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自由》是一个小众电影,在柏邦妮的微博里看到介绍,眼馋,就看了。
故事讲的是一个29岁的男生塞巴斯蒂安,有多个学位,博士,硕士,学士,但是毕业之后,却什么也不想干,就想无聊,就想睡觉。
他领着低保,和一个投简历被拒绝八十多次经常被开除的男生,和一个做着编辑工作却喜欢环游世界的女生住在一起,他每天睡觉,出去散步,看书,过的理直气壮,自由,轻松,他喜欢这样的状态。
他知道怎么玩,怎么让自己快乐,他说自己就喜欢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超级自信的样子让我眼羡,他并不羡慕别人的事业有成,家庭美满。
他的这种自信和淡定,让我觉得他干什么都能干好。
但是呢,他的这种生活是一种没有经历的自以为,没有尝试的自以为,是一种幻像的自以为,而不是兵荒马乱之后的坚定肯定以及确定。
1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合适的位置,寻找自己的生活方式,寻找让自己最舒展的状态。
他的社保接待人员理查德,是个有点呆板,有点无趣的人,他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不知道怎么快乐,奶奶做的小卷饼给他留下无可磨灭的记忆,他超级喜欢,他想做卷饼,但是却不敢踏出那一步。
但他在男主的带领下,学会了玩乐,学会了快乐的姿态,最后他去做他的卷饼了。
和他住在一起的男生布鲁诺,求职多次无果,做着自己并不喜欢但能勉强糊口的工作,经常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离职或者被离职,希望有一个自己的单身公寓,做体育记者,后来他终于凭借自己的喜好找到了一份职业,并且做的很快乐。
和他住在一起的女生安娜,是他的同学,做着一份编辑的工作,但是她想游历世界,她喜欢他,一度我以为,他们两个要在一起了,女生工作,男生在家带孩子,但他结婚了,在家当家庭带孩子,孩子的妈妈却不是她。
我本以为男生会这样无所事事的快乐下去,但是有一天,女生对男生说:“她喜欢他,一直在等,等他做点什么。
但是他一直一来都在骗自己,以为不生,就可以不死,不试,就可以不比必失去。
”男生被震动,开始思考,开始行动,开始寻找答案,开始尝试。
他喜欢睡觉,知道在怎样的床上睡觉舒服,他做了买床的推销员,并且做得很好,最后甚至负责一个门店。
在这期间他找到了他的女神,并且和女神结了婚,有了孩子,最后他终于确定,他想当一个家庭主夫,在家带孩子,然后他就快乐的做了。
既然每一种职业都能养活人,为什么人们不去干他喜欢的在,让自己开心高兴的职业呢,这样不是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吗?
就像那颗牛油果树一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都有自己的注定,有自己的天赋,去做自己注定的事情,才能成长,才能结出果实,丑小鸭的命运是成为白天鹅,所以它在鸡群中并不快乐,以至于纠结抑郁。
所以,去兵荒马乱,去尝试,去寻找,找到自己的坚定肯定以及确定,在舒展的状态下,才会潜力无穷,生命本身才会快乐无比,理直气壮,不卑不亢,自由轻松。
2电影的节奏舒缓,欢快,画面干净,觉得最适合在下雨天,窝在被窝里,沙发上,吃着爆米花,鱿鱼丝,辣条看了,看完,心情舒展又惆怅。
然后在躺在床上呈大字形,望着天花板,想着自己。
或者在电影院,心情愉悦的看完片,在退场的时候,心情顺畅,在低头的一刹那,心里有了坚定。
在片中有这样的镜头,刚开始的时候,男生一个人打着橘黄色的伞逆行在一群打着黑色的伞的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与众不同。
但是在片尾,男生拉着他老婆,打着橘色的伞走在逆行的人群中,突然人群倒转方向,和他们一起走去。
这个寓意真好。
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命运。
3《轻松自由》 这个故事讲的真好。
自从出国以后,变成了巴黎的边缘人,变成边缘人的优点是有了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发呆。
发呆的结果是发现原来我们终究不能变成拯救世界内裤外穿的超人,而从小被填鸭式灌输的头悬梁锥刺骨的勤奋也未必能帮助我们跨越到那个凌驾在我们之上的阶级,那么平凡的我们的生活意义再哪里呢Libre et assoupi大概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思考,本来是抱着喜剧的心态去看电影的,后来发现这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考的电影,这也是一部只属于法国的电影。
Seb拥有一个博士学位,三个硕士和三个学士,但他失业,或者从未就业,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成功,他的目标就是什么都不干,最喜欢的是床,不过他也喜欢和女生睡觉在被父母赶出家门后,他来到了巴黎,住到了他同学家,于是三人成了室友。
安娜做一个编辑社的实习生,而另一个室友做一些小工作,Seb去申请社会补助金,第一次被一个连假花都种死的公务员拒绝了,第二次则是一个自认为平凡的法国人,他不高也不矮,不胖也不瘦,不丑也不帅,住在八层楼的第四层,他觉得小王子是本很蠢的书,但他没有勇气说,他看追忆逝水流年却重来没有看完,他有一辆贷款买的法国车,甚至他的梦也没有奇景,都是日常生活。
他接受了Seb的材料。
当然Seb也接受到了外界的挑战,他在公园晒太阳,被一个妈妈报警说他的无为限制了别人的自由。
在各种美国梦,中国梦,白日梦的轰炸下,我们痛苦的来源大多来自于欲望而不得,Seb大概很早就看清了这一点,他选择了无为,不管如何,电影大概为我们提供了存在的另一个可能。
电影除了教我认识到鳄梨就是牛油果外还提出了几个问题,人一定要工作吗,读书是为了什么,知识分子一定要有为社会做贡献的觉悟吗,人活着什么最重要。
读书是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吗,人不应该是因为喜欢读书而读书,喜欢工作而工作吗。
我们知道大部分人为了有生活保障,他们坚持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之后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年轻人,就像塞巴斯蒂安的父母如此这般告诉他们的儿子,我们任何一个人的父母都会说同样的话,“工作不是娱乐,你不需要喜欢你的工作,你需要一份工作,不工作拿什么生活”。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被别人改变着,当别人说不时,我们会自我怀疑,否定,改变方向。
于是我们相信了前辈所相信的,找一份不那么喜欢的工作,我们放弃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忘记了喜欢会带来简单的快乐。
塞巴斯蒂安是这样一个往反方向走的人。
他不喜欢工作就拒绝工作,他喜欢舒展,喜欢轻松自由,于是整天躺着看书,看电影,跳舞,散步,坐在公园吃饼干。
他的生活方式遭到了父母、同学、室友、政府机构甚至路人的反对,这些来自外界的
声音恰恰代表着社会对一个29岁无工作领低保的年轻人的态度,浪费生命,胸无大志,社会的毒瘤和蛀虫。
他自在得让人羡慕,嫉妒,恼怒,厌恶,尽管他没有妨碍任何人。
他之所以招人嫉妒是因为他过着别人想过而没法过或者不敢过的生活。
我们生活中如果有谁因为不喜欢而拒绝工作那他一定会因为遭受到白眼和说教而夹着尾巴乖乖去上班。
塞巴斯蒂安是如此轻松快乐以至于安娜说他实际不快乐,他什么都不做不是因为什么都不想做而是因为什么都不做就永远不会失败时我会怀疑这是真的吗,而接下来的画面印证了安娜的
话。
生命只有一次机会,塞巴斯蒂安替我们去过假设的生活,而我在他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他告诉上班族不要为了面包去工作,找到喜欢做的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市场上没有喜欢的工作,可以把喜欢的事变成一项工作,别关心它正不正式,如果你喜欢那就去做,当躺在床上都能成为工作,你还担心什么呢?
不要因为艰难而抱怨,不要嫉妒别人选择轻松的生活,你奋斗是因为你相信生活需要奋斗,当然奋斗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开心的方法,要看得见阴沟里的月亮,当你把别人的得到当成自己的损失,那你就永远不会开心。
同时他也告诉懒汉随心所欲没有什么不对,可什么都不做带来的轻松自由并不持久,也许将梦想变现梦想就会和想象中不一样,可你要坚信,失败没什么,你妈妈会给你兜底。
但这样的人生梦想还是要向资本家妥协才能实现。
法式开局美式下半场最后再法式收尾东亚三鲁能拍出来吗这么反社会。。
不反鲁不太可能但说真的虚度光阴一样是一种成就透支生命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所谓透支,是假设了一个长久生命的前提而生命的长短是不可知的但是片刻的快乐是可知可期的所以说即便你今天无所事事只要你不去给别人带来麻烦那么你的生命并没透支你并不会因为像社畜一样就能够获得生命的奖励无论你努力或不努力生命都在那里 短暂或漫长但都不可知所以当看完这个片子我觉得这就是我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不爱睡觉。。。
电影在安娜表白之前的全部我都喜欢,我就喜欢三个人轻轻松松的状态,喜欢布鲁诺和塞巴斯蒂安晚上说的做的直男无聊事,喜欢安娜写假日记疯狂暗示布鲁诺,喜欢看塞巴斯蒂安为低保奋斗,每日无所事事我不是说他们必须一成不变,只是他们后面的改变我都不喜欢,那太日常了,我只想在电影里做做梦,就是个乌托邦电影不好吗?
毫无疑问,我最羡慕的是低欲望的人,有的时候没有欲望就没有恐惧,没有欲望就没有失望,而塞巴斯蒂安在安娜表白之前,他的眼神是我所喜欢的,是钝感的,可能人就是越缺什么越想要什么,我是一个对生活周边风吹草动都会敏感的人,理性只是我的后天习得而在电影的最后,躺在床上的塞巴斯蒂安向观众诉说他人生的后半段的时候,那种眼神,我读到了成年人的狡黠,读到了一丝得意,我一点也不喜欢虽然导演一直暗示和铺垫,甚至通过安娜之口告诉观众“你是因为害怕失败所以不去尝试,你认为只要不出生就不会死亡”,没错,我承认,我觉得只要没有希望就不会失望,我是个凡人,但塞巴斯蒂安和我不一样,他是真的天生没有欲望,从他在电影前半部分表现出的一切动作,行为,语言,神态来看一定是这样的!
他真的对身边很多事包容理解又完全不在意,而导演却自以为是的让他在电影后半部分转变了,而且这转变来得太突兀我向来讨厌电影里面必须有人物弧光这个设定,我不是说人物必须一成不变,难免会被人诟病脸谱化,我喜欢的人物转变是微妙的,幽微的。
举个栗子,山下敦弘的《不求上进的玉子》,玉子大学毕业之后依然宅在家里一年有余,她和父亲一起生活,做个废柴,doing nothing,然后很缓慢的,她转变了,她意识到虽然她不喜欢走出舒适圈,但生活还是要继续往前,她拍了证件照,她要搬出家去自己住,电影在她可能要去找工作但还没开始找的时候结束了,这样的开放式结局是非常高级的非常可笑的就是,《轻松自由》的导演明明在电影前半部分创造了一个有生命的,人物性格很丰满的,接近无欲望,钝感力极强,对世界很包容的塞巴斯蒂安,但在电影后半部分把他毁了,导演一点也不懂这个人物,电影创造了塞巴斯蒂安,也毁了塞巴斯蒂安
片子分数很高,看完的确能让观影为生的豆友们找到共鸣。
时间不早,简单结合最近看的书,抓几个点发散一下感受吧:1. 正好前段时间看了《枪炮细菌钢铁》,讲到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就可以养闲人了,社会就会出现分化,才会孕育文化、科技等等。
2.《八次危机》讲到发达国家重要的价值观变化,原本为了对抗资本主义剥削,无产阶级可以通过宣扬劳动最光荣来进行斗争,不过由于发达国家人力成本提升,实体产业普遍向欠发达国家转移,于是把道德制高点也拱手让人,所以需要寻找新的立足点来支撑自洽性。
自由、民主变成了新的旗帜。
3.初中时学空想社会主义,批判的就是其生产力基础是奴隶。
就像MA里,再怎么大肆破坏,最后都有矮人一夜之间善后处理复原,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八次危机》里归纳,欧洲的剥削势力范围在非洲。
4.疫情期间,发国天女散花般全民散财,网友纷纷吐槽,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血真厚。
作为一部喜剧定位的作品,带着上面这些背景观影,想到这片背后的问题远比看上去深刻而沉重,即使时刻敲打自己:苛责里面不现实的发展和过高的福利待遇未免有些不识趣,何况科技进步很可能最终催生以高度自动化取代绝大部分劳动的《蠢蛋进化论》里描述的未来。
但是,还是想说不劳而获是人性中怠惰的终极目标,不需要大肆宣扬也会有人穷尽一生去追寻这种财务自由。
尤其是既然处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制度,就要稍微实际点的思考问题。
血厚的,自然可以迷信天生我材必有用,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安慰自己人生可以有另一种展开方式。
但是还是要留意到即使是在充满希望,昂扬向上的国度,也有三和大神,无奈的找不到如何重启人生的快捷键。
好在谈了一大堆,最后结尾在了三十而立,落回到成长与勇气这些普世价值观,完美晃点了我上面说的这些意识形态上的争议,只可惜俊男靓女,轻松愉快的构成,并没有预期的有趣,多少让人有些失望吧。
我常常觉得,活着是一件痛苦且无趣的事情。
人,总是在不停奔跑着,追寻相似的目标,害怕落后,害怕失去,又执著于在特定期限完成特定任务,至于这一切规定的缘由,没人能说清,也无人反思。
这种群体中被公认的传统似乎才是真正的统治者,无孔不入,深入骨髓,操纵着所有人的命运。
小学语文老师曾给出“我最喜欢**”的作文题目,某同学写最喜欢睡觉,结果全班哄堂大笑。
甚至我们这些小学生都认为睡觉是不值得被书写的,传统中的功利性可见一斑。
“我对成功不感兴趣,我胸无大志、什么都不想做。
我选择开心就好,平和的生活,然后平和的离开”——法国电影《轻松自由》的主角塞巴斯蒂安却选择与主流相悖,我很喜欢这个立意。
但更让我惊喜的是,影片并没有一味地赞扬塞巴斯蒂安的选择,还讨论了主角不工作靠低保生活的公平性。
这样对纳税人来说公平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所以故事的最后,塞巴斯蒂安找到了一份卖床垫的工作,后来还成为了一家高端床垫商店的老板,他最终还是找到了与社会的相处之道。
但其实我并不喜欢这个结局,我总觉得与社会主流价值观逆行是要付出代价的,但塞巴斯蒂安却获得了世俗的成功。
但再转念一想,这样不好吗?
希望我们的社会能有足够大的容错率,让每一个身心疲惫的人可以安心停下来,修整后又能继续出发。
我对成功不感兴趣,我胸无大志,我什么都不想做,只要开心就好,平和的生活,然后平和的离开。
我喜欢躺着,我的志向是做一个平和舒展的人。
电影开篇,塞巴斯蒂安如是介绍自己。
这是一部2014年上映的电影,但当下的情景好像更适合讨论它。
就像《白日梦想家》豆瓣8.6的高分一样,《轻松自由》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揭示了内卷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躺平(用塞巴斯蒂安的说法是轻松自由,平和舒展的生活)。
剧情简介二十八岁的塞巴斯蒂安,读了十年的大学,有一个博士学位,三个硕士学位和三个学士学位,但他只有一个心愿:什么也不做。
父母问他工作的打算。
他说,他要花点时间思考,休个一两年的假,并且没有什么工作能吸引他。
父母对他什么都不做表示不理解,他辩道,一个人难道是被他的所作所为定义,而不是被他究竟是谁来定义吗。
父亲说,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你就什么都不是。
被家里扫地出门后,塞巴斯蒂安被女同学安娜邀请去巴黎做了室友。
安娜的工作是实习编辑,负责色情和惊悚小说。
合租的还有一位室友,布鲁诺,他的志向是当一名体育解说,但目前是一名灵车司机。
来到巴黎后,塞巴斯蒂安的生活核心依然是什么也不做,他的主要目标就是申请低保。
在等待低保审批的三个月,塞巴斯蒂安过得快速且轻松,那就是他梦想中的生活,他在一种动态的稳定之中。
读书、看电影、在外面闲逛,时不时跳舞,在公园发呆,和布鲁诺闲扯,去找办低保的政府员工聊天,看鳄梨的生长,和安娜一起写假日记整蛊布鲁诺。
生活的一切都在变,塞巴斯蒂安也不能处于完全静止的状态。
安娜谈了男朋友,布鲁诺也在一家体育网站找到了实况解说的工作搬出了公寓。
他对现状感到无聊,办理低保的工作人员跟他说,这正是开始生活的时刻了。
塞巴斯蒂安找了一个床垫销售的工作,并在工作中邂逅了自己梦中的女神,最后又成为了一名家庭主夫,过着带娃躺平的生活。
生活是迎面走来的熊我喜欢无聊,喜欢虚度光阴,喜欢停顿,喜欢时间停滞的瞬间,我也喜欢等待,以及长途旅行。
喜欢事情的准备阶段。
克雷孟梭谈过爱,爱中最美的一刻莫过于拾级而上,对于我,梦想做某事比实际做某事更好。
塞巴斯蒂安如是说。
同学聚会上女同学在分享自己生三胞胎的事迹,塞巴斯蒂安却忍不住笑了出来,原因只是他幻想了一出并不存在的接生戏剧。
巴黎的女人很香,塞巴斯蒂安在一个女人身后走着,想象她的生活,可实际上她的生活乏善可陈。
真糟糕啊,事实总是缺乏想象力。
布鲁诺一直做着乱七八糟的工作,灵车司机、博物馆夜间保安、三轮车夫、圣诞老人;安娜的编辑工作一点也没有文学色彩,面对的作者没有才华又自视甚高,找的男朋友又平平无奇;第一任低保管理员好像对一切都是不满意的态度,想来工作和生活对于他来说毫无乐趣。
我很喜欢安娜的告白,她揭示了塞巴斯蒂安轻松自由的生活背后的逃避:你更喜欢梦想你的生活,而非实际体验生活,而这样是不对的。
你并不快乐,塞巴斯蒂安,你恐惧着。
你那关于做梦、生活、清心寡欲、悠闲度日的想法,全都是谎言。
而你坚信你的谎言,那是因为什么都不做的话,你就不会失败。
你认为不死的最好方法就是不生,但那并不对,你会和我们所有人一样死去,但你会不开心的死去。
甚至都没有尝试过,去开心一下,那样很可悲。
我曾嫉妒你,而现在我是同情你。
布鲁诺的离开也是一个纪元的结束,塞巴斯蒂安第一次对他的将来感到迷茫,也不再喜欢无聊。
政府低保工作人员给他讲了一个只有结尾的故事:这正是你该开始生活的时刻了。
故事里没有火辣的裸女,生活也缺乏想象力,但塞巴斯蒂安要开始真正的生活了。
你不能总是对着一个熊标本做鬼脸,用它的爪子挠痒痒。
生活是迎面走来的熊,你不能转头就跑,你得给它讲你的故事。
潮水的方向电影中多次出现塞巴斯蒂安和人潮相遇的画面,前面几次是逆流而上,而后是顺着人潮,最后他和妻子改变了潮水的方向。
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像潮水一样席卷着有不同想法的人,它不喜欢有不同生活方式和想法的人。
同学聚会上,大家都按部就班地工作、生娃,塞巴斯蒂安的生活方式被质疑是浪费社会资源;就连在公园里坐上一天也被认为是扰乱社会治安。
即使是你的朋友家人面对你不与世俗同流的行为,也会有嫉妒和不爽,这在东亚社会中尤甚,放假在家里起床晚了、打个游戏都有可能遭到老妈的谩骂,如果是毕业还不工作就不知道会被怎样议论了。
回到本片,片尾的转折似乎有悖于主题,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为什么给如此超脱的塞巴斯蒂安安排上升职加薪迎娶女神的俗套剧情。
我理解躺平(轻松自由)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与社会主流相悖,我们也可以顺着潮水的方向躺平,这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态,而不是你是不是工作。
但是,回到现实生活,我们已经明显能感受到在年轻人中涌动着另一股潮水,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进入到一种躺平(轻松自由)的状态。
我相信现在的年轻人,你们的选择就是潮水新的方向。
男主人公的人生梦想就是领着低保无聊的过活。
虽然他曾经是个学霸,手里有很多个学位证书,人也幽默有趣,合租的漂亮妹子一直暗/明恋他来着,可是他就是迟钝/不来电?
对于他无所事事的人生规划,父母没有声嘶力竭,朋友没有大惊小怪,低保审核员和他成了朋友,还给他做crêpe吃……简直太幸福了,让人羡慕嫉妒恨,果然,他常去看书打发时间的公园,周围来去匆匆的上班族,接孩子上下学的妈妈以及治安人员都表示嫉妒所以开了一张35欧的罚单。
这个脑回路,太给力了!
最后漂亮妹子表白也把他骂了一顿。
男主人公醒悟后找了一份卖床垫的工作,干得如鱼得水,还邂逅梦中情人,妥妥人生赢家。
推荐大家看看,工作狂会慢下来享受欣赏生活,反之,无所事事的人也会受到启示,脚踏实地。
还有很多彩蛋,真的只有法国才能拍这个电影,脑回路很法国。
法国电影有它独特的审美。
什么都不做,在公园长椅上连续坐了两天就会被开罚单,理由是扰民,别人上班你坐着长凳,下班接孩子还在这坐着,因为什么都不做,打扰到了别人,完全不让别人开心。
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大家一起做,创造价值,实现自由。
台词写的很棒。
时常在法国电影里感受到哲学的魅力。
没有什么引用的话,谈论了很多关于生活的哲理,想到罗翔老师的“约束的自由”。
喜欢两个角色:布鲁诺和理查德(低保顾问)。
布鲁诺的人生梦想很简单,一份喜欢的工作一个女人一个公寓。
他想,所以一直在实践着,尝试很多工作,不行就换下一份工作,敢于去尝试的勇气我觉得很厉害,就意味着不会很在意得失,即使失败也很快能够找到下一份工作,这样一直尝试,直到找到自己喜欢的。
小时候想有个烤饼屋梦想的理查德,说自己是个普通人,身上的一切都很普通,住的楼层也普通,甚至做着普通的梦,没有巨大的蜘蛛在谈人生。
他喜欢与人交谈,喜欢帮助别人,所以也算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样过着平凡的生活,有一天在办公室开始了跳舞。
这片子的魅力对我来说,就是大家想做的事情各不相同,都在努力实践着,彼此交流,互相尊重,从不去评价别人,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是,交流。
讲述着自己的事,或者一起去参与某件事情,一起去做,不是去给予对于别人的生活的自己的观点/建议。
相互尊重,不插手别人的生活的某种自由。
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与人交谈,然后发现某种可能,去接受这种可能性,然后改变。
拥有尝试的勇气难能可贵,也就是,对生活予以热忱。
2022年目前年度最佳,有立马想看第二遍的冲动。
2022/9/1晚0:01于北方老家
一个天生我材的法式脑洞。开篇就想男主适合去当试睡员,结尾真跑去卖床垫了……
一个硕博士,说喜欢自己无所事事的轻松生活,但是父母同学甚至路人都抗议他这样浪费生命,觉得他一定会想明白的,最后他遇见了自己一见钟情的女人并且成了店主,育有一子,身边的人全都鸡犬升天happyending。。。有比这个更讽刺的喜剧吗???导演就是居高临下地说,我懂你们,但是最后你们的归宿还是世俗的成功,一星给美美女主,一星给帮助了男主的低保大叔
在法国领个低保也这么难吗?
机上发现的哲学好片:你什么都不做是因为你害怕失败 不死的办法就是不要活着-来吧 到黑暗里来 什么都不要做 只是睡着 我喜欢浪费时间 然而我靠自己最擅长的事做起了生意 卖床 卖了一张双人床给自己最爱的女人 最后自己也睡到了这张床上…领救济金戴burbery围巾超在意!悠闲得让人嫉妒
躺平与奋斗之争
好快乐~我喜欢这个平和舒展的观念~什么都不想做,只要开心就行,喜欢无聊,喜欢停顿,平和的生活,然后平和的离开。
爱偷袭别人照片的安娜开始环游世界。看的过程倒没有不开心,几场与人流逆行→汇入人流的戏安排得不错,够唏嘘。可仔细一想这背后的拧巴劲儿和导演对这种价值观的根本否认,就觉得它不值三颗星。连法国都容不下躺平,这个现实世界比男主的无聊更无聊。
让我重生欧洲吧
遗憾。请你一直让他荒废下去好么!!!!
très bien!!!太喜欢这部电影了!理想主义的巅峰是什么水平?!我的志向也是做一个平和舒展的人!哲学的对话 贯穿整个电影的笑点和轻松的氛围!!
很开心在自己面临选择、在状态糟糕的时候,偶然看了这么一部电影。即使我仍然不相信人生有”每天躺在床上一整天,无所事事”的另一种选择,也不相信电影里童话一样的剧情走向,但最珍贵的部分是它在某种意义上给我提供了另一种生活的想象。对于影像本身而言,这是很治愈很棒的一件事。
终于有电影将一辈子葛优躺拍出来了。
话痨男无聊的人生+对任何女性轻佻猥琐的室友+对男主一见钟情的爹味女孩儿。电影唯一闪光点大概是想讨论公共环境里的废柴会不会对他人构成生理心理的妨碍,但最终却是做销冠娶妻生子让旁观者顺了气,很糟糕
男的太猥琐了
法式幽默,天马行空。很喜欢。也很喜欢男主的生活。虽然看的时候也期盼过结尾一定不要积极向上,但是男主能做一份跟床相关的工作,真让我惊喜(虽然片头已经埋线了)。男主直面同学嘲笑那段理直气壮,真的很舒适。男主在小公园看书的时候,惹得打工人不开心,嘲讽值拉满,哈哈,你不卷就会是会有人生气。男主让我想到了彼得潘,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但是抗拒长大和按自己的节奏走是两回事。男主很好,按照自己的节奏走,走得轻松自由。不为别的,里面的搞笑值得再来看,哈哈。
WTF!被diss一下就去找工作了?有了工作就遇到女神了?有了女神了就改变人生了?童话都不敢这么写。
较好地阐述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喜欢无聊,喜欢虚度光阴,喜欢停顿,喜欢时间停滞的时间,喜欢等待,以及长途旅行。
回归主流的结局是最大败笔。生活已经如此现实,还不让我们在电影中一丧到底。
很有意思的开头,很有意思的编排,可是并不合理。有的人不是因为害怕而不去追求的。相反,很多人并不怕失败和失去,而仅仅是不在乎结果,哪怕是好的结果。有很好,没有也不错。这才是常见的"什么都不想做"。