从以前偶像剧里的贵公子到身份“低贱”的“鸭子”,希望由偶像派向实力派的跨越,勇气决心非常明显。
汤唯虽是回家奔丧,但兄弟姐妹、昔日的恋人都只是模糊的背景,只是加深了她内心的刺痛、与世界的隔膜,只有偶遇的路人玄彬才和她同是天涯沦落人。
他们已经失去了一切,只剩下彼此可以互相慰藉。
这两人半斤八两,谁的境遇谁都不比谁好。
就在这样的身份设定下,导演开始慢慢透露主人公的前史。
观众于是看到,不是所有的杀人犯都十恶不赦,不是所有的卖淫者都只贩卖色情。
他们只是被命运玩弄的可怜虫,他们有着比平常人更多的悲伤和无奈,在人性上却并不低贱。
《晚秋》一直在舒缓中慢慢推进,有几个段落设计新颖别具匠心。
印象最深一个是汤唯和玄彬在游乐场碰碰车里的情景,他们模仿着外面一对分手的恋人对话,既为外头的恋人代言,又让观众了解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过往经历和处境。
接着外面的恋人翩翩起舞,不知道是现实还是想像中的场景,烘托出如梦似幻、纠结而又唯美的情绪。
另一个场景是汤唯用中文向玄彬道出自己的痛苦往事,而一旁不懂中文的玄彬只回答“好”和“坏”。
这是他们情感交流的独特方式,不必通过懂得对方的语言。
《晚秋》中男女主角之间发生的,是一段压抑的、没有前途的末世之恋,结尾汤唯一个人坐在咖啡馆里默默地等待,门开了,门关了,结束的字幕出现了。
只有观众知道,她等待的人不会出现。
他们的恋情,就像片中西雅图惨淡的天空,终究没法点亮任何人的命运和前途。
电影没有好莱坞的大团圆结局,甚至没有给人留下希望,艺术到决绝。
今天在回去的地铁上都还在刻意的观察周围的人,玩手机的,刷微博的,虚眼看对面的,无所事事的,然后想起《本杰明巴顿奇事》里那段经典的倒退,讲述早晚几分钟出现于某地的差别,有可能是车祸,有可能是邂逅,接着觉得“交汇”是不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一件事,因为不同的目的,因为不同的原因,因为不同的巧合,在这个时间段,大家坐上了同一趟车。
其实无解。
就如你和我相遇是无解,而我和你分离同样无解一样。
片子没有过多的台词,但幸而有汤唯自然的眼神,隐忍,隐忍,再压抑。
一个弑夫并坐了7年牢的女人又能有怎样的要求,即便有,又怎样,重新遇见初恋,又怎样,过去终究是过去了,这一切在7年之后对于你来说都是改变,而对我来说都是没变。
爱是无需语言的。
虽然就如巴别塔一样,我们的沟通一直存在障碍,但我依然能感受你的感受。
我感受到你笑,于是我说“好”,我感受到你难过,于是我说“坏”,我能从你的闪烁的眼神里看见你对我回应的惊讶。
本来我就读得懂你。
没有谁和谁能亲密无间。
人和人之间,怎样都有距离的。
猜心又如何,肚子里的蛔虫又如何,始终是有距离的。
但要的就是你一句“我不需要了解”。
你过去的痛,你过去的伤,你过去的遗憾。
即使我懂,也不是我帮你受的,我唯一能做的不过是给现在的你温暖就好。
也许这温暖是,一个长长的吻。
你开心吗?
西雅图是个充满邂逅奇遇的地方。
片子中间有一段就像西雅图宣传片似的,拍得俏皮可爱。
雾蒙蒙的天,下不完的雨,出太阳过节。
这不禁让我想起故乡成都。
继而想起《西雅图夜未眠》,同样是一个爱上陌生人的故事。
最后会心一笑,去西雅图邂逅一个陌生人吧。
也许他会跟你走,并约定你互相等待。
晚秋如果爱情也有四季那么我把春天给了一个我爱的人把夏天给了一个爱我的人然而他们注定的离去却如秋风渐凉直到晚秋未冬之时邂逅一个相爱之人可以让我在多年后依旧在约定的地点感叹那韶华的逝去“hi,it's been a long time。
”Late autumn。
各种尿点,睡点,吃点,屎点,玩点
疯了,这么诡异是要闹哪样。看韩片需谨慎啊!好简单一个故事,给拍得这么晕,而且习惯性地最后五分钟拯救一下情节吗?无从消受。。玄彬造型跟90后似的是要闹哪样!汤唯一直一个表情又是要闹哪样。。。无力扶墙。。。
矫揉造作,不知所云。
蛮有味道的一部片。喜欢游乐场那段。虽然只是几天,但是感情的考验一段一段的接踵而来。片子个人只给3星,但是汤唯演的那叫。。。加一星。纠缠与纠结共存。。。
因为男女主角给了四颗星,庸俗的我~
看了这部才懂斋藤耕一的《约束》为何会被奉为经典,对比气度和格局,大师与普通导演的距离立竿见影。另外,汤唯虽美,又怎及岸惠子深邃真切、有血有肉。
果断给一星,因为哥实在看不出什么特别,一直看一直为浪费金钱浪费时间而纠结。大烂片~无语
没看懂。。。气氛沉闷压抑
对于露水情缘始终抱有怀疑的态度。
几场感情递进的戏写的都很有趣,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汤唯冲昏了头脑竟然觉不出做作、、、导演虽然诗意盎然,但决不失为一个懂火候的好导演。最后十分钟写的很妙。
人生在世,美好的事只有一瞬间
好故事,拍成了催眠利器
伪文艺青年就是,你给他一坨屎,看九十分钟,他也能写出一篇五千字的旁征博引情怀悲切的观后感来。“很文艺”这三个字,真算得上影评里的傻逼之最。
配乐满分。。汤唯满分。。玄彬满分~~!!
我心中完美的文艺电影标杆,散不去的西雅图浓雾和终究将会等到的人。曾经期待了一整年的电影,看到了一点都不失望。勋和安娜给游乐园的男女配音,语言不通带来的意外火花,在中餐厅里安娜失控的嘶吼……汤唯在晚秋里一举手一投足都沉郁而大气,伴着安定到骨子里的音乐和文艺气息,让这个晚秋唯美无比。
桥段 买衣服戴耳环手忙脚乱接电话,游乐园,“好”与“坏”的回答,饭馆里的争吵,都很喜欢。很文艺的片子,但是感觉男女主角不来电,节奏有点拖沓,镜头没必要那么缓慢啊~看完了感觉西雅图好像很小的样子( ̄▽ ̄")
淡淡的,不喜欢
难看死了
你用我读不懂的表情向我倾吐听不懂的言语,明知道那不是简单的“好”与“坏”能够评论的。可是你的忧伤或幸福,不用说也明白,因为你我的心正以同样的频率悸动着。
汤唯的模板是吴倩莲,上限是张曼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